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辨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
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
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
2马原辨析
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这是旧哲学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对具体科学和概括和总结,而不是“总和”。
哲学只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能代替具体科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把哲学看成是“科学之科学”,往往以主观的判断代替真实的联系,阻碍具体科学,也阻碍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统治,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根本变革。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将能完全代替人脑。
不正确。
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完全代替人脑,科技的发展虽然能够帮助人脑处理一些问题,但是科学技术本身的也必须依赖于人脑。
3、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是等同的。
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把二者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主体是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
主体是有意识的,有自己的主观世界,但它又是物质实体,因此它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体,主观只是主体的一部分。
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只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不等于整个客观世界。
主观指人的意识、精神现象,客观指实际存在的一切事物。
主观同客观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主观是对客观的主观反映。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为复杂,两者存在着反映与被反映、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以及其他关系。
4.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不正确。
物质的概念是抽象的产物,而不是具体的物体。
5、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不正确。
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即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1、“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偶然性是与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
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决定的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事物发展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的不确定趋势,二者不可分割,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科学探索的任务就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发现内部的必然性,偶然性是科学的“机遇”,取消偶然性的作用,也就取消了科学探索。
哲学辨析题
9、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因此任何真理都不会被推翻。(对)
答:所谓真理,是表示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必然包含着,与客观实际相一直的内容,这点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也是不会被推翻的。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它将不断的得到完善和修整。
10、世界统一于存在。(错)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亦称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离不开客体,人的认识根本上是由客体决定的。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认识也离不开主体,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生理状况和精神状况的制约。
7、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第三、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社会关系中,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11、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首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离不开科学,反过来哲学也能为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错)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二者是辨正统一的关系
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体现出来,为自己开辟道路,一切偶然性的背后也都存在着必然性,即没有纯粹的必然性,也没有纯粹的偶然性。科学认识的任务,就是要从偶然性中去发现必然性,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答:存在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字眼,可以理解为,可以认为物质存在,也可以意识存在,因此这个命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的命题。具有明显的折中调和的特性,实质是一个二元论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统一性,明确指出世界统一于物质。
马基辨析题
1.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错误。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形成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是自发的不系统的世界观,这样的世界观不是哲学,宗教虽然也是一种世界观,并且可能是系统化的,但它不采取理论形式即不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因而也不是哲学。
2.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正确。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体的根本观点,又是方法论。
一种哲学理论一旦形成,就给人们提供了应当怎样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指导原则,这一般指导原则就是方法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一元论就是唯物论。
错误。
一元论就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承认世界是统一的哲学理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肯定世界的统一性;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
所以,一元论又有唯物论和唯心论,不能说一元论就是唯物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错误。
把哲学看成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尤其是某些近代哲学家由于对哲学研究对象及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错误理解所形成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而对哲学研究对象及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规定,结束了所谓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种错误观点的统治。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错误。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是没有顶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体系,必然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结束真理,而只是开辟了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的道路。
6.物质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错误。
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概括了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又不能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
(一)1、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承认世界统一性的观点称为一元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属于一元论。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中既包括自然界的物质性,也包括社会的物质性,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属性。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都没有。
这一原理是被科学证明了的。
它是批判唯心主义和有神论的思想武器。
唯心主义和有神论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反科学的,经不起实践检验的。
2、"人为自然界立法。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认为自然界的法则即规律是由人确立的,这就否认了自然界本身存在客观规律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够根据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推动事物的发展,但不能任意创造或消灭客观规律。
自然界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人们可以认识规律,也可以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自然界为人类造福,但人们不能创造出一套法则强加给自然界,即人们不可能"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的这一观点片面夸大了人类理性的能动作用,从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这种观点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无视客观规律的存在,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
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它们的"总和"。
哲学只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能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
考研政治辨析题
(三)辨析题1.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参考答案】(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
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研究。
(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功能。
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3)此命题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1)此观点错误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它把哲学当成包括一切具体科学在内的理论体系,这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它的作用是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科学之科学”,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包罗万象的科学,必然导致用哲学原则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用主观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实联系,从而阻碍科学的发展。
3.“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具体实物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哲学的物质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抽象、概括的是二切实物的共性、普遍性,即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因此说“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4.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参考答案】 (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把世界看成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片面的。
(2)所谓“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它把世界看作已经形成的永恒不变的综合体,从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克思原理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合理解决哲学基本问题.错:合理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2、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错: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主客观条件,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目的3、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对:动物只有低等的感觉和心理4、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应.对:意识作为主观对客观的反应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错误的思想在现实中仍然有它的原型。
5、旧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错: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把认识看成是消极被动的反应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6、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对: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是非至上的,但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穷的、至上的。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证人。
错: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8、“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无感”是唯物主义认识论。
对:有了客观事物才会有人的主观认识。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9、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错: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检验真理不会一次成功,可能要经历多次反复。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错:这说明面对同一个客体,主体认识过程有主观性和差异性,并不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11、“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错:真理没有阶级性是对客观事物而言真理只有一个,不因阶级立场的不同而不同。
但是阶级立场往往制约着人们对真理的接受与选择。
12、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对: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都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化。
13、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有人认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错:犯了“文化决定论”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练习测试题1.名词解释(1)哲学(2)世界观(3)唯物主义(4)辩证法(5)马克思主义哲学(6)方法论(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2.不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③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④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④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
①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④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4)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④唯物辩证法(5)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①朴素辩证法②唯心主义辩证法③唯物辩证法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
①历史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主观唯心主义④先验唯心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①科学之科学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具体科学的综合④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⑤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8)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
①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④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⑤真理多元化的表现(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①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②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④理论联系实际⑤急用先学,立竿见影(10)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
①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②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④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⑤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11)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题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能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结合起来,根本原因在于()。
A.坚持了辩证法观点B.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C.坚持了人本主义观点D.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学答案:D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的斗争。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答案:D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
A.客观性B.矛盾性C.实践性D.社会性答案:C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高级和低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答案:C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B.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C.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答案:D6.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的统一。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D.理论和实践答案:B7.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普遍性B.物质性C.规律性D.连续性答案:B8.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火、气等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案:A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答案:D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精读马列原著B.深入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答案:C1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D.认识论答案:B12.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修改版
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错误。
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
(1)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它们的“总和”。
(3)哲学只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能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
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往往以主观的判断代替真实的联系,阻碍具体科学的发展,也阻碍哲学的发展。
3、哲学就是世界观答:错误。
因为(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当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没有经过逻辑论证,没有构成系统的理论的时候,还不是哲学。
(2)只有把人们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形成一定思想体系时,才能称为哲学。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世界观。
5、“世界统一于存在”答:错误。
这是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折衷主义观点。
物质和精神都是存在,但精神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这一命题抹杀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掩盖了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存在只是世界统一性的前提,但世界的统一性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它的物质性。
7、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答:正确。
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片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
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8、可知论是唯物论,不可知论是唯心论。
答:错误。
《通用知识》考点《马哲》(2020年含答案)_2
《通用知识》考点《马哲》(2020年含答案) 祝各位顺利通过考试随着各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陆续展开,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必考题库中各考点常考高频试题,并按照考点分类编写,方便大家根据各地招考简章公布的考试大纲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强化复习。
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您定能够金榜题名,实现您的梦想。
1、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体现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有_____。
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⑥心想事成A: ①③B: ①③⑤C: ①②③⑤D: ①③⑤⑥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B【解析】②④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⑥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强调了意识的决定性作用。
①③⑤体现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故本题选B。
2、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_____。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D: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揭示了发展和联系的本质,其他规律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进一步补充和展开。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故选B。
3、判断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_____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恰恰是结束了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的旧哲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离不开科学,反过来哲学也能为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单选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_____。
A: 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不同B: 社会基本矛盾不同C: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同D: 意识形态的不同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社会形态划分的标准是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l)“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
古代哲学家把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
”(2)近代以来,随着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必须正确回答的重要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4)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既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使哲学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发展。
1. 实践的本质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1)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的涵义包括两层相互联系的意思:①实践只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②实践是物质的、客观的、有感性的性质和形式,是同人的意识活动相联系又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的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①从人类生存的前提看,要维持生存,人类的第—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所以生产实践是人的立命之根和生命之本。
②从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看,“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③从人的本质上看,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社会关系则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马原 判断题
马基判断题1、哲学就是世界观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3、意识是由物质产生,因而一切物质都有意识4、既然人脑是思维的器官,因而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5、人脑产生意识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6、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完全代替人脑7、劳动和语言一起对意识产生和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8、先有建筑设计图,然后进行进行建筑,这同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的唯物主义原理是不矛盾的9、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外界10、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能按自己的意志去创造一切11、世界上所有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直接联系12、事物都是“自己”运动13、矛盾的特殊性在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14、矛盾双方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相互转化15、事物的量发生变化,事物的质也随之发生变化16、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一种表现17、因为内容决定形式,所以新内容不能采取旧形式18、凡是现实中具有可能性的东西,都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它19、可知论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点20、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中特殊规律的科学21、动者恒动,静者恒静22、脱离身体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2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24、因为讲和谐,就不能讲矛盾的斗争性2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6、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有的不需要任何条件27、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30、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没什么区别的31、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32、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33、哲学没有阶级性34、量变就是静止、质变就是运动35、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6、质量互变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和形式37、世界是永恒发展的38、否定就是否定一切39、事物存在绝对静止的状态40、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所以我们不要遵守学校的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4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4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3、时间的特点是一唯性4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否定之否定规律45、联系具有客观性46、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47、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8、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辨析题)[方案]
马克思哲学辨析题(三)辨析题1.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参考答案】(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
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研究。
(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功能。
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3)此命题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1)此观点错误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它把哲学当成包括一切具体科学在内的理论体系,这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它的作用是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科学之科学”,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包罗万象的科学,必然导致用哲学原则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用主观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实联系,从而阻碍科学的发展。
3.“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具体实物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哲学的物质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抽象、概括的是二切实物的共性、普遍性,即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因此说“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4.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参考答案】(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把世界看成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片面的。
(2)所谓“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它把世界看作已经形成的永恒不变的综合体,从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克思主义概论辨析题
1.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参考答案】(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
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研究。
(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功能。
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3)此命题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1)此观点错误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它把哲学当成包括一切具体科学在内的理论体系,这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它的作用是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科学之科学”,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包罗万象的科学,必然导致用哲学原则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用主观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实联系,从而阻碍科学的发展。
3.“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具体实物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哲学的物质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抽象、概括的是二切实物的共性、普遍性,即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因此说“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4.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参考答案】(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把世界看成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片面的。
(2)所谓“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它把世界看作已经形成的永恒不变的综合体,从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1辨析题答案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哲学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被称为哲学的两个对子。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动中有静;所以,纯粹的运动和纯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6、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这时就必须变革社会的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
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只能变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当阶级矛盾尖锐对抗和冲突时,统治者阶级就会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去,从而极大的改变生产力的面貌;并且,科学技术还可以渗透到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辨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但不能说是科学之科学。
第一,科学之科学是指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恒不变的理论体系。
古代哲学家把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
第二,近代以来,随着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必须正确回答的重要问题。
第三,哪个是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贡献与个性的关系。
二者机相区别又相联系。
二者的分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的一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意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集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也是哲学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