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拼搭》教案
《有趣的拼搭》教案
(3)通过图形拼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在拼搭活动中,学生需要识别和运用各种平面图形,如使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或用多个长方形和圆形组合成新的图形。
2.教学难点
(1)理解图形的相互关系,如如何将一个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相互关系;
(2)设计不同难度的拼搭任务,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基本图形的运用;
(3)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拼搭后的图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组织小组合作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首先,理论介绍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他们,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此外,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合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小组讨论不够积极,有的小组在实验操作中分工不明确。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下一次课程中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明确分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在拼搭过程中,发现并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等几何变换;
(3)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拼搭后的图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在合作拼搭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举例:学生可能在拼搭一个复杂图形时,难以将其分解为基本图形进行思考。此时,教师需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对称性、重复性等,以便突破这一难点。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图形以及图形的组合方法;2.能够在视觉上区分相异的图形和相似的图形;3.通过拼搭图形,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4.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导入教师出示若干张由不同形状的卡纸拼接而成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
教师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这些卡纸拼接在一起能不能当做一个整体来看?为什么?2.这些卡纸能不能拼接成其他不同的图形?3.这些卡纸的形状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操作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搭小图形。
教师示范如何用卡纸往大画板上粘图形,让学生模仿。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难度小的示例图形,并让学生尝试自己拼搭,并互相比较结果。
总结教师统计学生的拼搭结果,总结出哪些较为相似的图形,避免学生仅关注小细节而忽略结构。
第二节课导入教师把刚才学生们拼搭好的图形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
教师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这些图形有没有什么规律?操作教师通过在黑板上拼搭图形,展示出图形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指导学生如何用图形组合方式来拼搭新的图形。
教师提供一些初始图形,并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自己动手组合图形的方式让学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总结教师让一些学生把刚才成功组合出的图形展示出来,并让全班点评。
同时,教师说明这些图形之间存在的规律,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图形的相似性和不同性。
第三节课导入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环境下常见的图形拼接问题,例如:拼搭简单家居、玩具、木屋等。
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通过卡纸图形来拼搭。
操作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自主选择教室内的材料,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自行设计和制作一个家具、一个玩具或者一个建筑模型。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设计结果,并提醒学生在设计中要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所使用材料的安全性。
教学反思这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可以改进的。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视觉案例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一些拼搭好的模型等。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和不同类型的图形。
2.学生能够在拼图游戏中,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拼搭碎片,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4.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对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
二、教学内容1.课前准备:老师可事先准备数张颜色、形状和类型不同的图形,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筷子、湿巾纸等。
2.学习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和不同类型的图形,并通过拼搭碎片,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3.学习难点: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对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
三、教学方法1.情境法2.合作学习法3.互动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情境法)1.老师请同学们一起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并找出其中几个与拼搭有关的物品。
2.老师带领学生们讨论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并以此引入今天的主题:有趣的拼搭。
2. 课堂讲解(互动探究法)1.老师手持不同形状、颜色和类型的图形,向学生展示,并请学生辨认这些图形的不同之处。
2.接着,老师将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拼搭,并请学生讨论出拼搭规律和规则。
3.老师再次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图形,让学生自由搭配,以此检验学生对拼搭规律和规则的理解。
3. 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法)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拼搭任务。
2.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搭配,推导出不同的拼搭规律和规则,并将成果展示给全班。
4. 课堂总结(情境法)1.老师请学生回想今天所学的内容,总结出有关拼搭规律和规则的认识。
2.老师再次请学生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发挥出其实际应用价值。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采取了情境法、合作学习法以及互动探究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课堂虽然没有使用课件,但老师配备了数张不同的图形,让学生亲眼目睹它们的差异,这种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的视觉感受和认知的帮助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拼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通过拼搭形成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4.继续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运用拼搭法组合出规定的空间图形;2.培养学生想象构造的能力及对建筑结构的基本认识。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运用拼搭法组合出规定的空间图形;2.学生能在不同空间图形中发现共性,提出具体的拼搭方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幻灯片和视频的介绍,向学生展示一些形状奇特的建筑,引导他们发现建筑中的基本形状。
2.新课讲解1.定义:拼搭是指用一些具有规则的小部件,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各种各样的大型物体。
2.拼搭原则:基础部件、规范组合、多样组合。
3.拼搭方法:正方形拼搭法、三角形拼搭法、长方形拼搭法、不规则拼搭法。
4.实例演示:通过拼搭纸箱,让学生亲身体验拼搭的方法和规则。
5.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打造个性化建筑的基本要素。
3.教学实践1.学生自由拼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班级内的拼搭工具,自由组合出他们想象中的建筑物,半小时后让他们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2.团队拼搭:教师设定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规定部件完成任务。
3.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在班内展示自己的拼搭成果,并相互交流、学习。
4.总结讲评:同学们可以在讲评环节分享自己的拼搭心得,教师也可以统一培训一些实用的知识技巧。
4.拓展延伸1.课后作业:家庭作业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动机,老师可以通过拍照的形式交给学生家长,加强家校互动。
2.拼搭比赛:对于在班内取得成果的学生,可以组织专业人士进行点评,并设立奖励机制。
五、教学反思1.拼搭课程对学生的想象力和组合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通过拼搭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了很好的提升。
2.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增加互动讨论的情况。
同时,老师应该做好指引和引导,让大家有效地利用班内资源进行合理的拼搭。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有趣的拼搭》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6、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下面做一个游戏。 游戏规则:两人一组,其中一人蒙上眼睛摸一摸,并说出摸到图形的名称,另 一人评判,然后交换。比比谁摸对的次数多。 7、搭一搭。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搭出自己喜欢的组合图形和同伴交流。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1. 数一数,填一填。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 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在学生刚刚接触数学 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形,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获 得充分的体验,感知这些几何形体的主要特征,形成清晰的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拼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表达 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拼搭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拼搭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摆弄准备好的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实物或积木,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 经验互相说一说这些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可能会把长方体说成 是长方形或长方块,把球说成圆,教师不必马上纠正,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 想法,学会与同学交流。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有趣的拼搭》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 级上册《有趣的拼搭》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 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 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教案标题:有趣的拼搭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动手能力。
2. 提高幼儿的拼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积木、磁铁、不同图案的卡片。
2. PPT 或黑板。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幼儿们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积木,引导他们讨论积木的特点和用途。
2. 引导幼儿们想一想,用这些积木可以做些什么?可以拼出有趣的图形吗?讲解规则:1. 将幼儿们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积木和一些卡片。
2. 解释规则:每个小组有一定的时间,用给定的积木拼出卡片上的图案,可以竖直或水平拼接,但不能将积木倒置或翻转。
活动一:拼图竞赛1. 在PPT或黑板上展示一张卡片上的图案,给幼儿们一定的时间观察。
2. 让每个小组分别进行拼图,看谁能率先拼对。
3. 引导幼儿们观察卡片和积木的形状,尝试拼几个简单的图案。
活动二:合作拼图1. 将幼儿们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仍然分配一份积木和一些卡片。
2. 规定每个小组只能拼卡片上的一小部分图案。
3. 让小组成员一起拼接,合作完成整个图案。
4.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大家互相帮助和协调。
活动三:自由创作1. 给幼儿们一些自由时间,让他们自由拼搭。
2. 鼓励幼儿们创造出自己的图案,可以是平面图案,也可以是立体结构。
3. 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幼儿猜猜是什么。
总结:1. 引导幼儿们讨论拼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总结拼图的规则和技巧,如观察积木形状、建立坐标系等。
3. 鼓励幼儿们积极参与、勇于表达,并夸奖他们的努力和成绩。
拓展活动:1. 给幼儿们一些更复杂的卡片,挑战他们的拼图能力。
2. 可以设计一些幼儿自己拼图的游戏,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学习。
3. 鼓励幼儿们尝试用积木创造出一些新的图案和结构,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到拼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拼搭能力。
2. 帮助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拼搭材料,例如积木,拼图等。
2. 准备绘制一些简单的拼搭示例,供学生参考。
3. 准备学生小组,每个小组4-5人。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拼搭”,让学生分享他们喜欢的拼搭玩具和游戏,并简单介绍拼搭的定义和重要性。
Step 2: 示范拼搭(1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拼搭示例,例如用积木搭建简单的房屋或塔楼。
让学生观察示例,并分析搭建的方法和规律。
Step 3: 分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5人。
每个小组分配一些拼搭材料。
要求每个小组合作搭建一个特定的拼搭作品,例如高塔或立体拼图。
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Step 4: 讨论和分享(15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让其他小组成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搭建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Step 5: 数学运用(20分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数学方面。
通过询问他们在拼搭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几何形状、比例关系等。
鼓励学生用数学的角度分析拼搭过程和规律。
Step 6: 小结和扩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总结学生们在拼搭中学到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提醒学生继续发展他们的拼搭能力,并鼓励他们寻找更多有趣的拼搭项目。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拼搭能力,并将数学概念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团队合作和互动讨论,学生们能够分享和交流他们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扩展,引导他们尝试更复杂的拼搭项目。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有趣的拼搭》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有趣的拼搭》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拼搭》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搭等活动,体验图形拼组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拼组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的拼搭方法还不够熟练,空间观念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搭等活动,掌握图形拼组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拼组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拼图游戏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图形拼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拼搭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是如何拼搭而成的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拼搭好的图形,如房子、汽车等,并提问:“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图形拼搭而成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图形拼图。
教师提出拼搭任务,如拼出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等。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拼搭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是由哪些图形拼搭而成的。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拼搭一些新的图形。
《有趣的拼搭》教案精选
《有趣的拼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册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拼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平面图形的拼搭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拼搭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拼搭任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拼搭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拼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拼搭模型。
学具:七巧板、平面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学生尝试用七巧板拼搭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教师讲解拼搭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拼搭。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拼搭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平面图形的拼搭。
(2)组内讨论拼搭方案,分工合作完成拼搭任务。
(3)各小组展示拼搭成果,分享拼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学生分享自己在拼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拼搭2. 内容:(1)平面图形拼搭方法(2)注意事项(3)小组合作主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七巧板拼搭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运用拼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学生作品展示。
(2)教师点评,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2)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动手能力强,能够独立完成拼搭任务。
(3)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分工明确,合作意识强。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平面图形拼搭在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拼搭,拓展思维。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一、活动目标:通过多种有趣的拼搭活动,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计算能力,认识不同形状的图形。
二、活动准备:活动中需要准备的材料:积木、各种形状的图案卡片、玩具车、拼图等。
三、活动步骤:【引入】1.老师先出示一些拼搭好的图形,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形状?有哪些颜色?2.接着,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积木,让幼儿把它们拼成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
3.然后,老师提示幼儿一些基本的颜色和形状,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设计拼搭,完成后向大家展示。
【探究】1.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图案卡片,让他们自由选择。
2.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图案,拿出相应的积木自行搭建。
3.老师提供一个玩具车,让幼儿将拼搭好的图案放在车上,观察车辆是否能通过。
【拓展】1.老师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图案,在自由搭建的基础上,加上旋转、放大缩小等操作,使图案更加丰富多彩。
2.老师播放动画,引导幼儿观察其中出现的各种形状,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积木搭建同样的图形。
【总结】1.老师请幼儿将自己所拼搭的图案展示出来,并让他们口头描述这个图案。
这样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形状和颜色之间的关系。
2.老师展示一些拼搭好的图案,与幼儿进行比较,让幼儿比较哪些图案更加美观、稳定和实用,从而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
3.最后,老师概括出今天的活动主题,让幼儿再次回忆,巩固所学内容。
四、活动内容:1.通过积木搭建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
2.利用图案卡片,让幼儿拼搭相应的图案。
3.通过观察车辆是否能通过来判断拼搭的图案是否合理。
4.自由拼搭,设计自己独特的图案。
5.通过动画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图形。
第六单元 第2课时 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六单元第2课时有趣的拼搭教学流程【设计意图:复习了旧知,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有趣的拼搭》。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习“方法”学习任务一:动手合作探索几何图形的特征。
活动一:滚一滚,哪个滚得最快?1.每个小组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搭好的斜面顶端,听老师发出“开始”口令后,让它们同时自由滚或滑下。
2.猜想:老师这儿有一块斜放的木板,如果把这4块积木放在木板的上方,小朋友们猜一猜,结果会怎样?哪些形状的积木会滑下来?哪些形状的积木会滚下来?哪一个滚得快?2.活动验证:猜测得对不对,还得通过实践来验证。
3.发现规律:长方体和正方体会滑下来,圆柱和球会滚下来,球滚的最快。
4.像圆柱和球这样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
你能再举一些它们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活动二:堆一堆,哪种最难堆?1.小组活动:每一小组分别拿出6个长方体、6个正方体、6个圆柱和6个球,把它们分别堆起来。
2.思考讨论:为什么正方体与长方体堆得高,而圆柱与球不容易堆?3.联系生活:物体表面平的容易堆得高。
你能再举一些它们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活动三:摸一摸,摸出的是什么?1.每一小组在口袋里装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每人轮流从口袋中任意摸一个,先猜猜摸到的是什么,再拿出来看一看。
2.活动验证:猜测得对不对,还得通过实践来验证。
活动四:搭一搭,比一比谁搭得好?1.分小组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先集体交流,然后动手操作,可以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
比比谁拼搭的最好!2.作品展示,引导评价。
3.小结:(1)球不能放在最下面。
要想搭的高,长方体圆柱可以竖着放。
(2)用长方体正方体搭成的作品比较牢固,用圆柱搭成的作品可以活动。
活动五:数一数。
1.说一说下面的立体图形是由哪些形状的立体图形搭成的?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2.适时指出: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如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地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辨别几何图形中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
2.能自由使用玩具积木拼搭并创造新的形状。
3.能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属性,如颜色、形状等。
教学重点1.通过操作玩具积木,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2.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玩具积木:多种颜色、形状的积木(建议使用较大尺寸的积木,不宜使用小颗粒状的积木以免误食)。
2.彩色卡纸、铅笔、剪刀等。
教学内容及方法导入活动1.回顾前面学过的图形,让孩子们拿起相应的积木。
2.在地板上用彩色卡纸围出一个大的正方形,让孩子们将相应的积木拼成正方形,大家一起庆祝、拍手。
3.引入新图形:让孩子们用积木拼一个三角形,老师介绍三角形的基本属性,让孩子们理解三角形。
主体活动1.帮助孩子们构思自由拼搭的作品。
以三人小组为一组,老师提供一些简单的构思方案,点拨孩子们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拼搭自己的作品。
2.孩子们用提前准备好的彩色卡纸、铅笔、剪刀等工具,将自己的作品画下来,写上自己的名字,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温故活动1.让孩子们检查自己画的作品是否包括几何图形;2.让孩子们互相交换作品,问对方的作品中有那些颜色的积木,反映出孩子对颜色的认知。
拓展活动1.为积木起名字,鼓励孩子们在构思作品的时候给积木思考名字;2.让孩子们组成不同的大小、形状的积木,比拼强度和创意性;3.制作大型华丽的拼搭作品,通过拼搭挑战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总结评价1.通过这节课,孩子们了解了常见几何图形,通过操作积木,实现了对这些几何图形的辨别和理解。
2.通过自由拼搭作品,增强了孩子们对几何图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孩子们的思维世界。
3.让孩子们互相交流、欣赏其他孩子的作品,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暂无。
《有趣的拼搭》教案
《有趣的拼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不同形状的积木的特点和拼搭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形状的积木,掌握拼搭方法,完成有趣的拼搭任务。
2.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拼搭方法,创造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形状的积木、图片、投影仪等。
2.学具:每组一套积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积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积木,并简要介绍。
(二)新课教学1.老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形状的积木拼搭而成的。
2.老师示范拼搭方法,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了解拼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完成老师布置的拼搭任务。
(三)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有趣的拼搭活动,要求每组完成一个作品。
2.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3.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并向全班展示。
(四)作品评价1.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评价作品的创意、美观程度等。
2.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拼搭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更多有趣的作品。
五、课后作业1.学生在课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有趣的拼搭作品,并拍摄照片。
2.将作品照片发送给老师,老师进行评选和展示。
六、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学生专注学习。
2.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3.增加课后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学生对积木拼搭有了基础认知后,引入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不仅学会模仿现有的拼搭,更要能够自主创新。
对话示例: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城堡是由哪些形状的积木搭建的呢?学生甲:老师,这个城堡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积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人教新课标教案:《有趣的拼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有趣的拼搭》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拼接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材中包含了简单的图形拼接、组合以及对称等概念,并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图形拼接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图形拼接、组合以及对称等概念。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拼接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难点:理解图形拼接、组合以及对称等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课件、图形卡片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拼搭图形,如拼图、积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拼接而成的。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过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拼搭》。
2. 知识讲解与例题演示(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教材中的图形卡片,了解和掌握图形拼接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图形拼接、组合以及对称等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4.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图形卡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这些图形卡片拼出不同的图形。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有趣的拼搭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趣的拼搭1. 图形拼接的方法和技巧2. 图形组合的概念3. 对称的概念和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剪刀剪下教材中的图形卡片,尝试拼出不同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乐于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拼搭任务,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融入生活,学以致用:将几何图形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5.创新评价,注重过程:改变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拼搭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合作,鼓励创新思维。
提交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拼搭设计说明书,包括任务目标、所需材料、拼搭步骤和成果展示。
4.数学日记:请同学们在本节课结束后,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拼搭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字数不限。
提交要求:将数学日记交给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学习心得。
5.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作业完成过程,与孩子一起进行拼搭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2.教师布置任务:教师给出几个简单的拼搭任务,如用正方体和长方体拼搭一个小桌子,用圆柱体和球体拼搭一个机器人等。
3.学生操作: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拼搭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教案名称:有趣的拼搭年级:幼儿园大班学科:数学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分辨和判断能力;2. 锻炼幼儿的思维逻辑和动手操作能力;3. 增强幼儿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
活动准备:1. 多种不同形状的积木或拼图;2. 分组名牌;3. 活动板和橡皮擦;4. 记分板。
活动步骤:引导讨论(10分钟)1. 班级坐成一个圆圈,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如三角形积木、正方形拼图等),让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形状的特点和区别。
游戏规则介绍(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幼儿将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队长,队长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拼搭出不同的形状。
2. 告诉幼儿,每个小组拼搭一个正确的形状即可得到1分,形状更复杂难度更大,可以得到额外的加分。
3. 准备一张记分板,记录各小组的得分情况。
分组和准备(5分钟)1. 根据班级人数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适当。
2. 分发分组名牌给各小组的队长,帮助幼儿确认自己所在的小组。
3. 教师分发积木或拼图给各小组。
拼搭比赛(15分钟)1. 设置一个时间限制,让各小组队长带领小组的成员开始拼搭形状。
2.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动手拼搭,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保持课堂秩序,观察并记录各小组得分情况。
展示和点评(10分钟)1. 时间到,教师停止比赛,各小组将拼搭好的形状摆放在自己组的活动板上。
2. 首先让每个小组的队长向全班展示拼搭的形状,并解释自己所拼搭形状的特点。
3. 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评论和点评各小组的拼搭作品。
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各种形状的特点和区别。
2. 鼓励幼儿回顾整个活动,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活动延伸:1. 可以组织幼儿自由创作,使用积木或拼图进行创造性拼搭,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2. 可以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拼搭,比如动物、植物等。
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中的积木或拼图材料安全无毒,避免幼儿吞食或受伤。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拼搭》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搭等活动,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拼搭,以及拼搭出各种简单的物体和场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拼搭方法还不够熟悉。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搭等活动,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学会拼搭各种简单的物体和场景。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拼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操作、拼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形状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简单的物体和场景模型,用于引导学生拼搭。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拼搭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让学生用卡片拼搭出各种简单的物体和场景。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拼搭的物体和场景,让学生来说一说它们的特征和拼搭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己设计一些有趣的拼搭场景,并进行展示。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拼搭》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本章节通过有趣的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是学生对于动手操作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的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平面图形的卡片,用于展示和演示。
2.学生准备剪刀和胶水,用于操作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拼搭图形,如房子、动物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看看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小图形拼搭而成的呢?”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平面图形的卡片,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这些图形。
然后,教师将这些图形进行拼接和组合,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拼接和组合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拿出剪刀和胶水,将平面图形的卡片剪下来,然后进行拼接和组合。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创造力思维灵活性和动手操作能力,巩固对常见平面图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了解公用边,知道公用边的特征及含义,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拼搭》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思维灵活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认识了解公用边,知道公用边的特征及含义。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PPT、美工垫、雪糕棒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
播放PPT 第1页请幼儿观看,这是什么呀?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小朋友可要看仔细哦。
二、讲解”公用边”1.播放PPT第2---3页,老师拿掉一根雪糕棒还有几根雪糕棒?你们信不信用5根雪糕棒也能拼搭出两个三角形,我要变了,你们可要看清楚哦?2播放PPT第4-6页。
成功了吗?我用5根雪糕棒也拼搭出了两个三角形,咦?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为什么前面我用了6根雪糕棒,而现在我只用了5根雪糕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图形都用到中间的一根雪糕棒)小结:原来这根雪糕棒即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两个三角形都用到了这条边,我们就把这条两个图形都用到的边叫做”公用边”。
三、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对闯关游戏的兴趣,启发幼儿用雪糕棒拼搭出图形,感知图形公用边的特征。
1.播放PPT电话声音,教师模仿接电话,告知电话内容,引入闯关游戏。
2.引导幼儿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要求的图形,进行闯关游戏。
第一关:播放PPT第7---10页,引导幼儿用6根雪糕棒,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找出它们的公用边。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展示自己拼搭成果,并找出公用边。
小结:集体观看PPT第11---12页,原来6根雪糕棒可以拼搭出方向不同的图形,而且每个图形都有一条它们的公用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拼搭
教学内容
有趣的拼搭
教材第32、第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拼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通过拼搭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教具学具
模型,每人一袋学具。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数一数,填表。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个 ()个 ()个 ()个
二拼搭活动
1.出示小明用废品拼搭的小坦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你看,小明用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圆柱搭出了他最喜欢的小坦克。
提问:小明为什么把圆柱放在最下面?
小组讨论。
2.其他的物体又有什么特点呢?
(1)做滚一滚的实验。
说出圆柱和球易滚动,圆柱放倒以后才能滚动,球能任意滚,还可以转;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
(2)做堆一堆的活动。
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在拼搭时不易倒塌,而球不易拼搭。
通过实践,让学生找出最难堆的图形——球。
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下面做一个游戏。
游戏规则:两人一组,其中一人蒙上眼睛摸一摸,并说出摸到图形的名称,另一人评判,然后交换。
比比谁摸对的次数多。
4.搭一搭。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搭出自己喜欢的组合图形和同伴交流。
5.数一数。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课后反思
1.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很快地认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
2.有一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圆和圆柱、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
3.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具体说出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