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去行政化

合集下载

教育去行政化案例(3篇)

教育去行政化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成为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去行政化改革,旨在推动教育回归学术本位,提高教育质量。

XX大学作为我国一所知名高等学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敢地走上了教育去行政化的转型之路。

二、案例分析1. 转型背景XX大学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基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在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行政化色彩浓厚、学术氛围不浓、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2. 转型措施(1)优化管理结构,减少行政干预XX大学在去行政化改革中,首先从优化管理结构入手。

学校取消了原有的行政部门,将管理职能整合到各个学院,实现了管理扁平化。

同时,学校减少了校领导对学院工作的直接干预,让学院自主决策、自主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2)加强学术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为了提升教学质量,XX大学注重加强学术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

(3)改革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全面发展XX大学在去行政化改革中,注重改革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取消了部分与专业无关的行政课程,增设了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4)强化科研创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XX大学在去行政化改革中,强化科研创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校设立了科研创新基金,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水平。

同时,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动力。

3. 转型成效经过几年的去行政化改革,XX大学取得了显著成效:(1)管理效率提高,学校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去行政化改革使学校管理更加扁平化,减少了行政干预,提高了管理效率。

同时,学校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高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即高校行政化程度日益加深。

本文将讨论这种行政化现象对高校的影响,并探讨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1. 影响教学质量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然而,行政化导致高校管理层过度关注行政事务,而忽视了教学工作。

教师们被迫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繁琐的行政手续和会议,无法充分投入到教学中。

这不仅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削弱学术研究高校作为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中心,学术研究是其核心职能之一。

然而,行政化使得高校教师们被迫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行政工作中,无法充分专注于学术研究。

高校行政部门对科研项目的评估和管理方式也常常过于繁杂,给教师们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这将削弱高校的学术研究能力,阻碍了学术创新的发展。

3. 增加经济负担高校的行政化不仅导致了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还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行政机构的人员和设施成本相对较高,如果行政层次过多或冗杂,会使高校经费分配失衡,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此外,行政化还常常伴随着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如大量的行政会议和文件的制作等,增加了高校的财务压力。

4. 削弱院校自治高校应该是具有一定自治权的机构,可以自主决策和管理。

然而,过度的行政化瓦解了高校的自治权,限制了学术自由和教师的创造性。

过多的行政干预和制约使得高校难以灵活应对学术和教学的挑战,制约了高校内部的改革和创新。

5. 破坏高校文化高校作为知识传承和文化繁荣的场所,应该拥有独特的学术和文化氛围。

然而,行政化严重破坏了高校的学术自由和学术多样性。

一些行政措施和规定可能限制了学术交流和文化创造,使得高校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创造力。

结论综上所述,高校“去行政化”是至关重要的。

高校应该重新审视行政化现象给教育和学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采取措施减轻行政负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学和学术水平。

教育去行政化问题

教育去行政化问题

教育去行政化问题一、教育去行政化理由“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简称为教育去行政化。

在教育行政化下,是官员办教育而非教育家办教育。

在教育行政化下,中小学校长大多一手遮天,除了担任校长职务外,还兼任党委书记,掌握着学校的党务,行政,人事,财务,教务等大权。

一方面大权独揽,另一方面是形同虚设的监管机制,可以说学校的行政监管机制的改革落后于整个社会。

在强势的校长面前,学生懵懵懂懂,教师战战兢兢,中层如履薄冰,纪检书记明哲保身,副校长等高层或属利益团体,或争权夺利,勾心斗角。

于是,在当今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今天,面对老板,家长,甚至是教师给与的种种诱惑,大权独揽的校长们难免出现权利寻租。

实际上,教育行政化带来的不仅是一个腐败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严重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由于腐败,我们本来就短缺的教育经费更加捉襟见肘;由于行政权利获得最大收益的示范作用,教师轻学术,重攀附,使得教育教学水平下滑或踟蹰不前;由于学生也长期处于行政管理之下,使得学生过早庸俗化,唯命是从,缺乏独立的思考,自由的思想和怀疑的精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1世纪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说,严重行政化的教育已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教育的去行政化已是刻不容缓。

方法从外部来讲,主要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改变政府把学校当作下属行政机构来管理,改变“统、包、管”模式,转变政府角色。

对于基础教育,政府教育部门的责任主要限于两个方面,一是依法保障对学校的投入,解决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素质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二是监督学校依法办学,尤其是政府部门要带头依法示范,不得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接干预学校的办学,动辄用行政权力,对学校指手画脚。

对于高等教育,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放在宏观管理方面,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监督学校的质量等。

探究学问、追求真理、培育人才、崇尚学术自由,是大学的本质特征。

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里,才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大学人的聪明才智。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近年来,大学“去行政化”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机构,行政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行政化给大学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浮于事、负担过重、效率低下等。

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需要探索一条可行的路径。

大学要强化教学为本的理念。

当前,很多大学过分注重行政工作,而忽视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这就导致了大学教学不稳定、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必须要优先教学工作,将教学放在首位。

大学应该加大对教师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到教学工作中。

大学要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激励和奖励那些有成就的教师。

只有加强对教学的重视,大学才能够真正做到“去行政化”。

大学要优化治理结构。

大学现有的治理结构过于沉重,决策过程繁琐,导致了行政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要进行治理结构的优化。

可以适当减少层级,精简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

大学要加强规范化管理,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行政部门之间的重叠和冲突。

大学还可以加强内部沟通,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减少无谓的行政工作。

大学要加强专业化管理。

目前,很多大学的行政工作与教学工作脱节,导致了专业性不强、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大学还可以引进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借鉴企业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大学可以建立行政职位的专业化发展通道,鼓励行政人员在专业领域深耕并取得成绩,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大学要加强社会的监督和参与。

大学是公共机构,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参与,以减少行政工作的滥用和浪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学可以建立学生和教职工代表制度,增加他们在决策中的参与度。

大学还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开展专业服务和社会服务,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推动大学的“去行政化”。

学校“去行政化”的现实意义

学校“去行政化”的现实意义

学校“去行政化”的现实意义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教育体制一直处于行政化管理的模式中,这种模式导致了许多不利于教学的现象。

为此,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去行政化”管理模式,即通过削减行政层级和权力下放来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果。

那么,学校“去行政化”究竟有哪些现实意义呢?学校管理效率提高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通常存在行政层级过多、相互之间的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与此相反,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减少行政层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

通过权力下放和去行政化,学校管理层面将会更加明确,工作有标准可依,职责有明确分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沟通和协调。

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教学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而行政化管理模式下,行政工作占用了很大的管理资源和时间,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人力财力。

权力下放和去行政化可以使学校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更好地提供教育服务。

提高运营效率学校要承担教学、科研、文化、体育以及社会服务等多重任务,因此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和活动,例如环境维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等,而这些行政工作会对学校整体的运营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权力下放和去行政化可以优化学校制度,提高产出效率,减少浪费,为学校的健康、快速、节约的经营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有利于人才培养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常常会让学校管理人员陷于琐碎而繁重的行政工作中,耗费了他们应该在教学、科研、创新和服务中付出的精力和时间。

这使得学校很难留住更多的有实力和潜力的人才。

去行政化和权力下放则能够集中学校的资源,着重发挥学校的教学、科研等主要职能,更加重视教师的技能,有利于学校人才的培养和聚集。

通过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学校能够更好地吸引和留住有才华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行政化管理模式下,学校发展往往只是为了满足行政部门和行政首长的需要,而忽视了学校的发展需要和特点。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大学“去行政化”是指在大学组织与管理中,减少行政管理和冗余机构,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当前,大学行政化问题突出,给高等教育发展造成了许多困扰。

浅谈如何实现大学“去行政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要精简行政管理层次。

大学行政管理层次多、人员复杂、职能交叉,造成了决策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需要建立起合理的行政管理层次体系,精简职能岗位,优化管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

要减少行政冗余机构。

当前,许多大学存在着不少冗余的行政机构,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

要深入剖析各个行政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合理调整和优化行政机构设置,精简冗余机构,确保行政工作的高效运转。

要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大学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场所,必须具备自主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和科技环境。

要推进学术自由,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自主选择教学和科研内容,提倡项目制管理,让大学真正成为创新的热土。

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

大学“去行政化”并不意味着完全取消行政管理,而是通过加强内部治理,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完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确保大学内部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与社会合作,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实现大学“去行政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精简行政管理层次,减少行政冗余机构,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加强大学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通过不断探索和改革,才能够实现大学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创新,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高校“去行政化”已成为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热议话题。

行政化的高校运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的灵活性发展,也制约了教育的优质发展。

因而,高校“去行政化”具有必要性,下面从几个角度进行论述。

首先,高校“去行政化”可以促进教育观念更加贴近教育本质、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当前中国高校的行政化趋势很明显,高校各级领导层对教学的关注度大大低于行政管理。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层级逐步降低,校长、教授等学术带头人的支配力逐渐减弱,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权日益加强。

如此一来,高校教育教学中的管理、指导、规范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限制。

同时,指导教育教学的人员往往并没有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和社会要求。

例如,市场上要求高校毕业生出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却缺乏对实践活动的扶持和引导,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难以适应市场。

因此,高校“去行政化”意味着高校注重教育教学本身的价值,以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作为科研攀升的标准,可以推进人才培育模式的更新换代,达到更好地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其次,高校“去行政化”可以缓解关注面过窄、决策失误的现象。

在学校行政化运营模式下,高层管理者负责的职能广泛,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的决策就一定更好地顺应了时代和大众的需要。

行政化节点过于集中,经常导致对于学校整体发展的关注面较窄,过于专注于某一节点,而那些对于学校发展更加重要的领域则越来越被忽略。

高校“去行政化”可以解决这种状况,在尽可能考虑到整体机制的同时,也更注重强化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并更加重视教学、科研的需求。

此外,高校“去行政化”也可以采用更加民主的机制为学校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促进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高校“去行政化”要求学校管理人员要从行政思维走向教育教学思维,并注重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要成立民主决策机制,有效减轻中央领导,加强校内民主治理部门的权利与资金的支配。

“学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探讨

“学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探讨

“学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探讨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就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要想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就需要建设一个现代的学校制度。

了解国外的相关制度我们有一条必须走的路就是去行政化。

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这是非常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但是具体的时间还是没有一个仔细的规定,“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行政权力是大学规模扩大的必然产物,但是在今天的大学往往是行政权利高于一切,在大学刚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大学的治理核心成员就是教授,行政人员则是大学扩大的产物。

大学组织的根本属性就是以知识为中心,大学应有知识组成,知识是大学赖以存在和运行的基本材料。

在这其中就需要合法性和合理性。

那行政权力是合法性权利还是合理性权利。

柏拉图曾说过,“存在即合理”。

那行政权利已经存在就是合理的,在最初的建立过程中他也被法律所认可,也就是合法的。

那么领导者的对于权力的使用是合法的么,领导者拥有的权利大多数由组织所赋予的,但是也不排除他的个人魅力,他的权力往往是由组织所赋予。

而在高校中行政权力往往是由组织所赋予的,而学术权力则是自己拥有的。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行政权力处于主导地位,学术权力处于次要地位。

应适当放宽行政控制,加快学术权力的制度化,切实提升学术权力。

这些大学代表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尤其是在知识的创造上。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知识生产者才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教育去行政化

教育去行政化

“教育去行政化”防止削弱行政规范这几年关于教育有一个热词“教育去行政化”。

那么什么是“教育去行政化”呢?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如果把这段话简化为“教育去行政化”,笔者认为这种表述可能并不一定恰当。

行政,广义讲来,指作为决策职能的政治之外的执行职能。

例如,教育行政是一门教育管理的学科,是专门研究教育内部管理的规范的科学,因此简单用一个“教育去行政化”去表述“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可能就是不恰当的。

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要取消教育行政,而是要规范教育行政。

现在的教育行政中的问题主要是出现:学校是一个教育和科研学术联合的组织,不应被教育行政之外的干预太多,例如,没完没了的“教育评估”。

并不是说“教育评估”就该取消,办学校的行政许可的评估,现在实行的“合格评估”是不可缺少的,政府主管部门管的就是办学的最低标准。

至于“评优评估”就属于过多的干预学校的教育行政,导致学校办学依照政府评优标准办学,大家都用一个模式办学,失去办学的多元个性可能,这是本末倒置的。

学校是一个教育和科研学术联合的组织,究竟应该让谁来管理学校?大家一定会首肯让教育家来管理学校。

谁是教育家?这是要经过实践考验和检验的,行政级别是不能说明某一个领导就是教育家,因此往往行政级别很高,但对教育是一个外行,这种人是管理不好学校的。

过去有“入党做官论”,现在不能说就没有了;过去有“读书做官论”,现在也还存在,这些人在任何行政机构谋取职务之后都不会把工作做得很好。

相反权利就是在这种情形下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权力的过分集中,并缺少监督之后,腐败的问题就必然会出现。

不久前出现的广东英德市原教育局长赖来新窝案中,自首后涉嫌收受“劳务费”的校长为98名,全市几乎所有中小学校长涉案。

这就是权力过于集中的结果。

现在“读书做官”很有市场,高校成了文凭的批发市场,论文的制造工厂。

基层反映: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亟需去“行政化”

基层反映: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亟需去“行政化”

基层反映: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亟需去“行政化”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亟需去"行政化"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其中之一便是教育领域的“行政化”现象。

在这个新的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将教育领域去“行政化”,以实现教育的真正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播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非单纯的应试能力。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行政化的压力,许多学校追求的是高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这种现象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需要去除“行政化”对教育的干扰,使教育回归其本质,真正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服务。

其次,“行政化”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在现实中,很多学校虽然拥有了丰富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并没有真正惠及学生。

相反,资源稀缺的学校往往被忽视和边缘化。

这样一来,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而大多数学校则变得一无所获。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不仅加剧了城乡教育的差异,也阻碍了农村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需要去除“行政化”对教育资源的管控,实施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制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再次,“行政化”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的专业性和创造力。

在现实中,由于行政化的要求和限制,许多教师只能机械地按照教材要求进行教学,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而优秀的教师往往因为违背了行政化的规定而受到处罚,这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

因此,我们需要去除“行政化”对教师的干涉,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鼓励他们积极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行政化”还加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竞争压力。

在现实中,许多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数,不得不背负沉重的作业负担和高额的补习费用。

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兴趣爱好,也无法享受到真正的童年。

教育去行政化

教育去行政化

浅谈高等教育去行政化这里要谈对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想法,首先,我要了解什么是教育行政化。

通过检索,百度百科中对教育行政化做如下解释:教育行政化,就是教育官化、教育权力化。

在还有一种解释(文章《去“教育行政化”,追求本真教育》)是:教育行政化是指教育机关公务员化,学校单位纳入教育行政系统,教师编制行政化。

教育行政化的表现是:教育会议条文化、学校领导组织化、教职工职位行政化、教师教学指标化、考核教师要靠成绩说话,要靠完成指标进行量化、学生成绩考试化。

高等学校行政化,就是高校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和运作模式来建构和运行。

1.地位行政化。

高等学校行政化一个主要表现就是高等学校在国家中的地位被行政“格式化”了,高等学校与行政机关一样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

目前我国已将高等学校设置为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等级别,并且不同级别的学校在其待遇上也是有差别的。

2.机构行政化。

在高等学校地位被行政化的同时,其内部也被行政化了。

在其内部,机构设置基本上是按照行政机关内部行政等级设置的,每一个部门都可以套上相应的行政级别,并且部门的设置也与政府部门差不多。

3.管理行政化。

从外部管理来说,高等学校被作为我国行政科层体系的一个环节,是具体执行国家教育任务的基层单位,附属于上级主管行政机关。

高等学校就像是教育行政机关的一个车间,从招生到毕业,整个流程都听命于教育行政机关的安排。

从内部管理来看,在高等学校里,行政部门可以说成了学校的主体,统领学校一切日常事务。

关于高校地位行政化本质来说我是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但是这可能存在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权力造成的贪污腐败问题,关于高校去行政化也是有各种以权谋私新闻出现,后来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我想问题的关键点不是在行政级别的设置而是教育相关部门人员的选定问题,还有就是我们社会的环境市场经济追求利益,各种扩招或者利用其它方式进行敛财,这就带来了各种教育腐败,由于腐败,我们本来就短缺的教育经费教育其它资源更是捉襟见肘;由于行政权力获得最大收益,教室轻学术,重攀附,使教育水平下滑或者踟蹰不前;同时学生处于这种管理体制之下,学生过早庸俗化,惟命是从,缺乏独立思考,自由的思想和精神。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近年来,高校“去行政化”成为热门话题。

行政化是指高校管理中,行政体系比较复杂,繁琐,办事效率低下,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去行政化不仅是高校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去行政化”有助于建立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高校制度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行政体系繁琐,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种行政体系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优化结构,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高校需要建立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制度,这样才能够使高校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地实现高校的发展。

通过“去行政化”,高校可以使管理更加简单化,更加高效,使得高校可以更好的发挥优势和特色。

二、“去行政化”可以推动高校教育国际化高校应该成为人才培养的集散地,为此,高校的教育、学科建设和国际化都需要迅速跟进。

由于高校行政繁琐,办事效率低下,高校面临着许多不必要的困难,在推动高校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受限,甚至降低了高校教育的质量。

因此,高校需要加快推行“去行政化”,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吸引更多优秀的国外学生和教授来到高校实践。

三、提高高校办事效率高校作为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在进行研究与教育工作中,需要完成课程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补助、项目申报等一系列繁琐的行政事务。

如果大量时间、精力和人力都花费在行政事务上,则必然会影响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的质量。

因此,“去行政化”可以减轻高校行政负担,提高高校办事效率,使课程设置更加透明、学生学习更为自由、教师科研更高效、学校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最终是高校的教育和研究水平得到提高。

四、“去行政化”能够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管理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应用,信息化时代的管理已成为必然的趋势,高校也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管理需求,积极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效率,改善管理流程。

当高校采用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时,多余的行政部门、冗长的审批程序都可以被取代,不用花电大量时间、精力和人力来完成这些工作。

浅谈高等教育去行政化

浅谈高等教育去行政化

浅谈高等教育去行政化摘要:时下,高校“去行政化”是学术及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高校行政化是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各方面问题的集中体现。

它是历史的产物,已经影响到大学的办学管理、人才培养、科研活动、师生关系、环境建设等方方面面,演变为体制顽疾,成为大学改革与发展的绊脚石。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不是简单地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而应全局考虑、整体设计、逐步推进、双管齐下。

高校行政化是目前中国高校的普遍现象,我们没有能力破除行政化,但可以减少或降低行政化倾向。

关键词:“去行政化”,高校,政府,大学本质正文:一. 高校“行政化”及其影响行政化,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1、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单位、行政机构。

2、指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管理工作——行政人员、行政费用。

行政,是指国家职能中,除了立法和司法以外的全部职能的总称。

从定义上看,高校与行政基本没有关系,但高校内部管理有行政要素。

即高校是教育机构,是学术单位,不是行政单位。

教育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

高校的三大任务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高校内部管理,有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是独立法人,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但是与这一规定相背离的是,近年来大学行政化趋势日益明显。

一是政府行政干预日益强化,大学越来越像行政单位而非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

主要表现在:1、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受到挤压。

2、大学行政级别日益强化。

3、大学主要领导来源行政化。

二是大学内部高度行政化,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

主要表现在:1、行政机构成为学校主导部门。

2、学术委员会权力被虚化。

3、教代会权力被弱化。

大学行政化程度愈来愈深,事实上改变了大学的性质,否定了老师和学术的主体地位,不仅使大学按照教学科研规律自主办学和管理创新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使真正追求教育工作和学术创新的人才在大学中不断边缘化。

在行政化比较突出的高校里,行政事务是学校的主体,教学中心没有凸显,科研被边缘化,学术机构已基本演变成了行政机构,教学、科研只是其标签而已。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去行政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大学在追求管理效率的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大学“去行政化”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就大学“去行政化”路径进行浅谈。

一、背景与现状当前,我国的高校管理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化倾向。

大学在实行人员招聘、财务审批、科研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了行政体制的束缚,导致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受到了不必要的干扰。

行政管理的繁琐和低效,不仅影响了大学的创新活力,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成本和压力。

行政化管理模式也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的蔓延,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大学“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二、选择多元治理体系在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选择多元治理体系是一个关键的路径。

多元治理体系是指建立一个相对独立于政府行政管理的机构,通过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研评估委员会等机构参与大学内部决策和管理,实现内部自治和精英治理。

通过多元治理体系,可以减弱政府对大学的干预,提升学校的自主权和办学效率。

三、推进学术 democracy学术democracy是指通过广泛的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的机制,建立起学校内部的决策和管理体系。

在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推进学术democracy可以有效地减少行政干预,增强学术自主权。

学术democracy还可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着力构建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要推动大学“去行政化”,必须着力构建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当前,大学管理评价体系往往以行政管理层面为导向,忽视了学术质量和创新能力。

应当建立一个对教学、科研和学术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和指标。

只有让学术成果成为评价的核心,才能真正助力于大学“去行政化”。

五、加强内部治理机制为了实现大学“去行政化”,必须加强学校的内部治理机制。

内部治理机制是指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研评估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实行学术自主权、教学科研自由和管理独立的机制。

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2023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CATALOGUE目录•引言•教育行政化现象的内涵与表现•教育行政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应对教育行政化现象的策略探讨•结论与展望01引言背景与意义教育行政化现象对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分配、学术研究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

对此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对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行政化现象逐渐显现。

研究目的分析教育行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影响,探讨其应对策略,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践调查等。

研究目的与方法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教育行政化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研究多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多从教育行政化现象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实践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注重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02教育行政化现象的内涵与表现教育行政化现象是指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过于强调行政权力、管理方式和规范,而忽视学术自由、专业自主和学校自主的现象。

教育行政化现象主要体现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教育教学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

教育行政化现象的定义教育行政化现象的具体表现•教育管理体制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干预过多,学校缺乏自主权和办学特色。

•学校内部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受到限制。

•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方面•教育资源过于向重点学校和城市倾斜,导致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

•学校过于追求规模效应,忽视了对教学质量和教师待遇的投入。

•教育教学方式方面•过于强调应试教育,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创新意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育评价方面•以分数和升学率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对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师绩效的全面评价。

教育行政化现象的危害阻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行政化现象导致教育失去学术自由和专业自主,限制了学校的创新和发展,使教育事业难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浅论对教育去行政化的理性思考-论文.doc

浅论对教育去行政化的理性思考-论文.doc

浅论对教育去行政化的理性思考-论文论文摘要:表面上,教育行政化主要表现为学校的行政级别问题;实质上,教育行政化是指行政权力对教育的过度干预,表现为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的行政化。

行政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去行政化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受体制、观念的影响,中国教育去行政化还任重道远。

论文关键词:教育;去行政化;行政级别;校长2010年“两会”之后,教育去行政化的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无论是官方,还是社会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反对教育行政化,矛头直指学校和校长的行政级别。

难道学校的行政级别真是万恶之源?去除学校行政级别后教育就去行政化了?本文拟将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一、教育行政化的实质教育该不该去行政化,怎么去,有赖于对教育行政化概念的界定。

从表面上和形式上看,教育行政化是学校及其内部的教学单元、管理部门被确定了严格的行政级别,对应地其负责人也享受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

比如把四年制本科院校定为厅局级,其中985高校及其党委书记和校长被定为副部级。

大学内部的学院或者系定为县处级。

学校的党政一把手纳入组织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双重管理,属于国家干部。

但古今中外的学校都必须实施行政管理,行政并不等同于政化。

从字面上理解,“化”是一种过程和机制,并不等同于彻底和全盘,很多问题被冠以“化”之后就贬义化、妖魔化了,比如获得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是人类发展的最高目标,但一旦被称为自由化,就被认为是无组织、无纪律和无政府状态,基本上等同于“资产阶级自由化”,一个好好的东西被污名化,以至于一些官僚和政客要扣别人帽子、给人“穿小鞋”时就加以“化”字。

我们应不被字面所迷惑,探究教育行政化的深刻内涵。

我们认为,教育行政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在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层面,指政府按照行政逻辑和规则管理学校,把学校当成了其下属的一个部门随意发号施令,横加干涉;在学校运行和内部管理上实行自上而下的行政控制,在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内部治理等方面都体现浓厚的行政色彩。

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我们也逐渐认识到,“行政化”对于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去行政化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心,而不是以考试和升学率为目的。

行政主义侧重于评价和管理,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因此,学校应该改变“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与需求,建立相应的教育体系。

2. 实施学科整合教育应当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由零散的学科拼凑而成。

不同学科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交叉与融合。

因此,在教育中,我们需要整合各学科,实现跨学科教育。

这样能够避免学科之间的重复教学与信息孤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3. 摒弃一切教育功利性的目的教育是为了学生个人、社会整体的良性发展服务的,而非单纯为了提高学校的形象和排名。

政治任命而非专业素质的教师,以及缺乏关注学生的教学方式,极可能导致行政化的恶果。

如果教育变成了一种机械的生产,追逐排名和升学率,就会使得行政化问题加剧,导致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下降。

4.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行政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张、批评过多,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没有自尊心的被压制者。

而和谐、平等、理性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自我实现,提升教育的效能和质量。

5. 加强校外教育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学校需要加强校外教育。

通过参加社会、文化、科技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视野与阅历,从而实现更全面的素质教育。

6. 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教育改革是摆脱行政化的必要条件。

学校应该加强教学改革,走上创新的道路,践行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

通过开展校内课程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和技术等多种形式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自由化和个性化发展。

结论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学科整合,摒弃功利性的目的,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校外教育,积极推行教学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教育去行政化
多年一直写文章谈教育去行政化,见面总有人和我探讨这个问题,他们基本上都有一个看法,就是教育去行政化,不是去行政,大学、中小学的管理,怎么可能没有行政的存在?
我都懒得辩驳:教育去行政化,本来就不是去行政,让学校没有任何行政机构、行政人员,而是改变整个教育的管理模式。

而类似对于教育去行政化的误解,还有很多,比如,去行政化就是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去行政化就是校领导从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中退出等等。

去行政化,对于我国教育来说,核心其实是去行政许可,而对于行政许可,虽然它与教育管理、发展如影随形,可很多人并不知道是怎么会事——包括对考试的行政许可、对招生的行政许可、对学位授予的行政许可、对人才聘用的行政许可。

正是从考试到招生、到学位授予、人才评价,都有行政力量的强势介入,导致我国的教育发展,已很难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教育内部也出现诸多无法调和的矛盾。

拿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高考加分造假、高考集体替考作弊来说,对每年的高考作弊,有很多人呼吁加大对高考作弊者的处罚力度,甚至还有人建议,最好一次高考作弊,取消终身被大学录取的资格。

这从维护当前的高考秩序来说,可能会起到一定效果,可是,另一个问题是,教育是每个公民平等的权利,甚至不能因公民违法犯罪而剥夺,在我国,就连在押服刑罪犯,也可以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刑满释放,也可报名高考,怎么可能因一次作弊就取消其终身参加高考、被大学录取的资格呢?
可取消资格的处罚,却和当前普通高考的性质,似乎是“相当”的,犹如科举时代,对作弊者处以重罚,因为科举是朝廷选拔人才的途径,平头百姓只有靠读书入仕。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即成为一种满足受教育者普遍需要的教育,但高考,却还是行政许可的考试,要考上大学必须参加这一考试,并按照这一考试的成绩,配置高等教育资源——进哪所大学、哪个专业,因此高考还具有改变命运的意义,而通过作弊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影响他人改变命运,当然要严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