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合集下载

城市问题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议

城市问题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议

城市问题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议前言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1.交通急剧增加,车速提高,交通堵塞,2.能量大量消耗,城市环境恶化。

3.信息技术大幅度改进,信息量大量增加。

4.大众消费社会形成,生产与生活产生矛盾。

5,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敷使用。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交通堵塞”这一社会现象进行阐述:首先从经济耗损的角度研究交通堵塞现象,发现交通堵塞造成交通事故、空气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并根据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及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实施的不完全性等相关理论,分析了交通堵塞产生的原因,研究其解决的方法,提出了加强制度本身的完善性、对拥挤道路征收拥挤费等措施,试图能够缓解我国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

关键词:交通堵塞公共物品制度实施政府行为一、我国城市交通堵塞产生的社会影响交通堵塞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一旦超过了城市容忍的限度,就会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一)交通堵塞的直接影响――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交通堵塞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

人们必须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不仅职工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而且使很多人因交通原因而失去了就业机会,导致失业率上升。

出行成本的增加也会抑制人们的日常活动,尤其是上下班之外的活动会受到交通不便的限制。

对于大城市来说。

由于经济活动受到制约,大量的城市功能被迫向外转移,区域中心的地位就会逐步削弱,严重的可能引起衰退。

(二)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交通堵塞还破坏了城市环境。

交通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动车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逐步成为城市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污染源。

(三)交通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交通拥挤也与交通事故有着密切的关联,拥挤导致了事故的增多,事故增多又加剧了拥挤。

欧洲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经济损失达500亿美元之多。

我国大城市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更是高出西方发达国家数倍,其财产与生命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小汽车尾号限行的经济学分析

小汽车尾号限行的经济学分析

小汽车尾号限行的经济学分析张小红【摘要】随着私有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挤和大气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为解决此问题,一些地区采取小汽车尾号限行的措施.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此项措施,从边际个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间的关系分析得出小汽车尾号限行只能在短期内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并不能作为长期政策实施.最后,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交通拥挤现象的措施——公交优先和拥挤收费.【期刊名称】《交通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3(015)002【总页数】3页(P126-128)【关键词】交通拥挤;边际个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尾号限行【作者】张小红【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 交通拥挤和小汽车尾号限行分析1.1 交通拥挤原因所谓拥挤,从交通工程学的角度,是指道路交通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车辆之间出现相互干扰,造成车速下降,用户(车辆)出行成本上升。

也可以说当同一道路上同时出行的车辆数量超过道路所能承受的最大通行容量时,拥挤现象就会产生。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人们对交通的需求大于交通供给时就会产生交通拥挤现象。

人们对道路的使用是建立在认为使用城市道路的费用低于其从中获得的效益基础上,当道路过分拥挤带来的费用上涨到大于效益时,人们就会放弃使用道路,从而导致交通需求的下降。

但实际上,人们在出行时考虑的仅是个人边际成本,而非其出行影响现有的交通流量而产生的社会边际成本,因此,使用者还会不断增加,道路也因此会更加拥挤,这种恶性循环是人们错误的经济观念所致,因此,对交通拥挤进行经济分析十分必要,对缓解交通拥挤的措施进行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

1.2 缓解交通拥挤的措施交通拥挤具有外部性,它会使市场失灵,使得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交通供需均衡没有处于最优状态。

对于如何修正其外部性的影响,使均衡达到最优,一些学者已经提出了很多对策,比如:小汽车尾号限行、拥挤收费、公交优先、停车收费、自行车优先和上海实施的车牌拍卖制度等。

交通规划中的出行行为模型与出行需求预测

交通规划中的出行行为模型与出行需求预测

交通规划中的出行行为模型与出行需求预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交通规划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在交通规划中,出行行为模型和出行需求预测是关键的工具和方法。

一、出行行为模型出行行为模型是指通过对人们出行行为的研究和分析,建立起对出行决策的理论框架和数学模型。

它可以帮助交通规划者预测和评估不同交通政策、规划方案对出行行为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出行决策因素人们进行出行决策时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特征、出行目的、交通方式、出行时间和成本等。

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收入等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需求和偏好;出行目的如工作、购物、休闲等也会决定出行方式和时间;交通方式的选择受到交通工具的可用性、出行距离和时间成本的影响;出行时间的选择受到交通拥堵、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安排的制约;成本则包括交通费用、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等。

2.出行行为模型的建立出行行为模型的建立需要基于大量的出行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对出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可以得到人们出行的特征和规律。

然后,可以利用统计学、经济学和行为学等方法,建立出行行为模型,预测人们的出行需求和选择。

3.模型的应用出行行为模型在交通规划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模型的预测,可以评估不同交通政策和规划方案对出行行为的影响,为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可以通过模型预测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量,为公共交通线路的规划和优化提供参考;可以通过模型预测不同出行目的的出行时间分布,为交通拥堵的缓解和交通信号灯的优化提供建议。

二、出行需求预测出行需求预测是指通过对未来出行需求的研究和分析,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量和出行模式。

它是交通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为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出行需求的影响因素出行需求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经济、土地利用和交通政策等。

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变化会直接影响出行需求的量和结构;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会决定人们的出行目的和交通方式;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布局会影响人们的出行距离和时间;交通政策的实施和调整也会对出行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出行需求预测模型

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出行需求预测模型

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出行需求预测模型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出行需求预测模型则是指通过对城市居民出行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公共交通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的相关理论和应用。

一、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的重要性出行需求预测模型在公共交通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城市居民的出行特征和出行需求,为公共交通线路的规划和优化提供依据。

其次,出行需求预测模型可以预测未来的出行需求,为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扩展提供指导。

最后,出行需求预测模型可以评估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的效果,为规划的调整和改进提供参考。

二、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进行建模和分析,预测未来的出行需求。

常用的出行需求预测模型包括交叉熵模型、离散选择模型和行程生成模型等。

交叉熵模型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出行需求预测模型。

它通过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不同出行方式的选择概率,并通过最大似然估计等方法,建立出行方式选择概率与出行特征之间的关系模型。

通过这个模型,可以预测未来不同出行方式的选择概率,从而预测出行需求。

离散选择模型是一种基于经济学理论的出行需求预测模型。

它假设城市居民在选择出行方式时,会考虑到出行成本、出行时间、出行距离等因素,并通过建立效用函数,模拟城市居民的出行决策过程。

通过这个模型,可以预测未来不同出行方式的选择概率,从而预测出行需求。

行程生成模型是一种基于人口统计学的出行需求预测模型。

它通过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不同人口群体的出行特征,并通过建立人口分布模型、出行率模型等,模拟城市居民的出行决策过程。

通过这个模型,可以预测未来不同人口群体的出行需求,从而预测出行需求。

三、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的应用出行需求预测模型在公共交通规划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5章 城市交通出行需求

第5章  城市交通出行需求

21
5.3 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5.3.1 出行需求特性因素
出行需求特性因素主要包括出行目的和出行距离。 出行需求特性因素主要包括出行目的和出行距离。 (1)出行目的 )
出行目的不同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变化较大的原因,是因出行目的的不 同,对交通方式的服务质量要求不同 。
表5-3-1 2005年北京市区不同出行目的的交通结构
(1)出行速度与时耗 )
出行时耗包括路途行驶时间、中转换乘时间以及候车时间。除了 车速影响行驶时间,换乘次数增多会导致换乘时间增加,与候车时间 增加一样导致出行时耗的增加。 到达时刻的准确性,对于不允许迟到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很 大。因为准时性是一个概率问题,人们在决策时倾向于依据经验,将 准时性概率转化为时间补偿,纳入到总出行时间中加以考虑,因此我 们把准时性因素也并入到出行时耗的范畴中。
平均的出行距离(英里) 11.36 12.11 7.84 7.02 28.26 6.00 43.08
20
5.3 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地区特性与交通方式选择有着较强的关系,地区特性指 标主要包括居住人口密度、人口规模、交通设施水平、地形、 气候、停车场和停车费用等。 因平日和公休日的交通目的差异很大,因此交通方式选 择特性也就不同。 影响交通方式划分的原因有多种,如果不考虑不同地区 之间的差异,在一个城市内主要影响因素有出行需求特性、 交通方式特性、个人及家庭属性等。
1752表521不同度量方式下的交通结构交通结构类型度量指标单位优点缺点出行方式结构出行量人次反映全方式出行优先级交通方式构成通过交通调查得到模糊了次要级交通模式比重乘行方式结构反映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客运量的构成通过统计资料方便获未考虑运距因素客运方式结构客运周转量人公里考虑各种方式客运量运距的客运周转量构成客观反映交通结构交通统计资料要求较高1852不同的国家和城市有不同的出行模式和出行结构

从博弈论及微观经济学分析道路交通特点及拥堵现象

从博弈论及微观经济学分析道路交通特点及拥堵现象

从博弈论及微观经济学分析道路交通特点及拥堵现象关于《从博弈论及微观经济学分析道路交通特点及拥堵现象》,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引言随着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日益增大,使得道路资源对车辆的供给也应随之增加。

但由于受到资金、土地和空间的制约,城市道路的建设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交通需求,由此致使的供需不平衡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城市交通引发了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和交通事故频繁,从而导致了整个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下降,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受到严重的制约。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这一难题,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方法。

本文是从博弈论及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道路交通的一般特点及其拥堵原因,最后对改善交通拥堵提出几点可行性的措施。

1、以博弈论视角分析拥堵问题1.1 囚徒困境模型分析。

囚徒困境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博弈,解释了为什么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具体内容如下。

警方逮捕了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二人有罪。

于是警方分开囚禁两名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指证对方犯罪(即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 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即双方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1 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分别判监8 年。

如图1 所示。

从上图的四种行动选择组合中,我们可以看出(沉默、沉默)是帕累托最优的,“背叛”是任一犯罪嫌疑人的占优战略,而(背叛、背叛)是一个占优战略均衡。

1.2 贸易战模型分析。

贸易战博弈是指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

例如,A 国试图对B 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提高关税等),则 B 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结果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反之,如果A 国和B 国能进行合作,即从双赢的原则出发,双方都减少关税限制,使得大家都能从贸易自由中获得最大利益,并且也增加全球贸易的总收益。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第一章:运输需求概述一、运输经济学导论1. 运输经济学的定义: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运输活动中的资源配置、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问题。

它旨在通过经济分析,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优化运输结构,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2.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运输市场的结构和行为- 运输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运输政策的设计与评估- 运输需求与供给的规律- 运输成本的形成与控制- 运输价格的决定与影响3.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描述和解释现实中的运输现象。

- 规范分析: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运输经济活动的理想状态和改进方向。

- 定量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运输问题进行量化研究。

- 定性分析:通过逻辑推理和概念分析来探讨运输现象的本质和特征。

二、运输的分类1. 按运输方式分类:- 公路运输:使用汽车、摩托车等在道路上进行的运输。

- 铁路运输:利用铁路轨道和机车车辆进行的运输。

- 水运:通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进行的运输,包括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 航空运输:使用飞机在空中进行的运输。

- 管道运输:通过管道输送流体和气体等物资的运输方式。

2. 按运输对象分类:- 货物运输:涉及各种商品和物资的运输。

- 旅客运输:涉及人的位移,包括城市公共交通、长途客运等。

3. 按运输范围分类:- 长途运输:跨越较大地理范围的运输。

- 短途运输:在较小地理范围内进行的运输。

- 城市运输:城市内部的运输活动。

- 农村运输:农村地区的运输活动。

三、运输需求1. 运输需求的定义: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物或旅客为实现空间位移而愿意且能够支付的运输服务量。

它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对运输服务的需求。

2. 运输需求的特性:- 空间性:运输需求产生于货物或旅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具有明确的空间方向。

- 时间性:运输需求具有时效性,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

《交通运输经济学》

《交通运输经济学》

《交通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经济学》教学⼤纲⼀、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交通运输经济学;Economics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2.课程代码:A3530393.学分/学时:1.5/244.课程类別:必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3年级(上)5.适⽤专业:交通运输6.先修课程:《⾼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交通运输⼯程学》7.参考教材:贾顺平.交通运输经济学.北京:⼈民交通出版社,2011.8.教学安排及⽅式:本课程共计12次授课,其中课堂理论教学11次、单元测试1次。

9.开课系部:交通运输系10.撰写⼈:武倩楠11.撰写时间:2016.712.修改时间:2017.3⼆、课程的总体要求1.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程知识):能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交通运输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法。

毕业要求6(⼯程与社会):能够熟练运⽤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解决交通运输中的问题。

毕业要求10(交流与沟通):能够理解交通运输经济学与交通出⾏及交通⽅式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利⽤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出⾏需求及出⾏特征。

毕业要求11(项⽬管理):能够了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特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构成,理解交通运输的资源配置、规划的本质与特征、交通运输规划制度,掌握建设、经营、移交模式(BOT),移交、经营、移交模式(TOT),公共部门与私⼈企业合作模式(PPP)。

2.课程的教学⽬标(1)掌握交通与运输的异同、交通与运输的关系、交通运输的含义、交通运输的产业属性,了解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掌握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需求数量与需求的变化,掌握需求价格弹性及其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其他需求弹性,熟练运⽤效⽤与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偏好与⽆差异曲线、预算约束下的消费者均衡等理论⽅法。

(3)掌握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供给数量与供给的变化,理解供给价格弹性与类型、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掌握⽣产要素与⽣产函数、短期⽣产分析、长期⽣产分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交通出行选择行为理论与模型应用分析

交通出行选择行为理论与模型应用分析

研究探讨0 引言出行选择行为研究是交通问题研究和实践的基础,无论是交通规划、日常交通管理,还是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政策,都需要对出行者的出行选择行为和决策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依此建立合理的出行选择行为模型,对出行选择行为进而对交通需求做出正确的描述与预测。

交通出行选择行为包括:出行目的地选择、出发时间选择、出行方式选择、出行路径选择等。

在出行过程中,出行活动特征属性、备选方案属性、出行者社会经济属性和行为决策方式会对出行选择行为产生影响。

出行选择通常涉及多个备选方案、方案有多种属性、方案各属性在不同状态下结果不同,是一个需从多维度考虑的复杂问题。

出行选择行为可看作一种经济行为,可借鉴离散选择行为(计量经济学)、个体决策行为(行为经济学)、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消费者行为学)和判断与决策(心理学)的理论和模型进行研究。

用于出行选择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模型主要包括:随机效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前景理论、后悔理论及非/半补偿模型。

基金项目: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 (RCS2016ZT008)作者简介:赵凯华(1985—),女,博士研究生。

E-mail:*****************.cn交通出行选择行为理论与模型应用分析赵凯华(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摘 要:从交通出行选择行为理论与模型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渊源出发,阐述随机效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累积前景理论、后悔理论及非/半补偿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在决策准则、决策情景、决策者假设和决策策略等方面比较分析,指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适用性。

基于效用最大化的模型在实践中应用广泛,但其理性人假设和补偿形式受到质疑,其替代模型在描述和预测出行选择行为上有更大潜力,但需进行有效性验证。

与贝叶斯学习、博弈论等结合描述出行选择的动态过程、从出行产生的内在机理和决策心理出发构建出行选择行为模型及大数据环境下的交通出行行为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交通流量分配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交通流量分配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交通流量分配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在现代社会,交通流量的分配对于城市的规划、交通管理以及居民的出行效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个合理、准确的交通流量分配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交通状况,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交通策略。

交通流量分配模型的构建基础是对交通网络的清晰认识。

交通网络可以看作是由节点(如交叉路口)和路段(连接节点的道路)组成的复杂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车辆的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道路的通行能力、交通信号的控制、驾驶员的行为等。

为了构建交通流量分配模型,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交通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道路的几何特征(如长度、宽度、车道数量)、交通设施的设置(如信号灯、标志标线)、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交通网络的基本情况,为模型的构建提供依据。

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用户均衡模型和系统最优模型。

用户均衡模型假设每个出行者都试图选择最短的出行路径,以最小化自己的出行成本。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出行者对交通状况的了解有限,以及道路拥堵等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出行者都能真正实现最短路径的选择。

系统最优模型则是以整个交通系统的总出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通过合理分配交通流量来达到最优状态。

但这种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实现,因为它需要对整个交通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优化,这在现实中是非常困难的。

除了上述两种基本模型外,还有一些基于随机用户均衡、动态交通分配等理论的模型。

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考虑了出行者在路径选择中的不确定性,认为出行者对路径的选择是基于一定的概率分布。

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则能够更好地反映交通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适用于研究交通拥堵的形成和消散过程。

在构建交通流量分配模型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出行方式的影响。

除了私人汽车,还有公共交通(如公交车、地铁)、自行车和步行等出行方式。

每种出行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交通流量的分配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公共交通的线路和站点设置会影响人们的出行选择,从而改变交通流量的分布。

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我国经济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交通建设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情况下,公路运输的作用也日益凸现出来,公路运输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地位极其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标签: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作用一、前言目前,我国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公路运输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成为了很多地区快速发展的纽带,所以,明确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很重要。

二、公路运输的主要特点1.公路运输操作简单,资金投入少,回报时间快我国对于道路运输的管理体制没有像水路运输、航空运输或者是铁路运输那样有着很严格的准入体制,一般来讲,公路运输所需要的设备相对较为简单和固定,一般仅为一辆客运汽车或者货车,进入运输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前期购置的车辆费用较其他运输方式来讲相对较低,并且能够实现在很短时间内回收成本获得利润回报,因此,公路运输的入行投资行为较为简单容易,且投资的回收期短,回报周期长。

2.公路运输方式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对于运输的车辆来说,在公路上行驶的时间和周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突发情况对运输的时间和出货的计划进行调整,运输的各个环节衔接十分的简短,没有任何冗长的手续,运输的适应性较强,特别是公路运输对于货车或者客车的载货量和载客量的多少有着很强的适应性。

3.公路运输的数度快,效率高公路运输这种方式与其它的运输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道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周期相对较短,货物运输的速度相对较快,特别是在短途运输过程中,由于没有货物或者旅客的转运和转乘,常常能够实现货物或者旅客从始发站到终点站的一站直达,提供门到门的服务。

4.运输形式十分的灵活公路运输最大的特点为灵活性,它可以在空间、时间、批量、运行条件、服务等五个方面体现其灵活性,它能够根据货主或旅客的具体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性质的货物运送与不同层次旅客的需求,因此,公路交通的触角能够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等特点。

交通经济学与政策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交通经济学与政策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交通经济学与政策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交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交通经济学是研究交通领域中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关注交通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以及交通行为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在交通经济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理解。

首先是交通需求,这是指人们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对交通服务的期望使用量。

交通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模式、出行目的等。

其次是交通供给,包括交通基础设施(道路、铁路、港口等)和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等)。

交通供给的能力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交通服务的水平。

还有交通成本,这不仅包括建设和运营交通设施的直接成本,还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外部成本。

二、交通经济学中的例题分析例 1:假设一个城市的交通需求函数为 D = 1000 2P,其中 D 表示交通需求量,P 表示交通服务价格。

如果当前交通服务价格为 50 元,计算此时的交通需求量。

解:将 P = 50 代入需求函数,得到 D = 1000 2×50 = 900。

所以此时的交通需求量为 900 单位。

例 2:某条公路的建设成本为 1 亿元,预计使用寿命为 20 年,每年的维护成本为 100 万元。

假设该公路每年的交通流量为 100 万辆车,每辆车的平均收益为 50 元。

计算该公路的经济可行性。

解:首先计算每年的总成本,建设成本平摊到每年为 10000÷20 =500 万元,加上每年的维护成本 100 万元,总成本为 600 万元。

每年的总收益为 100×50 = 5000 万元。

因为总收益大于总成本,所以该公路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三、交通政策的类型与目标交通政策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投资政策、定价政策、拥堵管理政策等。

投资政策主要涉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目的是提高交通供给能力,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定价政策通过调整交通服务的价格,来引导交通需求的合理分布,例如高峰时段的拥堵收费。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供给方式分析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供给方式分析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供给方式分析作者:呼延梦石来源:《财讯》2016年第08期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于人们对方便、快捷出行的迫切需要,城市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也越来越多,由此也引发了道路拥堵和大气污染等问题,这为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本文主要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城市交通的具体情况,从负外部效应、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等方面提出治理对策,以期能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供给问题的缓解提供帮助。

公共经济学城市公共交通供给方式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供应数量大大增加、供应质量大大提高,这与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国范围的城市公共交通市场化改革是分不开的。

然而,因为政府在1993年起开始推行市场化改革,过度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导致了私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由此引发了公众对城市公共交通过度市场化的不满。

因此,在2003-2004年间,全国范围内再次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国有化的趋势。

但是,如果回归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国有国营”模式,就会无法避免地出现国企垄断、效率低下、政府投入增加等情况,进入财政负担加重的恶性循环。

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国家,城市公共交通供给问题都已成为一个影响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城市公共交通需求远大于供给。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供给的现状和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对策和供给选择方案,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可以参考的方向,以期能够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供给的现状及问题(1)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供给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迅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人们对公共交通产品供给的需求和要求也日益提高。

根据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有88个城市的人口在500万以上,有162个城市的人口在200-500万之间。

第04章 城市交通出行需求

第04章 城市交通出行需求

综合利用土地,平衡工作与居住用地(不同的土地利用代表着不同的出行产生特 点); 错时工作计划,例如:灵活的工作时间、压缩工作日等。
28
4.3 交通需求管理
三、交通需求管理方法
(1)政策法规强制类措施:政策法规强制类措施是指政府通过目的明确
的规划或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来推行需求管理、引导需求消费的各类方法 和途径,具有较明显的强制性特点。
6
4.1 城市发展与交通出行需求
二、交通出行方式
私人交通出行:消费者自行完成的空间位移,这种位移动的 实现可以借助交通工具,也可以不借助交通工具。 公共交通出行:消费者通过公共交通服务供给商完成的空间 位移,这种位移动服务面向全体消费者,一般有固定的 营运线路和营运时间。 辅助公共交通出行:消费者通过特定的交通服务供给商完成 的空间位移,这种位移动服务面向特定的消费者群体, 或者没有固定的营运线路和营运时间。
交通出行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弹性是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对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需求,无疑会受到与其竞争或与其互补的其他交 通工具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收费或价格方面变动的影响。交叉弹性 反映一种交通出行方式的需求量受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出行方式价格变 化的反应程度,表示为: EPYX=
QY / QY PX / PX
18
4.2 交通出行方式选择
2、交通方式特性因素
(3)出行费用 出行费用也是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之一。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居 民群体,人们对出行费用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而言,低收入群 体比高收入群体的费用敏感度更高。因此,公交出行费用的降低对原 本采用自行车方式的群体的影响,远大于对小汽车出行方式群体的影 响。 (4)舒适性与便利性 舒适性是指交通工具中的拥挤程度、乘坐的舒服性、车内环境的友好 性、有无空调等因素的综合,舒适性的评价尺度难于制定,受乘客主 观感受的影响很大。便利性是人们采用交通方式的方便程度。 (5)安全性 安全性也是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原因之一。 (6)换乘次数和候车时间

交通运输经济学

交通运输经济学

交通运输经济学简介交通运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交通运输领域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它关注交通运输系统的运作和管理,以及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交通需求与供给、交通运输成本与效益、交通网络优化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交通运输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基本概念交通需求与供给交通需求是指市场上对交通运输服务的需求量。

交通供给则是指可以提供的交通运输服务量。

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是交通运输系统正常运作的基础。

交通需求受到人口、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而交通供给主要受到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工具和交通管理的限制。

交通运输成本与效益交通运输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主要是指人们使用交通运输服务时所支付的费用,例如票价和运输费用。

间接成本则是指人们在使用交通运输服务时所面临的时间和心理成本。

交通运输效益则主要体现在运输效率的提高、时间和成本的节约以及经济发展的促进方面。

交通网络优化交通网络优化是指通过调整交通网路的结构和流动方式,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交通网络优化包括交通需求预测、路径选择、信号控制、调度和路网布局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交通网络优化,可以降低交通拥堵和事故风险,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和满意度。

研究方法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和建模分析两种。

实证分析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交通数据来揭示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律和特征。

实证分析通常使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交通需求、交通流量、交通成本等进行量化分析。

实证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和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建模分析建模分析是通过构建交通运输系统的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交通运输系统的行为和效果。

建模分析通常使用运输经济学、运输规划和运输工程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建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预测交通需求和交通流量,评估交通政策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效果,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领域。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交通成本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交通成本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交通成本分析摘要:本文在对城市交通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的交通成本进行了比较,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交通成本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继而提出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效益所在;从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平衡利用能源和加强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述和探讨了通过城市交通社会成本内部化来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交通成本,社会成本,公共交通一、引言20世纪中后期。

各国都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大力扶持,汽车工业尤其是小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私人交通的发展。

在城市交通领域,私人交通的无限制发展导致了城市公共交通比例的下降,引起了整个城市尤其是中心地区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交通瘫痪;人们的出行成本也随之升高,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城市整体形象的下降。

二、城市交通成本分析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各种交通成本费用大大增加。

这些成本不仅仅指可以通过市场价格体现出来的财务成本如燃油费等,还包括那些非市场价格成本如环境污染等。

总体说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如表1所示)。

个人成本指城市交通用户个人直接承担的交通成本部分。

有实际市场价格的成本如车辆购置费、燃油费、通行费、车辆维修费用、交通事故费用(个人承担部分,主要指车辆维修和人员伤亡费用)等,非市场价格成本的有时间成本、交通拥挤成本(指车内的交通拥挤)。

社会成本指城市交通用户无需个人直接承担而转由社会承担的交通成本部分,有环境污染成本、交通事故成本、交通拥挤成本(道路)、城市发展成本。

环境污染成本包括噪声污染成本、空气污染成本(车辆尾气排放)和天气变化成本。

天气变化成本指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会诱发温室效应,使大气变暖,各行业受此影响而造成损失。

交通事故成本包括健康上、生产上的损失以及各种行政费用。

健康损失主要是指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包括伤残、死亡费用和精神伤害费用。

生产上的损失是指伤亡人员以及事故所涉及其他人员应事故发生而引起的工作时间减少的损失。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如何处理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我国的交通发展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仅靠运输经济学还难以解释清楚,还必须运用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学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深入研究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分析研究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目的是在深入探索运输经济学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增长学和宏观经济学建立起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运输供给理论。

研究运输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运输供给,遵循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增长学的基本观点,以运输化理论为基础,将运输化阶段与经济发展阶段对应起来细化供给,设计出定量分析交通供给的模型(总量模型和网络模型),先从宏观层面上测算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交通供给这一总量指标,再推导出各种运输方式在模型中的角色和分工,进而确定各种运输方式的供给量。

2.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宏观分析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流动载体,沟通生产和消费,是经济发展诸多影响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考察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交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安德森和斯特龙奎斯特(Anderson and Stromquist,1998)曾经宣称欧洲经济体制的所有重大转变,均伴随着(或起始于)运输和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对纯公共物品性质的各种运输设施和运输服务只能由政府通过财政方式免费提供,而对各种准公共物品是否也免费提供,大家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政府有责任提供那些带有明显公共物品性质的运输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属于纯公共物品的规划、管制、规则和环保等,同时也尽可能让那些属于准公共物品的交通运输活动以商业原则运作,鼓励私人参与这些设施和服务的提供,只要可以在技术上有效地做到排他,可以制定价格实现收费,就应尽可能放给市场。

对那些无法通过价格弥补全部投资和运营成本的服务,政府财政应给予必要的补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给居民出行带来种种困扰。

如何
经济高效地组织城市交通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城市交通出行行为进行分析。

一、需求侧的经济学分析
城市交通需求主要由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收入水平、就业分布等因素所决定。

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是影响交通需求的基本因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用地的有限性,交通需求也相应增加。

收入水平的提高将推动交通需求的升级,人们更加追求舒适和私人化的交通方式。

就业分布对城市交通需求的影响巨大,合理的就业布局可以减少通勤距离,缓解交通压力。

同时,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行为也受到个体效用理论的影响。

便利性、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和安全性是决定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

个体在选择交通方式时,会权衡不同交通方式对上述因素的影响,以追求最大化效用。

例如,对于上班族来说,公共交通可能会因为避免交通堵塞和寻找停车位的麻烦而成为首选;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可能更倾向于购买私家车,可以提高灵活性和舒适性。

二、供给侧的经济学分析
城市交通供给主要包括道路、公共交通以及其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由于
城市用地的有限性和建设成本的高昂,道路资源短缺是制约城市交通供给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有限资源下,合理规划道路建设对于交通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

此外,公共交通的发展也是改善城市交通的关键。

发展地铁、轻轨、公交等公共交通可以分担私家车的通勤压力,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

供给侧的经济学分析还要考虑交通拥堵对交通效率的影响。

交通拥堵不仅会延
长行驶时间,还会增加燃油消耗、污染排放等成本。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制度,包括交通信号灯优化、交通拥堵预测和调度等措
施。

此外,通过经济手段引导车辆分时分段使用也是一种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例如设立交通限号、拥堵通行费等。

三、政府的角色
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的经济学分析需要考虑到政府的角色和职责。

政府在城市交
通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提早预测交通需求,并根据需求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以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对道路的规划和建设要科学合理,合理规划道路网络结构,以满足不同交通需求。

对公共交通的建设要注重线路的覆盖性和便捷性,并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

此外,政府还应完善交通管理制度,加大对交通拥堵和违规行为的治理力度。

结语
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需求
侧和供给侧的分析,可以揭示城市交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途径。

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城市交通快速高效地发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