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九)
《渡荆门送别》题集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题集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渡远荆门外”中的“渡”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 “山随平野尽”中的“尽”字,在这里是如何使用的?3. “月下飞天镜”中的“天镜”是指什么?4. “云生结海楼”中的“结”字,在这里是如何表达意境的?5. “仍怜故乡水”中的“怜”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句子翻译(每题5分,共25分)1. 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的意境。
2. 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描绘的景象。
3. 将“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其艺术特色。
4. 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阐述其表达的情感。
三、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渡远______外,来从楚国游。
2. 山随平野尽,江入______流。
3. 月下飞天镜,云生______楼。
4. 仍怜故乡水,______送行舟。
四、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渡荆门送别时的所见所感,并说明诗中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五、描写手法(10分)1. 请分析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一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说明其效果。
2. 请分析诗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一句是如何通过夸张手法来增强诗歌的意境的。
六、句子赏析(10分)请任选一句诗句,进行详细赏析,包括其语言特色、意境创造和情感表达。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身份、心境以及在诗中的行为。
2. 请描述诗中的环境特点,并分析这些环境描写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3. 请阐述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包括对故乡的眷恋、对旅途的感慨等。
八、主旨剖析(15分)1. 请结合全诗内容,阐述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 请说明诗人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来展现这一主旨的。
3. 请评价这首诗在表达主旨方面的艺术成就。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2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线句所写之景。
24.两诗都是李白出蜀时的作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共同点?【答案】23.江面平静,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天空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24.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抒发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分析】23.本题考查画面描绘。
根据诗意,抓住意象,发挥想象,描绘出画面即可。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示例:烟波浩渺的江面上,一轮明月渐渐升起,明月映照在江水之中,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
傍晚时分,空中层层的彩云飘飞形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2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峨眉山月歌》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诗中咏月的地方,都在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诗人感到很陶醉。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篇一」【原文】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问题】(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诗所展示的画面。
(2分)(2)“月下飞天镜”一句中的“飞天镜”指的是什么?(1分)(3)诗中流露出年轻的李白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诗人坐在船上,只见那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岭渐次变化,过了荆门,两岸已是平川旷野,一片开阔。
向远处望去,奔腾不息的长江,有如流入了荒漠辽远的原野,是那样的空阔而高远。
(2)夜晚,月亮在江水中的倒影。
(3)初次出蜀,见到辽阔平原时的喜悦与新鲜之感,初次离别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篇二」(一)古诗赏析(2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解析】C.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表述不正确。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篇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
参考答案:①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②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完整版)《渡荆门送别》历年中考题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历年中考题及答案54.(2011·广西省河池市)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分)19.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18.思乡19.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8. (2010·云南省曲靖市,10,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分)(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答案】(1 )(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分)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分)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题)
五、诗歌鉴赏12.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3.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颁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24.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答案:五、诗歌鉴赏23.C24.选择图画一。
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表现作者喜悦开朗的心境。
示例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抒发诗人出游的欣喜之情。
示例三:“飞”字状写诗人出蜀入楚(见到宽广而平静的江面)时激动、兴奋的心情,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体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选择图画二。
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写黄昏时江上云霞的变幻多姿,令人陶醉。
示例二:描绘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表现诗人喜悦心情。
【解析】23.C.有误。
“直接表达”错误。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2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从颈联中任选一句赏析即可。
如“月下飞天镜”一句。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展现江岸辽阔,一幅“水中映月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又如“云生结海楼”一句。
黄昏时分,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
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渡荆门送别》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渡荆门送别》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2)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答案(1)B【解答】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有误,这一句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而不是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2)【分析】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试题2: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3分)(2)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1)(3分)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月下的明镜(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1分)。
(意对即可)(2)(3分)怜:喜爱 (1分) 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
(2分)(3)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评分标准:2分。
意近即可。
试题3、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的怎样感情。
《渡荆门送别》中考古诗赏析题(2005-2019)
《渡荆门送别》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5-2019)(44个阅读附答案)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2005年四川省成都市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答案: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二、2006年江苏省盐城市 10.赏读古诗。
(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
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三、2007年湖北省潜江市、仙桃、江汉油田6.古诗赏析。
品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然后答题。
(3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六则附答案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六则附答案第一篇: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六则附答案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1、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2、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3、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5、怜:爱。
6、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阅读训练】:一:(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
”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5)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6)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二: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三:1.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颔联两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黄鹤楼》《渡荆门送别》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黄鹤楼》《渡荆门送别》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颔联从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写世事难料之感慨:【乙】诗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
B.【乙】诗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C.【甲】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D.【甲】诗颈联写诗人想象登楼时所见的明丽之景:晴空下的大江对岸,汉阳川上的树木历历可见,而江中的鹦鹉洲上长满了茂密的青草,呈现出一派芳草萋萋的景象,两句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
8.这两首诗尾联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其手法各有其妙,请结合诗句比较赏析。
【答案】7.D 8.(1)甲诗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诗人借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以及越来越深的暮色,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2)乙尾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解析】7.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D.“写诗人想象登楼时所见的明丽之景”有误,乙诗颈联是实写作者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
故选D。
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诗:尾联意为“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渡荆门送别》含答案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渡荆门送别》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C.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静态美。
D.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这两幅美丽的画面。
15.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C 15.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14.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C.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思是: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此句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
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随”字写出了山逐渐消失,平野逐渐出现,展现了山到平野的转换,使景物有动态的美感。
“入”展现了江水的奔腾而去画面,用流动(转换)的视角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展现的是动态美;“体现山水的静态美”有误;故选C。
1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怜”的意思是怜爱,是人所有的情感,所以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江水拟人化,“怜”和“送”赋予江水以人的浓厚感情,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渡荆门送别》历年中考题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历年中考题及答案《渡荆门送别》历年中考题及答案54.(2019·广西省河池市)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分)19.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18.思乡19.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8. (2019·云南省曲靖市,10,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二)(5分)13.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思乡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4.“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评分:本题共3分,表现手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1分。
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10-11题。
(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之情。
(2分)1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2分)答:(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4分) 10. (2分)每空1分。
叙事;思乡。
11.(2分)“随”字用得好,(1分)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中考古诗鉴赏《渡荆门送别》阅读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习题综合练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如何理解《渡荆门送别》中的“送别” 。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画面加以描绘。
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本诗首联交代了什么?4.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5.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诗词赏析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颈联中的“天镜”指______________,“海楼”指______________。
7.本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有人认为:诗中无送别,题目中“送别”二字可删。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说说理由。
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做,首联________(表达方式),颔联、颈联描写景色,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9.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回答后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①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①荆门:山名。
②海楼:海市蜃楼的景象。
10.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真题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真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真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渡荆门送别》历年中考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渡荆门送别》历年中考题及答案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8.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2分)19.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2分)28. (2010·云南省曲靖市,10,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分)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分)答: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10-11题°(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0.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之情°(2分)1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2分)答:【答案】18.思乡19.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答案】(1 )(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2分)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二)(5分)13.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思乡评分:每空1分,共2分°14.“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评分:本题共3分,表现手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1分°(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4分) 10. (2分)每空1分°叙事;思乡°11.(2分)“随”字用得好,(1分)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1分)。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渡荆门送别》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渡荆门送别》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7.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联是诗人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诗人即将“宦游”远行,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B.甲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联中,“无为”的意思是“不必、无须”,诗人不想像热恋中的男女一样离别时泪眼涔涔,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C.乙诗开篇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以叙事为主。
D.乙诗是作者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18.甲、乙两首诗中划线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答案】17.A 18.示例1,我选择(1)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真正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恼,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示例2,我选择(2)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表现家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解析】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思是: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此句文情跌宕,是诗人劝慰友人之辞,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结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知,是杜少府远行,而非诗人“宦游”远行。
故选A。
1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四海之内若有交心的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此句情调豪迈,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它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展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后人在与挚友分别之时,常用此句作为宽慰,作为友情长存的誓言。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及答案【阅读答案】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共5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2分)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
(3分)
答案:
二、阅读(共45分)
9.(2分)示例: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
10.(3分)采用拟人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依依不舍;体现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12《渡荆门送别》历年中考题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历年中考题及答案54.(2011·广西省河池市)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分)19.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2分)28. (2010·云南省曲靖市,10,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分)(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分)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10-11题。
(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之情。
(2分)1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2分)答:【答案】18.思乡19.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答案】(1 )(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分)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渡荆门送别》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九)
(二)阅读诗歌,完成第5——7题(6分)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 这首律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他的号
是居士。
(2分)
6.“大荒”指的是(2分)
7.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人物及诗人从楚地而来。
B.颔联写景,其中“随”、“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作者渡过荆门后看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见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的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答案:
(二)阅读诗歌,完成第5——7题(6分)
5. 李白青莲(2分)
6. 辽远无际的原野(2分)
7. A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