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指南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
目 录
• 血脂异常概述 • 血脂异常的诊疗流程 • 血脂异常的诊疗规范 • 血脂异常的诊疗策略 • 血脂异常的预防与控制 • 血脂异常诊疗的挑战与展望
01
血脂异常概述
定义与分类
血脂异常定义
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脂质水平异常,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血脂异常分类
根据血脂异常的成分和程度,可将其分为单纯性高胆固醇血 症、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血脂异常等。
发病率与影响因素
发病率
血脂异常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与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有关 。
影响因素
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饮食、身体状况等,其中饮食 和身体状况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高强度间歇训练
如跑步、游泳等高强度间歇训练,可提高心肺功 能及代谢水平。
力量训练
增加肌肉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降低血 脂水平。
心理调适
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心理疏导
如有需要,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06
血脂异常诊疗的挑战与展望
诊疗中的难点与问题
难以发现的隐匿性
药物治疗
健康宣教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 物等降脂药物进行治疗。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血脂异常 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疗效评估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脂检查,观察治疗效果。
实验室检查
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以评 估药物对机体的影响。
临床评估
观察患者是否有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 的临床症状。
血脂异常的中医治疗
硬化情况不明显。
样硬化或临床症状表现。
一.血脂异常的病因病机
⑴饮食不节 ⑵脾失健运 ⑶肾气虚弱 ⑷肝胆失于疏泄 此外,血脂异常与情志、劳伤、衰老均有一定的关系。 血脂异常是脏腑功能障碍的结果。肝、脾、肾损伤是最主要方面,其中的脾肾虚损为本,痰浊内阻、气滞血瘀为标。
为此,有些学者提出,对血脂异常的诊断
01
标准、疗程及血脂测定方法等要进行讨论研
02
究,采用相对一致的标准使之具有可比性。要
03
提高科研设计的科学性,加强中医辩证论治,
04
加强中医文献研究,继续寻找有效方药。还要
05
加强基础研究(如中药对载脂蛋白功能的研
06
究,对脂蛋白代谢酶的影响等),提高实验研
07
究的方法与水平,以上的合理化建议对提高中
08
医药调脂治疗的效果有重要意义。
09
附: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主要内容
01
血脂异常是人类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为了预防血脂异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开展了全美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各医院也已普遍开展了血脂检查。血脂异常的发现和诊断有赖于实验室检查,下面主要介绍血脂检查的注意事项及血脂检查的临床意义。
02
哪些人需要进行血脂检查呢?根据NCEP的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都必须接受一次血胆固醇检查,按检查结果再采取相应的措施。NCEP专家小组制定的血胆固醇诊断标准是<5.17mmol/L为正常水平,≥6.2mmol/L为高脂血症,界于两者之间者为临界高值。血胆固醇< 5.17mmol/L者每5年复查一次,凡血胆固醇≥6.2mmol/L者,无论有无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均按高脂血症处理。血胆固醇达临界高值且有明确冠心病或两项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亦应按高脂血症处理;如无冠心病或危险因素者应每年复查一次血胆固醇。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 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1]。
中国AS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2]。
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
在ASCVD 防控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于完成降脂治疗为主的三大任务,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3];其中,贡献最大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占24.25%的权重。
而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4]。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以及社区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
提高基层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防治水平,对降低人群整体心血管风险,防治ASCVD发生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总胆固醇(TC)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1.血脂与脂蛋白: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Lp)。
脂蛋白为球状的大分子复合物,其表面是少量蛋白质、极性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它们的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中,从而使脂蛋白分子溶于血液,并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中医内科高脂蛋白血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脉弦滑。
治法:化痰祛瘀。
方药举例:苍术IOg,法半夏10g,茯苓15g,瓜萎皮15g,生山楂15~20g,丹参10~15g,郁金10g,生麦芽15g,陈皮6g。
二、中成药
月见草油胶丸每次3粒,每日3次。
三、简易方药
何首乌、泽泻、山楂、决明子、黄精、虎杖、水飞蓟、茵陈、金银花、金樱子、昆布、各种藻类、桑寄生、枸杞子、四季青、当归、丹参、没药、红花、赤芍、桃仁、郁金、姜黄、毛冬青、银杏叶、大麦根须、大黄、黄苓、黄连、升麻、枳实、灵芝、仙灵脾、杜仲、女贞子、玉竹、洋葱、大蒜、香蕈、水牛角、荷叶等均有一定程度的降脂作用,其中泽泻、虎杖、水飞蓟等已分离出其有效成分,可选用以上药物一至数味煎服。
四、针灸疗法
体针①胰俞(在第8、9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处)、肾俞、脾俞、三阴交、阳陵泉。
②水泉、中脱、血海、足三里、侠溪。
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隔日1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
中国AS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
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
在ASCVD防控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于完成降脂治疗为主的三大任务,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贡献最大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占24.25%的权重。
而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以及社区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
提高基层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防治水平,对降低人群整体心血管风险,防治ASCVD发生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总胆固醇(TC)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血脂与脂蛋白:(1)CM:(2)VLDL:(3)IDL:(4)LDL:(5)HDL:(6)Lp(a):2.载脂蛋白(Apo):3.脂蛋白受体:(二)脂蛋白与ASCVD1. CM:2. VLDL:3. IDL:4. LDL:5. HDL:6. Lp(a):二、血脂异常定义及分类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所以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简称为高脂血症。
(一)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二)临床分类目前临床诊断多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主,根据临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TC、TG、LDL-C和HDL-C的值进行分类。
血脂异常诊疗指南(2019)
病因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异常 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 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 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 继发性血脂异常。
他汀的安全问题
②他汀相关肌肉不良反应: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患者有肌肉不适 和/或无力,伴有或不伴有肌酸激酶升高。出现肌炎及严重的横纹肌溶解 罕见,往往发生于合并多种疾病和/或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药物相 互作用相对较小的他汀可能降低肌病风险。出现他汀相关的肌肉不耐受者 可减少他汀剂量,或换用其他种类他汀,或停药单用依折麦布。对于 ASCVD极高危患者可选择极小剂量长效他汀(瑞舒伐他汀2.5 mg/d或阿托 伐他汀5 mg/d)隔日或每周3次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的方法。
他汀的安全问题
①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肝酶升高,发生率约0.5%~3.0%,呈剂量依赖性。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达正常 值上限3倍以上,或合并总胆红素升高患者,应减量或停药。但仍需每周复 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建议重新启用小剂量他汀, 必要时可与保肝药合用。轻度的肝酶升高<正常值上限3倍并不是治疗的禁 忌证,患者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继续服用他汀,部分患者升高的 ALT可能会自行下降。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应用的禁 忌证。
他汀的应用
①ASCVD一级预防:对低、中危者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后LDL-C 未达标者,启动低、中强度他汀治疗;对高危者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立 即启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
高血脂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脂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脂是指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含量超过正常
范围的情况。
中医药可以提供一种综合的诊疗方案来帮助管理和改
善高血脂。
诊断
中医诊断高血脂的方法主要包括四诊合参和辅助检查。
四诊合
参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信息收集,其中包括观察舌苔、
脉搏的特征以及询问病史和症状。
辅助检查方面,可以进行血脂酶、肝功能、血糖等相关指标的检查。
中医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饮食方面的调理在中医治疗高血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议患
者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和
粗杂粮的摄入。
适量摄入一些具有降血脂效果的食物如大豆、黑木耳等也可以有益。
草药治疗
中草药在降低血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清热、祛湿、活血、通络等作用的草药方剂,如降脂通络胶囊等。
中医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高血脂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足三里等。
中医推拿疗法
中医推拿疗法也可以作为治疗高血脂的辅助手段。
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以达到调整血脂的目的。
注意事项
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在饮食上适当控制,保持良好的生活惯。
此外,不同个体的体质和病情有所不同,治疗效果可能会有差异,需要及时向医生汇报。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进行制定。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 指南解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概述
02
血脂异常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03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04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的实施与监
督
05
血脂异常诊治进展与展望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概述
指南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加强血脂异常患者的药物治疗,合理选择药物,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加强血脂异常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运 动等,提高血脂异常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血脂异常患者的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和 处理血脂异常患者的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
加强血脂异常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提高 血脂异常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感谢观看
血脂异常的分类
总胆固醇
(TC)升高:
超
过
5.2mmol/L
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 (LDL-C) 升高:超过 3.4mmol/L
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 (HDL-C) 降低:低于 1.0mmol/L
甘油三酯
(TG)升高:
超
过
1.7mmol/L
混合型血脂 异常:同时 存在上述两 种或两种以 上血脂异常
国际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血脂异常诊治指南更新:国际血脂异常诊治指南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
新型降脂药物研发:新型降脂药物不断研发,如PCSK9抑制剂、新型他汀类药物等
血脂异常综合管理:血脂异常诊治逐渐从单一药物治疗转向综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等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以血脂异常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同时伴随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主要由于脾胃失运、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多种因素引起。
中医学治疗高脂血症的基本原则是清热利湿、理气和血、健脾化痰。
具体的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调理:应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可以适当饮用一些降血脂的中药茶,如莲子心茶、山楂花茶等。
2. 药物治疗:中医常用的药物有桑叶、山楂、决明子、枸杞子、茯苓等。
其中桑叶具有清凉降脂的作用,可以适量饮用桑叶茶或冲泡桑叶粉末。
山楂可以化湿消食、降血脂,可以将山楂与茶叶一起泡水饮用。
决明子具有泻火明目、降低血脂的功效,可以泡水饮用或煮成粥食用。
3. 调理情绪:高脂血症与情绪紧张有一定的关系,中医认为情绪紧张会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影响脾胃运化,增加血脂的生成。
适当调理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脂肪的积聚。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游泳等,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5.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等途径,达到降脂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足三里、太渊、曲池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施治,不能盲目使用中药。
由于高脂血症是慢性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坚持治疗并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指南
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指南(一)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四种类型: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0.9毫摩尔/升。
中医诊断:血脂异常属于中医的“痰浊”、“血瘀”、“眩晕”等范畴。
中医认为因虚致实或肝脾失调是其主要病机。
(二)、证候诊断1.1 痰浊阻遏证主症: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舌胖苔滑腻,脉弦滑。
次症:心悸,失眠,口淡,食少。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1.2. 气滞血瘀证主症:胸胁胀闷,走窜疼痛,心前区刺痛,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
次症:心烦不安。
治疗原则:行气活血。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1.3. 脾肾阳虚证主症:畏寒肢冷,眩晕,倦怠乏力,便溏,舌淡质嫩,苔白,脉沉细。
次症:食少,脘腹作胀,面肢浮肿。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1.4. 肝肾阴虚证主症:眩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次症:口干,健忘,失眠。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2.1 痰浊阻遏证治法:燥湿祛痰。
方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合《丹溪心法》胃苓汤加减2.2 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加减2.3 脾肾阳虚证治法:健脾益肾方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子理中汤合《伤寒论》苓桂术甘汤加减2.4 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方药:《医级》杞菊地黄丸加减(二)中成药:血脂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疗程8周。
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
六、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
语证候部分》、《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 (初稿),血脂异常被诊断为“血浊”。
对血脂异常患者可根据证候特点,首先采用 复合证型进行辨证,若复合证型未能概括患者证 候特点,则可采用单证型进行辨证。
痛处固定,疼痛持续,或腹部有痞块,刺痛拒按,舌暗红,有紫
气或瘀斑,脉细涩。 (4) 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口干,
健忘,失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六、中医诊断标准
单证型: 实证
(1) 血瘀证:胸痛剧烈,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胸闷,舌 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脉涩或结、代。 (2) 痰浊证:胸闷或胸闷痛如窒,伴头晕,身体困重,咳吐痰 涎,脘痞,舌淡,苔厚腻或白滑,脉滑或滑数。 (3) 气滞证:胸胁脘腹胀闷、疼痛,随情绪波动而增减,得嗳
八、治疗(中医药)
(3)气滞证:
单 证 型
①治法:舒肝理气,活血通络。 ②处方:柴胡舒肝散加减(出自《景岳全书》)。 ③ 用药:柴胡、陈皮(醋炒)、枳壳(麸炒)、芍药、 (炙) 甘草、香附、川芎等。 ④用法:水煎服, 1-2剂/d 。 (4)寒凝证: ①治法: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② 处方:当归四逆汤加减(出自《伤寒论》)。
③用药:当归、白芍、桂枝、细辛、甘草、大枣、通 草等。 ④用法:水煎服,1-2剂/d 。
八、治疗(中医药)
(5)气虚证:
①治法:补益心气,鼓动心脉。 ②处方:保元汤加减(出自《古今名医方论》)。
单 证 型
③用药:人参(另炖)、黄芪、肉桂、(炙)甘草、 生姜等。 ④用法:水煎服,1-2剂/d 。 (6)阴虚证: ①治法:滋阴清热,养心止痛。 ②处方:天王补心丹加减(《校注妇人良方》)。 ③用药:西洋参、茯神、玄参、麦冬、生地、丹参、 桔梗、远志、当归、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等。 ④用法:水煎服,1-2剂/d 。
中医调节血脂降低血脂异常
中医调节血脂降低血脂异常在现代生活中,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不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血脂异常的问题。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包括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情况。
长期高血脂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调节血脂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作为一门古老而综合的医学体系,有着独特的方法来调节血脂,下面将从中医角度探讨调节血脂异常的方法。
一、中医理论对血脂异常的解释中医认为,血脂异常通常与脾胃失调、肝火旺盛、肾精不足等有关。
脾胃失调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引起食物积聚和脂肪堆积;肝火旺盛则会影响脂肪代谢和胆固醇合成;肾精不足会导致肾脏无法正常调节血脂代谢等。
综合中医的观点,调节血脂异常应从整体调理脾胃、清理肝火、补益肾精入手。
二、药膳调理血脂异常1. 薏苡仁粥: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湿、降脂解毒的作用。
将薏苡仁研磨成粉末,与大米一同煮粥,每天食用一小碗,可以有效调理血脂异常。
2. 菊花茶:菊花有清肝明目、降压降脂的作用。
将菊花泡水饮用,既可以帮助降低血脂,又可以舒缓肝火。
3. 黄豆薏仁粉糊:黄豆中富含大豆异黄酮,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
将黄豆和薏仁一同研磨成粉末,加水煮成糊状,每天食用一次,有助于改善血脂异常。
三、针灸调理血脂异常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也可以用来调理血脂异常。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四白、太冲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改善消化吸收,从而达到调理血脂的目的。
四、中药调理血脂异常1. 降脂中药方剂:根据具体病情,中医可以开具降脂中药方剂,如降脂胶囊、降脂丸等。
这些中药方剂通常含有山楂、决明子、茯苓等具有降脂作用的草药成分,可以调节血脂异常。
2. 饮片煎剂:中医中还常使用饮片煎剂来调理血脂异常,如决明子、山楂片等,煎煮后冲服。
这种方法具有效果明显、安全性高的特点。
五、运动调理血脂异常中医强调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血脂异常。
常见的中医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太极拳、气功和适度有氧运动等。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目标值控制
这些高危人群的血脂目标控制 值通常要比一般人更严格,医 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指导
医生还会给高危人群提供更细 致的饮食、运动、戒烟等生活 方式改善建议。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脂指标 稳定在理想水平。
血脂异常的并发症预防
心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的临床诊疗流程
初筛检查
1
通过基本实验室检查,全面评估血脂指标。
2
诊断确认
3
根据检查结果和危险因素评估,确定血脂异常类型。
4
定期复查
5
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危险因素评估
分析病史、生活方式、代谢状况等相关因素。
治疗方案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血脂管理的多学科协作
1 健康风险
吸烟和饮酒会显著增加心脑血 管疾病、多种癌症以及其他慢 性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2 社会成本
烟酒成瘾会给个人、家庭和社 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 成本。
3 戒除困难
4 对健康干扰
吸烟和酗酒是十分顽固的习惯, 需要持续的决心和专业的医疗 帮助。
吸烟和饮酒会对血脂异常的预 防和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 治疗难度。
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
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和关键。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是每个人必须重视的重要预 防策略。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药物治疗的需要。
饮食调整的具体措施
增加优质蛋白
多摄入瘦肉、鱼肉、鸡蛋等天然 高蛋白食物,有助于提高HDL胆固 醇水平。
血脂异常诊疗指南
血脂异常的重要性和影响
ASCVD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 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异常脂质水 平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斑块形成, 最终引发心血管事件。
健康负担
血脂异常可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 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01
02
03
规范诊疗行为
04
特殊人群的血脂异常管理
老年人
饮食调整
定期体检
合理运动
药物治疗
老年人饮食应以低脂、低盐、 低糖为主,多食用富含不饱和 脂肪酸和纤维素的食物,如鱼 类、坚果、蔬菜、水果等。同 时,应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 肥胖。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查, 以及心血管方面的评估,以便 及时发现并干预血脂异常。
老年人可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 改善心血管功能和降低血脂水 平。但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 全,避免剧烈运动引发意外。
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及时发现并干预高血脂症状 。
糖尿病患者饮食应以低脂、低糖、高纤维为主,控制脂肪和糖 分的摄入。
对于糖尿病患者伴发血脂异常的情况,应采用降糖、降脂等综 合治疗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
饮食调整
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 ,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 干预等方式将血压控制在目
血脂异常研究的最新进展
遗传因素研究
近年来,对于血脂异常的遗传因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发现,多个基因变异与血脂水平相关, 这些基因变异可以影响脂质代谢、转运和清除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血脂异常的发病 机制,并为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新型降脂药物研发
随着对血脂异常机制的深入了解,新型降脂药物不断涌现。例如,PCSK9抑制剂、ANGPTL3抑制剂 等药物通过调节特定蛋白质的功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这些新型药物为血脂异常的治疗提供了更多 选择,并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高脂血症。
(二)诊断依据参照2016年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4月)。
血脂异常通常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称高职血症。
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高脂血症的患者。
2.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5天。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2)肝胆B超;(3)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部彩超、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因子、肌酶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1.西药治疗:调整血脂药物: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他调脂药;2.中药治疗(1)痰浊内阻证:化痰降浊,通经活络。
(2)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降浊。
(3)脾虚湿盛证:益气健脾,祛湿化浊。
(4)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养血益阴。
3.中医适宜技术(1)针刺(2)穴位贴敷(3)耳针4.健康指导(七)出院标准。
1.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肢重、乏力、头晕、胸闷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
2.血脂下降达到“有效”以上疗效。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
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目录
01 引言
03
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方 法
02
血脂异常的定义及危 害
04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近 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呈逐年上 升趋势。为了更好地防治血脂异常,我国专家在中医和西医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研 究,并逐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诊疗血脂异常的方法。本次演示将就血脂异常中西 医结合诊疗的方法及优势进行综述。
四、中西医结合诊疗
3、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包括颈椎操、太极拳等中医传统运动疗法,以及现代 康复运动疗法等。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稳定性,预防 颈椎病的发生和复发。
四、中西医结合诊疗
4、生活方式调整:颈椎病患者应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低头、久坐等。 平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适当进行颈部肌肉的放松活动,避免过度劳 累和精神紧张。
四、中西医结合诊疗
四、中西医结合诊疗
1、药物治疗:轻度颈椎病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包括中药和西药。中药治疗 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主,如丹参、红花、川芎等。西药治疗主要包括消炎止 痛药、营养神经药等。
四、中西医结合诊疗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传统疗法,以及颈椎牵 引、物理疗法等西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法,有助于 缓解症状、改善病情。
血脂异常的定义及危害
血脂异常的定义及危害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的一种病 理状态。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率显著增加,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血脂异常的主要特征。
中药调理血脂水平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中药调理血脂水平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草药的独特功效在调理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中药对调节血脂水平具有显著疗效,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脂症。
本文将以中药调理血脂水平的适应症和使用说明为主题,详细介绍其应用范围以及正确使用方法。
一、中药调理血脂水平的适应症高血脂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异常升高。
中药具有温通、活血、化瘀、清热等作用,对高血脂症的调理有一定疗效。
以下是中药调理血脂水平的适应症:1.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脂质指标的升高。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调节脂代谢紊乱。
2.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促进动脉病变的修复。
3. 冠心病: 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常见发病原因之一,中药通过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心血管状况,起到治疗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4. 高血压: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降压作用,可以有效调理高血压引起的高血脂问题。
二、中药调理血脂水平的使用说明中药调理血脂水平需要遵循以下使用说明,以确保疗效和安全:1. 中药煎煮:中药一般需要煎煮后服用。
选择高品质的中药材,按照比例准备,并进行适量煎煮,保持浓度的均匀稳定。
煎煮过程中要控制火候,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2. 适量配伍:中药调理血脂水平常常需要多种中药配伍使用,不同中药之间有时存在互补或增效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按照中医理论合理搭配,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3. 个体化用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中药的使用也不同。
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调理方剂。
如果需要,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调配和用药。
4. 注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中药调理血脂水平虽然有效,但某些人群存在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例如,孕妇、儿童和某些慢性疾病患者需要谨慎使用。
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初稿)
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初稿)
张学智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23)8
【摘要】血脂异常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出现异常
的一种病症。
高脂血症是目前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有效地防治血脂异常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
中医药适用各种血脂异常患者,通过改善血脂状况而达到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并减少西药副作用。
中华中医药
学会心病分会聚集了专家的经验和智慧,主要根据近年的研究成果及临床实际进行
证候分类和论治制定了初步诊疗方案。
经过6轮的专家意见征询及修改,这次发表
进行全国范围的意见征询和临床验证,以提高临床疗效。
为了防止和减少血脂异常
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诊疗方案中还加入了调摄预防及康复措施等措施。
【总页数】4页(P716-719)
【关键词】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方案
【作者】张学智
【作者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6;R589.2
【相关文献】
1.原发性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素及血脂指标对照研究 [J], 韩丽蓓;李小玲;刘金凤;崔红霞;王丽娟
2.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初稿) [J], 韩学杰
3.糖尿病泌汗异常中医诊疗标准 [J], 李显筑;郭力;王丹;马健;侯英;张丽丽
4.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初稿) [J], 胡元会
5.肿瘤中医诊疗第一次有了规范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J], 永章;朱桂;刘平;高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指南
(一)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四种类型: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0.9毫摩尔/升。
中医诊断:血脂异常属于中医的“痰浊”、“血瘀”、“眩晕”等范畴。
中医认为因虚致实或肝脾失调是其主要病机。
(二)、证候诊断
1.1 痰浊阻遏证
主症: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舌胖苔滑腻,脉弦滑。
次症:心悸,失眠,口淡,食少。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1.2. 气滞血瘀证
主症:胸胁胀闷,走窜疼痛,心前区刺痛,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
次症:心烦不安。
治疗原则:行气活血。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1.3. 脾肾阳虚证
主症:畏寒肢冷,眩晕,倦怠乏力,便溏,舌淡质嫩,苔白,脉沉细。
次症:食少,脘腹作胀,面肢浮肿。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1.4. 肝肾阴虚证
主症:眩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次症:口干,健忘,失眠。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2、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
2.1 痰浊阻遏证
治法:燥湿祛痰。
方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合《丹溪心法》胃苓汤加减
2.2 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加减
2.3 脾肾阳虚证
治法:健脾益肾
方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子理中汤合《伤寒论》苓桂术甘汤加减2.4 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医级》杞菊地黄丸加减
(二)中成药:血脂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疗程8周。
荷丹片,每次2片,每日3次,饭后服药,疗程8周。
绞股蓝总苷片,每次一片,每日3次,饭后服用,疗程4周。
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饭后服用,疗程8周。
3、其他疗法
3.1 饮食疗法:
原则是限制总热量,限制肥甘厚味,根据不同不同体质可以适量用一些药膳进行调理。
萝卜粥适用一般人群:取白萝卜适量加入大米煮粥服用。
苡米粥适用一般人群:取苡米50g加入粳米煮粥服用。
荷叶粳米粥适用湿热患者,取荷叶15 g加入粳米煮粥服用。
茯苓百合粥适用脾肾不足患者,取茯苓15g、百合15g加入粳米煮粥服用。
山楂荷叶茶适用痰湿肥胖患者,各取山楂、荷叶15g,泡茶饮用。
首乌决明茶适用本虚标实患者,各取何首乌、草决明15g,泡茶饮用。
三鲜饮适用痰湿患者,取鲜山楂、鲜白萝卜、鲜橘皮各15g,煎汁饮用。
3.2 针灸
3.2.1 体针取穴原则是健脾益肾,利湿化痰。
取穴:内关、郄门、间使、神门、通里、合谷、曲池、乳根、足三里、丰隆、阳陵泉、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三阴交、太白、公孙、太冲、曲泉、中脘、鸠尾、膻中。
手法:每次辨证选取3-5穴,每日针1次,留针20-30分钟,10天为1疗程,休息2-5天后可行第2疗程,共1-4疗程。
3.2.2 耳针
取穴:饥点、口、脾、内分泌、肾、直肠下等穴,或取敏感点。
手法:用短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穴。
2天换药1次,休息2天为1周期,7个周期为1疗程。
3.3 推拿
取穴:内关,三阴交、涌泉穴、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天突、膻中、脾俞
作顺时针方向摩擦,每穴揉30次,每日2-3次。
3.2.4 气功、
调和气血,调理脏腑。
如五禽戏、太极拳等均可以起到降脂减肥的功效。
4..预防
总原则:清淡饮食,减轻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
4.1 一级预防目的是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发展,降低发病率,针对易发人群。
主要方法是针对危险因素:避免长期精神紧张;适量活动;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限制过度摄入等。
4.2 二级预防目的是防止并发症,即既病防变,特别是心、脑血管的损害,针对已患血脂异常的人群。
主要方法:发挥中药整体调节作用,虚者补其虚,实者泻其实,并配合各种非药物疗法,如“体疗”、“食疗”方法。
做到心理预防:消除忧虑、恐惧,保持心情舒畅。
做到饮食预防:注意清淡饮食,切勿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
4.3 药物预防:由于西药副作用较多,发挥中药尤其中成药或发挥中医“药食同源”的特点,如木耳、豆芽、瓜类、海带、紫菜、芹菜、山楂、新鲜蔬菜等,维持治疗。
另外应用针灸、气功、穴位按摩等对该病预防也有益处。
5 病后防复
5.1 心理防复树立信心,保持乐观。
5.2 膳食防复有些食品可以预防血脂升高,如木耳、大葱、豆芽、芹菜、马兰头、
山楂、新鲜蔬菜等。
5.3 药物防复临床可以应用一些中成药如脂必妥、绞股蓝制剂、血滞通、荷丹片、降脂灵等。
5.4 针灸防复三阴交、足三里、合谷有一定防复效应。
5.5 推拿防复揉胸腹和搓脚心等有一定防止复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