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策略论文
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策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什么,而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
”据此可知,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时时处处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始终放在主体地位,想方设法让他们积极地、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学习,促进其自主地发展。
我在语文教学中,就如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促其自主发展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
语文教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发展。
要使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承认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主体,确立“学”是教学的中心,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上,教师要集中一切力量,选用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始终如一地贯彻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给予学生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脑、手、眼、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养成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学的习惯,由原来的苦学、死学、怕学、厌学变为要学、乐学、善学、会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接受教育。
二、转变教学目标,强化主体意识教师应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通过一切方式示意给学生,使学生知道一节课的主攻方向,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为达到这一目标,不能只靠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和学生的“满堂练”,而取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主体意识,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假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就会如饥似渴地去主动追求,主动发现疑难点,自求解决办法,主动求异创新。
因此,学生作为教学目标的体现者,必须具有主体意识。
学生自治的重要性与意义
学生自治的重要性与意义学生自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教育领域,学生自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学生自治的重要性与意义。
一、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学生自治能够使学生在学校中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自治活动中,需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潜能,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自治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参与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自治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学生自治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三、增强学生责任感学生自治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在自治活动中,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
通过这种过程,学生能够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对集体和个人的影响,并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有益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也有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促进学校民主建设学生自治是学校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生自治,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参与决策的过程。
学生自治可以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让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这种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成为积极的社会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提高教育质量学生自治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通过学生自治活动,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活动。
学生自治可以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策略
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策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为达成新课程目标,教师要以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立足学生学习角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转变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全面、个性化发展。
标签: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模式;策略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常见教学模式是单向灌输与说教,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缺乏主体意识,陷入被动听讲的局面。
而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求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构建自主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一、革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初中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受兴趣影响与情感支配,对知识的兴趣越浓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越高。
但在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是副科,完成教学任务即可,于是常常“为教而教”,手段单一,一讲到底,其结果是教师讲得辛苦,费时费力,但难以触及学生心灵,学生感觉学习是件“苦差事”,只是被动听讲。
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就要为学而教,立足学生兴趣爱好,采取多样有效的手段方法,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产生真正的自主学习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从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看,理论性知识多,内容较为抽象而枯燥,缺乏趣味。
但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避免枯燥说教,增添学习趣味,使课堂不再严肃沉闷,就能改变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享受学习之乐。
如苏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本课内容理论性强,有较多的法律专业术语,有一定学习难度,学生听课可能有些被动。
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可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呈现有关图片、视频资料、生活案例,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优化教学环境,唤起学生情感,使其结合有关经验与知识启动思维、合作探讨,获取知识,树立法律意识。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发展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义上讲 , 自 主发展教 育属 于深层 次的 自 我教 育 ,它是 受教 育者 以 自 我认识 为基础 的 自我发展 ,不是指狭 义上 的道 德 完善或 通常意义上的 自学 ,而是指 学生不断地认识 自 、发展 自 、完善 自我和 实现 自 。 我 我 我 关 键词 : 自主 发展 ;强调 自主 ;注 重激 励 ;着 力 内化
位 为 前 提 , 以激 发 学 生 的 内在 动 机 为 关 键 , 以开 掘 学 生 习风 格 ,张 扬 自己 的个 性 风 采 。教 师 的本 领 则 应 该 显 示
发展的核心潜能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形成具有极强再生 在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 主动参 与教育 活动
能力 为 主要 目标 ”的教 育 。 的愿 望 ,提 供 人 人 动 手 、动 脑 实 践 的 机会 ,创 造 人 人 都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讲 , 自主 发 展 教 育 属 于 深 层 次 的 自我 能 获 得 成 功 的条 件 上 ,努 力 形 成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自主 发
教 育 ,它是 受 教 育 者 以 自我 认 识 为 基 础 的 自我 发 展 ,不 展 能 力 的 “ 候 ”和 “ 气 土壤 ” 。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0
维普资讯
学 术 空 间 ■
2 注 重 激 励 .
( )构 建 自主 发展 教 育 的 目 相信 学 生 、尊重 学 生 ,突 出学 生 的 主 体地 位 ,
要 求 教 师 在 教 育 过 程 中 ,要 尽 力 创 造 条 件 使 学 生 这 个 教 真 正 把 学 生 当成 生活 的 主人 和学 习 的 主人 ,是 实 施 自主 育 主 体 的 认 识 能 力 、智 力 潜 能 、个 性 特 点 得 到 充 分 的发 发 展 教 育 的首 要条 件 。我 们 认 为 ,强调 自主就 要 多给 学 展 ;以 “ 育 ” 一词 来 限定 “ 教 自主 发 展 ”是 为 了说 明 这种 生 些 时 间 ,让 他 们 自己去 安 排 ;多 给学 生些 问题 ,让他
以学生实践为主发展学生主体意识
以学生实践为主发展学生主体意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在过去教育体系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主体意识。
随着对教育理念的深入探讨和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
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校教育体系需要以学生实践为主,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实践是培养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在科学实验课上,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通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认知结构。
这种通过实践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的能力,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主体意识。
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践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和方法,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在科技创新实验课上,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科学问题,从而培养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的教育方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从而逐渐树立起自己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实践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主动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动,从而培养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独立探索,让学生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浅谈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性发挥
浅谈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性发挥浅谈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自主是人的天性,也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主性不仅是人的素质的一个方面,而且还是形成其他方面素质的重要因素。
中学阶段是自主性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
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一方面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自主要求,另一方面又不能一下子从对长辈的依赖中走出来。
因此,在学生管理上,要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将规范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和自由空间,发挥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模式是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管理,存在着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倾向。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显然,过去那种指令式、专断式、压迫式的班级管理难以维持,探索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实现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在幕后做大量工作,学生的主体参与要经历班主任引导管理阶段、师生共管阶段,才能上升到学生自我管理阶段,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
笔者在几年班主任工作中,做了以下探索。
1、确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学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学校教育就是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实现其人生的价值。
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做到“目中有人”。
“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班级的管理。
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互相合作,学会独立工作,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2、处理好“放手”和“指导”的关系,尊重、相信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以独立为前提,因此,在学生参与班级自我管理活动时,我一方面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不包办代替,也不过多干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在宏观上为学生把握好大方向,指导学生自己去克服困难,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参能力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参与能力内容摘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应是学生自主的、能动的、创造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助学者、促学者,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参与意识,提高其主体性参与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终生可持续发展的人。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教师素质教育研究的背景与问题分析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十七大提出建设学习型国家、创新型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具有大量的自主创新型的人才,而自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靠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自主的、有独立思想的、能动的、创造的主体。
唤醒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参与的自觉意识,发展主体参与的能力,培养具有高度主体性的人才,才能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学校教师内在发展的需要密云五中现有三十八个教学班,任课教师110人,其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7人。
首先是面对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需要提升,其次是教师发展很不平衡,优秀教师、合格教师、暂时不适应的教师之间差异较大,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以管代教、以教代学的现象,师生关系欠和谐,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动手少,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率低下。
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更新教育现代教师理念,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体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在初中学校中,加强培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主体意识、主体能力)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呼唤!研究的基础和设计(1)关键词的界定进行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策略的研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主体性、主体性参与的含义。
“主体性”。
马克思一再说“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
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
因此,在教学中要变革以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一、创造情境,诱发参与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新的学期开始了,一班和二班都分到了自己的卫生区,一班卫生区近似于平行四边形,二班的卫生区是一个长方形。
一次两个班的学生在打扫卫生时吵了起来,原来,他们都说自己班的卫生区大于对方的卫生区,谁都不相让,到底哪个班的卫生区面积大呢?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了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动手操作,多向参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智慧是从动手开始的,只有亲自经历艰辛的探索实践活动,才能使大脑变得更加聪慧,更有创造活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通过操作学具、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能从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逐步形成自己的新数学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对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时,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提供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出三角形的面积是用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如何更好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
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意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
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
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五、大胆质疑,乐于思考 ,独立自学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
许多教育家都主张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气氛。
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
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六、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
强化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强化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指示精神,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当体现时代要求,要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学校德育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主体性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对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都有极其重要作用。
但从本质上讲,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任何外在力量所无法替代的,因而,学校德育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体性活动中得到亲身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
2、时空性学生思想、情感和态度形成是离不开特定的时代和空间的。
学校德育工作都必须反映出特定的时代风貌、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3、层次性学生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因而,德育的侧重点应有不同。
应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要,在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不同年级,有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
德育工作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水平出发,进行系列化教育。
4、一致性一致性对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德育工作的失败在很多情况下归因于学校、家庭、社会不一致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教育认识、教育信息和教育策略、方法。
因而应特别注重和强调学校各类教育一致性,学校、社会及家庭一致性,及说与做的一致性。
所谓学校各类教育一致性,表现为学校的德育、体育、美育等各种教育一起,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共同的促进作用。
有效的德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的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因此,学校不能把德育与其他各种教育割裂开来,更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而是要努力挖掘学校智育、体育和德育的最佳契合点、契合方式。
学生德育教育总结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品质
学生德育教育总结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品质《篇一》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品质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独立自主品质的培养。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深感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品质方面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一、基本情况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我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品质。
通过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我努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自主思考,自我提升。
二、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品质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通过引导学生明确个人目标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成长的欲望,从而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品质。
2.创设自主发展平台:为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自己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4.增强自主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提升自主心理素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
三、取得成绩和做法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品质的过程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内在动力得到激发,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学习兴趣和自我成长的欲望不断增强。
2.学生自主发展平台得到拓宽,他们在各类活动中积极展示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3.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4.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找到解决方案。
5.学生自主心理素质得到增强,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心理韧性不断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下几个做法:1.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3.强化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引导学生自主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
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深刻理解学生主体教育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优势,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认知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关怀,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是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教师应该通过设立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实践中发挥创造性。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空间和自主权,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学科知识,还需要培养各种综合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情感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等。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空间。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观念。
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树立起学生的榜样形象,塑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成长为品德高尚、知识丰富、个性独特的人才。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摘要: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新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知道运用何种方法学习,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听讲、阅读、思考、交流的积极性,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对所学知识发生过程进行自主思考,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又培养他们主动探求知识,自愿学习知识的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改学习的能力一、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往往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对一切教学活动越俎代庖;而学生只是知识的消极、被动接受者,往往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这样摧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是学习成功的基础。
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是“演员”;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导演”。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服务意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过程中发现,在合作中增知,在质疑中创新。
为学生撑起自主发展的空间
关 系 。 这 种 新 型 的师 生 关 系 是 建立 在 平 等 、 尊 重 、信 任 基
础 上 的 。许 多 著 名 的教 育 艺术 家把 “ 方 百 计 表 扬 学 生 ” 千 作 为 调 动 学 生 积 极 性 、主 动 性 的秘 密 武 器 。 例 如 ,魏 书 生 老 师 注 重 倾 听 学 生 的意 见 ,让 学 生 自 己管 理 自 己 , 自己学 会 学 习 。师 生 之 间建 立 起 民主 、平 等 、 互 爱 的 关 系 ,学 生
中 获 得 成 功 的积 极 情 感 体 验 , 成 功 的 情 感 体 验 又 能使 学 生
学 生 是学 习 的主体 , 自主学 习 是学 生身 心 发展 的客 观需 要 。在 教 学过 程 中 ,只有 唤 起 学 生 的主 体意 识 ,充 分 调动 学 生 自主 学 习的 积极 性 ,才 能促 使全 体 学 生 自主 学 习 。在课 堂 教学 中,教 师 要把 学 生真 正看 作是 学 习 的主 人 ,通 过 启 发 、
赛 激 趣 、 以游 戏 激 趣 等 方 法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增 强他 下 , 多 是 灌 输 保 姆 式 , 学 生 被 动 地 接 受 知 识 , 机 械 记 忆
们 学 习 的热 情 , 让 他 们 变 “ 我 学 ”为 “ 要 学 ”, 促 进 要 我 “ 知 ” 与 “ 感 ” 的和 谐 发展 。 认 情 多 ,深 刻 理 解 少 ;单 向交 流 多 ,集 体讨 论 少 , 严 重 束 缚 了
及 学 生 的 情 绪 和 意 志 领 域 , 触 及 学 生 的 精 神 需求 ,这 种 教 磋 的机 会 , 让 学 生 相 互 协 作 , 共 同 参 与 学 习 活 动 ;使 学 生 学 法 就 能 发 挥 高 度 有 效 的 作 用 。 ”因 而 ,创 新 教 学就 是 把 更 多 体 验 互 相 帮 助 、共 同 分 享 的 快 乐 ,让 学 生 在 充 满 合 作 教 师 的 讲解 为 中心 改 为 学 生 自主 探 索 学 习 为 主 , 教师 的任 机 会 的 个 体 与 群 体 中 , 自主地 探 索 , 获 得 知 识 。小 组 合 作 务 不再 是 把 现 成 的知 识 灌 输 给 学 生 ,而 是 引 导 和 帮 助 学 生 式 学 习 是 师 生 之 间 和 生 生之 间 相 互 合 作 , 人 人 参 与 学 习 、 进 行 再 创 造 。加 强 对 学 生 的指 导 , 培 养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的 能 探 索 和 研 究 问题 。其 特 点 是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 教 师 为 主 导 , 力 , 帮助 学 生 “ 会 学 习 ” , 学 生 自 己主 动 学 习 ,掌 握 知 学 多 方合 作 , 各 施 所 长 。课 堂信 息 交 流 多 向 , 学 生 学 习更 积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的学习动力和自主的学习能力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
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做一些探讨。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
这种教学理念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能力并愿意独立的、自觉的、批判性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自主进行学习实践和自主评价学习成果。
这种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对学习的责任心和担当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呢?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
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如问题导向式教学、项目制学习等。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他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学生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他们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满足和愉悦,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个体差异化的个体发展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自由和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和失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者:王建箫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2期摘要学生主动学习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指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
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由于传统教育深受传统礼教的束缚,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里更多地是被作为"篮子"来盛"菜",是作为一种社会负载的容器,正像人伦上的传宗接代一样,完成着知识的沿袭,虽然也偶尔有卓尔不群者凸现,如李白、苏轼、鲁迅,并且往往因为受教育对象基数的庞大使中华文化同样灿烂如虹,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传统教育对人本性的扼杀。
但绳索下不能挺立起独立的人格,"填鸭式"教育也很难张扬起人性的光辉。
传统教育方式成为一种定势,传统教育下的社会成员也更多地形成一种人生的定势,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民族封闭、保守、尚古的风气油然而生,并直接导致了近现代科技为先导的多方面诸领域的落后。
因此,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即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动作用。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
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
2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是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认真进行探讨和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一、强化学生主体参与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点拔、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和老师的主体和主导地位要分清。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能包办代替,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1、发挥教学民主,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唤醒主体意识
要使教学民主得到充分体现,就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当然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不完全相同的意见)。
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做法,做到不轻易否定,而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深入的讨论,发挥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以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甜头。
许多著名的教育艺术家把“千方百计表扬学生”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秘密武器。
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主动地陈述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想说就说,各抒已见,形成民主、自由、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体验成功喜悦,增强探索欲望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学生有所获。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课,在理解“光耀门楣”时,有很多同学都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包括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都不懂它的意思,这时却有一个平时成绩不太好也从不发言的小男孩举手,我让他来为大家解释,结果他响亮地说:“‘光耀门楣’就是为家里增光的意思。
”我当时就表扬了他预习认真,他获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这时候,我采用成功激励的方法,激励这位学生的进步。
这样使学生在群体
中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皮亚杰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会学生探求知识。
在教学中,为学生多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接受师生的互考,使他们在正确的思维导向中,有序地发现,自觉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
改进教法与学法,启发诱导学生的创新,培养主体参与的能力。
传统的小学教学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多是灌输保姆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记忆多、深刻理解少,单向交流多、集体讨论少,严重束缚了小学生健康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而,创新教学就是要把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改为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
学生自已主动学习,掌握知识。
加强学生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教育观。
古人也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武夷山》时,我并没有告诉学生武夷山有多美,而是让学生从读中去了解、体会武夷山那独特的美。
同学们通过读“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知道武夷山的山峰造型是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通过读“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
溪水很静得像一面镜子”,体会到武夷山的溪水是那样的纯净、清澈。
就是因为武夷山这奇、险的山势和清、静的溪水,才使得人们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
三、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人人参与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
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合作,各施所长。
课堂信息交流多向,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
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发展。
小组合作性学习,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
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入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
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
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
如:在教学《美丽的武夷山》时,这篇课文是一
篇说明式散文,很适合朗读,可是要怎样读才能把文中的重点句子读出感情呢?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四人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来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在小组中,每个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范读给同学听,最后讨论总结,谁读得最好就采用谁的读法。
整个过程在想、说、读、讨论的协作中进行,从而达到推陈出新、自主探索、自得其知。
但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体现“合作”,而不能随意地走过场,所以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育学生要虚心地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要认真地去思考和自己的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善于吸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
在发表意见时,要做到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地深入。
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发言不普遍的现象,进行课堂调控。
当个别学生胆小或有自卑心理、羞于启齿时,则要教育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错误则有利于进步。
总的来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在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只要给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就能发掘学生个体自我潜能,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自主、独立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