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

合集下载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

• CK<5XULN无需换药,可酌情继续原剂量
• 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 或减量。
他汀类药物应用禁忌证。
• CK>5XULN停用原他汀,权衡风险与获益
后考虑换用其他他汀的低剂量。
05 他汀的安全问题
长期服用增加DM风险9%-12%,但益处大于风险,有适应症均需要服用 •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TG升高,HDL-C降低,LDL-C升高或正常。 • 根据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而确定LDL-C目标水平。4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血清
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 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成人TC 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同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 TG平均值为1.38mmol/L,高TG的患病率为13.1%; 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 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
05 降脂药物
• 贝特类:主要降低血中的TG,轻度降低LDL,高HDL。 •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他汀合用可再降低LDL-C18%。
• 高纯度鱼油制剂:主要成分n-3脂肪酸,明显降低TG,可能升高
LDL, 只适用于单纯的高TG血症。
• PCSK9:阻止LDL-R降解,可降低LDL-C50-70%
5 降脂药物—高TG
4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及目标值
极高危
高危
中危
低危
LDL-C
<1.8mmol/L
<2.6mmol/L
<3.4mmol/L
<3.4mmol/L
疾病或危险因素
ASCVD患者
1.LDL-C≥4.9或TC≥7.2 2.DM1.8≤LDL-C<4.9或3.1≤TC<7.2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
03 CKD患者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他汀类药物治 疗能显著降低其 ASCVD 风险
CKD患者是他汀类药物引起肌病的高危 人群,发病风险与他汀类药物剂量密切相 关,应避免大剂量应用
01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能从强化降脂中明显获益 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为 ASCVD中危及 以上患者,LDL-C至少应<2.6mmol/L
总胆固醇(TC)
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 含胆固醇的总和
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肪, 是心脏健康的重要指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是 调脂治疗的首要干预靶点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HDL-C水平与ASCVD风险呈负相关 非HDL-C也可作为ASCVD一级和二级 预防的干预靶点
升高
≥6.2
≥4.1
-
≥2.3
≥4.9
降低
-
-
<1.0
-
-
表1 中国 ASCVD一级预防低危人群非糖尿病患者主要血脂指标的参考标准
+ 血脂管理原则
3. 降脂目标
首要靶点:LDL-C 次要干预靶点:非 HDL-C HDL-C和非HDL-C达标后 TG 仍高:同时采用二十碳五烯酸
ASCVD风险等级
LDL-C推荐目标值
降脂治疗后血脂不能达标,或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图3 降脂过程中的监测流程图
+
+目 录
CONTENTS
01 血脂检测项目 02 血脂筛查对象 03 血脂管理原则 04 降脂药物治疗 05 特定人群的血脂管理
+ 降脂药物治疗
1. 主要降脂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一、概述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

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5]。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二)分类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1.常用的血脂参数是? A.低密度脂蛋白?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C.apo B?
D.lp(a)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分析:否2.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情况如何?A.急性心肌梗塞?B.高血压?C.主动脉夹层?D.糖尿病?我的答案:参考
A.早发性冠心病(CHD)的家族史属于早发性冠心病(CHD)的家族史。

A.姐姐70岁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B.母亲60岁的母亲的冠状动脉搭桥术?
C.父亲的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D.父亲50岁的心电图“T波很低”我的答案:B:不可以。

4.混合性高脂血症指的是什么?A.血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B.血清总胆固醇增加+甘油三酸酯增加?C.血清甘油三酸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D.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临床情况需要考虑的是? 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 L?B.血T4和T3升高?C.血清肌酐200μmmol / L?D.糖基化血红蛋白7.6%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 ASCVD的临床状况是?A.糖尿病+ LDL-C 2.2mmol / l
ASCVD高危患者中LDL-C的临界点是否低于?A.1.8?B.2.6?C.3.4?D.4.1我的答案:B:不可以。

8.中国血脂异常男性的腰围应低于?A.100厘米?B.95厘米?C.90厘米
具有最强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线降脂药物治疗血脂异常是?A.他汀类药物?B. beta?
C.烟酸?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我的回答:参考答案:答:没有。

10. 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初始他汀类药物?A.强度高吗?B.强度适中?C.强度低吗?
D.大剂量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尚未。

血脂异常基层健康管理规范

血脂异常基层健康管理规范
2 血脂异常管理流程
血脂异常管理流程包括筛查、风险评估、确定控 制目标、干预治疗和分类随访五大内容,涵盖了基层 血脂异常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基层和综合性医院的 双向转诊,实现个体血脂全流程管理,见图 1。
3 血脂异常管理内容
3.1 个人健康信息收集 3.1.1 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 年月、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联系方式等。 3.1.2 健康信息 (1)既往病史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外周血管病、慢性肾病等主要疾病 的既往病史(;2)家族史:包括(外)祖父(、外)祖母、 父亲、母亲、兄弟 / 姐妹、子女等直系亲属的心血管 病相关疾病患病情况;(3)生活方式及行为危险因素: 包括膳食营养、身体活动、烟草使用、酒精使用、心 理因素、睡眠等情况(;4)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 腰围、心率、血压等指标 ;(5)临床辅助检查 :包括 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指标 ;(6)实验室检测指标 :
规范
血脂异常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是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血管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 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基层血脂异常健康管理能有效 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死 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血脂异常的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成人血脂 异常防治指南实施相对复杂,在基层转化应用困难, 本规范综合基层高血压管理实践经验,参照《中国成 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在《浙江省 血脂异常社区综合防治规范》试点实施基础上,经优 化整合,形成基层血脂异常健康管理规范,用于个体 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服务。
干预治疗
分类随访
一般 个体 成人 管理 高危 个体 个体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 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1]。

中国AS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2]。

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

在ASCVD 防控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于完成降脂治疗为主的三大任务,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3];其中,贡献最大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占24.25%的权重。

而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4]。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以及社区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

提高基层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防治水平,对降低人群整体心血管风险,防治ASCVD发生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总胆固醇(TC)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1.血脂与脂蛋白: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Lp)。

脂蛋白为球状的大分子复合物,其表面是少量蛋白质、极性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它们的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中,从而使脂蛋白分子溶于血液,并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血脂异常基层健康管理规范

血脂异常基层健康管理规范

血脂异常基层健康管理规范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脑血管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血脂异常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基层血脂异常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实施相对复杂,在基层转化应用困难,本规范综合基层高血压管理实践经验,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在《浙江省血脂异常社区综合防治规范》试点实施基础上,经优化整合,形成基层血脂异常健康管理规范,用于个体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服务。

1概要1.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血脂异常健康管理的术语和定义、管理流程、管理内容、随访管理和效果评价。

本规范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健康体检机构、健康管理相关基层单位等对个体开展血脂异常的健康管理服务。

1.2规范性引用文件及指南(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2)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3)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 年);(4)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年);(6)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7)临床营养操作规程(2016 年);(8)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2016 年);(9)浙江省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2016 年)。

1.3术语与定义1.3.1血脂异常(1)在未服用调脂药物情况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升高的患者,即符合下列一项或以上者:TC ≥ 6.2 mmol/L;LDL-C ≥ 3.4 mmol/L;TG ≥2.3 mmol/L;(2) 既往有血脂异常史,目前正在服用调脂药物的患者。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稻壳公司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 指南解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概述
02
血脂异常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03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04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的实施与监

05
血脂异常诊治进展与展望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概述
指南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加强血脂异常患者的药物治疗,合理选择药物,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加强血脂异常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运 动等,提高血脂异常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血脂异常患者的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和 处理血脂异常患者的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
加强血脂异常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提高 血脂异常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感谢观看
血脂异常的分类
总胆固醇
(TC)升高:


5.2mmol/L
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 (LDL-C) 升高:超过 3.4mmol/L
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 (HDL-C) 降低:低于 1.0mmol/L
甘油三酯
(TG)升高:


1.7mmol/L
混合型血脂 异常:同时 存在上述两 种或两种以 上血脂异常
国际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血脂异常诊治指南更新:国际血脂异常诊治指南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
新型降脂药物研发:新型降脂药物不断研发,如PCSK9抑制剂、新型他汀类药物等
血脂异常综合管理:血脂异常诊治逐渐从单一药物治疗转向综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等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最新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31之26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最新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31之26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最新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31-26适合药学,执业药师,卫生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1.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 A.低密度脂蛋白•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C.ApoB• D.Lp(a)参考答案:B2.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高血压• C.主动脉夹层• D.糖尿病参考答案:A3.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 A.姐姐70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 B.母亲60岁行冠脉搭桥术• 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平”参考答案:B4.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 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参考答案:B5.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 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B.血T4、T3水平增高• C.血肌酐200μmmol/L• D.糖化血红蛋白7.6%参考答案:A 6.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 A.糖尿病+LDL-C2.2mmol/L• B.血HDL-C0.8mmol/• C.血LDL-C5.6mmol/L• D.心肌梗死参考答案:D7.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 A.1.8• B.2.6• C.3.4• D.4.1参考答案:B 8.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B.95cm• C.90cm• D.80cm参考答案:C9.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A.他汀类• B.贝特类• C.烟酸类•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参考答案:A 10.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起始他汀• A.高强度• B.中等强度• C.低强度• D.大剂量参考答案:B注:此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1常用的血脂参数是什么?A、低密度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载脂蛋白B?D、lp(a)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分析:2号。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情况如何?A、急性心肌梗死?B、高血压?C、主动脉夹层?
D、糖尿病?我的回答是:参考
A、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属于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

A、我姐姐70岁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B、一位60岁母亲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我父亲60岁时死于急性心肌梗塞?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很低”我的回答是:B:4号。

什么是混合性高脂血症?A、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B、血清总胆固醇增加+甘油三酯增加?C、血清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D、血脂异常在临床上应该考虑什么情况?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B、血T4和T3升高?
C、血清肌酐200μmmol/L?
D、糖化血红蛋白7.6%我的回答:A。

参考答案:A ASCVD的临床状况如何?A、糖尿病+LDL-C 2.2mmol/l
高危ASCVD患者LDL-C的临界值是否低于?A、1.8?B、2.6?C、3.4?D、4.1我的回答是:B:8号。

中国血脂异常男性的腰围应该更低吗?A、100厘米?B、95厘米?C、90厘米
哪种是治疗血脂异常最具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线降脂药?A、他汀类药物?B、贝塔?
C、烟酸?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10号。

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预防指南》是否推荐初始他汀类药物?A、强度高吗?B、中等强度?
C、强度低吗?
D、大剂量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还没有。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一、概述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

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5]。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二)分类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2020血脂防治指南-PPT精选文档

2020血脂防治指南-PPT精选文档
冠心病及其等危症 高危(>10%)
高危(10-15%) 极高危(>15%)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低HDL-C、肥胖
危险:括号内百分数指1名50岁人今后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
2021/6/30
极高危仅包括
心血管疾病+ 1)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2)糖尿病
2021/6/30
冠心病的分类及危险分层
合适范围 边缘升高 升高 减低
血脂项目 (mg/dL)
TC LDL-C
<200 <130 200-239 130-159
240 160
HDL-C TG
<150 150-199 60 >200 <40
2021/6/30
注:HDL <40(1.0mmol) 为降低
血脂分层切点比较(中国)
血脂项目 (mg/dL)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要点解读
2021/6/30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产生背景
• 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率 正在升高
• 血脂异常控制状况都远没有达到要求
– 血脂控制的达标率只有26.5%, – 冠心病患者的达标率仅16.6%
• 中国人群血清脂质水平和异常率明显差异于西 方人群
• 制定中国特色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条件成熟
辛伐他汀
Pedersen TR et al. JAMA 2019; 294:2437-2445.
IDEAL 试验: 严重不良反应
两组严重不良反应(SAE)情况及因SAE而永久停药的发生情况 1.0% vs.0.1%,
p=0.42
48%
46.5
47.4
40%
32%

2020年执业药师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

2020年执业药师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1 .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 A.低密度脂蛋白•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C.Apo B• D.Lp(a)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2 .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高血压• C.主动脉夹层• D.糖尿病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3 .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 A.姐姐70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 B.母亲60岁行冠脉搭桥术• 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平”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4 .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 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5 .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 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B.血T4、T3水平增高• C.血肌酐200μmmol/L• D.糖化血红蛋白7.6%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6 .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 A.糖尿病+LDL-C 2.2mmol/L• B.血HDL-C 0.8mmol/• C.血LDL-C 5.6mmol/L• D.心肌梗死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7 . 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 A.1.8• B.2.6• C.3.4• D.4.1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8 .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B.95cm• C.90cm• D.80cm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9 .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A.他汀类• B.贝特类• C.烟酸类•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10 . 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起始他汀• A.高强度• B.中等强度• C.低强度• D.大剂量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3.4 mmol/L 三酰甘油(TG)≥ 1.7 mmol/L
高血脂的分类和特点
原发性高血脂
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复杂 相互作用所致,如家族性高胆 固醇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
血症等。
继发性高血脂
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致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肥胖症等。
06
指南的实施与应用
指南的实施方案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 施计划,包括实施时间、责任 人、任务分工等,以确保指南
的顺利实施。
培训医护人员
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血脂异常诊 疗指南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准 确理解和掌握指南中的诊断和治 疗方案。
配备相关设备
根据指南要求,为基层医疗机构配 备相应的诊断和治疗设备,以确保 指南的实施效果。
和附录等部分。
各章节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 出,图文并茂,方便读者快速 了解和掌握血脂异常的诊疗流
程和方法。
指南还提供了相关参考文献和 名词解释,方便读者深入了解 和学习血脂异常的相关知识。
02
高血脂的危害及诊断
高血脂的危害
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影响肝脏功能
高血脂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 导致动脉血管狭窄、硬化和阻塞,从而增加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继发性血脂异常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糖尿病
糖尿病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血脂异 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影响脂肪代谢,导致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血 脂异常。
血脂异常的遗传和环境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原发性血脂异常具有遗传倾向,家族中存在遗传基因缺陷或突变。

全文来了!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

全文来了!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

全文来了!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引用本文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4):26-37.PDF全文下载方式杂志官网:/CN/Y2021/V13/I4/26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通信作者:李静E-mail:********************【摘要】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管理好高血压患者是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管理,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高血压防治管理的简单直接的操作指导。

在《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版》的基础上,基于政府部门的管理要求和新近发布的相关领域研究证据,本指南主要在高血压的基层管理、血压测量、降压目标值以及降脂治疗目标值等内容上进行了更新。

此外,首次增加了中医药在高血压领域的应用相关内容,为基层医务人员在高血压管理方面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关键词】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基层《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45亿[1]。

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然而,高血压可防可控。

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1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每降低5 mmHg,死亡风险降低10%~15%,脑卒中风险降低35%,冠心病风险降低20%,心力衰竭风险降低40%[2]。

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

2020年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

2020年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

2020年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一、概述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 otic cardiovascul ar disease, ASCVD) 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

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汕三酣(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 C)—HDL-C。

(二)分类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千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贲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山千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 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一、疾病概述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TG)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所以血脂异常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简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1]。

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降低等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血脂异常可降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的发生[2]。

二、药物治疗原则血脂异常的临床诊断多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依据,根据临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TC、TG、LDL-C和HDL-C的值分类[3, 4, 5]。

其他血脂项目如血清载脂蛋白AⅠ(serum apolipoprotein AⅠ,Apo AⅠ)、血清载脂蛋白B(serum apolipoprotein B,Apo B)和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类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HDL-C血症,具体特点及临床用药选择见表1(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降胆固醇幅度有较大差别,但任何一种他汀剂量倍增时,LDL-C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6%,即“他汀疗效6%效应”[2]。

对他汀不耐受或LDL-C水平不达标者应考虑与非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旨在提高血脂达标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6, 7]。

他汀联合非诺贝特适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伴血脂异常的患者。

开始合用时宜都用小剂量,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避免血药浓度显著升高。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CK),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步增加剂量[8]。

他汀和依折麦布联用时,可达到高剂量他汀的效果,但无大剂量他汀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9]。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10, 11]。

调脂药物在ASCVD的一、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血脂异常经常伴有其他疾病或病理生理状态,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根据合并疾病的不同,药物的选择和起始剂量也有不同,见表2[8,12, 13]。

其中,不同作用强度的他汀种类及剂量见表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启用调脂药物治疗或调整剂量后的4~12周,应对患者依从性以及对降脂药物的反应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进行评估,并检测血脂水平,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下一步治疗策略,之后每3~12个月重复1次。

三、治疗药物(一)辛伐他汀1. 药品分类: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 用药目的: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3. 禁忌证:对辛伐他汀或所含辅料过敏者;活动性肝脏疾病或无法解释的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4. 不良反应及处理:常见恶心、腹泻、皮疹、消化不良、瘙痒、脱发、关节痛、眩晕等,如不耐受可以停药;罕见胰腺炎、感觉异常、外周神经病变、血管神经性水肿、脉管炎、血小板减少症、呼吸困难等,一旦发生需立即停药。

肝脏安全性:无需常规监测肝功能,但是当患者出现黄疸、不适、疲乏、无力等症状时需要监测;如果治疗期间ALT或AST升高1~3倍,不必停用他汀;如果升高>3倍,应重复检测并定期复查,如仍持续>3倍且无其他原因可供解释,需停用他汀。

肌肉安全性:他汀所致肌损害主要包括肌痛、肌酶升高和横纹肌溶解。

不建议常规监测CK水平,除非患者出现肌肉症状,如肌痛、肌无力等。

一旦患者出现肌肉症状并伴CK>10倍正常值的水平,应停止他汀治疗。

5. 剂型和规格:片剂,10 mg/片、20 mg/片。

6. 用法和用量:口服。

(1)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初始剂量10~20 mg/次,晚间顿服。

(2)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推荐初始剂量20~40 mg/次,晚间顿服。

调整剂量应间隔4周以上。

(3)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推荐40 mg/次,晚间顿服;或80 mg/d,分早晨20 mg、午间20 mg和晚间40 mg服用。

(4)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儿童(10~17岁):推荐初始剂量10 mg/d,晚间顿服。

最大剂量为40 mg,应按个体化调整剂量。

(5)肾功能不全患者:慢性肾脏疾病(CKD)1~3期者无需调整剂量,CKD 4期者减量,慎用。

7. 药物代谢动力学:辛伐他汀首过效应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约5%。

吸收后肝内浓度高,经肝脏代谢。

60%经胆汁从粪便排出,13%经尿排出。

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3~2.4 h,半衰期为3.0 h。

8. 药物相互作用:与抗凝药同时使用可使凝血时间延长。

考来替泊、考来烯胺可使辛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故应在服用4 h后再服用辛伐他汀。

与环孢素、红霉素、吉非贝齐、烟酸、胺碘酮、维拉帕米、地尔硫图片、夫西地酸、免疫抑制剂用时使用增加肌溶解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不建议联合应用;不建议与非诺贝特以外的贝特类药物联用,会增加横纹肌溶解风险。

(二)阿托伐他汀1. 药品分类: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 用药目的: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防治。

3. 禁忌证:参考辛伐他汀。

4. 不良反应及处理:参考辛伐他汀。

5. 剂型和规格:片剂,10 mg/片、20 mg/片。

6. 用法和用量:口服。

(1)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初始剂量10 mg/次、1次/d。

(2)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初始剂量10 mg/次、1次/d。

逐步加量(间隔4周)至40 mg,如仍不满意,可将剂量增加至80 mg/次、1次/d或加用胆酸螯合剂。

(3)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0~80mg/次、1次/d。

(4)预防性用于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10 mg/次、1次/d。

(5)阿托伐他汀在儿童(4~17岁)的经验治疗仅限于少数患有严重脂质紊乱如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起始剂量推荐10 mg/d,根据患者耐受性可增加至80 mg/d,但缺乏长期安全性数据。

(6)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

(7)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7. 药物代谢动力学:口服后迅速吸收,不受食物影响;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2 h,血浆蛋白结合率>98%。

在肝脏代谢,原药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胆管排泄,<2%经尿排出,部分药物可经乳汁分泌。

8. 药物相互作用:与环孢素、红霉素、克拉霉素、贝丁酸类、纤维酸衍生物、伊曲康唑、烟酸、免疫抑制剂同时使用增加肌溶解和/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不建议联合应用。

阿托伐他汀可增加口服避孕药及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应监测其浓度,适当降低给药剂量。

与大量葡萄柚汁(饮用>1.2 L/d)同用时,能增加阿托伐他汀的血浆浓度。

(三)瑞舒伐他汀1. 药品分类: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 用药目的:用于混合型血脂异常症、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

3. 禁忌证:参考辛伐他汀。

4. 不良反应及处理:参考辛伐他汀。

5. 剂型和规格:(1)片剂:5 mg/片、10 mg/片、20 mg/片。

(2)胶囊:5 mg/粒、10 mg/粒、20 mg/粒。

6. 用法和用量:口服。

起始剂量为5 mg/次、1次/d。

(1)对需要更强效地降低LDL-C的患者初始剂量可考虑10 mg/次、1次/d。

如有必要,可在治疗4周后调整剂量。

一日最大剂量为20 mg。

(2)在儿童有限应用中未见异常,但长期安全性未确立。

(3)年龄≥65岁的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应注意肌酶的升高,降低起始剂量,调整剂量时应慎重。

(4)肾功能不全患者:CKD 1~3期者无需调整剂量,CKD 4期者禁用。

7.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食物同服可降低瑞舒伐他汀峰浓度20%,但对药时曲线下面积无明显影响。

口服后3~5 h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主要分布于肝脏中,大多数药物以原型经粪便排泄,少量代谢后经粪便排出,体内清除半衰期约19 h。

8. 药物相互作用:瑞舒伐他汀不经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酶系代谢,因此与经过该酶系代谢的药物无显著相互作用。

与吉非贝齐合用,可使吉非贝齐血药浓度增加120%,不建议联合应用。

与避孕药合用,会增加避孕药血药浓度。

瑞舒伐他汀禁用于同时接受环孢素治疗的患者。

(四)非诺贝特1. 药品分类: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 用药目的:用于高脂血症,尤其是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

3. 禁忌证:肝肾功能不全者、胆囊疾病史、胆石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哺乳期妇女及儿童。

4. 不良反应及处理:常见腹部不适、腹泻、便秘、乏力、头痛、性欲丧失、阳萎、眩晕、失眠、肌炎、肌痛、肌无力、肌病,偶见横纹肌溶解;有使胆石增加的趋势,如发生可停药,必要时对症治疗。

5. 剂型和规格:片剂,0.1 g/片;胶囊,0.1 g/粒、0.2 g/粒;分散片,0.1 g/片。

6. 用法和用量:口服,0.1 g/次、3次/d,维持量0.1 g/次、1~3次/d,用餐时服。

妊娠期妇女应用时应权衡利弊。

老年人如有肾功能不全需适当减少剂量。

7. 药物代谢动力学: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餐后可达80%。

服药后7 h左右血药浓度达峰值,吸收后在肝脏、肾脏、肠道中分布多,其次在肺、心、肾上腺、睾丸、脾和皮肤内有少量分布。

在肝及肾内代谢,经肾脏排出。

8. 药物相互作用:与口服抗凝剂联用可使抗凝作用增强,应根据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调整抗凝剂用量。

与免疫抑制剂联用时应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并监测肾功能。

胆酸结合剂会与同时服用的药物结合,因此,应当至少在服用胆酸结合剂前1 h或后4~6 h再服用非诺贝特,以避免影响非诺贝特的吸收。

(五)依折麦布1. 药品分类: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 用药目的: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

3. 禁忌证:活动性肝病、不明原因的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的患者及妊娠期妇女禁用。

4. 不良反应及处理:服药过程中如转氨酶增高达3倍正常值上限,或CK 显著增高或有肌炎发生时,应立即停药。

5. 剂型和规格:片剂,10 mg/片。

6. 用法和用量:口服。

(1)成人:10 mg/次、1次/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