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读后感400字
贵州三线建设观后感
![贵州三线建设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b657f6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0.png)
贵州三线建设观后感去看了贵州三线建设的相关展示后,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心里就像煮开的火锅,各种想法和感触一个劲儿地往上冒。
一进去看到那些老物件、老照片,就感觉像是一下子被拉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
那时候的人们啊,真的是充满了干劲儿,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一头扎进贵州的大山里头搞建设。
你能想象吗?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没有啥高级的机器设备,全靠大家的一双手和满腔的热血。
三线建设就像是一场超级大冒险,但又无比的伟大。
这些建设者们远离家乡,来到贵州这个相对偏远的地方。
住的可能就是简易的房子,吃的也没现在这么丰富,但他们眼睛里就只有一个目标——把这里建设好。
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在贵州这片土地上一点一点地筑起“蜂巢”,也就是那些工厂、基地啥的。
我特别佩服他们的那种团结劲儿。
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口音,可能一开始还互相听不懂呢,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一起抬大梁、一起挖地基。
那时候的团队合作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没有啥个人主义,大家心里想的都是集体的利益,都是三线建设的成功。
而且你看现在贵州的发展,三线建设那可是功不可没啊。
那些当年建立起来的工厂,就像是种下的种子,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过风吹雨打,但现在很多都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一趟看下来,我觉得自己也像是被注入了一股力量。
现在咱们生活中遇到点小困难,和当年三线建设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蚂蚁和大象的差别。
咱们要是能有当年建设者们一半的那种吃苦耐劳、团结奋进的精神,啥事儿干不成啊?贵州三线建设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像是一盏明灯,照着咱们在现代的生活中勇往直前,让咱们知道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再艰苦的地方也能被建设成美好的家园。
我想啊,这种精神就应该像传家宝一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伟大的历史,也汲取其中的力量。
三大线建设 读后感
![三大线建设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edcf2a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3.png)
三大线建设读后感《三大线建设读后感》当我开始阅读关于三大线建设的相关内容时,感慨万千。
读到对三大线建设背景的阐述,我感觉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特殊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三线建设的决策彰显了国家的深谋远虑。
比如当时国际上的紧张局势,被西方国家在战略上封锁等,国内很多地区还比较落后,这使得三线建设极为必要。
这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去过一些过去属于三线建设区域的地方,那里曾经的工厂厂房虽然有些陈旧,但能察觉到当年建设时期布局的精心。
我看到那些宽敞的车间、厚实的墙壁,就仿佛看到了当年无数建设者们忙碌的身影。
特别触动我的是那些建设者所展现出来的奉献精神。
在资料中了解到很多人远离家乡,离开舒适的生活环境,奔赴艰苦的三线地区。
他们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个工厂,一些地方甚至是在荒无人烟的山谷里,要开荒、建房、建厂从零开始。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正是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和不畏万难的奋斗意志。
在那里,他们不怕吃苦,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当时很多技术工人、知识分子都放下了手头的一切,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就如同古代的戍边战士一般,无私奉献于国家的战略布局之中。
后来我明白了,三大线建设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建造工程,更是一种精神的丰碑。
在建设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们还实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一个地方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各地方言、习俗在这里碰撞又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三线文化。
未来,这种三大线建设所体现出的精神对我们依然有着深刻的启发。
在如今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时,无论是个人追求理想,还是整个国家向着伟大复兴前进的征程中,我们都应该发扬这种奋斗到底、无私奉献的精神。
它提醒着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哪怕是从零开始,也能创造出伟大的事业。
不过,也有让我仍不太理解的地方,比如在当时的那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是如何保证三线建设如此大规模工程材料的基本供应的呢,但读到建设者们就地取材、用智慧克服困难时,又似乎找到了答案。
三线建设著作读后感
![三线建设著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f63f97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1.png)
三线建设著作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三线建设的著作,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热血沸腾年代的大门。
三线建设,这在以前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历史名词。
但读了相关著作后,才发现这背后是无数人的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
我就像一个在时光隧道外好奇张望的孩子,一下子被拽进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挑战的时代。
那时候的人们,响应国家号召,从繁华的城市一头扎进深山老林、偏远的大西北和大西南。
这就好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大迁徙,而且是向着艰苦卓绝进军。
这些建设者们啊,真的是超级“硬核”。
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没有挖掘机就用手挖,没有先进的建筑设备就靠人力和简易工具。
我仿佛看到一群群人在崇山峻岭间,喊着号子,挥洒着汗水,硬是要在那些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建起一座座工厂、一个个科研基地。
这可比电影里演的超级英雄还要酷呢,他们可是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中国的大版图。
而且三线建设可不仅仅是搞搞建筑、搬搬机器这么简单。
它就像是一个全方位的大变革,从工业布局到文化融合,从经济结构到人才分布。
它把东部地区的先进技术、人才和理念带到了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让那些地方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有了生机和活力。
读着这些故事,我也不禁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所打动。
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计较,不会说“我去那里有什么好处”“条件这么差我才不去呢”。
他们心中想的就是国家的需要,这种纯粹的爱国情怀,在现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里,就像是一股清流。
同时,我也在想,三线建设虽然已经是过去式了,但它留下的遗产可不得了。
那些曾经在三线建设中崛起的城市和地区,现在也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
就像一颗种子,当初种下的时候是为了应对危机,而现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提供各种资源和动力。
读完这些著作后,我就像经历了一场洗礼。
我明白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无数人的默默奉献和拼搏。
那些三线建设者们,他们的故事不应该被遗忘,而应该被当作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
下次再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当年那些前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创造奇迹,我们现在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https://img.taocdn.com/s3/m/64132ab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4.png)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示例文章篇一:《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嘿呀!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了三线建设博物馆,这一趟下来,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呢!一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激情和热血的年代。
那些陈旧的机器、泛黄的照片,还有一件件充满故事的老物件,就像一位位沉默的老人,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岁月。
我看到了当年工人们住的简陋宿舍,那小小的空间里,摆放着几张木板床,连转身都困难。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的房间,又大又舒适,和他们比起来,我简直太幸福了!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是我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能坚持下去吗?”还有那些巨大的机器,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依然能感觉到它们当年的威风。
讲解员姐姐说,这些机器可都是当年的宝贝,工人们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它们。
我就想,这些机器就像战场上的战士,为了国家的建设冲锋陷阵!我还看到了好多工人叔叔阿姨们的照片,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的笑容,那眼神里透露出的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
我听到旁边的同学说:“他们不累吗?” 怎么会不累呢?只是他们心中有梦想,有对祖国的热爱呀!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和小伙伴们一直在不停地讨论。
“哇,你看这个!”“哎呀,他们太不容易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被那些历史深深吸引。
有一个展区专门展示了工人们的工作场景,那热火朝天的画面,让我感觉自己好像也置身其中。
我仿佛看到他们挥汗如雨,听到他们的口号声震耳欲聋。
这就像我们在运动会上为了班级的荣誉拼命奔跑一样,充满了力量!参观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三线建设的先辈们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他们那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他们一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难道我们不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吗?难道我们要在舒适的生活中迷失自己吗?不!绝对不!我要努力,要拼搏,要让自己的人生也像三线建设者们一样,绽放出绚丽的光彩!示例文章篇二:《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哇塞!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去了三线建设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棒的经历!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好像穿越到了过去那个火热的年代。
贵州三线建设观后感
![贵州三线建设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69bd76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1.png)
贵州三线建设观后感看完贵州三线建设相关的资料后,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段激情燃烧又神秘莫测的岁月。
一开头了解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三线建设就像是一场超级大的“布局游戏”,而且是那种超有战略眼光的布局。
国家大手一挥,把那么多的资源、人力就像棋子一样,巧妙地撒在贵州这片土地上。
这背后得是多大的决心啊!就好比是在贵州这个大棋盘上,开始精心谋划一场关乎国家未来的棋局。
到了那些三线建设的旧址一看,好家伙,那些厂房、建筑虽然带着岁月的痕迹,但却像一个个沉默的巨人,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热闹非凡。
当时的建设者们那肯定是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对国家无限的忠诚就来到这了。
他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贵州的深山老林里,就像是一群超级英雄响应了一个特殊的召唤。
没有高楼大厦住,没关系,自己动手建;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不怕,靠着智慧和毅力也能搞出大动静。
你看那些高大的烟囱,虽然现在有的已经不再冒烟,但当年那可是工业蓬勃发展的象征。
在那个时候,每一缕从烟囱里冒出来的烟,就像是贵州三线建设充满活力的呼吸。
这些厂房里生产出的各种产品,就像是这个特殊时期诞生的宝贝,支撑着国家在困难时期稳步前行。
而且啊,三线建设给贵州带来的变化那可绝不是一星半点。
以前贵州可能就像一个被大山环绕,有点默默无闻的小地方。
但三线建设就像一阵魔法风,吹来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思想。
一下子,贵州就像是被注入了超级能量,开始慢慢崛起。
道路变宽了,人才变多了,就连大家的观念都变得更现代了。
不过这过程中肯定也有不少的困难和趣事呢。
想象一下,建设者们在那深山里,可能和各种小动物做邻居。
一边要搞建设,一边还得和调皮的小动物们斗智斗勇。
晚上睡觉的时候,说不定还有不知名的小虫子来“拜访”。
但是这些困难都被他们当作小插曲,丝毫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现在,贵州三线建设留下来的不仅仅是那些看得见的建筑和设备,更多的是一种精神。
那种不怕吃苦、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
这种精神就像一颗种子,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三线建设心得体会
![三线建设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106782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3.png)
三线建设心得体会三线建设心得体会篇一:加强党性修养守住三线_学习心得体会加强党性修养守住"三线"_学习心得体会习总书记强调: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
当前时期,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党性修养,守住道德底线。
领导干部的道德是成就事业的根本,面对各种诱惑,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
领导干部面对各种诱惑,一旦守不住道德底线,就可能犯错误甚至于走上犯罪道路。
近年来出现的雷政富、秦国刚等人就是党性淡漠,没有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最终不仅道德丧失,更是触碰了党纪国法。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要把加强道德修养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防微杜渐,守住道德底线,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在工作生活中始终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警钟长鸣,时刻保持防范警惕之心,不抱侥幸心理,不越雷池半步,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
强化廉政意识,守住纪律红线。
领导干部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和清廉,顶得住诱惑。
面对各种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的领导干部一是要加强学习,强化廉洁从政的意识。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政治理论学习与作风建设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与廉政建设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法律观念,强化廉政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二是要严于自律,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保持两袖清风,清正廉明,自觉远离权利、金钱、美色的诱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品德;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侵袭,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三是要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带头遵守《党章》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遵守法律法规,不碰"带电高压线”。
三线建设观后感400字
![三线建设观后感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afbca2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e.png)
三线建设观后感400字在现代社会中,三线建设被认为是一种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座正在进行三线建设的城市,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发展理念的生动和全面。
首先,三线建设给我留下了一个生动的印象。
在这个城市,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型工厂忙碌运作。
所有这些,都显示出这座城市正在以破茧成蝶的姿态崭露头角。
我被这里的发展速度所震撼,深深感受到三线建设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三线建设给我留下了一个全面的印象。
不仅是城市的物质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这座城市还注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一座宏伟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文化资源;我走进了一家现代化的医院,感受到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贴心的服务;我还注意到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地保护,绿化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这些全面的发展让我深感三线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是为了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
最后,三线建设给我留下了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印象。
在这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我看到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市民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合力。
同时,城市管理者们注重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注重速度,更注重质量。
这种注重全局、注重长远的发展理念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我也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追求持续发展,不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参观三线建设城市的经历让我深受启发。
这种发展理念的生动和全面,以及带给我的有指导意义,让我更加坚定了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信念,并努力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贵州三线建设观后感
![贵州三线建设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529597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b.png)
贵州三线建设观后感看完贵州三线建设的相关资料后,我就像穿越回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心里满满当当都是感触。
一提到三线建设,我就想象到一群充满干劲的人,像超级英雄一样,响应号召就奔赴贵州那些大山里头了。
那时候的贵州啊,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偏远又落后的地方,可这些三线建设者们不在乎。
他们带着梦想、带着使命,就像去开疆拓土一样。
我看那些建设者们住的地方,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感觉就像在野外生存似的,但是人家没抱怨啊。
要是搁现在,我们很多人可能因为没有空调、没有网络就觉得没法活了,可他们呢,在简陋的工棚里,一心想着怎么把工厂建起来,怎么把机器运进去,怎么让贵州这个地方能生产出厉害的东西。
那些巨大的厂房、长长的生产线,就这么一点点在贵州的土地上冒出来了。
就像变魔术一样,不过这个魔术可是用无数人的汗水和心血换来的。
这三线建设啊,就像给贵州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原本寂静的山谷里,有了机器的轰鸣声,有了工人忙碌的身影,有了灯光彻夜通明的厂房。
而且,这不仅仅是建几个工厂那么简单。
它就像一颗种子,带动了周边的发展。
人多了,小镇就慢慢变成了有点规模的地方,有了学校,孩子们能读书了;有了医院,大家生病了能看病了;还有了商店,能买到生活所需的东西了。
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块倒下带动了一连串的变化。
从现在往回看,三线建设者们就像是一群开拓者,在贵州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一段特别牛的历史。
他们那种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简直就是闪闪发光的宝藏。
现在的我们啊,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享受着他们打下的基础带来的福利,可不能忘了他们。
这贵州三线建设就像一部充满热血和激情的纪录片,值得我们反复观看、品味,并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要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能有他们那种劲头,还有啥事儿干不成呢?。
参观铁路三线建设观后感
![参观铁路三线建设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ea270a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0.png)
参观铁路三线建设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铁路三线建设,那可真是一次超级特别的经历,就像走进了一部充满热血与奋斗的历史大片。
一到那儿,我就被那些老式的铁路设施吸引住了。
那铁轨,虽然看着有点旧旧的,但是就像一位位默默坚守多年的老战士,每一寸都透着一种坚毅。
你想想啊,在当年,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设备,那些建设者们全靠着自己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就把这么一条条铁路给修起来了。
这可不像咱们现在搭个积木那么简单,那是实实在在的在荒郊野岭、崇山峻岭之间开辟出一条条钢铁大道啊。
我沿着铁路走,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些工人们热火朝天干活的场景。
他们一个个挥汗如雨,喊着响亮的号子,齐心协力地把铁轨铺好。
可能有人负责搬那些沉重的枕木,一步一步地挪着,每一步都像是在和大地较劲儿;有人在指挥着铁轨的铺设,眼睛紧紧盯着,生怕有一点点偏差。
这铁路啊,可不仅仅是铁和木头的组合,那是他们用汗水、用热血,甚至是用生命浇筑出来的。
看着那些展示的老照片,我心里就特别感动。
照片里的人都穿着朴素的衣服,脸上却带着无比坚定的神情。
他们远离家乡,来到这艰苦的地方搞建设,为的啥?就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啊。
那时候的条件可真艰苦,住的地方可能就是简易的工棚,吃的也不会有多好,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这种精神,要是放到现在,估计很多人都难以想象吧。
再说说这铁路三线建设的意义,那可太大了。
就好比是给国家的身体里安装了一条条强劲的血管,让物资可以快速地流动起来。
不管是山里的资源运出去,还是外面的东西运进来,都靠这铁路呢。
它带动了沿线地区的发展,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很多原本封闭地方的大门。
我在参观的时候就在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
坐高铁又快又舒服,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当年那些铁路三线建设者们的努力之上的啊。
我们可不能忘记他们的付出。
要是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现在这么方便的出行,哪有那么多城市的繁荣发展呢?这次参观就像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艰苦奋斗,什么叫做无私奉献。
三线建设观后感范文
![三线建设观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859c5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c.png)
三线建设观后感范文看完三线建设的相关资料后,我这心里啊,就像开了锅的热水,一个劲儿地翻腾。
三线建设,这就像是一场超级大的“战略游戏”,不过是在现实里真刀真枪地干。
以前我就知道一些大的建设工程,但三线建设可不一样,它就像是一个神秘又宏大的宝藏工程。
你想啊,在那个时候,大家把工厂啊、人才啊一股脑儿地往大后方迁。
这就好比是把家里最宝贝的东西分散藏起来,还得藏得特别巧妙,为啥呢?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危险呗。
那些建设者们就像是一群超级英雄,响应号召就跑到偏远的地方去了。
那地方可能连路都没有,全是荒山野岭的。
可他们呢,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开始在那些地方筑巢,建起一座座工厂。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些建设者的故事。
他们背井离乡,到了那些条件艰苦得不行的地方。
没有房子住,那就自己搭个简易的棚子;没有吃的,就自己开荒种地。
他们的生活就像是在“野外生存挑战”,但又多了一份使命感。
他们可没有什么怨言,每天都干劲十足地投入到建设中。
这让我觉得,那个时候的人们真是单纯又伟大,心里就想着国家的事儿,自己的那点小困难都不叫事儿。
而且啊,三线建设可不仅仅是建几个工厂那么简单。
它就像一颗种子,撒到那些地方后,生根发芽,改变了整个地区的面貌。
以前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慢慢有了工业的气息,有了技术,有了人才。
就像魔法一样,让原本落后的地方开始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也让我想到现在的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那可都是这些前辈们打拼出来的。
我们现在有高楼大厦,有先进的科技,要是没有三线建设那时候打下的基础,哪能这么快就过上好日子呢?这就好比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果子,这个巨人就是那些三线建设的英雄们。
我觉得三线建设就像是一部充满热血和激情的史诗,虽然它已经是过去的事儿了,但它留下的精神就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
这火炬应该传给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能像那些建设者一样,勇往直前,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
反正我是被深深打动了,感觉自己也充满了力量,想要像他们一样,在自己的生活里创造出点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来呢!。
黔南三线建设观后感
![黔南三线建设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182980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34.png)
黔南三线建设观后感去看了黔南的三线建设相关展览和旧址后,那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本超级精彩又有点神秘的大书。
一走进那里,就像是突然被拉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
我仿佛能看到一群充满干劲儿的叔叔阿姨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一头扎进这黔南的大山里头搞建设。
那时候可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先进的机器设备,大部分都是靠人力呢。
他们就像一群超级英雄,靠着自己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在这一片土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你看那些遗留下来的厂房和设施,虽然有些已经破旧斑驳,但却像一位位默默无语的老人,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每一块砖瓦、每一台老旧的机器,都藏着无数的汗水和心血。
比如说那巨大的车间,我站在里面的时候就在想,当年这里肯定是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忙碌地穿梭着,大家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把这里建设成祖国坚实的后方基地。
而且啊,我特别佩服当时的人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吃着简单的饭菜,却每天都能像打了鸡血一样努力工作。
我要是处在那个环境里,估计每天早上起床都会是个大挑战。
但他们不一样,他们心中有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就是为了国家的强大,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
这种信念就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燃烧得特别旺。
再说说三线建设对黔南的影响吧。
这就像是一场魔法,把黔南从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一下子变得充满活力。
有了新的工厂,就有了工作机会,有了人才的流入,还带来了新的文化和思想。
现在黔南的很多发展成果,其实都能在三线建设里找到根源。
它就像一颗种子,种下之后慢慢生根发芽,长成了现在的参天大树。
从黔南三线建设里,我也得到了不少启发。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这么好,可不能变得娇滴滴的。
要是遇到点困难就退缩,那和当年那些勇敢的建设者们比起来,可就差太远了。
我们得学习他们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里也努力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黔南三线建设之旅就像一场充满惊喜和感动的穿越之旅。
三线建设观后感
![三线建设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12314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5.png)
三线建设观后感《三线建设观》是毛泽东在1961年提出的一种发展战略。
我认为,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历史背景下的必然结果,也是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观的背景是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环境。
当时国际形势非常紧张,中国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威胁,特别是来自美国的军事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威胁,确保国家的安全,毛泽东提出了“三线建设”,即由三线军事工业和地方工业为主导的战略。
毛泽东指出,军工和地方工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将这两者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他认为,通过军工和地方工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保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同时也可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线建设的观点对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国家面临外部威胁的情况下,军工和地方工业的发展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通过建设军工和地方工业基地,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此外,《三线建设观》也对中国的军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建设军工和地方工业基地,可以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增强国防能力,保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这对于一个当时面临外部威胁的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三线建设观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毛泽东提出的三线建设观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特殊环境,国际形势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这种战略的不适用。
其次,三线建设观过于强调军工和地方工业的发展,而可能忽视了其他领域的重要性。
最后,三线建设观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给当地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环境污染等。
总的来说,作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发展战略,《三线建设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发展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其局限性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调整这种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中国经济和军事发展的需要。
《三线建设参观感悟—李照龙五篇》
![《三线建设参观感悟—李照龙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3f2cd302020740be1e9bf5.png)
《三线建设参观感悟—李照龙五篇》第一篇:三线建设参观感悟—李照龙遗存的时代记忆不朽的时代精神——贵州大学李照龙在接到三线建设实践考察这个任务的之前的我,虽然曾听人提起过我们贵州的三线建设,却是知之未深。
便上网搜索了一下做个大致的背景了解,在百度中的文辞之间重温那一段历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东南沿海的攻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我不禁佩服那一时期谋划运筹我国国防科技这一盘大棋的国家领导人、决策者,惊叹他们是怎样的胆略和气魄。
且我最初的感受也基本局限于此。
第一天从贵阳出发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下了高速后途经蜿蜒的环山公路,在两旁葱郁树林的映衬下,我们来到考察参观第一站“三线建设”011基地——安顺云马飞机厂。
行程的一开始我们便认识了云马厂当初从北京来的第一批投身支援三线建设的已过八旬的刘金雄老爷爷,参观行程中刘老结合他自己人生历程,讲述了云马厂的发展,在刘老的回忆和讲解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的老一批三线建设者的心历路程。
了解到刘老他们从青年时期投身国防科技建设事业的信念,以及为了国家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一生的不悔的自豪的情怀。
“我有十分力,不出九分力,出完十分力,再加一把油”、“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以及“献青春、献终生、献子孙”的“三献”精神······一行听完刘爷爷慷慨激昂的言辞,这是我二十年来第一次最切身的感受到了何谓艰苦、何谓奉献,也感受到了什么才是更高一层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云马厂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三线建设的故事,这更是千千万万个像刘老这样投身国家发展建设的建设者们“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坚守。
当然的,就像无论是任何小说、电影、或是电视剧一样,艺术总归是源于生活,在时间空间的进程中爱情无论何时何地必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靓丽风景,此行最触动我的便少不了三线中的爱情故事。
三线建设著作读后感
![三线建设著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a86934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a.png)
三线建设著作读后感读完关于三线建设的著作后,那感觉就像是跟着老一辈们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又充满热血的大冒险。
三线建设这事儿,一开始我就像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是越读越觉得,这简直就是一部超级英雄大片,只不过主角是一群平凡又伟大的中国人。
那时候国家面临着重重压力,就像被一群小怪兽包围着。
于是啊,咱们国家就决定在中西部地区搞这个三线建设,这就好比在后方悄悄建立一个超级基地。
书里那些建设者们的故事可太打动人了。
他们就像是一群“拓荒牛”,被派到了条件艰苦得不像话的地方。
有的地方荒无人烟,要啥没啥,就像游戏里新手村外面的荒野。
但是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一个个撸起袖子就干。
他们住着简易的房子,吃着简单的饭菜,却干着惊天动地的大事。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大山里炸山开路,在河边架桥建坝,脸上全是汗水和坚定。
这让我想到自己,平时遇到点小困难就想打退堂鼓,和他们比起来,我简直弱爆了。
而且啊,三线建设里充满了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智慧。
那些工厂、设施的布局就像是一盘精心下的棋。
在深山老林里建起一座座工厂,就像在山洞里藏着宝藏一样。
这不仅要克服地理上的困难,还要考虑到保密、生产等一大堆复杂的问题。
这些建设者就像一群魔法师,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三线建设的影响也是超级深远的。
它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中西部的大地上,然后慢慢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以前那些贫穷落后的地方,因为三线建设开始有了工业的气息,有了技术和人才。
这就好比给一个瘦弱的孩子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他慢慢变得强壮起来。
现在我们看到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发展成果,其实都离不开当年三线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
读了这本书,我心里满满都是对先辈们的敬意。
他们在那么艰苦的年代,怀着满腔热血,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也让我明白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这三线建设的故事啊,就像一个永不熄灭的火把,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影响百年国运的三线建设读后感
![影响百年国运的三线建设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7f86cc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60.png)
影响百年国运的三线建设读后感
《影响百年国运的三线建设》一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
这项建设计划涉及到中国西南、西北等偏远地区的战略布局,旨在加强国家的国防体系和经济实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了这项建设计划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国运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三线建设的实施使得偏远地区的人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加快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民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三线建设的实施也打破了中央城市的垄断地位,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
最后,三线建设的实施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国运的重要性。
中国的三线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不仅仅是为了当时的国防和经济发展,更是为了未来百年的国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份精神和勇气,也是我们今天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所需要的。
总之,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三线建设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国运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更加自豪和感恩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历程。
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的精神,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
三线精神观后感
![三线精神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fd9130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7.png)
三线精神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三线精神的东西,那感觉就像被一阵超酷的风给吹到了一个热血沸腾的时代。
三线建设,那可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搞的一场超大规模的“创业”啊。
以前只知道现在城市里高楼大厦、工厂林立,看了才明白,原来很多都是三线建设埋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的成果。
那些建设者们可太牛了。
他们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响应号召,背井离乡,跑到深山老林里、跑到偏远的地方去搞建设。
想象一下,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交通,也没有先进的机器设备,大部分都得靠人力。
他们就凭着一股劲儿,一锤一锤地敲,一砖一瓦地盖,硬生生地在那些荒郊野外建起了工厂、学校、医院。
这三线精神里最让我佩服的就是那种无私奉献的劲儿。
那些人啊,远离家人,到艰苦的地方去,不是为了挣大钱或者出名,就是为了国家能强大起来。
他们在大山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是一辈子。
就像有位老工人说的,那时候只想着怎么把任务完成,怎么把厂房建好,根本没想过自己会吃多少苦。
这种精神,在现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里,就像一股清流。
现在好多人干一点事就想着能得到多少回报,和三线建设者们比起来,真的差太远了。
还有就是他们的艰苦奋斗。
条件那么差,资源那么少,但是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
没工具自己造,没材料想办法找替代品。
这种在艰苦环境中不低头,还能不断创新的能力,简直无敌了。
这就好比你在游戏里,一开始啥装备都没有,还被分到了最难的关卡,但你不但没有放弃,还一路打怪升级,最后把这个关卡给通关了,而且还自创了好多新玩法。
三线建设者们就是这样的游戏大神,在现实里书写着传奇。
三线精神对咱们现在也有很大的启发。
咱们现在遇到点困难,比如说工作上项目推进不顺利,或者学习上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应该想想三线建设者。
人家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都能把那么大的建设工程搞起来,咱们眼前这点小麻烦算啥呢?只要有那股子劲儿,咬咬牙坚持下去,肯定能克服。
总之啊,三线精神就像一座宝藏,里面装满了力量、勇气和奉献。
看了关于它的故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打了一针强心剂,充满了斗志。
散文一三线建设观后感
![散文一三线建设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3157b5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e.png)
散文一三线建设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三线建设”的一些资料和纪录片,那可真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热血年代的大门,让我这心里呀,像被一阵激情澎湃的风给吹过了似的。
一提到“三线建设”,我就仿佛看到了一群群坚毅的人,背着行囊,带着决心,走向那些大山深处、偏远之地。
那时候交通可不比现在,没有高铁,没有宽敞的柏油路,有的可能就是那坑坑洼洼的土路,还得靠两条腿或者偶尔的一辆大卡车。
可这些建设者们就像是一群勇敢的开拓者,哪里艰苦就往哪里扎。
你看那些工程师,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可在那荒山野岭里,他们挽起袖子就和工人们一起干。
规划厂房,勘测地形,那认真劲儿就像是在雕琢一件绝世珍宝。
而那些工人师傅呢,个个都是铁打的汉子,他们手里的工具就像是他们战斗的武器。
锤子敲打着钢铁,发出当当的声响,就像一首充满力量的交响曲。
在那没有什么先进机械的年代,靠的就是一双手、一副肩膀,硬是把一个个巨大的工厂、一座座坚固的厂房给建起来了。
我觉得这“三线建设”就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术表演。
原本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一下子就冒出了好多现代化的设施。
厂房、医院、学校,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这些地方就像是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生命力,开始热闹起来。
孩子们的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医院里的关切声,交织在一起,成了一种独特的旋律。
这背后啊,其实是无数的汗水和牺牲。
那些建设者们远离家乡,有的好几年都不能回家看看。
他们想念家人的时候,可能就只能望着月亮,把思念寄托在那遥远的星光里。
而且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那么多的困难,自然环境的恶劣,物资的匮乏,可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他们就像一群有着坚定信仰的战士,不把这三线建设好,誓不罢休。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时代,高楼大厦林立,各种高科技产品琳琅满目。
可我们不能忘记“三线建设”那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些在艰苦岁月里默默奉献的人们。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我们打下了这么坚实的基础。
就像盖房子,他们是那最底层的基石,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观铁路三线建设观后感
![参观铁路三线建设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81722a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5.png)
参观铁路三线建设观后感你知道吗?前几天我去参观了铁路三线建设的成果,那可真是一次超级震撼又妙趣横生的经历啊!一到那儿,我就像个闯进了神秘宝藏地的小探险家。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条条铁轨,它们就像沉默而忠诚的长龙,蜿蜒在大地之上。
我当时就想,这铁轨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它就这么静静躺着,却能承载着巨大的火车,带着人们和各种物资,跑到天涯海角。
再看看那些老式的火车头,哇塞,它们简直就像从历史深处缓缓驶来的钢铁巨兽。
虽然外表看起来有些“沧桑”,但你能感觉到它当年的威风凛凛。
站在旁边,我仿佛能听到它当年发出的那种轰隆隆的咆哮声,那声音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岁月,又像是在警告那些企图挑战它的困难:“我可不怕你,我要带着大家向前冲!”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三线建设时期的艰苦。
那时候的建设者们啊,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他们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工具,全靠自己的双手和简单的机械,在荒山野岭里开辟出这样伟大的铁路线。
就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点点地挖,一点点地铺,那种毅力简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在想,如果我穿越回那个时代,估计干不了一天就得累趴下,他们却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来。
而且啊,三线建设不仅仅是建了铁路这么简单。
这背后可是有着无数的故事和意义。
它就像一根纽带,把不同的地区连接起来,让物资可以流通,让人们可以互相交流。
这对于当时的国家发展来说,就像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偏远的地方不再与世隔绝,大家都能分享到外面世界的新鲜东西,同时也能把自己的好东西送出去。
我沿着铁路线走了一段路,脚下的枕木坚实而有力量。
我就在想,这些枕木就像是无数个默默奉献的小人物,虽然每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当它们聚集在一起,就成了支撑铁路这个庞然大物的坚实基础。
这就像三线建设中的每一个普通建设者,他们或许没有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名字,但他们的汗水和努力却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留在了每一寸铁轨里。
从这次参观中,我也得到了不少启发。
现在我们的生活太方便了,坐火车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简单。
散文一三线建设观后感
![散文一三线建设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af581a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4.png)
散文一三线建设观后感在了解三线建设之前,我对那段历史是很模糊的。
可是当我真正去看、去听、去感受那段历史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一样。
三线建设,那是一个充满热血和激情的故事。
就像在深山里有一群勇敢的开拓者。
比如说在大西南的深山里,有那么一群叔叔阿姨,他们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乡,那里有温暖的小房子,有热闹的集市,还有熟悉的小伙伴。
但是他们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这偏僻的地方。
那里的山可高了,高得好像能插到天上去。
山上到处是茂密的树林,人走进去都很难找到路。
可是这些建设者们没有害怕。
他们带着简单的工具,一锤一锤地开始砸石头,一锹一锹地挖土。
他们要在这大山里建工厂、盖房子。
我听说有个叔叔,他原本是在城里的大工厂里工作的,生活很舒服。
但是他来到三线建设的地方后,每天都住在简陋的工棚里。
那工棚就是用几块木板搭起来的,下雨天还会漏水。
可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
他每天都早早地起来,去工地干活,一直到很晚才回来。
他就像一颗钉子一样,紧紧地钉在建设的岗位上。
还有那些阿姨们,她们也不示弱。
她们做着像搬砖、运材料这样的力气活。
在太阳底下,她们的脸被晒得红红的,汗水不停地流下来,把衣服都湿透了。
可是她们的眼睛里总是透着坚定的光。
三线建设的成果是让人惊叹的。
在那大山里,一座座工厂建起来了。
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大山的寂静。
这些工厂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是我们生活中要用的日用品,有的是保卫国家的重要物资。
从三线建设里,我看到了人们的勇敢和坚强。
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就为了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我们现在能住在漂亮的房子里,能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有各种各样好玩的玩具,都是因为有这些先辈们的努力。
我们虽然是小学生,但是我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勇敢和坚强。
在学习上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能轻易放弃,就像那些三线建设者们面对大山没有退缩一样。
我们也要努力成长,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三线建设就像一首激昂的歌,在岁月里永远传唱着那些建设者们的伟大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线建设读后感
引言
在当代社会中,科技的发展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
而《三
线建设读后感》这本书则通过对中国三线建设的回顾和分析,展现了当时
中国人民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
本文将从书
籍内容、作者观点以及个人感悟三个方面对这本书进行分析和评价。
书籍内容
本书通过详细描述了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国进行的三线建设的历
程与背景,重点介绍了中国人民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如何组织生产,建设
工厂、生活设施等问题。
通过对工人、干部等各个阶层的情感描写和现实
困境的反映,让读者深刻领悟到中国人民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悲壮与坚定。
书中还提及了三线建设的背景,包括国际形势与国内紧张局势。
同时,作者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记录了三线建设的进程和各地建设情况,通过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实地调研,使读者对中国长城工程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
作者观点
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和剖析,表达了他对三线建设的积极态度。
作者认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三线建设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
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者还指出,三线建设不仅是一项具体的经济建设工程,更是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和自力更生的象征,是一段值得自豪和传承的
历史。
作者同时也对三线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平实而真实的描述。
他指出,三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境,如原材料紧缺、设备落
后等,对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毅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然而,人民始终坚守
信念,不畏艰辛,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
个人感悟
读完《三线建设读后感》,我深受触动和鼓舞。
书中对于中国人民智
慧和团结的描写令我敬佩不已。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不仅面临着
强敌的威胁,还要面对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等严峻的困境,然而他们没有
气馁,没有退缩,而是顽强地坚持下来。
这种乐观向上、团结奋斗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同时,《三线建设读后感》还让我思考到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是
否能够发扬三线建设时期团结奋进的精神,迎接现代社会的挑战。
在技术
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能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三线建设读后感》这本书通过对三线建设历程的描述和
分析,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
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和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本书具有重要
的意义和价值。
结论
《三线建设读后感》这本书通过详实的史料、细致的描写和深入的分析,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与背景。
同时,作者通
过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让读者对那个特殊时期的生活和困
境产生了更深的感悟。
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更能
从中汲取智慧,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三线建设是中国人民的功勋,也是值得我们铭记的历史。
总之,《三线建设读后感》这本书值得一读,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历
史知识,了解三线建设的背景和进程,更能从中汲取勤劳、坚韧和自力更
生的精神,激励我们在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
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对《三线建设读后感》的一些浅见和评价。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建设的历史,更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的精神和智慧。
这本书对于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和提升个人修养都有很大
的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