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

合集下载

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

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

CZB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行业标准SZ-C-B03-2007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2007-11-14发布2007-12-1实施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行业标准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SZ-C-B03-2007主编部门: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批准部门: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施行日期:2007年12月1日2007·上海前言为创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确保行人过街安全、便捷、有序,根据市政局要求,组织开展了《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

《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是在2006年~2007年完成的《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规划研究Ⅱ:步行交通》报告的成果基础上,由编制组进行广泛调研,结合上海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经过整理归纳,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的。

导则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干道过街设施布局与形式;4干道交叉口平面过街设施设计;5干道路段平面过街设施设计;6干道平面过街信号设施设计;附录。

主编单位: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参编单位: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主要起草人:李青、陈小鸿、蔡逸峰、何莉范季平、贺卫华、陈锦秀、熊文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干道过街设施布局与形式 (3)4 干道交叉口平面过街设施设计 (4)5 干道路段平面过街设施设计 (5)6 干道平面过街信号设施设计 (6)7 附录 (7)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保障行人过街安全、便捷、有序,特制订本导则。

1.0.2 行人过街设施按所处位置分为路段式与交叉口式,按形式分为平面过街设施和立体过街设施。

1.0.3 本导则的干道范围是指上海市中心城内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

1.0.4 本导则适用于上海市新建、改建及综合治理的干道行人平面过街设施的规划设计;其他城市道路、机场、码头、铁路场站等的行人平面过街设施的规划设计可参照本导则执行。

以上海滨江为例谈城市慢行系统景观规划设计

以上海滨江为例谈城市慢行系统景观规划设计

第44卷第12期 山 西建筑Vol.44No.122 0 18 年 4 月SHANXI ARCHITECTURE Apr.2018 • 27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12-0027-03以上海滨江为例谈城市慢行系统景观规划设计吴涵孙佳辰江辰星奚子非(华东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上海200000)摘要:以上海滨江自行车道景观为例,总结设计理念,系统地阐述慢行道路的断面设计、节点景观设计、公共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方法,营造特色慢行空间景观,为慢行系统景观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城市慢行系统,景观规划,自行车道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1概述城市慢行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概括为 慢行空间,慢行主体和慢行行为这三个基本要素;慢行空间包括 交通性的慢行空间以及非交通性的慢行空间;慢行主体,即慢行 交通系统的实施者,可分为三类:1)通勤主要采用慢行交通方式;2)通勤采用机动化交通和慢行交通结合的方式;3)将慢行方式运 用于非通勤功能上,如进行锻炼,购物,休闲等活动的慢行主体; 慢行行为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丰富,并承担活动、交通、锻炼健身、休闲观光、商业等功能。

慢行系统景观设计作为慢行系统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 在展示形式,对慢行系统功能发挥的优劣,形式的好坏具有极其 重要的影响,是慢行系统组成必不可少的要素。

2相关研究综述工业革命后,机动化、交通化的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和城市 问题,欧美国家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慢行交通系统在这一 背景下日益发展起来。

下面总结一些主要的慢行系统景观规划 理论成果。

2.1交通安宁政策“交通安宁”自1976年后已成为术语,指希望减少机动车使 用量,创造安全、宁静的居住区街道。

该政策以改善街道生活质 量为目的,运用可行性方案来减少快速频繁的机动车交通对居民 生活的负面影响,塑造安全、绿色、和谐的居民区以及实现区域内 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导则》解析

《上海市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导则》解析

第1u总261期)2021年1月URBAN ROADS BRIDGES&FLOOD CONTROL道路交通D01:10.16799/ki.csdqyfh.2021.01.002《上海市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导则》解析彭庆艳[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125]摘要#介绍了《上海市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背景、适用范围、编制理念和章节安排,界定了精细化管理的定义。

就其中慢行交通、公共交通、路面质量、附属设施、交通管理、掘路和日常养护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了解析,以促进《导则》的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管理导则;技术要点;解读中图分类号:U41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21)01-0008-040引言2019年8月21日,《上海市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导则》(沪道[2019]19 )(以下简称《导则》)施。

内首部道路精细化管理导则,它体现了上海市“像细”的城市管理和道路建设。

解读其编制的、技术要点和主要内,理解和行《导则》。

1编制背景和适用范围1.1编制背景20161,上海市开展了综合交通管理补短,解交通中的点、点⑴O 20173,总上海团城市管理像精细”,上海城市点和的理路J 理J O20181J 上海市公了《中共上海市、上海市市城市管理精细化作的施行计32018—2020)》。

2018,上海市交通了路、范路、精范路创建。

了总结上海市来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指导城市道路的精细化管理,上海市道路输局组织展了《导则》编制。

1.2精细化管理的含义道路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为各种岀行者提供更收稿日期:2020-06-05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2017-(2-010)作者简介:彭庆艳(1977―),女,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交通规划设计。

的服务,涉及到道路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单单依靠道路的日常养护管理远远不够。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关于印发并实施《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通知-沪规土资政〔2016〕815号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关于印发并实施《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通知-沪规土资政〔2016〕815号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关于印发并实施《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并实施《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通知沪规土资政〔2016〕815号各区规土局、各区建交委、各相关单位:为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加强街道设计,促进交通有序,提升城市品质,根据《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本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现予印发,并就实施《导则》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街道设计的重要意义(一)保障交通有序。

街道为人的步行、自行车的骑行、各种车辆的通行提供了基本空间。

加强街道的交通设计和运行管理,协调人、车、路的时空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交通环境,保障交通规范有序运行。

(二)促进绿色出行。

街道网络和设施对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通过设计更加便利、舒适、安全的街道,特别是重点提升轨道站点周边的“宜步性”,可以促进市民选择步行、公交与骑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三)增强街区活力。

街道连接了工作、居住、学习、休闲等各类城市生活目的地,并串联广场、绿地、水岸等公共活动空间,为市民提供了生活与休闲场所。

安全、宜人和富有吸引力的空间能够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社区生活,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并带动沿线商业价值,激发城市活力。

(四)提升文化品质。

街道既是城市的记忆载体,也是体现城市文化的场所。

街道上传达的建筑风采和人文风情不仅延展着城市空间,也映射着城市的文化视野与内涵。

在未来全球城市竞争中,城市风貌与街道形象将成为提升上海城市竞争力与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

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

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在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充分考虑行人流量和道路宽度。

行人过街设施应该根据当地的人员流动情况和道路宽度来确定。

若干人群量大、道路宽度较窄的地方,可以考虑设置人行天桥或人行地下通道;而在人员流量较小、道路宽度较宽的地方,则可以考虑设置人行横道、人行标线等简易设施。

其次,还要充分研究行人出行路线。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行人的常用出行路线和目的地,从而有助于合理设置行人过街设施。

例如,若发现其中一干道沿线有多个人流集中的地点,可以设置专门的行人过街设施,以方便行人的出行。

另外,需要考虑到行人出行的时间和时段。

在规划设计中,要分析行人流量的高峰和低谷,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行人过街设施。

例如,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可以设置辅助行人过街的信号灯,以确保行人的安全。

此外,要注重行人过街设施的可达性和无障碍性。

对于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要合理设置无障碍设备,使他们能够方便地使用行人过街设施。

同时,还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设施的便利性,确保行人过街设施的位置和前后道路的连接通畅。

最后,要加强行人过街设施的安全性和可视性。

设计导则应该包括设置明显的标志标线,提醒行人注意过街设施的存在。

同时,在设施设计中要注意提高可视性,避免视线受到建筑物、广告牌和景观设施等影响。

总之,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的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行人流量、道路宽度、出行路线、时间时段、可达性、无障碍性、安全性和可视性等因素,以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行人出行环境。

这将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吸引核——风景名胜中心、 中心商业商务区 • 城市活力核——高等院校及非住 宿类高级中学、职业中学 • 城市和谐核——大型居住社区、 社区活动中心
营造城市慢行安全区—慢行岛 营造城市慢行安全区 慢行岛
• 不鼓励长距离的慢行出行,努力打 造快速路与自然分割形成的25 个 安全慢行岛。在慢行岛内,通过 打通低等级道路断头路,通过快 速路、主次干道上的人行设施, 以及少量与主要道路平行的非机 动车专用道,为短距离出行、与 公共交通的接驳出行提供相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立与安全的慢行出行道路空间。
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系统-特点
• 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 居民出行、购物、休憩等需求; • 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慢行交通以人 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行进速度低,步 行速度在0.5-2.16 m/s,自行车速度一 般在10 km/h 左右;出行距离较短,一 般小于3 km; • 绿色环保健康,不带来环境污染,还兼 有锻炼身体的功效; • 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1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以上海市为例慢行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1上海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上海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内容简介内容简介2结语结语3慢行交通系统概念慢行交通系统概念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交通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
结语
•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活动节奏的加快,小汽车 进入家庭的城市机动化进程突飞猛进,在近10 年我国 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中,以快速化、机动化为导向的高 强度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在为城市空间拓展提供支撑、 经济高效运转提高保障的同时,大众群体、弱势人群 的出行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侵犯,城市的邻 里空间、公共空间受快速交通侵蚀、干扰甚至破坏, 并有引起城市族群分离、城市生活品质下降的社会问 题的趋势。 • 积极推进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完善,对打造我国 和谐、宜居、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

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

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2019年,上海市政府推出了《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旨在促进全市慢行交通及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本导则的设计理念围绕着“安全、低碳、舒适、可持续”四个主要方面,包括慢行路线和设施的规划、整合设计、集成开发、一体化管理等。

一、慢行路线和设施规划(1)慢行路线规划上海市将搭建专属的慢行路线网络,打造普及完善、沿街连接及横跨地域的慢行空间,以及缔造慢行路线沿街慢行安全带,构建慢行空间网络。

为了确保慢行路线设计符合安全及低碳的要求,上海市将按照基于人的规划原则,对慢行路线空间内的基础安全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包括路面预留宽度、慢行区、行人穿行道、路口设施等。

(2)慢行设施规划上海市将进一步完善慢行设施,搭建完善的慢行设施网络,如斑马线、光滑石、行人标志牌等,确保安全性、可用性和可视性。

同时,支持部分街区在实施慢行设施规划时,探索融入周边文化、艺术元素,可根据街区的特色定制设施等。

二、慢行路线和设施整合设计强调“综合”,将慢行规划思想引入到区域及网络规划设计中,增加慢行路线与自行车网络、公共交通网络及公共场所的连接,增强行人出行换乘的便捷性。

同时,慢行路线和设施整合设计还把慢行连接到景观、政策和服务,如绿化植物、照明、安全指引标志及活动空间等设施,以及慢行交通信息和服务的开设,以提高慢行活动的安全性和优势,为慢行出行提供所需的基本设施及支持服务。

三、慢行路线和设施集成开发为了建立一个慢行的良性发展环境,发挥其长期可持续的作用,将慢行路线和设施集成开发优化慢行路线设计,同时考虑其他基础设施和设施,如公共交通、公共活动场所等,以确保其可用性和完整性。

四、慢行路线和设施一体化管理慢行路线和设施的一体化管理是慢行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慢行路线及设施的日常维护、新建、升级、更新等措施。

同时,慢行路线和设施管理还应遵循标准化、分级化、规范化、信息化、数字化等原则,落实责任,确保慢行路线及设施的正常运行,并有效改善街道环境,提升慢行空间环境质量,为全市市民群体提供安全便捷的慢行出行环境。

黄浦区慢行系统规划详解

黄浦区慢行系统规划详解

进入21世纪初以来,众多世界级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编制慢行系统规划,引导绿色出行。

黄浦区已与美国能源基金会合作,联合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丹麦扬·盖尔建筑事务所和宇恒能源研究中心共同完成了完成全市首个区级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并实施六大举措:一带贯通、两大提升、三方衔接、四类步行道、五类非机动车通道、六大慢行区。

推动滨江一带贯通规划将推动苏州河口至日晖港8.3公里的外滩滨江公共岸线贯通,提倡滨江连续的步行空间、舒适的步行环境以及丰富的步行方式,通过滨江慢行空间扩大城市公共空间,丰富滨江环境,体现上海独特的城市魅力、历史传承和发展活力。

针对滨江公共空间高度开放的特点,营造多层次的滨江贯通路线,强调滨江道路的连续慢行通道,在重要区域(文博区)内部规划两条南北贯通的自行车道路。

深入挖掘滨江地区慢行潜力,保证滨江地区的可达性。

延续垂直于岸线的多条历史街巷,利用垂直滨江的建筑肌理特征,塑造多条渗透到黄浦江的腹地通廊,优化滨江公共空间的同时为市民到达江岸提供多元化的慢行路径选择。

提升滨江岸线的驻足性,增加滨江重要断点,包括老码头、南外滩眺望平台以及文博区景观平台等,利用轮渡码头等滨江空间增加更多的吸引点,丰富滨江的公共活动,结合渗透绿带营造宜人的滨江慢行空间。

推动步行、非机动车、公共交通三方衔接快速交通、公共交通站点是慢行集散的重要节点,通过站点周边的主要街道和弄巷的环境改善,增强步行舒适度,扩大轨道交通站点的步行影响范围。

通过衔接道路串联轨道站点与其他公交换乘枢纽、轮渡站,形成步行友好的公共交通体系。

改善自行车骑行环境,完善自行车出行路网,构建系统、连续的自行车道网络。

依托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活力的街道环境,开辟历史文化探访旅游路径,使游客通过舒适的步行活动即可串联区内主要的旅游景点、商业资源,增强城市体验,展现城区特质。

提升步行品质两大策略针对慢行交通系统存在的重要吸引点间缺乏联系、部分区域不被轨道交通覆盖、步行网络不联系等问题,完善步行联系、提升环境品质。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主要以城市景观形态及视觉效果改善为重点,强调
街道的整体布局要具有良好的可辨识性,满足人们出行安全及便捷的要求。

一、街道宽度及形状规划:
1.街道设计应考虑楼宇密度和活动流量,宽度依据条件有所不同:
2.景观街道、商业街设计宽度要求较宽,但不得大于30米;
3.主要街道的设计宽度一般在15-20米;
4.次要街道(含人行道)的设计宽度一般在7~15米,常用宽度为10米。

二、车道规划:
1.车道设计需紧凑,尽量不要显得太宽敞,以减少路面占用空间,降
低停车污染及空气污染;
2.主要街道宜采取一条双向3车道,出现三线街时按照2车道一路可行;
3.次要街道宜采取一条双向2车道,出现三线街时按照一路可行;
4.车道宽度一般为3.75米(宽容值);
5.车道应设置以及折返车道,不宜出现右转弯来示车辆;
6.设置停车场应当满足客流及自行车停放需求。

三、人行道及风貌规划:
1.人行道设计应考虑行人安全及便利,宽度一般为
2.5米(宽容值),过街天桥按照4米宽度规划;
2.环境景观应当突出绿化及植物设计,道路线条简洁、贴合环境,交通指示及临街。

上海完善慢行交通系统的思路研究

上海完善慢行交通系统的思路研究

上海完善慢行交通系统的思路研究内容摘要:慢行交通包括步行、自行车、设计时速小于20公里/小时的助动车三种交通方式。

上海市在国内最早引入慢行交通理念,发展慢行交通有助于上海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保护城市的宜居环境、保持城市的持久活力。

面对新时期的现实需求,上海应当建立起“安全关爱、通行有序、出入便捷、富有活力”的慢行交通体系,按照路权公平、功能匹配、以人为本的原则推进实施。

理念层面要修订新一轮《白皮书》,试点和推广交通宁静化区域,加强慢行交通的理念落实。

规划层面要制定慢行交通系统设计导则,编制全市统一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加强各级规划衔接。

设计层面要选择示范区域开展慢行交通改造试点。

同时要在明确主管部门、加强执法管理、争取政策支持、鼓励国际合作等方面提供实施保障。

关键词:慢行交通步行自行车交通需求管理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交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近年来,随着交通出行总量和私人交通工具的增长,上海正陷入当斯定律的循环困境,即道路拥堵促使新建道路设施,而新建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且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进而带来更多的拥堵。

在这一背景下,慢行交通成为打破当斯定律、塑造多模式交通体系的重要手段。

一、慢行交通的缘起慢行交通是近2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无论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东亚国家,都有成熟的发展经验可供上海借鉴。

(一)慢行交通的概念“慢行交通”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各类研究普遍认同“慢行交通”是一种非机动化出行方式,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是慢行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主要与小汽车、公交汽电车、轨道交通、轮渡等组成的“机动化交通”相区别。

不同的研究对以下出行方式是否属于慢行交通存有争议:助动车(三种观点:属于、不属于、20公里/小时以下属于)、滑板车、溜冰鞋、自助轮椅、人力车、畜力车等。

由于滑板车等后几类出行方式在上海等大城市中所占比例很小,本文暂且不考虑这些方式。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是上海市城市规划局制定的指导城市街道设计
的规范性文件,旨在引导城市街道发展从功能、美观、环保、安全等
方面出发,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

以下为本导则的主要内容:一、街道的功能性设计
街道应当按照功能分区进行设计,包括行车路段、行人路段、绿化带、停车区、广场等。

同时,设计应该满足适度宽敞、通畅、宜人、舒适
等要求,以方便行人和车辆通行,确保城市道路的运行效率。

二、街道的美观设计
城市设计应该注重美学价值的体现,包括建筑物、道路、广场等的外
观设计、细节处理和色彩搭配等,以使城市更有吸引力,在美学层面
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三、街道的环保设计
在城市规划中,环保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作为大都市,上海
市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应该增加城市绿化空间,减少污染,
优化延伸纵深和水平层面的环保措施等。

四、街道的安全设计
在城市道路、广场等的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压缩安全隐患,防止各种人身及财产损失。

城市规划应该基于安全地图,考虑各类道路具体情况,在细节设计上加强安全控制措施。

五、可达性的设计
可达性是街道设计的重要因素,包括交通、通行条件和设施等。

作为城市核心区,上海市应该特别考虑乘客,残疾人、老人孩子的出行需要,设计运输系统及为其提供便利设施。

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

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

CZB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行业标准SZ-C-B03-2007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2007-11-14发布2007-12-1实施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行业标准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SZ-C-B03-2007主编部门: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批准部门: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施行日期:2007年12月1日2007·上海前言为创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确保行人过街安全、便捷、有序,根据市政局要求,组织开展了《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

《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是在2006年~2007年完成的《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规划研究Ⅱ:步行交通》报告的成果基础上,由编制组进行广泛调研,结合上海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经过整理归纳,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的。

导则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干道过街设施布局与形式;4干道交叉口平面过街设施设计;5干道路段平面过街设施设计;6干道平面过街信号设施设计;附录。

主编单位: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参编单位: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主要起草人:李青、陈小鸿、蔡逸峰、何莉范季平、贺卫华、陈锦秀、熊文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干道过街设施布局与形式 (3)4 干道交叉口平面过街设施设计 (4)5 干道路段平面过街设施设计 (5)6 干道平面过街信号设施设计 (6)7 附录 (7)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保障行人过街安全、便捷、有序,特制订本导则。

1.0.2 行人过街设施按所处位置分为路段式与交叉口式,按形式分为平面过街设施和立体过街设施。

1.0.3 本导则的干道范围是指上海市中心城内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

1.0.4 本导则适用于上海市新建、改建及综合治理的干道行人平面过街设施的规划设计;其他城市道路、机场、码头、铁路场站等的行人平面过街设施的规划设计可参照本导则执行。

慢行交通设计导则

慢行交通设计导则

慢行交通设计导则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慢行交通设计成为研究和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人类身心健康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较于快速交通工具,慢行交通强调节奏缓慢、环境友好、人性化的出行方式,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轮滑、滑板等非机动交通工具,以及城市公园、游憩区、步行街等慢行空间。

本文旨在提供慢行交通设计导则,为城市规划者、交通设计师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以促进慢行交通的发展和落地。

本文将分析慢行交通的定义与重要性,探讨慢行交通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并总结慢行交通设计导则的重要性以及展望未来慢行交通的发展趋势。

慢行交通设计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解决城市交通难题方面,还能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社会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鼓励和优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可以减少尾气排放、降低交通事故风险,并且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

此外,慢行交通还能增加人们的运动量,提高身心健康,促进社会互动和空间活力的增加。

慢行交通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人性化设计、安全性设计、便捷性设计、舒适性设计和可持续性设计。

人性化设计强调以人为本,满足行人和骑行者的多样化需求,提供良好的行走和骑行环境。

安全性设计则关注交通安全,包括道路交通设施、交通标识的设置,以及鼓励多种交通方式共享同一空间。

便捷性设计要求慢行交通与其他交通模式的衔接,提供便利的换乘条件,缩短出行时间。

舒适性设计注重路面平整、交通工具的舒适性和人性化设施的设置,以提供舒适和愉悦的出行体验。

可持续性设计强调慢行交通对环境的友好性,包括减少噪音、减少碳排放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本文将详细探讨慢行交通设计的各个方面,希望能够为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推动慢行交通在城市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整篇文章所要探讨的主题——慢行交通设计导则,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慢行优先、步行有道,以需求为导向的道路建设——上海市杨浦区道

慢行优先、步行有道,以需求为导向的道路建设——上海市杨浦区道

33慢行优先、步行有道,以需求为导向的道路建设 ——上海市杨浦区道路安全项目案例分析陈毕新,陈 彬,曹丹妮,吴佳隽,张 明上海市杨浦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摘 要:该文以杨浦区道路安全项目为例,提出了杨浦区改造既有道路工程和设施的出发点,着重分析了杨浦区在道路安全项目方面的实践,为以后杨浦区实施道路工程项目提供重要的经验,并为上海市及其他各城市完善道路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道路安全;慢行;以人为本;精细化设计;附属设施 Abstract :Taking road traffic safety project of Yangpu District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reason to renovate the existing roads and facilities, and focuses on the practices in street safety projects of Yangpu District, which could accumulate experie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road projects within the district, and supply reference to other districts in Shanghai to improve road system construction.Keywords :Road safety; Slow traffic; People oriented; Precise design; AuxiliaryfacilitiesCase Study of Demand-oriented Road Safety Project of Yangpu District: Slow Traffic First and Walker in Its Way 作者简介陈毕新(1976—),女,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上海交通微枢纽设计导则

上海交通微枢纽设计导则

上海交通微枢纽设计导则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上海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提升居民出行体验,上海市政府决定建设一系列微枢纽,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完善的设计导则,确保上海交通微枢纽的高效运作和便利性。

二、设计原则1. 人性化设计:将乘客需求放在首位,提供舒适、便捷的乘车环境,确保乘客出行体验的最大化。

2. 空间合理利用: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选择,减少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

3. 多元化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车站设施、自行车租赁、电动汽车充电等,满足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

4. 环境友好:注重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提倡低碳出行方式,并在微枢纽周边增加绿化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设计要点1. 全方位交通接驳:确保微枢纽与周边交通网络无缝衔接,提供便捷的换乘条件,减少乘客换乘时间。

2. 设计分区:根据乘客流量和交通需求,对微枢纽进行合理分区,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和服务内容。

3. 人行便利通道:设置宽敞的人行道,便于步行乘客的进出,同时确保行动不便的乘客能够方便无障碍地使用微枢纽。

4. 公共交通优先:为公共交通提供专用通道和停靠区域,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鼓励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5. 安全保障措施:在微枢纽内外设置监控设施,保障乘客人身财产安全,同时提供紧急救援设施以应对突发情况。

四、设计示范1. 微枢纽入口设计:设置明显标识和指示牌,引导乘客进入微枢纽,同时设置便利设施如自行车停车位和电动汽车充电桩。

2. 换乘区设计:将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区域分开,设立候车亭、座椅和信息显示屏,提供实时信息和等候环境。

3. 服务设施设计:在微枢纽内设置便利店、咖啡厅、洗手间等服务设施,满足乘客的日常需求。

4. 环境改善设计:在微枢纽周边增加绿化带和公共休闲区域,提供舒适的环境,同时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五、结论上海交通微枢纽的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乘客需求和出行体验,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小城镇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小城镇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摘要: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小城镇汽车数量快速增长,致使当地小城镇交通问题日益严重。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是一种安全、低碳、舒适,具有生活和休憩氛围的交通方式。

笔者根据小城镇发展慢行交通的特征,对发展小城镇慢行交通系统展开初步研究,并提出实施小城镇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 小城镇慢行交通小汽车引言改革开放后,乡镇工业受到支持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城镇密集地区、珠江三角洲临近港澳地区的小城镇,经济迅速发展,私家车保有量大幅提升。

迅速增加的私家车和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小城镇交通带来了诸多隐患。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是解决汽车快速增长导致的各类交通问题最行之有效、经济易行的办法。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才刚刚开始实施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交通问题严重的小城镇仍然处在被完全忽略的地位。

一、慢行交通的概念和发展概况1.慢行交通的概念慢行的理论渊源贯穿于上世纪后期,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城市危机而出现的。

在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紧缩城市”的理论中,就体现了“慢行”的思想。

新城市主义的TOD模式,提倡减少出行者选择小汽车的比例;“精明增长”的10条原则中,有一点是建设步行式社区;“紧缩城市”提倡加强对公共设施的可持续综合利用,减少机动车的使用效率,创造宜人的步行空间。

国外关于慢行交通的研究比较早,也比较全面。

我国慢行交通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01年上海市政府制定并颁发的首部《上海市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中,将慢行交通定义为“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由步行、自行车、助动车三类交通方式组成,其中特别强调助动车是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12,噪声低,制动良好[2]。

2.慢行交通的发展概况上世纪90年代,德国政府鼓励民众骑自行车出行,并建设了完善的自行车道。

德国人自行车拥有量为81.4%,38%的德国人骑车上班。

上海交通微枢纽设计导则

上海交通微枢纽设计导则

上海交通微枢纽设计导则
上海交通微枢纽设计导则主要关注的是交通微枢纽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设计。

交通微枢纽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交通节点,例如公交车站、地铁站等。

首先,导则强调了交通微枢纽在城市中的选址问题。

选址应该考虑周围的人流、土地利用和交通需求。

对于人流量大的区域,应优先考虑设置交通微枢纽,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同时,土地利用情况也应该被纳入考虑范围,以便更好地优化交通微枢纽的设计。

其次,导则强调了交通微枢纽的设计问题。

设计应该考虑使用的便捷性、舒适性和美观性。

例如,公交车站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乘客的等待区和乘车区,并保证站台遮蔽和有良好的站台座椅设计。

此外,站点的照明、信息发布系统和垃圾箱等基础设施也需要得到考虑。

对于地铁站等地下交通微枢纽,导则还强调了通风、安全疏散等设计的重要性。

最后,导则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交通微枢纽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能源。

例如,公交车站可以使用太阳能板供电,地铁站的通风系统可以使用地源热泵等技术。

总的来说,上海交通微枢纽设计导则是为了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方便市民的出行,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黄浦区公布慢行交通方案打造城市慢生活地标

黄浦区公布慢行交通方案打造城市慢生活地标

黄浦区公布慢行交通方案打造城市慢生活地标
本报讯(记者顾一琼)100个人眼中有100个外滩,不同的行进速度决定着人们对于外滩的不同感受。

未来,外滩将成为城市“慢行生活”地标:滨江沿线亲切宜人的步行环境,支马路丰富的街道生活,密度适宜的建筑空间,绿树成荫、休憩舒适。

今天是世界无车日,黄浦区公布了全市乃至全国大城市首个“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案”。

根据该方案,外滩滨江公共岸线贯通工程即将启动,公共空间的交通资源将重新分配,最终实现外滩地区选择公共交通+步行+非机动车的“慢行族”占出行总人数的80%。

去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新版《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提出进一步完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

位于中心城区的黄浦,公共交通密集、人流量大、车辆拥挤,但景观优美。

老外滩地区是人均步行密度最大的地方,如何避免因出行不畅而毁了观景的情致?黄浦区与美国能源基金会合作,邀请国际著名慢行交通研究机构――丹麦盖尔事务所和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联合完成了此次“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所长奚文沁介绍,“路线图”将分6步实现“慢行生活”:推动自外白渡桥至日晖港共8.3公里外滩滨江公共岸线贯通;提升步行联系和环境品质;推动步行、非机动车、公共交通三方衔接;按功能规划四类步行道;规划五类非机动车通道;由外滩向外延伸,打造6大慢行区域(人民广场、南京东路、思南路复兴路、打浦桥、新天地、豫园)。

黄浦区发改委主任陈永亮介绍,此次慢行交通规划更多地关注行人、自行车的出行,以提高人的交通体验舒适度和便捷度为重点,提供完善、便捷、宜人、舒适的慢行系统和有魅力的空间环境。

他同时强调,慢行规划注重与其他规划的衔接,实现与公交、轨交系统彼此衔接,最终形成融合发展、和谐有序的大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
近年来,由于汽车的普及,道路和桥梁的建设过度发展,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因此,一种新的交通形式慢行交通正在不断发展。

为了鼓励市民参与慢行交通,改善交通环境,促进城市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得以确立。

一、宗旨
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旨在结合上海市社会发展全局,构建完善的慢行交通生态系统,促进城市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环境,确保行人安全,打造一个绿色、宜居的城市。

二、基本原则
规划设计慢行交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从慢行交通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研究,科学分析,确定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的方向和途径;
(2)实用性原则:据上海市实际情况,努力将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符合上海市文化特征,针对城市居民实际需求,突出慢行交通的实用性;
(3)可持续性原则:以关注客观、精确的慢行交通流量分配为原则,通过科学的评估,重视慢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4)安全性原则: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应确保步行安全,确保步行者和机动车司机可以相安无事地上路;
(5)综合性原则: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应结合城市实际,考虑城
市绿化、文化建设等因素,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慢行交通体系。

三、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内容
1.路网密度设计
规划设计慢行交通应着重加强街道的设计建设,提高街道的网络密度,缩小步行距离。

街道的网络可以采用网络结构设计,使街道之间有良好的联系。

2.安全设施
为了保障步行者安全,建设慢行交通应注重安全设施的设计,适当建设收费通道、人行渡桥、人行隧道等设施,以减少行人交通事故的发生。

3.环境建设
规划设计慢行交通应注重改善运输环境,在路边建设充足的停车设施,降低车辆的空气污染;可以采用植物屏障、噪声消除等措施,改善周边环境。

4.城市文化建设
规划设计慢行交通应注重街道文化建设,围绕街道文化形象,加大公共艺术设计,提升城市文化氛围。

可以通过在路边配置绿化、雕塑、照明等方式,打造出特殊的街道文化。

四、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实施
1. 交通规划引导
对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应理解透彻,实施过程中,要加大对城市规划设计引导力度,结合政府部门绩效提升,促进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的
实施。

2.技术研究
技术研究是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应持续开展慢行交通技术研究,改进交通流量调度模式,加快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的进程。

3.社会教育
在规划设计慢行交通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开展社会教育推广,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慢行交通的意义,促进行人的参与,提高慢行交通的社会影响力。

五、总结
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是上海市交通发展的基本框架,致力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慢行交通生态系统,鼓励市民参与慢行交通活动,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应在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遵循上述原则,努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确保市民安全出行,为市民提供一个绿色、健康、宜居的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