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创新溢出与门槛效应——基于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分析

合集下载

金融发展、FDI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分析

金融发展、FDI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分析
难 以 得 到 一 致 性 的 结 论 。 那 么 ,造 成 这 种 差 异 的 深 层 的原 因 是什 么 呢 ? 一 些 学 者 从 吸 收 能力 角 度 解 释 F DI
乡 潮 ” 一 方 面 ,我 们 认 为 ,外 部 需 求 下 降 是 导 致 我 。
国出 口明显 回落 的 外在 原 因 , 内在 深 层 次 的原 因是 , 而
甚 至 倒 闭 ,大 量 的 农 民 工 因 为 失 去 工 作 而 加 入 “ 返
从 国外 学 者 的研 究 文 献 看 ,大 多 数 研究 认 为 ,流 人 发 达 国家 的 F 对 东 道 国企 业 普 遍存 在技 术 外 溢 效 DI 应 。 然 而 对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F 外 溢 效 应 假 设 检 验 却 DI

作 为 国 际 技 术 溢 出 主要 渠 道 之 一 的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 DI ,其技 术 溢 出并 非 自发 产生 ,而 是 取 决 于 F )
F 流 入 地 区 吸 收 能 力 的 高 低 。F 流 人 地 区 的 企 业 DI DI
为提 升 其 吸 收能 力 需 要 进 行 大量 的 外 部 融 资 ,这 就
① 按照 Gog和 Gre a a ( 0 4 r en w y 2 0 )对现有文献的总结,这些渠道包括 :内资企业通过 模仿外资企业的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 方式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内资企业通过雇佣在外资企业培训或T作过的员: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内资企业通过外资企 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得 到关于国际市场 的信息,从 而减 少内资企业 口面临 的固定成本 ;内资企业被迫与外资企业竞争,从而 改善生产效率。 ② A fr ( 0 4 l o 2 0 )认为,这是因为内资企业在 “ a 模仿 “ 过程 中,需要重新组织企业组织、购置新 的机器设备 、雇佣新的经理和技

FDI技术溢出效果再审视

FDI技术溢出效果再审视
仅如此 , 随 着内外 资企业 之间技术差距 的缩小 , 外 资企业对 内
为首要 目的。本文尝试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策略选择视角来
研究 F DI 的技术溢出效果。


文献 综 述
由于 F D I 在全球化背景下显得 曰 益重要 , 国内外学者都对
F DI 做了 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但大部分学者在研究过
现, 东道国的 R & D投 入对 F D I 的技术溢出效应有积极和显著
的影响 。这一研究成果也暗示着鼓励 R&D活动的政 策能 够显
著提高 F DI 的技术溢 出效应。
国内学 者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两部分 , 一是 F DI 促进 了我 国的经济增长。外国直接投 资可 以通过资本积 累、 出口促进 、 投
因果关系重新进行检验 , 实证结果显示 , F DI 与中国经济增长存 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何雄伟( 2 0 0 8 ) 研究发现 F DI 对我国 各省份影 响程 度是不 同的 , 其中 F DI 每增长 1个百分点 , 最 高
定 程度上为我 国解 决了资金 、 技术 、 管理 、 经验 、 就业 等关键 问题 , 为我国经济发展起 到了重大 的推 动作 用。随着经济的快 速发展 , 我国释放 的大量廉价劳动 力资源 、 庞大的潜在 市场也
便是我国地方政府在招 商引资时 不全 是将 “ 以市场换技术” 作
的广东省 G DP将 增长 0 . 5 8个百分点 ,最低的甘肃省达到 0 . 1 7 个百分点 。二是 F D I 对我 国各行业存在技术溢 出效应 , 并促进 了我国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从理论上来说 , 在 适当的宏观
政策和产业政 策指导下 , 外 商直接发展 , 推动 东道国传统 工业 的技术改造 , 对东道国企业 产

FDI技术溢出、人力资本积累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基于中国四大经济区的面板数据分析

FDI技术溢出、人力资本积累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基于中国四大经济区的面板数据分析

F D I 对我 国 自主创新 能力提升产生技术外溢正效应 的条件及 效果。分析 结果 显示 ,人 力资本在 F D I 技 术外 溢过程 中起 着核心作 用 ,在人 力 资本 配合 下,F D I 技 术溢 出对我 国 自主创 新能 力的提 升有 积极 的促 进 作
用,但 不 同的经济区域 又存在显著差异 :东部地 区、西部地 区和 东北地 区已成功跨过 F D I 技术外 溢的人 力
NO V . 2 O1 3
比较 早 , 自 M a c D o u g a l l 于 1 9 6 0年 第 一 次 F D I 技 术 外溢 效 应 以来 ,国外 学者 进行 了大 量 的相 关研究 。
异[ 1 , 1 8 ] 。李 有 生 ,胡 洪 力 ( 2 0 1 0 )以 中部 六 省 为
不 同的经 济 区域 F D I 技术溢 出效应 是否 有所 差 异 ,
理清这些 问题 ,对 我 国建设 创 新 性 国家 ,构 建 和 谐 社会有 着重大 的战略意义 。本 文 以此 为 出发 点 ,
探讨 F D I 技术外溢对我 国整体情况及我国四大经 济区域 ( 国家统计局 2 0 1 1 年将我国划分 为四大经 济区域 ,分别为 :东 部地 区,包括 北京、天津、 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 和 海南 l 0省 ( 市) ;中部地 区,包括 山西 、安徽、
明确 指 出 ,新形 势 下 我们 要 把 提 高 自主创 新 能 力 作 为调整 经 济 结 构 、转 变 增 长方 式 、提 高 国家 竞
能力,建设创新性 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 目 标, 在利用外资 的过程 中要始终 围绕这一 目标。F D I
对 我 国的 自主 创 新 能 力 的提 升 作 用 到 底 有 多 大 ,

金融深化、FDI溢出效应与地区TFP——基于省级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金融深化、FDI溢出效应与地区TFP——基于省级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吸 引着 国际 资本 的不 断 注入 ,而 积极 引进 外 资也 成 为推动 我 国经 济复 兴 的一 大 战略 。 近年 来 , 我 国实 际利用 外 商直 接投 资 ( F D I ) 直 线 上升 , 1 9 7 9 — 2 0 1 1 年 间 实 际利 用 F D 1 总额 已达 到 1 1 5 2 1 . 5 6亿 美 元 。 2 0 1 1年 1月到 1 1月 实 际使 用 外 资为 1 0 3 7 . 6 9亿 美元 , 同 比增 长 1 3 . 1 5 %。 是 1 9 8 5年 的 5 4倍左 右 。巨大 的外 商 资本 的 引人 为我 国经 济建 设带 来 充足 的发 展 资本 ,而且其 技 术溢 出效 应 能在 很 大程 度上 有利 于推 动我 国企 业 技术 进 步和 生产 创新 ,对提 高我 国要 素生 产
2 0 1 3年第 4期 总第 1 1 8期
上 海 金 融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S h a n g h a i F i n a n c e U n i v e r s i t y
No . 4 . 20 1 3
Ap r No . 1 1 8
和区域 间 的时空 差异 性有 待研 究 。鉴于此 , 我 国金融 深化程度 能否 有利 于 F D I 对 要 素生产率 产生 正效应 成为本 文研究 突破点 , 同时通 过构建 实证 模型来 检验 和探究 金融 深化 、 F D I 和全 要素 生产率 之间 的影响机制 , 具 有积极 实践 价值。 本文 下文 结构 安排 如 下 ,第二 部分 为对 已有 研究 成果 进行 回顾评 述 和本
作者简介 : 吴 超 ( 1 9 9 0 一) , 男, 安徽 六 安人 , 西 南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金 融 学 硕 士研 究 生 。 王定祥( 1 9 7 2 一 ) , 男, 重庆 云 阳人 , 西 南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教 授 , 博士生导师。 李 畅 ( 1 9 9 0 一 ) , 女, 湖 南 常德 人 , 西 南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金 融 学 硕 士研 究 生 。

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省级动态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省级动态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
上升 ,虽然 当年通胀 率对 经济还 具有 一定 的促进 作用 ,但 上年通 胀 率对经济 增长 开始 呈现 较大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负 向作用 ,两 者 间表 现为左 高右 低 非对称 的 “ U”形 。另 外 ,经 济增长 的可持 续在 一定 程度 上 也 受通 胀 率 的影 响 ,并在 东部 、 中部和 西部 表现 出不 同的特 征 。 因此 ,央行 应致 力于 降低 通 胀率 来 促进 经 济增长 ,并根 据 区域情 况不 同实施 差异 化 的货 币政 策 。
膨胀 的发 生模糊 了市 场 的相对价 格信 号 ,从 而 降低
促进 经 济增长 与稳定 物 价水平 是各 国宏 观经济 政 策追求 的两大基 本 目标 ,理想 的经济 运行状 态 总 是 期望 高 的经济 增长 与低 的通货 膨胀 相伴 随 ,但 现 实 经济 总是 事与 愿违 。2 1 00年初 至 21 年 第 二 季 01 度 ,我 国 的 G DP增 长 率 从 1. 下 降 到 9 6 , 19 . 而 C I 比增 速却从 15 上 升到 64/。低增 长 、 P 同 . . 9 6 高通 胀将 严 重 影 响 我 国未 来 经 济 的持 续 、健 康 发 展 ,促 进 经济增 长 与治理 通胀将 成 为今后 一个 时期 [ 收稿 日期] 2 l一O —2 O2 5 3
了考 察 变量 间 的非线性 效应 ,本 文将基 于 动态 面板
(ihr Fs e)首次使用非线性模 型,发现低通胀率有 c 助 于增加 产 出 ,而 当通胀 率高 于一 定程 度时 将 降低 产 出 。3 鲁 诺 和伊 斯 特 利 ( rn n atr ) [布 4 Bu oa dE sel y
[ 关键词] 经济增长;通胀膨胀;f槛效应;平滑转换 - j [ 中图分类号]F 2 . 文献标识码]A [ 8 25[ 文章编号]10 -5 6 (02 7 08 1 00 9X 2 1 )O —0 3 —1

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我国工业行业FDI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我国工业行业FDI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的进入 , 可在 东道 国市场 上 弓 入竞 争 , 使 国内 同类企业 采 l 迫
用 更 为 高 效 的 生 产 技 术 和 管 理 手 段 , 不 断 的 学 习与 改 革 中 在
提高 自己的生产效率。此情形下 ,D 的技术溢 出效应 为正。 FI 另一方面 , 由于 F I D 企业具 有先 进的技术与管 理 以及 高品质
和 资 本 边 际 产 出 弹 性 , 表 示 外 资 工 业 企 业 资本 积 累 对 内 资 工 业 企 业 的 边 际 产 出 弹 性 , 大 小 与 正 负 反 映 了 F I 内 资 其 D对
工 业 企 业 技 术 溢 出 效 应 的 强 度 和 方 向 。 为 使 回 归 有 不 至 于
20 0 9年 5月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i a g m e tI o ma in z to na M na e n nfr to iai n
M a 2 09 y, 0 Vo . 2, . 1 1 No 9
第 l 2卷 第 9期
基 于 Pnl a ae D t 型 的 我 国工 业 a模 行业 F I D 技术溢 出效应分析
的产 品 和 服 务 , 的 进 入 可 能 会 “ 出 ” 资 企 业 的 市 场 份 它 挤 内 额 , 而 造 成 国 内企 业 生 产 能 力 下 降 。此 情 形 下 , D 的 技 术 从 FI
方差分析检验来确定模 型形 式。基础 检验模 型如下 :
l nYh =6 I + nK^“ 卢lL . + + ^ n “
域分析 , 出2 指 1世 纪 初 , 国 工业 部 门 引进 F I 总体 上 对 内 资部 门产 出增 长起 到 了积 极 的促 进 作 用 ,D 的技 术 中 D在 FI 溢 出效 应 为 正 , 这 一技 术 溢 出效 应 的 作 用 并 不 太 大 且 在 地 域 上 不 均 衡 。 分 东 、 、 部 的 研 究表 明 , 国西 部 总 但 中 西 中

OFDI逆向技术溢出: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OFDI逆向技术溢出: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OFDI逆向技术溢出: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OFDI成为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领域主要的研究主题和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展望。

关键词: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技术差距一、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技术手段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设想最早来自于Kogut和Chang(1991)的研究[1]。

投资母国通过OFDI来接触东道国先进的技术、信息等研发资源,从而实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技术实力雄厚的东道国向技术相对落后的投资母国的转移和扩散的过程,被称为是“逆向技术溢出”。

在测算OFDI逆向技术溢出时,首先需要寻找技术的代理变量,在国内外研究中,常用效率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知识进步等要素来衡量技术提升,在具体的选择中,一般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效率,用专利申请水平衡量企业创新能力。

研发资本存量最早由Coe和Helpman(1995)提出,是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关键变量,其C-H范式为后续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Lichtenberg和Potterie(2001)在此基础上提出了L-P范式,被国内外逆向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广泛沿用[2]。

另外,Bitzer和Kerekes(2008)提出了B-K范式,该范式亦被国内部分学者沿用。

二、OFDI逆向技术溢出研究主题(一)研究主题一: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性的证明Potterie和Lichtenberg(2001)研究发现,OFDI可以实现技术的逆向溢出,从而促进母国的技术进步。

Prandhan和Singh(2009)则利用印度汽车行业企业层级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印度汽车行业企业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OFDI均能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

毛其淋和许家云(2014)使用PSM-DID方法验证了OFDI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3]。

Bitzer和Kerekes(2008)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国与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仅有部分国家能够获得OFDI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吸引和利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探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机制及其动态效应。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FDI与经济增长、就业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含经济增长、就业和FDI等关键变量的VAR模型,并运用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对模型的稳定性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本文深入探讨了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一方面,FDI的流入为我国带来了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FDI的流入也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本文还发现,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和动态性,需要政策制定者关注其长期效应和时变特征。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我国应继续加大吸引和利用FDI的力度,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外资利用效率。

我国应加强对外资企业的引导和支持,推动其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还应关注FDI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加强就业培训和劳动力市场监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通过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深入探讨了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机制及其动态效应。

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外资政策和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国直接投资(FDI)逐渐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关于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FDI溢出与区域技术进步的非线性效应研究

FDI溢出与区域技术进步的非线性效应研究

No n l i n e a r Ef f e c t b e t we e n F DI S p i l l o v e r a n d Re g i o n a l T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r o g r e s s
HU Z o n g — y i 。TANG Li — we i ,CHEN J u n
于技术进步. 随着经济逐 渐发展 , F D I 对技 术进 步的抑制作 用逐渐 减弱 , 并开始 转为正 的促 进作 用, 而 当经济发展 到 门槛值 时, 促进作 用逐渐明显 , “ F D I 技术溢 出效应” 出现. 此外 , 人 力资本和金
融发展 程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存在 门槛效应 , 其 中, 人 力资本 对技 术进 步的影响 最开始 为负
( C o l l e g e o f Fi n a n c e a n d S t a t i s t i c s 。Hu n a n Un i v,Ch a n g s h a 。Hu n a n 4 1 0 0 7 9,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y c on s i d e r i n g t he“b a d”o ut p ut ,we us e d Ma l mq ui s t — Lue n be r ge r i nde x t o e s t i ma t e t he t ot a l
b e t we e n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a n d FDI a t t h e e a r l y s t a g e s o f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 Th e t e c h n o l o g y g a p b e t we e n o u r c o u n t r y a n d i n v e s t i n g c o u n t r i e s i s t o o l a r g e ,t h e S O — c a l l e d” F DI t e c h n o l o g y s p i l l o v e r e f f e c t ”

【毕业论文选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选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

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经济就是对物资的管理;是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总称。

下面是学术堂为大家整理的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一:1、乌海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2、贸易开放度、经济自由度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3、内蒙古资源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4、循环经济模式下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5、新疆南疆经济空间演化格局及驱动力分析6、生产性公共支出、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多地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7、基于海洋生态产品的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额度评估8、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9、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10、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11、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绿色索洛模型”的分析12、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13、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14、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评述15、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16、从宏观数据看中国经济的当下格局与长期增长前景17、创新驱动、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18、从共享单车上树现象谈如何有效管理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119、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20、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21、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沿线国家产业层面数据的反事实模拟22、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23、新兴经济体国家工业化水平测度的实证分析24、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25、论“分享经济”下我国劳动法保护对象的扩张--以互联网专车为视角26、土地资源错配及经济效率损失研究27、美国经济政策转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8、浙江县域土地经济效益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29、中国海洋经济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空间分异30、房价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3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32、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对不同负债结构国家的经济影响33、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34、我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空间效应分析35、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空间分异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省份面板数据36、基于动态因子分析法的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研究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二:37、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战略的调整与实施38、我国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39、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解释力和话语权240、积极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41、中国FDI与ODI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42、马克思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比较43、农业机械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研究44、城市化、人口红利与日本经济增长关系研究45、区域人口、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情景预测研究46、煤炭消耗、污染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47、我国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与实证研究48、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倒U型关系:杠杆率非对称变化机制视角49、城市规模与经济密度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50、城市群内部经济服务化空间互动关系分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51、海南建省以来经济增长空间分异格局演变52、湖南省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演变53、非均衡发展条件下地级市经济差距时空特征54、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投资社会风险探究55、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变迁的回顾与反思--兼论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6、新常态、新经济与商业银行发展转型57、地方立法需求与社会经济变迁--兼论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范围58、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尾效”研究59、中国经济增长拐点问题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和微积分学的实证分析60、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耦合的动态演化61、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和环境的短期效应综合评估62、“一带一路”与“中美经济博弈”63、滞留的集体主义:微博场域经济议题的社会共识现状与表达64、全球变革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发展65、上海自贸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反事实”思维视角366、长三角地区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时空分异67、长江经济带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68、基于VAR模型的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69、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提升的驱动作用研究70、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71、绿色发展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环境经济影响?--基于非参数方法的解答72、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三:73、财政激励、政府偏好与地区经济增长74、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75、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与财政政策调控76、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77、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78、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79、基于景气状态的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时序性研究80、珠三角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8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8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83、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及代际经济支持84、基于空间计量的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85、中国-欧亚经济联盟FTA的经贸效应模拟分析--基于GTAP模型及偏效应分解86、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87、双向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来自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88、金融发展、微观企业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上市公司专利视角的实证分析489、中国经济增长与三个产业能源消耗的结构调整90、利润率下降与中国经济新常态91、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协调分析--以陕西省为例92、考虑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区间非线性经济调度研究93、中国旅游投资与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与差异分析94、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与绿色经济发展--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95、区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演进关系及其减排潜力研究96、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应用97、金融发展缘何抑制了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98、土地开发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99、政府干预、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动力--兼论“简政放权”如何动态释放改革红利100、共享经济下网络平台的法律地位--以网约车为研究对象101、基于“互联网+”的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02、甘肃省生态资产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时空变化格局10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性分析104、环渤海地区港口体系与其城市经济的偏移增长及重心耦合态势研究105、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阶段转换研究106、中国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效应107、生产商规模不经济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选择108、经济转型视野的“去库存”与房地产市场稳健性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四:109、江苏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110、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研究5111、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112、作为经济伦理的经济共享理念113、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度的实证分析114、城市化、人口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115、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风险及应对116、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117、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118、论共享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119、中国城市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效应及空间溢出性120、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问题研究121、“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122、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的三个特点和规律123、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贡献124、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双重冲击下的世界经济125、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研究略论126、出境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兼论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异同127、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128、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理论与实践新发展的研究129、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医疗费用上涨对我国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分析130、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基于单一国家和多国的动态CGE模型1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132、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转型--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现状与问题的思考133、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134、经济增长理论的要素供给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6135、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136、金融集聚与区域民营经济成长--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门槛模型的实证137、浅析体验经济环境下服装品牌的体验设计方法138、经济因素对服装流行色趋势影响的实证研究139、循环经济下的闭环模式对我国服装企业的启示140、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141、中国经济的“双重”结构转型与非平衡增长142、经济集聚、经济距离与农民增收: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143、互联网、信息元与屏幕化市场--现代网络经济理论模型和应用144、制造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效率提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五:14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146、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回顾与展望--变化大背景下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高层论坛综述147、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148、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机制149、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与新型商业模式研究150、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逻辑151、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的关系及发展前景152、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探析153、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154、“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及其效应分析155、融资歧视、市场扭曲与利润迷失--兼议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156、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关系7157、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效应--基于联立方程的检验158、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探讨159、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160、基于通用分布的含风电电力系统随机动态经济调度161、城市用地扩张、规模经济与经济增长质量162、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163、中国金融状况的波动特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分析164、中国政府经济治理的项目体制研究165、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166、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挑战167、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68、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经济增长溢出与区域空间优化169、马克思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原理及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现实意义170、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变特征171、基于多源数据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关联特性分析--以云南省为例172、交通可达性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关系--以江苏省为例173、政治关联与经济增长--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研究174、代际社会经济地位与同住安排--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分析175、专利能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专利资助政策视角的一个解释176、在职消费经济效应形成机理及公司治理对其影响177、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问题--以互联网专车为例178、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79、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180、要素重新配置型的中国经济增长181、中国政治精英的权力结构与经济分权的可持续性89。

金融市场发展对中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检验

金融市场发展对中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检验
财贸研 究
2 1 . 005
金 融 市 场 发 展 对 中 国 F I 术 溢 出效 应 D 技 的 影 响 及 其 门 槛 效 应 检 验
钟 娟 张 庆 亮
( 安徽 财 经大 学 国际经 济 贸易学 院 , 安徽 蚌埠 2 3 3 ) 300 摘 要 : 融 发展 水平 对提 高技 术 吸 收 能 力 至 关重要 , 对 F I 术溢 出效 应 的 实现 产 生 重 金 并 D技
外 溢效果 是 如何依 赖 于 国内金融发 展水平 的 , 我 国 17 - 2 0 对 9 8 0 3年 时序 数 据 的经 验 研 究结 果 表 明 , 虽
然我 国外商 直 接投 资具 有 明显 的资本 积 累效应 , 而 由于 目前 我 国金融体 系 效率相 对低 下 , 然 并不利 于国 内企业 充 分 吸收外 资 企业 的技 术外 溢 。 赵奇伟 等 (0 7 、 建伟 (07 、 20 )李 20 ) 曾慧 (0 8 、 力军 (0 8 、 20 )孙 20 ) 李金 昌等 (0 9 、 凌云 等 (09 、 20 ) 黄 20 ) 孙 辉煌 等 (0 9 采用 面板数 据研究 金融 发展 、 20 ) 外商 直 接投 资 (F I D )对经 济增 长 的影 n 结论 不尽相 同 。 向,
金 融发展 “ 门槛 效应 ” 。
关键 词 : D 技 术 溢 出; 融发展 ; FI 金 门槛 效应
中图分类号 : 8 2 1 F 3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1— 2 0 2 1 ) 5— 0 8— 7 10 6 6 ( 0 0 0 0 9 0


文献综述
外商直接投资是集资金 、 技术 、 管理于一体的创造性资源, 是发展 中国家吸收国际先进技术 的主要 途径 。当前在 国 内资金充 裕 的情况 下 , 国吸 收 F I 主要 目的就是 吸收 国际技术 溢 出 , 进 国内技术 我 D的 促 进步 , 现经济 转 型 。但 是 F I 实 D 技术 溢 出效 应 的实 现是个 很复 杂的过程 , 主要 取决 于东道 国的技术 吸收

FDI对我国实体企业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FDI对我国实体企业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收稿日期:2023-03-2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21ST A 016);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19SFK C 32)作者简介:沈智颖(2002-),女,广东省韶关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贸易经济;高维新(1966-),男,江苏盐城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W T O 规则与国际贸易。

FDI 对我国实体企业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机制分析沈智颖,高维新(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本文基于2000-2020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FD I对实体企业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研究表明:在样本区间内,FD I对实体企业资本回报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FD I通过提升实体企业创新能力和缓解资本负债率等途径和机制作用于我国实体企业发展对其产生正向影响。

从区域异质性视角分析,FD I对不同区域的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的作用存在差异性,对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作用并不明显,而对中西部地区和非沿海地区产生了明显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FD I ;实体企业;资本回报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4)04-0061-07一、引言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和富民之源。

[1]实体企业是扎根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建设和发展的。

企业资本回报率是用于衡量实体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实体企业在市场获取利润的能力。

[2]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必须坚持将国家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中国新型工业化,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态势却朝着“脱实向虚”的趋势发展,对金融业的投资热情过度饱满,而对国内制造业投资则呈现低迷状态。

为了改善我国实体企业存在融资难、缺资金、技术匮乏等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通过给予外商优惠的引进政策、劳动力成本要素优势和建设良好的投资市场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吸引外资源源不断的流入。

经济发展中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与拐点效应——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经济发展中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与拐点效应——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经济发展中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与拐点效应——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张春海【摘要】本文基于79个国家1990-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分别对经济发展中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和拐点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门槛范围相对较窄,更多表现出的是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门槛变量值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金融规模的增加将会削弱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的边际促进作用,而金融效率的提升和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促进作用的改善.拐点效应分析表明金融杠杆和经济发展之间呈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关系,中国已于2017年进入后拐点区域,施行稳健有序的金融\"去杠杆\"、优化金融杠杆内部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应成为当前和未来保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内在动力.【期刊名称】《金融发展研究》【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7页(P33-39)【关键词】金融杠杆;经济发展;门槛效应;拐点效应【作者】张春海【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山东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35一、引言与文献综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杠杆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社科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全社会总体杠杆率由2008的170%快速攀升至2015年的249%。

社会杠杆率的提升,加之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错位,使得本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进行自我循环,在增加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伤害。

以上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金融去杠杆也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多次强调。

本文在引入金融发展和金融杠杆波动等因素的基础上,对金融杠杆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试图为我国金融去杠杆和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经验借鉴。

FDI的市场选择和溢出效应——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经验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FDI的市场选择和溢出效应——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经验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FDI的市场选择和溢出效应——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经验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标题:FDI的市场选择和溢出效应——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经验实证分析背景: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主要形式,对促进技术进步、增强产品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FDI的投资市场选择和技术溢出效应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时也面临着外资溢出效应和技术转移问题。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制造业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选择和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探讨FDI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我国制造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1. 国内外对FDI市场选择与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2. 分析我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选择和技术溢出情况,以此为依据,探讨FDI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3. 对我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选择和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定量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4. 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制造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结合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选择和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定量分析,验证研究假设。

同时,结合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制造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预期成果: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选择和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预期得出FDI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和作用途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研究成果旨在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基于行业差异的FDI技术外溢效应及其门槛水平的测定

基于行业差异的FDI技术外溢效应及其门槛水平的测定

平。 此“ 在 门槛 ” 平 之 上 ,D 的技 术外 溢 效应 才 能得 以 水 FI 体 现 , 之 ,D 的技 术 溢 出 效 应 则 不 会 体 现 , 至 会 抑 反 FI 甚

F DI的技 术 溢 出效 应 与 门 槛 效 应
收 稿 日期 : 0 2 03 0 2 1— — 7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D ) 技 术 溢 出 效 应 做 实证 分析 。 结 果 表 明 ,D 对 我 国的 制 造 业 确 实存 在 技 术 溢 出效 应 , F I F I的 FI 但 D 的
技 术 溢 出效 应 受 行 业 属 性 的影 响 , 且技 术 溢 出存 在 门槛 效 应 。 并 关 键 词 : D 技 术 溢 出效 应 ; FI 门槛 效 应 ; 造 业 面板 数 据 ; 量 经 济模 型 制 计
中 图 分 类 号 :2 4 F 2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O 3 9 3 (0 2O 一 o 7-5 DO :03 6/i n1 o - O 1 0 2 5 4 A 1 O — O 12 1)5 o 1一 I1 , 9 .s.O 3 9 3 . 1 . . 0 . 9 js . 2 00
新 能 力 的 影 响 可 能不 尽 相 同, 此 , 讨 F 对 我 国制 造 因 探 DI 业 不 同 行 业 技 术 溢 出 效 应 的差 异 ,进 而探 寻 导 致 该 差 异
B r— z i(9 8 把 这 一 现 象 称 之 为 “ o n t n 19 ) e e 门槛 效 应 ” 。也 就 嘲 是 说 只 有 当 经 济 发 展 超 越 了一 定 的 “ 门槛 ” 平 , E 才 水 FI
国对 外 开 放 的 程 度 不 断 扩 大 ,我 国 F I的 流 人 量 也 随 之 D 逐 年 增 加 。2 0 0 2年 , 国 首 次 超 越 美 国成 为 世 界 上 外 资 我 流 人 量 最 大 的 国 家 ,DI的 流 入 对 我 国 的 经 济 增 长 发 挥 F

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分析

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分析

本次演示通过面板门限回归分析发现,FDI技术外溢在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中 确实存在门槛效应。这为我们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利用外资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谢谢观看
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 力的门限特征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
数据的门限回归分析
目录
01 一、引言
03 三、研究方法
02 二、文献综述 04 四、结果与讨论
05 五、结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六、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技术转移和经济增长中 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FDI技术外溢的效果并不总是显著的,它受到东道国吸 收能力的制约。吸收能力,即东道国获取、理解和应用外国技术的能力,已成为 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次演示旨在探讨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 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以期为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本次演示的研究为理解FDI技术外溢和吸收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政策 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应更加地区差异和吸收能力门限特征,制定有针对 性的政策措施,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
六、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是经济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特别是 在高技术产业中,这一效应可能更加显著。然而,有观点提出,FDI的技术外溢 效应可能存在“门槛条件”,即投资必须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才能产生积极的技术 溢出效应。本次演示以我国高技术产业为例,采用面板门限回归分析方法,旨在 检验FDI技术外溢是否存在这种门槛效应。
二、理论和假设
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一般被认为主要通过示范-模仿、人力资本流动和竞争互 动等机制实现。然而,这些效应的显现可能受到投资规模、技术差距、人力资本 等因素的影响。特别地,当FDI投资规模不足或与当地技术水平差距过大时,可 能无法引发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因此,我们假设在高技术产业中,FDI的技术 外溢效应存在一个门槛条件。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别面板数据的非线性门槛技术回归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别面板数据的非线性门槛技术回归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别面板数据的非线性门槛技术回归韩玉军;王丽【摘要】本文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以2003-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3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东道国研发(R&D)支出、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是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正相关因素.同时,本文以技术差距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差距存在单一门槛值,当中国与东道国之间技术差距较大时,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产生了正向影响;当技术差距缩小后,正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影响程度有所下降.【期刊名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12页(P94-105)【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门槛效应【作者】韩玉军;王丽【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10087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及地区日趋广泛。

《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企业投资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 078.4亿美元,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量的7.6%,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位居全球第11位。

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战略资产寻求”的特征,对外直接投资是获得发达国家知识、技术和技能(know-how)的重要途径。

[1]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我国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也具有重要意义。

FDI创新溢出与门槛效应——基于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分析

FDI创新溢出与门槛效应——基于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分析
衙 宄(月 ) 双 刊
21 第 期总 5 ) 0 年 6 (第5 1 期
FI D 创新溢 出与 门槛效应
— —
基 于 非 线性 面板 平 滑 转换 回 归模 型 的分 析 牛 泽 东 张倩 肖
(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 与金融学院 , 陕西 西安 7 06 ) 10 1
摘要 : 本文 采 用面板 数据 的 变 系数模 型 和 非线性 面板 平 滑转换 回 归模 型 对 19 2 0 9 8~ 0 8年我 国 高 技 术 产业 l 3个 细分行 业 中 F I D 的创 新 溢 出和 门槛 效 应 进 行检 验 和 测 算 , 结果 显 示 : D 创新 溢 出效 FI
据, 在研究 F I D 创新溢出效应行业差异的基础上 , 运用非线性 面板平滑转换 回归( S R 模 型对我国 PT ) 高技 术 产业 F I 新溢 出 的 门槛 效应 做进 一步 的检 验 , D创 以揭示 F I D 创新 溢 出效 应 与若 干 影 响 因素 之
间的非 线性 关 系 , 并对 各 影响 因素 的 门槛水 平进 行测 度 。 关于 F I D 外部 性 的研究 是从 研究 F I D 的技术 溢 出效应 开 始 的 , 学者 们进 行 了大量 的理论 和 经 验 研究 。在这类 研 究 中 , 研究 者 大多从 整 体上 分析 F I D 对东 道 国整体 技术进 步 的影 响 , 较少 涉及 F I D 对 东 道 国技术创 新 能力 的影 响 。而关 于 F I 新溢 出效 应 的研究 则起 步较 晚 , 究文 献相 对薄弱 , D创 研 研究 结论 也 不尽 相 同 。Hu& Jfro¨ 采用 大 中型企 业 的数 据研 究 了 F I 我 国技 术创 新 能力 的影 响 , eesn f D对 得 出 了正 向溢 出的结 论 ;hu g& Ln 采用 19 20 C en i 95~ 00年地 区层 面 的面 板 数据 分析 了 F I 我 国 D对 专 利 申请 量 的影 响 , 果 表 明滞 后 一期 F I 专 利 申请 量 存 在 显 著 影 响 ; 润 秀 和官 建 成 运 用 我 结 D对 侯

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

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

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除了经济增长之外,人们越来越关注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来说,本文将首先回顾相关理论和文献,梳理FDI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其溢出机制。

然后,利用中国的相关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探究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实际影响。

本文还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技术水平的差异,以更全面地了解FDI溢出效应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入了解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揭示其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本文也期望为推动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为全球范围内关于FDI与创新关系的研究做出贡献。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国直接投资(FDI)已经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FDI 不仅是资本引入的重要途径,更是技术转移和知识溢出的重要渠道。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吸引FDI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引人注目。

因此,研究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于FDI对东道国创新能力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FDI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上,如Caves(1974)提出的“技术溢出”假说认为,FDI的流入会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

随后,Kokko(1992)进一步将技术溢出分为竞争效应、示范效应、联系效应和培训效应四种类型,并指出这些效应是FDI促进东道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然而,也有学者对FDI的溢出效应持怀疑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DI创新溢出与门槛效应——基于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分析摘要: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和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对1998~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中FDI的创新溢出和门槛效应进行检验和测算,结果显示:FDI创新溢出效应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中存在明显差异;行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本、市场竞争程度对高技术产业FDI创新溢出效应皆存在门槛效应,具体而言,当内资企业行业技术水平超过0.756的门槛值后,FDI创新溢出提升的速度明显加快;当内资企业的人力资本跨过的7.79门槛值后,FDI创新溢出效应出现显著的跃升;FDI创新溢出效应只有在市场竞争程度较激烈(赫芬达指数<638.0)的行业才更为明显;与人力资本、市场竞争程度相比,行业技术水平对FDI创新溢出的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创新溢出效应,门槛效应,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一、引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和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国政府、企业与学术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显示,FDI研发活动的溢出效应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

我国作为吸收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FDI的大量流入及其在华研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是否促进了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FDI的创新溢出在不同的行业是否存在差异性和门槛效应?本文拟采用我国高技术产业行业水平的面板数据,在研究FDI创新溢出效应行业差异的基础上,运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FDI创新溢出的门槛效应做进一步的检验,以揭示FDI创新溢出效应与若干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对各影响因素的门槛水平进行测度。

关于FDI外部性的研究是从研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开始的,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

在这类研究中,研究者大多从整体上分析FDI对东道国整体技术进步的影响,较少涉及FDI对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而关于FDI 创新溢出效应的研究则起步较晚,研究文献相对薄弱,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

Hu & Jefferson[1]采用大中型企业的数据研究了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得出了正向溢出的结论;Cheung & Lin[2]采用1995~2000年地区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了FDI对我国专利申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滞后一期FDI对专利申请量存在显著影响;侯润秀和官建成[3]运用我国1998~200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分析FDI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时发现,FDI的流入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冼国明和严兵[4]采用我国1998~200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FDI对专利申请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FDI的创新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而在溢出效应较为显著的东部地区,FDI 创新溢出效应则主要表现在一些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创新项目中;蒋殿春和夏良科[5]认为FDI的竞争效应不利于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成长,但通过示范效应和人员流动效应促进国内企业的研发活动。

现有的研究表明,FDI的溢出效应多发生在发达国家或那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这说明FDI的溢出效应并不是自动发生的,而要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

Perez[6]认为只有当东道国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才能得到充分利用,这一现象被Borensztein et al.[7]称为“门槛效应”。

FDI创新溢出的存在也存在类似的门槛效应。

Liu & Trevor [8]运用我国1997~2002年的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只有当国内企业具备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时,FDI才会对国内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正的溢出效应。

这里“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其实就是门槛水平。

除技术差距、吸收能力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FDI创新溢出效应发生的因素。

目前国内关于FDI创新溢出门槛效应的研究文献较少。

薄文广等[9]运用我国1995~2003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FDI创新溢出效应,结果发现FDI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会发挥积极的影响,但前提是必须跨越一定的人力资本门槛;李梅和谭力文[10]运用我国1998~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FDI在不同地区引发的创新溢出效应进行检验,证实FDI对创新能力的溢出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并进一步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状况、金融发展程度和经济结构四个方面对能够引发积极的创新溢出效应的各因素的“门槛”水平进行了测算。

史星际[11]从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经济结构五个方面分析FDI对省域创新能力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结果显示除人力资本及人均GDP外,其他三因素与FDI创新溢出效应之间都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

本文对现有文献从两方面进行拓展:一是研究我国高技术行业FDI创新溢出的行业差异和门槛效应。

目前国内关于FDI创新溢出的研究主要分析了FDI创新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尚没有学者研究FDI创新溢出的行业差异和门槛效应。

二是运用PSTR模型检验和测度FDI创新溢出的门槛效应。

以往研究的检验手段基本上以构造连乘模型或简单的分组检验为主,这种分析方法无法精确探查引发FDI创新溢出效应变动的各种因素的具体门槛水平,而且对引起FDI创新溢出效应非单调变化的因素无法进行准确的估计。

少数文献虽采用面板门限回归(PTR)模型分析FDI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12],但PTR模型在分析门槛效应也存在缺陷,即其假定FDI溢出在某门槛前后发生突变,这一假定在某种程度上与客观事实不符。

FDI的创新溢出在不同的影响状态之间进行转换可能很剧烈,也可能比较缓慢平滑。

而PSTR模型作为非线性关系模型分析的典型工具之一,具有允许参数逐步、缓慢发生变化的显著优势,PTR模型实际上是PSTR模型的特例。

二、FDI创新溢出的行业差异(一)模型设定我们借鉴吴玉鸣[13]的做法,从Griliches[14]和Jaffe[15]提出的基本知识生产函数(KPF)出发,根据Romer [16]内生增长模型的思路,逐渐引进人力资本和FDI变量,构建本文研究的计量模型。

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具有如下形式:INN=ARDα。

其中,INN为创新产出,A表示研发活动的技术水平,RD 表示自主研发资本投入。

根据传统的内生增长模型,在封闭经济系统中,研发活动的技术水平主要取决于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高技术人力资本总量(HK),即:A=HKβ;FDI是国际技术溢出和创新溢出的重要渠道。

在一个内部没有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而依赖FDI引进技术的经济中,FDI在东道国研发活动的规模越大,对内资企业研发技术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即:A=FDIλ。

因此,当既有国内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又有FDI流入存在时,内资企业研发的技术水平由其高技术人力资本总量与FDI的研发规模共同决定,则有:A=ηHKβFDIλ。

其中,η衡量了人力资本和FDI研发活动之外的其他因素对研发技术水平的影响。

将A=ηHKβFDI代入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可得创新生产函数为:INN=ηHKβFDIλRDα (1)(1)式两边取对数,同时在解释变量中加入因变量的滞后项以控制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滞后效应,获得如下的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lnINNit=C+ρlnINNit-1+αlnRDit+βlnHKit+λilnFDIit+εit (2)(2)式中,C为常数项,i、t分别表示行业和时间;NNNit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选择内资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作为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RDit为高技术产业自身的研发投入,用各行业中内资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来表示(单位:亿元);HKit为人力资本,用各行业中内资企业的研发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来表示(单位:人年);FDIit 为FDI对内资企业的创新溢出变量,用各行业中三资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来表示(单位:亿元);λi为FDI创新溢出的弹性系数①;εit为误差项,代表其他未观测到的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因素。

(2)式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依赖于内资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和FDI在华的研发规模。

(二)回归结果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平稳性,本文选用1998~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面板数据②进行估计。

样本数据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9~2009年)。

RD、FDI采用以1998年为基期的R&D价格指数③进行折减;为消除变量取对数造成的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INN中的零值按1处理(这样的观测值共有7个)。

使用软件Eviews6.0、采用固定影响的变系数模型④对(2)式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1。

表1显示,调整后的R2可决系数达到0.815,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拟合效果。

13个行业中,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和通信设备制造7个行业中的创新溢出效应显著为正;化学药品制造、生物药品制造和仪器仪表制造3个行业FDI的创新溢出效应为正,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3个行业FDI的创新溢出效应为负,但统计上皆不显著。

创新溢出效应最大的是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667),最小的是办公设备制造业(-0.047)。

可见,我国高技术产业中FDI创新溢出效应呈现出明显的行业差异性。

三、FDI创新溢出的“门槛效应”及其测量通过对我国13个高技术行业FDI创新溢出效应的检验发现,FDI创新溢出效应在不同行业存在明显差异。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各行业拥有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本、市场竞争程度不同引致其消化吸收能力、外资引入技术先进程度不同,从而使FDI对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这也进一步说明FDI对我国高技术行业的创新溢出可能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即当某行业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本或市场竞争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FDI的创新溢出效应会充分显现和显著跃升。

本文在上述计量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影响FDI 创新溢出效应的因素,并对引发创新溢出的门槛水平进行测度。

(一)“门槛效应”的测量模型本文采用Gonzalez et a1.[17]出的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对影响FDI创新溢出效应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考察。

该模型是对面板门限回归(PTR)模型的进一步扩展,由于回归参数可以逐步、缓慢地发生变化,因而能够较好地刻画面板数据的截面异质性。

包含两机制(Regime)的基本的PSTR模型形式如下:yit=μi+β0'xit+β1'xitG(sit;γ,c)+uitG(sit;γ,c)=(1+exp(-γПk=1m(sit-cit)))-1y>0,c1≤c2≤…≤cm其中,yit为被解释变量,xit=(wit',zit')为解释变量,wit为因变量的滞后项,zit为一组外生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