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第一、二节)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2015最新版。总主编:钟启泉 主讲:郭孔生。
教育的法律法规-真题链接
真题链接:现行的《义务教育法》施行始于(
A、2006年6月29日
B、2006年7月1日 C、2006年9月1日 D、2007年9月1日
C)
教育的法律法规-真题链接
真题链接:根据现行有关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
公办学校实行( B ) A、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教职工代表大会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教育的法律法规-真题链接
真题链接: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C)
教育的法律法规-真题链接
真题链接:初二学生小华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学
校可以对他依法采取的措施是( C) A.勒令退学 B.开除学籍 C.批评教育 D.单独禁闭
考纲要求1: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
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 从教。 (二)教师的义务 1、《宪法》赋予的基本义务。 2、《教师法》赋予的职业义务:为人师表、完 成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禁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提高觉悟与教学水 平。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考纲详解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考纲详解
考纲要求1: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
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 从教。 (一)教师的权利 1、《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 2、《教师法》赋予的职业权利:教育教学权、 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获得报酬待遇权、参 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考纲详解
(2010—2020年)》规定,将( C )作为教师 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A、教学业绩 B、学历水平 C、师德水平 D、教学能力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选)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2节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解答)第四章文化素养12%(9)(只出单选)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汇总一 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概述(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第二章 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法律法规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育权益的法律依据。
了解教育法律法规不仅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素养,还能指导教师正确履行职责、维护学生权益。
本文将从教育法律法规的作用、主要内容以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法律法规的作用教育法律法规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的依据,它具有以下作用:1. 保障教育权益:教育法律法规确保了公民享受平等、免费、义务的受教育权利,保护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2. 规范教育行为:教育法律法规对学校组织管理、教师行为、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规范,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 维护社会稳定:教育法律法规有助于预防和处理教育领域的纠纷,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教育法律法规的层级和来源:教育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大纲性文件、行政规章等,它们在层级上由上到下逐渐细化,构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2.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教育法律法规遵循的基本原则有法治原则、公平原则、服务原则等,这些原则为教育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和指导。
3.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教育法律法规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学校管理、教师行为、学生权益、课程设置、考试评价等方面,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1. 遵守学校管理规定:教师应该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活动,配合学校的组织和安排。
2. 遵循教师行为规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遵守教师行为准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从事违法违纪行为。
3. 保护学生权益:教师有责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对学生平等对待,不歧视、不虐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
4. 合理设计课程:教师应根据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确保教育目标的达成,并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
5. 公正评价学生成绩:教师在考试评价方面要公正、公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不进行舞弊等不当行为。
【配套K12】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大纲必背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大纲必背版)《综合素质》知识点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尊重学生都有潜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
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中学教育必须以中学的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全体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以人为本”也就是所有学生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公平的原则教育机会均等,要求公正的对待学生,不因何种原因,给予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分阶段教育:学生的才能有高有低,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生的才能高低来进行分配;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潜能不同,因而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教育机会。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补充:e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e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e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 .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3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
o 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 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得行政处罚;造成损害原, 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师法》35条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第三节 教育法的渊源
一、渊源释义
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
(3)禁止性规范 不得 /禁止
《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克扣、
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 地、房屋和设备。禁止侮辱、殴打教师……”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根 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责令赔 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5.规定了从事教育工作的公民又有进行创造性工作的 自由 6.规定了父母或监护人的教育义务
宪法中的教育条款,也是我国制定教育法律和 法规的最高法律依据。一切与宪法相抵触的教育法 律和法规都是无效的。《宪法》中的有关教育条款 无疑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并为其发展提供了最 根本的法律保证。
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
o 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 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 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著作权法》23条2款
十六周岁以上公民的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为十年、二十年、长期。十 六周岁至二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证;二十六周岁至 四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证;四十六周岁以上的, 发给长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证。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 育法基本理论
2020/11/21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单行法》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单行法》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二)——教育单行法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学综合素质》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这一节需要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等。
教育单行法是指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原则制定的调整某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律。
教育单行法遵循宪法和教育基本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义务教育法》的性质与地位《义务教育法》是教育单行法,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
《义务教育法》对《教育法》规定的“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中的义务教育制度进行法律规范。
2.《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结构与内容(1)基本结构《义务教育法》共有三部分(总则、分则、附则),八章,63条。
其中,总则是对义务教育活动的总体规定.分则是对义务教育活动各个方面的分别规定.附则是未尽表达事项的补充规定和说明。
(2)主体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公布。
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制度概说】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
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第三条【实施目标】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四条【适用对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
2023中学教资笔试《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总结
2023中学教资笔试《教育法律法规》知
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2023年中学教资笔试中与《教育法律法规》相关的知识点。
一、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 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针对教育事业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目的是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公开,维护教育秩序,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
1. 宪法和基本法律
-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 教育法律法规按照层级不同分为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等。
3. 教育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 例如《中小学教师资格条例》
4. 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
- 各级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的校内规章制度。
三、常见的教育法律法规
1. 义务教育法律法规
- 例如《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高等教育法律法规
- 例如《普通高等学校法》、《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法》
3. 中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
- 例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4. 学前教育法律法规
- 例如《学前教育法》、《幼儿园卫生标准》
四、教育法律法规的作用
- 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公开
- 维护教育秩序
- 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以上是对2023年中学教资笔试《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的一个概括和总结。
参考文献:。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集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归纳《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3、素质教育的要求:(1)德育为先(2)能力为重(3)全面发展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二、学生观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最新【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法律法规知识点归纳,真题+解析实战记忆
最新【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法律法规知识点归纳,真题+解析实战记忆第一节教育与教育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单选】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第十二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
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实施双语教育。
第十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小学——区县;高中、市属大学——市教育局;省属大学、211——省教育厅;985、教育部直属——国家教育部)第二十七条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三十五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十六条员工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第三十七条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第五十四条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第六十七条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只有教育法中有)第九章法律责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单选】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教资教育法规
教资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规范和管理教育事务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必须深入了解和遵守教育法规,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资教育法规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教育法规概述1.1 教育法规的概念及作用教育法规是为了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和教师的权益得到保护而制定的法律文书。
它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并起到规范教育行为、维护教育秩序、保障教育质量的作用。
1.2 教育法规的分类教育法规根据层级和性质可分为立法、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立法是最高级别的法规,行政法规是由政府制定和修订的法规,部门规章是由教育部门根据教育法律制定的规章。
1.3 教育法规的主要内容教育法规主要涵盖教育机构和教师的法律地位、教育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学生权益保护等方面内容。
第二章教育法规的基本原则2.1 教育公平原则教育公平原则是教育法规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不论地域、性别、种族等因素均不得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
2.2 教育质量原则教育质量原则强调教育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和质量保证,要求教育机构和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高水平的教学能力。
2.3 教育自由原则教育自由原则指的是学生享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的自由,教师则具有开展教学和研究的自由,这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章教育法规的主要内容3.1 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而师德规范则是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的准则。
3.2 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组织机构、人事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规定,旨在维护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3.3 学生权益保护学生权益保护主要涉及学生的人身安全、受教育权利、隐私权、知识产权等方面,对学生的权益进行保护和维护。
第四章教育法规的实施与监督4.1 教育法规的实施教育法规的实施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等共同参与,以确保相关法规的有效实施。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法律法规 教师法考点解读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法》考点解读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考点:全条都重要(填空题、选择题备考)※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师工作。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考点: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考点:九月十日【知识链接】198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同年是第一个教师节。
1994年9月10日是第一个法定教师节。
(注意考题中是否是法定教师节)1985年《中国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施义务教育,次年义务教育法颁布。
第二章权利和义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颁布;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颁布。
※※※※※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考点:◆教育教学权——最基本权利◆科学研究权(学术自由权)◆管教权——品行和学业成绩◆获取报酬权——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带薪休假注意:寒暑假教师不可进行培训,违反带薪休假权。
◆民主管理权——参与(注意:并非领导)◆进修权——如考上研究生不上去记忆口诀:教育科研凭学生,进修管理获报酬考查题型:简答题(答题时要答原文)※※※※※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15-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节教育类法律法规解读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五条【保护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第十条【监护人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例-真题单选】观察下图,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母亲做法履行了对孩子的监护职责B.母亲的监护人身份应依法被撤销C.母亲做法侵犯了孩子人格尊严D.母亲没有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网校答案:D网校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家庭保护”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图片中母亲的言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例2019年下-单选题】5.对右图中父母的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A.体现了对孩子的严格要求B.有助于激励孩子不断进步C.损害了孩子的人格尊严D.侵犯了孩子的受教育权网校答案:C网校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保护原则】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就不能有体罚、变相体罚、辱骂等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图片中的父母对孩子施以暴力,对孩子进行责骂的行为损害了孩子的人格尊严。
因此本题选C。
第二章家庭保护第十三条【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练习试题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练习题中学教师资格证课程包括《教育教学与能力》、《综合素质》二大章节,今天给大家分享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职业理念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教育家()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孔子B.荀子C.孟子D.韩愈2.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A.全体性B.基础性C.发展性D.全面性3.下列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的叙述。
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试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B.二者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即精英教育,面对部分精英,应试教育则面对大众C.二者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要D.二者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4.()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
A.应试教育B.回归教育C.创新教育D.终身教育5.“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
A.统筹兼顾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C.因材施教D.立足长远6.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
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
A.传道者B.解惑者C.管理者D.示范者7.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强调()。
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B.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8.教师提高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观察,发现和改进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是教师作为()的角色。
A.设计者B.指导者C.组织者和管理者D.反思者和研究者9.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A.特级教师B.教学熟手C.优秀班主任D.专家型教师10.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最新版。总主编:钟启泉
• (二)教育法律的特点:P33
• 1、主体的复杂性。
• 教育活动多种多样,包括兴办教育、 管理教育、实施教育、接受教育、参 与和支持帮助教育等诸多方面。而这 些活动又会涉及到诸如教育机关、企 事业单位、集体组织、学校和受教育 者家庭中的每一位公民。这些公民、 法人、组织都是教育法调整的对象, 从而使得教育法的主体呈现出复杂性 。
• (2)教育法律注重保护教师的职业权利。
• 《教师法》给教师赋予了教育权、 教学权、科研权、指导学生发展权 、带薪休假权、进修培训权等一系 列权益。
• 在学校里,由于学生的自身原因造 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的,教师不 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教师体罚或 变相地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体伤 害的,教师要承担相应责任。
• 比如: • 《教师资格条例》、 • 《幼儿园管理条例》、 •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
(5)地方性教育法规(由各省 人大根据自身的行政区域的实际 需要而制定)
比如: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 《校园、校舍管理保护条例》;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职工 教育条例》。
• (6)教育规章(分为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 府教育规章)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P41
1、修订过程:1986 年 4 月 12 日通过, 1986 年 7 月 1 日实施;2006 年 6 月
29 日修订,2006 年 9 月 1 日实施。 2、立法宗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
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 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
3、立法依据:《宪法》和《教育法》
D、强制性原则
• (五)教育法律的功能:P35 4个
• 1、规范功能:教育法律具有普遍性,是 由各种规范、规定组成的,对人们的教 育行为具有约束性,因此,它具有规范 的功能。
国考中学综合素质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选择题题库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
A.收学费,不收杂费B.不收学费、杂费C.不收书本费、杂费D.收学费,不收杂费[本题答案] B义务教育法规定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收学费、杂费。
2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填鸭式B.题海式C.启发式D.灌输式[本题答案] C启发式教学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育方式。
3规定“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的教育规范性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B.《小学管理规程》C.《中小学德育规程》D.《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本题答案] D4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问不管或对学生讽刺、挖苦、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这都是明显的违犯师德韵行为,违犯的是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要求中的()。
A.“关爱学生”B.“爱岗敬业”C.“教书育人”D.“爱国守法”[本题答案] A试题解析:《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来处罚。
A.学校B.教育主管部门C.家长D.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本题答案] D试题解析: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已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因此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6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
教师资格条例全文
教师资格条例全文导语:大家知道教师资格条例全文的内容是什么吗?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忠职守,下面店铺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第三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师资格工作。
第二章教师资格分类与适用第四条教师资格分为:(一)幼儿园教师资格;(二)小学教师资格;(三)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五)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七)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成人教育的教师资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依照上款规定确定类别。
第五条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但是,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公民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或者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第三章教师资格条件第六条教师资格条件依照教师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其中“有教育教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
第七条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依照教师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第四章教师资格考试第八条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应当通过国家举办的或者认可的教师资格考试。
第九条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教育基本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三次会议通过,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标 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对 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建设,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教育法》的概述及立法基础 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的必然产物,《宪 法》为《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立法依据。
Hale Waihona Puke 5.教育基本制度 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7.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8.教育与社会 9.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 (1)我国教育经费筹措的体制 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教育法第54、55》)我国在2012 年实现了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 ②发展校办产业。(《教育法》第58) ③实行教育集资和捐资。(《教育法》第59) ④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教育法》第62) ⑤设立教育专项资金。(《教育法》第56) ⑥学杂费的收取。(《教育法》第29) (2)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3)教育条件保障
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特征 (一)强制性(义务性) 是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特征。 (二)普及性(普遍性、统一性) (三)免费性(公益性) (四)公共性(国民性) (五)基础性 义务教育的重要特征。
1.某初级中学在初一的六个班里设了一个重点班。该校 的作法()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B.正确,有利于提高升学率 C.不正确,学校不得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D.不正确,应由教育主管部门设立重点班 2.某中学规定:“教师迟到一次,罚款10元;缺勤一次, 罚款50元”。该校的作法() A.正确,学校有教师管理权B.正确,学校有自主办学权 C.不正确,学校没有罚款的权利 D.不正确,警告无效后才能罚款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 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1日施行。 (二)《教师法》关于教师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 具备的最基本权利。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得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2.教育性质与方针 性质: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 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 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教育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 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二、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一)《义务教育法》的修订过程 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 法》共八章六十三条,自2006年9月1日起施 行。 (二)《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三)《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 《宪法》和《教育法》 (四)《义务教育法》的制定目标 我国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义务性、公 益性和平等性。
3.周老师入职以来,积极参加学校和市里组织的 各种教研和实践活动,跟踪学科前沿动态,学 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表明周 老师具有() A.尊重学生的理念B.终身学习的意识 C.教学管理的能力D.课程开发的能力 4.考试结束后,赵老师将考试得分高的学生排在 教室中间,得分低的学生在教室边角部分。赵 老师的作法() A.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B.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 C.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D.违背分班教学的要求
4.《教育法》的法律地位 是教育的根本大法,处于“母法”和“根本大 法”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各种单行 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应以《教育法》为依 据。 二、《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1、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 本法。 军事学校教育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本法的原 则规定。宗教学校教育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2.家庭教育 3.学校保护 (1)学校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 (2)教职员对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保护 (3)学校对未成年人学生人身安全、健康的保护等。 4.社会保护 (1)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2)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 (3)未成年人通信自由的保护 5.司法保护 (1)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的原则; (2)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责罚,对未成年人继承权 和受抚养权的司法保护等。
教育法规的类型
(一)依据教育法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二)依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 的不同,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三)依据教育法规规定的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实体法和程序法。 (四)依据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一 般法和特殊法。
2.《教育法》的立法特点 (1)全面性和有针对性相结合 (2)规范性和导向性相结合 (3)原则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3.《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 法。 涵义:(1)发展教育事业 (2)提高民族素质 (3)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节 教育类的特殊法律政策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立法宗旨和意义 1.立法宗旨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1)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2)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2.立法意义 (二)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内容的理解 1.家庭保护 法律规定,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
(四)关于教师的资格和任用 1、教师资格制度 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认定 制度,是公民获得教师工作具备的特定条件和 身份。 3.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 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 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4.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
1.曾受两年有期徒刑处罚的孙某申请教室资格证。下列 选项正确的是() A.刑满之后孙某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 B.经培训后孙某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 C.五年之后孙某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 D.依照法律孙某不可取得教师资格证 2、初二班主任李某将全班学生的期末成绩张贴在教室 内。其做法() A.正确,有利于激励好的学生 B.正确,有利于鞭策差的学生 C.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学习权 D.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