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发病机制研究进展_王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A
"
$
高危因素的作用机制 高脂血症常与脂肪肝并存, 有人对 RF 例高脂血症患者进
行研究, 发 现 F"G 有 肝 脂 肪 沉 积 , 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又占 大部分 ?@KA。实验发现任何原因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都可以导 致肝脂肪化 ?@RA。 在乙醇诱发脂肪化的过程中,人们首先认识到乙醇及其 氧化物参与了肝线粒体的损伤, 使其氧化功能下降, 使甘油三 目前研究人员认为, 酯在体内合成增多, 共同促进肝脂肪化?FA。 乙醇引起脂肪肝很大程度上与氧化应激状态和过氧化物小体 受体有关, 而氧化应激状态主要与线粒体和微粒体系统有关, 而内毒素激活 V566;( 氏细胞使肝细胞处于应激状态也发挥了 作用 ?!"A。微粒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 主要由乙醇诱导产生, 参
子中 %@G 并发脂肪肝, 其中大部分存在线粒体损伤同时存在 线粒体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损 %H 羟酰辅酶 & 缺乏 。研究表明,
?#A
伤是包括脂肪肝在内的各种肝病的发病基础?IA。
#
脂肪肝有关的基因突变和蛋白
C8(5J;2 在 研 究 家 族 性 不 明 原 因 性 肝 纤 维 化 中 发 现 .&CD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并与纤维化有关 。随着分子生物学
[B6 ] .’)-0_I?"$-’ E<
!
展望 脂肪肝的发病诱因很多, 但根本原因为肝细胞中脂的氧
.#O"*’ 2G< H#:-"1-# 9<0-#*;
>’$I#*3’/’*"3Leabharlann Baidu
化利用和转运障碍。造成脂的转运障碍是磷脂的代谢障碍和 载脂蛋白生成障碍。造成脂的氧化利用障碍是肝细胞线粒体 这些障碍均与酶的活性有关, 将进一步 中进行 !I 氧化障碍, 探讨这些相关酶的调节, 为治疗脂肪肝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参考文献:
A7C
0$,’:*#1O"3 )0-"3(*(O 1-)011 3#(101 ,L1)0M(*#-"’$ ’+ -/0 3/’*01-0)’* #$, -)"M*L30)",0 Z"’1L$-/0-"3 :#-/b#L1A&C;& .*"$ d$N V01- 455B<B5JRB5STB468IB4J4;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





/012302 4,5(21- ,6 /(17080,21- 9:02;<; =;70>02;
@#R
・ 综
述 ・
脂肪肝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王 威, 江海涛, 李玉红, 茹永新, 高秀梅, 张伯礼
%""@R%)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关键词: 脂肪肝; 机制;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NFIF)F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I!H@F@R "!H"@#RH"% 时, 有人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L+) 疫缺陷综合症 (&LMC ) 蛋白酶抑制剂导致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固醇调节 元件结合蛋白 (CNOPQ< ) 在肝和脂肪组织中持久地处于激活 在食物诱导的小鼠脂肪肝模型及体外肝细胞 状态聚集状态 ?RA。 培养中, 发现 CNOPQ< 与同型半胱氨酸结合后, 通过相应基因 (9D S /E) 的生物合成, 并由肝细胞吞 促进胆固醇 S 甘油三酯 噬、 储存, 促进脂肪肝的形成 ?@"A。 把 CNOPQH9 基因转染到幼稚 脂肪细胞可以促进脂肪细胞成熟,而 CNOPQH9 转基因小 鼠 出现脂肪组织分化紊乱,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难以控 制的尿糖, 同时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脂肪肝, 与人体的先天 性脂肪代谢紊乱相似?@@A。 在 .&CD 病理中时常出现铁蛋白水平升高和铁染色阳性 增 强 , 因 此 有 人 对 .&CD 患 者 的 血 色 素 沉 着 病 相 关 基 因 (DTO) 进行突变分析, 结果发现 .&CD 患者的 DTO 突变率位
肝脏在全身脂质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肝细胞通 过转运和代谢 *调节体内和肝细胞内脂质的代谢。由于各种原 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 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 肝细胞 摄取脂肪增加而脂肪氧化减少,均可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 形成脂肪肝。脂肪肝的病因比较复杂如单纯性肥胖、乙醇中 毒、 糖尿病、 营养不良、 药物中毒等, 特别是与高脂血症有关。 其病理机制主要为整体水平的脂肪、糖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 或肝细胞病理损伤和代谢障碍, 两者常互为因果, 共同存在。 现对近年来脂肪肝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脂肪肝的病理形态特点 光镜下, 肝细胞内脂肪颗粒增多, 肝窦增宽, 细胞核偏移, 部分病例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临床根据患者是否饮酒区分 为酒精性肝脂肪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但病理上两者难 有人根据肝内炎性细胞的浸润和肝细胞的灶性坏死 以区分?@A。 情况将脂肪肝分为单纯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一般认为前者 但临床研究 预后较好, 后者易于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A, 证明两者没有明确界限, 常常是严重程度之间的区别 。
-/0 E[G M0$0 "$ $’$N#*3’/’*"3 1-0#-’/0:#-"-" A&C;
[B8 ] !L$" !< G\/’*O G< ?"/\’ E; ?)0M$#$3L 3’O:*"3#-"’$1 #)0 +)0N
](0$- "$ *’$MN3/#"$ 8N/L,)’^L#3L*N3’0$_LO0 9 ,0/L,)’M0$#10 ,0+"3"0$3LA&C; 9O & ‘Z1-0- YL$03’*< BPPQ<BJQR8ST658I6B5;
?KA
的发展, 人们对脂肪肝的病机认识日渐深入。 在治疗获得性免 作者简介: 王 治研究。 威 (@RF#H ) , 男, 博士, 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防
BJ5





!"#$%"$ &’()$#* ’+ !)#,"-"’$#* ./"$010 20,"3"$0
4556 年 57 月第 48 卷第 4 期 9:);4556<=’*;48 >’;4
[B4 ]H’$\’V1\L EU<
&#b#", f<
!’)-’)0**" c<0- #*;
>’$N#*3’/’*"3 & E0:#-’*<
1-0#-’/0:#-"-"1 #$, ")’$T BPPP<8BR8ST74BI74P;
"$3)0#10, :)0V#*0$30 ’+ O(-#-"’$1 ’+
[BB ]e*)"3/ FY< H#3’$ &9< H)#11 G?<0- #*; 20-#Z’*"3< ","’1L$3)#-"3
-’^"3"-L ’+ ,)(M1T ’V0)V"0b ’+ -/0 /0:#-"3 -’^"3"-L "$,(30, ZL -/0 #$^"N ’*L-"3< :#$#,":*’$A&C;./0O H"’* d$-0)#3-< 455B<B87R8ST4@BI4@J;
电镜下, 脂肪肝表现为肝细胞变形, 胞质内有大量脂肪颗 细胞核不规则, 核周间隙不规 粒及丝状排列的 =1--,(B 小体, 则扩张, 部分肝细胞核凹陷, 胞质疏松, 细胞数目减少, 线粒体 肿胀变形, 嵴粒消失, 粗面内质网扩张甚至断裂。 肝线粒体损伤与脂肪肝的关系 在脂肪肝的病理过程中, 人们较早注意到, 随着肝细胞内 脂肪滴的出现, 肝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出现缺陷, 线粒体的嵴 变短或消失, 周围晶状体减少, 实验证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CD)和单纯性脂肪肝中肝细胞脂肪酸的氧化比正常肝细 胞加强?$A。 临床检验发现酒精性脂肪肝线粒体损伤可以加强体 形成, 一 部 分 /E 分 泌 入 内脂肪酸积聚, 促进甘油三酯 (/E) 血, 另一部分在肝细胞内蓄积。 乙醛和反应性氧化物是线粒体 伴有癫痫综合征的孩 损伤的主要原因 。芬兰研究人员发现,
?%A
!
#R)$G?@!A,而胎儿和新生儿的急性脂肪肝已经证明是由 %H 羟
酰辅酶 & 基因突变造成的 ?@%A。 苗条蛋白) 是脂肪细胞产生和分泌的肽 减肥蛋白 (U;’802, 类激素, 能够通过下丘脑, 调节食物摄入量和能量消耗。实验 而与病毒性肝炎关 证明 .&CD 患者 U;’802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 日本学者对 !K$ 例脂肪肝的大学生检测发现 U;’802 系不大 ?@$A。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 并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性 ?@FA。进一步研究 表明 .&CD 与体内代谢紊乱相关,并与人体组织对 U;’802 的 敏感性下降有主要关系 ?@#A。大量动物实验证实 U;’802 缺失也 可以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 从而 引起脂肪肝 ?@IA。由此可见, U;’802 诱发脂肪肝的过程包括两个 另一方面是人 方面, 一方面是 U;’802 本身的作用和血浆水平, 体对其敏感性。
9O & Y#1N
[B@ ] !’Z0 c< ‘M()# !< !1(\#O’-’ .< 0- #*; F0*#-"’$1/": Z0-b00$
作用是互相的, 具有相同的病理机制。
10)(O *0:-"$ #$, +#--L *"V0) "$ &#:#$010 O#*0 #,’*0130$- ($"V0)1"N -L 1-(,0$-1A&C; 9O & Y#1-)’0$-0)’*< BPPP<P7RBBST884QI888@;
[B7 ] eLM($ 9< c#,#L"+3" 9< W01"*’V# X<0- #*; D0)(O *0:-"$ *0V0*1
"$ :#-"0$-1 b"-/ $’$#*3’/’*"3 1-0#-’/0:#-"-"1 A&C; -)’0$-0)’*< 4555<P@RB4ST8@Q7I8@P4;
[BJ ] D/"O’O()# d< 2#-1(,# 2< E#OO0) FG< 0- #*; K03)0#10, dFDI4
#$, "$3)0#10, DFGH?IB3 *0#, -’ O"^0, "$1(*"$ )01"1-#$30 #$, 10$1"-"V"-L "$ *"V0)1 ’+ *":’,L1-)’:/"3 #$, ’Z g ’Z O"30A&C; 2’* .0**< 4555<6RBSTJJIQ6;
[B5 ]a0)1-(3\ YE< U0$-_ DF< K#L#* D<0- #*; E’O’3L1-0"$0I"$,(30,
& H"’*
中 ?7@5 也高于对照组,生化和病理检测结果与乙醇诱导的 脂肪肝小鼠相同,说明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过程 研究表明, 人体肠道内细菌的分解代谢产 很可能是相同的A44C。 生部分乙醇并吸收入血, 如实验中发现不饮酒的肥胖妇女呼气 另 一 个 实 验 证 实 >9DE 患 中 乙 醇 浓 度 高 于 正 常 体 质 量 者 A48C, 者的呼气中乙醇浓度也高于正常人。因此,普遍认为 >9DE 与肠道内细菌过度生长相关,这种内源性乙醇起着相同的致 病作用A47C。 糖尿病是脂肪肝的另一高危因素。人们较早就认识到糖 尿病引起高脂血症,使肝细胞吞噬大量甘油三酯导致肝脂肪 化,目前临床发现单纯性脂肪肝中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引起 的脂肪代谢紊乱 A4@C。动物实验显示糖尿病小鼠中 DFGH?IB. 蛋白高表达, 并伴有脂肪肝的发生 A46C。而其他实验研究证明体 质量正常脂肪肝患者同样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糖 耐量增加直接相关 A4JC。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可以导致脂肪溶 解酶增加, 释放大量自由脂肪酸入血入肝, 肝脂 肪 酸 I! 氧 化 增强, 增强了肝的氧化应激, 而肝细胞本身的异常使其易于发 展为脂肪肝 。这些研究说明糖尿病及隐性糖尿病与脂肪肝的
与肝细胞的损伤,但在糖尿病和肥胖相关的脂肪肝患者中微 粒体细胞色素 ?7@5 也相应升高 。 在食物诱导的脂肪肝小鼠
A4BC
#,":’10 -"11(01 ,(0 -’ -/0 #33(O(*#-"’$ ’+ #3-"V#-0, 1-0)’* )0M(*#-’)L 0*0O0$- Z"$,"$M :)’-0"$1 "$ -/0 $(3*0(1 A&C; ./0O< 455B<BJR8ST48I88;
[B ]H()- 9K< 2(--’$ 9< K#L .?; K"#M$’1"1 #$, "$-0):)0-#-"’$ ’+ 1-0#-’N
+#--L *"V0)T #$’-/0) +0#-()0 ’+ -/0 O0-#Z’*"3 1L$,)’O0A&C; .*"$ >(-)< BPPP<BQR6ST8@8I8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