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农业

合集下载

北京市综合农业区划

北京市综合农业区划

北京市综合农业区划北京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综合所一九九二年五月目录前言 (4)一、十年农村经济的变化 (4)(一)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 (4)(二)农业生产结构和发展水平 (5)(三)农业生产布局 (9)(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布局 (10)(五)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10)(六)农业发展现状评价 (12)二、十年农业自然资源的变化 (13)(一)土地资源 (13)(二)气候资源 (13)(三)水资源 (13)(四)生物资源 (14)(五)农业自然资源开发现状评价 (14)三、北京郊区农业发展的功能和目标 (15)(一)功能 (15)(二)发展任务 (15)(三)指导思想 (15)(四)发展目标 (16)四、农业发展的区域布局 (16)(一)北京市综合农业区划的总体设想 (16)(二)综合农业区划分 (17)五、综合农业区划的实施 (21)(一)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的布局与建设 (21)(二)促进郊区农业发展的几项重要措施 (23)(三)综合农业分区评述 (25)Ⅰ中山林果区 (25)Ⅱ延怀中低山林粮牧区 (27)Ⅲ延庆盆地粮果菜牧区 (29)Ⅳ门头沟低山林果区 (29)Ⅴ低山果林区 (30)Ⅵ山地平原过渡带粮果区 (35)Ⅶ平原粮牧区 (38)Ⅷ平原粮经牧区 (39)Ⅸ平原粮菜牧区 (42)Ⅹ近郊平原菜牧区 (43)北京市综合农业区划前言1982年编制了第一次北京市综合农业区划。

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京郊农村坚持“服务首都、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积极稳妥地进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城乡结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努力发展乡镇企业,既为首都市场提供了丰富食品,又为城市工业发展配套做出了贡献,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大大提高,郊区经济由自给半自给的小农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经济转化,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京郊农村经济的十年发展是对第一次农业区划的有力检验,证明了农业区划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和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的有力推进作用。

关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关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内涵(nèihán)与途径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对北京农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nóngcūn)建设的首要任务。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提出(tí chū):着眼践行科学发展观中央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完全符合北京实际。

立足于首都城乡统筹全局,跳出农业看农业,北京农业的地位、价值、环境正在发生(fāshēng)深刻变化。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对大城市地区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积极探索,是实现北京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一,农业(nóngyè)地位的再认识——少数不等于小数。

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农业增加值仅占1.3%;农业从业人员62万人,仅占全市从业人员的7%。

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值,都是少数。

但是应当看到,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农业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愈发重要和明显。

从首都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城乡产业依存度增强,城市对农产品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大,品种要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业承担的食品供给、健康营养和安全保障等任务越来越重;城市休闲产业正在向农业转移,农业观光、农村度假已经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正在逐步提高。

从城市功能的角度看,宜居城市是北京的重要定位,宜居离不开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正是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与构建宜居城市的要求是一致的。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发展现代农业既能满足生产者的增收愿望,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沟通了城乡,促进了和谐。

由此不难看出,农业虽是统计中的少数,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数。

第二,农业价值的再认识——隐性价值显现化。

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首都经济发展呈加速趋势,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0000元,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正在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特色优质安全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中国北京生态农业项目

中国北京生态农业项目

“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项目的定位及效益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抓住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实施南城发展行动计划的机遇,房山区政府与中粮集团达共识,要在琉璃河镇共建“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项目。

建设一个集高端农产品加工、绿色种植示范、农业研发和创新、国际农业总部以及国际农业交流为一体的、聚集国内外农业高科技人才、世界领先的田园牧歌式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同时,系统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改变农村面貌。

目前琉璃河镇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42个小城镇之一。

凭借天赐区位优势,南与河北省涿州市接壤,东与大兴区隔河相望,距市区38公里,距北京第二机场(大兴)仅30公里,素有“首都南大门”之称,107国道、京石高速、京广铁路、建设中的京石快客穿境而过,此外,北京市还规划了外七环及第二高速。

生态谷项目总占地约17200亩,预计开发期8年、以中粮为主投资总额约280亿元人民币。

规划方案中还提到:一是解决中粮占地五个村5000多村民安置补偿、社会保障、就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将吸引中粮旗下蒙牛乳业、香雪面业、悦活果汁、家佳康肉食、万威客肉食、金帝巧克力、山萃蜂蜜、山萃食用菌、中粮屯河番茄制品厂、华夏长城酒庄进驻园区,还有可能吸引数十家国内外知名涉农企业如王老吉、雨润、好利来等在此设厂,预计年产值将超过150亿元人民币;三是可吸引众多国内外农业研究机构、涉农企业区域总部进驻园区;四是创造就业岗位4-5万人,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吸引北京市及国内外农业专家、人才来此工作、交流、居住。

这个宏伟的规划蓝图,给我镇未来十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城关、闫村、窦店、长阳等经济社会强镇带来巨大希望。

人口发展需要产业和投资做支撑,按照未来十年生态谷发展规模加之我镇按现有基础的自然增长速度。

预计到202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80亿元,形成税收23.4亿元(按工业产值平均税率13%计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1亿元。

北京市综合农业区划

北京市综合农业区划

一、综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全市辖8个城近郊区和10个远郊区县(辖290个乡镇)。

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

1987年,总人口1066.8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988万人。

农业人口388.9万人,农村劳动力189.8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的84.6万人。

1987年,全市社会总产值625.9亿元(当年价格),工农业总产值416.7亿元(1980年不变价)。

农村社会总产值128.4亿元(当年价格),其中:农业占26.8%,工业占51.2%,建筑业占10.7%,运输业占5.8%,商饮业占5.5%;农业总产值34.4亿元(1980年不变价),其中:种植业占55.6%,林业占2.3%,畜牧业占35.6%,副业占3.5%,渔业占3.0%。

郊区农业,主要是为首都提供菜、奶、蛋、肉、果等副食品。

1987年,生产粮食227.0万吨、蔬菜241.0万吨、商品猪174.1万头、鲜蛋16.8万吨、牛奶15.5万吨、家禽2105万只、淡水鱼3.0万吨、鲜果21石万吨。

(一)农业资源评估1.土地资源全市土地约62%为山地,38%为平原。

耕地626.6万亩,主要土壤为潮土、褐潮土、潮褐土。

平原生产水平较高,1987 年粮食亩产487公斤。

由于农田基本建设标准不高,还有大量中低产土地。

全市各种已成林地194.6万亩,灌木、疏林及未成林造林地117.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50.8万立方米,其中成熟林蓄积仅1.3万立方米。

全市果树171.8 万亩①,干、鲜各占一半,鲜果以苹果、梨、桃和柿子力主。

果树资源开发和管理不善,单产很低。

郊区草地资源较多,现利用的主要是低山丘陵的半旱生灌丛杂类草和半旱生草本植被,约216万亩,草层稀疏,超载过牧,其余草山都是造林条件较好并已有部分林木,不宜开发为牧草地。

无林荒山约681.7万亩,主要分布在低山地带,阳坡多、上层薄、底层母岩坚硬。

总体估计,约60%可以营林,30%封山育草或种草,10%发展果树。

新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新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农业科技创新
北京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
农业信息化
北京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农业科技推广
北京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结论与展望
06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产业融合、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临挑战与问题
然而,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国外案例经验总结
02
荷兰的都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高科技的应用,提高农业产值;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验借鉴
03
北京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过程中,可以借鉴上海和荷兰的经验,注重科技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
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农业业态和增长点,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
促进产业融合与升级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问题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02
农业产值比重
北京农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逐渐降低,但仍保持一定规模。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北京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向高效、绿色、生态方向调整,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

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调研报告

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调研报告

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调研报告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调研报告引言:现代都市农业指的是在城市区域内开展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以满足都市居民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并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北京市这样一个发展迅猛的国际大都市中,现代都市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报告将对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其现状、挑战和前景。

一、现状1.经营模式多样化:北京现代都市农业涵盖了多种经营模式,包括屋顶农场、垂直农场、立体农业、农业休闲观光等。

这些模式巧妙地将农业与城市的土地和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了城市农业的高效生产。

2.种植品种适应性强:北京的气候条件多变,但现代都市农业中采用的种植品种多为适应性强、抗性好的作物。

这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提供了稳定的农产品供应。

3.市场需求旺盛:在北京这样一个消费水平较高、注重品质和健康的城市中,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

现代都市农业通过生产高品质的无公害农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二、挑战1.土地资源紧缺:北京市土地资源有限,而且在城市化进程中,农用地被大量占用。

这使得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面临土地不足的挑战。

2.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环境污染对现代都市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可能会对农作物的品质和农产品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3.技术和人才支持:现代都市农业需要高水平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相关人才较为匮乏。

在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挑战。

三、前景1.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北京市政府意识到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性,对其加大了支持力度,推动其发展。

例如,政府将闲置楼宇和屋顶用于农业生产,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等。

2.投资增加:随着对现代都市农业的认可和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开始涌入这个行业。

这将进一步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

3.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也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机器人技术、数据分析和灌溉技术等的应用将提高农业的效率和生产力。

4.市场潜力巨大:北京是一个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大的城市,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仍然很高。

北京市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北京市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观 光 农业 发展 历 程 和 主要 问题 , 借 鉴 国 内外 观 光 农 业 发展 经验 和 运 用波特 钻石 理 论 模 型 , 针 对 性 地提 出解 决意 见。 关键 词 : 观 光 农业 ; 产 业 发展 ; 波 特 钻 石 理 论模 型
观光农业农业和农 村为载体, 以绿色农产品体验活动为依托 , 集休闲、观光、科普 、示 范和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 观光农业作为北京市重点发展 的六种农业之一 , 是北京市都市 农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观光农业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 结合 , 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 推进北京农业现代化 , 城乡一体化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首先 , 北京 观光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 科研机构的 研发育种和土壤栽培中心, 对国 家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 对社会群体的科学知 识普及具有一定的教育示范作用 ; 其次, 观光农业的发展推动配套生 态设施的建设在—定程度 匕 缓解北京绿化压力, 构建保护都市的绿色 屏 障, 分解二、三产业生产所形成的排放物给地 区带来的负外部I 生; 最后 , 观光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及农村地区的社区化管理方式, 加强了 对城市外来务工群体聚集地区的管理, 对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经济发 展, 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具体形式之一 , 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截至2 0 1 O 年, 北京市拥有农业观光 园1 3 0 3 个, 接待人数 1 7 7 4 . 8 9 万人, 营业收入达 到1 7 . 7 9 亿元( 表1 ) 。 ( 一) 北京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 1 . 第一阶段 : 萌芽探索时期。北京市近郊靠近景区的村庄整修 了闲置的民居 , 用于接待来景区旅游的散客, 形成早期 “ 农家乐”形 式的民俗观光、乡土旅游 。但这时的经营规模 、人数 覆盖 范围非 常有限, 且活动 内容单一、特色不鲜 明, 旅游消费者与旅游经营者 的 契约关系 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如 : 2 0 世纪8 0 年代 , 在昌平县十三陵旅 游区出现 了向游人开放的观光桃园, 这种观光形式深受游客欢迎 , 促 成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的初次结合。 2 . 第二阶段 : 规模发展时期。规模发展时期的前段 , 从旅游市场 需求角度看, 居 民生活水平的 日益提高 , 推动京郊休闲旅游的市场需 求旺盛。从旅游市场供给角度看 , 早期观光农业产业数量和规模进 步扩大 , 部分农业观光园逐渐摆脱依赖景区发展 的模式。如 : 1 9 9 5 年, 以韩村河 、大营等为代表 的、以民俗为主题的郊区旅游项 目的 开发建设 , 打破 了延续多年的l 达岭 、十三 陵等景区观光项 目为 主的郊区旅游市场格局。 规模 } 展时期的后段, 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政府机构的参与 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北京市周边区县根据农业规划 、区位 条件 、规模大小、经营主体进行辖区内观光园区的建设, 确定园区功 能定位和 内部产业结构。如: 凤凰岭脚下的小毛驴市 民公园, 进行 了 总体规划、前期策划, 初步实现了 “ 社区支持农业”的功能定位。 3 . 第三阶段 : 稳定前行时期。观光农业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 借 助国家 “ 三农”优惠政策和地区产业调整 时机 , 整合地方金融融资

北京的设施农业

北京的设施农业

() 1部分 I光 温室建筑结构存在 以 t
问题 : ①基础 扎实 、 不留熟土 。 墙 ②
体保 温层反置 、 墙体坚 固性差 、 墙体高度 不当。 ③后屋 面简陋 、 仰角不合理 。 ④钢 骨架设计不合理 ; 竹木骨架 承载能力差 、 不便 于人工作业 、 无法实施机 械化耕作 ; 无机复合 材料骨 架强度 低 ; 镀锌 钢管桁

集 、 人 甘光能源 , 问用 覆盖物 保温 ; 透 伎
I ! U ̄后屋 面 为 保 温 屋 丽 ;北 墙 及东 、 J l 西
还 有个别温室用 无饥 复合材料做骨 架 。
十 打帛 +石棉 掣 足存厚 6 0厘 米 ~ 0 8 厘 米f 打垒 端 怵 的外墙 面贴 一层 石棉
圈 ,T ;] 7 口 温室, 京 关 墨 k 3F f 光 a 1  ̄ 9 相 科形 成 了具 有本 地 特色 的设 施农 业类 型,如大兴 区和顺义 区以西瓜 、 甜 瓜 、 菜 为主 , 谷 区 以大 桃 、 菜 为 蔬 平 蔬
焊接而成的双拱桁 架。根据墙体 的厚度
和有无保温 材料义 可 以分为 以下 4种 ,
就 业 的重要 载体 和农 民增 收 致富 的莺
结构或功效 的差异 , 主要 有砖钢结 构 口
光温室 、 土钢或土竹结构 日光温奉 、 四位

的发展 , 日光温 室 已成 为 目前京郊 设施
农业 牛产的主要 形式 。戗止到 2 0 0 5年
体 日光温 室 、 新型复合 材料温室 4个
底 ,被调查 的 7个区 县共 有设 施地 2 8
万亩 。
类型。①砖钢结构 日 温室 。墙体采用 光
普通的粘土砖 、 加气水 泥砖或灰渣烧 结

北京第一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北京第一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北京第一产业现状分析报告当然,我可以帮助你完成写作。

以下是一个根据你提供的格式要求的范例:北京第一产业现状分析报告一、1. 概述在北京市,第一产业是农业、林业和渔业的总称。

这些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间一直在发展,但受到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冲击。

本文将对北京市第一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农业北京市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一些蔬菜水果。

尽管市区的用地面积减少,但北京周边的农田仍然相对富饶。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部分农地已用于工业和住宅用途,这导致了农业产量的下降。

3. 林业和渔业北京市境内有广阔的山区和水域,为林业和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林木资源主要用于城市的建筑和家具制造,而渔业则供应市场的需求。

尽管如此,林业和渔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并且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挑战。

二、1. 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北京市第一产业的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业、林业和渔业的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提供补贴和奖励措施,改善农田灌溉设施,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

2. 创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北京市第一产业也开始应用一些创新技术。

例如,农业领域采用了温室大棚和智能化设备,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林业方面,推行可持续经营和林木保护,以保护山林资源。

3. 农产品市场北京市的农产品市场供应了大量优质的农产品给消费者。

这些农产品通过农贸市场、超市和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销售。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仍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政府和相关机构正在加强监管和质量检测。

三、1. 挑战北京市第一产业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以及人口外流。

这些因素都对农业和林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对资源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发展机遇尽管面临挑战,北京市第一产业仍然存在发展机遇。

首先,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农业提供了新的市场。

其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为林业和渔业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北京地区智慧农业发展对策及对高等农林教育的启示

北京地区智慧农业发展对策及对高等农林教育的启示

北京地区智慧农业发展对策及对高等农林教育的启示作者:陈建邓佳岷吴学民来源:《民主与科学》2024年第01期一、智慧农业发展现状智慧农业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的“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

智慧农业是一种农业、科技与人类健康相互结合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现阶段,发达国家正从智慧农业理念出发,不断加大智慧农业渗入领域,提高智慧农业运作效率。

德国的智慧农业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用云端处理完成的数据指挥农业机械进行精细作业。

日本发展智慧农业弥补了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力成本高的劣势,以绿色观光农业为重点大幅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价值,保障农民收入稳定。

丹麦发展智慧农业,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与政府管理水平,80%的农户可以通过农业咨询服务中心与专家实时面对面,获得生产需要的农业信息与技术服务。

我国“农业信息化”最早提出于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提出“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这是我国发展智慧农业的重要标志。

此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智慧农业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中央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下,地方的智慧农业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2016年《南京市“十三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紧扣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以发展智慧农业为抓手,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天津市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验区之一,特别确立了农村“三权”抵押融资配套政策,可提高地区农业融资水平,促进智慧农业发展。

陕西咸阳是较早成型的智慧农业城市,其下属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国内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在智慧农业方面有诸多亮点,如农业专家系统可实时分析处理物联网上的相关数据,物联网系统可远程控制温室设备等。

北京聚力打造“种业之都”、“农业中关村”2025年良种覆盖率将达98%以上

北京聚力打造“种业之都”、“农业中关村”2025年良种覆盖率将达98%以上

100北京:聚力打造“种业之都”、“农业中关村” 2025年良种覆盖率将达98%以上北京:今年将发展1000家养老助餐点近期,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提出北京市将聚力打造“种业之都”、“农业中关村”,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依据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到2025年,科技创新将成为北京农业的鲜明特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7%,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5%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品种自主创新率明显提升,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北京市将实施“揭榜挂帅”机制,集聚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围绕生物种业、记者近期从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本市今年将发展1000家养老助餐点,加快养老助餐点全覆盖。

4月30日,北京市养老服务部门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暨2021年北京市养老服务工作布置会召开。

会上,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介绍,截至2020年底,本市累计建成运营养老机构544家、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62家、驿站1005家,“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2021年,本市将加密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驿站等就近养老服务设施,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白点。

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建立养高效设施农业、数字农业等领域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进以清洁能源、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第三代农机产业化应用,启动实施农业机械智能化改造升级工程,建设无人农机示范农场、建立智慧农机示范基地。

北京市还将接续实施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等四大种业领域,重点推进高效设施蔬菜、北京黑猪、北京鸭、宫廷金鱼等12大重点物种的种质创制和育种联合攻关,形成具有源头性领先优势的种业科技成果。

同时依托通州国际种业园区、平谷国家老服务顾问制度,为老年人选择服务、入住机构提供咨询和帮助。

制定专项政策,发挥物业企业就近服务优势,开展“物业服务+养老服务”试点。

2024年北京市农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北京市农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北京市农业市场发展现状简介北京市农业市场是北京市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北京市农业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北京市农业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市场规模的变化随着北京市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市农业市场的总体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从农产品的种类来看,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仍然是市场上的主要产品,其销售量和销售额占据较大比例。

同时,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成为了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市场上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农业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北京市农业市场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

一方面,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另一方面,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整治等措施,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为北京市农业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电商对农业市场的影响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电商在农业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发展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竞争性。

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购买到农产品,提高了购买的便利性和时间效率。

电商模式的发展还带动了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推动了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优化。

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市场监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北京市加强了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了健全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采样检测和溯源管理。

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环节的监管,严禁使用违禁农药和饲料,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市场监管的加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可靠的农产品选择,也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公平性。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展望未来,北京市农业市场的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北京蔬菜哪里种植最多

北京蔬菜哪里种植最多

北京蔬菜哪里种植最多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我国著名的大城市之一,其土地面积为16,807.8平方公里,因此北京也是一个拥有丰富耕地的城市。

在北京,农业是很重要的一个产业,尤其是蔬菜种植在北京的农业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不仅为北京市民提供了大量的新鲜蔬菜,而且也成为城市经济的有力支撑。

那么,北京蔬菜哪里种植最多呢?本文将从北京蔬菜种植的历史、土地资源、环境气候等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历史文化背景北京作为一个具有800多年历史文化的城市,其古老的农耕文化和城市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丰富多彩。

在北京最初的建城阶段,蔬菜种植是这个地区主要的农业活动之一。

在明清时期的北京,蔬菜种植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都市农业。

为适应市民对蔬菜的需求,北京地区开始逐渐发展起了大规模的蔬菜种植业。

土地资源北京的土地资源也是种植蔬菜的重要基础。

北京拥有下辖16个区,各区内都有耕地用于农业生产,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北京的蔬菜种植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条件。

北京市蔬菜种植以平原地区为主,主要分布在辖区内的海淀、昌平、大兴等区县。

这些平原地带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是种植蔬菜的理想水稻种植地。

环境气候北京地处大陆内部地区,处于中亚洲蒙古高原的北部,气候特点呈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冷、夏热、秋凉、冬寒。

北京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非常适宜蔬菜生长,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北京的蔬菜种植。

春天以生长速度快的叶菜和豆角居多,夏天以西葫芦、黄瓜、西红柿和甜椒等夏季蔬菜居多,秋季以白菜、萝卜和葱姜蒜等蔬菜为主,冬季多以储存时间长的蔬菜为主。

现代农业发展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北京的农业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中,北京市也在逐渐的从传统的农业方式转向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农机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成为了主流。

这也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农业产业,如现代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区和蔬菜基地等。

综上所述,北京市在历史文化背景、土地资源和气候环境等方面都具有种植蔬菜的绝佳条件。

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近几年来,随着北京市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郊区观光农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并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

为更好地引导和促进郊区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特制订全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

一、观光农业的特点、功能以及京郊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潜力观光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观光农业是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和渗透,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提高,是现代农业的一处形式。

观光农业不包括郊区以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但其项目的布局和多种经营方式应尽可能同旅游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

因此,观光农业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性产物,是都市农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一般农业相比较,观光农业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观赏性,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对城市居民比较陌生,农村环境比城市环境更清新优美,对城市居民来说,它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很强的观赏趣味与价值。

二是参与性,可以让游客直接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在农业生产习作中体验技艺、享受乐趣、增长知识。

三是农游合一性,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混合型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它直接生产农副产品;作为第三产业,它被作为观赏、休闲和参与的对象来开发利用。

四是市场定向性,观光农业是为那些想了解农业、参与农业、体验农村生活特点的城市居民服务的,其目标市场在城市,其消费对象是城市居民。

五是高效性,总体而言,观光农业相对一般农业来说,收来源更多一些,产品附加值更高一些,经济效益更好一些。

相对一般产业,观光农业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功能,它不仅具有一般农业所具有的提供农产品的生产功能,还具有旅游观光、习作体验、休闲度假、教育等新的功能,这些新的功能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及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合理开发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及文化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北京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范围

北京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范围

北京市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范围由于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耕地质量的划分和管理对于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耕地质量等级的划分标准,北京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范围,以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介绍1.1 北京市耕地资源概况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据统计,北京市耕地面积约为1800万亩,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北京市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托。

1.2 耕地质量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耕地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和质量,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范耕地质量等级的划分标准,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2.1 耕地质量等级划分依据北京市耕地质量等级的划分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层深厚度、土壤排水状况、土壤酸碱度、土壤富营养元素含量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和评价,可以准确划分出各个等级的耕地质量。

2.2 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范围根据北京市实际情况和农业生产的需求,北京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范围。

主要包括一级耕地、二级耕地、三级耕地、四级耕地和五级耕地,具体如下:(1)一级耕地一级耕地是最优质的耕地,土壤肥力高,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酸碱度适宜,富含各种养分元素。

适宜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农业生产的主要依托。

(2)二级耕地二级耕地是较好的耕地,土壤肥力一般,土层适中,排水情况较好,酸碱度适宜,养分元素含量适中。

适宜种植一些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

(3)三级耕地三级耕地是一般的耕地,土壤肥力较低,土层较薄,排水情况一般,酸碱度稍偏,养分元素含量较低。

适宜种植一些不太耐贫瘠的作物。

(4)四级耕地四级耕地是较差的耕地,土壤肥力低,土层较薄,排水不畅,酸碱度偏离,养分含量低。

2021近代以来北京郊区型农业的变迁状况范文3

2021近代以来北京郊区型农业的变迁状况范文3

2021近代以来北京郊区型农业的变迁状况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北京史研究大多限于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探讨北京城中的人、事、物,很少关注京郊农村。

农业经济史研究多以华北作为大经济区来考察,也并未体察到城郊农村与其他农村的区别。

通过阅读民国时期大量针对北平郊区的高校调查,笔者发现北平郊区独具特色,郊区农业在城市辐射之下,具有与其他地区农业不同的特征,即"郊区型农业". 郊区型农业也称城郊农业。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和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早已开始"urbanagriculture"的研究,国内学者多将其译为"都市农业",它不仅包括城郊农业,也包括市区内零星分布的农业。

国内学界对都市农业概念的起源,以及都市农业与城郊农业两个概念的异同仍存在争论。

[3] 20世纪80年代初,郊区型农业开始进入中国学者的研究视野,[4]并很快受到政府重视。

1984年,配合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万里副总理在中央农业会议上正式提出郊区型农业概念,强调"大城市郊区要发展'郊区型'农业,可以少种粮食甚至不种粮食".[5](P49)随后,郊区型农业进入实践阶段。

此概念发展至今,大致可以将郊区型农业的特点归纳如下:①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设施。

②服务于城市的生态环保特性。

③农产品商品化。

④农业产业化集约经营。

⑤具有一定的城市生活模式。

这些特点决定了该农业形态相对独立,既区别于乡村地区的一般农业,又在各大中城市的郊区具有共同性,是农业现代化的先导。

[6] 目前官民均很重视的"郊区型农业",往往被史学同仁忽视。

[7] 难道中国历史上没有郊区型农业吗?如果有的话,这种农业形态的存在状况如何?近代以来的变化趋势怎样?这样的变化趋势是怎样造成的?它给后人留下什么启示?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民国京郊民众的角度,解读农业三要素:资本、劳动力、土地,分析郊区型农业的特征;再通过对民国时期政治、经济等大环境的分析,明晰北京郊区型农业的变迁状况。

北京发展科技农业的优势、问题及建议

北京发展科技农业的优势、问题及建议

北京发展科技农业的优势、问题及建议进入21世纪,世界科技发展进入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时期。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进步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驱动作用更加明显。

世界农业科技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在新的高度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

生物、计算机、互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交融,从而形成许多新的科学交叉点和生长点,拓宽了农业科技领域,大大推动科技农业的发展。

所谓科技农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基础,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手段,以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农业科技产业化,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使农业科技不断向传统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渗透,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新的农业科技产业。

科技农业通过加强科技运用,促使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农业管理过程现代化、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因子关系协调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是根本性决定性力量。

一、北京发展科技农业的重要意义“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期,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

科技农业作为北京打造都市农业“高精尖”板块、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北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北京首都功能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发展科技农业是北京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经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农业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无疑是提高现代农业效率的最根本动力。

随着世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3.0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科技农业是重要表现形式。

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发展迅速,成为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也积极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农村地区体验农村生活、农事活动和乡村风情的一种旅游方式。

北京作为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首先,北京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尽管北京是一个大城市,但还是保留了大片的农田和农村地区。

由于北京市农业资源的丰富,可以满足不同程度、不同需求的人们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需求。

游客可以在北京的农田里体验田间劳作,亲手采摘农产品,感受农村的宁静与绿色。

其次,北京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积淀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诸多古代建筑和名胜古迹。

游客可以参观长城、故宫等著名景点,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此外,北京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制作京剧脸谱、剪纸等,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另外,北京还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

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北京交通发达,与中国其他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游客可以方便地通过高速公路、高铁、航空等交通工具来到北京,感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乐趣。

北京的交通便利性为游客提供了舒适、便捷的旅行条件,也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政府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非常重视。

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支持和推动农村旅游发展。

政府鼓励农户发展特色农业、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休闲农业体验。

政府还加大对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推广的力度,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北京。

当然,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一些农村地区的交通、饮水、环境卫生等设施仍然比较薄弱,需要加大投入改善。

北京农业生产以什么为主,农业功能性开发适合哪些地方

北京农业生产以什么为主,农业功能性开发适合哪些地方

北京农业生产以什么为主,农业功能性开发适合哪些地方回答北京农业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类为主。

1997年,北京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00.6亩,占用耕地467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为636.8万亩,占用耕地377.7万亩;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为18.5万亩,占用耕地17.7万亩。

一、北京农业生产以什么为主1、北京农业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类为主。

2、1997年,北京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00.6亩,占用耕地467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为636.8万亩,占用耕地377.7万亩;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为18.5万亩,占用耕地17.7万亩;其他作物的播种面积为145.2万亩,占用耕地71.6万亩(蔬菜播种面积为130万亩,瓜果类播种面积为6.9万亩)。

3、在粮食作物中,小麦的播种面积为256.9万亩,玉米的播种面积为309.4万亩,水稻的播种面积为34.7万亩。

经济作物中,花生的播种面积为14.2万亩,棉花的播种面积为3.2万亩。

4、农业生产指的是种植农作物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棉花、油类作物、麻、丝、茶、糖、蔬菜、烟、水果、药、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绿肥作物、饲养作物等农作物的生产。

二、农业功能性开发适合哪些地方1、适合地点(1)农业功能性开发主要适合城市郊区。

(2)农业功能性开发主要包括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等5个方面。

2、原因(1)在城市郊区附近进行农业功能性开发,可以为城市提供众多的农副产品,并且因为距离较近,农产品方便运输,且不易损坏,变质。

(2)城市中因为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较小,农产品的产出量不足,因此市场需求较大,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3)能够解决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势
2010年全国城市GDP 排行榜中,北京在全国 居第二,人均GDP 已达到9000 美元。城镇 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上升而恩格尔系数 则逐年下降,表明城市居民吃、穿、住基本 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其消费倾向将逐步转 向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多样化、高级化和 个性化。而且这一消费群体会越来越大。
优势
发展“四种农业”
◆籽种农业 ◆循环农业 ◆休闲农业 ◆科技农业
“三生”功能
生产 生态 生活
北京农业新定位
应急保障 生态休闲 科技示范
挑战
——土地和水资源的约束进一步增强
土地资源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山地多,平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人 地资源矛盾突出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 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世界的 1/25。目前年均超采地下水5亿方,水资源紧缺加剧 农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产业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 农业具有碳汇和碳源的双重属性
渔业布局:四区六带十条沟
“四区”:即四个渔业资源养护和增殖重点区域,包括:拒马河自然 保护区,怀九河、怀沙河自然保护区,密云水库水源区,永定河开发 水域区;
“六带”:即六个重点观赏鱼养殖带,包括通州、朝阳金鱼养殖带, 平谷、通州食用鱼养殖带,昌平罗非鱼养殖带,怀柔、延庆、密云、 房山鲟鱼养殖带,水源区生态渔业养殖带,人工河湖观赏鱼带。 “十条沟”:即重点发展生态渔业、冷水渔业和休闲渔业的十条沟域 ,主要分布在怀柔、密云、昌平、房山、延庆等区县。
北京交通体系发达,城市到周边农村的交通 体系完善。北京公路总里数逐年增加,2010 年,北京市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6000km,其 中高速公路累计达到900km。2010 年北京将 形成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完善连 接城际、中心城、新城、中心镇的快速交通 网络。
优势
科技资源丰富。中央在京农业科研单位有25 家,全国18个国家重点农业实验室11个在北 京,市农业科研单位也有44家,农业科研人 员达2万人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北京都市现代农业
优势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太行山、 燕山山脉自西向北环抱,山岭雄伟险峻,峡 谷奇特幽深;永定河、潮白河水系纵贯京郊, 河湖矿泉散布,溶洞瑰丽神秘,融南方山水 的柔美和北国风光的雄壮于一体 从气候条件来说,北京地处暖温带大陆 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动植物资源丰富多 样
近郊农业区(城市拓展区)
包括朝阳、海淀、丰台城乡结合部和区县城市及新城的周边地区,是都市型现代 农业的研发、展示和会展区。
重点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总部经济、会展农业、农产品流通业、农业主题公
园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农产品展示交流平台,积极营造城市田园景观,将农业生 产空间与城市居住环境空间融为一体,增强农业生态、生活服务功能。
蔬菜特色产业布局
食用菌产业:重点在房山、通州和顺义发展; 西甜瓜产业:重点在大兴的庞各庄、礼贤、于垡,顺义的李桥、李遂 、北务、杨镇、大孙各庄等乡镇发展; 绿色、有机蔬菜产业:重点在北部延庆、怀柔、密云、昌平和门头沟
等区县发展;
加工配送蔬菜产业:重点在朝阳、大兴、通州、顺义、平谷、昌平等 区县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
城近郊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及远郊区县六环以内地区,以观 赏旅游、农事体验为主,重点发展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垂钓园 及市民租赁农园等观光体验型农业。 平原区:包括昌平、顺义、通州、大兴和房山等平原地区,以休闲 、农作体验、教育为主,重点发展观光采摘园、瓜菜采摘园、教育 农园、租赁农园、垂钓乐园、高科技园等体验、休闲型农业。 远郊山区:包括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西北部、门头沟区 九龙山以西部分、房山区山地部分,以观光旅游、休闲疗养、民俗 文化体验为主,重点发展风景旅游、森林旅游、民俗旅游、果品采 摘等生态、文化旅游型农业。
创意农业;
“科技北京”: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发展高端高效农业产业; “绿色北京”:重视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农业生态功能的开发、农村环境治理 。
特色生态农业模式
“四位一体”能源生态示意图
氧 气
厨 房
猪 场
二氧化碳 粪尿
Hale Waihona Puke 温室大棚沼 气沼气池
“四位一体”庭园生态工程
开发“四种功能”
◆生产功能 ◆生态功能 ◆生活功能 ◆示范功能
机遇
——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 界城市建设,为北京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世界城市是北京发展的长远目标,要借鉴东京、巴黎、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 农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农业不仅要为城市发展提供生产功能和生态服务, 也要在限制城市扩张、为城市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生态、生活、应急保障等功能方 面做出贡献。 “三个北京”是世界城市建设的近期实现途径 “人文北京”:以人为本,以农业文化开发为主要内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
蔬菜工厂化生产:重点在通州、顺义、房山、昌平等区县发展。
畜牧业布局:三区四带
禁养区: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具有特殊经济 文化价值的水体的保护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以及其他人口集中区域;法律
、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限制养殖区:指城市拓展区、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保护区中的城乡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区域。 不再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有的养殖场逐步退出。 可持续发展区:指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重点发展畜禽良种、标准化规模养殖、 生态养殖、特色养殖,适度发展饲料和屠宰加工产业。 生猪产业带:以平谷、顺义、通州、大兴、昌平和房山等区县为主的京南生猪产业带。 奶牛产业带:以延庆、密云和怀柔等区县为主的京北奶牛产业带;以顺义、通州、大兴和房 山等区县为主的京南奶牛产业带。 肉禽产业带:以房山、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和平谷等为主的环京西北肉禽产业带。 蛋禽产业带:以房山、延庆、怀柔和密云等区县为主的京北蛋禽产业带;以大兴、平谷和通 州等区县为主的京南蛋禽产业带。
北京农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 大高端、高效、高辐射农业和低碳、循环、节约型农业的 发展力度。
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总体布局
城市农业区(城市核心区)
包括东城、西城、石景山和其他区县城区以及新城核心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 适度发展区。 重点发展公园农业、社区农业、校园农业、屋顶农业、阳台农业等不同类型的城 市农业,以挖掘农耕文化和示范教育功能,提升城市景观,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丰 富市民生活。
平原农业区(城郊平原区)
包括顺义、大兴、通州和房山、平谷、昌平的平原地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 的重点推进区。
重点建设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加工农业、设
施农业和种业,为首都市场提供鲜活安全的农产品。
山区农业区(山区和水源涵养区)
包括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的山区,是全市的生态 涵养区。 重点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有机农业和沟域经济,打造一批特色果品产 业带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和农民增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