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土家民族文化传承课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土家民族文化传承》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

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中心学校《校本课

程开发实施中土家民族文化传承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亮”在它是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开发实施的适合学校自身的课程,它为学生和教师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可以形成和凸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难就难在校本课程没有也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靠自己去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扬弃,逐步找到一所学校自己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途径、内容、方式和方法。因此,将课题研究有机地融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去,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课题,用课题研究的手段来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可以使两者在相得益彰中共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长阳资丘,是土家文化三件宝——南曲、山歌、撒叶儿嗬的原生地。土家文化三件宝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活泼多样的艺术形式,不仅在传承土家文明,优化民族素质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今天已经直接在本地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许多本地民间艺人到“三峡民间艺术团”打工,成为土家民族文化打工新一族。因此,对于地处资丘的长阳白沙坪小学,五房岭小学、凉水寺希望小学来说,将土家文化三件宝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来开发实施,无论是从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课程资源角度来说,还是从学校的社会责任角度来说,都是一种必然选择。

本地社会贤达,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知名民间文艺家,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联副主席,资丘民族文化馆馆长田玉成历来重视和支持三校的的土家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各方面,采用各种形式给予热情支持。

尤其是本课题与资丘民族文化馆的研究课题“民族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进课堂”不谋而合。教育、文化牵手,两个课题研究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可以共谋双赢。

二、理论根据

1、课改文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相关阐述。

2、近期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的理论

土家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理论专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著)中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由于这种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深藏于民族民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因此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精神。人类这一伟大的精神创造,其内容和内涵要比物质文化遗产更为多姿多彩,更为博大精深……开展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它“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延续,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该书还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书中第四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如下阐述:“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走向和谐境界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规律……和谐思想是中华文化固有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特别是人与群体)人与自我的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和绝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理念……”

三、研究假设

地处长阳资丘的三所样本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来研究土家民族文化传承,可能实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可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发展,可能更有利于形成和凸现学校办学特色。并可能将直接为本地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四、研究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传承土家民族文化的意义。

2、土家民族文化课程目标系统的构建。

3、土家文化课程开发实施的内容与形式。

4、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传承土家民族文化和利用土家民族文化课程资源育人的关系。

5、民间艺人进课堂操作方式和教学管理。

五、研究方法

1、传承实践法。

2、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比较法;文献法等。

3、与常规的校本研修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有机整合。

六、研究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课题研究必须始终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在本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2、实践性原则。在各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组织实施长期的、大量的、各种形式的传承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展研究。

3、优势整合原则。三校在实验过程中,将注意整合教育与文化,教师与学生,外聘教师(民间艺人)与校内教师,学校与学校,校长与校长,教师与教师,课程资源与学校,课程与人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分工协作,力求过程与效果的优化。

4、生成性原则。在实践和思考中,不断扬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5、全员参与原则。三所样本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都是实验的参与者,都有参与实验的义务,同时,都有分享研究成果的权利。

七、研究时间

2006年11月——2007年3月,课题实验的预热,酝酿,申报阶段。

2007年3月,课题实验的正式启动阶段,撰写实验方案、实施方案,组建实验班子,申请开题、论证。各校建立实验档案。

2007年3月——2008年3月,实验的第一阶段,以初步探索土家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容、形式、方法为主要内容。开发实施土家文化艺术课程资源目标系统的构建。主要研究“土家文化课程开发实施的内容形式”;“民间艺人进课堂操作方式和教学管理”。2008年3月写出实验报告,组织进行阶段性小结。邀请上级专家来校指导。三校进行第一次实验档案交流互查。

2008年3月——2009年3月,实验的深入阶段,在总结前一阶段实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前一阶段研究内容的同时,重点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传承土家民族文化的意义”;“土家民族文化课程目标系统的构建”。2009年3月,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进行第二阶段实验小结,邀请专家指导。三校档案互查。

2009年3月——2010年3月,实验的进一步深入和总结阶段。在继续以前所有研究内容的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传承土家民族文化和利用土家文化艺术课程资源育人的关系”的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传承土家民族文化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课程内容,开发实施方式,即形成较完善的机制和操作系统。并基本能从理论上能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样”三个问题。2010年3月,形成详实的实验报告,申请上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做结题鉴定。

八、成果形式

三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分别以论文、经验交流、图片、光盘、录音带等方式呈现。

九、经费预算及来源

预算:资料费2000元;交流差旅费5000元;外聘教师工资:5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