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波斯宗教剖析
地理了解各国的宗教和信仰体系
地理了解各国的宗教和信仰体系宗教和信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宗教和信仰体系,这些体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通过对各国宗教和信仰体系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通过对不同国家宗教和信仰体系的介绍,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各地的多样性。
一、亚洲国家的宗教与信仰体系1. 中国的宗教和信仰体系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是三大主要宗教。
佛教是在中国形成和传播最广泛的宗教之一,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艺术。
道教强调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主张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越尘世的境界。
伊斯兰教是中国境内的主要宗教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对当地人民的宗教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印度的宗教和信仰体系印度是世界上宗教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教义包含了多神教、轮回转世和业报轮回等概念。
佛教是从古印度发源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一种宗教,以四圣谛和八正道为核心教义。
此外,印度还有众多的少数信仰体系,如锡克教和耆那教等。
3. 日本的宗教和信仰体系日本的宗教和信仰体系以神道教为主导,并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神道教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主张崇拜自然、尊重神灵,对日本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佛教在日本也有很高的传播和影响力,许多日本人信仰佛教,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佛教修行。
二、欧洲国家的宗教与信仰体系1. 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基督教是欧洲大陆最主要的宗教,尤其是天主教和东正教在南欧和东欧地区有广泛信仰。
基督教对欧洲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欧洲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2. 伊斯兰教在欧洲的扩散伊斯兰教是欧洲第二大宗教,尤其是在东南欧和西班牙等地区有相当多的穆斯林人口。
伊斯兰教的扩散对欧洲的宗教和文化造成了重要影响,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三、非洲国家的宗教与信仰体系1. 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伊斯兰教在这里占据主导地位。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于晓非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在恒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世这样一个大事因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法,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所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
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中国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
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本土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产生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
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人不记载历史,举个例子,印度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叫迦利陀娑(Kalidasa),他在印度诗坛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李白,但是印度人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迦利陀娑是什么时代的人,学者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法,最早的说他是公元前二世纪的人,最晚的认为他是公元后六世纪的人,前后差了七、八百年,印度人对历史就是这么一笔糊涂帐。
关于佛陀是哪年涅槃的,一九五五年南传佛教已经纪念了佛陀涅槃两千五百年,按吕澂先生的考证汉传佛教认为二零一四年才是佛陀涅槃两千五百年,历史记载相差五十八年,但这对于印度历史来说,可是相当准确的了。
研究印度历史要依靠许多其他国家的著作,比如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那是研究印度历史非常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印度人不记历史,当然与他们的文化有关。
所以,我今天对这个题目的讨论,提出的问题会多于得出的结论,只要对大家有启发,就达到目的了。
下面进入主题。
印度人自己认为他们最古老的而且流传至今的经典叫《吠陀》(Veda),《吠陀本集》(Veda-samhita)主要有三部,第一部叫《梨俱吠陀》(Rg-veda),大约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到公元前一千五百年期间形成的,有一千零一十七个颂子,这部书的核心就是赞美神,它是一部颂神的歌集。
有没有命运之神或相关的宗教信仰?
有没有命运之神或相关的宗教信仰?命运是人们常常感到困惑和迷惘的课题之一。
为了寻求命运的解释和掌握,许多宗教信仰中出现了命运之神或相关的宗教信仰。
下面将介绍几个与命运相关的宗教信仰。
1. 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即克洛托、拉刻西斯和亚特罗波斯,被认为是宿命的创造者和指引者。
她们分别代表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克洛托是命运的编织者,拉刻西斯是人生的分岔处,亚特罗波斯则是判决人间善恶的神。
希腊人相信,命运已经注定,人们无法逃避,必须顺应命运的安排。
2. 印度教中的宿命观在印度教中,宿命观被称为“卡尔玛”。
卡尔玛认为,一切现实都是由过去的行为所决定的,每个人都是他们以往行为的结果。
人们的命运被轮回循环所决定,只有通过积累善行,才能改变现有的命运。
印度教徒相信,在完成自己的命运中,他们可以实现灵魂的解脱与升华。
3. 巫术中的命运与宿命信仰巫术在许多文化中都与宿命信仰密切相关,巫师相信通过特殊的仪式和咒语,可以控制命运的力量。
他们相信人们的命运是受到神秘力量的支配,而巫师具备与这些力量沟通和操纵的能力。
巫师可以利用这种能力为人们改变命运、回避灾难,或者给予他们更好的未来。
4. 埃及神话中的命运女神伊帕特在埃及神话中,伊帕特是代表命运与宿命的女神。
她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掌管着人们的命运和生死。
伊帕特被描绘为头戴羽毛的女神,她用她的力量和智慧说明了宿命对人们的重要性。
埃及人相信,唯有与伊帕特取得和谐,他们才能在命运的安排中获得幸福和成功。
总结:无论是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印度教中的宿命观,还是巫术中的命运与宿命信仰,以及埃及神话中的命运女神伊帕特,宗教信仰中都涉及命运的解释和掌握。
这些信仰揭示了人们对于命运的追求和思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命运与人生的关系。
无论信仰何种宗教,我们都能够通过正面的行为、智慧和力量,积极地应对和改变命运。
让我们在探寻命运的道路上,引导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印度伊斯兰园林剖析
? 沙杰汗煞费苦心不惜一切代价地为宠妃建造了如此宏伟、富丽堂皇的陵墓,说明 他当时对宠妃的爱有多么深。沙杰汗在泰姬陵建成不久便被儿子废除了王位,被 囚禁在阿格拉城堡,晚年靠每天远望泰姬陵度日,直至伤心忧郁而死。他死后, 与宠妃一起被葬在泰姬陵。泰姬陵是一座伟大的爱情纪念碑,它是一代君王爱情 的见证,向世人讲述着他们的动人的爱情故事。
伊斯兰园林的特点
? 伊斯兰园林通常面积较小,建筑封闭,十字形的林阴路
构成中轴线,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 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全园分割成四区。园
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象征天堂.园中
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又分出几何形小庭园,
每个庭园的树木相同。彩色陶瓷马赛克图案在庭园装饰 中广泛应用。
伊斯兰园渊源
? 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 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幼发拉底,底格利斯两河流域 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以叙利亚、波斯 、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 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阿拉 伯人原属于阿拉伯半岛,7世纪随着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的兴起,建 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以巴格达、开罗、科尔多 瓦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园林形式随之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 它与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园林有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公元前4世 纪末,已经有希腊人记述过一座印度贵族府邸的花园。公元7世纪,中国 高僧玄奘在印度见到过很多花园。《大唐西域记》(卷十)记载,中 印度的奔那伐弹那国的都城,“居人殷盛,池馆花林,往往相间”。 但这些记载都没有说明当时园林的形式。随着穆斯林进入印度,印度 的造园艺术伊斯兰化了。莫卧儿帝国统治下的16~17世纪,是印度伊 斯兰式园林的鼎盛时期。
神奇国度印度----六大宗教共存的印度
神奇国度印度----六大宗教共存的印度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个十分神奇的国度,如果你要去印度出差或者旅游,建议你先了解下印度这个国家的宗教,因为印度是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如果你不了解印度的宗教,你可能会在印度遇到很多的问题!印度虽然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坚持世俗主义,但是,宗教对其政治具有巨大的影响。
在印度,几乎人人都信奉宗教。
印度国内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宗教,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宗教的大熔炉”,其中有六大宗教最为知名,分别是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锡克教、耆那教。
印度教是印度国内的主要宗教,信仰印度教的人口约占印度总人口的83%,伊斯兰教为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约占印度总人口的12%,其余为基督教、佛教、锡克教和耆那教等。
这些宗教之间虽然宗教矛盾冲突不断,但却一直在印度国内长期共存,也算是印度国内一道奇特的风景线,今天就来简单聊下印度的宗教。
一、印度教:印度教由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的婆罗门教发展而来,印度教是多神教。
据说,印度教的神有3.33亿之多。
印度教经典繁多,教义十分繁杂,它既有崇尚神明的理论,也有一些无神论的思想。
它既是一种禁欲的宗教,又是一种纵欲享乐的宗教,而在实际生活中,它则变成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风俗习惯。
目前的印度有多达8亿以上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已经成为印度国内的最大宗教组织。
在全球范围内,印度教还分布于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全球的印度教徒约有10.5亿,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是全球第三大宗教组织。
但是与其他宗教不同,印度教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
何为印度的种姓制度?其实就类型于中国古代的阶层制度。
中国古代有皇家、贵族、平民、奴隶四个阶层,而且你出生后无法改变自己的阶层,奴隶的孩子永远是奴隶,贵族的孩子永远是贵族!这种阶层制度在我国早就已经被废除,但在印度却保留了下来。
印度和尼泊尔的文化差异
印度和尼泊尔的文化差异印度和尼泊尔,作为邻国,虽然地理上相近,但在文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印度和尼泊尔在宗教、语言、饮食和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国家的文化特点。
一、宗教差异在宗教方面,印度和尼泊尔的差异十分显著。
印度是多神教国家,印度教是主要宗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等多种宗教信仰。
印度人对于宗教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每年都会举行大量的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
相比之下,尼泊尔是个以印度教和佛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
尼泊尔有世界上最高的尼泊尔佛教寺院、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寺庙等重要的宗教遗址。
尼泊尔的居民对于宗教的信仰同样非常虔诚,他们每天都会到寺庙中祈祷、焚香,举行各种仪式。
二、语言差异印度和尼泊尔在语言方面也存在差异。
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语言,据统计,印度境内有超过1600种语言被使用和流行。
其中,印地语是印度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对于多数印度人而言,印地语是母语。
而尼泊尔的官方语言是尼泊尔语,也是尼泊尔最常用的语言。
尼泊尔语具有悠久的历史,语音、词汇和语法都和印地语有所不同。
此外,尼泊尔也有其他几种地方语言,如马迪语、鲁希亚语等。
三、饮食差异印度和尼泊尔的饮食习惯也有一定的差异。
印度菜以其多样性和丰富的口味而闻名于世。
印度菜常用的调料有姜、大蒜、辣椒、孜然等,以及多种香料,如咖喱粉、姜黄粉等。
印度人喜欢辛辣的食物,他们通常用手食用,并将米饭、面食和各种蔬菜菜肴搭配。
相比之下,尼泊尔菜则更加简单清淡。
主要食材有米饭、面食、蔬菜、肉类等,以米饭和酥油茶为主要食物。
尼泊尔菜的味道较为温和,少用辣椒和香料。
四、传统习俗差异印度和尼泊尔在传统习俗方面也有一些差异。
在印度,人们对于家庭的尊重和重视非常重要。
结婚在印度是一个盛大的仪式,并且通常会持续数天。
而尼泊尔的结婚仪式更加简单,只进行一天或者数天。
此外,印度人喜欢穿着华丽的服装,女性常常会穿着锦缎制成的礼服,男性则喜欢戴上头巾和饰品。
印度伊斯兰园林剖析
泰姬陵
• 泰姬陵,全称为“泰吉·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
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内和亚穆纳河右侧。
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 ,被誉为“完美建筑”。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 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 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2007年7月7日,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 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条清澄水道,水道两旁种植有果树和柏树,分别象征生命和死 亡。 • 沙杰汗煞费苦心不惜一切代价地为宠妃建造了如此宏伟、富丽堂皇的陵墓,说明 他当时对宠妃的爱有多么深。沙杰汗在泰姬陵建成不久便被儿子废除了王位,被 囚禁在阿格拉城堡,晚年靠每天远望泰姬陵度日,直至伤心忧郁而死。他死后, 与宠妃一起被葬在泰姬陵。泰姬陵是一座伟大的爱情纪念碑,它是一代君王爱情 的见证,向世人讲述着他们的动人的爱情故事。
• 沙· 贾汉王为爱妃穆姆塔慈· 马哈尔建造的泰 姬陵是印度陵墓建筑的登峰造极之作。为 一座平坦的园林。其主要建筑不是位于庭 园中心,而是偏向一侧,即在通向巨大的 圆拱形天井大门之处,开辟了与水渠垂直 相交的大庭园,迎面而立的大理石陵墓动 人的形体倒映在一池碧水之中。 1.十字型水渠四分园。 2.建筑屹立在退后的高台上,重点突出。 3.做工精细,整体协调。
印度伊斯兰园林的发展历程
1.巴布尔时代的园林 2.胡马雍时代的园林 3.亚克巴时代的园林 4.查罕杰时代的园林 5.沙· 贾汉时代的园林 从第一代的巴布尔时代到第三代的亚克巴 大帝时代,印度的建筑与园林仍然保持着 本国的特征,从第四代开始,进入名副其 实的印度伊斯兰作品时期。
伊斯兰园林的特点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pdf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pdf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代印度波斯文明pdf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是指距今约2500年前至1500年前,在印度次大陆和波斯地区形成的古代文明。
这一时期,印度波斯地区的文化繁荣,社会制度完善,科技、艺术均有显著成就。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综合介绍古代印度波斯文明的基本情况。
古代印度波斯地区的政治体系相对稳定,为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印度,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时期主要是由王国统治,其中最有名的是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是印度古代王朝中最为繁荣的一个王朝,统治者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智慧,统一了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解决了帝国内部的分裂问题,为古代印度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在波斯地区,波斯帝国是古代印度波斯文明的另一大政治实体。
波斯帝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广阔的领土闻名于世,统治了当时波斯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对当时的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印度波斯地区的经济状况也是繁荣的。
在印度,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时期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其发展的繁荣成就了古代印度的社会、文化和政治。
孔雀王朝时期,印度次大陆农业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同时工商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很大的长足进步。
在波斯地区,波斯帝国的经济也非常发达,其统治者通过不断的扩张领土和规模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带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的文化也是其独特的魅力之一。
在印度,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时期是印度文化的黄金时期,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文学方面,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时期,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流传广泛,且成就斐然。
在艺术方面,古代印度波斯文明的绘画、雕塑等都有非常高的水平,表现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
而在波斯地区,波斯帝国的文化也非常繁荣,波斯的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都有了很大发展,丰富了当时的文化生活。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印度教的影响与全球传播跨文化交流与宗教融合
印度教的影响与全球传播跨文化交流与宗教融合印度教的影响与全球传播:跨文化交流与宗教融合印度教源远流长,不仅在印度本土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印度教的普及离不开全球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同时也受到了其他宗教的传播和融合影响。
本文将从印度教的传播历史、跨文化交流和宗教融合等角度探讨印度教在全球的影响与传播。
一、印度教的传播历史印度教起源于古印度,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早期的印度教是以吠陀文化为主导,强调吠陀经文的神圣性和传统价值。
在古代印度,印度教和佛教并存发展,两者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教逐渐成为印度社会的主要宗教,也开始向周边地区传播。
古代印度文明的繁荣和印度教的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
印度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在那个时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思想家。
尤其是古印度的数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的发展,为印度教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印度教的传播也与历史的大背景有关。
在古代,印度与希腊、波斯等地的交往频繁,文化交流日益深入。
随着大夏、大秦等古代中外贸易的兴起,印度教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展到更多的地区。
此外,印度教从古代到中世纪的逐渐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来自其他宗教的吸纳和影响,如佛教、锡克教等。
二、印度教的全球传播印度教的全球传播主要发生在近现代。
随着殖民主义的兴起和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印度教开始进入到西方世界。
在殖民化的过程中,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大量的印度人被迁移到不同的英国殖民地。
他们带着自己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在异国他乡坚守自己的信仰,并通过与当地文化的交流,将印度教的传统理念和仪式传播出去。
此外,印度教的传播也得益于现代交通和媒体的发展。
全球范围内的航空、邮轮等交通工具使得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前往印度,亲身体验印度教的文化和风情。
同时,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媒介的普及,也使得印度教的各种教义和仪式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到全球各地,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互动和交流。
国际热点问题结课论文-浅析印度宗教的前世今生#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热点问题课程论文题目:浅析印度宗教的前世今生.目录摘要 (3)一、印度主要宗教1.1印度宗教的种类与分布 (3)二、印度教2.1印度教的起源、发展与传播 (4)2.2印度教经典著作和教义 (4)2.3印度教在印度社会中的角色 (4)三、种姓制度3.1氏族的地位和种姓 (4)3.2吠陀经典在印度教里的地位 (5)3.3种姓的本质与纪律 (5)3.4现时的种姓制度 (5)四、佛教4.1耆那教与原始佛教 (5)4.2佛教的传播 (6)五、印度宗教思想5.1印度人眼中的神 (6)浅析印度宗教的前世今生[摘要]印度,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家,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印度教就已经在印度发展成型,伊斯兰教也在同一时期传入,佛教和基督教也在不久产生、传入。
到如今,印度宗教已经有上百种之分,可谓“宗教熔炉”。
本文选取了几个角度,简要分析了印度主要宗教的基本情况,重点探究了印度教、佛教的发展与联系和印度主要宗教对印度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 印度宗教发展与影响一、印度主要宗教1.1印度宗教的种类与分布印度,全称印度共和国,为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大国,古印度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于此同时,印度还是一个多宗教融合的国家,各种宗教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耆那教、还有土生土长的佛教,各种宗教在印度的广袤土地上产生,传播,发展,经历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多宗教融合发展的局面。
印度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种类繁多令人难以想象,世界上的所有宗教几乎都可以在印度发现它的痕迹,故其被世界人民称之为“宗教博物馆”在印度的众多宗教之中,最大的宗教当然是印度教,其信徒约占全国人口的80%印度教最早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婆罗门教,在此之后,婆罗门教融合吸收了佛教、耆那教等宗教的教义,融合了多种信仰,才逐渐的发展成为今天的印度教。
如今,印度教基本覆盖了印度所有的地区,而且在印度南部的分布更加密集。
古代印度的佛教与婆罗门教
古代印度的佛教与婆罗门教佛教和婆罗门教是在古代印度兴盛的两大主要宗教。
尽管它们有着不同的起源、教义和实践方式,但它们都在古代印度的社会和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古代印度的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一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对它们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佛教的起源和教义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它由释迦牟尼(佛陀)创建。
佛教教义的核心是四圣谛和八正道,主张通过禅定和慈悲为基础的修行,达到解脱和涅槃的境地。
佛教主张无私的慈悲和对众生解脱的渴望,同时强调破除欲望和执著,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二、婆罗门教的起源和教义婆罗门教作为古印度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
婆罗门教以《吠陀经》为主要教义,强调祭祀和仪式,信奉众多的神灵,其中包括梵天(宇宙的创造者)、湿婆(毁灭者)和毗湿奴(保护者)等。
婆罗门教认为人类的目标是通过正确的行为和牺牲来追求个人的解脱和永恒的幸福。
三、佛教与婆罗门教的相似之处尽管佛教和婆罗门教的起源和教义有所不同,但它们在某些方面也有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关注个体的解脱和涅槃。
佛教通过修行和慈悲,婆罗门教通过正确的行为和祭祀来追求个人的解脱和幸福。
其次,它们都认为欲望和执著是导致人类痛苦的根源,解脱的关键在于破除这种欲望和执著。
最后,它们都强调修行的重要性,无论是佛教的禅修还是婆罗门教的祭祀和仪式。
四、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不同之处佛教和婆罗门教在一些关键的教义和实践方式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首先,佛教强调个体的慈悲和解脱,而婆罗门教更注重个体的正确行为和牺牲。
其次,佛教主张契约的精神,反对种姓制度,并鼓励信众追求解脱和涅槃,而婆罗门教则在古代印度社会中维护和强化了种姓等级制度。
另外,佛教鼓励出家和禅修的生活方式,强调破除物质欲望,而婆罗门教更加强调家庭和祭祀的重要性,鼓励追求世俗的幸福和地位。
五、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影响佛教和婆罗门教对古代印度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出现打破了婆罗门教的统治地位,通过强调众生平等和慈悲,对抗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为被边缘化的群体提供了机会和尊严。
世界古代文明印度波斯与阿拉伯
世界古代文明印度波斯与阿拉伯古代印度、波斯和阿拉伯是世界历史上闪耀着辉煌文明的重要地区。
它们拥有独特的文化、政治和宗教传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三个地区的文明特点,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印度文明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主要源于印度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和哲学成就。
印度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等重要宗教,这些宗教对整个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方面,古代印度以雕塑和壁画表现了丰富多样的宗教和文化主题。
受到佛教和印度教的影响,雕塑作品充满了宗教意象和神话传说。
著名的阿育王柱和埃洛拉石窟寺庙等遗迹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宝藏之一。
此外,印度还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的数学和天文学中心之一。
印度人发明了零的概念,并开创了代数和几何学的新纪元。
他们精确测量了地球的半径,并提出了日食和月食的理论。
这些科学成就对于后来的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波斯文明波斯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古老国家,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文化。
波斯王朝的兴起使得波斯文明迅速发展,并影响了整个中东地区。
波斯人以其雄伟的建筑、精美的艺术和丰富的文学而闻名于世。
波斯的建筑是古代世界的瑰宝之一。
著名的波斯建筑包括波斯王宫中最引人注目的佩尔塞波利斯,以及伊斯法罕的伊玛目清真寺。
这些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华丽的装饰和庞大的规模而闻名于世。
波斯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著名的波斯文学作品《《诗经》和《鲁比亚特》等,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波斯文学以其浪漫主义和抒情主张而著称,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阿拉伯文明阿拉伯是一个位于亚洲与非洲交界处的地区,也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伊斯兰教对整个阿拉伯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全球第二大宗教。
阿拉伯文明迅速崛起,出现了一系列辉煌的文化成就。
阿拉伯科学家在数学、医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做出了重大突破。
世界古代的古代帝国波斯印度与中国
世界古代的古代帝国波斯印度与中国世界古代的古代帝国波斯、印度与中国波斯、印度与中国,作为世界古代的三大帝国,在历史上独树一帜。
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文化遗产、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个古代帝国。
波斯帝国波斯帝国,也称阿契美尼德帝国,是公元前6世纪建立的一个伟大的古代帝国。
波斯帝国的核心是位于现今伊朗的波斯高原,它的国土辽阔,统治范围涵盖了近东地区的大部分地域。
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相对先进,行政区划完善,实行着分权制度,将王国划分为若干省,由省督进行统治。
同时,波斯帝国也采取了包容性的统治政策,尊重各族群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这种政策使得波斯帝国内部各群族相互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存。
波斯帝国的文化也非常繁荣,它的宫殿和建筑以华丽和壮观著称,艺术和文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此外,波斯帝国还致力于培育科学家和学者,他们对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印度帝国印度帝国在古代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影响了整个东南亚地区。
古代印度帝国的政治制度多样,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统治形式。
早期的印度受到许多小国家和城邦的统治,后来兴起了大王朝,如孔雀王朝、须罗王朝等。
这些王朝国土辽阔,各具特色,对于印度文化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印度帝国的社会制度极为复杂,被划分为四个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这种等级制度深深影响着印度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
印度也是一个围绕着宗教建立起来的国家,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宗教。
这些宗教深深影响着印度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形成了印度特有的宗教包容和多元文化。
中国帝国中国古代的帝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中国的帝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的秦朝,而汉、唐、宋等朝代都是中国古代帝国的代表。
中国帝国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国家采用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由君主继承制确定接班人。
印度和尼泊尔的宗教和文化
印度和尼泊尔的宗教和文化在南亚,印度和尼泊尔都是具有强烈的宗教和文化色彩的国家。
宗教在这里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单纯的信仰。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宗教和文化也经历了各种变化和演变,影响着这些国家的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印度印度是一个多神教国家。
最主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占总人口的79.8%。
印度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宗教,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文化和哲学体系,影响了印度文化的方方面面。
印度教的教义非常灵活,其信徒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信仰和敬之神。
印度还有两个其他主要的宗教,分别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占10.9%。
这个宗教是从阿拉伯半岛传入印度的,依据着克兰经,是一种单神教。
基督教则是占2.3%,由欧洲的传教士带入印度的。
在这里,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一样,也有他们自己的传统和仪式。
印度的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彩。
印度尼斯塔寺是印度特有的寺庙建筑,这些寺庙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和绘画,非常具有特色。
印度还有一种叫做印度舞的传统民族舞蹈。
它绚丽多彩,配合着印度的音乐和服装,非常迷人。
另外,印度的手工艺品也非常有名,像印度花纹的丝绸围巾,印度木雕和金属雕刻等等,都是精美的艺术品。
尼泊尔尼泊尔是一个佛教之国,这里的占人口比例为81.3%。
佛教是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印度的,后来被传入尼泊尔。
佛教是涵盖禅修、哲学和宗教统一的宗教体系,更强调达到内心平静和启蒙境界。
而尼泊尔也有自己的佛教文化和传统,象哥拉库可以作为世界遗产保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参观。
此外,尼泊尔还有许多其他的宗教,其中第二大宗教是占了4.4%的印度教。
不少地区还有道教和景教的习俗,这些宗教深刻地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尼泊尔的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就像这个国家的神圣中心博多的舞蹈节等。
在传统方面,尼泊尔建筑中的圆顶和翘脚的寺庙,在建筑领域中倍受推崇。
另外,尼泊尔的手工艺也非常出色。
卡托丝体袍,印度染料,木制雕刻以及提取自羊驼绒毛的纺织品和饰品,都是尼泊尔的独特艺术品。
三分钟读懂印度-被征服、种姓由来和宗教历史
听说最近印度老是在边境,挑战中国的底线,甚至大放厥词,要雪耻1962中印战争完败。
很好奇:不是对印度有偏见,实在是印度简直弱到令人发指。
几千年印度史被外族胖揍了多达30多次,这在整个世界国家史上都是很罕见的。
说他是“战败小能手”一点都不为过。
揍过印度的国家和民族:雅利安人、波斯、亚历山大、巴克特里亚、嚈哒、中国大唐、中国吐蕃、塔希尔、萨珊、伽色尼、古尔、大月氏-贵霜、突厥、德里苏丹国、帖木儿帝国、莫卧儿、西班牙、法国、英国等等。
“3分钟看完被揍的印度史”印度历史差不多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经过这漫长的被揍历史,印度甚至连自己的土地都没统一过,早就把自己原本的模样都忘记了。
还是靠国外的资料才完善印度历史。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历史是珍贵的补充资料所以暂且把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也叫做哈拉帕文明,作为印度最开始的历史。
确定好挨打的主体,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正式介绍“挨揍的历史”。
ROUND 1吠陀文明雅利安人KO 印度(公元前1500-前700年)雅利安人本来是俄罗斯南部的游牧民族。
后来他们发现印度这块土地特别适合居住,就一屁股坐下不走了。
这一坐就坐了1000年,但毕竟是占了别人的座位。
为了解释自己这种行为,雅利安人想了两个办法。
第一个叫做象征性地搬个家,第二个比较无耻叫做:“我们长得好看的人才能坐着,长得丑的都跪着”——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强行把印度人分为四种等级最后还有一种贱民。
也叫不可触碰者。
主要是罪犯战俘。
种姓制度说白了就是投胎决定一切。
ROUND 2马其顿帝国&中国混合双打(公元前3世纪-2世纪)双打一号选手:打酱油的亚历山大帝雅利安人好不容易坐热了印度这块土地,北边的亚历山大大帝一路打波斯打嗨了,顺便把印度揍了一通。
但因为离家太远没过多久就跑回去了。
于是,一位印度少年也就是后来的月护王,趁乱建立了孔雀王朝(公元前321-前181)。
这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由印度人建立的统一王朝。
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与发展
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与发展印度教和佛教都是印度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兴起与发展影响着印度及整个亚洲地区的宗教、文化和社会。
本文将探讨印度教和佛教的历史背景、教义传承以及它们在印度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印度教的兴起与发展印度教起源于古印度的雅利安文化,其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1500年左右。
印度教的兴起与波斯人入侵印度有着密切的关联。
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对印度进行了持续的征服和统治,他们的宗教信仰与印度宗教融合,形成了印度教的雏形。
印度教的核心教义包括梵我一体(Brahman),印度教对神的崇拜是多神教,认为万物皆神。
印度教的经典包括《吠陀经》、《奥义书》等。
印度教强调轮回转世和业力报应,在社会结构中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离、苦行者),这种等级制度至今在印度社会中存在。
印度教在印度及周边地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地主要的宗教信仰。
印度教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还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中,成为印度人民的精神支柱。
二、佛教的兴起与发展佛教是由释迦牟尼创立的,其传统认为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尼泊尔的兰净圣地成道,之后开始传播佛法。
佛教的教义强调人间解脱和慈悲,号召人们舍弃贪欲、恶念和烦恼,通过修行实现智慧和内心的平静。
佛教主要经典有《大藏经》和《小藏经》,其中以《大藏经》为最重要的经典体系。
佛教的教义被广泛传播至整个亚洲地区,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宗派和教派。
佛教在印度的兴起与印度教的发展以及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印度社会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包括城市的兴起和社会阶级的分化。
佛教的理念对贫苦人民特别具有吸引力,因此广泛传播并得到了大量的追随者。
佛教的影响逐渐超越了印度本土,在亚洲其他地区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佛教的传播不仅改变了亚洲各国的宗教风貌,还对文化、艺术、哲学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印度教与佛教的相互关系印度教和佛教在历史上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纠葛。
印度人民的宗教及信仰是怎样的
印度人民的宗教及信仰是怎样的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
至今绝大部分印度人仍然有宗教信仰。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印度人民的宗教及信仰,希望大家喜欢!印度是一个大陆,也是一个半岛。
北方以世界最大山脉的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斯山为屏障,而与大陆的我国西藏、西康、云南接壤,又与西北方的阿富汗及东南方的缅甸为分界。
但是印度的西面是阿拉伯海,东面是孟加拉湾,最南端是科末林岬,隔着保克海峡,与锡兰相望,锡兰之南即为印度洋。
向北看,是大陆,向南看,是半岛。
南端尖突,北部广阔,形成一个大三角形。
地理现在,从东到西,阔有一千三百六十英里,从南到北,长则一千八百英里,海岸线长达三千英里,面积之大几占全球十五分之一,与全部欧洲(除苏联部分)相等。
原来,西起东经六十二度之巴基斯坦西南边境,东迄阿萨密东部之东经九十三度,宽占经度为三十一度;北起克什米尔北端之北纬三十七度附近,南迄锡兰岛中部之北纬七度附近,长占纬度亦约三十一度。
以北纬二十五度稍北,为全区的最宽处。
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故其大部属热带,小部属温带。
印度的地域,现可分为三大地区。
(一)喜马拉雅山及其关隘地区:北起阿富汗,东至阿萨密省。
西部则关隘甚多。
而以基尔及(Cilgit)与白夏瓦(Peshawar)最富军事价值,因其与中国、苏俄、阿富汗接壤,今此二关隘,在巴基斯坦境内。
印度本藉山水屏障,堪称世外桃源,可是历代外族的入侵,即是通过此等关隘而来。
(二)印度河及恒河流域地区:由印度河及恒河盆地所形成的平原,位于喜马拉雅山,长约二千英里,阔约二百英里。
这便是印度文化的发祥地带,又可分为二区:①以西方印度河为中心的五河地方,其地富于水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于农牧。
印度河的出口是阿拉伯海,其上游注入印度河的支流很多,而以五河最著。
旁遮普省之名,即由五(Panj)河(ab)的古波斯语而来。
印度的名,即由印度河(Indus)而来,泛称为信度(Sindhu)即是水或能的意思,首先仅用于称呼印度河流域,终于成了全印度的名称。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文献萃编阅读记录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文献萃编》阅读记录一、史诗与传说类文献在研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古代印度和波斯文明的史诗如《摩诃婆罗多》和《吉尔伽美什史诗》。
这些史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自然、战争、爱情、死亡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我得以了解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认知和对生活的理解。
这些史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其中的故事、人物形象和深刻的哲理所深深吸引。
我还关注了史诗和传说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情况,如何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并影响着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我还发现书中引用的各类文学作品与现代流行文化作品中蕴含的诸多主题颇为相似。
这使得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在阅读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难点。
如某些词汇的解读和背景的理解等,但通过阅读注释和参考其他资料,我得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更深入地理解了文献内容。
通过这次阅读,我深刻认识到古代印度波斯文明中的史诗与传说类文献的重要性。
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文化传承的延续和发展。
我也意识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对某些词汇的解读和背景的理解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通过这次阅读,我收获颇丰,对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未来我会继续深入研读这方面的文献和其他相关的文献资料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一)《摩诃婆罗多》摘要及解析《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文学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这部作品内容丰富,叙述了古印度著名的摩诃婆罗家族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的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状况。
全篇以婆罗多族的内争为主线,描绘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同时也穿插了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和英雄事迹。
背景介绍:《摩诃婆罗多》的创作背景与古代印度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
印度处于分裂状态,各个城邦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摩诃婆罗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展现了家族间的恩怨情仇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内容概览:《摩诃婆罗多》主要围绕婆罗多族的内争展开,涉及家族间的权力斗争、战争场面、英雄事迹等。
印度武士怎样打破婆罗门的宗教垄断,创立佛教、耆那教|文史宴
印度武士怎样打破婆罗门的宗教垄断,创立佛教、耆那教|文史宴文/遍照金刚波斯-印度系的吠陀宗教实质上是上古的萨满教,打破萨满祭司的垄断,依靠的是理性思维较强的武士。
在波斯,武士出身的琐罗亚斯德创立了琐罗亚斯德教,在印度,刹帝利阶层创造了佛教、耆那教及不少未成气候的新宗教,波斯-印度民族至此摆脱萨满教,进入了道德宗教或曰历史宗教的年代。
武士崛起与沙门思潮沙门思潮的兴起,主要原因有几点:刹帝利阶层在政治上对婆罗门阶层的挑战;经济上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使种姓制度动摇;因奥义书哲学的发展,相当部分的知识分子并不认为婆罗门教思想是不可动摇的真理。
公元前6世纪左右,印度中东部以舍卫城为首都的憍萨罗国和偏南方以王舍城为首都的摩竭陀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并形成大大小小的“十六大国”。
从此时起,少数原来的部落之主成为了真正意义下的王者,王权得以建立,刹帝利阶层相对强势,而婆罗阶层未能在此区域建立绝对权威。
恒河流域雨水充沛,适合耕种,出现了大量以农耕为生的农民及地主。
物资的丰富造成工商业及手工业繁盛,城市居民增加,形成了大的城市,商人、手工业者成立了商队或公会,大商人及公会头领出现。
急剧变化的社会使曾经的阶级制度动摇,吠陀的自然崇拜已然失势,婆罗门教的权威下坠。
奥义书的哲学使知识分子们的思想产生变化,而雅利安人与达罗毗荼人等原住民的冲突与融合,促成新的宗教哲学的产生。
相比于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产生了印度的新变此时,农业的发达,食物的充足,足以养活足够多的“弃绝者”。
从而,没有衣食等后顾之忧的的人,特别是思想活跃的年轻人放弃追求世俗的权力及物质,改而追求精神上永恒的彼岸,依靠在家者的布施,出家成为“沙门”,形成了种种批判传统婆罗门教且相互竞争的思想流派与宗教。
沙门思潮促进文化哲学的兴盛,新说层出不穷,大师辈出,灿若星河,成为印度历史上的轴心时代,今天的印度大多称其为“佛陀时代”。
佛祖之外的六师外道推动这一时代风气的主要是刹帝利及工商阶层,最伟大的几个大师是佛教教主佛陀、耆那教主大雄等刹帝利沙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波斯宗教
祆 教
又称为拜火教、琐罗亚 斯德教
在中国又称为明教、魔 教,对宋代以后农民起 义、民间秘密会社有重 要影响
摩 尼 教
(一)祆教
祆教的创立者琐罗亚斯德,宋时姚宽称之为苏鲁支。根 据帕拉维文献的记载以及伊斯兰时期著名学者白鲁尼的 说法,琐罗亚斯德的生卒年代应在公元前660年—前583 年。 琐罗亚斯德(Zoroaster)在古阿维斯塔语中被称为查 拉图士特拉(Zarathustra),意为‚黄色的骆驼‛ 。 据说他曾做过祭司,有家室儿女。在20岁的时候,他离 家隐修,十年后自称得到神的启示,遂以先知身份传教。 琐罗亚斯德一生结过三次婚,其中与最后一位妻子赫沃 薇的故事最具神奇色彩。据说他在一场与异教徒的斗争 中被杀,终年七十七岁。
在中国的传播
一般认为,波斯于公元518年通北魏,波斯临近的滑 国(今阿姆河南昆都斯城)于公元516年通梁,这二 国皆信奉火祆教,因此琐罗亚斯德教传入汉地的时间 当在公元516-519年之间。 琐罗亚斯德教传入中国后就受到北魏、北齐、北周、 南梁等统治阶级的支持,其崇奉之神在北魏南梁时被 称为天神、火天神,到隋末唐初才称为火祆,以此表 示它是外国的天神。唐朝在东西两京都设有祆祠,在 丝绸之路上的碛西诸州也随地都有祆祠。唐朝祀部还 设有管理火祆教的祀官—萨宝府官,主持祭祀。 13世纪后火祆教在中国内地的活动基本上停止了。
摩尼教教义的核心是‚二宗三际论‛。二宗指光明与 黑暗,也就是善与恶;三际指初际、中际、后际,即 过去、现在和将来。 根据摩尼教的说法,光明和黑暗两个国度在初际各据 一方彼此无犯,后来黑暗魔王闻到了‚一些快乐‛的 气味,便发动了对光明王国的入侵,双方开始一场殊 死大战。大战的结果,黑暗魔王为了防止最后失败, 驱使恶魔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人类的肉身 由黑暗物质组成,而灵魂由光明物质组成。 摩尼自称是‚大明尊‛为了拯救人类灵魂而派到人间 的最后一位使者,指导人们修身养性、拯救灵魂。而 那些堕落不悟之人,将在世界末日随黑暗物质一起埋 葬到地狱中去,那时支撑世界之神将卸任而去,天崩 地裂,燃起毁灭世界的熊熊大火。
《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
考证《倚天屠龙记》: 朱元璋建立“明朝”与“明教”并无关系
朱元璋曾奉韩林儿的宋政权正朔,韩林儿有“小明王”之 称,他和父亲韩山童都宣称“弥勒下生、明王出世”,这 个“明王”出自明教,而且明教和信奉弥勒的白莲教有所 融合。 《元史》明确记载韩山童为白莲教中人,元代的白莲教徒 在信仰弥勒佛的同时,也信仰阿弥陀佛,在《大阿弥陀经》 中,阿弥陀佛被称为“诸佛光明之王”。“明王出世”就 是阿弥陀佛出世,明王”的光明将使“天下幽冥之处皆常 大明”,“大明”实际上包含着朱元璋的建国理想。 经过元末天下大乱的朱元璋深知民间秘密宗教的威胁,他 登上帝座后,在洪武三年禁“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 等“左道”,后来更是把这一禁令写入了《大明律》。从 此,明教作为一个独立宗教不存在了。
琐罗亚斯德像
祆教先后以六种阶段形式存在。它的早期一直持续 到公元前6世纪,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以官方宗 教的形式进入第二阶段。随后的一个融会阶段延续 到了公元3世纪,此时它被萨珊王朝以官方宗教形 式再次尊奉。此后,因穆斯林的进入,一部分信徒 迁往印度。最后是其现代发展阶段,它只在一小批 人中盛行。其中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萨珊王朝时期是 祆教的大发展阶段。
1.印度教的信仰
如何洞悉最高的真理?智者让弟子打开一个无花果, 里面有很多种子,接着打开一粒种子,里面空空如 也。智者说:这是一种你难以体察的玄微,正是由 于有了这玄微,才会有这棵大树存在。这玄微恰是 宇宙本身。这便是真理:这是你自身,你的心灵, 这就是你。——《奥义书》 梵(Brahman)我(Atman)一如,是印度教的 最高哲理。即,作为世界主宰的‚梵‛和个体灵魂 的‚我‛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亲自证入‚梵我一如‛ 便是解脱。
印度和波斯宗教
雅利安人的宗教
按照宗教学鼻祖麦克斯· 缪勒的划分,世界主 要宗教只有两支:
第一,闪含人的宗教。说闪含语族语言的民族, 主要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他们的宗教,就是有 ‚亚伯拉罕宗教‛之称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 兰教。 第二,雅利安人的宗教。雅利安人(Arya)是欧 洲人和印度、伊朗人的祖先。他们的宗教,有印 度的佛教和印度教,古波斯的祆教和摩尼教。
7世纪时,阿拉伯人入主伊朗,延续了1200年祆教 信仰历史的波斯帝国就此结束。穆斯林把祆教徒视 为‚有经的民族‛,因此他们被看作‚受保护‛的 人(顺民)。允许其保留原有的祆教信仰,但是必 须要缴纳人头税。在伊斯兰教统治时期,由于经济 负担、政治和文化压力等综合因素,大量的祆教徒 改信伊斯兰教以求生存。另外一些则逃到印度,成 为今天的帕尔西人(Parsi)。只有一小部分留在 伊朗,集中在今天伊朗的克尔曼、亚兹德等地。
2.印度教的神灵
印度教的神灵种类繁多,据说有9万6千位, 还有人说有33万位或更多。 但在根本上,你也可以说印度教只信仰一个 最高的存在,但依据信徒的特定信仰而表现 为不同的形象。 在印度众多的神灵当中,有三位是最重要的, 形成了印度教中的‚三位一体‛,成为‚三 相神‛ (Trimurti) ,即:梵天、湿婆、毗 湿奴。
“草庵”摩尼教 寺
——福建泉州
“草庵”是我国 仅存完整的摩尼 教遗址。其中的 “摩尼光佛”是 目前世界仅存的 一尊摩尼教石雕 佛像,被列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是研究世 界宗教史及中外 交通史之重要实 物依据。
二、产生于印度的诸宗教
印 度 教 耆 那 教
锡 克 教
佛 教
(一)印度教
印度教实际上是一个集体概念,它所代表的 是具有同源关系的、数量众多的迥然不同的 宗教。印度人称自己的宗教为‚永恒的秩序‛ (梵文Sanatana dharma,恒法)。 印度教中首要的东西不是信条、教义,而是 正确的行为、仪式、礼节。 印度人中的约80%是印度教徒(Hindus)。
吐鲁番胜金口火祆教寺院遗址出土的泥塑三 眼神像,与中亚片治肯特壁画的阿胡拉·马 兹达头像
(二)摩尼教
摩尼教(Manichaeism,在中国称‚明教‛、‚牟尼 教‛)的创始人摩尼(Mani),约公元217年出生在 底格里斯河畔的玛第奴(Marchinu),24岁时自命为 ‚推茵神‛(Twin)派到尘世的‚光明使者‛,开始 传教活动。他吸收了祆教、佛教、基督教的思想观念, 创建了自己的教义、教规和教仪,宣称自己是继琐罗 亚斯德、释迦牟尼、耶稣之后的第四位先知,并试图 建立一个拯救人类的世界性宗教。其传教自始至终都 受到祆教的强烈抵制和反对,约公元277年,摩尼被 钉死在十字架上,尸体被残忍地剥皮填草,悬挂在城 门外,摩尼教徒称这段时期为‚明使的受难‛。
今日伊朗的祆教寺庙
印度的帕尔西 人及其祆教寺 庙
祆教经典《阿维斯塔》
对‚阿维斯塔‛(Avesta)词意的解释没有统一的定 论,有的学者认为是‚知识‛、‚福音‛之意,有些 则认为是‚基础‛或‚原件‛的意思,还有的认为是 ‚赞颂‛。 现存《阿维斯塔》只是原版《阿维斯塔》的残篇,约 在公元6世纪编定。根据现代学者们的研究,将现存 的《阿维斯塔》划分为六个部分,即《迦萨》、《亚 斯纳》、《亚什特》、《维斯帕拉德》、《万迪达德》 和《胡尔达· 阿维斯塔》
祭祀、仪礼和教阶
圣火 琐罗亚斯德教认为,火是阿胡拉·玛兹达的儿 子,神的造物中最高最有力的东西,象征了神的绝对 和至善。目前在伊朗、印度的拜火庙中都设有祭台, 在教徒家中和工作场所也点燃圣火。点燃和保存圣火 都要经过繁复的仪式,并且使用特制的器具。 新生礼 该教规定,男女到7岁(印度)或10岁(波 斯)都要举行入门的仪式,由祭祀授予‚圣衫‛(前 后两面象征着过去和未来,有追思先祖、惠祐子孙之 意)和‚圣带‛(代表正确的方向),作为真正教徒 的标识,且要终身佩用,以示不忘,同时举行入教仪 式(小净、大净、特净)。
祆教教义
祆教是以一神崇拜为核心的善恶二元论宗 教。它所崇拜的最高神阿胡拉· 马兹达 (Ahura Mazdā)是智慧之神、善神,是 光明、清净、创造和生成的根源。与阿胡 拉· 马兹达对立的是安格拉· 曼纽(Angra Mainyu),它是邪恶之神,是黑暗、邪 恶、破坏和毁灭等种种恶势力的代表。中 古波斯文称二者为霍尔莫兹德(Hormozd) 和阿赫里曼(Ahriman)。Biblioteka 回鹘帝国时期 的摩尼教僧侣
摩尼遇害后,摩尼教徒在本国受到迫害,流落世 界各地,东传至中国、印度等地。在《旧唐书》 和《唐会要》中都记载了贞观十五年(641年), 久旱不雨,请摩尼施法祈雨之事。摩尼教在回鹘 曾取得过国教地位,这一段历史长期以来鲜为人 知,直到发现《九姓回鹘可汗碑》后,人们才知 道回鹘历史上有一段改信摩尼教的历史。天宝十 四年‚安史之乱‛后,唐朝借回鹘兵剿叛,摩尼 教借回鹘势力取得在唐朝传教设寺的许可,势力 增长很快。会昌三年(845年)唐武宗灭佛,摩尼 教也在其中,其后它在中国的传播并没有消失。
据《耶斯那· 伽泰》所述,阿胡拉· 玛兹达与 安格拉· 曼纽原是孪生,但前者在战胜后者 的过程中逐渐成了‚宇宙的主宰‛、‚光明 王国和黑暗王国的统治者‛,变成了唯一的、 最高的存在,因此琐罗亚斯德教也常常被视 为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一样的一神论。 在善恶的斗争中,琐罗亚斯德教提出了一套 神话的世界观,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的斗争 过程也就是世界的创造和劫灭的过程。
该教把世界的历史进程划分为4个时期,每一个时期为 3000年,共历程12000年。 在第一个时期,阿胡拉· 玛兹达创造了精神世界,是不 朽的;在第二个时期创造了物质世界,首先创造了 ‚火‛,即‚无限的光明‛;在第三个时期,阿胡拉与 安格拉进行了猛烈反复的斗争,最终光明战胜黑暗,在 创世9000年时,琐罗亚斯德根据神的意志应时诞生了, 他的诞生表示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光明的时期;第四个 时期,琐罗亚斯德统治了世界,他为了将新宗教传递下 去,指定他第三个儿子索希扬为救世主,肃清众魔,引 导人类进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国,从而人类完 成了最高的历史使命。 琐罗亚斯德教主张善恶报应,承认‚灵魂转世‛和‚末 日审判‛。 琐罗亚斯德这些神话与犹太教所宣扬的弥赛亚(救世主) 的降生,理想的‚千禧王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