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的原因新探

合集下载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越来越注重人性化、学术性、制度化和规范化,而不是行政化。

然而,很多高校仍然存在行政化问题,如以行政办公为主导,教学质量不够优秀,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分析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存在原因和后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存在原因1.部门间配合不够紧密高校内部的部门职能分明,但是部门之间合作协调度不高,尤其是教学、行政、科研三个部门之间往往缺乏密切合作。

急于表现自己的行政部门,常常忽视了学生、教师等主体的需求,反倒给他们造成了束缚。

2.权力集中在行政人员手中现在很多高校中,行政工作的权力更多地集中在行政管理层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积累,一些高校的行政体制和人员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体系,这就产生了行政官僚主义。

3.重管理,轻教学、科研相当一部分高校在推进大学精神、学术自由、人文关怀方面做得还不够。

学校的管理职能愈来愈突出,封建主义、管理主义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呈逐年增加之势。

在这种背景之下,诸多学者开始抱怨“基础研究越来越难了”。

二、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后果1.学术活动难以开展高校行政化使得学术活动难以正常进行,学术成果见效缓慢,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在学术领域的发声。

2.学生身心健康受损高校行政化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疏远,教学质量降低,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受损。

有些学生因为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忧郁症等精神问题。

3.学校发展受阻高校的管理发展形成了一种“买东西”或“抢生源”的管理体系,它让高校的经济发展被行政化问题牵制了。

高校因此很难满足一些新的社会需求和要求。

三、解决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对策1.部门间互动协调学术、教学和行政部门之间应该建立更多的互动和协调。

现在高校中往往是三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自为战。

如果三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和协调机制,将对高校的管理质量提升和学术研究成果带来积极作用。

2.教学以人为本我们不能把高校的教育管理仅仅当做一种“办事”行为,必须营造尊重教师、顾客为王的氛围。

浅析教育行政中存在的问题与革新策略

浅析教育行政中存在的问题与革新策略

浅析教育行政中存在的问题与革新策略【摘要】教育行政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管理体制不够灵活,资源分配不合理,政策执行不到位,信息化建设不完善,服务保障存在漏洞。

为了实现教育行政的革新,必须重视改革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策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育行政需要更加透明高效的管理机制,合理科学的资源分配模式,严格规范的政策执行措施,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保障措施。

只有不断革新,教育行政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行政、问题、革新、管理体制、资源分配、政策执行、信息化建设、服务保障、改革、重要性、策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教育行政的重要性教育行政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连接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各方的桥梁和纽带。

教育行政负责管理和监督学校的运行,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制定教育政策,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行政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教育行政能够有效协调和整合各方资源,确保教育体系运行顺畅。

教育行政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力量,有利于完善教育制度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行政还承担着保障教育公平的责任,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教育行政还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行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对整个教育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教育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寻找革新的策略,推动教育行政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1.2 教育行政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行政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教育行政中的管理体制问题主要表现为冗余重复、层级繁多、职能不明确等现象。

这导致了决策效率低下、沟通不畅、工作效率低下等负面影响。

教育行政中的资源分配问题也备受关注。

资源分配不合理、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了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教育条件的差异化等问题。

探析我国高校行政化的产生、现状及弊端

探析我国高校行政化的产生、现状及弊端

探析我国高校行政化的产生、现状及弊端【摘要】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其产生原因、现状、弊端等进行分析。

在高校行政化的背景下,探讨了其定义及研究目的。

产生原因主要包括政府控制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导致高校管理向行政化倾斜。

现状表现为行政权力过度膨胀,教学科研受限等问题。

高校行政化的弊端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学术独立受损等方面。

解决途径包括加强院系自主权、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

未来,高校行政化趋势或将加剧,但可通过应对措施如推进校长负责制、加强内部监督等减缓其发展。

我们有信心通过努力,解决高校行政化问题,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行政化、产生原因、现状、弊端分析、危害、解决途径、发展趋势、应对措施、未来展望1. 引言1.1 高校行政化的背景高校行政化的背景是指在高校内部,行政化现象日益凸显,并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高校行政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科专业的日益细化,高校管理体制逐渐趋于复杂化,行政功能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高校面临着来自政府、社会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多重压力,导致高校管理机制更加强调效率和规范化,行政化现象也因此逐渐凸显出来。

与此一些高校领导和管理者对于行政化现象的认识和处理不够理性和科学,导致行政力量在高校内部膨胀不已。

了解高校行政化的背景是深入探讨高校行政化现象产生原因和弊端的基础。

1.2 高校行政化的定义高校行政化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在管理和运作中过度偏重行政化、官僚化,而忽视教学、科研等学术职能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学校行政部门职能扩大、行政规模膨胀,行政人员增加,行政体制逐渐复杂,决策权力过度集中在行政管理层面,导致学术自主性受到侵蚀,学术决策被行政因素左右,教学科研活动受到限制,学校内部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高校行政化的定义不仅包括了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职能等方面,更深层次地反映了高校内部制度、文化和价值导向的变异,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高校行政化的原因,现状以及对策探究

高校行政化的原因,现状以及对策探究

高校行政化的原因,现状以及对策探究【摘要】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一场巨大的挑战。

由于受学而优则仕的历史影响,高考扩招制度的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教授,学生不同程度的出现行政化。

针对高校行政化的问题,应该有“自下而上”的决策理念和“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

【关键词】高校高校行政化改革【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43-01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地方。

所以高校的各种动向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两会访谈第二期对葛剑锋的访谈《教育部拿什么支持南方科大》是继新华网2010年03月08日《高校“去行政化”为何引争议》一文之后再次把高校行政化的问题推到在公众面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鼓励教师终身从教。

这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一场巨大的变革。

一、高校行政化的形成原因(一)学而优则仕的历史影响中国有着悠久的“学而优则仕”的历史传统,这是导致高校行政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认为“出仕”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一,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

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

历史上每一个新王朝建立之后,管理国家的任务都会归于文吏之手。

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得源于此。

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

这使得“学而优则仕”成了一种中国式的传统。

(二)自主选择大学观念的出现《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08、09、10年,出国留学人数择分别增长了24.4%,27.5%,24.1%。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高中毕业出国人数。

在高中毕业生中,放弃高考、放弃考试、放弃报到的“三放弃”现象逐渐显现。

浅谈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南方论刊 ・ 2 0 1 3 年第6 期

( 广 东金 融 学 院 广 东广州 5 1 0 5 2 1 )
【 摘要 】 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取得的进步有 目 共睹 ,但 由于我 国高校存在缺乏先进的行政管理观念、任务分配
不均分工不明确、行政权力过大以及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 ,制约 了高校 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高校行政应该引入绩 效管理的模式 ,通过明确 岗位职责、制定与职位薪酬挂钩的考核体系、加强沟通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总结以提 高工作
绩 效的 方 法 ,充分发 挥绩 效 管理方 法对 高校 行政 管理 的促 进作 用 。
【 关键词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 ;绩效管理
新 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 涌现出一大批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取得了令 世人瞩 目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 , 在 国家科教兴国战略 的指导下 ,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极大地促进 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 的进 步。与此同时,高校行政管理 方式并没有与时俱进 ,制约了高校进一步的发展。绩效 管理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管理方式 ,引入到高校行政管
多。而且在下级职 员的晋升与上级领导的评价密切相关 的情况下 ,造成部分下级过分听命于上级 ,唯领导命令 是从 ,只注重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工作时少考虑甚至 完全 不考 虑 实际 情况 ,没有 自己的想 法 ,很 少考 虑如 何 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甚至为了讨好领导 而影响到正常的工作 ,降低到学校的行政管理效率。 ( 四 )倾 向于管理 ,而不是 服 务 理 中势 在必行 。 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来看 ,它首先应该 以师 生员工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完善的服务制度和服务体系 当前高 校行政 管理存 在的问题 为师生员工提供高质量服务 ,并促进学校整体 的发展 。 ( 一) 缺 乏先进 的管 理观 念 ,教 育经营 意识 不强 而事实上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则更多地受 “ 行政本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高校 的改革也进入一 思想的影响 ,把 自己看成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 ,服务 个 新 的时 代 ,现 代信 息技 术 得 到 了广泛 的推 广及 运用 。 意识差 , “ 门难进 ,脸难看 ,话难听 ,事难办 ” 的现 但行政管理方法上仍 以行政命令 的工作方法为主 ,缺乏 象依然存在 ,为教学 、科研服务的意识尚有待进一步形 人 本管 理 和校 本 管理 等现 代管理 观 念 ,没 有树 立 综合 发 成 。 展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等学校的品牌还需要有效 的经营和营销 ,整合优势资源 ,提 高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原 因分析 率,提高学校的整体效益 。 ( 一) 岗位 设置 欠合 理 ( 二) 任 务分 配不均 ,分 工 不明确 许多高校对具体岗位 的分析不够细致 ,在制定每个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层级繁多和功能划分过细 , 岗位的工作职责时 ,并不能完全考虑实际情况 ,甚至有 引致职责难以分清及 多头管理的问题。在 日常的行政管 时还出现因人设岗的情况。不合理的岗位设置导致了忙 理工作中 ,对于某些需要多个部门合作完成且并没有清 闲严重不均的现象。岗位的分析不深入影响到岗位职责 楚划分到哪个具体部门负责的工作 ,容易出现各部门之 的制定欠科学 ,进而直接导致考核机制不健全 ,考核计 间的推诿扯皮现象 ,无形中降低了行政效率 ,增加了行 划的制定欠合理 ,不能进行积极有效 的管理。 政 管 理成 本 。另一 方面 ,不 同的 部 门之 间和 工作 岗 位之 ( 二) 队伍 素 质参差 不齐 间的工作强度有可能相差很大 ,一方面某些部门的工作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校 的管理人员提出了越来 人 员长期超负荷工作 ,另一方面某些部门的岗位非常清 越 高 的要 求 。在 我 国 ,高校 行政 管理 人 员 中高学 历 人 员 闲,工作量的长期不对等会滋生工作人员的不满情绪 , 所 占 比例 明 显 低 于 教 师 队 伍 的相 应 比 例 ,学 历 层 次 不 影响行政管理的正常运转 。 高,专业训练有待加强 。由较低学历的行政人员管理学 ( 三) 行政权力过大 ,官僚主义盛行 历较高的教师 ,容易使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 目前 ,各大学的行政管理多参照政府部门的管理模 在行政干部和教师队伍中间产生隔阂和对立情绪 ,进而 式 ,换 言之 ,学校的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构成金字塔形 影响到学校内部 向心力 ,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 的等级层次 ,严格要 求下级服从上级 ,权力逐渐集中, 必须提高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学历水平 。 自上而下 的金字塔形管理模式确保了学校行政管理的良 除此之外 ,优秀的高校管理人员还需要具有良好的 好运转。但是 ,这种体系也带来不可忽视的弊端 ,高校 教育管理方面 的专业背景 ,掌握高校管理规律 ,以有利 办 学和管理行政化 比较严 重 ,行政 部门掌控的资源过 于提高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 。但在我国,获得教育学学

对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思考

但是, 不可否认“ 行政化” 也有很多甚至已 经产生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1高校职能不清晰 . . 演变成 政府部 门
高校 的“ 行政化” 点会使 得高校 的定位不 够清 晰, 特 让人疑 惑高校 存在 的目的是什么。高校本 身并非政府部 门, 而主要职责是负责培养人 才, 现在 的情况让人有本末倒置之感 。同时 , 政府对 高校 的管理 和决策 过多干预 , 让社会公众觉得高校 已经逐 步变成 了政 府的一个分 支机构 , 不能对高校的公正客观性 予以信任 。 2 行政人员数量众多导致分工不明 。 . 效率低下
3 学术力量被削弱。 . 学生不满 学术力量明显是 高校里应该关注的重 中之重 。 可是从 现在的情况来 看, 行政力量主导, 学术力量受到 了行政的制约 。 能发挥 空间很有限 。这
种学术力量的相对 薄弱, 弱化 了高校 的教 学质量 , 可能使从事专 门教 也 学的人员心生不满 。学生进人 大学主要任 务是培养 自己的学术 能力和 实践能力 , 在现有情况下 , 学术力 量的薄 弱会 使学生 明显的感觉 到教学 在学校中的地 位, 导致学生不能满足学习的欲望。
[] 1 肖江洋, 缆熔 接 与维修 应 注 意 的问题 [ ] 中 国有 线 电视 , 光 J.
20 ( 2 . 0 7,2 )
[] 2 李勇, 丽洁. 张 光缆熔接过程 中的注 意事项 [ ] 中国有线 电视 , J.
2 0 。 1 ) 0 7 (5 .
三、 结语
总之 , 光纤接续是一项技巧性强、 质量要求高的工作 , 操作者必须要
2 建立 完 整 的 监 督 、 理 、 责 制 度 . 管 问
二 、 行 政化 ” 生 的 影 响 “ 产
以上所指 出的高校的 目前的现象 , 必然会对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群众 的心理产生一定 的影响 , 这种影 响有好 的方面 , 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 从好的方面上来说 , 行政化 的定 位可 以提高高 校在各地的影 响力 , 这样可以帮助各地提高对教学的重视程度 。同时 , 如今中国宏观环境下 贪污腐败等 问题会影响到高校 资金 的到位 , 职称的设 置保证 了各高校校 长拥有厅级甚至更高的对应行政地位 , 能够在一定程度 上保 证国家对高 校的投资能够 到位 , 应用到高校 的教学和建设 中。

中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的对策思考——中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研究系列之三

中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的对策思考——中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研究系列之三

t e a u . a d h t r e s e t a e n y e i o d r o r v d a h o e ia b ss o e u ai n l h v l e n t e h e a p c s r a a z d n r e t p o i e t e r t l a i f r d c t a l c o
Absr c :A u e fpr b e n Ch n du ai n a e c u e h o ro d c to d nita in. ta t n mb ro o l ms i i a S e c to r a s d by t e p we fe u a in a mi sr to Cla i g h b u d re o d c t na a e rn t e o n a is f e u a i l dmi itai e o r i t e e t p o t e c to a mi ita i n o n sr tv p we s h k y o r moe du a i n d n sr to
a mi ita in r f r d n sr to eo m.
Ke r s Ed c t n mi itai e E u a in llw; au y wo d : u a i a Ad n sr t ; d c t a a v l e ol v o
中国教 育问题 长期受 到社会 的强烈关注 。而02 0 期
FdnEuao 0 m 21. o1,o ua dc i Fr 02 V 10N. tn u . 1

方 略 ・
中国教育行政化 问题 的对策思考
— —
中国教育行政化 问题研 究系列之 三
李雪岩 , 龙 耀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从历史演变、存在问题、改革措施、效果和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景仍然光明,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我们有信心让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和有效。

【关键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背景、历史演变、存在问题、改革措施、效果、展望、重要性、必要性、前景1. 引言1.1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一是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他们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提升社会地位。

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压力。

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因此高等教育体制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三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

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平台,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1.2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性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组织和管理保障。

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调控,行政管理体制能够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稳健运行,实现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只有保持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健康、高效运转,才能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浅议我国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及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 60 G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 8 3 (00 0— 0 8 0 10 ~ 9 7 2 1) 6 04 — 2
由于我 国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 的高度 重视 ,以及 有计划经济 的影子 。 人们对高等教育现状的不满 ,所以人们对大学的行政化 3 高校 行政化的利与弊 对阻碍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极为关注 ,高校去行政化的呼 声 日益高涨 。 我们要用两分法来看待高校行政化 ,其在高校发展 进程 中是有利有弊 的。 高校的行政化的优势在于 , 在高等 1 高校行政化的体现 教育发展的初期 阶段有利于政府管理大学 ,高校更像是 高校行政化 , 是指政府行政结构 、 运行 机制 、 行为方 个政府部 门, 校长对政府负责 ; 有利于获得资金等扶持 式等在高校的延伸 。 高校行政化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 政策 ; 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及教师的社会地位 ; 有利于政 是政府对学校管理方式 的行政化 , 即政府化 。 作为政府 的 府集 中优势 资源发展高等教育 ,这对这几年高等教育蓬 级机构 , 高校被政府过多地以行政手段干预工作 , 限制 勃发展的帮助极大。 而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 的发展 , 办学 自主权 ; 二是学校 内部管理 的行政化 , 即官化。 学校 高校行政化 的弊端所引发 的后遗症逐渐暴露 出来 ,主要 管理层以及教师作为政府编制人员在专业设置 、招生计 集 中体现在 :高校教授学术腐败和领导经济腐败事件频 划、 培养方案 、 教师聘任 、 业绩考核 、 职称评 审、 课题立项 、 发 、 严重损害了高校 的社会形 象 ; 不科学的行政规划导致 学位授予 、 奖项评定 、 工资报酬 等方面都受到行政力量的 高校盲 目升格扩建 , 助长大学的功利主义 , 造成高校问的 直接或间接的干涉 。 任何高校都有行政事务 , 而处理这些 不公平竞争和教 育资源 的无序配置和浪费;高校领导醉 事物主要靠两种体系 , 行政体 系和学术体 系。 所谓高校的 心职位升迁 , 这种官本位思想损害 了大学 的育人环境 。 教 行政化 , 就在于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 , 而使学术 育质量降低。 影响 了学术 的发展 ; 行政化 的管理方式限制 权 力式 微 。 了高校 自我发展道路 ,在通往世界一流大学 的道路上迷

比较视角的我国高校行政化成因探析

比较视角的我国高校行政化成因探析
2 0 1 4年第 1 期 总第 2 3 7期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No .1, 2 01 4
S e r i a l No . 2 3 7

目前, 高校行政化是教育理论界一个重大热点问题, 且 工作条例》 ( 中 发【 2 0 0 2 ] 号) , 该条例第四条规定, 政府直属 社会上对这一问题也存在着很大争议。造成高校行政化的 事业单位的领导成员的选拔任用参照该条例执行。这说明 原因各种各样, 笔者基于中外高校比较的视角, 从体制因素、 高校党政领导的任免程序是按照政府部门党政领导的任免 现实因素和文化因素等三个方面对高校行政化的成因进行 程序进行的, 而通过与国际上教育比较发达国家的比较可以
壹 巷 林业大学高 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管 理; 雷 鸣, 东北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
比较视 角的我 国高校行 政化 成 因探析
4 7
3 . 政府对高校事务的直接“ 干预” 关系的法律化, 以避免政府对高校事务的不当干预。如德国
政管理岗位流动的现象, 甚至出现多名教授争抢一个处长职 利于获得经济利益的行政管理岗位流动, 这使得高校行政化
了比较全面的探析。

发现 , 这些国家高校的校长都是由学校内部选举产生 , 而我

体 制 方面
国大部分高校的领导则是由政府部门任免的, 这可能是导致
我国接原因, 其对高校行政
化的影响最明显 , 也最有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高校校长主要由政府任免

探析我国高校行政化的产生、现状及弊端

探析我国高校行政化的产生、现状及弊端

探析我国高校行政化的产生、现状及弊端【摘要】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行政化产生原因、现状及弊端,探讨了应对策略和与国外高校行政化的对比。

高校行政化产生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受政府干预、社会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表现为行政管理职能过于强调,影响高校教学科研自主性。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化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行政机构庞大、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高校教学科研不畅。

弊端方面包括降低高校创新力、加重师生负担等。

鉴于此,应加强高校治理体制改革,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效率。

国外高校行政化水平相对较低,更注重学术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未来需重视高校自主权保障,促进高校行政化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产生原因、现状、弊端、应对策略、国外对比、影响、未来展望、研究启示。

1. 引言1.1 高校行政化概述高校行政化是指高校内部行政机构和管理人员规模的快速扩大,以及行政职能在高校日常管理中的过度强调和扩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高校行政化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高校行政化主要表现在行政机构的庞大化、人员的过度增长、行政成本的不断增加、行政事务的繁杂化等方面。

高校行政化的产生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期,高校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管理环境和竞争压力,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竞争环境,高校不得不加大对行政管理的投入,导致行政化现象逐渐显现。

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干预也是高校行政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为了保证高校的政治稳定和管理效率,常常会通过各种手段对高校进行行政管理,使得高校内部行政化程度不断加剧。

高校行政化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如何正确理解高校行政化的本质,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促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校行政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日益突出的一个问题,其对高校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教育行政化现象的治理
加强教育立法,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加强教育督导,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加强社会监督,建立教育信息公开制度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教育治理经验
应对策略
加强教育立法,明确教育行政权的边界
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竞争力
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干预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加强教育监督,建立教育问责制度
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案例启示
教育行政化现象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教育公平。 教育行政化现象可能抑制教育创新,影响教育质量。 教育行政化现象可能削弱学校自主权,影响学校发展。 教育行政化现象可能损害教师和学生的权益,影响教育生态。 教育行政化现象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教育行政化现象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制定有效应对策略。
教育行政化可能影响教育质量和教 育公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育行政化与政治体制、文化传统 等因素密切相关
国际教育行政化改革趋势:加强教 育自主权,提高教育质量
国际教育行政化的启示
各国教育行政化的程度和特点不同, 需要根据国情选择合适的教育管理 模式。
教育行政化需要注重教育公平,保 障弱势群体的教育权益。
推进学校评价制度改革,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教育
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 学术研究和专
业发展活动
建立教师评价 体系,激励教 师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
提高教师待遇, 吸引优秀人才 投身教育事业
教育行政化现象的案例分 析

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刻板的教育制度
教育行政化现象导致教育制度缺乏灵活性和创新 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
资源浪费
过度行政干预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育资 源浪费和配置不合理。
缺乏竞争活力
教育行政化现象削弱了学校之间的竞争活力,降 低了教育质量和效益。
限制学术自由和创新精神
思想僵化
01
教育行政化现象容易导致学术思想僵化和创新受阻,使教师和
通过选拔具有教育专业背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校长,提高学校管 理水平。
优化组织结构
合理调整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明确职责权限,避免行政权力过度 集中。
加强教育资费充足且合理分配 。
优化资源分配
通过制定科学的教育资源分配方案,确保各类学校获得均衡的经费 支持。
研究如何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治理体系 ,使各方力量能够相互制衡,避免行政权 力过于集中。
教育行政化管理体制改革
强化教育法律法规建设
针对教育行政化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 出改革建议,推动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化。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学校 在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为解决教育行政 化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学生在学术研究和探索方面缺乏自由度。
阻碍学术发展
02
教育行政化现象限制了学术自由,进而阻碍了学术发展和进步

压制创新精神
03
教育行政化现象容易压制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不利于培
养创新型人才。
降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01
02
03
机会不平等
教育行政化现象容易导致 教育机会不平等,使部分 学生和教师失去公平竞争 的机会。
教育机构官僚化严重
行政干预过度
教育机构往往受到过多的行政干 预,导致教育自主权受到限制, 无法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和创

试论高校行政化的成因、弊端及解决途径

试论高校行政化的成因、弊端及解决途径
2在行 政化管 理模式 下 , . 政府 通过 任命 校长 和校长 来
的行政化 。 政府部 门过 多地 以行政方式 干预学 校的工作 , 使
学校 的办学 自主权受 到限制。 二是学校 内部管理 的行政化 。
学 校 的 管 理 人 员 以行 政 权 力 压 制 教 授 的学 术权 力 ,或 者 获
3 . 化使 高校的办学 自主权 受到限制 行政

为 了整 齐划 一的管理 和行政权 力行使 的有效性 ,政 府及教 育 主管部 门运用行政手段对教 育事业进行管理 ,以收到行
政命令 能够 得到有效执行 的结 果。这两个方 面决定 了高校
在 建 构 和运 行 上 实 行 行 政 体 制 ,以 遵 循 政 府 或 教 育 行 政 主
学 自主权和 高校学术权 力的弱化 , 而导致 内部 权力失衡 。 进 从逐 步改 变政府 的直接 管理 为间接管理和 高校理顺 学术权力与
行 政 权 力 的 关 系两 个 方 面入 手是 高校 去 行 政 化 的 可 行 性 途 径 。
关键 词 : 高校行政化 ; 自主权 ; 学术权 力
我 国高校 的行 政化 问题 自上世 纪 9 0年代 对建设 现代 大学制度 的探讨 开始 , 就不断受 到非议 , 进人新 世纪后 更是 成为“ 两会 ” 舆论 关注 的重 点话题之一 。 目前 . 高校 的许多 问 题 都与行政化有着直 接的关联 ,高校行政 化已经严重地 影 的内因 ,对利益追逐 的格式 化分配推动着 高校 行政化 的循
2 校 内 部 的 原 因 . 学
以及评估 、 奖等手段 , 评 使政府 行政力量介 入大学管理 的各 个方 面”使高校 围绕政府 的“ , 指挥棒 ” , 转 缺乏 自主性 。 三是

我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的原因新探

我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的原因新探

人 民政 府根据分级 管理 、 分工负责 的原 则 , 领导和 管 辖市 的地方性法规 , 制定规 章。地方政府规章可 以就 下列事项作 出规定 :一 ) ( 为执行法律 、 行政法规 、 地方 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 中等 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 , l
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 治 l 自 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 ) ( 属于本行政
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 门在 各 自的职 责范 围内, 负责有 际上 已经脱离了法制边界 ,使得行政权力大大扩展。 作为行政立法的范围, 教育行政立法实际上也 已经脱 关的教育工作”可见, 。 法律对教育行政权力的授权就 l
离 是“ 管理” 两个字 , 但是管理什么? 怎么管理? 没有明 l 了法 制 边 界 。
乱。非立法性行政规范应 当遵循什么样的程序 , 现行 就产生了一个法律救济 的制度陷阱 : 任何一个教育行
J 立法法》第 8条对行政立 法的领域作 了限制 ,规定 《
实际上, 法律对教育行政权力的规范 , 宪法》l 0大事项 只能制定法律 , 从《 l 不能由行政立法来规范 。 但 那里开始就模糊不清, 用语不够严谨 , 条文表述模糊, , 1 l 这 0大事项并不包括教育方面。这就 意味着 : 是 再
在本文中主要从法制不完善 、 政府模式局限和教育行 l 政权力可 以凭 借“ 行政立 法权 ” 很轻易地扩 大 自己的 政体制 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 } 权力 。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 育 法 制 不 完 善


是教育行政立法 的领域太广 ,几乎没有 限制。
1法律 对 教 育行 政 权 力的 规 范模 糊 .
注。而对 中国教育种种 问题之分析 , 又都越来越集 中 J 指向一个焦点 : 教育行政化问题。中国教育行政化问 I

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2023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CATALOGUE目录•引言•教育行政化现象的内涵与表现•教育行政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应对教育行政化现象的策略探讨•结论与展望01引言背景与意义教育行政化现象对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分配、学术研究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

对此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对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行政化现象逐渐显现。

研究目的分析教育行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影响,探讨其应对策略,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践调查等。

研究目的与方法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教育行政化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研究多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多从教育行政化现象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实践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注重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02教育行政化现象的内涵与表现教育行政化现象是指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过于强调行政权力、管理方式和规范,而忽视学术自由、专业自主和学校自主的现象。

教育行政化现象主要体现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教育教学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

教育行政化现象的定义教育行政化现象的具体表现•教育管理体制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干预过多,学校缺乏自主权和办学特色。

•学校内部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受到限制。

•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方面•教育资源过于向重点学校和城市倾斜,导致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

•学校过于追求规模效应,忽视了对教学质量和教师待遇的投入。

•教育教学方式方面•过于强调应试教育,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创新意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育评价方面•以分数和升学率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对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师绩效的全面评价。

教育行政化现象的危害阻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行政化现象导致教育失去学术自由和专业自主,限制了学校的创新和发展,使教育事业难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校行政化的原因、弊端及对策

高校行政化的原因、弊端及对策

高校行政化的原因、弊端及对策投稿信箱:***************编辑部:广告部:发行部:高校行政化的原因、弊端及对策(柳曦男 1986.10 汉族北京硕士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8)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但是高校权力不断扩大,高校的领导级别不断提高,从而导致高我国高校的官僚化现象日益蔓延,高校越来越像个官府、衙门,不仅有官场的结构,还有官场的文化、官场的行事方式。

行政权力挤压学术权力,使得学术创发能力日渐削弱,学术精神渐渐沦丧。

高校的官僚化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发展的最大阻力。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解决措施一高校行政化的表现(一)高校管理人员职级、待遇套用行政机构模式高校本来是一个教育、科研机构,并非行政机构。

但我国(大陆地区)套用行政机构模式定位高校管理人员的职级和待遇。

比如:各高校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高的至副部级,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迄今为止,全国共有副部级高校 31 所、一般的高校也是正厅级。

而高校的级别也就是该高校党政一把手的行政级别。

一把手下面的机构设置,也完全是按照行政机关规格:即一般都有处、科等机构和相应级别的管理人员。

高校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也是按照其相应行政级别配给,如校领导一般都配有专车、秘书等。

高校内的学院、系、教研室分别享受不同级别的待遇。

校的党政机关,除了几个自己独有的部门外,基本上也是按照政府的模式设置的,例如党办、组织部、宣传部、监察处、审计处、基建处、保卫处、工会、团委等。

(二)高校领导干部任免方式行政化国际上,高校领导一般都是由高校教职工群体民主选举产生。

但我国高校的校级领导却是由上级主管部门选任,省属高校校级领导干部的任免权由省教育厅掌控,例如,河北大学的校长的任免权掌控在河北省教育厅手中。

部属高校校级领导干部的任免权则由教育部掌控,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校长任免权掌控在教育部手中。

甚至有的地方,地方高校的中层领导干部的任免都得经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审批。

探析我国高校行政化的产生、现状及弊端

探析我国高校行政化的产生、现状及弊端

探析我国高校行政化的产生、现状及弊端【摘要】本文探析我国高校行政化的产生、现状及弊端。

在引言部分中,对高校行政化的定义、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在分析了我国高校行政化产生的原因、现状和弊端,以及高校行政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结论部分总结了高校行政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对高校行政化的思考,并探讨了未来高校行政化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根源和影响,为有效应对高校行政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产生原因、现状、弊端、影响、应对措施、发展趋势、思考、发展方向1. 引言1.1 高校行政化的定义高校行政化是指高校内部组织和管理机构不断增加、扩张,行政机构的权力、职能和规模日益膨胀,使得高校的行政管理日益繁重和庞大。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的复杂化,高校行政化现象已经成为高校管理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

高校行政化的定义还包括高校管理体制日益形成官僚化倾向,决策层面越发趋向于形成权威层级结构,管理层面越来越具有正规化、专业化特征,行政机构的规模和层次日益扩大等方面的特征。

高校行政化的定义还体现了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包括资源分配、协调决策、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高校行政化的定义旨在揭示高校行政机构的日益庞大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高校管理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1.2 高校行政化的背景高校行政化的背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下的高等教育改革导致了高校治理结构的调整;二是高校规模扩大和专业建设加快,在管理上需要更为规范和专业化;三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国际化趋势下,高校面临着更多的外部压力和竞争。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高校行政化现象的出现和发展。

1.3 高校行政化的研究意义高校行政化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高校行政化现象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有助于了解高校行政化的动因和规律,为高校管理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高校行政化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高校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教育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育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育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随着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个行业都要有着一定危机感,要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地前进着。

教育行政管理作为教育行业中的重要一部分,和教学工作相区别开,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教育行政管理工作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一直发生着改变,目前,教育行政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更好地推动教育行业的发展和繁荣。

标签:理论;行政管理;教育一、教育行政管理的发展(一)行政管理的概念和职能行政管理指的是所有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实施的社会活动。

同时可以理解为是通过国家权力进行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或者所有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行政工作管理的职能,行政管理主要有四种职能。

第一种职能是对企、事业单位整体的规划职能。

第二种职能是各个企、事业单位之间、各组织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

通过团队协作,进行协调来实现同一个目标。

第三种职能是制定完整的规划和计划行使组织职能。

最后一种职能是监察和控制职能。

通过对财务机构、组织等部门的信息进行统一的汇总,从而对其进行监督和管控。

(二)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发生了几次重要的变化。

第一次是1952年,新中国实行集中的、统一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在1958年到1962年期间,我国实行地方分权为主的教育行政体制。

1963年,我国的教育行政工作由中央进行统一的领导。

1985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教育体制也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义务教育的理念,同时将教育行政权力下放给地方,部分高校拥有了行政管理的权力。

二、教育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法律制度不完善教育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完整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法律及政策措施。

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一般性法律文件中,对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只是进行了普遍的规定,没有细致的法律来约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的原因新探
中国教育问题之严重,长期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

而对中国教育种种问题之分析,又都越来越集中指向一个焦点:教育行政化问题。

中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思考。

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从法制不完善、政府模式局限和教育行政体制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教育法制不完善
1.法律对教育行政权力的规范模糊
实际上,法律对教育行政权力的规范,从《宪法》那里开始就模糊不清,用语不够严谨,条文表述模糊,导致教育行政权力的法制边界是模糊的。

《宪法》第89条规定国务院行使下列的职权,其中涉及教育的第(七)项是这样规定的:“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107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

其中的关键词“领导”和“管
理”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明确,所产生的权力也就没有边界了。

再看看从《宪法》延伸下来的教育法律方面的有关规定:《教育法》第14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國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第15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

可见,法律对教育行政权力的授权就是“管理”两个字,但是管理什么?怎么管理?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几乎不符合法律授权的基本要件。

2.教育行政立法问题突出
当前,中国教育行政立法的突出问题是:作为行政权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立法”权力太大,教育行政权力可以凭借“行政立法权”很轻易地扩大自己的权力。

一是教育行政立法的领域太广,几乎没有限制。

《立法法》第8条对行政立法的领域作了限制,规定10大事项只能制定法律,不能由行政立法来规范。

但是,这10大事项并不包括教育方面。

这就意味着:再大的教育问题,都可以划入教育行政权力的范围。

二是创制性教育行政立法边界模糊。

中国行政立法可以分为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两种:执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或实现
特定法律和法规或者上级行政机关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而进行的立法;创制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填补法律和法规的空白或者变通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以实现行政职能而进行的立法[1]。

就行政立法,《立法法》有如下规定:
“第五十六条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第七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立法法》的以上规定不但允许创制性行政立法,而且没有限定创制性行政立法的权力边界,这实际上就为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埋下了隐患。

创制性立法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法制边界,使得行政权力大大扩展。

作为行政立法的范围,教育行政立法实际上也已经脱离了法制边界。

3.非立法性行政规范缺乏程序保障
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作为教育行政权力主要内容之一的非立法性行政规范的制定程序混乱。

非立法性行政规范应当遵循什么样的程序,现行立法没有给出充足、完备的程序规范。

目前,对非立法性行政规范的制定程序仅限于《行政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36
条的规定:“依法不具有规章制定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参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执行。

”这一条款,从表面上看,似乎给出了非立法性行政规范制定的法定程序,但该条款的规定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这一规定没有涵盖所有的非立法性行政规范的制定主体,“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这个范围没有涵盖国务院及其部委,没有涵盖教育厅、教育局等地方政府的组成部门,也没有涵盖乡镇一级政府;二是“参照”规定不具有强制性,在实践中的贯彻执行大打折扣。

正是由于非立法性行政规范的制定程序没有规范,在制定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是草率发文。

有的制定主体忽视民主程序,个人意志取代集体意志,长官意志取代群众意志,往往凭领导的一个指示、一句话或一次大会发言,便匆匆起草一个规范性文件,其间没有经过周密调查、考虑,更没有在一定范围内经过相关人员的讨论和磋商,听取意见,便草率发文与公布,公布前或公布后也没有“备案”程序。

另一方面是暗箱操作,很多规范性文件根本就没有公开。

现实中,很多没有公开的“内部文件”成了行政机关的“秘密武器”,径直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产生约束力,败坏了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象”。

4.法律救济机制缺失
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纠纷,维护受损一方的合法权益,并给予其法律上的补救。

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在于补救受损害者的合法权益,为其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护,这是法律救济
的基本功能。

[2]中国教育法律大部分是行政法,缺乏受损害者参与的法律救济机制。

比如《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都规定了教师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可是,目前,几乎所有的教师的工资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这个时候,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教师成为了受损者。

但是,怎么办呢?如何来救济教师的合法权益呢?法律救济机制缺乏,教师的合法权益受损却无能为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