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3讲社会主

合集下载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八单元综合提升三中国现代史课件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八单元综合提升三中国现代史课件

纵横关联四 新中国外交的发展
时间
方针、政策
成就
世界形势
独立自主的和平 奠基(新中
外交;“另起炉 国成立到
灶”“打扫干净 20世纪50
屋子再请客” 年代末)
“一边倒”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次建交高潮;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 美苏两极格局逐 参加日内瓦会议起到积 渐形成,社会主 极作用;参加万隆会议, 义国家被资本主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义国家敌视孤立 到1956年,与多国建交
从材料中看,大部分国企员工面对企业破产没有完全依赖国家,主张自 谋出路,这表明大部分国企员工能够接受企业破产这种市场化行为,故 选A项;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而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85年,排除B项; 我国是在21世纪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国企员工面对企业破产的反应,而企业活力提高的表现是 生产积极性提高,排除D项。
4.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国家调动社会资源的能 力空前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基本上是在国家主导下进行 的,有利于国家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工业化建设。
针对训练
3.(2023·常州月考)新中国成立后,有人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但是轻工 业发展离不开机器、钢铁和能源。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全部依赖进口是 不现实的:一是我们没钱,二是西方国家对我们的禁运与封锁;全靠苏 联支持也不现实;特别是与美帝国主义的对峙,我们急需强大的国防力 量。这表明新中国 A.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性
背景
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内容
体制
影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为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奠基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模块总结课件(共18张PPT)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模块总结课件(共18张PPT)

拓展深化
一、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

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
把农民从封建土地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 度的束缚中解放出 土地 后,新解放区的封建
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来,解放了农村生产 改革 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力,为中国逐步实现 产力发展
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转
农业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
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 变为公有制,实行集
合作化
产力

体经营
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
人民 公社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 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 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 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
和扩大公有化规 性,阻碍了生产力发


家庭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 联产 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 承包 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 责任制 改革的决策
在坚持公有制前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提下,实行分户 生产积极性,推动了 经营,自负盈亏 农业生产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变
时期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从以社会主义公
实行和强化 对于进行工业化
有制为主体、多
新中国
照搬苏联模
种经济成分并
成立到
式;缺乏经
存,向高度集中
1956年
济建设经验
的计划经济体制
3.思想文化上: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技、文化、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生活时 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设计说明本课包括教育的发展、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三部分内容。

这三部分内容之间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但是他们比较富于形象思维,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较弱。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列表归纳、材料分析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探究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落实对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的成就等基本史事。

(史料实证)2.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学习,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利用剧照、绘画等资料,激发历史想象力。

(历史解释)3.通过对文艺作品的时代性进行分析,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书目)《狂人日记》《阿正传》等。

2.影视作品:(电影)《渔光曲》。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展示鲁迅早年的部分经历,并讲述“鲁迅早年所接受的教育,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经历了从私塾到新式学堂,再到出国留学的巨大转变”。

这一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本课的学习。

二、预习检查1.说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列举20世纪初以后中国涌现出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狂人日记》《阿正传》公移山》等鸿篇巨制,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体现了他的什么情感。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单元知识整合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单元知识整合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名师纠错: 时期 政策
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
土地革
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消灭
命时期
土地革命 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
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 “双减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内实行地主 争时期 双交” 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续表) 时期
政策
内容
解放战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废除封建性及半



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发展和

都有自己的军队,开展独立的武装斗争;都
演变

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都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结果和 都一度成为敌人重点进攻的对象,都曾经给 影响 敌人以沉重打击
2.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结局不同的原因
角度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年份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其他 1940 年 3.8% 10.8% 25.8% 53.4% 5.0% 1.0% 1945 年 2.4% 8.3% 44.0% 42.0% 2.0% 1.3%
——据李成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史稿》
上表所反映的土地政策( ) A.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B.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进程 D.有利于凝聚农村抗日力量 解析:选 D。1940—1945 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 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根据地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 政策,材料中各阶层户数占总户数百分比的变化即是实行 “双减双交”政策的结果,这有利于团结农村中的各阶层 共同抗日,故 D 项正确。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现代史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7张ppt)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现代史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7张ppt)
返回
解读:见证了中国人民积极支持抗美援朝,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 性
返回
识图:鸭绿江、丹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平壤、 上甘岭、汉城、“联合国军” 解读:(1)“联合国军”的侵略行为严重威胁了我 国的国家安全,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 出国作战 (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国家安全,巩固 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和 协商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国 会议 意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多__党__合__作_和_政__治__协__商_制度正式
成 义 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返回
时 1949年10月1日下午
中华
地点 北京天安门广场
开 间 (相关节日:国庆节)
人民
国 பைடு நூலகம் 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返回
时空坐标
返回
知识框架
返回
单元特征 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抗美援朝战 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经济:土地改革运动,推动我国的土地制度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 民土地所有制。 对外关系: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返回
返回
近现代土地政策的演变
土地政策调整推动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返回
[史料实证] 史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是不是会严重影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这是不少 人曾经有过的担心。事实出乎人们的意料。在国内掀起的抗美援朝运动 的热潮,大大激发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它不但没有妨 碍,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的生产建设。
返回
(1)黄继光:在_上___甘__岭__战役中,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 “最可 口,英勇牺牲 爱的 (2)__邱__少__云__:为了保证战斗的胜 人” 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 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 噬,壮烈牺牲

2024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目标检测卷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大幅度削减纸币的流通,以米、油、煤、面粉和棉布五种基本货物价格作为参照标准,对工人工资进行波动性调整。

工人平均工资的数额不断变更,但实际购买力不会下降。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开展工业化建设B.稳定物价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C.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D.团结城市工人反对国民党的统治2.据统计,1954年1—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探讨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这表明当时( )A.科学探讨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起先实施C.对苏联阅历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3.第一个五年安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更”。

对此“变更”表述正确的是(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起先变更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复原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4.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

上述变更反映了( )A.经济全部制结构发生重大变更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安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心平反大量冤假错案,调整社会关系。

到1982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有300多万名干部、学问分子得到平反。

数千万受到株连的人也得到解脱。

材料表明( )A.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得到贯彻B.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C.新时期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善D.国家长治久安的局面已经形成6.下文是198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名为《他不是待业青年》的短诗(节选)。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思 考
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对象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就
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之一的身份参
瓦会议
显示了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 加的国际会议
作用 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
的积极作用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是战后第一 概况
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万隆 会议 成 就
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 独立自
内容
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
答案 变化:(1)1949年到1952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的主要 对象是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
(2)1954年到1956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的主要对象更加 广泛,增加了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
原因:(1)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 施孤立和封锁,新中国外交上实施“一边倒”的政策,积极与社会主 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进行友好交流。
经济建设的成就;(2021·辽宁卷,9)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
3.核心考向: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社会主义工业化;三
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整 体 感 知
一 梳理必备知识 内

二 突破关键能力

三 链接高考热点

四 课时精练

实 基
梳理必备知识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七新中国的成立与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七新中国的成立与

经典3+2
6. [2022辽宁大连二模]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以城镇公费、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障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基本医保制度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我国大 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 A.满足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B.与世界各国医保体系接轨 C.让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 D.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
创新1+1
情境创新+命题创新
创新1+1
1. 新情境·《民法典》的颁行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的颁行 A.摒弃了原有的法律规范 B.建构了全新的法制体系 C.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 D.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
——摘编自程连升《中国五十年反失业政策研究》
创新1+1
材料二
1978年以来城镇失业人数和失业率
1978年 1982年 1986年 1990年 1994年 1998年 2002年 2006年 2010年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 530 379.4 264.4 383.2 476.4 571 770 847 908
创新1+1
【解题思路】 第(1)问,第一小问解题思路如下:
创新1+1
第二小问从缓解失业危机、促进经济恢复和建设及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 根据材料可知,从1978年到1986年失业人数与失业率迅速下降,从1986年到2010年失业人数与失业率有所回升但 渐趋稳定;第二小问从两个阶段分别说明,下降的原因可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农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等方面分析;第二阶段的原因可结合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中共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与对民生的关注等进 行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专项训练--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专项训练--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选择题1.(2023·海南·7)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一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

这充分说明了( ) 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2.(2023·湖南·9) 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产品原煤烧碱电动机棉纱棉布纸火柴卷烟面粉比重28.3% 59.4% 79.6% 46.7% 40.3% 63.4% 80.6% 80.4% 79.4%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3.(2023·广东·10)下图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

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

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4.(2023·辽宁·9)1952年12月以后,北京等一些城市陆续出现蔬菜供应困难。

对此,陈云指出:“蔬菜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问题,其意义绝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主要强调了( )A.调整城乡关系的艰巨性B.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C.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性D.缓解粮食短缺的紧迫性5.(2023·福建·9)下表列出了著名科学家华罗庚1955年11月参加的部分活动。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26日上午参观苏联展览馆的计算器,后到科学院开会下午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晚上参加外事活动27日下午报社来人约稿晚上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会C.科技人才受到重视D.科学精神得以弘扬6.(2023·北京·8) 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

2024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课件

2024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课件
张学良和杨虎城劝说蒋介石抗日的努力失败
过程 1936 年12 月12 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西安 事变 结果 的和
平解 决
经过 影响
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为 代表,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 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 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国人 心愿
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景 两种 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
前途 ;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过 程
重庆 谈判
政协
1945年8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1945 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 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进步方 显著;经济建设: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政权建设:实行精兵简 针 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

三、东方主战场
全民族 抗战的 实现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 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海外华侨在陈嘉庚等侨领的号召和领导下支援 抗战,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实现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 洋大海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1945年9月2 过程 日,在东京湾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1945年10月25日,台湾
光复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3)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 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 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4)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 重生的新征程。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七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_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七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_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答案
7.A 据材料“自主研发的现代品种矮秆水稻”“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可知,我国通过农业科研,提高了粮食产量, 故选A项;材料仅反映了农业科研的发展情况,“未受”一词表述绝对,排除B项;包产到户推行于1978年以后,排除C 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排除D项。
经典3+2
8. [2023广东六校联考]在尼克松到中国的那一天,《参考消息》头版右上角通常登毛主席语录的地方登了一条列
答案
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党和国家强调实现国防现代化主要是受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和 国际局势紧张的影响,D项正确;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国际形势影响,中央并未对西方国家进行考察,排除A项;苏联 经济建设的启示并非当时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国防现代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美国对中国的封锁禁运在新中国成 立时就已开始,排除C项。
答案
1.A 根据材料可知,经过三年恢复及三大改造,我国能够举行规模较大的音乐、电影、摄影评奖活动,这从侧面凸 显了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A项正确。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 针,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由材料可知,这一时期的音乐、电影、摄影等成就,既有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广 陵散》《阳关三叠》,也有与时代紧密联系,反映现实的作品,“左”的倾向材料中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仅由材料不 能得出此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故D项错误。
【补充】“双百”方针承认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样性 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排除A项;这一时期9年,排除C项。
经典3+2
3. [2022湖北卷]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 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2024(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复习

2024(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复习
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 和平民主 和 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抗美援朝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时间: 1950 年10月—1953年7月。
原因:①朝鲜爆发内战,美国政府做出武装干涉朝鲜内
战的决定,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②美国派遣第七舰
队侵入台湾海峡;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 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其侵略
土地政策
国共对立 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目的 开展土地革命,壮大农村革 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 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
解放战争 时期
耕者有其田
激发农民参加解放战争的积极 性
新中国 成立初期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 制
巩固新生政权;解放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 道路
概况: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内容: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④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 义勇军进行曲 》为代国歌,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四、土地改革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 土地改革。 意义 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 封建土地制度 ,消灭
了地主阶级。 农民地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 加巩固。
拓展探究——全面发展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3 第8单元第22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3 第8单元第22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内容导航
主题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政权巩固与和平外交 主题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落实典题演练 课时精练
主题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政权巩固与和平外交
梳理 夯实必备知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共同纲领》。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所有制性质 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0 7.1%
根据材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1956年 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性意义。 答案 变化:1956年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 国基本建立起来,为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或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第八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 革命与建设
时空坐标
《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共同纲领》、 开国大典
三大外 交方针 抗美援朝
全党整风运动, 全国反右派斗争
“八字方针” 七千人大会
重返联合国 粉碎林彪 反革命政变
中美开始走向
关系正常化; “文化大革命”
中日建交
结束
1949年
1950年 1953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64年 1966年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件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件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结束了_帝__国__主__义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 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 向。 (3)为实现由_新__民__主__主__义__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 新纪元。
主干梳理·理思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过程 (1)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__平__开幕。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等重要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 建国纲领,具有_临__时__宪__法__的作用。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2)成立标志: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 典,新中国正式成立。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措施:1953年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 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_社__会__主__义__工__业__化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 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成就 ①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_生__产__资__料__公__有__制__占绝对优 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②社会主义建设:“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 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①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 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 度方面的赞同。 ②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 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

第18课 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18课 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1952年 指数
127.9 186.7
26.8 179.8
材料四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 重举行。根据东北人民政府指示,辽东、辽西省开始建立县、 区、村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秋冬两季,辽东省 5 903个村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村干部,讨论决定当 地的重大事宜。 1953年2月,金县一区八里村成立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集体所 有的“金县友谊果树集体农庄”,由55户组成。 3月11日,中国第一座自动化高炉——鞍山炼铁厂8号高炉建成 并开工生产。19日,周恩来总理到鞍钢视察了8号高炉。
5.(2021·山东卷,8)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 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 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 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 国( D ) 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 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 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民族区域自治 (唯物史观4、时
制度的建立、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 空观念4、历史
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释4)
政策的主要成就。(选择性必修1)
3.了解新中国成立
初期交通的进步和 医疗卫生体系的逐 步建立。(选择性 必修2) 4.了解新中国成立 后教育为国家建设 服务的意义。(选
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 平外交政策的内涵及主要成就。 (时空观念3、历史解释4) 3.认识过渡阶段新中国政治、经济 方面的各项措施和意义。(史料实 证4、历史解释4)
择性必修3)
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政治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8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8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 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
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清设问,明确答题指向
求答项 限定语 信息来源
“存在异、同的原因” “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第二步:审准材料,提取信息
必备 知识
提取 信息
新中国外交政策:“一边倒”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美苏冷战对峙,“一 五”计划,朝鲜战争
由①处信息 可以得出,受到冷战局势,意识形态不同的影响
由②处信息
可以得出,香港是东亚贸易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全面禁运损害英国 利益
由③处信息 可以得出,受到朝鲜战争的影响
由④处信息 可以得出,受到中国外交政策与斗争策略的影响
2025
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
GAO KAO ZONG FU XI YI LUN FU XI
单元培优主题课8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
高考价值引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 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 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 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 走越宽广。
【典例】 〔2021全国甲卷,41(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 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 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②。1950年12月,美国对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 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 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标要求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20世纪50-70年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3.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考点定位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2.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及其原因。

主题一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内容(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内容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影响(1)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2)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2.曲折失误表现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1)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思维点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反映了我国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属于生产力领域;其影响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我国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属于生产关系领域;其影响是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

3.调整提高时间1961年1月开始内容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意义(1)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2)1964年,建设“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二、“文化大革命”1.过程:1966年发动,1976年结束。

2.评价:“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思维点拨1949—1976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和三大敌人的残余势力的矛盾。

(2)过渡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视角1中共八大的经济主张材料有可能高速度地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的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据材料概括中共八大的经济发展主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

视角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材料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 000个人民公社,全国农户的99%以上参加了公社。

……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质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上述图文材料各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图片材料反映了“大跃进”运动。

影响: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浪费了人力和资源,且炼出的钢合格率很低。

文字材料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拓展深化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经验教训失误原因(1)根本原因在于“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

(2)两极格局下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党和国家领导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3)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空前高涨、渴望祖国繁荣富强。

(4)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经验教训(1)经济建设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

(2)遵循客观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4)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5)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主题二伟大的建设成就一、原因1.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人民奋斗: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二、成就生产生活领域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两弹一星”增强了国防力量。

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这期间建设起来的一些基础设施等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业、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外交领域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这些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思维点拨重返联合国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图解历史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原因三、意义1.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

2.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视角三线建设材料三线建设是指1964年起,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为基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活动。

1964年10月30日,中央工作会议下发《1965年计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争取时间,积极建设三线战略后方,防备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

在中央的领导和部署下,西南、西北、中南地方三线建设委员会相继组建,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下,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投入约2 052亿资金和近几百万人力,建设起了近2 000家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和基础设施。

至1980年,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比1964年增长倍。

攀枝花、十堰等工业城市拔地而起。

——摘编自陈东林《三线建设的决策与价值:50年后的回眸》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进行三线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特点: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国家开展有计划的建设;中央统一领导,地区间配合,群众支持。

意义: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改善了国民经济的布局,推动了中西部落后地区发展;形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拓展深化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央政府能够调集全国之力建设重大经济、交通、民生项目,这是这一时期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制度因素人民群众高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热情中,涌现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时代人物,这是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群众基础知识分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毅然归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两弹一星”等科技的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老一辈革命家抵制“左”倾错误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顶住“左”倾错误思想的压力,领导、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外交工作,大大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2022·湖北卷)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

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C.“双百”方针的提出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命题设计]聚焦考点新中国科技情境设置科研经费支出和科技人员(社会情境)[解题指津]易错排查中苏关系此时已经恶化,排除A项海外科研人员归国数量有限,排除B项“双百”方针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有利于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与科研经费支出增多、科技人员数量增长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关键能力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1953—195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为1958—1962年,五年计划就是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直接使科研经费支出增多、科技人员数量增长,故选D项[方法点拨]运用“辨、联、释、判”四步法解答原因类选择题(1)“辨”:注意审题,辨析试题考查的方向,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