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9(一年级数学)MMKnKH

合集下载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毫米、分米的概念,并能通过简单的换算和测量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并能掌握相应的换算和计算方法。

3.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测量和实践操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毫米、分米的概念,通过简单的换算和测量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测量的方法深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关于长度单位的使用方法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PPT或其他媒介,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一条直线,要求学生手写出这条线所代表的长度数值,并要求学生口头答出这条线代表的长度单位。

2. 概念讲解教师开始讲解毫米、分米的概念,通过图片演示和示范,告诉学生毫米是长度单位,每个毫米都代表着十分之一分米或者说是0.1分米,让学生相信100毫米 = 10分米,300毫米 = 30分米。

在讲解分米时,教师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将长度分成10份来计算长度。

3. 实践操作3.1 毫米和分米的测量和换算让学生们按照长度的计算标准,使用尺子、直尺、测量架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然后让学生把测量到的长度值转换成相应的单位长度值,例如:把30分米换算成毫米,那么就是转换成 300 毫米,花篮的周长为100毫米,那么就可以算出花篮的直径是多少?3.2 科学实验教师把不同长度的物体放在桌子上,并要求学生测量长度并计算单位。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实际的长度,并加深对长度单位的概念的理解。

3.3 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计算长度的问题,进行带有一些困难的计算,例如:计算大象的长度是多少?4. 课后巩固让学生做课后练习,检测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教师课件、黑板或白板、尺子、直尺、测量架等。

五、教学评估1.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和观察课堂,以确保学生能正确理解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计算单位。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毫米、分米单位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长度单位的基本认识。

1.1.1 细节说明:以学生的身高、步长为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可以用哪些长度单位来描述这些长度。

1.1.2 细节说明: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单位毫米和分米。

1.1.3 细节说明:通过展示实际物品,如尺子、线段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毫米和分米的长度。

二、知识点讲解2.1 知识点概述:2.1.1 细节说明:讲解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即1毫米等于1厘米的十分之一,1分米等于10厘米。

2.1.2 细节说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毫米和分米的区别,加深他们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

2.1.3 细节说明:举例说明毫米和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三、教学内容3.1 课程内容安排:3.1.1 细节说明:通过观察和测量身边的物品,让学生亲身体验毫米和分米的长度。

3.1.2 细节说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测量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并能够正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4.1.2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实际物品的长度测量。

4.1.3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比较和分析测量结果,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能够进行长度测量。

5.1.2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实际物品的长度测量,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5.1.3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比较和分析测量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由于篇幅原因,后五个章节的内容未进行展开,您可以根据以上格式和思路进行编写。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认识毫米和分米,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毫米和分米的实际长度观念,以及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尺子、课件、实践活动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尺子,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让学生注意到毫米和分米的存在。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吗?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毫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米的长度。

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际物品,如螺丝钉、针等,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2)认识分米教师同样通过课件展示分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分米的长度。

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际物品,如尺子、书等,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3.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用尺子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并用毫米和分米进行记录。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测量和记录的准确性。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学生,检查他们对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毫米和分米的作业,如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作业难度要适中,尽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强调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七、课后反思教师应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谈话:(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

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

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

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提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引导: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枝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同时,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又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设疑:(课件演示)红红又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者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又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1.认识分米。

(1)量一量。

要求: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介绍:一般来说,文具盒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边说边板书:20厘米、10厘米)(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

(板书: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和计算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和分米的定义。

2. 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长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来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采用测量法,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毫米和分米的模型、道具等教学用品。

2. 学生准备尺子、测量工具等。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讲解毫米和分米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毫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3. 实践:让学生分组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用毫米和分米表示。

4. 总结: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换算关系,让学生进行总结。

5. 拓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地讲解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作业:3.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日记中。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十、课程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千米等。

2. 组织学生进行长度单位的主题活动,如制作长度单位尺子、举办长度单位知识竞赛等。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毫米和分米的长度单位转换。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难点:毫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个米尺,请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米尺是由哪些单位长度组成的?2. 学生回答:这个米尺由厘米、分米和米组成。

3.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将学习毫米和分米。

(二)新课教学1. 毫米的认识(1)教师出示一张纸,请学生将其对折,并思考:这张纸有多少个毫米?(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纸张对折后的长度,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纸张对折后的长度是原来长度的一半。

(3)教师介绍毫米的概念:毫米是一种很小的长度单位,它是分米的千分之一。

(4)教师展示毫米的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 分米的认识(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高是多少?(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长度单位表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3)教师介绍分米的概念:分米是一种较小的长度单位,它是米的十分之一。

(4)教师展示分米的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00厘米。

(三)巩固练习1. 请学生用毫米和分米分别表示出以下长度:20厘米、50毫米、8分米、50分米。

2. 请学生将毫米和分米进行相互换算,例如:2.5毫米等于多少分米?(四)小结与作业1. 小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毫米和分米的知识点。

2. 作业:请学生回家后用毫米和分米分别测量一下家里的物品,并记录结果。

四、板书设计1. 毫米概念:毫米是一种很小的长度单位,它是分米的千分之一。

换算关系: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 分米概念:分米是一种较小的长度单位,它是米的十分之一。

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00厘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毫米、分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毫米、分米。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毫米的认识(1)介绍毫米的概念。

(2)讲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进行毫米的实际测量活动。

2.2 分米的认识(1)介绍分米的概念。

(2)讲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进行分米的实际测量活动。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毫米、分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1)毫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换算关系的理解。

(2)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毫米、分米进行测量。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毫米、分米。

(2)运用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

4.2 教学手段(1)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

(2)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2)提问:你们知道长度单位有哪些吗?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5.2 探究新知(1)讲解毫米、分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体验毫米、分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5.3 巩固练习(1)填写练习题,巩固毫米、分米的换算关系。

(2)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毫米、分米进行测量?5.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毫米、分米的重要性。

5.5 课后作业(1)绘制一幅作品,用毫米、分米表示其中的长度。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3、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体念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1分硬币、各种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境图,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2、你能用身体中的尺表示吗?3、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二、毫米的产生1、估一估师:【课件1、出示课本书图】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估一估我们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生:自由发言师:谁来说说你估计的是多少?生:......师: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生:用尺子量。

2、量一量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在小组内进行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厘米?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卡纸上。

生:测量并汇报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哪一组测量的结果。

生:数学书的宽不到18厘米,厚不到1厘米或6毫米等师:数学书的宽和厚度能不能用整厘米数表示呢?生:不能师:归纳,当我们在测量数学书的宽或厚度不是整厘米时,要想量的更精确些,我们通常用毫米作单位【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三、合作探究,认识毫米1、初步认识1毫米(1)直尺直观演示师: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师:你认为1毫米有多长?能用手比划一下吗?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究竟有多长吗?【课件】生:同桌两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长。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

培养学生使用毫米和分米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体验长度单位的大小,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完成任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知识点: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及其符号。

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分米=10毫米。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实际测量,并解决相关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毫米和分米的特征,讲解它们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活动,体验长度单位的大小。

4.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4 拓展与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毫米和分米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小组展示。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程度。

5.2 课后评价:设计一份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5.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练习题纸张。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培养学生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知毫米和分米的长度。

学会使用刻度尺,能够自主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毫米的认识引入毫米的概念,让学生感知毫米的长度。

进行毫米的单位换算,让学生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2.2 分米的认识引入分米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分米的长度。

进行分米的单位换算,让学生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学会使用刻度尺,能够自主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3.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培养学生使用刻度尺的技能,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知毫米和分米的长度。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4.2 教学手段利用刻度尺、物体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长度。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毫米和分米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长度概念。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5.2 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刻度尺,了解毫米和分米的刻度。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刻度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5.3 交流分享让学生分组汇报测量结果,分享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5.4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长度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使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

3.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4. 空间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 难点:培养学生使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毫米和分米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毫米和分米作为单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提问与解答:提问学生关于毫米和分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毫米和分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评价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使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长度的准确性。

3.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毫米和分米的模型或实物,如尺子、针筒等。

2. 准备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物品,如小棒、纸条等。

3. 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实例。

4. 准备练习题和测验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购物等。

2. 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长度单位,如厘米、米,进行测量和转换。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毫米与分米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1.2 教学重点: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1.3 教学难点:理解毫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米之间的换算。

1.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直尺、绳子等。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存在。

1.5.2 讲解: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5.3 实践:让学生使用直尺等工具,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毫米和分米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够准确地使用毫米和分米作为测量单位。

2.2 教学重点:掌握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读取毫米和分米。

2.3 教学难点:准确地测量长度,以及读取小数点后的数值。

准备一些实际的物体,如书本、桌子等,以及尺子。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物体,让学生感受测量的需要。

2.5.2 讲解:讲解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以及如何准确地读取毫米和分米。

2.5.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下来。

第三章:毫米和分米的换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3.2 教学重点:掌握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3 教学难点:理解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与米之间的换算。

3.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实际的物体,如书本、桌子等,以及尺子。

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物体,让学生感受长度计算的需要。

3.5.2 讲解:讲解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方法,以及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5.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进行换算,并记录下来。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使用尺子和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难点: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计算。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演示: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毫米和分米的长度。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尺子和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和计算。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毫米和分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毫米和分米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测量和计算练习,评估学生使用尺子和测量工具的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其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对于学生在测量和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其技能水平。

3.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更多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千米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宽、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如测量日常物品的长度,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掌握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2. 课件3. 尺子4.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

2. 提问:你们知道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3. 引入新课:毫米和分米。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毫米的概念:毫米是长度的较小单位,1毫米等于1/100米。

2. 讲解分米的概念:分米是长度的较大单位,1分米等于1/10米。

3. 讲解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分米等于10毫米。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如:把下列长度换算成毫米:2分米、3厘米、5毫米。

把下列长度换算成分米:100毫米、20厘米、5分米。

2. 教师批改作业,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教师点评学生课堂表现,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用毫米和分米为单位测量并记录教室的长、宽、高。

2. 请用毫米和分米为单位计算并填写下表:长度毫米分米10厘米____ ____20毫米____ ____3分米____ ____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小结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实践活动:制作长度尺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2. 剪刀3. 直尺4. 彩纸5. 胶水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一个以毫米和分米为单位的长度尺。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而且对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

因此,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是比较丰富的。

“毫米的认识”,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

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估、测、议等活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中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一元硬币、橡皮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具、学具米尺、硬币、直尺、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

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

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

(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对已建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为新知作准备.)3、测量纸条的长度。

(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激发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为合作探究作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毫米”。

(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课件、米尺、学生尺、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1、学生分组活动。

2、汇报:量不出小线段的长度。

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

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疑问?生:看书。

师:请同学打开书60页,自学例1。

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生:一个小格长1毫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

师:这是一个放大的1厘米,咱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边数,一边动态演示)这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个小格是几毫米?5个小格是几毫米?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生:1毫米。

师: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

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建立毫米、分米的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2.培养学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建立毫米、分米的概念,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让学生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如课桌、黑板、窗户等,提问:你们能估计这些物品的长度吗?(二)探究新知1.毫米的认识(1)展示1毫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感受毫米的长度。

(2)让学生用尺子量出1毫米的长度,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

(3)引导学生发现: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2.分米的认识(1)展示1分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感受分米的长度。

(2)让学生用尺子量出1分米的长度,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

3.长度单位间的换算(1)教师展示长度单位换算表,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换算规律。

(2)学生尝试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如1分米=多少厘米,1厘米=多少毫米等。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长度,让学生用毫米、分米、厘米表示。

2.学生互相出题,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练习。

(四)实际操作1.教师布置测量任务,如测量课桌、书本、文具等物品的长度。

2.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表示。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作业设计1.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毫米、分米、厘米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课后练习: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建立了毫米、分米的概念,掌握了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熟练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1分米=10毫米的换算关系。

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毫米、分米尺子,实物模型。

2. 学具:每人一套长度单位卡片,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有知识,引入毫米、分米的学习。

2. 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引导学生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小刻度,每个小刻度代表1毫米。

(2)认识分米:引导学生发现尺子上有一个大刻度,每个大刻度代表1分米,1分米等于10毫米。

(3)换算关系:讲解1分米=10毫米的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换算过程。

3. 实践应用:(1)学生用卡片进行毫米、分米的换算练习。

(2)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用毫米、分米尺子测量,并说出测量结果。

4. 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练习题,检验对毫米、分米的认识和换算能力。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回答,总结学习情况。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了1分米=10毫米的换算关系。

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换算,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全体学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知识点。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毫米、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长度、宽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长度单位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七、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毫米、分米的认识和换算能力。

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实用教案

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实用教案

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实用教案:一、教案目标1.学习认识毫米和分米单位;2.学习如何将毫米单位转换为分米单位;3.学习如何将分米单位转换为毫米单位;4.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运用毫米和分米单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毫米和分米单位;2.学习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转换关系;3.培养学生使用毫米和分米单位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拿出一些东西,比如说一张纸,一支笔,让学生猜一下这些东西的长度。

然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张表格,上面列出毫米和分米这两个单位,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些东西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多少分米。

2.认识毫米和分米单位教师可以利用图表和实物来让学生认识毫米和分米单位。

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估算出它们的长度,然后从中学习认识怎样使用毫米和分米单位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3.学习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转换关系在教学转换关系时,教师可以使用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转换。

比如,如果一个学生把一支笔的长度测量为18毫米,则把该长度转换为分米需要将18毫米除以10,即1.8分米;反之,如果一个学生测量一支笔的长度为1.8分米,则将1.8分米乘以10就可以得到18毫米。

4.锻炼学习技能在教学完毕后,可以其余时间再课堂上进行一些针对毫米和分米单位的练习,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些长度的乘除数学问题,或者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形并计算它们的长度等等。

四、教学方法1.讲解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来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

2.体验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和图表来让学生体验毫米和分米单位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3.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让学生进行互动问答,互相联想,完成互动小组任务等等。

五、教学建议1.让学生多多练习毫米和分米的学习需要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多的练习题,以便于他们能够进行反复实践和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甜的梦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
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学具准备:
学生:直尺一把(带刻度的,并且刻度要清晰)
硬币一枚(一分的)
四、教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师: 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交流
师: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4)巩固
师: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硬币,身份证,公交卡,十张纸)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练习 60毫米=()厘米 120毫米=()厘米
8厘米=()毫米
课本自主练习第二题
(6)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有什么关系。

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

(1)、猜测。

师: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

师: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交流
师: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 1分米=10厘米
(4)巩固
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小朋友的手长,粉笔盒的高度)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练习 60厘米=()分米 120分米=()厘米=()毫米
100毫米=()厘米=()分米
课本自主练习第十题
(6)小结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思考一下分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有什么关系。

3、认识1千米。

(1)猜测。

师: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引导学生借助计量单位“米”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

板书 1千米=1000米
(3)举例体会。

师:同学们沿200米的跑道走5圈,体会1千米的距离有多远,并记录所用时间。

谁能说一说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4)练习 1200分米=()米 5千米=()米
1千米=()米 1米=()分米=()厘米=()毫米
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
(5)小结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思考一下千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有什么关系。

师: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故事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感知---应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对长度单位概念的认识。

]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

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第2题。

(先猜单位再量一量)
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3、自主练习的第4题。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趣味性和操作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手势游戏的比划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猜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
五、课堂小结、交流评价
本节课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引入,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数学课堂,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通过放手让学生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的实践活动,体会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长,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练习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