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刚顺人格心理学07 认知论
臧刚顺人格心理学07_认知论素材
四、心理问题及固定角色疗法
(一)心理问题的原因 人们产生心理障碍是因为他们的构念结构系统的 错乱。 “不可渗透”的构念结构系统不能预测未来事件。 神经症病人的个人构念就不能有效地预料未来事 件。 心理治疗的任务:①考察并检查构念系统; ②重新调整构念系统。 (二)固定角色疗法
五、对凯利个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构理论的评价
3. 认知方式理论过于强调场依存——场独立认知 方式的对立性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 4. 认知方式理论强调认知的主体性,但对认知的 客体性不够重视。 个体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不仅取决于人 脑神经结构的复杂性和可塑性,而且取决于认识 对象的复杂性和变化性。问题性质和问题情景等 因素对认知方式也有重要影响。即使对于认知的 主体性,威特金也没有没有明确地提出分析与综 合对于认知操作的影响。
一、认知方式 (一)认知方式的成因与实质 3. 认知方式研究把知觉的个别差异,作为探讨更广 泛的人格机能模式的出发点。 4. 几种不同的认知方式 认知的灵活—不灵活 拉平—提高 慎思—冲动 强自动化-弱自动化等
一、认知方式 (二)认知方式研究的热点:场依存——场独立 1. 场依存——场独立研究兴起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而明显的表现 形成了有效的关于场依存——场独立的评定方法 该理论可把通常认为不相干的心理机能组合在一起 2. 场依存——场独立概念内涵的演变 人在知觉外物的空间位置时,以外在的视野还是以 身体本身作为主要参照的倾向。 分析与整体的认知倾向或知觉的去隐蔽能力
人格心理学
之认知理论
臧刚顺
2007.07.10
第一节 威特金的认知方式与心理分化论
提纲
一、认知方式 二、心理分化理论 三、对认知方式理论的评价
臧刚顺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培训课件
马斯洛生平
• 他的父母未受过教育,但他们坚持让他学习法律。起初他满足他们的愿望 于1926 年进入纽约市立学院专修法律。但仅仅两个星期,他就断定自己的 兴趣并非在法律上,感觉自己不适合当律师而广泛地另选择各种喜欢的学 科。三个学期之后,他转往康奈尔大学。他的心理学导论课的教师是 W.冯 特的学生 - 构造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E.铁钦纳,但他很快厌倦了构造主义心 理学的元素分析和铁钦纳的枯燥乏味。不久又返回纽约市立学院。
仆” (3)二者共同点——机械决定论、还原主义、贬低人性 2.哲学背景 (1)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论根源 (2)现象学——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 海德格尔用解释学的现象学方法探讨了本体的存在。 他把人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能够意识到自 己存在的存在,因此应该通过主客体关系的分析来 理解人的存在及其实质。就是说,要把自己的“内 在经验世界”带入到科学研究中,以解决有意义的 人类实际问题
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
1.贡献: (1)为理解人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积极的观点 (2)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管理等领
域 2.局限: (1)虽然重视意识的主观内容但并没有为其理论提
出实证支持 (2)许多关键概念模糊不清 (3)研究方法过于主观不够科学
第二节 马斯洛的需要 与自我实现理论
臧刚顺人格心理学07 认知论57页PPT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
人格的认知理论
CPC循环
周视期(circumspetion):就是在接触事物的最先时间,人们首先总是小心谨慎审察该事物,尝试多种构念,提出各种例题构念或陈述构念。
CPC是循环过程的三个周期:
控制期(control) :就是实现建构的阶段,在此阶段选择已经确定,行动也已做出。
二、凯利的人格构念论体系
人们用双极化描述性的个人构念术语来解释世界,这些个人构念组成了一个构念系统。
该方法充分体现了个人构念心理治疗的特色。
三、心理问题与固定角色疗法
米歇尔的简介
米歇尔的社会认知论体系
人格的认知结构
人格的认知理论评价
第四节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一、米歇尔的简介
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1930- ),人格心理学家,在用认知变量解释人格方面做出了最不平凡贡献的人之一。他提出了认知——情感人格系统,他的理论主要受罗特和凯利的影响。
共同性推论:建构经验方式的共同性可以导致人们之间心理与行为的相似性。
社会性推论:个体在建构自己的构念时,会在社会交往中扮演他人的角色,即从他人的立场或认识世界的方式去看待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二、凯利的人格构念论体系
先取期(preemption) :就是暂时先确定一种想法在此阶段,个体从前一阶段所衡量过的所有构念中选择一种。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人格的多水平分析
第一个水平是人格的心理加工系统;
第二个水平是行为表达;
第三个水平是关于人格和人的行为“知觉;
第四个水平由一个代表个体生活空间的稳定的个人情境组成;
在生物社会水平或基质水平上是由遗传组成的先天素质以及积累的社会学习和社会文化影响,他们构成了人的整个历史和当前的天资。
人格心理学第七编认知学派剖析 (2)
人格心理学第七编:认知学派剖析1. 简介认知学派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个体的认知过程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从认知学派的起源、主要理论和应用层面进行分析和剖析。
2. 认知学派的起源认知学派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行为主义学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文斯洛、巴尔扎克等,他们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揭示了个体思维与决策过程的内在机制。
3. 认知学派的主要理论3.1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认知学派中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他认为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经历了从感知到运算再到抽象的发展阶段。
这一理论对于了解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3.2 认知风格理论文斯洛是认知学派中另一位重要理论家,他的认知风格理论指出个体对待信息的方式存在差异。
文斯洛将认知风格分为融合型和分析型两种,这些认知风格决定了个体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方式和行为表现。
3.3 认知治疗理论巴尔扎克在认知学派中提出了认知治疗理论,他认为人们对于自我、他人和环境的认知存在偏差,造成了情绪和行为的问题。
通过纠正这些认知偏差,个体可以获得心理健康和幸福。
4. 认知学派的应用4.1 人格评估认知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人格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认知任务和调查问卷,研究者可以揭示个体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方式,进而评估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状况。
4.2 认知干预认知学派强调个体对认知信息的加工和解释。
在心理治疗和干预中,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帮助他们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和改善心理健康。
4.3 教育和培训认知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教育和培训领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和学习风格,教师和培训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5. 总结认知学派作为人格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关注个体的认知过程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通过认知发展理论、认知风格理论和认知治疗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方式,进一步推动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和实践。
人类心理学的经典知识点
人类心理学的经典知识点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涉及到许多经典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人类心理学的经典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
1. 人格理论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不同的人格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解释和分类方式。
其中,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认为人格的形成与个体的心理冲突和解决有关。
卡尔·荣格提出了个体的意识层次和集体无意识概念,强调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也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 学习理论学习是人类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学习理论研究了学习的机制和原理。
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和斯金纳提出了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了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则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学习视为个体主动参与的过程,并强调了思维和推理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例如,信息加工模型揭示了人类处理信息的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环节。
以模式识别为核心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将注意力、记忆、知觉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从而提供了对人类认知功能的全面解释。
4.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了社会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其中包括人们对他人态度和评价的形成,以及人们处理他人情感和动机的能力。
此外,集体行为、群体动力学、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等也是社会心理学中经典的研究领域。
5.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和行为发展。
例如,爱德华·沃勒斯顿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的认知能力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爱琳·萨维奇-斯皮尔曼则针对婴儿和母亲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依恋理论,探讨了依恋与个体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格心理学》_第六章认知人格理论
评价
• 有现象主义的倾向 强调完整无缺的整体经验; • 有人本主义的倾向 强调人的创造力和对个体的
乐观;
• 有存在主义倾向 强调未来而不是过去,假定人 类对自己的命运是自由选择的。
醒,加工与抑郁相联系的信息。
三、认知治疗
• 认知行为疗法和改变错误的信息系统; • 错误的思维的建立在:不合理的态度、不当的归
因,不良的问题解决发生,拘泥一些规则,不知 道灵活变通,无法分辨个人的想象(或者期望) 与既存现实之间的差异。
• 改变信念、态度和习惯性思维的方式。 • 1、找出偏执的思想;2、分析其错误所在;错误
• 一、含义 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 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抑制冲
动行为、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
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景的行为方式;选择与 维持,约束与调整。
• 学习自我控制 学生按照社会要求和自身的观念 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的能力。
•
自我控制
意志
• 主我
客我
• 特点 1、过程变量 以什么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 2、普遍性 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3、稳定 性;4、中性 没有好坏之分,独立性强热感自主 性高,但是社会敏感性低;5、固定性与灵活性。
(二)心理分化
•
分化
•
自我-
心理机能 神经生理
• 非我的分裂
分裂
分裂
• 认知改 有限的人际 有组织 特殊化 大脑半球 • 组技能 的交往技能 的控制 的防卫 机能单侧化 •
认知理论解释
(二)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认为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个体行为当前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个体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其实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通过同化、顺应使原有图式(认知结构的组成单元)不断更新。
同化,就是将新经验纳入到原有图式的过程。
如果原有图式不能吸收、同化新经验,就会造成认知结构的失衡,为了保持平衡,个体就必须要改变或者扩大原有图式,以适应新情境,这就是顺应。
个体就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儿童期结束的认知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靠感觉和动作去认识周围世界。
具有的只是图型的知识,依赖于对刺激的认识,不是通过推理产生的。
图型的知识只是考虑率某一时间某一地点中物体的静止状态。
比如婴儿看到一个奶瓶,就会开始作出吮吸的反应。
2、前运算阶段(2岁到7岁):语言得到了发展,但是思维发展就具有片面性和我向思维。
做出的判断会受直觉思维的支配。
“液体守恒实验”当着儿童的面向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杯A和B中注入相同高度的水,并问儿童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由实验者或儿童将A杯的水倒入另一个较高且细的杯子C中,问儿童,A杯和C杯中的水是否一样多。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儿童不能意识到液体是守恒的,往往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不能达到守恒,他们有集中化倾向,即考虑问题只将注意集中在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顾此失彼,造成对问题的错误的解释。
如倾向于回答高杯子中的液体多一些的儿童只注意到高杯子中的液体比较高,却没注意到高杯子比较细。
另一种表现是接近守恒但尚未成功,儿童注意到不同的维度,但不能同时考虑,在心理上感到困惑。
如儿童一会儿说A杯中水多,因为它高;一会儿又说C杯中水多,因为它宽。
“三山实验”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人格心理学-认知论 ppt课件
认知复杂性还与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独立自主 有关,可能是让孩子有机会检验许多不同的构 念与事件,获得较多的经验;否则回使儿童形 成非渗透性、无弹性的构念系统;
五、人格适应
凯利所说的健康人格包括四种特征: 1、愿意评价构念并检验对别人知觉的确实性; 2、当构念无效时能放弃并改变和核心系统; 3、愿意扩展他们的构念系统所包含的范围; 4、有很好发展的角色构念库;
四、人格发展
在发展的问题上,凯利没有大的建树。他曾说过 个人构念系统是通过对事件的反复建构而产生的 话,但几乎没有进一步说明何种事件会产生渗透 性或非渗透性的构念以及单纯的或复杂的构念。 不过,一些研究者却做过有关认知结构发展的研 究。
西格内尔研究发6-9岁的儿童认知结构会越来 越复杂,思维趋向较抽象、对环境的解释方式 越来越多,对事件的理解也更有弹性。
治疗是帮助来访者:1、考察、检查个人 的构念系统;如何测量“个人建构”? 最普遍运用的行为项目网络技术是角色 建构技能测验(Rep)
指导语
现在开始,请先写出符合下面要求的12 个人的名字,有的人可能适合填到好几 类中,但这个表中需要列出的是12个不 同人。如果没有符合这类的人,就填上 与这类描述相似的人。例如,如果你没 有兄弟,可以选择像你兄弟样的人。
三、人格动力
不同意推理论(内驱力、动力)和拉理论(目的价 值);提倡自发的动力(公驴理论)。 焦虑 个人面临那些在其构念系统之外的各种事件的再 认; 敌意 继续强索有效的证据来赞成某类已为它自身证明 失败了的社会预言; 攻击 对个人认知领域积极的补充; 内疚 对个人明显背离自己核心角色构念的认知; 核心构念 个人用来预期自己行为的构念; 威胁 对个人核心构念中将产生一种全面改变的意识。
唯识学第七识理论对情绪的解析[策划]
唯识学第七识理论对情绪的解析原作者在原发博客上的提示:在苏州西园寺参加了戒幢论坛,交了一篇文章,在大会上提供给大家。
现在放到博客上来,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摘要:本文对佛家唯识学的第七识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佛家高度禅定下的精细观察结果与总结为基础,从情绪的来源、情绪的生起、情绪的根本认知、情绪冲突之源、情绪的表象与情绪的对治这几方面,用唯识学的烦恼理论进行了阐述,以期对现代心理学的情绪研究与心理治疗中的情绪对治有所助益。
关键词:唯识第七识烦恼情绪情绪是心理治疗的核心,一切的心理问题及障碍,其表现就是某种程度上情绪的失控、心境的沉溺。
看起来,我们要解决的是来访者(患者)的症状,而实际上,我们如果仅从症状上入手,那是事倍而功半的。
只有从症状背后的情绪入手,一切才有所改变。
各心理治疗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治疗理论与模型,无论是精神分析还是行为主义,其根本之处在于,人类的行为(症状)源于情感,而情感源于最初类似情境下的身心体验与处理方式烙下的印痕。
精神分析从分析情感关系是如何从过去转移到现在来的这个机理,让来访者对自己的情感不再有迷惑,从而远离内心的冲突。
此外,也通过咨询室里的情感转移关系让来访者通过与咨询师的互动来直接体会情绪的觉察与对治;行为治疗则是立足于当下,让来访者体验情绪当下来访者的认知、感觉、身体变化、行为、结果等等几方面同时是怎样的状态,这是一种当下的觉察训练。
两者实际上都肯定了情感的来源是创伤或习得,至于为什么孩子会产生情绪体验?这归于本能。
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里,更引入了集体潜意识概念及原型,对情绪的更深层次的原理进行探讨。
佛教是目前知道的,最早对人类心理特别是情感进行系统研究、改造实践的文化。
情也是佛教的立足点,没有情,就没有人类,就没有佛教。
在佛家看来,情是一切生命的特征,所以佛家呼之为“有情众生”。
而且佛家也认为,生命是以“情”之执着的轻重来决定其生存状态与生命轨迹的[i]。
所以佛家对情的研究是最为深刻而广泛的。
心理学认知理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认知理论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的重要领域。
它试图解释我们如何获取、加工、存储和运用信息,从而影响我们的感知、理解、决策和行为。
以下是对心理学认知理论中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总结。
一、感知觉感知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识别所感知的对象。
在感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现象和原则。
例如,知觉的整体性,我们倾向于将不完整的图形或信息视为完整的整体;知觉的选择性,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背景知识,有选择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知觉的恒常性,即使外部刺激的物理属性发生变化,我们对物体的知觉仍保持相对稳定,如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等。
二、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它具有选择性、集中性和转移性等特点。
注意的种类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通常由新异、强烈的刺激引起;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通常是在熟练掌握某项活动后产生的。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注意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对象数量;注意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的时间长短;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注意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三、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等过程。
记忆的类型多种多样。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一般在 5 秒到 1 分钟,容量有限;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容量几乎无限。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人格心理学 认知论
随意推论(arbitrary inference)指没有充足及相关的证据便任意 下结论。 选择性断章取义(selective abstraction) 指根据整个事件中的部 分细节下结论,不顾整个背景的重要意义。 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指将某意外事件的产生的不合理 信念不恰当地应用在不相干的事件或情况中。 扩大与贬低(magnification and minimization) 指过度强调或轻视 某种事件或情况的重要性。 个人化(personalization) 指一种将外在事件与自己发生关联的 倾向,即使没有任何理由也要这样做。 乱贴标签(labeling and mislabeling) 指根据过去的不完美或过 失来决定自己真正的身份认同。 极端化思考(polarized thinking) 指思考或解释时采用全或无 (all-or-nothing)的方式。
1、你喜欢的一个老师 2、你不喜欢的一个老师 3、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 4、你认为很难与之相处的雇员、主管或上司(班干部) 5、你喜欢的一位雇员、主管或上司(班干部) 6、你的母亲 7、你的父亲 8、与你年龄最接近的哥哥、弟弟(或是像哥哥弟弟那样的人) 9、与你年龄最接近的姐姐、妹妹(或是像姐姐、妹妹那样的 人) 10、一个与你一起工作(学习)并且容易与之相处的人 11、一个与你一起工作(学习)但你很难了解他的人 12、一个与你相处得很好的邻居(同寝室)。
二、图式理论
图式是帮助我们感知、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 的一种假想的认知结构。图式是相对稳定,因 此我们也以相对稳定的态度加工和利用信息, 并用此方式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这样就导致 我们行为中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 自我图式是从过去经验中得到的,是对自我的 认知发现。他组织和指导与自我有关信息的加 工。
【教育课件】臧刚顺人格心理学05特质论
奥尔波特生平
奥尔波特哥四个,他排行最小。他的家庭是一个清苦、勤劳、充满相互信 任与关爱的家庭。奥尔波特从小就表现出学术上的天赋,学习成绩突出但运动 能力一般。她与同伴相处得并不愉快,班里一位同学嘲讽他说“瞧,那小子吞 下了一部字典”。G.奥尔波特的哥哥F.奥尔波特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奥尔 波特在哥哥 F.奥尔波特的影响下考入哈佛大学学习心理学。
在1922年,奥尔波特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1922-1924年,他还先后就 读于柏林大学、汉堡大学和剑桥大学。在1924年,奥尔波特重返哈佛大学,开 设了美国最早关于人格理论的课程:《人格:它的理论和社会领域》。1939年 ,奥尔波特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7-1949 年任《变态与社会心理学》 杂志编辑。 1963年荣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金质奖章。
类型论根据某种标准把人格划分为多个类型,一个人只属 于其中的某个类型,而不能是另外的类型。
与类型论不同,特质论用多个基本的特质来描述人的人格, 每个特质都是对立两端联系起来所构成的一个维度,任何 人都在这个维度上有一个确定的位置。
不管是类型论,还是特质论,它们都假定个体的人格是某 种相对稳定的东西,都可以加以描述。类型论较为古老, 对于人格的描述较为简便,但过于粗糙,因而逐渐被较为 精细的特质论所取代。目前在人格心理学领域中流行的关 于人格描述的理论大多是特质论。
【教育课件】臧刚顺人格心理学05特 质论
第五章 特制论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第三节 艾森克的生物类型说 第四节 特质论的发展,争论与评价
小游戏1:每个人写下20个词来描述 自己,看看自己写的和别人的有什 么不同
当我们向一位素昧平生的人描述自己的人格时,我们可 能会根据自己属于哪种人格类型来描述自己的人格,或者我 们可以从描述自己的人格特点开始。第一种描述人格的方式 在人格心理学上称之为类型论,而第二种方式叫做特质论。
人格心理学讲义_第十章
第十章认知论第二节威特金的认知方式论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特征或方式二该研究兴起于20世纪(?年代末知觉领域中的“新观点”运动。
当时,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心理学家对传统的知觉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挑战,认为传统的知觉理论忽视了知觉过程中个体因素的作用:只重视知觉活动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忽视了其特殊性和差异性:与此同时,一部分人格心理学家也意识到,传统的人格研究忽视厂知觉者的存在。
以此为起点,这些研究者把传统心理学中一向分离的两个领域即知觉和人格统一起来,开创了“新观点”运动:一、H威特金其人威特金美国心理学家, 1935年获纽约大学产师从石内尔勒进行动物行为方面的研究,获心理学.文科一硕士,1959年以关于白鼠学习迷津的研究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成为格式塔心理学大师苛勒的助手H,威特金在布鲁克林学院任讲师,开始研究空间定向问题二他对人们在判定垂直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的个体差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将毕生致力于关个体差异的性质与起源研究,从而开拓出被称之为“场依存一独立性”认知方式的研究领域。
威特金任纽约州立大学南部地区医疗中心精神病学系副教授,不久晋升为教授,他同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合作,把场依存一独立性认知方式的研究扩展到防卫机制、身体概念、心理病理学以及梦、.人际行为等专题方面。
在中心工作的29年里,威特金出版了两部重要.著作:(经由知觉看人格)(1954)和《心理的分化:发展研究》。
在写作第二部书的时候,威特金已转向H,沃纳的理论,认为心理的分化起着一种组织的作用,并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
他通过对遗传因素、亲子关系、家庭过程的研究以及通过对不同社会化习俗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同时在几个方面对认知方式的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和性别差异的起源问题等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1971年,威特金来到教育测验服务部,出任人格与社会行为研究组主任。
除继续从事以往的课题研究外,H.威特金还考察职业差异.研究教师如何教学、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师生如何相一互作用等问题,致力于将场依存一独立性认知方式研究应用教育。
【人格心理学】认知与社会认知取向理论知识点整理
认知与社会认知取向的人格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人格心理学课程笔记整理第一节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一、个人建构理论(一)人性观•人人都是科学家,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再验证的过程。
(二)基本假设•“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预测事件的方式所引导的。
”(Kelly,1955)•人格是由建构(construct)所组成的一个系统(三)建构的实质•建构是人们试图解释世界时所使用的观点、思想、见解。
•建构通常具有两极性。
•“Sense-making makes sense”(四)建构的意义•人用建构来解释事件并预测事件•一个人的人格就是他的建构系统•个体差异来自于个人建构的差异•建构相似的人易成为关系亲密的人(三观相合)(五)建构的分类➢按重要性分:核心建构与外周建构✓核心建构(core constructs):人行为时最基本的建构,十分重要✓外周建构(peripheral constructs):并不十分重要,可以加以改变➢按排列层次分:主导建构与从属建构✓主导建构(Superordinate constructs):适用范围较广泛,可以包含另一些建构✓从属建构(Subordinate constructs):适用范围较窄,属于下位建构(解释的东西比较局限)➢按通透性分:可渗透性建构与非渗透性建构(过度都不好,偏可渗透性比较好)✓可渗透性建构(permeable constructs):容许新事物纳入到适用范围中来(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改变,eg.科学;变态&健康)✓非渗透性建构(impermeable constructs):拒绝新成分的加入(顽固&僵化的建构,eg.强迫症患者)➢按可塑性分:紧缩性建构与松散性建构(建构就是假设)✓紧缩性建构(tight constructs):对事件的预测绝不可变(假设的连接非常紧密,一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没怎么样就不行,eg.刻板印象和偏见)✓松散性建构(loose constructs):预期是可变的、有差异的(假设的连接不那么紧密,可变)✧过度松散(没有预期,永远在变,也就是胡乱预测)是有问题的,建构系统混乱(精分患者极度松散)➢按表达方式分:言语建构与前言语建构✓言语建构(verbal constructs):以言语来建构(成人多用)✓前言语建构(preverbal constructs):以非言语,如感觉来建构(小孩多用,难以用言语表达)(六)对焦虑和心理异常的解释1、对焦虑的解释➢焦虑是对个体所遭遇的事件位于他的建构系统适应范围之外时所产生的体验。
心理学基础 第七章
第十二章 学习心理辅导
32
心理健康
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
不相矛盾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
3、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 顽强性和自制力
4、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 5、和谐的人际关系 6、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类型论
类型论(types)将人群分为性质不同的人格
类别,使认识他人的过程简单、快捷。人格 类型是“全或无”的现象,不是程度上的差 异,如同男女之别,教师与学生之分。
1.
“体液说”由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公元 前500年)提出,认为人体含有四种基本的体 液,黄胆汁、血液、粘液和黑胆汁,每种体 液与特定的气质类型(一种情绪与行为的模 式)相对应,共四种。 胆汁质 ①直率热情,精力旺盛; ②脾气急躁,易于冲动; ③反应迅速,智慧敏捷,准确性差; ④情绪显著外露,但持续时间短。
第三节 人格的评估
19
人格评估的方式分为:自陈测验和投射测验两大类。 前者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明尼苏达 多相人格问卷(MMPI,30年代创立修订于80与90 年代,多用于临床问题),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大五人格因素问卷(90年代创立,用来评 估正常人的人格); 后者有罗夏墨迹测验(瑞士精神病学家1921年创 立),主题统觉测验(默里,1938创立)。
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 格的基本特征。 1.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虽然有多种成分和特 质,但它们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密切联系, 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2.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 倾向上各不相同。这里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并 不排斥人们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共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局限
1. 凯利把人格的特点看成是被试的个人因素和历 史偶然性所形成的,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 2. 个人建构理论只强调经验对于构念的检验,否 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否认了主观来自客观. 3. 凯利把人格看作是一种对事物的看法,过分强 调认知而忽视现实,远离真理,陷入了不可知论 的深渊.
(二)局限
一,认知方式 (一)认知方式的成因与实质 3. 认知方式研究把知觉的个别差异,作为探讨更广 泛的人格机能模式的出发点. 4. 几种不同的认知方式 认知的灵活—不灵活 拉平—提高 慎思—冲动 强自动化-弱自动化等
一,认知方式 (二)认知方式研究的热点:场依存——场独立 1. 场依存——场独立研究兴起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而明显的表现 形成了有效的关于场依存——场独立的评定方法 该理论可把通常认为不相干的心理机能组合在一起 2. 场依存——场独立概念内涵的演变 人在知觉外物的空间位置时,以外在的视野还是以 身体本身作为主要参照的倾向. 分析与整体的认知倾向或知觉的去隐蔽能力 认知活动主要以外部情境还是以内部自我为参照
提纲
一,"人是科学家" 二,构念的含义及CPC循环 三,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四,心理问题及固定角色疗法 五,对凯利个人建构理论的评价
一,"人是科学家" 人是科学家"
(一)凯利对人格的独特理解 1. 人类并非为环境或无意识力量所推动. 2. 人本身就是运动的组合体,无需去探究人类行 为的本源. 3. 个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比动机更能解释行为. (二)认知结构决定行为反应模式 1. 个体需求对世界的了解,以帮助其解释和预测 事物. 2. 我们用来解释和预测事物的认知结构称为人格 结构. 3. 行为的差异主要源于人们认知结构的差异.
三,对认知方式理论的评价
5. 认知方式理论揭示了心理分化的生理基础,但 人的心理系统不仅与生理系统相联系而且也与生 态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联系,认知方式理论对于 心理分化的生态和社会文化根源认识不足. 6. 认知方式理论过于强调心理系统发展的分化趋 势,忽视了整合趋势.如果不增强整合的趋势, 即加强自我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以及各心理机能 之间的联系,就会导致更多的不协调或冲突.
一,行为预测理论
(四)强化的效价(RV, reinforcement value) 某种行为或活动所带来的强化结果的相对价值的大小. 强化的效价指的是,某种物品或活动对特定个体所具有的 心理价值,而不是它的实际的价值. 物品或活动的强化的效价,可能由对它所能够带来的其它 强化效价的预期来决定. 返回 (五)心理情境 人们总是根据自己对外部刺激的感知,而对情境做出反应 的. 对某一行为的预测,一定是要与个体特定的心理情境相联 系. 一个人相对稳定和持久的人格特征,只是有利于了解行为 预期中的类化预期的一部分.但是要比较准确地预测一个 人的行为,还必须详细考察当事人所处的具体的心理情境.
二,构念的含义及CPC循环 (三)CPC循环
当个体遇到新的情境时,他所产生的行动具有 CPC循环的特征. 周视(circumspection) 先取(preemption) 控制(control). 周视期:谨慎审察,尝试提出多种构念. 先取期:暂时先确定一种构念. 控制期:实施构念,实现构念的建构阶段. CPC循环有助于个体获得良好的适应.
第三节 罗特的行为预测论与控制 点理论
提纲
一,行为预测理论 二,控制点理论 三,适应不良与行为改变
Hale Waihona Puke 特生平罗特(Rotter,J.)1916年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 1937年获得布鲁克林大学学士学位,1938年获 得依阿华大学硕士学位,1941年获得印第安纳 大学博士学位. 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他深受阿德勒和勒温的 思想的影响.罗特赞同阿德勒关于行为的目标 指向性和人格统一性的思想.罗特也受到勒温 的场论观点的影响.场论强调行为的相互作用, 认为任何行为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旨在整合这两种思想取向: 强化观和场论.
(一)贡献 凯利理论有现象主义倾向,原因是他强调完整 无缺的主观经验; 凯利的理论也有人本主义倾向,因为它强调人 的创造性能力和对人类个体所持的乐观态度.并 且它不强调遗传与环境对人格的决定性作用. 凯利的理论还有存在主义的倾向,因为它强调 未来而不强调过去,它假定人类对于自己的命运 是自由选择的. 该理论强调认知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重视个体对世界的独特的见解,受到许多杰出的 心理学家的赞扬.
一,认知方式 (二)认知方式研究的热点:场依存——场独立 3. 场依存——场独立认知方式的特征 场依存——场独立是过程变量,而非内容变量 场依存——场独立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 场依存——场独立不随时间发生明显变化 场依存——场独立不具有好坏高低之分 4. 对于场依存——场独立兼具之人的解释 ①威特金提出了认知方式的灵活性与固定性的假 设. ②场依存——场独立是对立统一的,认知方式不 仅取决于个体的认知特点,而且取决于问题的性 质和问题情景.
二,心理分化理论
(一)理论假设 1.分化是有机体系统发展的一个主要形态特征. 2.分化主要表现为自我与非我的分裂或自我与 外界之间出现一定的界限. 3.分化在各领域机能中表现为自相一致性 (二)理论模型
二,心理分化理论 (二)理论模型
二,心理分化理论 (二)理论模型
1. 自我与非我的分化 作为个人意识,情感和需要核心的自我与外界环境及 他人分离 场独立性者通常具有较强的认知改组机能 场依存性者通常具有较强的人际定向和交往技能 2. 心理机能的分裂 分裂的程度可以通过对冲动有组织的控制和特殊化的 防卫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3.心理分化的生理基础——大脑半球机能单侧化 心理机能的特殊化是与脑机能的特殊化相联系的. 与场依存性者相比,场独立性者的脑半球会表现出更 大的机能特殊化.
二,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理论
(一)问题解决的类化的预期 罗特认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基于人们各自 面临许多问题情境时的独特的经验,个体会发展 出,如何对情境作出最佳的建构的类化的预期或 态度,叫做问题解决的类化的预期. 罗特主要关注人际信赖,利已倾向,内外控等最 为常见的类化预期. 罗特对内-外控制的类化预期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
一,行为预测理论 (一)行为预测公式 3. 行为预测公式 BPx,s1,Ra = f(Ex,Ra.s1 & Rva,s1) 其中x——行为;s1——行为x的情境; BPx——行为x发生的行为潜势 行为潜势; 行为潜势 Ra——行为x可能带来的强化; Ex——对行为x发生的可能性的预期 预期; 预期 Rva——行为x在情境s1中的强化效价 强化效价. 强化效价
四,心理问题及固定角色疗法
(一)心理问题的原因 人们产生心理障碍是因为他们的构念结构系统的 错乱. "不可渗透"的构念结构系统不能预测未来事件. 神经症病人的个人构念就不能有效地预料未来事 件. 心理治疗的任务:①考察并检查构念系统; ②重新调整构念系统. (二)固定角色疗法
五,对凯利个人建构理论的评价
二,构念的含义及 构念的含义及CPC循环 构念的含义及 循环
(一)构念的含义 构念是对个体的行为所以如此的解释. 人们用构念来解释和组织个人自己的经验. 构念是凯利人格理论的核心. (二)构念的作用 人们用构念来建构环境和各种事件. 建构是为了预测未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 因此构念必须适合客观现实, 个体通过与外界接触不断创造构念和验证构念. 人们的处境总包括许多可供他们选换的构念, 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的选择构念,建构现实 .
第二节 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
凯利生平
Kelly,G.A.(1905-1967)生于堪萨斯州的一个小镇, 是一个长老教牧师的独子.1926年从帕克学院 毕业,获得数学和物理学学位.他曾一度形成 为一名航空工程师,但最终投身于教育. 1929年他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一年,获得教育 学学士学位.1931年在依阿华大学凭借有关语 1931 言和阅读障碍的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的关键内容来自他的观察, 他发现"人们倾向于表现出他们读到或见到的 别人身上表现出的症状".
4. 个人建构理论没有说明个人构念形成的原因, 他不予解释为什么有的人选择安全而,另有些人 则冒危险于结构变换;为什么不同躯体状态,物 理经验的两个人建构的构念十分不同? 另外个人建构理论几乎没有涉及人格的发展问 题.凯利认为,个人的构念系统是通过对事件的 反复构建而产生的,但他没有进一步说明何种事 件会产生渗透性的或非渗透性的构念,也没有进 一步说明婴儿期前言语构念(preverbal construct) 的发展. 最后,凯利的心理治疗技术也只能用于智力较 高者及有轻微心理障碍的人.
三,对认知方式理论的评价
1. 认知方式理论将一直分裂的两大领域——认 知与人格有机地整合到统一的理论框架中,一 改以往对个体心理的孤立的,单向的研究,开 创了人格与认知研究的先河. 2. 认知方式理论体现了从元素分析论向系统综 合论的转变,符合现代科学方法论发展的趋势.
三,对认知方式理论的评价
3. 认知方式理论过于强调场依存——场独立认知 方式的对立性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 4. 认知方式理论强调认知的主体性,但对认知的 客体性不够重视. 个体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不仅取决于人 脑神经结构的复杂性和可塑性,而且取决于认识 对象的复杂性和变化性.问题性质和问题情景等 因素对认知方式也有重要影响.即使对于认知的 主体性,威特金也没有没有明确地提出分析与综 合对于认知操作的影响.
三,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一) 一个基本假设 一个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二)十一个推论 (三)行为的动力 凯利否认,过去的冲突或外部的刺激是我们行 为的根本原因. 期望是行为的动力,它推动和牵引着人们的行 为.
(四)超级个人结构和次级个人结构. 1. 结构组织差别比结构运用的差别更能体现"人格 的特性". 友好的——不友好的 活泼的——文静的 友好的——不友好的 活泼的——文静的 活泼的——文静的 活泼的——文静的 友好的——不友好的 友好的——不友好的 2. 理解对方如何建构环境有双方和谐相处 文化,就是一群人用类似的方式去建构他们的经 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