生态学

合集下载

生态学

生态学
17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
18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9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20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逻辑斯谛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
(1)开始期,也可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名解: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3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4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________三类。
6 种群的分布形式通常有_均匀型________、__随机型_______、_成群型________三种类型。
二.选择
1.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长分别为95~97、85~89和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 A 解释。
12.利他行为属于:[ 1]。① 种内行为 ② 种间行为 ③ 既非种内行为又非种间行为 ④ 既属种内行为又属种间行为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生态学的定义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E.Haeckel,1866)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生态学的定义还有很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怎样生活和它们为什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科学。

(埃尔顿,1927)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Andrenathes,1954)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E.P.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马世骏,1980)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E.P.Odum,1997)二.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

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

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

(1)生态学萌发阶段(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在我国:公元前1200年《尔雅》一书;公元前200年《管子》“地员篇”;公元前100年前后,农历确立了24节气,同时《禽经》一书(鸟类生态)问世;《本草纲目》。

在欧洲:公元前285年也有类似著作问世。

(2)近代生态学阶段(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建立时期:17世纪后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开始成长。

1792年德国植物学家C.L.Willdenow出版了《草学基础》;1807年德国A.Humbodt出版《植物地理学知识》提出“植物群落”“外貌”等概念;1798年T.Malthus《人口论》的发表;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66年Haeckel在他的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学》中首先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提出了生态学定义。

1895年E.Warming发表了他的划时代著作《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1909年经改写成《植物生态学》)。

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概论专题一课程概述1)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Ecology)是从系统的高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其中生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

2)生态学的形成发展形成期:公元17-19世纪末定义提出巩固期:20世纪初-50年代理论研究壮大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知识体系的拓展、丰富3)生态学的研究现状生态学在研究社会问题中的重新定位生态学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不断拓展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向过程和预测发展生态学新分支在学科交融中不断产生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手段在集成中创新专题二(第一讲)生态学基础知识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系统?有哪几种生态系统?2、湿地生态系统的定义•3、为什么说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是最丰富的?一、系统概述1)系统的定义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边界)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组分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结构与功能,朝着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要素:①有一定边界②有多个组分③组分间关联④有特定功能⑤有运动目标2)系统的特性,是指系统相对于非系统而言所具有的若干属性。

主要包括:(1)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主要表现在系统外部有一定的边界,内部有鲜明的分层现象。

系统边界:指系统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可自然形成或人为划定)分层现象:指系统按一定的层次,可向宏观逐层综合,向微观逐层分解的现象。

(2)结构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整体性是系统对各组成要素的总体要求,包括各组分间存在量比关系,相互作用和联系方式:量比关系:指组分间在数量上的比例。

它控制着系统的构成。

相互作用:指组分间相互约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方式:指组分间的时空关系,即系统内各要素在和空间上的配置。

(3)功能的整合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是指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组分功能之总和的特性。

它以特定的系统结构为基础。

系统功能>∑组分功能(4)功能的离散性系统功能的离散性是指系统整体功能小于各组分功能之总和的特性。

生态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态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态学名词解释大全生态学(Ecology)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能量在生物系统中的流动。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和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特定地点或区域。

它包括所有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相互作用,产生特定功能和生态过程。

种群(Population)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特定地区内共同生活的个体的集合。

种群的大小、密度和组成取决于出生、死亡、迁移和繁殖等因素。

栖息地(Habitat)栖息地是指生物种群或个体居住和繁殖的特定地理区域。

栖息地提供食物、水和庇护所,并满足物种生存和繁衍的需要。

群落是指同一区域内各种不同物种共同生活和相互作用的群体。

群落的组成取决于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生存所需的生态因素。

共生(Symbiosis)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其中两者从中获益。

共生可以是互惠互利的,也可以是一方获益而不损害另一方的。

食物链(Food Chain)食物链描述了一个生物通过食用其他生物得到能量的步骤。

它通常包括多个级别,从生产者(植物)到消费者(动物)再到更高级的消费者,形成能量转移和传递的链条关系。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是指个人、组织或社会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影响。

它衡量了消耗或污染资源的数量,并将其与地球提供的可持续资源量进行比较。

濒危物种(Endangered Species)濒危物种是指目前数量很少,并且有面临灭绝威胁的物种。

它们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或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

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生态工程利用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来恢复、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

它包括使用植被、建设人工栖息地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法来维护生态平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生态学名词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生态学?

什么是生态学?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生态学的内容和意义。

一、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物种、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物种是生态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单元,它指的是具有共同形态、生理特征和遗传特征的个体群体。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特定地区范围内的一组个体的总和。

生物群落是由多种不同物种构成的群落,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

生态系统则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非生物要素组成,包括土壤、空气、水等。

二、生态学的重要理论生态学的理论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位、食物链、能量流动和营养循环等。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和角色,它受到物种自身的特性和环境的影响。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组织和能量流动的链条,它显示了食物关系和营养传递的方向和级别。

能量流动指的是在食物链中能量从一级营养者到下一级营养者的传递过程。

而营养循环则是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和再利用过程。

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实验和数学模型等。

野外调查是生态学家们对生物和环境进行观察和记录的过程,通过采集样本和测量数据来获取信息。

实验室实验则是在受控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实验,以便研究特定变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数学模型是使用数学工具来描述和分析生态过程和系统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生态学家预测和理解复杂的生态现象。

四、生态学的意义和应用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的思路和方法,预测和避免环境问题的发生。

生态学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物种灭绝等重大全球问题。

此外,生态学还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什么是生态学?

什么是生态学?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个体与它们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随着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变化,生态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生态学呢?一、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指研究动植物及其生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对生态系统运作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它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学,涉及生物学、地理学、土壤学、化学、数学等多个学科。

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生物、环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

研究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物种的丰富性、组成和各自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和非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生物多样性是为了了解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丰富性和数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的影响。

3.生态过程生态过程指生物的生产、分解、消费和利用等基本生态活动,包括有机物分解、光合作用、生态链等。

研究生态过程是为了揭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规律,以及一些重要环境污染的物质转化和分布规律。

4.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空气、水、土壤污染以及噪声等各种污染。

生态学家可以通过研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来探讨环保手段,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三、生态学的应用价值1.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构建生态系统,用于改善环境质量、恢复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一种综合性治理手段。

通过生态工程,我们可以修复荒漠化区域、治理土壤侵蚀、改善水源地水质等。

2.可持续发展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保持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

因此,生态学的研究可以指导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协调与统一。

3.环境保护和环境政策研究环境污染和运营规律能够为环境保护和环境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学家的研究成果将推动环保法规、标准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生态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它从微观到宏观、从生物到自然环境都在系统地探讨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学基础知识

生态学基础知识

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它关注着自然界中生物体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及其管理和保护。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演化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从微观的个体到宏观的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生物组织和生物环境。

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到生物进化、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多个方面。

二、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 生态系统:指的是由生物群体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如森林、河流、湖泊等。

生态系统有着各种功能,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2. 群落:是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具有相同或相近生态适应特点的各种生物的群体。

群落中存在着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竞争、共生等。

3. 种群:是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总和。

种群中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来维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4. 生态位:是指一种物种在特定环境中与其他物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角色。

每个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通过与其他物种的竞争或合作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生态学的观察方法可以通过对自然界和人工实验的观察来获取数据和信息。

观察法是生态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可以收集到物种组成、生境特征、行为表现等数据。

2. 实验法:实验法是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和改变某些环境因素,观察物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从而研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

3.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量化工具,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描述和模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物质循环等复杂生态过程。

四、生态学的应用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生态学的研究,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来说,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过程。

因此,生态学被认为是一门跨学科
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生态学主要分为两个分支:自然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

自然生态学主
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群落与它们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人类生
态学则更加注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和管理这些
环境资源。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以及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自
然资源和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这使得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
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研究和应用生态学原理已成为解
决这些问题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实际应用中,生态学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渔业、环境保护等
领域。

例如,在农业领域,生态学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土壤和水
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在林业领域,生态学可以帮助保护森林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在渔业领域,生态学可以帮助管理和保护水产
资源;在环境保护领域,生态学可以帮助评估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制
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总之,生态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它研究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群落与它们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生态学教学大纲

生态学教学大纲

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导论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课程设置1. 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 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策略-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和评价方法- 突发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威胁4. 气候变化与生态学-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生态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5. 生态学实践- 生态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野外生态考察和调查方法- 生态学与环境管理的结合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3. 能够分析和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 具备基本的生态学研究和实验技能;5. 培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生态学实验和调查,培养其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4. 考察实习:安排学生参与野外考察和生态系统调查,拓展视野。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作业质量和课堂表现等。

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生态学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撰写关于生态学实践或研究方面的论文。

4. 综合考核:结合课堂表现、考试成绩和实践能力进行评定。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生态学导论》(第三版),作者:柯勇等2. 参考书目:- 《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二版),作者:王伟- 《气候变化生态学》(第四版),作者:刘明- 《生态学实验指南》,作者:张强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生态学专业的教师负责授课,辅以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领域的专家参与指导,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生态学

生态学

第一章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经典范畴:经典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

而分子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则属于近代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3、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根据其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类群、生境以及研究性质等可将其划分如下:1)从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

2)从研究对象的分类学类群划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陆地植物生态学等。

3)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境类别划分: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等。

4)根据研究性质划分:有理论生态学与应用生态学。

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①野外研究:优点:直接观察,获得自然状态下的资料;缺点:不易重复。

②实验研究:优点: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的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缺点:实验条件往往与野外自然状态下的条件有区别。

③系统分析与数学模型研究:优点:高度抽象,可研究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缺点:有时与客观实际距离甚远,若应用不当,易产生错误。

第二章1、环境因子: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

环境因子分为3大类: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7个并列的项目: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火和生物因子。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也可以被看做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①综合作用:自然不存在孤立的生态因子,也不存在单一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

生态学(Ecology)

生态学(Ecology)
生态学还与化学、物理学、数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密切相关 ,这些学科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
PART 0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生物群落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 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关联。
生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取能量,同时物 质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
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要点一
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概念
要点二
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恢复力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或破坏后,能够 恢复到原来状态或达到新的稳定状态的能力。
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过程等多个方面。例 如,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大小和复杂性、土壤质量、 水资源等因素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02
通过识别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生态节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生态红线划定
03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禁止和限制开发建设的区域和范围,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学在环境治理和修复中的应用
01
02
03
生态修复技术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 和重建,恢复其结构和功 能。
与地理学的关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分布规律的科 学,而生态学则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生物在地 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动态变化。
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科 学,而生态学则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基础,为环境科学提供 理论和方法支持。

生态学(讲义)

生态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2 学时)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发展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有人称之为环境生物学。

其学科基础是生物学。

二、生态学的发展:(1)1803年,Malthus 《人口论》研究生物繁殖与食物关系,特别分析人口增长与食物生产的关系;(2)1859年,Darwin ‘The Origin of species’提出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3)1866年德国学者海克尔(Haeckel)提出生态学概念,标志着生态学的诞生。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从个体生态→种群→群落→生态系统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标志着生态学的发展进入了近代生态学发展阶段。

三、生态学分类植物生态学理论生态学(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动物生态学按性质可分为微生物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包括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土壤生态学、旅游生态学等)海洋生态学按研究的环境特点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农田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农业生态学作为一门应用生态学于1986年被国家教委指定为农业院校的必选课之一。

第二节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一、农业生态学概念: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其学科基础是生态学,方法论基础是系统分析法。

二、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人类农产品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保护资源与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题,农业生态学受到重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本身就是利用、调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个生态过程。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经历了一个从个体生态→种群→群落→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核心。

三、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1.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主要研究由农业生物与其环境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和管理的途径。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生态学名词的解释。

1.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在环境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单元,包括生物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的相互作用。

2. 种群(population):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具有相互关系的同一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 生物群落(biome):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具有相似生态条件下,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多个物种和它们所占据的生境。

4. 地球的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陆地、海洋和大气层等部分组成的总和,其中包括了所有生物的居住区域。

5.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种群在特定环境中所占据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包括其对环境的需求和对资源的利用方式。

6. 生态位分化(ecological niche differentiation):是指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通过对资源的分割和利用来减少竞争,以此达到共存的方式。

7. 生态位概念(ecological niche concept):这个概念是从种群学的观点出发,强调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不同功能和功能的分工。

8.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9.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和管理干预等措施,保护和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以及维护和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

10.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在满足现有世代需求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确保未来世代可以继续享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福祉。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生物与环境的结合体,即生态系统。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研究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概念和原理。

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稳定的系统。

它包括生物群落和生物圈两个组成部分,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群体组成的,它们共存于同一区域并与环境相互作用。

生物群落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3.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在的环境的综合体。

它包括大气层、水体和地壳等各部分,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范围。

二、生态学的原理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太阳,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转化成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其他生物体内。

生物体的代谢活动会产生物质,而这些物质会被分解、转化和循环利用,使得生态系统能够自我维持。

2. 自然选择和适应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繁多,但资源有限。

在这种资源竞争的环境下,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够生存和繁殖,这就是自然选择的原理。

自然选择促进了种群的适应性演化。

3. 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丰富程度。

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4. 共生和拮抗:共生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依赖、互利共存的关系,拮抗则是相反的关系,体现为相互竞争和制约。

共生和拮抗是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种类相互关系的两种基本模式。

综上所述,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生物圈。

生态学的原理包括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自然选择和适应性、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以及共生和拮抗。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谈谈对生态学的认识

谈谈对生态学的认识

谈谈对生态学的认识一、生态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等。

二、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自然系统,它包括了一个或多个群落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生态系统由两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其中,生物群落包括了各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等有机体,而非生物环境包括了土壤、水体、大气等无机环境因素。

而在这些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3. 生态系统功能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例如,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木材和其他资源,同时还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湿地可以过滤水质并保护动植物栖息地;草原可以提供牲畜的食物等。

三、生态学的重要性1. 生态学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研究,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计划,从而减缓或避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2. 生态学对农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

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例如,了解不同植物品种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它们与土壤、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

3. 生态学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指导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着各种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而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例如,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从而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

四、生态学的应用领域1.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手段修复受到污染或破坏的自然环境。

生态学基本原理

生态学基本原理

生态学基本原理第一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1866年提出的,他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生态学的发展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

第一代是个体生态学,研究的是个体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第二代是群体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第三代就是生态系统生态学,它认为应当把生物和环境,把有生命的生物群体和无生命的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

是什么把生物和环境联成一个整体呢?就是物质和能量。

(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体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或者说,是生命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按类型则可分为水域的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的沙漠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按由来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如极地、原始森林)、半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薪炭林、养殖湖)、人工生态系统(城市、工厂、矿区)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永不停息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组成的营养级转化,从无机物有机物无机物,最后归还给环境。

无机环境:包括日光、大气(O2、CO2等)、水、土壤及营养物质,是生物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生产者:亦称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特殊功能,能从环境中吸收CO2、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日光作用下合成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潜能,贮存在有机体内,供给自身生长、发育需要,也供给其他生物和人类食用或提供能源,亦称初级生产者。

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是异养生物,对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起着重要作用,也称次级生产者。

分解者:又称还原者,主要是微生物,能分解动植物残体、死体和排泄物,为生产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源,在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中起重要作用。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基础一.简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当今科学界、各国政府及公众广泛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

3.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简答题1.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1)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

系统理论成为生态学的方法论基础。

2)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制和定量研究。

自计电子仪,同位素示踪等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研究。

3)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

宏观发展到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微观发展到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

4)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

生态学不再是一门解释自然的科学,而是改造自然的工具。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有诸多结合,出现了新的概念。

5)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

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圈进化发展进入了智能圈,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越发突出,由此要求生态学的研究从其他生物到人类为主体,出现了人类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什么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生态学任务)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当今科学界、各国政府及公众广泛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

2)主要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的破坏、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问题。

3.论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生态学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目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现手段。

经济持续是保障、资源持续是基础、社会持续是目的。

2)生态学的方法论(如系统观、整体观、综合观、进化观及层次观)是进行可持续发展决策和战略选择的主要思维方式。

3)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生态环境持续性方面,生态学的原理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

4)生态学的物质循环等原理是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循环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

4.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单独名词都加生态学三个字)①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水平: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全球②生物分类类群:普通、动物、微生物(更具体:昆虫、鱼类、鸟类、兽类、人类)③生物栖息场所:陆地(森林、草原、沙漠)、水域(海洋、淡水)、热带、湿地、山地④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生理、进化、分子、数学、化学、能量、地理⑤应用领域:农田、农业、家畜、渔业、森林、草地、污染、自然资源、城市、生态、恢复、景观、人类、生态工程学、生态伦理学第二章生态系统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总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它们通过能量、物质、信息相互联结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3.农业生态系统:人类有目的地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建立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并按人类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系。

4.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因子。

5.生境:具体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6.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7.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

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该因子即为限制因子。

8.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窄食性、窄温性、窄盐性、广食性等)。

9.谢尔福德耐性定律:指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生物只有处于这两个限度范围之间才能生存,这个最小到最大的限度称为生物的耐性范围。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性限度的法则称耐性定律。

10. 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而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二、简答题1.生态系统服务的内容(4个层次17类)1)生态系统的生产(包括生态系统的产品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等)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传粉、传播种子、生物防治和土壤形成等)3)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包括改良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废处理等)4)生态系统的娱乐价值(休闲、娱乐、文化、艺术和生态美学等)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并简述各成分作用及联系。

1)组成成分: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作用:a)生产者:将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固定到有机体内。

b)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有机物作为食物源的异养生物。

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分解者: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环境,供生产者再度吸收利用。

d)非生物环境:可作为原料部分、基层部分、代谢过程的媒介部分。

3)联系: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相互关联的。

无机环境提供一切的基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能源;生产者、消费者的尸体、排泄物等由分解者进行分解,最终分解为最初的基本无机物。

3.简要描述生态系统的特点。

具有空间结构、具有时间变化、具有自动调控功能、是开放系统。

第三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2.生态因子: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3.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的统称。

4.最小因子定律:在稳定状态下,某种物质的可利用量接近于物种所需的临界最小量时,生物生长就会受这种最小量因子限制。

5.限制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该因子为限制因子。

6.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7.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8.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9.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10.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11.基础生态位:物种对所有必需生态因子的适合度的超体积。

12.实际(现实)生态位:实际占领的生态位。

13.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常被称为Allen规律。

14.Bergmam规律: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身体趋向于增大,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趋向于减小的特征。

15.耐性定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性限度的法则。

二、简答题1.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

1)生态因子的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中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响应。

因此在分析时要综合考虑。

2)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自然环境中的各生态因子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与制约的。

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其效应会相互叠加、互相抵消或互不相干,成为交互作用。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主次:在一定条件下其综合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中,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对生物其主要决定性作用的主导因子,其他为次要因子。

生态因子的主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处于不同生长时期和条件下的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要求和反应不同,某特定条件下的主导生态因子在另一条件下会降为次要因子。

4)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5)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具有阶段性特点。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造成的(如光照长短)6)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作用于生物体的生态因子,都具有各自的特殊作用与功能,每个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都是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

但由于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某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由其他因子来部分补偿,以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2.生态适应方式与机制。

方式:形态适应、行为适应、生理生化适应机制:分子机制。

3.地理物种形成学说。

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1)地理隔离。

通常是由于地理屏障引起,将两个种群彼此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从而使基因交流受阻。

2)独立进化。

两个地理和生殖上隔离的种群各自独立地进化,适应于各自的特殊环境。

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假如地理隔离屏障消失,两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再次相遇和接触,但由于建立了生殖隔离机制,基因交流已不可能,因而成为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

4.什么是有效积温,有效积温法则有何意义?1)定义: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为有效积温。

2)意义:a)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栽培的植物,其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少,反之则较多。

b)通过有效积温计算可以预测一个地区某种害虫可能发生的时期和世代数,可以预测某种害虫的分布区。

5.简述水生植物对水的生态适应。

1)沉水植物:无性繁殖比有性繁殖发达。

整株植物沉没在水下,根退化或消失,通气系统发达,保证对氧气的需求;叶片呈带状、丝状或极薄,有利于增加采光面积和对CO2与无机盐的吸收;植物体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以适应水的流动,淡水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而海水植物是等渗的。

2)浮叶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气孔通常分布在叶的上面,维管束和机械组织不发达,输导组织弱,通气组织发达,抗旱性差,无性繁殖强。

3)挺水植物:扎于泥土中,茎叶下部浸与水中,上部露于空气中,通气组织发达。

6.简述陆生动物对水的生态适应。

1)形态适应:不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的脊椎动物,都各自以不同的形态结构来适应环境湿度,保持生物体的水分平衡(昆虫有几丁质的体壁,防止水分过度蒸发;两栖动物体表分泌黏液以保持湿润等)2)生理适应:许多动物在干旱情况下具有生理适应特点(骆驼驼峰中贮藏着丰富的脂肪,在缺水环境下可通过消耗产生大量水分,且血液中含有特殊脂肪和蛋白质,不易脱水)3)行为适应:一般沙漠动物白天躲在洞内,夜间出来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