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线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书写水平(5分)1.请规范、端正,整洁地使用体字答题,此题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二(20分)基础积累。
1、2005年六盘水市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成为全国首个以气候资源命名的城市。
它yìlì 于贵州西部的乌蒙山区,这里有19℃的夏天,360度的激情。
它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地方,是一个充满活力色调的城市,是一个有着多彩民族风韵的乐土 至沓来。
ㅤㅤ追溯历史,这里蕴藏丰富的煤矿资源,有着深厚的“三线”文化底蕴 其实的“三线建设”西南地区主战场之一。
从此,六盘水发生了风云变幻的改变,让人不得不为之震撼。
(1)(4分)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3分)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鸟语花香B.追溯C.风云变幻D.震撼2.(每空1分共10分)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蒹葭苍苍, 。
《蒹葭》②水击三千里,抟 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北冥有鱼》③ ,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④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⑤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⑥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 。
贺敬之《回延安》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句子是 , 。
⑧《卜算子•咏梅》中,作者写梅花纵使凋落一地,成为尘埃,精神犹在的句子是 , 。
3.(3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小石潭记》原题《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
C.《灯笼》选自《吴伯箫散文选》,吴伯箫,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D.马克•吐温,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三、阅读能力,整本书阅读4.(3分)《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楚辞》中《赤壁赋》是屈原放逐时所创作的。
三项建设多选题
三项建设多选题多选题一、基础类(一)信息化应用1. 下列哪些模块中的数据,是需要每天及时办理的。
(待办文件 \机关外收文办理)2. 打印机不能打印,可能是如下哪些原因造成的:(打印机未与计算机连接. 打印机纸盒中纸张用尽. 打印机未安装驱动程序)3. 下列关于PDF文档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PDF文档在一个纯净的windows系统中可以直接打开. 所有的PDF文档都可以任意编辑)4. 使用U盘时,下列说法哪些是错误的(打开U盘中的文档时,可以直接拔出U盘. 从U盘内复制文件到计算机,不能用鼠标将文件拖拽出U盘)5. 计算机运行速度由(CPU . 内存)决定。
(二)公文处理1. 涉密公文根据涉密程度分为(秘密. 机密. 绝密)2. 公文中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告知重要情况)3. 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 文种. 事由)组成4. 公文办理中发文办理主要程序是(复核.登记.印制.核发)5. 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三)惩防体系建设1. 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2. 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的工作原则:(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相统一\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3. 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经过今后五年的扎实工作,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形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党风政风明显改进,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4. 省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办法》关于“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要求:(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提高执纪执法水平\健全查处案件的协调机制\ 发挥查处案件的综合效应)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确立了反腐败(预防机制. 刑事定罪和执法机制. 国际合作机制. 资产追回机制)履约监督机制等机制。
三线建设 高中历史主观题
三线建设高中历史主观题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进行的一场以加强中国中西部地区国防能力为核心,以改善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重要目标的国家经济建设战略。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高中历史主观题:
1. 简述三线建设的背景和目的。
2. 分析三线建设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讨论三线建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4. 阐述三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5. 你认为当前中国应该如何借鉴三线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希望这些主观题能够给您一些启示,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咨询高中历史教师或者查阅相关书籍文献。
全国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新百年竞优联考12月历史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全国重点高中新百年竞优联考高三历史参考答案A卷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早期中华手工业的发展。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原始瓷中,生产原料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来自南方区域,可以推测当时南北方之间的经济有一定的交流,可能存在陶瓷贸易,故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二里头出土的瓷片的生产原料可能来自南方的一些古窑址,可以推测东南地区的制瓷业可能已经规模化的生产,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二里头遗址出现了可能来自南方的瓷片,可以推测当时北方对原始瓷的需求比较大,但是B项中阐述的“不断”是一个持续性的状态,材料并未体现,B项错误;题干阐述的是南北方可能存在的陶瓷贸易,与二里头文化的地位没有太大关联,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代的政治经济。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卤小臣”是直接服侍于商王的近臣,他的出现说明此时在商王的宫廷中,已经设置了专门管理盐事的官员,并且与商王关系紧密,可以佐证商王重视盐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
材料只是反映了商代有管理盐业的官员,不能推断出整个官僚体系是否完备,B项错误;只是从盐业的发展不能推断出整个商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态,C项错误。
古代最早的文字是楔形文字,D项本身说法就是错误的。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法律。
根据材料信息“某些贵族或者官员犯罪后可根据与皇帝关系的亲疏远近、以往功劳的大小来决定刑罚的适用和减免”可知,汉代法律深受儒家等级特权思想的影响,根据“适用于老弱病残以及因亲情犯罪的人”可知,汉代法律深受儒家“仁”、“孝”等观念的影响,故D项正确。
材料的关键信息未体现出皇权的发展变化,A项排除;B项描述的只能对应题干的前半段主题,过于片面化,排除B项;C项描述的只能对应“适用于老弱病残”,过于片面,排除C项。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
王玄策的事迹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难以确定真假。
但是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史料,证实了传说的真实性,故B项正确。
三线建设习题
三线建设习题一.选择题(共4小题)1.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新中国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举全国之力进行的一场盛大的自强的运动。
这体现出三线建设()A.是为了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B.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推进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D.是我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2.1964年5月,中共中央在讨论第三个五年计划时,调整了原来把吃、穿、用摆在笫一位的计划,而把国防工业放在第一位。
毛泽东提出要重视第三线建设,“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是不行的”。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A.实现了农轻重部门协调发展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增强了民众保家卫国的信心D.优化了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新建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三线建设”时期,我国新建工业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
该变化反映了当时我国()A.改变了原来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基于国际形势变化进行的战略调整D.调整工业布局以期推进西部大开发4.1964年下半年至1965年,我国在西南、西北新建、扩建和续建大中型项目达300多个,涉及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森林建材等各个方面。
该现象源于()A.“一五”计划B.“大跃进”运动C.三线建设D.过渡时期总路线二.材料题(共1小题)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对边疆治理尤为重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的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参议院的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
中央设立蒙藏事务局,由其负责边疆事务,如发展蒙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版蒙藏回文的《白话报》,设立蒙藏专门学校,嘉奖边疆地区爱国上层人士,任命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员等。
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开发边疆、发展边疆经济与文化的计划,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边疆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份整体规划。
党的群众路线暨三线建设知识抢答赛题目(一)
知识抢答赛试题(一)一、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中,第一位的是群众观点。
(√)2.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3.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替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5.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
(√)6.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
(√)7.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8.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问题。
(×)9.实施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绩为先用人标准。
(×)10.党的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民主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11.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12.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
(√)13.党员领导干部之间不准利用职权相互为对方配偶、子女及其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
(√)14.党员领导干部不准默许亲属以及身边工作人员以本人名义谋取私利。
(√)15.党员领导干部不准借用公款、公物或者将公款、公物借给他人。
(√)16、全党干部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
(√)17、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立场,最早源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的理论论述。
(√)18、党的群众工作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9、党员干部不必在任何工作中都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选举权、监督权和管理权等各方面基本权利。
(×)20、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不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 )21党员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权益上满足群众。
(√)22、广大党员干部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还要学会维护“小圈子人群”的利益。
大三线建设
大三线建设——宏伟深远的超级战略工程工程总投资:2053亿元工程期限:1958年——1978年“三线建设”,这个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为保密,是不见于报端的。
即使当时的人们说起,也十分神秘。
今天的年轻人,更是少有所闻。
何谓“大三线”建设?大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在1964年至1978年间,展开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工业体系建设。
简单地说,就是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相对于全国独立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
什么要这样做?一句话,就是建立中华民族的“战略大后方”。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
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
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发生象日本侵略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的极端情况,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中国”,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至于被彻底打断,然后伺机反击。
用心可谓极其良苦!中国古代几千年处在“陆权”时代,中原王朝遭受入侵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部游牧民族。
在东部,浩瀚的大海形成可靠的天然屏障,十分安全。
当世界进入“海权”时代,中国的安全格局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从1840年至1945年的105年中,中国遭受侵略的七次大规模战争,无一不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发端。
而我国最发达、富庶的经济区域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又都集中在东部沿海柔软的腹部。
国家没有可靠的战略后方。
1938年到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对中国进行战略合围时,国民政府才仓促把华东和华中250余家工厂迁入四川。
江苏省普通高中2022-2023年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卷
江苏省普通高中高二年级2022-2023年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卷(一)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80分)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2.“商君死,秦法未败”,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变法A.适应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受大地主大商人支持C.适应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D.适应了争霸斗争的需要3.为了避免周王朝分裂覆灭的悲剧重演,秦始皇决心根除整个旧的封建体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行郡县制B.统一文字和货币C.修建长城D.设立三公九卿制4.下图所示是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漫画。
据图可知,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A.增加了农民的赋役负担B.否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加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D.强化了君主专制的统治5.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
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A.魏晋时期开始实施该赋税制度B.以庸代役利于保证农时C.国家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6.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①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②派文臣出任地方知州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④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北面官是辽的最主要机构,下又分南北两个不同的部门,北枢密院管兵部,南枢密院管吏部。
北南枢密院是辽朝最高行政机构,也称南北衙。
从中可以看出A.辽朝的统治机构效率比较低下B.辽朝官制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C.辽朝政治制度深受地理环境影响D.辽朝的政治制度确保了军事实力的强大8.下表所示为北宋政府宰辅出身比例统计表。
这反映出北宋时期北宋政府宰辅出身比例统计表A.官员的家庭影响力消失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C.宰相的权力逐渐下降D.科举制度的功能弱化9.观察辽夏金时期各民族创造和使用的文字拓片。
大三线建设
大三线建设——宏伟深远的超级战略工程工程总投资:2053亿元工程期限:1958年——1978年“三线建设”,这个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为保密,是不见于报端的。
即使当时的人们说起,也十分神秘。
今天的年轻人,更是少有所闻。
何谓“大三线”建设?大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在1964---1978间展开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工业建设运动。
简单地说,就是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相对于全国独立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
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句话,就是建立中华民族的“备份”。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
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
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发生象日本侵略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的极端情况,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中国”,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至于被彻底打断,然后伺机反击。
用心可谓极其良苦!中国古代几千年处在“陆权”时代,中原王朝遭受入侵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部游牧民族。
在东部,浩瀚的大海形成可靠的天然屏障,十分安全。
当世界进入“海权”时代,中国的安全格局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从1840年至1945年的105年中,中国遭受侵略的七次大规模战争,无一不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发端。
而我国最发达、富庶的经济区域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又都集中在东部沿海柔软的腹部。
国家没有可靠的战略后方。
1938年到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对中国进行战略合围时,国民政府才仓促把华东和华中250余家工厂迁入四川。
中国红色党史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中国红色党史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中国红色党史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61948年4月,毛泽东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的文章是D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0?毛泽东批评“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文章是C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第三篇:《党史知识竞赛知识竞赛题(含答案)》【中国红色党史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党旗引领成长·红色点亮青春”党史知识竞赛题(决赛) 1 1—2.什么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答: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5.三个有利于是在1992年初由谁在视察南方时提出,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1—6.201X年6月,在证券时报主办的201X年度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评选中,盘江股份获什么称号? 2—3.1935年1月召开的什么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 2—4.1936年3月30日,哪些二、六军团领导人在盘县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北渡金沙江与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 3—6.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什么?答: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中国红色党史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1—2.1999年10月25日,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是由哪几家法人单位发起设立的?【中国红色党史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答:是由盘江煤电集团公司联合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等七家法人单位发起设立。
1—4.公司党委书记周炳军在公司职代会上提出的强化“四种修养”和增强“三种精神”分别是什么?答:学习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
答:企业任务理念,企业发展理念,安全生产理念,企业经营理念,合作关系理念,改革创新理念,领导关系理念,思想作风理念,干部作风理念,工作作风理念,市场效益理念,人际关系理念。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选试题)
第18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选试题)一、单选题1.1956年陈云指出:“夫妻店担心进不了社会主义,我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时期内还需要夫妻店。
因为老百姓还要买小杂货、油盐酱醋,还要吃大饼、油条、混沌、汤团。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将结束D.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答案】B【解析】A.当时没有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材料反映了,当时还要允许向所有制,个体经济存在,体现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表现。
C.1956年正是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时期。
D.1956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还没有出现曲折。
故选:B。
2.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济;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由此可见陈云主张()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C.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经济以国营和集体为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党提出“三个主体”告诉我们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作用,“三个补充”告诉我们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此,陈云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故B项正确。
A项不符合“三个主体”,排除。
C项是1984年提出的,排除。
D项不符合“三个补充”,排除。
故选:B。
3.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政府的工作重点将是如下内容。
该会议工作重点(一)肃清反动派的残余,镇压反动派的捣乱;(二)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恢复和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
()A.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B.面临筹备建立新中国的重大问题C.宣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D.在探索经济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果【答案】B【解析】A.本项时间不符合,故排除;B.根据会议内容镇压反动派,恢复国民经济我们可以知道,这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筹备工作,故正确;C.时间不符,故排除;D.时间不符,故排除;故选:B。
关于三线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关于三线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原创版)目录1.引言:介绍三线建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正确说法一: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重大工程3.正确说法二: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应对战争可能的威胁4.正确说法三:三线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和产业5.正确说法四:三线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6.结论:总结三线建设的重要性和正确性正文三线建设是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应对战争可能的威胁,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
它涉及多个领域和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重大工程。
在上世纪 60 年代,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战争威胁,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我国政府决定实施三线建设。
这项工程的目标是在内地建设一系列的工业基地和基础设施,以应对战争可能的威胁。
其次,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应对战争可能的威胁。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我国面临着来自外部的严重威胁,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我国政府决定在内地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以提高国家的战争防御能力。
再次,三线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和产业。
它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工业领域,如钢铁、机械等,还包括了新兴的技术领域,如电子、航天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防事业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三线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三线建设,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大批工业基地和基础设施,这些设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三线建设也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为我国的安全和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三线建设是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应对战争可能的威胁,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
第1页共1页。
关于三线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关于三线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摘要:1.引言:介绍三线建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正确说法一:三线建设是我国在20 世纪60 年代为了应对战争可能的威胁而进行的一场重大建设3.正确说法二:三线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军事、工业、交通等4.正确说法三:三线建设对我国的国防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正确说法四:三线建设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和感人事迹6.结论:总结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和贡献正文:三线建设是我国在20 世纪60 年代为了应对战争可能的威胁而进行的一场重大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军事、工业、交通等。
这场建设对我国的国防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线建设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和感人事迹,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在20 世纪60 年代,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战争的威胁时刻存在。
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我国政府决定进行三线建设,将国家的工业和军事设施向内地转移。
这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建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军事、工业、交通等。
通过三线建设,我国的国防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推动了内地的经济发展。
三线建设对我国的国防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国防方面,三线建设使我国的军事设施更加分散,更加隐蔽,从而提高了我国军事设施的生存能力。
在经济方面,三线建设推动了内地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基础设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线建设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和感人事迹。
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顽强拼搏。
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总的来说,三线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建设。
它不仅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培养了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关于三线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关于三线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原创版)目录1.引言:三线建设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正确说法一:三线建设是中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为了应对战争可能的威胁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3.正确说法二:三线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军事、工业、交通等4.正确说法三:三线建设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正确说法四:三线建设过程中,数百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投身其中,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6.结论:三线建设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文三线建设是我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为了应对战争可能的威胁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这一战略决策旨在改变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的布局,提高我国在战争情况下的生存能力。
因此,关于三线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三线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军事、工业、交通等。
在军事领域,三线建设主要是指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建设一系列的军事基地和设施,以便在战争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抵御敌人的进攻。
在工业领域,三线建设主要是指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建设一系列的工业基地和设施,以便在战争情况下能够保证我国的工业生产不受影响。
在交通领域,三线建设主要是指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建设一系列的交通设施,以便在战争情况下能够保证我国的交通不受影响。
三线建设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国防建设方面,三线建设使我国的国防布局更加合理,提高了我国在战争情况下的生存能力。
在经济发展方面,三线建设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提高了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
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数百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投身其中,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努力工作,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三线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关于三线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摘要:一、三线建设的背景与目的二、三线建设的范围与划分三、三线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成果四、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五、现代视角下的三线建设反思与启示正文:一、三线建设的背景与目的三线建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背景是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
当时,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国家安全威胁,特别是来自苏联的军事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形势,毛泽东等我国领导人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
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国家战略后方的安全,增强我国的防御能力,同时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三线建设的范围与划分三线建设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以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
其中,川、贵、云和陕、甘、宁、青被称为大三线,一、二线的腹地被称为小三线。
这些地区位于我国腹地,离海岸线最近的在700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等天然屏障。
三、三线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成果三线建设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
这一过程中,我国在西部地区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三线建设还推动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开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三线建设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它确保了国家战略后方的安全,为我国在冷战时期应对外部威胁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三线建设加强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综合实力,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最后,三线建设为我国后来几十年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
五、现代视角下的三线建设反思与启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审视三线建设:1.提升战略思维: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要有远见卓识,科学制定国家战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三线建设测试题库及答案
三线建设测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三线建设是指什么时期的国家战略?A. 抗日战争时期B. 抗美援朝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20世纪60年代答案:D2. 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促进经济发展B. 应对外部威胁C. 改善民生D. 促进科技进步答案:B3. 三线建设主要涉及哪些地区?A. 沿海地区B. 边疆地区C. 西部地区D. 东北地区答案:C4. 三线建设期间,以下哪个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A. 农业B. 轻工业C. 重工业D. 服务业答案:C5. 三线建设对于中国国防的意义是什么?A. 增强了国防实力B. 促进了经济发展C. 提高了国际地位D. 改善了人民生活答案:A二、填空题1. 三线建设开始于________年。
答案:19642. 三线建设的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
答案:(无)3. 三线建设期间,中国在西部地区建立了多个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包括________。
答案:攀枝花钢铁基地4. 三线建设的实施,使得中国在西部地区形成了一条以________为主的工业带。
答案:重工业5. 三线建设对于中国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效地________了中国的国防安全。
答案:加强三、简答题1. 简述三线建设的主要内容。
答案: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为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而实施的一项国家战略。
主要内容是将工业、交通、国防等重要设施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迁移,特别是向西部地区转移,以分散和保护国家的重要资源和生产能力。
2. 三线建设对中国国防安全的影响是什么?答案:三线建设通过在西部地区建立工业基地和交通网络,提高了中国的战略纵深,增强了国防实力,为应对可能的外部威胁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四、论述题1. 论述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
答案:三线建设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它不仅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安全,还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虽然三线建设已经结束,但它对中国的国防布局和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促进西部大开发和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期末考试
《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期末考试《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期末考试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1资源环境经济学的逻辑基础是(1.0分)1.0 分A、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B、联系是普遍的C、资源禀赋是一次性的D、可持续发展理论2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原因,不包括(1.0分)1.0 分A、人的禀赋不同B、市场经济必然造成贫富差距C、先富的人群可以帮助国家获得更多税收D、一部分人先富是符合市场经济逻辑的3PPP模式中的第一个“P”是指(1.0分)1.0 分A、私人B、社会C、企业D、政府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A、20932+B、02559C、扣扣D、百度5关于我国重工业道路的选择,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A、原因是民国后期国有资产名存实亡B、为了发展重工业,不得不损害农业利益C、典型案例是三线建设D、“大跃进”标志着重工业道路的失败6下列会增加社会成本的是(1.0分)1.0 分A、维护社会信用体系B、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C、私人成本不是本人全部承担D、私人成本全部由本人承担7下列不属于农地“三权分置”中“三权”的是(1.0分)1.0 分A、所有权B、承包权C、经营权D、处置权8关于经济学,错误的是()。
(1.0分)1.0 分A、是一种知识体系B、研究对象不具有不确定性C、可以做为方法论来解释社会现象D、是一门一级学科8对人民公社制度下的监督者,描述最恰当的是(1.0分)1.0 分A、通常是没有道德风险的人B、为了发现偷懒,监督投入比较高C、监督效率很高D、无法保证劳动就变成了货币资本D、货币不仅包括纸币,还有金属货币等等13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改革和全球化,其中不属于改革和全球化的包括(1.0分)1.0 分A、国企制度改进与结构调整B、私经济迅速成长C、农田经营权有限自主D、宏观政策的成熟14“百人逐兔”的故事来自(1.0分)1.0 分A、论语B、诗经C、吕氏春秋D、菜根谭15下列能减少内生交易费用的是(1.0分)1.0 分A、促进消费者和厂商信息匹配B、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C、降低物流费用D、完善法律法规以规范交易市场16“百人逐兔”的故事告诉我们(1.0分)1.0 分A、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B、治理国家要界定产权C、完善市场交易规则D、降低社会成本17公共政策的重点要向()领域倾斜(1.0分)1.0 分A、扶贫B、健康C、经济增长D、环境卫生18下列对降低社会成本作用不大的是(1.0分)1.0 分A、强调信用B、完善规则以避免推诿扯皮C、界定产权D、一次性交易,不可重复19“中国奇迹”最主要的是指(1.0分)1.0 分A、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B、民主政治的快速推进C、经济结构的快速优化D、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20对承包制的描述,错误的是(1.0分)1.0 分A、相对于人民公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效率问题B、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没有彻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C、可以作为长期的制度安排不动摇D、释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因此促进了城市的发展21对鱼的加工和生产属于第几产业(1.0分)1.0 分A、一B、二C、三D、四22关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A、从此开启了各地的增长锦标赛B、比较好的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C、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可以平衡各地财政收支D、彻底完善了我国的税收制度23人民公社的致命缺陷,表达最贴切的是(1.0分)1.0 分A、超越了时代的需要B、监督不力,腐败横行C、生产队经营单一,缺乏创造力D、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来解决群体偷懒24下列关于有效机制设计,说法正确的是(1.0分)0.0 分A、有效的机制设计是不会产生资源错配的B、这里的“效”是成效C、有效的机制设计是决不允许多次错配资源的D、机制设计更多是政治学关注的25根据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以下政策设计错误的是(1.0分)0.0 分A、鼓励要素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流动B、尽早破除户籍等阻碍要素流动的制度C、鼓励东部地区的低端产能向中西部转移D、加强土地监管,防止土地流转26我国大城市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1.0分)1.0 分A、高中低产业会继续同步发展B、由中低端的制造业像高端的制造业转变C、由于要素充足,制造业的生产和销售会继续火热D、即使发展了高端制造业,也要继续保持中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力27下列不属于制度的作用的是(1.0分)1.0 分A、改善预期B、稳定预期C、明确行为主体的责、权、利D、增加交易成本28在宪法修正案中,关于对私人财产权的保护,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A、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B、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无条件对土地实行征用D、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9根据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两要素在两个市场直接流动的根本原因是(1.0分)0.0 分A、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各地政策和机制不同C、要素价格或回报率在各地的差异D、各地发展阶段和任务不同30为减少社会成本,下列不属于政府应该做的是(1.0分)1.0 分A、提供基本公共品B、加强监管投入,防微杜渐,杜绝所有产生社会成本的行为C、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成本约束D、没必要事无巨细的监管31前苏联“新经济”政策,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A、在1919年颁布B、反映的是商品经济不充分发展C、针对的是农村和农业D、获得了持久的效果32“两个积极性,总比一个积极性好的多”最早由谁提出(1.0分)1.0 分A、列宁B、斯大林C、邓小平D、毛泽东3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越突出,越可能出现的现象为(1.0分)1.0 分A、工业革命B、工业过剩C、关税壁垒D、政治改革34关于互补品,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A、如果商品X的价格上涨,带来商品Y的需求量增加,那么X和Y是互补品B、如果商品X和Y 的需求量反向变化,那么X和Y是互补品C、互补品带来的效用具有木桶效应,取决于最少的那个商品消费量D、在配额制制度下,货币和粮票是替代品35新中国成立之初,选择重工业道路的原因,最恰当的是(1.0分)1.0 分A、重工业是我国当时的比较优势B、国防需要C、大国需要装备制造业,而新中国的重工业名存实亡D、重工业比轻工业发展容易36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最恰当的解释是(1.0分)1.0 分A、农民革命性强B、“三农问题”比城市改革更重要C、领导人倾向于自下而上的改革模式D、温饱问题,是当时中国首先要解决的37假如一个机制无法区别勤勉的人和偷懒的人,那么下列最有可能发生的是(1.0分)1.0 分A、勤勉的人和偷懒的人获得的货币收入相同B、勤勉的人和偷懒的人获得的效用相同C、勤勉的人获得更多的货币收入D、勤勉的人获得更高的效用38民国后期,国有资产名存实亡的直接原因是(1.0分)1.0 分A、国有资产比重低,地位低B、蒋经国“打老虎”不力C、国共内战消耗D、贪腐严重,缺乏权力约束机制,国有资产被暗度陈仓39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给“新经济”带来的启示不包括(1.0分)1.0 分A、只要加强金融监管,就可以避免金融危机B、没有高质量的金融发展就没有经济安全C、金融创新不能脱离实体经济需要D、工业化应当脱虚向实40下列不属于资源配置机制的是(1.0分)1.0 分A、自然配置B、计划配置C、市场配置D、政府配置二、多选题(题数:15,共 30.0 分)1振兴农村的难点包括(2.0分)2.0 分A、人口一直向城市流动,缺乏振兴的主体B、找到一个有效率的组织C、如何释放公有制下的土地效率D、缺乏振兴资金2人民公社的制度教训是(2.0分)1.0 分A、基层民主的重要性B、权力需要约束和监督C、要给予参与者退出权利D、制度供给不能单一,要给民众选择的可能和权利3关于我国具体经济体制和政策,描述正确的是(2.0分)2.0 分A、和经济制度一样不能随意调整,具有稳定性B、经济体制政策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C、具有相当强的灵活性,可以朝令夕改D、经济体制和政策的变化要符合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4我国农业的发展,说法正确的包括(2.0分)2.0 分A、应该发挥比较优势,减少粮食生产,鼓励轻工业发展B、恪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C、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D、在市场经济下 ,农业应该自由发展,不需要政策干预5经济学的微观维度包括(2.0分)2.0 分A、企业B、个人C、市场D、政府6新型装备制造的三大重点是(2.0分)1.0 分A、现代交通运输设备B、先进的机械加工制造业C、重大基础工程设备D、以医疗器械为主的检测设备7按联合国标准分类标准,农业包括(2.0分)2.0 分A、农业B、林业C、牧业D、渔业8产生”农民工“这一词语,说法正确的包括(2.0分)1.0 分A、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工人中有很多是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B、在经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C、进入城市的农民,由于户籍等人口制度的存在,并未被赋予城市核心居民同等待遇D、随着经济市场化的进行,有理由相信“农民工”一词会逐渐淡化和消亡9关于激励机制设计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2.0分)2.0 分A、恶行者不应过度惩罚B、善行者应得到原有的收益C、善行者应得到最大收益D、恶行者应得到最大惩罚10社会建构的任务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三线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三线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性
2.三线建设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3.三线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4.三线建设的正确性分析
5.结论:总结三线建设的贡献和启示
正文
【引言】
三线建设,作为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项重大工程,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却存在着多种说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三线建设的正确性,并探讨其对今天的启示。
【三线建设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三线建设,指的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为了应对战争可能的威胁,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
这一工程的核心是将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工业设施,迁移到西南、西北等内陆地区。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战争爆发时,我国的重要工业设施不会受到敌方的摧毁,从而保证我国的战争能力。
【三线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三线建设的实施,使得我国的工业布局得到了重大的改善。
在短时间内,我国在西南、西北等地建立了一大批新的工业基地,这对于提高我国战争实力,保障国家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三线建设也对于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
【三线建设的正确性分析】
对于三线建设的正确性,存在着多种说法。
一方面,有人认为三线建设是我国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它保证了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了我国的战争实力,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三线建设过于强调战争因素,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结论】
总的来说,三线建设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项重大工程,它对于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改善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三线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过于强调战争因素,忽视经济发展规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