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
2024年《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
2024年《狂人日记》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及文学价值。
2.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4.提升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3.掌握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领悟小说的深刻内涵。
2.理解鲁迅的创作风格。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狂人日记》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狂人日记》原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狂人日记》的背景。
2.预习检测教师提问:同学们预习了《狂人日记》,谁能简单概括一下小说的情节?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3.分析小说情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让学生关注狂人的心理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4.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狂人这一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5.分析小说艺术特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心理描写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6.深入探讨小说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小说的内涵,理解鲁迅的创作意图。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提出疑问。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狂人日记》的读后感。
六、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狂人日记》的读后感。
2.深入了解鲁迅的其他作品,探讨其创作风格。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狂人日记》的内涵。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思考能力和鉴赏能力。
3.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八、教学评价1.学生对《狂人日记》的理解程度。
2.学生分析小说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的能力。
3.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鲁迅《狂人日记》优秀教案
鲁迅《狂人日记》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位于教材第四章“现代文学作品选读”。
具体内容包括:《狂人日记》的背景介绍、文本阅读、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狂人日记》的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掌握《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对鲁迅作品及现代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掌握其艺术特色。
重点: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3. 文本阅读:带领学生共同阅读《狂人日记》,对文本进行细致分析。
4. 例题讲解:讲解文本中的难点、重点,如狂人的形象、日记的格式等。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6.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思想入手,分析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7. 艺术特色分析:从日记体、讽刺手法等方面,分析《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狂人日记》2. 内容:(1)背景介绍(2)文本阅读(3)主题思想(4)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形象特点。
(2)谈谈你对《狂人日记》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狂人的形象特点:疯狂、敏感、清醒。
(2)主题思想:《狂人日记》通过对狂人的描绘,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陋习,呼吁人们觉醒,追求自由、平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阿Q正传》、《呐喊》等,深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成就。
《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
《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对小说的背景分析、主题思想探讨、艺术特色解读以及重要语句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狂人日记》的背景,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掌握小说的主题思想,领会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3. 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小说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重要语句,探讨小说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狂人日记》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反映封建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社会对人的影响,引出《狂人日记》。
2. 背景介绍:介绍鲁迅先生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
3. 内容梳理:带领学生通读小说,讲解小说的重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选取小说中的重要语句,进行详细解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讨论小说的现实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背景介绍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狂人日记》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分析小说中的狂人形象,谈谈你对他的理解。
请举例说明小说的艺术特色。
作业答案:1. 《狂人日记》背景:小说创作于1918年,是我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现实意义:小说通过对狂人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2. 狂人形象:狂人具有觉醒意识,对封建礼教提出质疑,但最终无法摆脱社会的束缚,走向疯狂。
3. 艺术特色:小说采用日记体,以第一人称叙述,具有真实感;语言辛辣、讽刺,富有表现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狂人日记》,让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鲁迅《狂人日记》优秀教案
鲁迅《狂人日记》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位于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
详细内容包括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狂人视角的解析,以及对小说中反封建主题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鲁迅独特的写作手法。
2. 分析小说中的反封建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刻洞察社会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狂人视角的深入理解,小说反封建主题的挖掘。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梳理,鲁迅写作技巧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教材,《狂人日记》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的生平简介,引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
2. 初读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狂人日记》,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 情节梳理:教师带领学生详细解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狂人的形象特点。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深入讲解,剖析鲁迅的写作手法。
狂人的视角是如何展现的?小说中有哪些典型的反封建元素?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角度,分析小说中的某个细节,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狂人的视角出发,探讨小说的反封建主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情节梳理:狂人的变化过程写作手法:第一人称视角,讽刺手法反封建主题: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狂人视角的理解。
请从反封建的角度,分析小说中的某个情节或细节。
2. 答案:狂人视角的理解: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反感和批判。
反封建情节或细节分析:狂人对“吃人”的恐惧,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和扭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成就。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2篇)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2篇)《狂人日记》教案篇1狂人日记教学要点:1、扫瞄小说,从整体上感知小说中所叙述的内容。
2、细读文本,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意义并给以总结。
3、思索细读小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
一、导入:在《歌德谈话录》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一种思想往往能转变整个世纪的面貌,而某些个别的人物往往能凭借他们制造的成果,给他们那个时代打下烙印,使后人永记不忘,连续发生着有益的影响。
”今日,鲁迅先生逝世已有70周年了(1881.9.25-1936.10.19),在这个曾经爆发五四狂潮的季节,年轻的我们是否还能倾听到先生的心灵震颤呢,还能否感受到先生在“铁屋子”中的呐喊和彷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先生的作品,对先生作一次近距离的回眸凝视,从而走近鲁迅先生。
下面我们将一起学习先生的《狂人日记》(板书)。
二、解题:1、《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第四卷第5号《新青年》上,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
我们知道,上一世纪20年月,华夏土地上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而其口号正是“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留日归来的鲁迅同样经受着时代思想的洗礼,最终不甘孤独地钞古碑,在钱玄同的鼓动下开头了文学创作实践,用以连续自己“年轻时候做着的梦”,于是就有了崭新内容和形式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写作,以及后来的集子。
2、鲁迅的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且介亭杂文》等三、分析课文:1、同学自由诵读课文,从总体上感知小说的内容。
在阅读这篇小说后,你觉得这篇小说叙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由2-3个同学回答并给以评价)——老师总结:本文叙述了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甚至有点恐怖的故事——回乡时听闻一个伴侣生了病,就顺路去探望了这个年轻人。
这个时候,伴侣已经病愈,在一个地方做了候补官;病人的哥哥就向叙述了弟弟生病的经过,并给一本弟弟在生病期间写的日记。
2024年《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
2024年《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节,详细内容为《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在1918年发表的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文学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狂人日记》的背景,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小说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探讨狂人的形象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狂人日记》原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录片,引出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初读课文:让学生快速阅读《狂人日记》,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同时注意不认识的字词。
3. 讲解课文:a. 分析小说的背景,阐述鲁迅先生创作《狂人日记》的动机。
b. 讲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狂人的心理变化。
c. 分析狂人形象的特点,探讨其象征意义。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一段描写,讲解其艺术手法,如象征、讽刺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小说中的一个片段,分析其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6.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a. 作者:鲁迅b. 背景介绍c. 情节结构d. 狂人形象特点e. 艺术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狂人日记》中的象征手法,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阐述。
作业答案:象征手法在《狂人日记》中运用广泛,如狂人形象象征着觉醒的知识分子,狂人的病情象征着社会的病态。
在小说中,狂人看到人们吃人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和道德观念的批判。
通过象征手法,鲁迅先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强烈讽刺。
《狂人日记》》精品教案(选修精品教案设计
《狂人日记》》精品教案(选修精品教案设计《狂人日记》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中《狂人日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小说背景、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以及小说主题探讨。
具体章节为:《狂人日记》全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解《狂人日记》背景和作者鲁迅文学地位,掌握小说基本情节,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对现实深刻批判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狂人形象分析、小说艺术手法解读、主题思想探讨。
2.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鲁迅画像和简介,引出鲁迅文学地位,为新课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狂人日记》,解小说情节和人物。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析狂人形象特点,探讨小说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以狂人形象为例,讲解如何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形象特点。
6. 讨论交流:全班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共同探讨小说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狂人形象、艺术手法、主题思想。
2. 黑板右侧:小说情节、人物分析、鲁迅文学地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狂人日记》中人物形象,结合小说情节,探讨其主题思想。
2. 答案要求:要点明确,分析合理,文字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鲁迅其他作品,如《Q正传》、《呐喊》等,进一步解鲁迅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价值与挑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涵盖小说背景、作者简介、文本解读和主题探讨。
狂人日记(高二选修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狂人日记(高二选修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选修《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中的《狂人日记》一篇。
该篇章详细内容包括:狂人的身份与背景介绍、狂人的日记内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理解狂人的形象特点。
2. 分析《狂人日记》的日记体式,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3. 探讨《狂人日记》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鲁迅的启蒙思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狂人的形象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
难点:狂人日记体式的理解,鲁迅启蒙思想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狂人日记》原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的画像,引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课文阅读:让学生通读《狂人日记》,了解狂人的身份和背景。
3. 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狂人的形象特点,讨论其日记中的病态心理表现。
4. 艺术特色讲解:讲解狂人日记的体式特点,如第一人称叙述、日记形式等。
5. 例题讲解:分析《狂人日记》中的一段文字,讲解其中的艺术手法。
6.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探讨鲁迅的启蒙思想,关注社会现象。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分析《狂人日记》中的其他段落,锻炼分析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狂人的形象特点2. 黑板右侧:鲁迅的启蒙思想3. 中间区域:狂人日记体式、作品主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形象特点。
(2)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鲁迅启蒙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狂人的形象特点:病态心理、敏感多疑、正义感强烈。
(2)鲁迅启蒙思想:关注民族命运,揭示社会弊端,倡导民主、科学、人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充分理解狂人形象和作品主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
《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狂人日记》这篇课文。
该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开端之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整体阅读理解,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及艺术特色。
具体章节内容为小说本身,重点段落包括狂人对周围人群的观察、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以及最终的觉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性格和象征意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小说象征意义的理解,如狂人的疯狂与觉醒的象征;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分析,狂人形象的理解,以及小说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鲁迅的画像和简介,引出《狂人日记》的背景。
2. 阅读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对小说情节的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狂人形象,讲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一段象征描写,讨论其含义。
5.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狂人觉醒的过程,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7. 互动提问: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情节:狂人的观察与反思人物:狂人形象分析主题:反封建、求觉醒艺术特色:象征手法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狂人觉醒的过程,分析其心理变化。
从小说中选择一个象征,解释其意义。
2. 答案:狂人的觉醒过程:从恐惧、怀疑到的觉悟。
象征解释:如“吃人”象征封建社会的残酷与人性的扭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狂人日记》,学生对鲁迅的小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小说,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拓展延伸部分,可布置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短篇小说,对比分析其主题和艺术手法,进一步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2024年狂人日记(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狂人日记(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狂人日记》高二选修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鲁迅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背景及象征意义,使学生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认识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反思。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背景设定及象征意义;2. 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特点;2. 教学重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狂人日记》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引入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为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打下基础。
详细过程: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课堂阅读:学生共同阅读《狂人日记》原文,了解故事情节。
详细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背景设定。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小说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详细过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过程: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狂人日记》教学设计2. 内容:①鲁迅先生简介②《狂人日记》故事情节③人物形象分析④象征手法及文学创作特点⑤反思与拓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结合所学,分析《狂人日记》中的象征手法;②谈谈你对鲁迅先生文学创作特点的认识;③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2. 答案:①象征手法分析:如“月亮”象征光明与黑暗的冲突,“狗”象征封建社会的残酷与无情等;②鲁迅先生文学创作特点:如深刻的社会批判、丰富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艺术风格等;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如封建礼教对个体的压迫、人性的扭曲等。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为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小说通过主人公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与人吃人的现象,表达了对旧礼教、旧传统的强烈控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小说的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题探讨以及鲁迅文学风格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分析狂人这一人物形象,掌握小说通过狂人视角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3. 鉴赏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狂人形象的分析,小说主题的探讨。
难点:鲁迅文学风格的鉴赏,对封建社会的深刻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鲁迅作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4. 精读课文:分析狂人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b. 教师引导学生从狂人的视角,分析小说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讲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小说中的其他精彩句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2. 板书内容:a. 背景介绍b. 狂人形象分析c. 小说主题探讨d. 鲁迅文学风格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谈谈你对鲁迅文学风格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狂人形象的分析。
2. 小说主题的探讨。
3. 鲁迅文学风格的鉴赏。
鲁迅《狂人日记》优秀精品教案
鲁迅《狂人日记》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位于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
内容详细包括:小说的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狂人日记的文本解读、小说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鲁迅《狂人日记》的背景、人物形象、文本内容及主题。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解读文本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及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狂人日记的文本解读,小说主题的探讨。
教学重点:小说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狂人日记的文本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引入鲁迅及其作品的话题,简要介绍《狂人日记》的背景。
2. 背景分析:讲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及其文学地位。
3. 人物形象分析:a. 分析狂人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关描述。
b. 讨论狂人形象的意义,联系小说主题。
4. 文本解读:b. 教师选取关键段落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狂人的内心世界。
5. 例题讲解:a. 分析狂人日记中的一段描写,探讨狂人心理的变化。
b. 讲解答题思路,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文本。
6.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例题,自主分析另一段文本。
7. 主题探讨:a. 引导学生从狂人的疯狂中,思考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b. 讨论小说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a. 背景分析b. 人物形象:狂人形象特点、意义c. 文本解读:狂人心理变化、关键段落分析d. 主题:封建礼教批判、现实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分析《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心理变化,并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b. 从狂人的疯狂中,谈谈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2. 答案:a. 答案要点:狂人的心理变化(恐惧、愤怒、绝望、反抗等),文本理解(狂人的真实感受、对现实的反思等)。
《狂人日记》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位于教材第三章“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第二节。
内容主要包括:小说的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题探讨以及文学手法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狂人日记》的背景,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领会狂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 掌握小说的文学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狂人形象的分析、小说主题的探讨。
教学重点:小说背景、文学手法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狂人日记》。
2. 背景分析:介绍小说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现状。
3. 人物形象分析: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概括狂人的形象特点。
b. 教师讲解狂人形象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狂人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4. 主题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说的主题。
5. 文学手法鉴赏:a. 分析小说的日记体结构,领会其独特之处。
b. 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体会鲁迅先生的语言艺术。
6. 例题讲解:a. 分析小说中狂人的形象特点。
b. 探讨小说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7. 随堂练习: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讽刺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a. 背景分析b. 人物形象:狂人的形象特点c. 主题:反封建、揭示人吃人的社会现象d. 文学手法:日记体、象征、讽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小说中狂人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b. 探讨小说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2. 答案:a. 狂人形象特点:敏感多疑、恐惧不安、反叛绝望。
意义: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和扭曲,揭示了人吃人的社会现象。
b. 小说主题:反封建、揭示人吃人的社会现象。
现实意义:警示人们警惕封建思想的残余,关注社会进步。
《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
《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第四章第一节,《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在1918年发表的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文章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的精神迫害,批判了吃人的社会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狂人日记》的文学背景和主题思想;2. 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狂人视角下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重点: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分析及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狂人日记》原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引出《狂人日记》;2. 情境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处于狂人的角色,感受狂人的心理状态;3. 原文阅读:让学生阅读原文,了解小说的情节;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例题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狂人日记鲁迅2. 黑板右侧:情节结构:起、承、转、合人物形象:狂人、家人、邻居主题思想:反封建、揭示社会弊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狂人日记》的内容,谈谈你对封建礼教的认识。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内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狂人日记》的文学背景和主题思想”;2. 教学难点中的“狂人视角下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结合《狂人日记》的内容,谈谈你对封建礼教的认识”。
一、理解《狂人日记》的文学背景和主题思想《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在1918年发表的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为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明清小说与戏剧》中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整体阅读与理解,狂人日记的写作背景及时代意义,小说主题思想的分析,以及小说艺术特色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及其时代背景。
2. 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色。
难点:狂人日记所反映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狂人日记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狂人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狂人日记》,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教师对小说的背景及主题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狂人的形象特点,探讨其成因及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小说中狂人的言行举止,进一步理解狂人的心理状态。
5. 课堂讨论:分小组讨论狂人日记所反映的封建礼教问题,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7. 课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六、板书设计1. 《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① 小说背景及主题② 狂人的形象特点③ 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④ 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狂人日记主题思想的理解。
(2)分析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举例说明。
2. 答案:(1)狂人日记主题思想:反映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呼吁人们觉醒,追求自由、平等、民主。
(2)狂人日记艺术特色:讽刺手法、象征手法、心理描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
《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节《鲁迅》,详细内容为《狂人日记》的原文阅读、背景分析、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狂人日记》的背景,理解鲁迅先生在小说中表达的思想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重点:原文阅读、背景了解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录片,让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有个初步了解。
2. 原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狂人日记》,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3. 背景分析:讲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在小说中表达的思想内容。
4. 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找出关键句子,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5. 艺术特色:通过例句分析,讲解小说的语言、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是小说中的角色,探讨小说中的社会问题。
7.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典型句子,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其他句子,并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狂人日记》2. 背景分析3. 主题思想4. 艺术特色5. 例句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狂人日记》中的社会问题,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2. 答案:要求学生在分析社会问题时,能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有深度的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提高思辨能力。
2024年《狂人日记》教案(精选
2024年《狂人日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位于教材第四章“现代文学”。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整体情节把握,狂人的心理描写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探讨,以及鲁迅文学创作特点的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心理及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鲁迅文学创作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狂人心理描写的分析,鲁迅文学创作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把握,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心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狂人日记》原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狂人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狂人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狂人的心理变化,分析狂人心理变化的原因。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狂人心理描写的精彩片段,讲解鲁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狂人的内心世界。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心理变化,并进行小组讨论。
6.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对《狂人日记》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狂人日记》中狂人心理变化的过程,结合具体情节进行论述。
(2)谈谈你对鲁迅文学创作特点的理解,结合《狂人日记》进行举例说明。
2. 答案:(1)狂人心理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恐惧、疑虑、愤怒。
在故事情节中,狂人的心理变化逐渐升级,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社会现实的恐惧和反抗。
(2)鲁迅文学创作特点: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注重人物心理描写,善于运用讽刺、幽默等手法,揭示社会问题。
如《狂人日记》中,鲁迅通过狂人的心理变化,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和扭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狂人日记》的内容及鲁迅的创作特点。
《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
《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狂人日记》这篇课文。
该课文选自《鲁迅全集》中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具体章节为第二章。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课文背景介绍、生字词解析、段落大意概括、主题思想探讨以及艺术特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认识鲁迅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批判精神。
3. 领悟鲁迅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讽刺等艺术手法,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重点:课文情节的梳理,生字词的学习,以及鲁迅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的画像,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b) 教师讲解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c)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a)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b) 讨论小说结尾的含义。
4. 随堂练习:a)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b) 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狂人日记》2. 板书内容:a) 人物形象:狂人、阿Q、小尼姑等。
b) 情节安排:日记形式,倒叙结构。
c) 主题思想:反对封建礼教,揭示社会黑暗。
d) 艺术手法:象征、讽刺、夸张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
b) 请分析《狂人日记》中的象征手法。
c) 请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思想的认识。
2. 答案:a) 《狂人日记》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主人公狂人在病中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b)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有:狂人的病态象征了社会的黑暗,阿Q 的形象象征了国民的劣根性等。
c) 小说主题思想是反对封建礼教,揭示社会黑暗,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鲁迅《狂人日记》优秀教案
鲁迅《狂人日记》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该作品收录于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小说欣赏"部分。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狂人的形象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鲁迅笔下的封建礼教批判以及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封建礼教对人的摧残。
2. 分析狂人的形象特征,了解鲁迅先生对狂人的深刻同情。
3. 掌握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狂人形象的分析,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重点:小说的艺术特色,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引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3. 讲解与分析:a) 分析狂人的形象特征,探讨鲁迅对狂人的同情。
b) 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封建礼教的危害。
c) 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如日记体、讽刺手法等。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狂人,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狂人心理的理解。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某个片段为例,讲解如何分析小说中的形象、主题和艺术特色。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其他形象,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a) 狂人形象:痛苦、挣扎、觉醒b) 主题思想:封建礼教对人的摧残c) 艺术特色:日记体、讽刺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分析小说中狂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b) 请谈谈你对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所表达的封建礼教批判的理解。
2. 答案:a) 狂人的心理变化:从恐惧、绝望到觉醒、反抗。
b) 封建礼教批判:鲁迅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的精神束缚,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批判。
狂人日记(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狂人日记(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第二章《小说》第三节《狂人日记》。
详细内容包括对小说的背景分析、情节解读、人物形象探讨以及小说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狂人日记》的文学背景和创作意图,了解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情节、解读人物形象以及挖掘作品深层意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小说学习,认识封建社会的陋习和危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深层意义的挖掘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重点:小说背景、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色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狂人日记》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的生平简介和小说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鲁迅小说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狂人日记》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读小说深层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为小说中的角色,讨论在封建社会中的生存状态。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关键句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小说背景、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2. 黑板右侧:例句解析、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心理变化,结合时代背景,探讨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2. 答案:要点包括狂人的心理变化、封建社会的陋习、鲁迅的批判态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的小说深层意义的挖掘和人物形象分析。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狂人的心理变化和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一、小说深层意义的挖掘和人物形象分析1. 深层意义挖掘:小说通过狂人的观察和思考,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吃人”现象,即人性被压迫、扭曲和毁灭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受到新思想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与民主”影响过 的时代新青年。在这个万马齐喑的时代,这样一个思想上高 度清醒的觉悟者,一个新思想的启蒙者,他是改变社会现实 的一个优秀知识分子,叛逆的改革者却要遭遇被吃的恐慌和 紧张。而吃掉了他,就等于吃掉了民族的希望之光,也灭绝 了民族前进的动力。
(2)已经吃过了的妹妹。她是一个孩童,是社会新生的 接班人,吃掉了她,等于吃掉了民族的未来。
--“吃人”。这是作者在文字中所发出的最为振聋发聩 的声音,也是“狂人”透过层层的历史和现实的烟云的独到 而深刻地发现。(有种说法就是:“对于疯子,他一定是看 见了常人所没能看见的事理,或者在他疯之前,或者是他在 疯之后。”)
狂人发现了令人震惊的“吃人节的文字中 寻找一下。)
以上是对“被吃者”的分析。而“吃人”这一动作包括 “被吃者”和“吃人者”,大家再思考一下,又是哪些人在 吃人呢?
--1、大哥。这是一个主谋者,他吃了自己的妹妹,又 打算吃自己的兄弟。狂人其实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的,他 在反思中害怕自己也曾吃过人,尤其是曾经参与吃过自己的 妹妹!因为“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狂人的怕:怕狗〈狗 咬人〉-怕人-怕大哥-怕自己〈自己也可能存在“吃人”的历 史〉)
它不是一个,而是一类人,甚至是全体,是人类的共同的恶, 这是整个社会的弊病,故拯救人必须从启蒙开始)。
五、“救救孩子……” 文章结尾处,狂人发出了一声震彻心扉的呐喊:“救救 孩子……”这句话可以怎样理解呢?是吃人者太多,孩子在 这样的社会中会遭遇被吃的可能,因此要求人们救他呢,还 是有别的原因? --很显然地,在这里,鲁迅或者狂人的喊声是另外的意 思。我们知道,治标必须先治本,否则一切就是妄谈,改变 国民的精神面貌首先就得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在 文中,作者提到了那些小孩,他们--也同那些成年人一样, 是充满罪恶的,在他们身上,存在邪恶的因子,那么在这个 时候必须给他们不断换血,在新思想的不断熏陶之下,一点 一点地改变他们身上存在的邪恶的因子,从而最终实现人类 的救赎。在这个时候,我们想想,这里是不是熔铸了鲁迅的 思想呢?知识分子的安身立命和悲天悯人的愿望…… 六、小结: 狂人所处的时代或许已经结束了,但狂人所思索的问题 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从而成为一种人类的普遍经验。 在毕淑敏的《红处方》中:“我希望您能在一个清风拂面的 早晨开始阅读,因为那个时刻的神经比较坚强;我希望您在 傍晚合上书本之后,迅速离开我所描绘的那家医院,返回到
《狂人日记》》教案(选修教案设计)
王晶 教学要点: 1、浏览小说,从整体上感知小说中所讲述的内容。 2、细读文本,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意义并给以总结。 3、思考细读小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 一、导入: 在《歌德谈话录》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一种思想往往 能改变整个世纪的面貌,而某些个别的人物往往能凭借他们 创造的成果,给他们那个时代打下烙印,使后人永记不忘, 继续发生着有益的影响。”今天,鲁迅先生逝世已有 70 周 年了(1881.9.25-1936.10.19),在这个曾经爆发五四狂潮 的季节,年轻的我们是否还能聆听到先生的心灵震颤呢,还 能否感受到先生在“铁屋子”中的呐喊和彷徨呢?这节课就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先生的作品,对先生作一次近距离的回眸 凝望,从而走近鲁迅先生。下面我们将一起学习先生的《狂 人日记》(板书)。 二、解题: 1、《狂人日记》:发表于 1918 年 4 月第四卷第 5 号《新 青年》上,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我 们知道,上一世纪 20 年代,华夏土地上发生了一场轰轰烈 烈的“新文化运动”,而其口号正是“民主与科学(德先生
(自己也遭受了种种潜在威胁并敏锐地感受到了,在寻根究 底的深思中层层剥笋,追溯到了历史的源头。)
3、对历史追本溯源。 “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突出狂人思 维的无绪和慌乱)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吃……” “……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 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 ‘食肉寝皮’……” “易牙蒸了他的儿子,给桀纣吃,(易牙-桀纣,不同 的历史时代?精神震惊后的极度慌乱和紧张以致思维故障, “语颇错杂无伦次”的表现)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 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迟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 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有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 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舔。” (把历史和身边的事件紧紧联系在一起) 作者不仅提出了历史上“吃人”的存在。在课文里,还 写到狂人所亲身经历过的两次“吃人”的事件,这又是哪两 次呢? --(1)狂人所遭遇的“吃人”的威胁和对将要“被吃” 的恐慌,而这也就是他所真正生病和发狂的原由。对于狂人, 在现实的生活中,大家都把他看作是一个疯子,一个发了狂 的人;但在理想的层面上,他却是一个无比清醒的“新人”,
的教师”。)但狂人却由此而害怕。在不觉悟的时候,尚可 浑浑噩噩、昏昏沉沉地过活,视“吃人”为正常,可一旦觉 悟,看清了周围环境险恶的真相,他就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恐 慌和紧张了。
可以这样说,狂人感到恐慌和紧张的根源是对“吃人” 这一现象的发现。我们可以在文中寻找一下,狂人从身边和 历史上看到了哪些让他感到震惊的事实呢?
从结构上,这篇文章分为两个系统:(1)作为整理者的 文言文题叙系统,在这里,交代了狂人发病的始末和这本日 记的由来;(2)整理过后的白话狂人日记系统,这里记录了 狂人在病中的种种独特的发现、思想挣扎和心灵感受。本节 课我们就重点研究这一部分。
课下让大家预习这篇小说,我想问一下,在文章中,最 能够直刺你的心灵,引起你震撼甚至触目惊心的是什么呢?
亲人们中间;我希望震惊是短暂的,留下长久而宁静的思 索……”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小说的主题,正如那句话, 我希望震惊是短暂的,留下长久而宁静的思索……
七、作业: 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了“救 救孩子”的呐喊,以拯救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一个世纪后 的今天,当我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新生活,我们的孩子在这 个生活富裕的环境中几成“小皇帝”“小公主”时,有人又 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这呼声是无病呻吟吗?请谈谈 你的看法。
2、陈老五和何先生。帮凶。 3、他们。被压迫者。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 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 时侯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这里面,
对“他们”的发现,是最让人惊悚了。可以说,他们是无意 识的一群,是被启蒙者,在社会上处于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 的地位,个人的处境和命运已经是朝不保夕了,却也念念不 忘要吃人,真是令人悲愤而苦闷。(联系《药》)故此群众 的极度不觉悟就成了革命者发狂的真正根源。鲁迅也说: “群众的罚恶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
和赛先生)”,留日归来的鲁迅同样经受着时代思想的洗礼, 最终不甘寂寞地钞古碑,在钱玄同的鼓动下开始了文学创作 实践,用以延续自己“年轻时候做着的梦”,于是就有了崭 新内容和形式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写作,以及后 来的集子。
2、鲁迅的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且介亭杂文》等
对于将要被吃的人,这些吃人者又采取了怎样的方式呢? --1、仁义道德的表面文章,这是社会上吃人的方法。 2、愚民思想中的孝悌观念,这是家庭伦理中吃人的方 法。 3、巧立名目找口实:“发了疯了”。一个社会和家庭 都能够接受的妙法。 4、历史的因袭,毫无原因,无须原因,只是有前例。 “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这可说是统治者更为厉 害的“国粹”,即强权的专制主义原则。鲁迅:我以为法律 上的许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语,只消以一语包括之,曰: “可恶罪”) 文章中,有这许多的活生生的“吃人”现象,是否可以 由此得出观点:“吃人”的内涵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呢? 联系以往所学思考一下。 --很明显地,“吃人”并不仅仅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 而具有一种深刻的象征性含义。虽然,文章中确也提到过人
--1、身边的见闻感受。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 里出了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了心肝来, 用油煎了吃,……”(“狼子村”?--狼子野心,象征了一 种野蛮的部落,具有现实的代表性。) 狂人在路上的种种遭遇:大家看着我的眼光和窃窃私语; 赵家的狗(?百家姓上第一家,是当时皇族权威的象征。); 街上女人指桑骂槐的打孩子;家里人的表现如此等等。 2、从身边到历史的思索--过渡。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 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没有年代?--整个狂人所见的历史都是这样,故无须具体 的某一年代,这是一种历史的普遍现象。)歪歪斜斜的每页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 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三、分析课文: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从总体上感知小说的内容。 在阅读这篇小说后,你觉得这篇小说讲述了怎样的一个 故事?(由 2-3 个学生回答并给以评价) --教师总结: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甚至有点恐 怖的故事--作者回乡时听说一个朋友生了病,就顺路去看望 了这个年轻人。这个时候,朋友已经病愈,在一个地方做了 候补官;病人的哥哥就向作者讲述了弟弟生病的经过,并给 作者一本弟弟在生病期间写的日记。在日记里,年轻的病人 叙述了他在病中发现的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是在他生病 之前没有发生或者不敢想象发生的现象,于是在极度的紧张 和恐慌下开始疑神疑鬼,在梦魇中胡言乱语……作者在回去 之后,通过自己的整理,就有了这本《狂人日记》。 2、梳理课文,重难点分析:
--“月光”:明亮、皎洁、烛照万物。它是引发狂人发 狂的契机。在新文化运动爆发的时代,月光其实是有所指的, 应该是一种启蒙主义者所获得的思想武器。月光照亮了狂人 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使他有所觉悟,然后引起了精神的愉悦, 开始发病了。在现实意义上,他是被众人认为“发了疯了”, 但在精神层面上却由此觉醒,成为一个启蒙者。(“一个人 一旦真理在握,就有资格去教育别人,启蒙主义者就是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