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肌肉的收缩特征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观察不同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变化。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或其他动物。
2. 实验器材:肌肉刺激装置、生理记录装置、电极、测力计、数字示波器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一只小白鼠,给予适当的麻醉。
2. 刺激装置准备:将电极插入小白鼠的肌肉中,并与肌肉刺激装置相连接。
3. 肌肉刺激:使用肌肉刺激装置对插入电极的肌肉进行刺激。
可以调节刺激的强度和频率,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
4. 记录数据:使用生理记录装置记录肌肉收缩的电信号,并使用测力计记录肌肉的张力。
5. 分析数据:观察记录的数据,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变化。
可以比较肌肉收缩的幅度、频率等指标。
6. 结果展示:将实验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动物的福利,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
2. 实验设备和仪器操作应安全可靠,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 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应精确控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实验人员应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注意个人防护,并正确处理和处置实验废液和废材。
实验结果展示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例如,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幅度的影响,肌肉收缩的快慢与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的关系等。
还可以讨论其他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如温度、酸碱度等。
同时,对实验结果的差异和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案或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
附实验报告中所需的格式要求(如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结果展示等),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和讨论。
实验1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实验1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实验一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一、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神经肌肉标本的制备;2、观察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形式,分析肌肉收缩的特征;3、观察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强直收缩形成的条件。
二、实验内容1、制备神经肌肉标本2、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的描记三、基本原理一次短促的有效刺激产生一次单收缩,给予标本相继两个最适刺激,若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则肌肉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使两次刺激的间隔小于该肌肉收缩的总时程时,则会出现一连续的收缩,叫复合收缩。
将神经-肌肉标本用一连串的电刺激,若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则肌肉出现几个分离的单收缩;若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称为强直收缩。
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称不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称完全强直收缩。
四、动物与器材蛙,手术器械,玻璃解剖针,锌铜弓,计算机采集系统(Pclab),张力传感器,肌槽(神经屏蔽盒),培养皿,任氏液,滴管,棉线五、方法与步骤(一)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毁髓左手握蛙背部向上,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的背部使头向前俯,右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后方触划,触及两耳中间的凹陷处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
将毁髓针向凹陷处垂直刺入,刺破皮肤即入枕骨大孔。
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以捣毁脑组织。
如毁髓针确在颅腔内,实验者可感到针触颅骨,此时的动物称为单毁髓动物。
脑组织捣毁后,将毁髓针退出至枕骨大孔处,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以捣毁脊髓。
彻底捣毁脊髓时可看到蛙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此时的动物称为双毁髓动物。
脑与脊髓完全破坏后,动物四肢肌肉的紧张性完全消失。
如仍能表现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必须重新毁髓。
2.剥皮在蛙前肢下方处,左手用镊子夹起背部皮肤,右手用剪刀将皮肤作一环形切口。
肌肉收缩类型及特点
肌肉收缩类型及特点引言肌肉收缩是指肌肉在神经刺激下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负责产生力量和运动。
根据肌肉收缩类型的不同,肌肉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和动作。
本文将详细探讨四种主要的肌肉收缩类型及其特点。
1. 等长收缩(等收缩)等长收缩是指肌肉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发生收缩,肌肉长度保持不变。
这种收缩方式主要发生在保持姿势和抵抗重力的情况下。
特点:•肌肉产生的力量与阻力相等,没有明显的肌肉长度改变。
•肌肉保持紧张状态时的能力较强。
•等长收缩能够保持身体姿势的稳定性。
•例子:保持直立姿势时,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
2. 等宽收缩(等张收缩)等宽收缩是指肌肉在负载不变的情况下发生收缩,肌肉张力保持不变。
这种收缩方式主要用于抵抗外部力量的作用。
特点:•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保持不变。
•肌肉的长度会发生变化。
•等宽收缩主要用于保持姿势和锁定关节。
•例子:握拳时,手部肌肉的等宽收缩。
3. 同心收缩同心收缩是指肌肉在受到神经刺激时缩短,通过减小关节角度来实现运动。
这种收缩方式是最常见的肌肉收缩方式。
特点:•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大于阻力,导致肌肉缩短。
•同心收缩用于提供力量和推动身体。
•例子:肱二头肌在做弯举运动时的同心收缩。
4. 异心收缩异心收缩是指肌肉在负荷作用下发生收缩,但肌肉长度增加,主要用于减缓运动或控制力度。
这种收缩方式常见于一些特定的肌肉活动。
特点:•肌肉产生的力量小于阻力,导致肌肉缓慢伸长。
•异心收缩用于控制运动的速度和减缓运动。
•例子:腿部肌肉在下蹲动作中的异心收缩。
总结肌肉收缩类型及其特点对于理解人体运动和肌肉功能至关重要。
等长收缩主要用于保持姿势的稳定性,等宽收缩主要用于抵抗外部力量的作用,同心收缩提供力量和推动身体,异心收缩用于控制运动的速度和减缓运动。
对于不同类型的肌肉收缩,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和锻炼来改善肌肉的功能和运动效果。
参考文献•Powers, S. K., & Howley, E. T. (2012). Exercise physi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fitness and performance. New York, NY: McGraw-Hill.。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肌肉收缩实验报告引言:肌肉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肌肉功能的核心。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讨肌肉收缩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
一、肌肉收缩的机制肌肉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这些冲动通过神经传递到肌肉纤维,触发肌肉收缩。
在神经冲动到达肌肉纤维时,肌肉细胞内的钙离子释放,与肌纤维中的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肌节。
肌节的形成使肌肉纤维缩短,并产生力量。
二、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1. 神经传导速度: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会直接影响肌肉收缩的快慢。
神经传导速度越快,肌肉收缩反应也越迅速。
2. 肌肉纤维类型:人体肌肉纤维可分为慢收缩纤维和快收缩纤维。
慢收缩纤维适合进行耐力性运动,而快收缩纤维则更适合进行爆发性、高强度的运动。
3. 肌肉负荷:肌肉受到的负荷越大,肌肉收缩的力量也越大。
这是因为负荷的增加会刺激肌纤维更多地参与到收缩中。
4. 肌肉长度:肌肉在不同长度下的收缩力量也会有所不同。
在肌肉处于最佳长度时,肌肉收缩力量最大。
三、实验设计与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小鼠的背部肌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刺激的方式触发肌肉收缩,并记录相关数据。
首先,我们将小鼠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在背部肌肉上植入电极。
然后,通过电刺激器向肌肉纤维传递电流,以触发肌肉收缩。
我们分别调节电刺激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显示,当电刺激强度适中时,肌肉的收缩力量最大。
而当电刺激频率较高时,肌肉收缩的速度也较快。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肌肉最佳长度下,肌肉收缩力量也达到了最大值。
四、讨论与启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肌肉收缩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神经传导速度、肌肉纤维类型、肌肉负荷和肌肉长度等因素都会对肌肉收缩产生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运动训练中,根据肌肉纤维类型的差异,可以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肌肉收缩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组织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一种机械运动,其过程涉及肌肉细胞的兴奋、收缩和舒张。
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是:当肌肉细胞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促使肌肉纤维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肌肉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蛙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2. 实验仪器:电子刺激器、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标本:将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在蛙板上,剪去多余的脂肪和结缔组织,暴露出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2. 连接仪器:将保护电极插入坐骨神经,连接到电子刺激器。
将肌槽插入腓肠肌,连接到张力转换器。
将张力转换器连接到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再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连接到计算机。
3. 单刺激实验:打开计算机软件,设置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
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4. 重复刺激实验:在单刺激实验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的变化。
5. 强直收缩实验:在重复刺激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的变化,直至出现强直收缩。
6. 实验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刺激实验:在一定的刺激强度下,肌肉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2. 重复刺激实验:当刺激频率增加时,肌肉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减小,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3. 强直收缩实验: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加时,肌肉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趋于稳定,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六、实验结论1. 肌肉收缩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2. 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形式逐渐转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一 肌肉的收缩特征
实验一肌肉的收缩特征[目的和原理]目的:观察肌肉收缩的形式及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
原理:当给神经肌肉标本一个阈上刺激时,肌肉即发生一次收缩反应。
用记录仪描记收缩过程,可得到一次单收缩曲线。
每个单收缩曲线依次分为三个时期,即潜伏期、收缩期与舒张期。
如相继给两个以上阈刺激,刺激之间的间隔超过一个单收缩的持续时间,则肌肉将出现一连串各自分离的单收缩;若刺激间隔时间比单收缩的持续时间短,则前一个收缩还未结束就开始后一个收缩,这样两次收缩就会重叠起来,这种现象称复合收缩。
如果后一个收缩是在前一个收缩的舒张期内发生,各自收缩复合的结果,会出现一持续的锯齿状的收缩曲线,这种收缩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若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比单收缩的收缩期短,后一收缩就在前一收缩期内发生,结果会出现一持续的收缩曲线,完全看不到舒张期的形迹,这样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动物]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肌槽、万能支台、蛙板、蛙类手术器械、肌肉张力换能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任氏液。
[实验步骤](一)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破坏脑和脊髓:取蟾蜍一只,左手握住蟾蜍,用食指压住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从枕骨大孔垂直刺入(图4-1A),然后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将探针抽出再由枕骨大孔向后刺入脊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如蟾蜍的四肢松软,表示脑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应按上法再进行捣毁。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0.5~1 cm处剪断脊柱(图4-1B),左手握蟾蜍后肢,用拇指压住骶骨,蟾蜍头与内脏自然上垂,右手持大剪刀沿两侧除内脏及头胸部(图4-1C),仅留下后肢、髋骨、脊柱及由它发出的坐骨神经。
3、剥皮:左手提脊柱断端,右手捏住其上的皮肤边缘(图4-1D),向下剥掉全部后肢皮肤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图4-1 蛙类手术操作示意图4、将手及用过的剪刀、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再进行下述步骤。
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
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引言:人体骨骼肌的收缩是我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如行走、跑步、举重等。
了解骨骼肌收缩机制和其对运动的影响,对于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以及改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项基础的骨骼肌收缩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采用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电刺激来引发骨骼肌收缩。
具体步骤如下:1. 高频电刺激:将电极贴附于小白鼠腓肠肌上,通过电刺激引发肌肉收缩。
在实验的不同阶段,电刺激的频率可以调节,以模拟不同的运动强度。
2. 骨骼肌收缩力测量:使用测力计记录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
将测力计连接到小白鼠足部骨骼肌上,以测量肌肉的收缩能力。
3. 实验参数记录:记录电刺激频率、肌肉收缩力量以及收缩的持续时间。
这些参数将有助于分析不同电刺激条件下的骨骼肌收缩特点。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我们获得了不同电刺激条件下小白鼠腓肠肌的收缩力量和收缩持续时间数据。
在低频电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力量较小,持续时间较短;而高频电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力量增大,持续时间延长。
这些结果表明,肌肉收缩的力量和持续时间是与电刺激的频率相关的。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高强度运动或长时间持续的活动中,我们需要更多的肌肉收缩能力来支持运动。
此外,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收缩能力,因为通过反复高频电刺激,我们可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和持续时间。
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肌肉组织对电刺激的响应有所不同。
例如,腓肠肌对电刺激的敏感度较高,可能是因为它是一个重要的运动肌肉,需要更强的收缩能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同肌肉组织在运动中承担不同的功能和负担。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骨骼肌收缩能力在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小白鼠可能在同样电刺激条件下表现出更大的收缩力量和持续时间,这可能与个体的基因差异、肌肉纤维类型以及运动训练水平有关。
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进行运动训练和力量训练时,应根据个体差异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肌肉收缩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
2. 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的概念及其在肌肉收缩中的作用。
3. 观察并分析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现象。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组织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肌纤维的缩短和伸长产生机械运动的过程。
肌肉收缩的性质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强度也随之增大;而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值时,肌肉收缩将呈现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现象。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器材: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0.5%氯化钾溶液四、实验步骤1. 制作标本:毁脑脊髓、下肢标本制备、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2. 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3. 打开电源,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频率为1Hz,电压由低到高逐渐增加,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4. 重复步骤3,但将刺激频率提高到2Hz、3Hz、4Hz、5Hz,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5. 在刺激频率固定为1Hz的情况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6. 将刺激强度固定为阈上刺激,重复步骤3,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性质。
五、实验结果1.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性质由单收缩逐渐过渡到不完全强直收缩,最后转变为完全强直收缩。
2.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在阈刺激以下,肌肉不发生收缩;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强度逐渐增大;在最大阈刺激时,肌肉收缩强度达到最大。
3. 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对肌肉收缩性质的影响:阈刺激以下,肌肉不发生收缩;阈刺激以上,肌肉发生收缩;最大阈刺激时,肌肉收缩强度达到最大。
六、实验结论1.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性质有显著影响。
2. 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对肌肉收缩性质有重要意义。
说明肌肉的收缩形式及其特点
说明肌肉的收缩形式及其特点一、引言肌肉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能够收缩和松弛,从而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运动。
肌肉的收缩形式及其特点是我们了解肌肉功能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肌肉的收缩形式及其特点。
二、横纹肌收缩横纹肌是人体内最常见的一种肌肉组织,它主要存在于骨骼系统中。
横纹肌的收缩形式分为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两种。
1.等长收缩等长收缩指在负载不变的情况下,横纹肌发生收缩,但长度不发生变化。
这种收缩形式主要用于维持姿势或支撑重物。
2.等张收缩等张收缩指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横纹肌发生力量增加或减少的现象。
这种收缩形式主要用于运动时产生力量。
三、平滑肌收缩平滑肌是一种无意识控制的内脏器官和血管壁中存在的特殊类型的肌肉组织。
平滑肌具有自主收缩的能力,其收缩形式主要分为节律性收缩和非节律性收缩两种。
1.节律性收缩节律性收缩是指平滑肌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规律的、重复的、有序的收缩和松弛。
这种收缩形式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子宫等器官中。
2.非节律性收缩非节律性收缩是指平滑肌组织在没有规律的情况下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短暂或持久的、不同幅度的强度变化。
这种收缩形式主要存在于血管壁、呼吸道和泌尿系统等器官中。
四、心肌细胞收缩心肌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横纹肌,其结构与横纹肌相似,但具有独特的功能。
心肌细胞具有自主性和传导性,其收缩形式主要分为舒张期和收缩期两个阶段。
1.舒张期舒张期是指心脏放松并充满血液时的状态。
在此阶段,心脏内部压力低于外部压力,心脏的收缩形式是松弛的。
2.收缩期收缩期是指心脏向外泵血时的状态。
在此阶段,心脏内部压力高于外部压力,心肌细胞发生激烈的、有序的收缩,从而将血液推向全身。
五、总结肌肉的收缩形式及其特点是我们了解肌肉功能的基础。
不同类型的肌肉组织具有不同的收缩形式,包括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节律性收缩和非节律性收缩。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机理,并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使用刺激器进行肌肉刺激的方法。
3. 研究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组织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肌纤维的缩短和伸长产生张力的过程。
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的产生、传导、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在本实验中,通过刺激坐骨神经,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分析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一只2. 实验器材:刺激器、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蛙板、保护电极、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0.1%肾上腺素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将蟾蜍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用探针破坏其脑脊髓,暴露坐骨神经。
2. 将蟾蜍的坐骨神经固定在肌槽上,肌槽的另一端连接到张力转换器。
3. 将电极分别连接到刺激器和蟾蜍的坐骨神经上。
4. 将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打开,设置好实验参数。
5. 对蟾蜍的坐骨神经进行单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情况。
6. 改变刺激频率,分别观察1Hz、5Hz、10Hz、15Hz、20Hz、25Hz、30Hz的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情况。
7. 记录不同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的潜伏期、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
8. 在肌肉收缩稳定后,向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单刺激下,肌肉表现为单收缩,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2.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3. 在20Hz的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值,潜伏期最短,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最长。
4. 注射肾上腺素后,肌肉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明显增加,潜伏期缩短。
六、实验分析1. 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是神经系统的兴奋通过肌纤维的缩短和伸长产生张力。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低频刺激使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高频刺激使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说明肌肉的收缩形式及其特点
说明肌肉的收缩形式及其特点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纤维的缩短和产生力量的过程。
在人体中,肌肉的收缩形式有三种:等长收缩、等长收缩和吐力收缩。
每种收缩形式都有其特点和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种收缩形式,并分享我对它们的观点和理解。
一、等长收缩等长收缩是指肌肉纤维在保持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产生力量。
这种收缩形式也被称为异性收缩或等长吐力收缩。
在等长收缩中,肌肉纤维的长度不发生变化,但肌肉仍能产生力量。
等长收缩的特点在于能够维持身体的姿势和支撑重量。
举个例子,当我们保持站立时,肌肉会持续进行等长收缩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另外,许多体力活动,如提重物或进行静力支撑,也需要等长收缩来维持身体的姿势和支持。
等长收缩产生的力量主要取决于肌肉纤维的数量和神经肌肉的激活程度。
通过训练,我们可以增加肌肉的数量和改善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从而提高等长收缩的力量。
我的观点和理解:等长收缩是人体肌肉收缩的重要形式,它在日常生活和许多体力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练习和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肌肉的等长收缩力量,以便在各种情况下维持姿势和支持重量。
二、等速收缩等速收缩是指肌肉纤维在产生力量的同时缩短长度。
这种收缩形式也被称为同向收缩或同步收缩。
在等速收缩中,肌肉纤维同时产生力量和缩短长度,使肌肉纤维拉紧。
等速收缩的特点是能够产生较大的力量和速度。
它主要用于各种快速动作,如跑步、跳跃和快速抓取物体等。
肌肉通过等速收缩可以迅速产生力量并快速完成动作。
等速收缩的力量主要取决于肌肉纤维的横截面积和神经肌肉的协调性。
通过力量训练和快速动作的练习,我们可以增加肌肉纤维的横截面积和提高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从而增强等速收缩的力量和速度。
我的观点和理解:等速收缩在快速动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训练。
通过锻炼和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肌肉的等速收缩能力,从而在快速动作中表现出更好的力量和速度。
三、吐力收缩吐力收缩是指肌肉纤维在缩短长度的同时产生力量。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肌肉收缩的过程及其特点。
实验原理:肌肉组织是由肌纤维束、血管、神经纤维和间质组成的。
肌肉收缩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生理现象。
神经纤维传递神经冲动,使肌肉组织产生收缩。
在收缩过程中,肌肉纤维之间的重叠情况不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缩短。
实验仪器:肌肉收缩仪、电极、示波器、万用表等。
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将肌肉收缩仪与电极、示波器、万用表连接,确认仪器工作正常。
2.准备实验材料:取一块大小适中的肌肉组织,去除表面的脂肪和结缔组织。
3.安装实验材料:将肌肉组织安装到肌肉收缩仪的试管夹中,调整试管夹的位置,使电极紧贴肌肉组织。
4.进行实验:通过调节肌肉收缩仪的电压脉冲信号,观察肌肉组织的收缩情况,同时用示波器和万用表记录实验数据。
5.实验结束:关闭仪器,取出肌肉组织,进行处理和保存。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肌肉组织在收缩过程中呈现周期性收缩和松弛的状态。
通过示波器和万用表记录到肌肉组织在收缩时的电压变化和电流变化。
随着电压脉冲信号的加强,肌肉的收缩程度也越来越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肌肉收缩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生理现象,而肌肉的收缩程度则与电压脉冲信号的大小有关。
本实验结果可以为研究肌肉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肌肉的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的收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肌肉的收缩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设备:肌肉模型,电刺激设备,测量仪器。
实验步骤:1. 将肌肉模型连接到电刺激设备上。
2. 在实验开始之前,测量肌肉模型的长度和初始状态下的收缩力。
3. 通过调节电刺激设备的参数,给肌肉模型的神经模拟信号。
4. 记录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并观察肌肉模型的收缩情况。
5. 在实验结束后,再次测量肌肉模型的长度和最后的收缩力。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肌肉的收缩力与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当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增加或持续时间延长时,肌肉的收缩力也会增加。
2. 肌肉的收缩力与肌肉的长度有关,通常情况下,肌肉在适当的长度范围内收缩力最大。
3. 不同的肌肉在收缩过程中的表现也有差异。
有些肌肉在收缩初期表现出较大的收缩力,然后逐渐减弱;而有些肌肉则在收缩初期表现较弱,然后逐渐增强。
4. 多次进行实验后,得出的数据会有一定的波动。
这可能是由于肌肉的疲劳或其他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
分析与讨论:肌肉的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神经冲动会刺激肌肉纤维收缩,从而产生力量。
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对肌肉的收缩力具有重要影响。
这是因为电刺激信号越强,可以刺激到更多的肌纤维,从而增加收缩力。
而电刺激信号的持续时间越长,肌纤维受到的刺激也就越久,从而增加收缩力。
此外,肌肉的长度也会影响其收缩力。
这是因为肌肉在收缩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发生收缩。
当肌肉处于适当的长度范围内时,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最佳,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收缩力。
而当肌肉处于过短或过长的状态时,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不够,收缩力会减弱。
最后,肌肉在收缩过程中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些肌肉在收缩初期就表现出较大的收缩力,然后逐渐减弱,这可能是由于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随收缩增加而减少。
而有些肌肉则在收缩初期表现较弱,然后逐渐增强,可能是由于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随收缩增加而增加。
沈阳药科大学专业硕士考试(生理实验部分)
沈阳药科大学专业硕士考试(生理实验部分)考试实验包括6个,分别是:实验一:肌肉的收缩特征实验二:红细胞渗透脆性测定实验三:离体蛙心灌流实验四: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六:离体肠管平滑肌的生理特征具体实验分诉如下:实验一肌肉的收缩特征1 实验目的学习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手术器械和刺激、记录仪器的使用。
观察肌肉收缩的形式及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
2 实验原理当给神经肌肉标本1个阈上刺激时,肌肉即发生1次收缩反应。
用记录仪器扫记收缩过程,可得到1次单收缩曲线。
每个单收缩曲线依次分为3个时期,即潜伏期、收缩期与舒张期。
如相继给两个以上阈刺激,刺激之间的间隔超过1个单收缩的持续时间,则肌肉将出现一连串各自分离的单收缩;若刺激间隔时间比单收缩的持续时间短,则前一个收缩还未结束就开始后一个收缩,这样两次收缩就会重叠起来,这种现象称复合收缩。
如果后一个收缩是在前一个收缩的舒张期内发生,那么各自收缩复合的结果,就会出现一持续的锯齿状的收缩曲线,这种收缩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若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比单收缩的收缩期短,后一个收缩就在前一个收缩期内发生,结果会出现一持续的收缩曲线,完全看不到舒张期的形迹,这样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3 实验动物蟾蜍或蛙4 实验器材肌槽、万能支台、蛙板、蛙类手术器械、铜锌弓、肌肉张力换能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5 实验药品任氏液6 实验内容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该肌肉标本收缩的基本形式及刺激频率的变化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
7 实验项目(1)找出阈刺激先给标本单个弱刺激,然后逐渐增大刺激强度,直到刚能描记出收缩曲线为止,此时的强度为阈强度。
记录该刺激强度。
低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2)找出最适刺激强度在阈刺激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曲线的幅度也逐渐增大,但当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时,肌肉收缩曲线的幅度便不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高。
肌肉收缩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了解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能力。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种机械运动。
肌肉细胞内含有肌纤维,肌纤维由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由肌丝构成。
肌丝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当肌肉受到刺激时,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丝滑行,从而产生肌肉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蛙板、镊子、剪刀、培养皿、任氏液、玻璃分针、探针、木锤、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等。
2. 实验仪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刺激器、电极、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放入任氏液中,用剪刀和镊子去除多余的组织,制成肌肉标本。
2. 将肌肉标本固定在蛙板上,连接肌槽和张力转换器,将张力转换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连。
3. 将电极分别连接到肌肉标本的坐骨神经和腓肠肌上,确保连接牢固。
4. 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设置刺激参数,包括刺激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5. 开始实验,观察肌肉收缩的现象,记录相关数据。
6. 逐步调整刺激参数,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7.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材料,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收缩。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3. 刺激持续时间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刺激持续时间较长时,肌肉收缩幅度较大;刺激持续时间较短时,肌肉收缩幅度较小。
六、实验结论1.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具有显著影响,刺激强度越高、频率越快,肌肉收缩幅度越大。
2. 肌肉收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肌肉的三种收缩方式
肌肉的三种收缩方式
肌肉收缩一般包括三种方式,即缩短收缩、延长收缩和等长收缩。
1、缩短收缩:也称向心收缩,其特点是张力大于外阻力,肌肉长度较短。
是肌肉运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动态运动的基础。
此外,还分为等张收缩和等速收缩。
2、延长收缩:也称离心收缩,其特点是张力小于外阻力,肌肉长度延长。
可以起到缓冲、制动、减速、克服重力等作用,如蹲下、下坡、高处跳跃等。
相关肌肉群的离心收缩可以避免运动损伤。
3、等长收缩:其特点是张力等于外阻力,肌肉长度不变。
可以用来支撑、固定和保持身体姿势。
固定功能还可以为其余关节的运动创造合适的条件。
如:站立、悬挂、支撑等动作。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
【生理学实验-肌肉的收缩特性】
实验一肌肉的收缩特性实验目的和原理:给肌肉或支配肌肉的神经以足够的刺激,肌肉会出现收缩反应。
该收缩反应的强度和形式与所给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密切相关。
本实验采用离体神经-肌标本,观察刺激强度对收缩强度的影响,以及改变刺激频率所引起的收缩形式的变化。
实验动物:蟾蜍实验器材:一套蛙类手术器械,包括:金属探针:用于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剪刀:主要用于分离、解剖和剪开组织。
大剪刀用于剪骨骼等较硬或坚韧的组织;直手术剪刀用于剪皮肤、肌肉等组织;眼科剪刀用于剪神经和血管等细软组织;正确的持剪姿势: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扣入剪刀柄的两环,中指放在无名指的剪刀柄上,示指压在剪刀的轴节处,起稳定和导向的作用。
镊子:有勾镊用于提拉皮肤`或夹捏较大较厚的组织;无钩镊用于夹捏细软组织(如血管、黏膜)或敷料;眼科镊用于夹捏血管和心包膜等组织。
正确的持镊姿势:拇指对示指与中指,把持二镊脚的中部,稳而适度地夹住组织。
玻璃钩:钝性分离的工具,主要用于分离神经和血管等组织。
铜锌弓:用于检查神经肌肉标本的兴奋性。
蛙心夹:用于夹蛙的心尖部。
此外,还有玻璃皿、吸管和线。
张力换能器、肌槽、万能支台、蛙板、废液缸、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实验药品:任氏液。
实验步骤:(一)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第一步,破坏蟾蜍的中枢神经系统,即脑和脊髓。
取一只蟾蜍,将其固定于左手中,具体方法是:蛙的腹面朝向左手手心,用无名指和小指压住其背部和双后肢,将其握住,以中指和无名指夹住其右前肢;食指和中指夹住其左前肢,并用食指压住头部前端使头前俯。
注意捉拿蟾蜍时勿碰压耳侧的毒腺,以防毒液射入眼中。
右手持探针延蟾蜍头部正中向躯干部轻划,在头体交界处可探到一凹陷,即为蟾蜍的枕骨大孔。
将探针由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然后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将探针抽出再由枕骨大孔向下刺入椎管内,上下搅动捣毁脊髓,此时如蟾蜍的四肢松软,表示脑和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应按上法再进行捣毁。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详解
骨骼肌收缩实验一.实验目的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及单收缩的分析,获得该肌肉收缩的阈值。
2.了解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学习掌握刺激器和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4.加强对神经和肌肉了解,熟练解剖。
、二.实验原理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利用刺激器可诱发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发生兴奋收缩现象,可利用适当的参数和图形,客观、详细、准确地描述收缩的生理过程与现象。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阈上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在一次单收缩中,肌峰电位的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蛙的腓肠肌可达100毫秒以上)。
2. 张力换能器换能器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非电量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或装置,并线性相关。
利用物理性质和物理效应制成的物理换能器种类繁多,原理各异。
张力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的生理参数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阻变化的间接型传感器,属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通常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和其他附件组成。
弹性元件采用金属弹性悬梁,可根据机械力的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弹性金属。
弹性悬梁的厚度不同,张力换能器的量程亦不同。
两组应变片R1、R4及R2、R3分别贴于梁的两面。
两组应变片中间接一只调零电位器,并用5~6V直流电源供电,组成差动式的惠斯登桥式电路(非平衡式电桥)输出电压值与应变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的变化转换成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
此电信号经过记录仪器的放大处理,就能描记出肌肉收缩变化的过程。
实验时,根据测量方向将换能器用“双凹夹”固定在合适的支架上。
但由于双凹夹在支架上移位不方便,很难在小范围内做出精细的移位;移位不当,可能引起标本的损伤和换能器的损坏。
故现多采用“一维微调固定器”,由上下位置调节钮控制,可在小范围内(上下)精细的移位。
这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前负荷的控制。
测量的方向,即力与位移的方向,要与张力换能器弹性悬梁的前端上下移动的方向保持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肌肉的收缩特征
[目的和原理]目的:观察肌肉收缩的形式及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
原理:当给神经肌肉标本一个阈上刺激时,肌肉即发生一次收缩反应。
用记录仪描记收缩过程,可得到一次单收缩曲线。
每个单收缩曲线依次分为三个时期,即潜伏期、收缩期与舒张期。
如相继给两个以上阈刺激,刺激之间的间隔超过一个单收缩的持续时间,则肌肉将出现一连串各自分离的单收缩;若刺激间隔时间比单收缩的持续时间短,则前一个收缩还未结束就开始后一个收缩,这样两次收缩就会重叠起来,这种现象称复合收缩。
如果后一个收缩是在前一个收缩的舒张期内发生,各自收缩复合的结果,会出现一持续的锯齿状的收缩曲线,这种收缩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若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比单收缩的收缩期短,后一收缩就在前一收缩期内发生,结果会出现一持续的收缩曲线,完全看不到舒张期的形迹,这样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动物]蟾蜍
[实验器材与药品]肌槽、万能支台、蛙板、蛙类手术器械、肌肉张力换能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任氏液。
[实验步骤]
(一)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破坏脑和脊髓:取蟾蜍一只,左手握住蟾蜍,用食指压住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从枕骨大孔垂直刺入(图4-1A),然后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将探针抽出再由枕骨大孔向后刺入脊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如蟾蜍的四肢松软,表示脑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应按上法再进行捣毁。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0.5~1 cm处剪断脊柱(图4-1B),左手握蟾蜍后肢,用拇指压住骶骨,蟾蜍头与内脏自然上垂,右手持大剪刀沿两侧除内脏及头胸部(图4-1C),仅留下后肢、髋骨、脊柱及由它发出的坐骨神经。
3、剥皮:左手提脊柱断端,右手捏住其上的皮肤边缘(图4-1D),向下剥掉全部后肢皮肤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图4-1 蛙类手术操作示意图
4、将手及用过的剪刀、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再进行下述步骤。
5、分离两腿:用镊子从背位夹住脊柱,将标本提起,剪去向上突出的尾干骨,然后沿正中线用剪刀将脊柱分为两半,并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侧大腿,这样两腿即完全分离。
将两条腿浸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6.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取一腿放于蛙板上。
(1)游离坐骨神经:用玻璃钩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将标本背侧向上放置,把梨状肌及其附近的结缔组织剪断,再循坐骨神经沟找出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图4-2),用玻璃钩小心剥离,然后从脊柱根部将坐骨神经轻轻提起,剪断坐骨神经的所有分支,将坐骨神经一直游离至腘窝为止。
(2)完成坐骨神经小腿标本:将游离干净的坐骨神经搭于腓肠肌上,在膝关节周围剪掉大腿肌肉并用剪刀将股骨刮干净,然后在股骨中部剪去上段股骨,制成坐骨神经小腿标本。
(3)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上述坐骨神经小腿标本在跟腱处穿线结扎后剪断跟腱。
游离腓肠肌至膝关节处,然后齐膝关节将小腿其余部分全部剪断。
这样就制得具有附着在股骨上的腓肠肌并带有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的标本(图4-3)。
用任氏液粘湿的铜锌弓迅速接触坐骨神经,如腓肠肌发生明显的收缩,则表示标本的兴奋性良好,即可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以备实验之用。
(二)记录装置的准备
1、根据标本收缩力的大小,选择适当的肌肉张力换能器,将换能器插入相应通道的输入插座。
2、开机与启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3、将已制备好的标本用丝线系于张力换能器的受力片上,调节换能器的水平位置,拉紧丝线给标本以一定量的前负荷,可由基线上升高度得出。
4、将刺激器插头插入刺激输出端口,另一端与肌槽上电极相连。
5、根据标本收缩活动的形式、速度、频率、力的大小适当调整增益与扫描速度,使信号波形完整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中。
6、标本功能状态正常稳定后即可开始实验,进入“记录状态”。
图4-2 分离坐骨神经(下肢背面)图4-3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1.坐骨神经
2.腓肠肌 1.坐骨神经2.腓肠肌
3.股骨
4.脊柱
3.股二头肌
4.半膜肌
[观察项目]
1、找出阈刺激
先给标本单个弱刺激,然后逐渐增大刺激强度,直到刚能描记出收缩曲线为止,此时的强度为阈强度。
记录该刺激强度。
低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刺激输出方式:正电压。
刺激模式:单刺激。
刺激参数:波宽为6 ms,延时为3 ms,刺激强度从0.01 V开始递增。
扫描速度:10 s/div
2、找出最适刺激强度
在阈刺激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曲线的幅度也逐渐增大,但当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时,肌肉收缩曲线的幅度便不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高。
刚刚能引起最大收缩反应的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记录该刺激强度。
3、描记单收缩曲线
选用最适刺激强度,刺激模式设为单刺激,扫描速度设为1.0 s/div,描记单收缩曲线。
4、描记复合收缩曲线
选用最适刺激强度,刺激模式设为连续单刺激,刺激频率从0.5 Hz开始,依次为0.5 Hz、1 Hz、2 Hz、4 Hz、8 Hz、16 Hz、32 Hz······,扫描速度设为1.0 s/div。
增加刺激频率,可描记出呈锯齿状的不完全强直收缩曲线。
继续增加刺激频率,可描记出平滑的完全强直收缩曲线。
附: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使用方法
打开RM6240外置设备电源、打开计算机主机及显示器电源→双击屏幕上“RM6240并口2.0 h”图标。
一、开始示波操作
1、实验→肌肉神经→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常规实验
2、调节刺激器(1)模式(2)波宽6 ms,延时3 ms (3)开始刺激
3、开始示波→工具→快速归零→点击右侧“快速归零”图标
4、调节右侧控制参数区:张力、扫描速度、灵敏度
5、工具→坐标滚动→将基线调至中央
二、开始记录
开始记录→暂停记录→在标记框内标记字符标记
三、停止示波
1、实验结束→停止示波
2、点击“文件”→另存为→本地磁盘E→文件名
四、结果处理
图形处理与打印,按照第一章介绍的基本操作进行。
[思考题]
1、如何判断制备的神经肌肉标本的兴奋性?
2、剥皮后的神经肌肉标本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
3、引起肌肉收缩的阈刺激,最适刺激含义是什么?
4、肌肉的收缩形式有几种?各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