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8.16事件和量化投资管理一、事件始末

合集下载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与程序化交易的监管分析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与程序化交易的监管分析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与程序化交易的监管分析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发生的一起重大事件,光大证券因为系统错误,导致4万多个投资者账户内短时间内累计成交量达2.84万亿,造成了市场的极大波动和投资者的巨额损失。

这起事件再次引起了对程序化交易监管的重视。

下面将对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与程序化交易的监管进行分析。

首先,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发生与程序化交易技术密切相关。

程序化交易是利用计算机程序代替人工完成交易的方式,它基于预先设定的算法和规则,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高速处理交易指令,具有高效、低成本和高频等特点。

然而,程序化交易也存在一些风险,比如系统错误、算法失灵、网络故障等,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市场的异常波动和投资者的巨额损失。

因此,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暴露了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监管部门对于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要求不够严格。

光大证券事前没有充分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风险,也没有足够的风控措施来避免错误指令的发生。

其次,监管部门对于程序化交易的系统测试和风险评估不完善。

光大证券在上线之前未能进行完备的系统测试,没有发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再次,监管部门对于程序化交易的限制和规范性要求不够明确。

中国证券市场对于程序化交易的监管还处于初级阶段,监管部门对于系统稳定性、风控措施、算法逻辑等方面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

针对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与程序化交易的监管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加强风险控制的监管,对于证券公司要求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包括系统测试、系统备份和异常交易监测等,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

此外,还需加强对于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审核和监督。

其次,加强对程序化交易技术的监管。

监管部门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程序化交易前进行全面的系统测试和风险评估,并对其进行监管审查。

同时,加强对程序化交易算法的审查和监管,确保其合法合规。

第三,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机制建设。

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识别

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识别

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识别——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为例摘要: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操作风险是不确定因素最多的。

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中的第一道步骤,正确地识别出风险才能后续对风险进行预测、评估、控制。

本文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为例,对案例进行剖析,并从风险识别的层面上对证券公司管理作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操作风险;识别;“乌龙指”一、引言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控制流程的不完善或者失效、人力和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导致的风险。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巴塞尔委员会认为操作风险的来源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流程、人员、系统、外部因素。

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并称成为商业银行的三大风险。

对于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研究远少于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

以我国为例,从立法层面上看,2014年1月颁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具体的风险颁布的管理办法,但对证券公司以及存在的风险的法律法规或办法仅限于包含在各管理办法之中。

从我国实践看,从1987年到2012年,证券公司涉及操作风险事件共57起,涉及金额达到1734476.74元(以1978年CPI=100计算)[1]。

可见,证券公司的操作风险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操作风险识别是操作风险控制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明确识别对象风险的存在性,并找出主要的风险因素,为后面的风险评估和制定管理对策奠定基础。

[2]因此证券公司应该重视对操作风险的识别。

本文将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为例。

“乌龙指”事件是一起因为操作风险导致投资人损失的案件。

操作风险来源于多个方面,一是光大证券内部控制流程缺陷,二是交易执行系统故障,三是缺乏对外部系统提供者的沟通。

在下文将通过对案件的回顾,具体来分析“乌龙指”事件因操作风险酿成不良后果的原因,并从识别操作风险的层面,对证券公司的管理提出建议:第一,优化内部控制流程,为识别风险提供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第二,定期检查、维护交易系统,识别出系统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第三,证券公司要对内外统筹兼顾,权衡与外部的第三方的利益联系,注重来自外部的风险。

光大证劵8.16案例分析报告

光大证劵8.16案例分析报告

背景介绍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1996年,系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

2009年8月4日公司成功发行A股股票,共计募集资金109.62亿元,并于8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事件简介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

最高涨幅5.62%,指数最高报2198.85点,盘中逼近2200点。

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

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

有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1、光大证劵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概括为筹资、投资、运营资金、利润分配四个大方面。

具体为1)证券经纪;(2)证券投资咨询;(3)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4)证券承销与保荐;(5)证券自营;(6)证券资产管理;(7)其他证券业务。

2、以“光大证劵8.16事件”为例分析其财务管理目标?以股东财富值最大化为目标。

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创造价值。

光大证券对策略投资部的定义是:以衍生品交易为主的跨市场、跨资产的复杂交易平台。

这个部门目前主要业务包括结构性产品、股指期货套利等。

通过光大8.16事件,分析以下问题:1、光大财务目标的现实选择,为什么?抛售股票套现难度很大。

按照光大证券以及策略投资部的规定,通过“卖空期指”进行风险对冲,这是最为可行的办法。

根据事后监管层的调查和处罚认定,当光大证券发现误操作后,相关人员不是第一时间披露信息,而是利用内幕信息反向操作,规避损失,将18.5亿元股票转化为ETF卖出,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

光大证券在期现货市场上的套利行为让众多跟风买入的无辜投资者受损。

最后为了保全自身利益而选择了上述操作。

2、光大816事件的内在动因?触发原因触发原因是系统缺陷。

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

“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内控反思

“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内控反思

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内控反思一个错误的交易指令,引发A股“史上最大乌龙”,也将“肇事者”光大证券推至风口浪尖。

继8月16日策略投资部套利系统出错致A股异常暴涨之后,8月18日光大证券再摆“乌龙”,其证券固定收益部交易误操,导致以超低价卖出10年期国债。

接连的乌龙事件,让光大证券的内部控制缺陷暴露无疑,也引起业界对券商内控有效性的审视。

有缺陷的“高速公路”当汽车全速行驶在一条路面窄、坡度大、视线不清的高速公路上,会酿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如果把信息系统视为一条支撑内控高效运转的高速公路,那么,光大证券的这条路显然存在先天不足。

光大证券称,“8.16事件”产生的原因是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套利的高频交易系统的订单生成和执行系统存在错误,并被“连锁触发”,“滚单”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海证券交易所。

所谓高频交易,是指利用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在毫秒之内自动集中大额买卖谋取高额收益。

而高频交易信息系统一旦出现错误,将会在短时间内给股市带来毁灭性冲击。

当26082笔订单、234亿元巨额交易在2秒钟内从高频交易系统直接发至交易所,2分钟内成交72亿元,沪指瞬间暴涨6%,创年内最大日涨幅。

一时之间,股市内外的投资者们都惊呆了。

“8.16事件”的真实原因到底是高频交易系统缺陷引发的失控,还是其原本就完全在公司风险控制系统之外“裸跑”?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方红星指出,如果信息系统基本架构、程序设计和调用、权限分配等方面存在缺陷,那就需要券商进行深刻反思和切实改进。

在信息技术时代,任何一家券商的正常运营与内控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系统这把“双刃剑”——管控得当,信息系统令内控“如虎添翼”;管控不当,则“雪上加霜”。

“尤其是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的信息系统,处理的都是大规模、高精度的复杂数据,其信息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质量、内控的有效性,是其生命力所在。

”方红星说。

方红星表示,这至少说明相关人员在专业胜任能力、尽职尽责方面存在重大问题,涉及到的券商在内控环境方面的缺陷也亟待完善。

光大证券乌龙指案例及讨论

光大证券乌龙指案例及讨论

光大证券乌龙指案例及讨论
中国光大证券乌龙案指的是光大证券在华夏银行债券的交易中,由于
误操作,导致由于买方出价高于卖方出价,导致的交易不成立,从而引发
了大量金钱损失的案件。

事件发生的经过是:2024年7月9日,华夏银行发布了一次债券发
行的询价报价,华夏银行要求4家金融机构参与报价。

不幸的是,光大证
券的分析师在参与报价时误操作,把买方出价设置的高于了卖方出价,导
致此次债券发行交易不成立,被称为乌龙案。

此案给市场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首先,该案的发生直接导致光大
证券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自7月9日起,光大证券环比股价累计跌去了近20%,从149.34元跌至121.3元。

此外,交易不成立也给华夏银行带来了
重大经济损失,加之该案引起了市场对金融市场机构的不信任,使华夏银
行的债券发行受到了影响,影响了该银行未来的融资和偿债能力。

为了克服市场对金融机构不信任的势头,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于
2024年7月22日发布《关于处理有关华夏银行债券发行乌龙事件有关问
题的通知》,要求光大证券按照有关规定赔偿损失,并要求光大证券认真
检查有关债券发行的法律法规,改进管理,及时向华夏银行等受损方赔偿,做好营业管理。

金融教指委第一届教学案例大赛评审结果公示

金融教指委第一届教学案例大赛评审结果公示

题目
15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16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17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18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19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陈燕玲、张霄、何 范学俊、马楚楚 何 青
搁浅的“伦敦鲸”——摩根大通巨亏事件分析 重庆阿里小贷公司融资抉择 面对钱荒,央行的抉择——“620钱荒”案例分析 光大证券“8.16”事件始末 小微企业融资魔咒-----来自阿里巴巴的破解之道 一场针对投资银行的法律诉讼——“高盛欺诈门”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情案例分析
周再清、甘
阿里金融小微信贷蜕变之路 “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交易的法律责任与投资者赔偿 中国阿里与日本乐天的金融帝国 华谊兄弟限售股减持动机、效应与盈余管理 欣 从中国银行纽约分行骗贷案看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发展风险管理 双汇杠杆并购史密斯菲尔德 颖、凌 琳、凌 沁 风雨俏江南:上市折戟终易主
田素华、窦菲菲、杨穆彬、勾宇茜 高 杉、杨晓龙、郑长德
陈燕玲、戴仲仪
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赵尚梅、杨 喆 2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2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3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24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5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6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27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8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9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洪 郭 玫、朱煜杰 彪 易
阳佳余、陆夏冰、黄晓陈、李亚盟 李 慧
10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1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12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13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4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李凤云、徐焕杰 张金若、辛清泉 石建勋、岳远斌、陈龙 张 颖、吴晓卉、张夏添
编号
学校 陆 静
作者 贸易融资惹得祸 沛

“8.16”事件是对投资者的一次考验

“8.16”事件是对投资者的一次考验

还有 “ 大 嘴们 ” 鼓吹“ 新牛市来 了” , 并 宣称 “ 这 肯 定 不 是 乌 龙指 , 也不 是拉 高出货 , 是 一 种 刻 意 试 探 攻 击 动作 , 它 代 表 了 国 家 资 金 的一 种 意 图 , 要 好好把握机会 ” 。 面 对 权 重 股暴 动 . 面 对 各 种 传 闻 以及 “ 新牛市 ” 的声 音 , 这 对 投 资 者 应 对 突 发 事 件 的 能 力 显 然 是 一 个 考 验 。 投 资 者 如 果 没 有 自 己 的 主见 , 就 很 容 易 作 出错 误 的决 定 , 做 出错 误 的 操 作 不 仅 如 此 . 光 大 证 券 乌 龙 指 事 件 也 是 对 投 资 者 防 范 风 险 意识 的一 个 考 验 。 面对乌龙指事件 的发生 , 如 果 投 资 者 防 范 风 险 意 识 很 强 的 话 ,通 常 是 不 会 参 与 到 这 种 突 发 事 件 中来 的 。 退一步说 , 防 范 风 险 意 识 强 的 投 资 者 即 便 买 进 股 票 ,也 会 对 股 票 的 仓 位 以 及 买 人 股 票 的 价格进行 控制 , 绝对不 会重仓买 人 , 更不会 市价 买人 。
E T F成 分 股 申 购 成 E T F卖 出 . 同 时 卖 出 股 指 期 货 。 虽
鉴于该案 面临立案难 、 投 资 损 失 认 定 难 等 问题 , 投 资 者
最 终 能 否得 到 赔 偿 是 一 个 未 知 数 。虽 然 有 投 资 者 幻 想 着 光 大 证 券 能 够 向平 安 证 券 学 习 ,主 动 承 担 投 资 者 的 损失 , 但 是 这 种 可 能 性 很 小 。 毕 竟 二 者 的情 况 不 一 样 ,
常 关 心 的事 情 。
可 以预 测 的是 , 投 资 者 的索 赔 之 路 不 会 平 坦 。 虽 然 “ 8 . 1 6 ”乌龙指事件 有 1 1名 证 券 业 的 知 名 律 师 倡 议 成 立“ 光大 证券 ‘ 8 . 1 6’ 事件受 害 者维 权律 师 团” , 将 择 机 依法 为 “ 8 . 1 6 ” 事 件 的受 害者 提供法 律 维权援 助 , 但 是

《2024年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光大“8.16”事件的案例分析》范文

《2024年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光大“8.16”事件的案例分析》范文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光大“8.16”事件的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起典型的案例——光大“8.16”事件,对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光大“8.16”事件作为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一次重大风险事件,其影响深远,为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反思。

二、光大“8.16”事件概述光大“8.16”事件是指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在进行ETF 申赎套利交易时,由于系统故障导致巨额错误订单涌入市场,引发了股市的异常波动。

这一事件不仅对光大证券自身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整个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一)风险管理现状当前,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于内部风险控制体系、风险管理部门以及外部监管机构的共同作用。

然而,从光大“8.16”事件中可以看出,现有的风险管理机制仍存在诸多问题。

(二)问题分析1. 内部控制体系不足:光大“8.16”事件反映出证券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上存在漏洞,尤其是交易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2.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部分证券公司过于关注业务拓展,忽视风险管理,导致在面临风险时缺乏应对能力。

3. 外部监管不足:尽管有外部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进行监管,但在一些关键环节上仍存在监管不足的情况。

四、光大“8.16”事件的风险管理启示(一)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证券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评估、监控、报告等环节,确保交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提高风险管理意识:证券公司应加强员工的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员工能够主动识别和应对风险。

(三)强化外部监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管力度,确保其业务合规,同时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证券公司进行及时干预和纠正。

五、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一)完善法律法规: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法律支持。

光大乌龙事件

光大乌龙事件

正式立案 2014年2月1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表示正式受理,光大 证券“乌龙指”主角杨剑波即将与中国证监会对簿公堂。
开庭审理
2014年4月3日,8·16光大“乌龙指案”主要当事人、原光大证 券策略投资部总经理杨剑波,诉证监会一案在北京第一中级人 民法院开庭审理,审判结果预计最晚在5月上旬公布。
原因分析
本次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对拥有十几万亿市值的中国股 市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对一亿多股民的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股民因此次事件中累计损失达27亿元之巨, 谁将为此买单?这无疑是中国证券业的一个重大危机事件。 它拥有公共危机事件的普遍特性:公共性、威胁性、不确定 性。
事件影响
市场影响
人物影响
2014年3月24日,光大证券发布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由此拉 开“816事件”最动荡人事变动的一角。 光大证券聘任胡世明担任董秘,前董秘梅键(“8.16”事件后不再担任董秘职 务)被调去担任总裁助理分管后勤办公室;徐丽峰担任投行总监;香港分公司 陈宏兼任经纪业务总经理;成立个股期权业务部、战略发展部两个部门;此外, 信息技术部、金融市场总部、多地营业部、投行构架均出现大调整,涉及数十 个核心业务部门及分支结构负责人。 自“光大乌龙指”事件爆发后,原总裁徐浩明引咎辞职。光大证券党委书记薛 峰任总裁,其在2009年担任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办公厅副主任、党委办公室 副主任;后在2010年挂职荆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值得一提的是,长江证券董 事长杨泽柱曾在2000年任荆门市副市长。
2014年12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法院判决驳回杨 剑波诉讼请求,杨剑波当庭表示上诉。 2015年10月7日晚间,光大证券发出提示性公告称,根据民事诉讼法的 相关规定,对于支持或部分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一审判决,该公司将依 法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原告律师团队还梳理了多达171只 个股在内的索赔股票清单。 2015年12月24日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就郭志刚等57人分别起诉光 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涉及“816事件”民事赔偿纠纷案做出判决,令光 大证券共计赔偿原告损失425万元人民币。

信息技术风险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风险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风险案例分析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信息技术中的风险管理探究【第一章】信息技术风险控制研究绪论【第二章】信息技术风险分析【第三章】信息技术风险案例分析【第四章】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现状与模型【第五章】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的应用与挑战【结论/参考文献】风险管理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结论及参考文献第三章信息技术风险案例本章节主要研究信息技术质量和信息技术缺陷,并分析光大“8.16” 事件中信息技术风险的发展过程。

开发人员引入信息技术缺陷到软件系统中,在特定场景下被业务人员触发,导致业务损失,继而引发更多的违规操作。

一、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质量信息系统通过软件产品形式交付使用,软件过程管理中定义了质量和度量方法,如功能、效率、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携带性等① 。

度量软件系统主要是指度量最终产品、软件开发活动以及独立于开发活动的过程。

软件的质量是由一组特定的品质要素组成,每个质量元素和一些措施都有对应的描述指标,质量度量贯穿于整个软件过程中② 。

在信息系统软件交付前的相关质量测量,主要包括功能性测试、兼容性、系统性、接口等测试;在软件交付后的质量测量主要包括客户缺陷,客户增长的需求和系统的可维护性等③ 软件度量是针对软件开发项目、软件开发过程及最终产品的活动。

首先要进行数据类型定义、分析收集的数据、并且不间断的进行可量化的跟踪。

软件度量主要包括质量度量工作和任务度量工作两大部分。

度量主要是以最终发布的产品质量为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监控和量化④ ,并通过专家组综合评估客观结果⑤ 。

分析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专家活动,主要是采用一些模型函数处理数据,挖掘数据中的潜在问题,发现问题并且对未来有一定的预测,对软件的最终质量保证和开发过程的管理都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软件度量的目的一般在于:1. 量化:量化软件功能点和需求,量化软件开发过程。

2. 比较:比较软件产品的周期或软件开发的实践活动完成情况。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解读(热点分析报告)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解读(热点分析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免责声明部分
PAGE 3
热点事件分析报告 2013 年 8 月 23 日
金融研究院 金融期货研究所
二、市场关注点
1、 光大证券的交易是否为操纵市场? 根据 2012 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 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从事与该内 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在七十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 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什么是操纵市场?这个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不能仅因为一 个结果一个表象就断定一个事件或者行为。投资者的行为是否为操控市场,个人认为 主要看 2 点:1、投资者交易行为是否为主观行为;2、投资者通过交易是否获利。这 两点中, 第一点最为重要, 是作为投资者是否操纵市场的主要依据。 第二点作为辅助, 如果投资者是明显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操纵行为,但是由于其本身交易行为或策略 的缺陷并没有使其获得利润,这仍然定性为操纵市场。 根据证监会及相关机构的调查结果与光大证券发布的公告来看,光大证券在 2 分 钟内向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 234 亿元,实际成交 72.7 亿元,这对任何机构投资者而 言都不是一笔小数目。一方面,在合理的情况下,光大证券的策略投资部不可能不知 道这样的交易会引起市场的巨大变化,并引起证监会、交易所的关注与调查,那这样 做光大证券不就是自讨苦吃,来给自己戴上一个操纵市场的头衔?另一方面,通过上 述盈亏分析,光大证券的交易行为也是导致了自身的亏损,并没有从当日交易过程中 获得丰厚的利润。光大证券作为国内知名的证券公司,主观上不可能通过这样大手笔 的操作,来损害公司的声誉,最后还导致自己的巨额亏损。 因此,光大证券主观上操纵这次交易的可能性不大,或许正如光大证券公告中所 说是由于套利交易系统出现错误,产生了大量的交易订单,导致了这次戏剧性事件。 2、 光大证券卖出 7130 股指期货合约,是否超标? 此次事件发生过后,各界对于光大证券为何能卖出 7000 多手空单,是否突破了 持仓限制议论纷纷。我们知道,沪深 300 股指期货实行持仓限制制度,进行投机交易 的客户某一合约单边持仓限额为 600 手。然而,进行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的客户可以 按照《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套期保值与套利交易管理办法》的要求,向中金所提交相 关材料,申请相应的套期保值、套利额度,其持仓规模上限受到该额度的约束。而光 大证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在 2010 年就申请了 6000 手套保、6000 手套利额度。 从 这点来看,光大证券的股指空头持仓确实没有超标。 3、 光大证券的交易是否为内幕交易?

光大乌龙指事件始末

光大乌龙指事件始末

光大乌龙指事件始末近期,一起令人震惊的光大乌龙指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这一事件的始末纷繁复杂,涉及到光大集团、监管部门、投资者等多方利益关系。

该事件的发生和后续处理过程不仅引起了市场的波动,也引发了对于金融监管体系的质疑和反思。

光大乌龙指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近期的一系列蓄意操纵股票价格的行为。

据了解,一家名为“光大股权”的机构通过大量买入及卖出光大集团股票,并配合发布一些市场分析报告,使得投资者产生了误导性的信息,从而引发股价的剧烈波动。

乌龙指事件正是由于这一操纵行为而引发的。

事件的爆发源于一位自称为光大集团高层的人在一家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一条消息,称光大集团将要发布一份重大利好公告。

由于该消息的可信度较高,很快就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

作为一家拥有庞大投资者群体的公司,光大集团股价在消息公布后迅速上涨。

然而,这一消息后来被证实是一起恶意操纵股价的事件。

随着光大集团股价的飙升,不少投资者看到了通过短期投机获取利益的机会。

然而,在一众投机者纷纷进场的同时,股价突然大幅回落,让很多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这一剧烈的股价波动不仅引发了市场的混乱和恐慌,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监管部门在光大乌龙指事件发生后立即介入,对光大股票的交易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发布了一份调查结果的报告。

据报告显示,光大股权机构存在故意炒作股价、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属于恶意操纵市场的行为。

监管部门迅速采取了措施,对光大股权机构进行了罚款,并暂停了其一切证券交易活动。

然而,事情的复杂程度并没有随着调查结果的公布而结束。

在监管部门的介入过程中,不少媒体和投资者对于监管部门的作为提出了质疑。

一些人认为,监管部门对于此类恶意操纵股票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很难达到震慑投机者的效果。

此外,也有人质疑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信息披露的不透明,认为这也是乌龙指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光大乌龙指事件的发生令人忧虑,不仅对光大集团的声誉造成了巨大影响,也让投资者对于金融市场的信任降低。

大数据时代下程序化交易研究现状及风险监测方案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程序化交易研究现状及风险监测方案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程序化交易研究现状及风险监测方案探讨笪刘伟1,2(1.上海金融学院,上海201209;2.%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眼摘要演近年来,大数据在各行业开始得到充分重视,以高频数据为基础的程序化交易不仅在海外市场蓬勃发展,在国内市场也悄然兴起,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伴随着美国股市“闪电崩盘”、国内“816光大事件”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程序化交易的利弊也成为各方热议焦点。

文章从程序化交易的数据基础、数据模型、风险管理出发,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程序化交易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同时针对程序化交易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提出了两种监测方案,以期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程序化交易监管提供参考。

眼关键词演程序化交易;系统性风险;风险监管[中图分类号]F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5)12-0065-04DOI:10.13253/ki.ddjjgl.2015.12.012一、引言近年来,在商业、金融及其他诸多领域,决策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非基于经验和直觉,进而带来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由此开启了所谓的大数据时代。

对于天然具有数据属性的资本市场来说,大数据能够为证券投资提供充分的信息技术支持。

但同时,大数据滋生的新型证券生态对资本市场安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中,程序化交易就是资本市场中基于大数据的一个典型范例。

所谓程序化交易(Program Trading ),又称篮子交易(Basket Trading ),是现代证券交易方式的重大创新,它是近年来证券交易市场结构变迁和技术创新的自然结果,也是证券交易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

程序化交易的业绩回报在国内外均表现优异,但其交易过程中所引致的风险事件也层出不穷。

2010年5月,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在20多分钟内暴跌约1000点,降幅达9%;2012年3月,美国第三大交易所BATS 在首次公开募股阶段发生闪电崩盘;2013年8月,光大证券因系统设置缺陷导致天量错单,成为国内首例程序化交易风险事件。

816事件暴露股市四大制度漏洞

816事件暴露股市四大制度漏洞

8·16事件暴露股市四大制度漏洞光大证券(行情,问诊)“8·16”事件出现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该事件虽然是一起随机事件,但它的出现及之后引起的一系列反应,至少暴露了我国的证券市场以下四个制度性缺陷。

第一,证券交易所的预警机制不全。

近年全球股市不断出现报错盘事件,各交易所因此进行了交易机制上的修改,设置了防控机制。

如港交所对报价畸高或超低、数量过大的报价,交易系统都自动警示,要求交易员复核。

8月16日光大证券一次下单超过200亿资金,该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只ETF基金正常的日交易数量,本属于异常交易,但交易所并无反馈意见,让其直接进场交易。

这反映出我国证券交易所对异常交易并无充分防范措施,应该及时进行修补。

第二,暴露我国证券市场里股票的结构不合理。

光大证券的70亿资金让22万亿市值的股票市场瞬间上涨超过5%,可见股票指数是十分容易操纵的。

这样的缺陷被投机者利用,可以在股指期货上获取暴利。

从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看,8月16日上午11点03分-05分左右,招商银行(行情,问诊)、工商银行(行情,问诊)、中国石油(行情,问诊)、中国石化(行情,问诊)等指标股同时被推高到涨停板价格,每只股票的交易量都在一亿元左右,50指标股在这几分钟之内成交了20多亿元。

因此,用数十亿资金就足以操纵我国的股票市场指数。

光大证券的“乌龙指”恰好发生在股指期货结算日,其中的缘由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

之所以如此,在于我国股票市场里权重最大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都有一个通病——真正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很小。

中国银行(行情,问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行情,问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股票的大股东都是国有资本。

这些控制在政府手里的股票是不会流通的,因此实际在市场流通的股票不及A股总股本的10%,但这些股票在综合指数里的权重都是按照其A股总股本计算的。

以工商银行为例,该公司的总股本为3340亿股,A股为2509亿股,在沪深300指数计算里,它的权重是按照2509亿股计算的,占权重的比例约为13%,但该公司的实际流通A股只有149亿股。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光大“8.16”事件的案例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光大“8.16”事件的案例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光大“8.16”事件的案例分析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制度不完善,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以光大证券公司于2011年发生的“8.16”事件为案例,探讨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

“8.16”事件是我国证券市场历史上一起重大的风险管理失误。

当时,光大证券内部风控系统出现严重漏洞,导致了一系列交易错误。

在短短几分钟内,光大证券不当交易产生的亏损高达数亿元,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市场信心。

这起事件暴露了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证券公司内部风控系统脆弱。

这是因为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证券公司面临着庞大的交易量和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而内部风控系统未能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从而导致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

其次,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不强。

在光大“8.16”事件中,风控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事态扩大化。

证券公司内部缺乏敬畏市场风险的意识,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处理风险缺乏及时性。

再次,监管体系不完善。

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监督不到位,对光大“8.16”事件的监管缺乏有效措施,致使风险得不到及时控制。

为了提升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水平,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证券公司应加强内部风控系统的建设。

通过增加技术投入和引进风控专家,提升风险管理系统的针对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和拦截潜在风险。

其次,完善风险管理的责任体系。

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风险意识,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风险管理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奖惩。

最后,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督。

加强对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监管,加大对重大风险事件的追责力度,确保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风险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案例分析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案例分析
2013-11-16 10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应当成为现代企业尤其是风 险系数相对较高的金融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对风险的控制不 仅面向过去,而且也面向未来;风险管理不仅贯穿于业务层次 也贯穿于管理层次;不仅贯穿于战术层次也贯穿于战略层次; 不仅贯穿于执行层次也贯穿于决策层次。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涉 及全要素、全过程、全层次、各方面的风险控制,机构必须降 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减少风险危机带来的损失,严格控制风险 事件的发生。这样才能给亿万投资者一个和谐、稳定、清澈的 投资环境,才能彻底保障人民的财产安全。
2013-11-16
9
4.事件深层剖析
虽然光大证券本次事件真相初步明了,但其给市场留下的 三大后遗症,却不容小靓。 后遗症一:券商金融创新速度将受影响 后遗症二:光大事件让投资者明白散户是股市的弱者 后遗症三:光大证券事件或将拖累A股 依据中国证监会的通报看,尽管“8· 16光大乌龙事件” 被定性为极端个别事件,但光大证券由于自营业务风险 控制方面的严重问题,不但自营业务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且必将遭受监管机构的严厉处罚。各金融企业当引以为 鉴,加强对信息系统安全、内控制度完善、监管政策执 行方面的风险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 其次,加强内部操作环节的风险控制。 再次,强化危机处理。
2
2013-11-16 5
产生原因分析
2.交易所对券商自营账户监管及股票交割结算的制度漏洞 1.人员操作方面存有严重失误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3.光大证券的危机公关管理也有缺陷 当光大证券交易员通过系统监控模 光大证券采用的套利信息系统是 交易当日,光大证券自 块发现成交金额异常,同时,接到 营账户上只有8000万元 一种高频交易软件,需要内部团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电话,迅速 队在每天盘后进行数据实时量化 保证金,但是因为交易 批量撤单,并终止套利策略订单生 分析,并对系统的预设核心技术 所对券商自营账户并不 成系统的运行,同时启动核查流程 模型进行修正,以期更加准确、 需要验证保证金的具体 并报告部门领导,为光大减少了不 迅速地捕捉盘中随时出现的获利 数额,只在清算时券商 必要的损失。光大证券于当日下午 机会。有理由推断,应当是前一 把钱凑齐即可,然而最 暂停交易,并于下午14时25分发 终成交金额7.72亿元, 天内部团队对订单生成系统核心 布公告。但在午盘时,光大证券董 为保证金的90多倍。这 参数修改,恰恰是在参数修改时 事会秘书未及时披露有关事实,矢 发生了原本不该出现的错误。 显然是制度缺失的结果。 口否认乌龙情况,对广大投资者造 成了误导。

光大乌龙指案例解析

光大乌龙指案例解析
✓ 在核查中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但光大证券该项业 务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信息系统管理问题较多。 上海证监局已决定先行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暂停相关 业务,责成公司整改,进行内部责任追究。同时,中 国证监会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
二、8·16“乌龙指”事件
2.官方声明
18日光大证券公告
✓ 公司策略投资部按计划开展ETF套利交易,当日设定交易员现货交 易额度为8000万元。
三是订单执行系统的缺陷,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 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
四是监控系统缺陷,交易员不能通过系统监控模块查看交易 情况,在发生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后2分钟才发现成交金额异 常,监控系统缺乏必要的预警。
二、深度分析事件原因
➢ 导致光大乌龙指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岗位 操作复核机制的风险控制。
1、光大证券知悉市场异动的真正原因,公众不 知情,光大证券本应戒绝交易,待内幕信息 公开以后再合理规避。但是光大证券的操作 却是,在异常交易事件发生后、信息依法披 露之前转换并卖出交易所交易基金、卖空股 指期货合约。其违反了证券市场交易的公平 和公正。
2、光大证券有披露的业务,但是在披露事件之 前其进行对冲交易进行获利,在这件事件上 处置程序上有问题,突发事件处理不当所致。
✓ 9点41分到11点02分,交易员发出三组买入180ETF成分股的订单。 ✓ 11点07分,交易员通过系统监控模块发现成交金额异常,同时,接到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电话,迅速批量撤单,并终止套利策略订单 生成系统的运行,同时启动核查流程并报告部门领导。为了对冲股 票持仓风险,开始卖出股指期货IF1309空头合约。 ✓ 下午开盘后,策略投资部开始通过将已买入的股票申购成50ETF以 及180ETF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同时,逐步卖出股指期货IF1309、 IF1312空头合约,以对冲上午买入股票的风险。 ✓ 本次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 问题。

浅谈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浅谈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价在 一段 时间 内只 能在这一价 格范 围内交易 的机制 ) 。 在 事件发 生之后 ,上海证监 局 已决定先 行采 取行政 监管措施 ,暂停相 关业务 ,责成 公司整改 ,进行 内部责任追 究。同时 ,中 国 证监会 决定对 光大证券 正式立案 调查 。8 月 3 O 日下午通报 了对 光大乌龙指事件的处罚决 定:此事件 被定性 为内幕交 易,对相 关四位 相关 决策责任 人徐浩 明、杨赤 忠、沈诗光 、 杨剑 波处 以终身证券 市场禁入 ,并没 收光 大 证券非法所得 8 7 2 1 万 元,并处 以 5倍罚款, 共计 5 亿 2千 3百 2 8 万 。随着徐浩明先生辞 去光大证券 股份有 限公司董 事、总裁职 务, 证监会 的大额 罚款 ,此 次高频 交易导致 的乌
龙事件可谓 告一段落 。
高频 交易在 境外市场 引起 的事件也不 时 有所 发生 ,在 美 国成 熟的市场 环境下也不 例 外 。最经典 的莫过 于美股 2 0 1 0年 5月 6目的 闪电崩盘事件 。美 国东部时间 2 0 1 0年 5月 6 目下午 2点 4 0分至 2点 4 5分的 5分钟内,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标 普 5 0 0( S &P 5 0 0 ) 指数等股票指数跌 幅均超 过 5 %,主要指数 悉 数暴 跌至 当 日最低 点。其 中道 琼斯工业平 均 指数盘 中跌 9 9 8点 ( 跌幅达 9 . 2 %) ,当时创有 史 以来最大单 日绝对跌 幅 。随 后股指迅速 反 弹 ,道琼斯工业平 均指数 当日收报 1 0 5 2 0 . 3 2 点 ,跌幅 3 . 2 0 %,S &P 5 0 0当 日报 收 1 1 2 8 . 1 5 点 ,跌 幅 3 . 2 4 %。迷 你标 普 5 0 0 指 数期 货 ( E — Mi n i S &P 5 0 0 )主 力合约 ( 6月到期的合 约 )暴跌 5 8 . 5 2点至 1 0 5 6点的盘中最低位 大部分交易所交 易基 金 ( E T F)最低 价较 5日 收盘价跌 8 %以上 , 约有 1 6 0只 E T F的最低价 几乎为零 。在 2点 4 0分至 3点短短 2 O分钟 内,涉及 3 0 0多种证券在 2 0 0 0 0多次交易以 偏离其 2 点4 0分时价值 6 0 %以上 的幅度被执 行 。在 当天 的恐慌性交 易 中,一 些股票成 交 价格严重偏离常态 ,成交价甚至低至 l美分 或更少 ,或者高达 l 0万 美元 。 道指 2 0 1 0年 5月 6 日“ 闪电崩盘” 的“ 元 凶” 其 实就 是美国资本市场流行 的程式交易 , 正是其 致使极 端市场环境 下机械 式止损滥用 促发 了电脑 交 易的 自动型 、雪崩式 杀跌,进 而出现 了这种 以瞬 间崩盘 为表象 的“ 技术性错 误” 。在美 国这样的金融业发达市场 ,程式交 易 占据 了市场总成 交量 的相 当 比重 。所谓程 式交易 ,就是指交 易员借 助计算机软 件技术

光大证券案例分析——证券市场监管6100字

光大证券案例分析——证券市场监管6100字

光大证券案例分析——证券市场监管6100字第1章绪论1.1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1.1问题的提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性程度的提高,证券市场进程的不断推进,证券投资业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证券市场的中介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

证券公司连接着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意义重大。

但证券公司的经营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天然优势通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的方式为自己谋取高额利益,与此同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机制的缺乏,不利于证券业的发展,将会影响上市公司对资金的筹集,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通过对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证券业的监管的完善。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被监管部门认定为恶意市场操纵,目前已经进入追究刑事责任阶段,光大事件是偶发的个案,如何从偶发的事件中发现其必然性,进一步的从事件中发现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监管的漏洞与缺陷,完善监管,提高我国证券行业的监管机制意义重大。

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带动了上证指数三分钟内暴涨5%,一两个大单瞬间把多只权重股拉升,整个股指和其他权重股在巨额买单的带动下上涨,59只权重股被封涨停,广大投资者和股东出现了巨大的亏损。

8月16日上午光大证券公司通过大批买进蓝筹股的方式拉升大盘并且打掉空头。

下午将股票转化为ETF卖出,沽空股指,有操纵市场的嫌疑。

证券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发达和信用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在经济体制转型情况下,庄家操纵市场的行为时有发生,股市剧烈波动也随处可见。

光大证券事件表明,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实际的经济发展需要相差甚远。

1.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中国资本市场在30多年的发展中,经过法制建设、市场洗礼、监管规范,曾经作为大张旗鼓、司空惯见的市场操控、"坐庄";现象已经鲜有发生了。

但光大乌龙指事件的突发,像一个震耳警钟,警示社会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规范问题还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光大事件的分析,进一步的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揭示公司内部控制的存在的不足,完善交易所风险预警,风险控制。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4、系统建设的启示
3、系统如何先进,也不能脱离市场制度和业务 流程的约束。
• 现代证券业已从“人-人”,经过“人-机”,实现了 “机-机”交易,系统智能化、自动化达到了一个新的 高度;但系统再先进,目的也是要实现业务意图,不 能脱离市场制度和业务流程的约束,因此最重要的还 是制度建设。
• 风险控制应贯穿业务全流程,IT系统建设一定要做到 对制度的遵守,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相 关指标要求。
• 新的市场竞争带来新的IT系统要求,就像大数据时代 需要hadoop技术一样,证券市场高频交易带来了新 的IT技术,如极速中间件架构、内存数据库、 InfiniBan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可以实现在1毫秒 内完成交易及同步风控动作。
4、系统建设的启示
2、系统建设不能贪快、图便宜,IT系统建设应 保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
、委员职务。 • 光大品牌、商誉严重受损。
1、对光大证券公司的影响 光大证券处罚情况
2、对投资者的影响
• 部分投资者出现巨额亏损 • 部分投资者赚翻了(few people) • 散户对炒股的信心低落
3、对监管机构和交易所的影响
• 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导致股指剧烈波动。 • 没有及时披露事件真相,引发市场恐慌。 • 监管机构和交易所被质疑不作为。
交易员级
部门级
公司级
对于交易品种、 开盘限额、
止损限额三种风 控,后两种都没
发挥作用。
部门实盘限额2 亿元,当日操作
限额8000万元, 都没发挥作用。
公司监控系统没 有发现234亿元 巨额订单,同时 ,或者动用了公 司其他部门的资 金来补充所需头 寸来完成订单生 成和执行,或者 根本没有头寸
控制机制。
(对高频交易在 市价委托时,对 可用资金额度未 能进行有效校验 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大8.16事件与量化投资管理
一、事件始末
2013年8月16日,对很多股民来说,这是不平凡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很多股民见证或坐了史上最大的过山车。

在上午11点前,上证指数一直围绕2070点窄幅震荡。

11点03分开始,上证指数开始直线拉升,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纷纷暴走,并瞬间触及涨停。

之后,银行板块、钢铁板块、地产板块集体跟进,使上证迅速摸高至2199点,截止中午收盘,沪指报2148.39点,上涨3.19%;深成指报收8468.58点,涨幅2.91%。

午后,消息面逐渐明朗。

原来,光大证券衍生品部门做量化投资的一个ETF套利产品下单失误,将3000万股错写成3000万手,此举直接导致了上证指数瞬间暴涨。

此后,上交所确认是光大证券的系统问题,技术人员正在查证。

上证指数开始直线回落,基本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而处于漩涡中的光大证券申请临时停牌。

图1:光大乌龙事件始末梳理图
资料来源:金融参考2013(10)光大乌龙之殇徐云龙,祝思凡,陈宋生
8月30日,证监会就“8·16乌龙指事件”开出罚单,停止光大证券除固定收益证券自营业务外的证券自营业务,暂停批准公司新业务的申请,对其罚款5.23亿元,并对ETF相关内幕交易的徐浩明、杨赤忠、沈诗光、杨剑波给予警告,并分别罚款60万元,同时对四人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史上最严罚单”。

二、量化投资
1、什么是量化投资?
所谓量化投资,简单而言是指以数据为基础、以模型为核心、以程序化交易为手段的一种交易方式。

在海外已经比较普遍。

量化投资有三大特点:一是投资视角广,借助电脑高效、准确处理天文数量的信息,于所有市场寻找更广泛的投资机会;二是投资纪律强,严格执行数量化投资模型所给出的投资建议;三是对历史数据依赖性强。

量化投资在发达国家已有30 多年发展历史。

但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中国股市低迷,量化投资开始兴起。

2、量化投资的类型
量化投资技术几乎覆盖了投资的全过程, 一般配来说包括量化选股、量化择时等以下8种策略。

1)量化选股
量化选股就是采用数量的方法判断某个公司是否值得买入的行为。

量化选股的方法有很多种,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公司估值法、趋势法和资金法三大类。

2)量化择时
众多的研究发现我国股市的指数收益中, 存在经典线性相关之外的非线性相关,从而拒绝了随机游走的假设,指出股价的波动不是完全随机的,它貌似随机、杂乱,但在其复杂表面的背后,却隐藏着确定性的机制, 因此存在可预测成分。

3)股指期货套利
股指期货套利是指利用股指期货市场存在的不合理价格, 同时参与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交易, 或者同时进行不同期限, 不同(但相近)类别股票指数合约交易,以赚取差价的行为,股指期货套利主要分为期现套利和跨期套利两种。

4)商品期货套利
商品期货套利盈利的逻辑原理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相关商品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对应都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差价。

(2)由于价格的波动性,价格差价经常出现不合理。

(3)不合理必然要回到合理。

(4)不合理回到合理的这部分价格区间就是盈利区间。

5)统计套利
有别于无风险套利, 统计套利是利用证券价格的历史统计规律进行套利,是一种风险套利,其风险在于这种历史统计规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继续存在。

统计套利在方法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股票的收益率序列建模,目标是在组合的β值等于零的前提下实现alpha收益,我们称之为β中性策略;另一类是利用股票的价格序列的协整关系建模, 我们称之为协整策略。

6)期权套利
期权套利交易是指同时买进卖出同一相关期货但不同敲定价格或不同到期月份的看涨或看跌期权合约,希望在日后对冲交易部位或履约时获利的交易。

期权套利的交易策略和方式多种多样,是多种相关期权交易的组合,具体包括:水平套利、垂直套利、转换套利、反向转换套利、跨式套利、蝶式套利、飞鹰式套利等。

7)算法交易
算法交易又被称为自动交易、黑盒交易或者机器交易, 它指的是通过使用计算机程序来发出交易指令。

在交易中,程序可以决定的范围包括交易时间的选择、交易的价格、甚至可以包括最后需要成交的证券数量。

根据各个算法交易中算法的主动程度不同,可以把不同算法交
易分为被动型算法交易、主动型算法交易、综合型算法交易三大类。

8)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是指资产类别选择, 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的适当配置以及对这些混合资产进行实时管理。

量化投资管理将传统投资组合理论与量化分析技术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资产配置的内涵,形成了现代资产配置理论的基本框架。

它突破了传统积极型投资和指数型投资的局限, 将投资方法建立在对各种资产类股票公开数据
三、“8.16”事件看量化投资
“8·16光大乌龙事件”让曾经被认为只是少数人从事的量化投资业务展现出撬动市场的巨大能量,或许A股的生态已变,只是我们的交易规则、监控体系还未跟上步伐。

当前量化交易确实发展比较快,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审批比较粗糙,所以在后台支持等方面都不是很完善,有些软件,包括这次光大使用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没经过非常严格的在极端状况下的检验;另一个问题是存在一定的违规性,按道理任何一道指令下去都有一个验资的过程,要看账上有没有资金、有没有相关股票,但是在高频交易中,一单交易形成的速度只有零点几秒,验资会影响到速度,绕过这道检验,把控制放在了前面,这种情况在一些公司当中是存在的。


如何让量化投资在中国市场规范发展是管理层必须正视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
1)对于高频交易,要加强监督甚至加以限制。

高频交易通过借助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和复杂的程序运算,在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秒内自动完成大量订单,从绩效的价格波动区间中获得利润。

但其蕴藏的市场风险也是巨大的,所以美国SEC于2009年全面禁止了高频交易打雷中的“闪电指令交易”,近年来针对极具争议性的,通过将交易系统设置在某个交易所的数据中心以缩短交易指令向交易商的执行滞纳“联置”交易形式也从来未停住过调查和监管。

有必要学习借鉴美国的做法。

2)建立与完善相对应的措施与制度。

例如建立“熔断机制”,以及对给市场带来重大影响的乌龙指交易予以取消的制度。

在这方面美国股市同样有着完善的做法。

例如2010年5月6日,美股一名交易员在卖出股票时误将1600万美元打成160亿美元,导致道琼斯指数出现近千点的“闪电暴跌”。

当天每股收盘后,纳斯达克运营部巡捕,在当天下午2时40分或之前最后一笔交易的报价超过60%的交易指令全部取消。

为避免类似事故重演,美国证交会2010年6月更新“熔断机制”。

根据该机制,价格不低于1美元的股票或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如果在5分钟内波动达到或者超过30%,将被暂停交易;价格低于1美元的证券如果5分钟内波幅达到或超过50%,将被暂停交易。

3)建立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制度,确保“乌龙指”时间的肇事者及机构不得从“乌龙指”事件及其相关事件中获得利益。

在这方面美国市场的做法同样值得借鉴。

如2010年4月高盛发生权证“乌龙”事件,导致结算价格与理论值相差百倍,权证价格急速飙升,高盛后来回购权证,回购价为这4只权证的净购买总值的110%。

同时,每位参与回购的权证持有人将获得5000元的一次性补偿费。

按照这一方案,投资者的成本都能得以回收。

四、量化投资历史经典案例——LTCM的破产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简称LTCM)成立于1994年2
月,总部设在离纽约市不远的格林威治,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陷入破产边沿。

LTCM将金融市场的历史资料、相关理论学术报告及研究资料与市场信息有机结合,通过电脑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电脑数学自动投资系统模型,建立起庞大的债券及衍生产品的投资组合,进行投资套利活动。

籍此优势,LTCM于4 年时间获得超过3 倍的收益!
然而,进入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LTCM依据过往历史数据计算得出,新兴市场债券与美国国债之间利率大于某个数值便会折返。

于是买入新兴市场债券,沽空美国国债。

岂料8 月17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卢布贬值,并宣布冻结281 亿卢布(135 亿美元)国债。

LTCM的投资就此逆转。

8 月底LTCM 的资本只剩下23亿美元,但所持证券及衍生品价值超1000亿美元,杠杆倍数高达45倍。

到9 月25 日,LTCM资本只剩下4 亿美元且负债超过1000亿美元,杠杆倍数达250 倍。

最终LTCM的结果是倒闭。

LTCM的策略其后被喻为“推土机前捡五美分”,真是恰如其分。

追究其破产原因,主要是这套电脑数学自动投资模型中也有一些致命之处:
(1)模型假设前提和计算结果都是在历史统计基础上得出的,但历史统计永不可能完全涵盖未来现象;
(2)LTCM投资策略是建立在投资组合中两种证券的价格波动的正相关的基础上。

尽管它所持核心资产德国债券与意大利债券正相关性为大量历史统计数据所证明,但是历史数据的统计过程往往会忽略一些小概率事件,亦即上述两种债券的负相关性。

因此,埋下了隐患--一旦小概率事件发生,其投资系统将产生难以控制风险,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