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实验活动 酸碱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初步认识酸性、碱性,了解酸和碱的概念。

②练习和掌握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学会用紫色石蕊试液等指示剂测定物质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活动中练习应用观察、实验等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②认识“物质微观构成—物质的性质—现象”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寻找生活中的指示剂的活动中了解科学即生活,生活即科学的思想。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安全完成实验。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酸性、碱性的概念,了解酸和碱的概念。

【教学难点】
认识物质酸碱性的本质是有物质微观构成决定的。

【教学设计】
酸使石蕊变红的微粒是氢离子。

同学们有不同方案或改进方案吗?(只选择食盐水和盐酸分别滴入石蕊试液。

食盐水不变色,可排除水分子、氯离子,从而证明是氢离子使石蕊试剂变色。

)学生进一步思
考寻找实验方
案的漏洞,改进
实验方案。

方案并改
进实验方
案的能
力。

课外延伸【设计实验】证明在氢氧化钠中使石蕊
试剂变成蓝色的微粒是氢氧根离子
学生课后设计
实验方案填写
在学案上
巩固酸和
碱的概
念,强化
学生对物
质性质的
认识。

【板书设计】
物质的酸碱性。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咸阳市秦都中学于海玲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酸和碱的反应从内容上属于《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酸和碱的性质探究;作为反应类型,它还属于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内容;同时,中和反应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酸、碱共同的化学性质,它是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而且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中和反应后产物的推测,还简单的介绍了盐的概念,为下一节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所以新编的化学教材上将它单独编成一节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好的作用。

2.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酸和碱的基本知识,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理清酸和碱的涵义、特征和部分性质,知道酸和碱分别具备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具备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具备设计简单探究性实验的能力。

但学生对酸和碱的反应并不知晓,对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否反应,及反应时有无明显现象也没有直观感觉。

3 教学目标(1)认识酸和碱的组成;(2)认识中和反应;(3)掌握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进行科学探究;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通过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增强对生活和自然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事物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4.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二、教法与学法本节课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的各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出探究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再穿插阅读思考、问题引导、讨论交流、练习、展示、点拔等方式,最终达到目标要求。

三、教学用具:交流案、PPT,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试管。

设计《酸和碱的反应》一节课时的思考秦都中学于海玲要研究酸和碱的反应,必须具备有关酸和碱的相关知识,包括它们的涵义、部分性质。

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五·四学制)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五·四学制)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九年级本单元新课结束后的研究课,既是学生构建知识架构,疏通化学知识内在联系的过程,也是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和变通能力、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的过程。

而酸碱在生活中有广泛使用的物质,对人体健康、生活生产都有着重要作用,贴近生活;以酸碱为主线形成酸碱的化学性质,也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知识板块,其中交错着化合物知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展开,对学生有一定的综合能力要求和提升。

而且酸和碱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章节,这不仅是对初中知识的整理和归纳,更是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感悟化学学习的方法,了解化学,爱上化学。

本节课以情境问题驱动教学和学习,力图:用分类观,学会用分类的思想去构建物质间的关系,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用转化观,在物质转化的过程中为我所用,感悟化学的魅力和奇妙。

二、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已能初步从酸碱盐物质类别的角度来分析和归纳各类物质的性质。

学生都能自我分析和解决。

但如果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整理和归纳含物质及其关系的转化,大多数学生会一头雾水,这正是因为他们还不具有归纳和梳理物质间关系的能力。

本节课就是致力于通过归纳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转化关系图,帮助学生学会整理物质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思路,触类旁通,教师可以延续此类方法进一步总结其他知识板块。

三、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性质通性2、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3、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4、利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探究出厕所清洁剂酸碱性四、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通性,感悟和体会到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2、依据酸碱的化学性质的通性,设计多样化、可行性的实验方案,探究厕所清洁的酸碱性五、教学难点依据酸碱的化学性质的通性,设计多样化、可行性的实验方案,探究厕所清洁剂的酸碱性六、教学准备1、需要准备一下实验用品(1)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2)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3)镁条、石灰石、氯化铜溶液、生锈铁钉、碳酸钠溶液(4)厕所清洁剂(5)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点滴板、酶标板、玻璃棒2、在实验开始前需要了解(1)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和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方法(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七、友情提示即使是稀的酸、碱溶液,对皮肤或者衣物也有腐蚀性,一定要注意保护眼睛。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碱的性质研究-说课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碱的性质研究-说课一等奖

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简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认识。

2、复习巩固酸碱盐的部分化学性质和学会一些除杂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氢氧化钠变质与否、变质程度及如何除杂的讨论、实验,归纳小结,培养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2、在探究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应用酸碱盐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创新实践过程中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1、氢氧化钠的变质成因;2、离子的鉴定方法;3、混合的分离及除杂。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现在实验室有一批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且瓶口出现了白色粉末,老师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产生了怀疑,该溶液是否变质如果变质,那么变质的程度如何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通过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从而帮助大家解决以上疑问。

疑问1:这瓶氢氧化钠变质了吗根据老师提供的几种药品,确定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试剂和方法。

试剂步骤现象1 2 3结论疑问2:探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根据老师提供的几种药品,确定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的试剂和方法。

试剂步骤现象结论疑问3:如果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了,那它还有没有使用价值如能使用,该怎样使用呢1、当氢氧化钠全部变质时:可以直接当碳酸钠溶液使用!2、当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时:只要采用恰当的办法除去其中已变质部分的碳酸钠,就能继续使用!故除杂的原则:不减、不增、易分思考:除了氢氧化钠还有哪些物质容易发生变质如何保存小结、作业:教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 酸碱的化学性质-“衡水杯”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 酸碱的化学性质-“衡水杯”一等奖

酸和碱的性质(第一课时)授课教师:于永宏授课班级:初三六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了解酸的腐蚀性、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及原因;掌握酸的主要化学性质;认识其它几种常见的酸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对比、敢于质疑、参与实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酸,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增强实验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酸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四、教学方式:观察总结、实验探究、交流合作五、教学资源与设备仪器:试管、镊子、药匙、多媒体展示台药品:浓硫酸、浓盐酸、稀盐酸、镁条、铜丝、木炭、生锈铁钉、氧化铜、碳酸钙、氯化铜溶液、氯化钡溶液六、教学流程1、根据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2、分析酸的化学性质的实质是H+参与反应,总结出酸相似的化学性质。

操作探究通过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设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

利用多媒体展台,把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进行对比,学生通过交流归纳总结浓硫酸和浓盐酸的主要物理性质;使用浓酸应注意的问题。

引入新课铁制品生锈、水壶底部产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讨厌的现象,利用酸的性质,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质练习使用化学用语实验探究1、第一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第二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介绍几种其它常见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学式;试总结它们的化学性质。

七、教学过程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很多头痛的问题,如:铁制品生锈、水壶底部产生水垢等都很难用常规的方法除去。

你有什么好的做法吗生:用砂纸打磨看见家长用过醋,可能是利用了其中的醋酸……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

这些问题的确利用酸就可以迎刃而解,前两节我们对酸有了一些认识,酸还有哪些性质多媒体展台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说课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说课一等奖

物质的检验鉴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物质的检验鉴别指的是根据被检验鉴别的几种物质的性质差异及实验时的不同现象,将其一一检验、区别开来。

以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为知识载体。

它不仅考查学生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还考查物质之间反应呈现的特征现象,为今后《物质的推断》做好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据此要求学生学好酸碱盐的知识尤其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一些特征反应。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设计物质的直接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比较牢固,但涉及综合运用知识时感到束手无策。

而实验鉴别恰好是一个载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学生经过近一年化学知识储备,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意识,能够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物质检验鉴别的一般思路、方法及原则;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究和创新精神;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利用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检验鉴别
【教学难点】学生运用特征反应灵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常见的酸和碱-国赛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常见的酸和碱-国赛一等奖

《复习:酸的性质》—周奋中心校(初中部)有效课堂教学导学案班级姓名 2022-3-20课堂学习课堂学习课【自学互助】学习活动一: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

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维生素C溶液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猜想与假设】:维生素C溶液可能具有酸性【实验】:提供试剂:维生素C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

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展示点拨】1.小林学习了用L和%的硫酸(用10mL98%的硫酸与10mL水配成)约20mL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大表面皿中,称量、观察、记录、分析。

根据室温环境下实验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右图:①稀释浓硫酸时,应将缓缓地注入盛有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②由右图曲线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有哪些(写两点)。

汁液新鲜西红柿的汁液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滴数 12 20堂学习课堂学习⑶探究浓硫酸能否使铁钝化(钝化指在表面形成氧化膜保护层,使内层金属不再发生变化)。

可选用的实验药品有:相同铁片若干、浓硫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

实验仪器任选。

①兴趣小组已经完成下表实验Ⅰ和Ⅱ,请你帮他们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方案实验假设实验方案实验现象与结论Ⅰ能发生钝化取一铁片先插入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无明显变化,假设成立。

Ⅱ能发生钝化取两片相同的铁片,一片放入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与另一片同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假设成立。

你认为方案Ⅱ与方案Ⅰ相比,方案Ⅱ的优点是。

②请你选用提供的药品再设计一个实验,简述实验方案:。

③某同学将一铁片插入盛有98%的浓硫酸的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再给试管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变色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此现象说明:。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酸碱中和反应-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酸碱中和反应-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课题 再探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一、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沪教课标版标准实验用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题2。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八单元接触过一些酸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置换反应的概念;并在刚刚结束的课题1的学习中了解了酸和碱的一些化学性质。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在这一课题中学生将会对酸和碱的反应进行理论层面的认识,并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

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实际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

九年级学生正是处在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关键年龄,所以本次课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将在思维的引领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1、掌握盐的定义,理解中和反应。

2、掌握中和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学生逐步树立化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难点:激发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四、教学模式:探究式。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六、课前准备1、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烧杯、蒸发皿、坩埚钳、石棉网、玻璃棒、酒精灯、火柴。

2、药品:硝酸银、稀硝酸、氯化钠、稀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

3、【教学设计思路】→→→ →→→七、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基础实验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国赛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基础实验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国赛一等奖

复习酸碱的化学性质唐山迁西县三屯营中学谢翠霞一、教学分析1、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2、教材分析:《常见的酸和碱》是五个一级主题中《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二级主题《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一部分,课标中指出认识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本主题的教学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

通过本主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3、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会到了化学的神奇,体会了化学的美。

能够完成与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相关的简单的实验探究。

但是,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没有整体把握,应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能够准确、熟练地完成与酸和碱化学性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利用所学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解决与其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初步学会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洁厕灵”成分的的探究和“厨油净”成分的验证中,学会应用物质的性质检验物质是否存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和游戏的完成,体会科学探究过程中和学习化学的乐趣。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化学对生活有很好地指导作用,进一步认识到努力学好化学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系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应用酸、碱的化学性质解决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酸碱中和反应-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酸碱中和反应-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演示实验:《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提出问题:利用我们课题1学过的知识进行大胆猜测,实验中可能用到了哪些试剂。

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老师揭秘实验原理。

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然后猜想、讨论。

白酒是酚酞试液,向酚酞试液中加碱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向溶液中加的是酸溶液。

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大胆猜想,同时复习巩固旧知识。

新课讲授提出问题:我们利用酚酞试液做指示剂,验证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利用了验证反应物减少的原理,来判断反应发生,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呢请你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巡视、指导。

听小组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点评。

试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小组内先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实验。

实验完毕,各小组进行交流实验方案和现象。

得出方案:利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证明酸或碱减少了或者消失。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 酸碱的化学性质-说课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 酸碱的化学性质-说课一等奖

氢氧化钠敞口变质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氢氧化钠敞口变质的原因,能准确书写氢氧化钠敞口变质的原理2了解鉴别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熟记指示剂与酸碱盐之间的变色规律2-离子的鉴别方法3过程与方法通过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学生初步掌握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和灵活应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后化学成分的探究教学难点:变质后成分的探究教学课时:1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NaOH和Na2CO3的性质,基本了解了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和原理,但采用什么样的试剂和方法的选用,是学生的难点,考试中对这部分的知识问题设置灵活,很多学生因为不能很熟练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所以本块只是出现在考题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根本原因还是没记牢以下几个知识要点;、Na2CO3溶液都显碱性;2要区别两种物质,主要是要找出两种物质的不同点在哪里;32-可以加酸或加含钙的盐溶液。

教学过程引入】1氢氧化钠有哪些性质2敞口放置质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3写出氢氧化钠敞口变质的反应原理【讲解】NaOH与CO2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化学成分的组成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2NaOHCO2=Na2CO3H2O1没有变质:NaOH(无Na2CO3)2全部变质:Na2CO33部分变质:NaOH、Na2CO3【讨论】23共同点是溶液都显碱性,不同点是是否有NaOH;加入酚酞后能否得出(2)(3)的结论如果不能,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

【讲解】1、NaOH敞口变质是中考中常见的一种考题,要探究它是否变质,首先看是否变质,(即确定是否有CO32-的存在,可以采用CO32-的鉴别方法,①加含Ca2的盐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②加酸,有气泡产生,气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有以上现象,说明变质(反之没变质)→加酚酞,都变红,若加足量含Ca2的中性溶液,将Na2CO3全部除去(除去酚酞变色的干扰)→是否还有红色,就能确定是否有NaOH存在,即可以得出变质程度的结论。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常见的酸和碱-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常见的酸和碱-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复分解反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2)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够进行;(3)能够正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能从微观的角度,即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5)能利用复分解反应解决一些生活、医疗、农业、工业等领域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2)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2)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增长知识;(3)通过用点滴板做的的微型实验,使学生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重难点分析】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难点:对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判断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创设、引导分析、精讲精练2.学法:分析讨论、合作交流、实验探究【初高中衔接】复分解反应是重要的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同时它也是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核心内容。

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从更高的宏观角度把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理解,同时也对后面的专题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打下一定的基础。

复分解反应掌握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高一物质分离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离子方程式书写技能的学习。

培养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在初中阶段是对酸、碱、盐相互反应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更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物质间反应的推理的能力,使学生能认识和体会到掌握化学规律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铺垫导入本节课通过PPT展示木炭燃烧、高锰酸钾分解、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图片及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入课题《复分解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实验活动 酸碱的化学性质-市赛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实验活动 酸碱的化学性质-市赛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授课人:梁淑凤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可以巩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将这些知识从零散转化为系统和完整。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做好了准备。

但是,有关酸和碱的知识还处于零散状态,需要通过应用加深认识,使其从零散转化为系统和完整。

3、设计思路课本设计的学生分组实验活动,多数为照方抓药式,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

因此,尝试把本次实验活动由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并通过学以致用,将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应用拓展到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巩固对酸碱化学性质的认识,构建酸碱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能从酸碱化学性质的角度对酸碱进行鉴别,了解鉴别物质的一般思路。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使用对比、归纳、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量变到质变的这些学科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化学知识很重要。

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5、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酸碱化学性质难点: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二、教法和学法1教法:创设问题情境法2学法: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三、课前准备1、实验用品: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铁钉、氢氧化钙粉末、锌粒、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药匙、镊子、试管、点滴板、试管架、水槽、试管刷、吸管、黑米、醋。

2、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

3、将学生分组,确定组长、发言人。

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以7个大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活动一:鉴交流讨论师:有两瓶失去标签的药品,分别是盐酸和澄清石灰水,怎样鉴别请思考讨论实验方案。

可供选择的药品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铁钉、氢氧化钙粉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锌粒、铜片。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市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市一等奖】

《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常见的酸和碱及后面单元中盐的教学是初中化学的重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的精神内涵和化学学科的特点。

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脑动手,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思维空间。

这部分的学习对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能力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今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本节课主要介绍盐酸、硫酸等常见的酸的相关化学性质。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本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

课程以同类物质中典型物质盐酸、硫酸为例,用实验进行探究,最后从特殊到一般,得出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于盐酸、硫酸这两种实验室常见的酸在前面课程中已经接触,并不陌生,但对于他们的化学性质了解的不是很全面。

氧气,碳及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及溶液的知识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帮助,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1、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深刻的认识,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引导探究实验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或实验中的现象来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问题提出并回顾结合之前学习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并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组织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岁月如诗,初见如画,转眼间初三的征程已经行至过半,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上化学课的情景,高脚杯实验,让我们再重温一次
【演示实验】(四个高脚杯)白酒变成炽热的红酒、红酒变成快乐的雪碧,雪碧变成浓香的牛奶
【师】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如今的你们能为我这个实验揭秘吗猜猜看,这里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
【师】非常聪明!神奇的酸碱盐能为我们带来异彩纷呈的化学反应,今天我们将亲身实验再次验证酸、碱的某些反应
【板书】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环节二: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过渡】展示L稀盐酸,观察现象。

【温馨提示】生锈的铁钉已用细线栓住,注意不要使试管破损
【生】描述实验现象
【现象】铁锈消失,呈光亮的银白色,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师】(2)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

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有气泡产生
【师】这里的原理是什么呢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书写一下化学方程式
盐酸除铁锈,有气泡产生
【师】好,请回,方程式检查一下,有没有问题
【师】如果我们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预期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可以明显感觉到两支铁钉的什么不同粗细不同,先取出的铁钉较粗,后取出的铁钉细
【提问】从这二步实验中我们体会到了酸的哪些化学性质呢
【生】
【归纳总结】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板书】
【过渡】所以盐酸、硫酸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除铁锈
【问题交流】1、生活中除铁锈时可以选择厨房中的哪种物质(根据我们总结出的化学性质)
2、在工业生产中用稀盐酸除铁锈时,能否把铁钉长时间浸泡在酸溶液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实验给我们的启
示)
【ppt】活动三:探究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过渡】让我们再亲身体验一些实验,有三组不同的实验,每个小组抽签决定接下来做的是哪一个实验
(做好签,5个氢氧化钙、5个氢氧化铜、5个氢氧化钠)
好,接下来按所抽取的实验按步骤来完成实验
【师】实验指导
【师】好,大家的实验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即将揭晓每个小组的实验及现象,抽到1号实验的小组请举手,来,XX你为大家具体陈述一下你们小组做的是哪一个实验,一定要说清实验分为几个步骤,每一步怎样做的及实验现象是什么
【ppt】分步展示实验步骤,你们小组有补充吗好,那你们小组到前面为大家展示一下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检查方程式
【师】做第二组实验的小组举手示意,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说一下实验步骤和每步的实验现象
【生】描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师】询问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谁能到前面写一下化学方程式,好请回
【师】再看第三组,第三组实验举手示意,好,你为大家说一下实验内容和现象
【生】陈述
【师】你们小组有补充吗好,那你来为大家写一下化学方程式
【评价】
【过度】虽然大家做的实验是不同的,但是都达到了同样的实验目的。

结合这三个实验的原理,这三个实验相同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呢思考一下
【生】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
【师】好,请坐,我们把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之为——中和反应
【归纳总结】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板书】
【总结】三个实验用不同的方式验证了中和反应的发生。

【过渡】有四个问题我们一起来交流
【问题交流】1、中和反应一定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总结】中和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的现象。

有些有明显的现象,例如实验一是难溶性的碱氢氧化铜与酸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有些没有明显的现象,例如实验二中可溶于水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我们是借助于酸碱指示剂观察到明显现象从而判断反应发生
通过实验一、二,给予了我们一个启示,要验证稀盐酸、稀硫酸与碱反应,为了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应选用(填溶解性)碱。

2、在实验三中,体现了氢氧化钙的哪些性质呢
【生】
【总结】微溶于水,碱性或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师】好,请坐
3、实验三中采用了哪种实验方法其目的是什么
【师】好请坐,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如果我们直接加入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溶解,但是还可能是氢氧化钙溶于水,不足以说明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所以我们用水做对比实验,排除水的干扰。

4、(既然是对比实验)在实验三中我们都需要控制哪些量一定相同呢
【生】
【师】好,请坐,今天我们通过亲身实验,再次体会到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都与实验密切相关。

在我们的化学课本有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化学家,拉瓦锡,他通过多次实验,证明出空气有氮气和氧气组成;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证明水的组成,确立了化学定量的研究方法,被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
波义耳认为实验和观察是一切的基础,他不放弃偶然现象,和助手进行多次实验,发明了最早的酸碱指示剂——石蕊;
在教材外,诺贝尔奖的创始人诺贝尔本人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经过大量实验终于发明出硝化甘油,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再也不用人们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2022年诺贝尔奖其中一项是授予分离出单层石墨烯的两位科学家,在前人失败后,两位科学家坚持不懈地进行实验,用胶带在石墨上撕出薄片,再撕开,使胶带上的石墨越来越薄,就这样持续撕了一年,终于分离出单层石墨烯,被称为用胶带撕出的诺贝尔奖。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希望大家在今天的实验中可以有所收获。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将学以致用
【展示两瓶无色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
【提问】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如何鉴别它们呢
【生】
【过渡】大家都充分利用了酸、碱的化学性质
【能力提升】
课后作业:除指示剂外,利用酸碱的化学性质,如何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想想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呢我们课后再交流
【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同学们再见。

老师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