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 陈华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桑植一中陈华姣
必修三第二单元在初高中诗歌教学中起很大的衔接作用,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个单元作为此次的教材分析的内容,原因一方面是这个单元内容是古代诗歌,不如现代散文和小说好理解,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另一方面,古诗文教学对教师来说,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难度也会相对加大,积极探索新的诗歌教学方法是我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单元由盛唐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中唐诗人杜甫的《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三首诗组成、晚唐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两首》:《锦瑟》《马嵬》构成。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文化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对唐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题材扩大,诗歌体裁完备,诗作大家辈出,风格多样。本单元所选取的这几位名家均是各个时期的诗坛领袖,分别扬起了各个时期诗歌的旗帜。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唐以后,亦出现了大量的诗人,他们或模仿、或学习,但都无法跻身或超越唐诗分毫。
李白的豪迈不羁、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质朴天成、李商隐的隐晦朦胧,都成了独一无二的唐诗风格,学习唐诗,要先让学生了解诗人所生活的年代以及诗人的性格,在诗歌学习上,这叫“知人论世”。同时,还要做到“以意逆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情感去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知人论世”,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能全面的渗透整个唐代诗人的写作特点与风格;通过一首诗歌的学习,尝试贯通他们的其他诗作。唐朝由盛转衰,整个唐诗的风格也跟随变化,从每个时期的代表诗人之诗风便可窥见。
李白长于初唐,兴于盛唐,所以他昂着头,目光坚定,大步向前,成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写诗,或许根本不叫写诗,而是喷发情感,宣泄不快,心中郁积的块垒,喷而为诗,李白多醉酒之作,篇篇读来都堪称佳作,教材选入的《蜀道难》便是浪漫主义诗作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长短句相间,情感充沛,其气象之宏伟,境界之阔大,绝非他人可及,诗人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但其中也透露出了他对社会的某些隐忧,所以李白虽然仕途顺畅,但他并非一心只关注自我的诗人,他也心忧天下;
杜甫目睹唐王朝由盛转衰,所以他总是低着头,一路低吟,他写诗,一方面,极讲究格律,另一方面,诗中每一言都是椎心泣血之语,他的内心,是黯然的、沉痛的,同时也是奋进的,即使“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依然想到“戎马关山北”,只是已然“涕泗流”,他泣下的不是泪水,而是血泪,正是这些,成就了一代诗圣杜甫;
白居易生于中晚唐,他的诗风崇尚“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言
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注重写实,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以韩愈为代表的“奇崛”之风。白乐天的诗歌以元和十年遭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内容前期为讽喻诗,后期为闲适诗和感伤诗,《琵琶行》正是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感慨身世之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的声音在代代人的心中久久回响、经久不衰;
李商隐,生于晚唐,在唐诗逐渐衰落的路上,李商隐又扶起了唐诗的旗帜,重振旗鼓,李商隐因为一直在唐晚期的“牛李党争”中夹缝求生,仕途必然诸多不顺,所以他的诗作以直接方式触及政治题材的占了相当的比重,他的咏史诗成就也较高,比如教材选入的《马嵬》,他的咏史诗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是托古抒怀之作,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事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了政治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同时,无题又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丝婉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教材中选入的《锦瑟》便是无题诗之一。
总的来说,在教授本单元诗歌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足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以期学生能更全面的了解整个唐诗的特点。其次,才是对本篇诗歌内容的教学,诗歌内容只是诗人某个时期的写照,全面了解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及特点,做到“以意逆志”就相对容易一些了。
对于本单元诗歌内容的教学,主要是四个方面,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情感。要求学生从这四个方面把握诗歌的内容,对他们阅读其他的诗歌也相对有了着力点。
诗歌单元的教学,《蜀道难》和《琵琶行》安排的是两个课时,《杜甫诗三首》《李商隐诗两首》一首诗安排了一课时,共花九个课时,另外还安排了两节作业课。本单元编排在在教材必修三的第二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