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二章分子和原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课件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课件

(二)原子
❖ 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 3.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稀有气体,
金属,金刚石,石墨等。 ❖ 4.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 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肉眼 看不见的。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kg。
A
B
C
D
7、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
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8、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C )
A
B
C
D
化学变化
(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 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破裂成 (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
的分子。
电解水的示意图
O
HH
通电
O
H H 重新
HH
O
O 组合 H H
HH
HH
氢分子
水分子 (H2O)
破裂成氢原 子和氧原子
(H2)
氧分子
(O2)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 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许多氧分子
许多水分子
水蒸气和氧气 的混合物
2、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纯净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
1.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大,原子小。 (2)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则先构成 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4、下列微粒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是( C )
A、 B、
C、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 PPT课件 图文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 PPT课件 图文


酒精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酒精与水混合后
分子间存在间隔






巩固练习
1、下列例子能说明分子有哪些特征?
① 人类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 子的存在
② 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③ 水从液态变成气态,体积增大 ④ 把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储存 ⑤ 墙内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是可分的
3.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D )
A.湿衣服晾干
B.糖块在水中自动溶解
C.校园内到处可嗅到桂花香
D.今年春季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和沙尘暴天气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首先是分子分解 成 原子 ,然后这些 原子 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或直 接构成其它物质,因此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 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 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可再
不同点 分

联系
注意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分成 原子,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 但不能笼统认为分子比原子大。
小结: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1、很小,质量很轻 2、在不断的运动 3、之间有间隔
油不能解渴
油分子和水分子不同 水能解渴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 不同
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最小微粒
O
H
H
H O
H
H2O 通电 H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分子和原子》( 40 张PPT)(共4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分子和原子》( 40 张PPT)(共40张PPT)
以上说明:分子大还是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探究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现象 解释
烧杯A
溶液变红
浓氨水挥发出 的氨分子进入 A溶液
烧杯B
溶液不变色
由于有大烧杯罩着, 氨分子不能进入B 溶液
实验3—1 品红的扩散
思考: 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
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
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 快,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 容易晾干。
受压时,气体易液化。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物质不同,化 学性质不同。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
如:水的蒸发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改变
如:水的电解
我们知道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物质又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那分子在这里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和非 金属固体,如: Mg,Fe,Cu,He,Ne,Ar,P,S,C,Si
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纯净物、化合物
纯净物、单质
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
水蒸发或者水蒸汽液化
例:电解水
O
HH
O
HH
O
HH
通电
O
重新 H H 组合 H H
HH
水分子 (H2O)
分为氢 原子和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H2) (O2)
学完本课你要知道: 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3.分子间有间隔
气体>液体>固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共3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共3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共3 0张PPT )
此实验说明了分子 是不断运动的。
探究实验: 在不同温度的水为分别放入品红
实验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 的运动速率越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共3 0张PPT )
不同温度下水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 的运动速率越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共3 0张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共3 0张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共3 0张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共3 0张PPT )
5.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
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C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C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自来水 B.米醋 C.液氧 D.石灰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共3 0张PPT )
8、如右图所示,上瓶盛的是 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 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去玻璃 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 颜色逐渐 变浅 ,最后,上 下两瓶颜色 相同 。此现 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当两 瓶气体混匀后,分子继续(填“ 继续”或“停止”)运动。
. (2)分子间有间隔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共3 0张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共3 0张PPT )
4.化学中常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及组成,
如用H2O表示水,其中“2”表示一个水分 子内含氢原子的个数。1985年,科学家们
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其化学式为C60 (C 表示碳元素)。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分子间存在间隔》优质教学课件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分子间存在间隔》优质教学课件
2.在家中冲糖水的时候具体有 什么现象发生?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是什么呢?
1.分子由原子构成
O HH
水分子
O O 氧分子
氢分子构成的 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是什么呢?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 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 不同
油不能解渴
水能喝
油分子和水分子不同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是什么呢?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3.物质分类(分子观点)
物质
混合物:有多种 分子组成
纯净物:只有一种 分子组成
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 和原子 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有什么特征呢?
1.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很小
2.分子和原子都是不断运动的, 并且温度越高运动的速度就越 快
3.分子间存在间隔,并固体间 隔最小,气体间隔最大。
分子间存在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巩固练习
1、下列例子能说明分子有哪些特征?
① 人类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 子的存在
② 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③ 水从液态变成气态,体积增大 ④ 把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储存 ⑤ 墙内开花墙外香
1.设计实验证明分子间有间隙, 或者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化合物:含有多种原子
单质:只含有一种原子
O
H
H
H O

初三化学第二章分子和原子PPT课件

初三化学第二章分子和原子PPT课件

• 下列物质:①氦气 ②铜丝 ③二氧化 锰 ④液氧 ⑤氯酸钾 ⑥食盐水 ⑦ 四氧化三铁 ⑧石灰水 • ⑨白磷 ⑩空气 •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6___8_______。 • (2)属于化合物的有_3____5____7___。 • (3)属于单质的有____1___2____4___。 • (4)属于氧化物的有__3____7_____。
具有固定的成分,具有固定的化学 性质。
(四)总结、扩展
•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也就是说保 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不只是一种,分子只是其中的 一种。 • 2.分子改变,化学性质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 子;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变。特质在化学 变化中,分子解体,形成新的分子,也就形成了新的 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也就没有新物质生成。 • 3.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混合物是由不同 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四.布置作业
•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习题第1、2、3题。
练习
• 一、 选择题 • 1.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 (A)二氧化锰 (B) 高锰酸钾 • (C)氧化镁 (D) 液氧
练习
• 一、 选择题 • 1.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D) • (A)二氧化锰 (B) 高锰酸钾 • (C)氧化镁 (D) 液氧
(三)教学过程
• [提问]:我们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 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 晾晒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 失,而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会发生这 些现象呢?
实验]:
• 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 及[实验2-1]碘的受热和冷却。
[板书]:
• • 一.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 1.概念: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 种微粒。

初中化学实用《分子和原子》教学课件

初中化学实用《分子和原子》教学课件

原子的质量数值太小,书写使用不方便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 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称为 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
注意点:
1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
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一、原子的结构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 子 中子(不带电)
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
由于原子核和核 外电子的电量相 等,但电性相反, 所以原子呈电中 性。 不 显 电 性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 数
电子(带负电)
(核外)
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
找规律: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的关 系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铁 质子数 1 6 8 11 17 26 中子数 0 6 8 12 18 30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26 相对原子质量 1 12 16 23 35 56
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本节小结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用一句话概括原子 的结构
归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 带负电的绕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 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 质量;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的数,它们数量 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带电
表(1)
原子种类 氢 氧 碳 铁 原子质量(kg) 1.67*10-27 2.657*10-26 1.993*10-26 9.288*10-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 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 3.疑点: • (1)如何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一种微粒”? • (2)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何区别?
4.解决方法:
•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配以演示实验、图片,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挥想 象力,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 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同时结合学生回 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燃烧的不同,讨论和 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 来分析认识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牢固的认知 基础和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
2.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
• • • (A)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生成物 (B)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生成物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完全分 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 (D)镁条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生成物
2.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C)
• • • (A)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生成物 (B)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生成物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完全分 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 (D)镁条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生成物
• 下列物质:①氦气 ②铜丝 ③二氧化 锰 ④液氧 ⑤氯酸钾 ⑥食盐水 ⑦ 四氧化三铁 ⑧石灰水 • ⑨白磷 ⑩空气 •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6___8_______。 • (2)属于化合物的有_3____5____7___。 • (3)属于单质的有____1___2____4___。 • (4)属于氧化物的有__3____7_____。
具有固定的成分,具有固定的化学 性质。
(四)总结、扩展
•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也就是说保 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不只是一种,分子只是其中的 一种。 • 2.分子改变,化学性质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 子;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变。特质在化学 变化中,分子解体,形成新的分子,也就形成了新的 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也就没有新物质生成。 • 3.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混合物是由不同 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讨论并得出结论
• ①“化学性质”不能扩展为性质,这 里不包括物理性质。 • ②“一种”微粒不可理解为“唯一” 的微粒,因为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知 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如:原子、 离子等。 • ③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
思考:
• 分子有哪些特征?
2.特征:
• (1)分子很小,但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 (2)分于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 (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 (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 分。
谢谢合作

再 见!
4. 水结成冰是( C)
• • • • (A)分子变大了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间的距离变了 (D)物质种类变了
8. 纯净的氯酸钾中含有氯元 素、钾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它 是( )
• • • •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
8. 纯净的氯酸钾中含有氯元 素、钾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它 是( B)
三.教学步骤
• • • • (一)明确目标 1.理解分子概念的含义。 2.掌握分子概念的应用。 3.了解、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 合物和纯净物。
(二)整体感知
•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着重 描述物质由分子等微粒构成,讨论分子的基本 性质和存在状态;第二部分是运用有关分子的 知识,从微观组成方面去理解和区分混合构与 纯净物,并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 通篇文字通俗易懂并富有趣味性,再辅以实验 及讲解、讨论、练习,极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为以后的教学工作 • 做好准备,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前一章所学 《空气 氧》知识的理解。
第二章 分子和原子
第一节 分子
一.知识教学点
1.分子的概念。 2.分子概念的应用。 3.混合物和纯净物。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 1.重点: • (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 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 (2)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 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方 法。
2.难点:
生活应用
• 水由冰→液态水→水蒸气的变化过程, 理解分子的应用。
板书
• 3.应用: •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 粒。 • (2)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混合物和纯净物比较表
混合物
纯净物
宏观
由多种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的化学性质。
• 下列物质:①氦气 ②铜丝 ③二氧化 锰 ④液氧 ⑤氯酸钾 ⑥食盐水 ⑦ 四氧化三铁 ⑧石灰水 • ⑨白磷 ⑩空气 •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 • (2)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 • (3)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____。 • (4)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
• • • •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
填空
• 从不同角度来看,二氧化碳既属于 _________物,又属于_________物,也 属于_________物。
填空
• 从不同角度来看,二氧化碳既属于_____ 化合 ____物,又属于__氧化_______物, 也属于______纯净___物。
3. 加热下列物质有不止一种 氧化物生成的是( )
• • (A) 氧化汞 (B)氯酸钾 (C)高锰酸钾 (D) 碱式碳酸铜
3. 加热下列物质有不止一种 氧化物生成的是( D )
• • (A) 氧化汞 (C)高锰酸钾 (B)氯酸钾 (D) 碱式碳酸铜
4. 水结成冰是( )
• • • • (A)分子变大了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间的距离变了 (D)物质种类变了
四.布置作业
•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习题第1、2、3题。
练习
• 一、 选择题 • 1.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 (A)二氧化锰 (B) 高锰酸钾 • (C)氧化镁 (D) 液氧
练习
• 一、 选择题 • 1.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D) • (A)二氧化锰 (B) 高锰酸钾 • (C)氧化镁 (D) 液氧
(三)教学过程
• [提问]:我们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 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 晾晒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 失,而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会发生这 些现象呢?
实验]:
• 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 及[实验2-1]碘的受热和冷却。
[板书]:
• • 一.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 1.概念: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 种微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