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应该去行政化
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一辩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和各位观众:今天,我们反方一方将就教育去行政化这一议题进行辩论。
我作为反方的一辩,将为大家分析教育去行政化带来的弊端超过其利益的理由。
首先,教育去行政化会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如果教育完全去行政化,学校将完全自主决定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的配置,这就可能造成教育资源在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异。
一些贫困地区或边远地区的学校由于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可能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这将导致不公平的教育机会分配,加剧教育差距。
其次,教育去行政化可能会增加教育成本。
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部门实施统一的资源调配和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浪费和重复。
然而,如果完全去行政化,每个学校都要独立负责资源调配和管理,不仅会增加管理成本,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进而增加教育的开支。
最后,教育去行政化可能会降低教育质量。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优秀的人才,而教育行政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对学校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教育的质量和公平。
如果教育完全去行政化,学校将面临更大的自主权和责任。
在没有足够有效的监管机制和评估体系的情况下,学校可能出现质量下降、乱收费等问题,这将影响到学生的教育成果和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去行政化带来的弊端超过其利益。
它可能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增加教育成本,降低教育质量。
因此,我们反方认为教育去行政化不利于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
谢谢。
反方二辩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和各位观众:我是反方二辩,将继续就教育去行政化这一议题进行辩论。
在前一位辩友的基础上,我将进一步阐述教育去行政化的弊端大于利益的几点理由。
首先,教育去行政化可能引发高校竞争加剧,导致升学压力增大。
当前,教育部门通过一些统一考试的方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规划和调控,实现公平机会的分配。
如果完全去行政化,高校将面临更大的自主权,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招生政策和标准,从而导致竞争加剧和升学压力增大。
关于深化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关于深化中小学校内部去行政化改革的意见(初稿)为深入推进依法自主办学,不断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快建立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制度,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委组织部等四部门<深化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潍办发〔2011〕31号)、《关于深化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潍办发〔2014〕33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指导纲要>的通知》(潍教字〔2015〕18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学校内部去行政化改革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市在推进中小学去行政化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建立起保障专家办学和依法自主办学的制度机制,学校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但与新时期教育发展面临的学生成长个性化、发展需求多样化、改革创新综合化、治理方式多元化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学校内部仍然存在着:管理层级多、“上传下达”的行政管理模式普遍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岗位权责边界不清晰;行政后勤服务人员多、服务效能和意识不高;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不畅、意愿不强、效果不好等突出问题。
深化学校内部去行政化改革,既是学校实现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加快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又是调动和激发教职工积极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基础教育领先地位的迫切需要。
二、压缩校内管理层级,推进扁平化管理加快建立以师生为导向,有利于简化程序,快速响应师生、教育教学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的管理机制。
1.减少学校管理层级。
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积极探索由副校级干部直接兼任年级(学部)主任或中层部门负责人制度。
学校中层机构原则上不再设立正、副两个层级,年级(学部)内部不再细分管理层级,大幅压缩校长和教师之间的管理层级,畅通决策、执行和监督渠道。
2.合理设置学校内设机构。
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党委规定的内设机构数和干部职数内,根据各自实际,本着精简高效原则,自主制定方案,设置内设机构,明确职能分工。
对中小学教育“去行政化”改革的几点认识
对中小学教育“去行政化”改革的几点认识【摘要】当前的教育管理体制导致中小学校的的发展走到了一个瓶颈期,要想在学校各方面取得进一步的更大发展,就必须以推动教育的“去行政化”改革为前提。
只有去除教育“行政化”的束缚,才能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按教育规律办学,排除内外部因素对教育的干扰和牵制,让学校回归本色。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去行政化”,改革笔者为了调查中小学校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进行了一些实地调查研究。
调查的对象为聊城市某县(区)的2所小学、2所中学及一所高中,共发放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8份,同时对所调查的学校领导层及普通教师进行了半结构性访谈。
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结果显示,目前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管理、教师的发展等各方面受到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的限制、管制太多,严重束缚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因而,笔者认为,要想使学校教育,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的中小学教育取得进一步更大的、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推动中小学教育“去行政化”改革。
笔者认为,只有推动教育“去行政化”才可以让中小学校的教育回归教育本位,按教育规律办学;才可以调动起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才可以排除外部和内部因素对教育的干扰和制约,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关于中小学教育“去行政化”改革的粗浅的看法:第一,教育“去行政化”可以推动学校的民主管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对中小学教育而言,学校的民主管理,就是集中广大教师的智慧来管理学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坚持民主,保障教师有参与学校决策、学校管理的权利,有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而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校提出的“学校发展计划(school development plans,简称SDP)”的研究,80年代后提出的“学校改进计划”,90年代后,的“学校发展计划”都是旨在通过改善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的效能的研究。
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一辩辩词: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观众朋友,我代表正方一辩,将要为大家阐述教育去行政化的利大于弊的观点。
首先,教育去行政化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行政化教育体制通常过于重视规范化的管理和行政任务,忽视了真正的教育教学工作。
去行政化可以将教育机构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更专注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去行政化可以鼓励教育机构自主创新,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模式和教育内容,提供更多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
其次,教育去行政化可以增加学生的素养和自主性。
行政化教育体制往往将学生变成了机械地执行规定和考试答案的工具,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去行政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权,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人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育体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更有利于他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业需求。
最后,教育去行政化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行政化教育体制往往限制了教师的发展空间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的执行者。
去行政化可以减轻教师的行政负担,使他们能够更专注于教学和个人专业发展。
教育机构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晋升渠道,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精神,从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去行政化的利大于弊。
它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增加学生的素养和自主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成长环境。
谢谢大家!正方二辩辩词: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观众朋友,我代表正方二辩,将要进一步为大家阐述教育去行政化的利大于弊的观点。
首先,教育去行政化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行政化教育体制通常使教师和学生受到繁重的行政任务和规范化处理的约束,限制了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教育去行政化可以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行政压力,让他们更有动力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
最新-中小学教育管理行政化问题探讨 精品
中小学教育管理行政化问题探讨一、引言行政化就是采用有效的行政手段去进行管理,并充分体现出行政特征。
教育管理行政化就是不考虑教育、学术规律,一味地凭借行政权力,采取各种行政方式、手段和相应的机制来对教育实施管理。
而作为社会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教育管理涉及国家教育,以及学校内部管理。
当前人们都比较注重高效教育管理存在的行政化问题,常常会忽视中小学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这类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二、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行政化表现分析第一,政府对学校的过分行政化干预。
针对中小学的教育管理,各级政府都设立了相应的行政机关。
学校的党政领导通常都是由上级党政机关直接任命的,而学校相关学科的设置,入学计划的实施等内容都需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安排和审批。
同时,学校的办学经费大部分都来自于上级政府,其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也都是由政府组织相关专业进行相关考核与评估得出的,特别是拨款权,政府只要是掌握了该项权利,也就掌握了管理权,学校也只能唯上是从[1]。
第二,学校行政权利集中、官僚化明显。
一些中小学权力过于集中,政党不分,官僚化明显。
很多书记、校长就像是企业老板一样对学校大小事务进行管理,即便是一些细微的小事都要经过其定夺。
[2]由于学校内部管理部门都是按照政府机关来设置的,机关干部也都是由学校直接任命的,其往往只听从上级的安排。
在教育管理行政权力泛化背景下,一些原本应该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术事务,统统都纳入了行政管理范围,从而导致教职工既无行政权力,也失去了学术权力。
这种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严重制约了中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学校根据行政机构设置管理部门。
许多办学规模较大的中小学都按照行政机构来进行管理部门的设置,其内部机构、干部也具有明显的等级之分,从而导致学校逐渐演变成了行政机关。
同时,教学研究权利也体现出严重的行政化。
行政权力的实施对学校所有资源的分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不论是学科确定、调整,还是教师招聘、职称评定,简单来讲,就是不论教育研究事务,还是行政事务都由人社部门来决定。
教育去行政化问题
教育去行政化问题一、教育去行政化理由“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简称为教育去行政化。
在教育行政化下,是官员办教育而非教育家办教育。
在教育行政化下,中小学校长大多一手遮天,除了担任校长职务外,还兼任党委书记,掌握着学校的党务,行政,人事,财务,教务等大权。
一方面大权独揽,另一方面是形同虚设的监管机制,可以说学校的行政监管机制的改革落后于整个社会。
在强势的校长面前,学生懵懵懂懂,教师战战兢兢,中层如履薄冰,纪检书记明哲保身,副校长等高层或属利益团体,或争权夺利,勾心斗角。
于是,在当今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今天,面对老板,家长,甚至是教师给与的种种诱惑,大权独揽的校长们难免出现权利寻租。
实际上,教育行政化带来的不仅是一个腐败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严重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由于腐败,我们本来就短缺的教育经费更加捉襟见肘;由于行政权利获得最大收益的示范作用,教师轻学术,重攀附,使得教育教学水平下滑或踟蹰不前;由于学生也长期处于行政管理之下,使得学生过早庸俗化,唯命是从,缺乏独立的思考,自由的思想和怀疑的精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1世纪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说,严重行政化的教育已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教育的去行政化已是刻不容缓。
方法从外部来讲,主要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改变政府把学校当作下属行政机构来管理,改变“统、包、管”模式,转变政府角色。
对于基础教育,政府教育部门的责任主要限于两个方面,一是依法保障对学校的投入,解决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素质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二是监督学校依法办学,尤其是政府部门要带头依法示范,不得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接干预学校的办学,动辄用行政权力,对学校指手画脚。
对于高等教育,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放在宏观管理方面,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监督学校的质量等。
探究学问、追求真理、培育人才、崇尚学术自由,是大学的本质特征。
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里,才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大学人的聪明才智。
学校“去行政化”的现实意义
学校“去行政化”的现实意义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教育体制一直处于行政化管理的模式中,这种模式导致了许多不利于教学的现象。
为此,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去行政化”管理模式,即通过削减行政层级和权力下放来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果。
那么,学校“去行政化”究竟有哪些现实意义呢?学校管理效率提高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通常存在行政层级过多、相互之间的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与此相反,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减少行政层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
通过权力下放和去行政化,学校管理层面将会更加明确,工作有标准可依,职责有明确分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沟通和协调。
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教学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而行政化管理模式下,行政工作占用了很大的管理资源和时间,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人力财力。
权力下放和去行政化可以使学校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更好地提供教育服务。
提高运营效率学校要承担教学、科研、文化、体育以及社会服务等多重任务,因此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和活动,例如环境维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等,而这些行政工作会对学校整体的运营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权力下放和去行政化可以优化学校制度,提高产出效率,减少浪费,为学校的健康、快速、节约的经营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有利于人才培养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常常会让学校管理人员陷于琐碎而繁重的行政工作中,耗费了他们应该在教学、科研、创新和服务中付出的精力和时间。
这使得学校很难留住更多的有实力和潜力的人才。
去行政化和权力下放则能够集中学校的资源,着重发挥学校的教学、科研等主要职能,更加重视教师的技能,有利于学校人才的培养和聚集。
通过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学校能够更好地吸引和留住有才华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行政化管理模式下,学校发展往往只是为了满足行政部门和行政首长的需要,而忽视了学校的发展需要和特点。
谈教育去行政化
谈教育去行政化多年一直写文章谈教育去行政化,见面总有人和我探讨这个问题,他们基本上都有一个看法,就是教育去行政化,不是去行政,大学、中小学的管理,怎么可能没有行政的存在?我都懒得辩驳:教育去行政化,本来就不是去行政,让学校没有任何行政机构、行政人员,而是改变整个教育的管理模式。
而类似对于教育去行政化的误解,还有很多,比如,去行政化就是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去行政化就是校领导从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中退出等等。
去行政化,对于我国教育来说,核心其实是去行政许可,而对于行政许可,虽然它与教育管理、发展如影随形,可很多人并不知道是怎么会事——包括对考试的行政许可、对招生的行政许可、对学位授予的行政许可、对人才聘用的行政许可。
正是从考试到招生、到学位授予、人才评价,都有行政力量的强势介入,导致我国的教育发展,已很难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教育内部也出现诸多无法调和的矛盾。
拿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高考加分造假、高考集体替考作弊来说,对每年的高考作弊,有很多人呼吁加大对高考作弊者的处罚力度,甚至还有人建议,最好一次高考作弊,取消终身被大学录取的资格。
这从维护当前的高考秩序来说,可能会起到一定效果,可是,另一个问题是,教育是每个公民平等的权利,甚至不能因公民违法犯罪而剥夺,在我国,就连在押服刑罪犯,也可以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刑满释放,也可报名高考,怎么可能因一次作弊就取消其终身参加高考、被大学录取的资格呢?可取消资格的处罚,却和当前普通高考的性质,似乎是“相当”的,犹如科举时代,对作弊者处以重罚,因为科举是朝廷选拔人才的途径,平头百姓只有靠读书入仕。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即成为一种满足受教育者普遍需要的教育,但高考,却还是行政许可的考试,要考上大学必须参加这一考试,并按照这一考试的成绩,配置高等教育资源——进哪所大学、哪个专业,因此高考还具有改变命运的意义,而通过作弊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影响他人改变命运,当然要严惩。
基层反映: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亟需去“行政化”
基层反映: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亟需去“行政化”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化发展趋向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现实背景,教育行政化制约了学校功能的有效发挥,增加了办学成本,阻碍了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影响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一、教育领域“行政化”存在的问题一是行政权力过于集中、参与过多的弊端仍然比较明显。
教育对内、对外的开放不足,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供给和保障不足。
二是相关部门对学校的管理过于直接和微观。
影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办学活力,使学校对政府过度依赖,挤压了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空间。
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行使权力而不愿承担责任,权力集中而责任下放,出现了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不当利益合法化等问题。
三是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较低。
现代行政管理所要求的信息公开、绩效评价、问责制等尚未有效建立,缺乏教育公共政策纠错机制,缺乏社会参与、共同治理的机制和制度建设。
相关部门不能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出现精力分散、忽视大局、决策失误、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是教育管理体制与大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教育部的管理重心过高,主要关注高等教育,尤其是部属高等学校,对学前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关注亟待提高。
五是影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易滋长不正之风。
由于学校的办学权、管理权、经济权和考评权集中在政府手里,导致学校在诸多方面看主管部门眼色办事,很多学校迫于上级压力,不能行使其自主权,所谓的办学自主权也就形同虚设。
此外,教育主管部门机构众多,各个部门到学校检查工作、评估考核多,学校领导疲于应付公关工作,无暇顾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是助长了校长追求短期政绩的动机。
学校领导按照党政干部管理的一般模式,由组织部门考察、任命。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校长热衷于跑组织部,更关心个人仕途的发展而非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学校也复制这一干部管理模式,导致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中的官本位、行政化趋势。
中国小学教育的行政化现象
中国小学教育的行政化现象摘要:我国教育领域目前主要以行政管理制度为主要领导制度,它使得教育被作为行政机构来进行管理。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源于决策者没有意识到教育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观念和文化目标、独特原则和活动规律的专门性事业,没有规范的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教育的理性方向,成为简单化、片面化的教育。
针对这种现象,我国提出了教育的“去行政化”,希望行政的归行政,教育的归教育,真正将行政与教育分开。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行政化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在回答网友关于教育的提问时说: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
教育的行政化现象在我国是尤为突出的普遍现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存在,中国欲求可持续发展道路,必先求教育之发展,而教育欲有大发展,必先去其行政化。
因此,教育的去行政化现象是我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行政化的概念教育行政化,就是指教育官化、教育权力化。
教育中的一切,不是教育自己说了算,而是由教育之外握有掌管教育资源权力的行政官员说了算。
教育行政化包含两种有联系而不同的含义:一是指政府部门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二是指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
造成教育行政化的原因是教育工作没有反映教育的本质性要求和特征,没有体现教育的专业性、自主性品质和精神主旨,现行教育制度缺乏内在的合法性及相应的权威。
以其规范的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教育的理性方向,成为简单化、片面化的教育。
教育制度层面的危机,主要集中在教育与外部关系的领导体制和处理教育内部关系的管理制度方面。
二、我国小学教育行政化的表现1、地方教育局对小学的过度干预在我国,地方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是上下级,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教育局对中小学的权利和责任过大,以至于它们常常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对学校施加各种压力,忽略了学校的主要职责。
教育局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本职是做好自己的行政工作,而不该过多的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这毫无疑问是外行领导内行,结果可想而知。
中小学去行政化调研报告
中小学去行政化调研报告行政化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中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中小学去行政化。
此举旨在解决中小学过分注重行政管理而忽视教育本质的问题,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探讨中小学行政化程度的现状及其对学生教育发展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中小学教职工及家长。
调查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学校行政管理的重视程度;2. 行政管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3. 学校行政管理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4. 学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之间的关系;5. 中小学去行政化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三、调研结果经过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调研结果:1. 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学校行政管理过于繁杂,耗费了过多的教育资源,从而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质量;2. 约70%的教职工认为行政管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较大,限制了他们的教学自由度;3. 学校行政管理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约50%的受访者认为行政管理对学生成绩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4. 学校行政管理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之间的关系也不明显,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学校的育人理念、教师的专业素养等因素更为相关;5.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小学去行政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发展前景,支持通过减少行政负担、提高教师待遇、鼓励学校开展教育创新等措施来实施。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学校行政管理过于繁杂,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2. 行政管理对学生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影响尚不明确;3. 中小学去行政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减少行政负担,提高教师待遇和工作环境,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和教学效果;2. 支持学校开展教育创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 强化学校育人理念,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小学更需要去行政化改革
中小学更需要去行政化改革作者:房超平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4年第07期在一线教学和科研管理岗位多年工作的经历告诉我,中小学“行政化”倾向与高等学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起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诟病,这种倾向对学校的危害更大。
课程与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没有教师的解放,任何改革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此,学校要办好,关键在管理,惟有推进管理创新,才能进一步解放教师,激活教师的潜力。
为什么中小学行政化倾向比高等学校更严重,而中小学的行政化却不“引人注目”?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小学规模比高校小,受社会关注程度不如高校高,以及中小学教师比高校好“管”等原因。
中小学的行政化主要表现在,学校领导更独断专行,学校管理的“官本位”倾向更严重,管理制度具有更强的约束性,中小学教师的民主意识更淡薄,以及优秀教师更积极地往“官场”的“独木桥”上“挤”等方面。
中小学“行政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事情太多,且多数属于事务性、简单性和重复性工作,教师很难静下心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二是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很多,但很多学校的科研是绣花枕头——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根本不起什么作用;三是学校领导更像老板(一些学校领导甚至更喜欢老师把自己称为“老板”),学校领导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四是学校管理更强调服从意识,不服从领导管理的老师很难有好日子过;五是学校领导(包括中层干部)既得利益比较多——办公条件比老师好,晋升机会、出外学习比老师多,工作量又大大减少,老师更喜欢去当官,而不是努力当一个好的老师;六是学校里职能部门和“官”的比例过大。
曾经有一个美国同事问我,为什么你们中国学校需要那么多领导?他们的学校一般只有两个领导。
当然,我们与他们有很大不同,要管招聘教师、筹集经费、经费使用等事情。
尽管这样,我还是认为,中国学校的“官”过多。
从管理模式看,行政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管理立场和机构设置上。
具体地说,就是管理立场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机构设置更像“官场”。
中小学去行政化路径的选择
中小学去行政化路径的选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中提出“推进政校分离、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教育界的学者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高校去行政化的领域,在中国知网中以“高校去行政化”为主题进行搜索有596篇文章,而以“中小学去行政化”为主题进行搜索,却发现鲜有学者对中小学去行政化问题进行研究,可能原因在于中小学校的规模小、缺少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受到社会的关注度没有高校高等原因。
本文将运用法律、经济、文化等多学科视角下,对中小学去行政的路径进行探究,争取早日实现中小学去行政化的目标。
一、中小学行政化弊端教育行政化分为教育外部行政化和教育内部内部行政化。
教育外部行政化主要指教育行政部门等相关职能机构对中小学进行的不当行政干预,使学校的自主管理的权力下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而教育的内部行政化指的是学校的行政部门及行政管理人员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官僚化及官本位的思想,致使学校管理过于行政化,教师教学受到干预,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
并且校长等行政领导有绝对的决定权,导致教师管理学校的民主权利缺失,教师的幸福感缺失。
(一)中小学教育外部行政化现象举隅纵观中小学校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以行政管理的方式管理学校存在着很多弊端。
政F对学校有绝对的控制权、领导权。
各级政F领导下的教育主管部门掌管学校人事任命,导致跨学校甚至跨行业空降领导的现象时有发生。
跨学校任命校长,是目前学校人事任命的常见形式。
这种任命方式的弊端在于校长对学校的情况并不熟悉,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熟悉学校情况,不利于维持学校工作的连续性。
而跨行业任命教育部门领导的现象也并不鲜见,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而教育工作是需要内行业务精英来引领的。
不恰当的行政任命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管评办”一体化也是比较典型的教育外部行政化管理模式。
“管评办”一体化不仅是高等教育行政化的集中体现而且也普遍存在义务教育阶段。
中小学教育管理行政化问题探讨
中小学教育管理行政化问题探讨一、引言行政化就是采用有效的行政手段去进行管理,并充分体现出行政特征。
教育管理行政化就是不考虑教育、学术规律,一味地凭借行政权力,采取各种行政方式、手段和相应的机制来对教育实施管理。
而作为社会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教育管理涉及国家教育,以及学校内部管理。
当前人们都比较注重高效教育管理存在的行政化问题,常常会忽视中小学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这类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二、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行政化表现分析第一,政府对学校的过分行政化干预。
针对中小学的教育管理,各级政府都设立了相应的行政机关。
学校的党政领导通常都是由上级党政机关直接任命的,而学校相关学科的设置,入学计划的实施等内容都需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安排和审批。
同时,学校的办学经费大部分都来自于上级政府,其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也都是由政府组织相关专业进行相关考核与评估得出的,特别是拨款权,政府只要是掌握了该项权利,也就掌握了管理权,学校也只能唯上是从[1]。
第二,学校行政权利集中、官僚化明显。
一些中小学权力过于集中,政党不分,官僚化明显。
很多书记、校长就像是企业老板一样对学校大小事务进行管理,即便是一些细微的小事都要经过其定夺。
[2]由于学校内部管理部门都是按照政府机关来设置的,机关干部也都是由学校直接任命的,其往往只听从上级的安排。
在教育管理行政权力泛化背景下,一些原本应该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术事务,统统都纳入了行政管理范围,从而导致教职工既无行政权力,也失去了学术权力。
这种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严重制约了中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学校根据行政机构设置管理部门。
许多办学规模较大的中小学都按照行政机构来进行管理部门的设置,其内部机构、干部也具有明显的等级之分,从而导致学校逐渐演变成了行政机关。
同时,教学研究权利也体现出严重的行政化。
行政权力的实施对学校所有资源的分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不论是学科确定、调整,还是教师招聘、职称评定,简单来讲,就是不论教育研究事务,还是行政事务都由人社部门来决定。
基层反映: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亟需去“行政化”
基层反映: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亟需去“行政化”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亟需去"行政化"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其中之一便是教育领域的“行政化”现象。
在这个新的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将教育领域去“行政化”,以实现教育的真正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播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非单纯的应试能力。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行政化的压力,许多学校追求的是高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这种现象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需要去除“行政化”对教育的干扰,使教育回归其本质,真正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服务。
其次,“行政化”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在现实中,很多学校虽然拥有了丰富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并没有真正惠及学生。
相反,资源稀缺的学校往往被忽视和边缘化。
这样一来,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而大多数学校则变得一无所获。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不仅加剧了城乡教育的差异,也阻碍了农村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需要去除“行政化”对教育资源的管控,实施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制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再次,“行政化”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的专业性和创造力。
在现实中,由于行政化的要求和限制,许多教师只能机械地按照教材要求进行教学,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而优秀的教师往往因为违背了行政化的规定而受到处罚,这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
因此,我们需要去除“行政化”对教师的干涉,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鼓励他们积极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行政化”还加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竞争压力。
在现实中,许多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数,不得不背负沉重的作业负担和高额的补习费用。
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兴趣爱好,也无法享受到真正的童年。
学校“去行政化”的现实意义
学校“去行政化”的现实意义作者:朱静江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4年第11期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出台的《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列入校长职级制实施范围的中小学干部一律取消行政级别。
面对突如其来的改革,最感到措手不及的应该是校长,当然也包括上级有关部门。
而学校走“去行政化”道路,究竟隐藏着哪些比较醒目的现实意义呢?其一,学校“去行政化”后,自主性变强了。
可能,政府主导和主控下的学校比较“安全”,但没有什么活力。
毕竟,校长只能唯“上级部门”是从,即便有比较独到、合理的建设性意见,在与上级和有关文件精神相左的时候,也只能“胎死腹中”。
而学校“去行政化”之后,校长“捆缚”的手脚被解开了,学校在自主化管理上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成长平台。
其二,学校“去行政化”后,有助于改善学校管理质量。
一旦学校脱离行政化轨道,自主性加强了,同时面对的各种挑战和风险也加大了,这就需要校长不断思考和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提高学校的整体“战斗力”,而不能简单依靠上级部门的“一纸文件”了。
这种内部的不断沟通和对话,反而有助于改善学校的内环境和整体文化氛围。
其三,学校“去行政化”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会不断得到加强。
过去,学校以何种方式和途径开展教育工作完全有上级部门的指示和规范,这很可能会直接导致一些校长不作为或少作为,出现突发的事情时往往会造成错失最佳解决时机的后果,而在去行政化之后,学校虽然不能完全脱离政府的管控,但是校长面对学校比较突出而紧急的问题时,就多了一些自主性和能动性,这极大地便于学校在社会上立足,并通过不断地应对和处理问题,以更加合理、个性化的方式融入整个社会。
其四,学校“去行政化”后,能有机改善教师的职业状态和精神高度。
有句话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大概意思就是一个校长对一所学校的成长、成功至关重要。
而去行政化之后的学校更多地倾向于以校长为主要标杆,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开张做生意”了。
中小学校去行政化实施方案
中小学校去行政化实施方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校去行政化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小学校去行政化工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为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提供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一、背景分析当前,我国中小学校行政化问题日益凸显,学校管理中的行政化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
行政化带来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过于繁琐,教师和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主权;二是学校教学活动受到行政干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学校办学行为受到行政约束,教育教学活动无法灵活开展。
因此,中小学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实施方案1. 加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结构,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推动学校管理体制向教育教学服务型转变。
2.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项管理事务的程序和责任,确保学校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推动教育教学活动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4. 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经费使用和管理,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5. 加强社会监督和评估机制。
建立学校去行政化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学校去行政化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实施效果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推进,将会取得以下几点成效:一是学校管理体制得到优化,学校管理效率和效果得到提升;二是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更好的促进;三是学校办学活动得到更大的自主权,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多样。
四、总结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推进。
希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能够高度重视,积极落实中小学校去行政化的各项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小学更需要去行政化改革
中 小 学 的行 政 化 主 要 表 现 在 ,学 校 领 导
倾向的消极 影响呢?其 实 ,解决 问题并 不难 ,关键是校长要革 自己的 “ 命” 。从
丽 湖 中 学 的 实 践 看 , 一 是 要 改 变 机 构 的
管理制度 多以约束教 师或学生 的行 为为 主 ,而 不是无错 推断——任何 教师 、学 生都不想 恶意违 反学 校管理制度 ,来推 断教师或 学生 的行 为 ,管理制度 多以解
放教师或学生的行为为主 。
理 的老师很难 有好 日子过 ;五是学校领
学 生成长 中 C ,  ̄ L I 教师发展 中心等部 门的 负 责人必须任 教本人 的业 务学科 ,并兼
题 ;二 是教师 的教学 科研任务很 多 ,但
很 多学 校的科研 是绣花枕 头——对 教师 的教育 教学根本 不起 什么作用 ;三是学
Hale Waihona Puke 校领 导更像老板 ( 一些学校领 导甚至更
喜欢老 师把 自己称 为 “ 老板 ” ) ,学校领 导和老 师之 间的关系相对疏远 ;四是学
校 管 理 更 强 调 服 从 意 识 ,不 服 从 领 导 管
筹集经费 、经费使 用等事情 。尽管这样 ,
我还是认为 ,中国学校 的 “ 官”过多。 从管理 模式看 ,行政化倾 向主要 表 现在管理立场和机 构设置上 。具体地说 , 就是管理立场不能体现 以人 为本 的原则 ,
的处室统 一改名为 中心 ,办公室改 为行
政服务 中心 ,教导处 和科研处合 并为教 师发展 中心 ,德育处 和团委合 并为学生 成长 中心 ,总务处和 安全处合 并为后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行政化一度从去年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度被公众认为是“高校腐败源头”。
这一热点话题也被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事实上,中学也应该也要去行政化,不再设立行政级别。
中小学校长行政化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目共睹的。
一是校长队伍的官僚习气越来越重,“人文气”越来越差。
许多校长坐车、办公、做事习惯于讲排场,一个个离“书生气”越来越远,离“老板气”越来越重,以至于中小学校长在社会上的形象越来越差。
二是校长队伍素质的专业要求越来越差,行政化越来越重。
不少人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挤进校长队伍,看重的不是校长承担的崇高的社会责任,而是所谓的行政级别,把当校长当作解决自己升迁的机会。
结果,不少没有教育经历,不懂教育规律的人,走上校长岗位,严重地削弱了校长队伍的专业素质。
三是中小学教育管理越来越行政化。
现在的中小学校长一般都是科级或处级,校长的任用与管理归组织或人事部门,不少行政官员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后,能上不能下,最擅长的管理方式就是照搬行政管理那一套,如上下班打卡,下达升学指标,排队、排名,奖惩,等等,、官僚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四是不少中小学校长不但不上课,而且长期不进课堂,不走进教师的生活,以至于学校管理干部与教师的关系日益对立。
五是加大了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管理的难度。
有些学校行政级别高,教育主管部门行政级别低,导致管理不顺,而级别高的校长更不愿意下到级别低的学校去,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人员到学校指导工作根本不受重视,影响了对人才的使用和调配。
凡此种种,无形中对教育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对老校长是一种鞭策,对青年校长是一种激励,这对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符合校长成长规律的管理制度是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它不仅是校长队伍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而且对提高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将产业深远的影响。
为此建议: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的同时,也要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对校长评定职级,校长的人事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转为教育部门归口管理。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溘然长逝。
斯人已去,言犹在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上至总理下至学生的全体中国人民,所幸国家正锐意改革,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道路。
窃以为中国之基础教育欲有大发展,必先解决教育管理行政化这个问题。
教育管理行政化,即教育体系被纳入行政体制内,行政主导教育。
它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体现有三:
其一,地方教育局对中小学校的直接干预过多。
众所周知,在当前中国,地方教育局与当地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之间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
教育局在拥有对中小学校的过多过大权力的同时,也担负着更多更大的责任。
过多过大的权责常使它们将自身的自立需求强加于教
育,即常对学校发号施令。
然而教育有其独特的活动规律,教育局只不过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这个部门中的公务员们又鲜有从一线教师岗位上补充的新鲜血液,它对学校的领导无疑是外行对内行的领导。
这种行政制度因以往造成的许多失误已在人们心中失去威信,肩负着传递人类文明重任的学校又因这种上下级关系只关注教育局的态度而忽视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仍在继续的教育部门对学校的指手画脚更使大部分教师或多或少地产生雇佣感和无奈感,甚至渐渐地漠视教育的本性。
其二,中小学校的行政级别划定。
据我所知,凡是公办的学校都是有行政级别的,通常省示范性或重点中学是副处级,普通中学则比示范性或重点中学低半级。
学校的级别也随所属地区级别的提高而提高,如我曾就读的衡阳市一中是副处级单位,而长沙市一中是正处级,至于北京四中则是副厅级。
毋庸置疑,学校的行政级别划定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级别高的学校理所当然地优先享有更丰富更先进的资源——这跟上海市比武汉市拥有更多资源是一个道理。
不仅如此,级别的划定还使学校在面对政府机关时处于劣势地位——同在体制内,级别比人低,如何能无视对方递过来的条子?于是教育的公平性与独立性也遭到了破坏。
最为严重的是,它又可能使学校这一教育圣地沦为官场名利场——一些有才干的老师不热心于教书育人,而热衷于追名逐位,甚至试图借此进入官场!
其三,政绩化数字化的教育目标。
某些地方政府官员视所辖地区的中高考成绩为政绩工程。
如前些日子,山西省榆社县常委会竟因该县高考成绩滑坡向全县人民道歉。
政府机关规定好中高考升学人数目标并将其划成指标下到各校,各校又将这些指标继续细分下达到各班级头上。
教师的职称评定需要硬性的论文数.获奖数,不达标者则与中高级职称无缘。
中高考升学人数指标的完成与否,往往与教育经费拨款.示范性中学摘挂牌甚至老师的工资.奖金挂钩,学校如何不为了这些数字焦头烂额?师生如何不因这些数字苦不堪言?应试教育如何不继续大行其道?论文.获奖固然在一个方面体现了教师的能力,但教师职称评定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老师平时的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意见。
数量有限的学术刊物与达一千万之巨的中小学教师人数自然不成比例,学术腐败也就应运而生了。
我们整个的教育系统围着区区几个数字打转,岂不怪哉?
教育管理行政化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质与宗旨,使教育沦为行政的附庸,从而丧失了自身可贵的光荣的品质与精神,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正迫切地需要去行政化!如若国家欲以大魄力行大改革而致教育大发展,作为一名学生的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在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作如下改革:①改革外部领导关系。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应担负起事关国家未来的教育事业的更大责任,单独成立教育委员会,地方中小学校改对人大教委会负责,教育局仅履行财政拨款.参与相关法规制定.组织重大考试等职能,减少教育局对学校的不当权责。
非特殊情况下,外部机构不得插手学校内部除党委外的人事工作,学校人事工作可由地方党委领导.教育局监督,对于学校重大的人事变动人大拥有一票否决权,实现学校人事的民主化自主化。
学校作为国家事业单位,在财政上依附于国家和地方财政,但在其他方面应当独立于行政机关。
②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以教职员工大会为决策机构,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并邀请学生.家长.教师成立校务参议会,对学校工作进行评议,力图每项决策做到公开科学民主。
贯彻校长负责制,校长及校长办公会议负责日常校务管理经营,校长由教工大会选举产生,并受其监督,校长对人大负责,教工大会无临时
撤换校长的权力。
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计划若非违背有关法规,学校管理层可自主决定,由教工大会通过即可实施。
③取消行政级别划定。
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划定,同时去除学校领导的行政级别,断绝由学校领导直接通向官场的道路,实现学校与行政机关间的平等.学校与学校间的平等.教师与学校管理层间的平等。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何以强?教育!教育兴盛则国家兴盛民族兴盛,希望国家广纳建言,兴利除弊,早日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使中国能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