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达标测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含解析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含解析 精品

课时达标训练(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汉朝之初,汉高祖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七十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2.《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3.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是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和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为中央集权的政治提供理论依据4.(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5.(2014·江苏高考)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6.《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

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说明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C.是对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D.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7.柏杨先生评价说:“这项‘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

高中历史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达标(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达标(含解析)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达标(含答案解析)【基础组】1.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是( )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C.“汉兴七十余年间,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D.“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2.(2012·乌鲁木齐高二检测)董仲舒杂糅各家学说创立的新思想中不包含(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佛家思想3.(2012·龙岩高二检测)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该诗颂扬的人物应该是(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老子4.(2012·无锡高二检测)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学说C.“独尊儒术”建议D.崇尚法治主张5.(2012·沈阳高一检测)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6.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是因为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7.(2012·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

下列文献,最有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 )①《尚书》②《春秋》③《法经》④《道德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用政治统一保证思想统一B.用阴阳五行思想巩固统一C.用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练习题学生版

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练习题学生版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见教师版)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2.《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3.《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4.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

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5.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6.《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7.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仍以译经为主。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

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堂达标】1.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

这一施政的理念主要来源于(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把握,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运用。

2.《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

”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

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的思想B.君权神授的思想C.无为而治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思想解析:选D。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郊祭”祈求上天降雨,主要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3.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五经”的流传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所以东汉时,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解析:选D。

本题只有C、D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D项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公元前134年五月的一天,汉武帝亲自召见董仲舒。

他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有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对汉武帝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这就是着名的“天人三策”。

汉武帝听了“天人三策”,大为兴奋,于是从其所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改变了汉朝统治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测试题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测试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测试题一、选择题1.董仲舒说过:“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其事异域,其用一也”。

这表明他()A.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主张将“刑”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C.强调德政,反对严刑峻法D.尊重天道,强调天人感应答案:B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答案:A3.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答案:C4.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夏四月,天气异常,黄雾四塞终日。

皇帝为之惊心,询问大臣,大臣回答这是因为“阴盛侵阳”,上天示警所致,“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不符合高祖皇帝留下的规矩。

于是,太后之弟王凤不得不上书辞职。

汉成帝也承认自己在这件事上是有过失的,因此造成了这种异常的天气。

由此可知当时①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②“天人感应”说深入影响朝政③外戚专权引发朝臣不满④皇帝重用外戚力图削弱相权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B5.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与此观点相异的表述是A.天与人可以相互感应,互相影响B.灾异虽是天的旨意,却是根据帝王所作所为做出的应答C.强调君主应推行仁政,顺应民意D.一定程度上对帝王的行为是一种约束答案:C6.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题练习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题练习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2019年题组1.(2019·北京高考·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2017年题组1.(2017.11·浙江高考·5)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2016年题组1.(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014年题组1.(2014·上海高考·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标测试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标测试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标测试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堂达标】1.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

这一施政的理念主要于(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解析:选。

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把握,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运用。

2.《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

”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

这体现了( ) A.三纲五常的思想B.君权神授的思想.无为而治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思想解析:选D。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郊祭”祈求上天降雨,主要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3.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解析:选。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所以东汉时,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解析:选D。

本题只有、D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D项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

5.阅读下列图材料:公元前134年五月的一天,汉武帝亲自召见董仲舒。

他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有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对汉武帝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

汉武帝听了“天人三策”,大为兴奋,于是从其所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改变了汉朝统治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中国传统化的主流思想。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测试卷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测试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新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思想是() 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君权神授④仁政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1.(2012·苏州高二检测)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2.汉代儒学与“孔孟学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关注民生B.强调教化作用C.主张爱惜民力D.神化儒学13.(2012·杭州学业水平检测)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诗》②《书》③《墨子》④《春秋》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2012·盐城高二检测)汉武帝时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下列与此相关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B.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C.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D.选官方式和程序排斥民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5题23分,共45分)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

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请回答:(1)据材料一,董仲舒核心思想是什么?(6分)(2)据材料二,图一中所指“五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5分)(3)综合分析材料二中两幅图所反映出的汉代教育的历史信息。

(6分)(4)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关系?(6分)课时作业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1、解析: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答案:C2、解析:本题考查汉朝由“无为”到“有为”的背景。

当时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15、如图为《东汉洛阳城平面图》。根据考古发现,东汉的太学一处在辟雍(皇家弟子学习六艺之地)之北,一处在辟雍东北,与明堂(天子的太庙)灵台(观天象望气之所)相距不远。据此可知,当时
A、统治者注重政治教化与儒学相渗透B、统治者加强了对太学的管理
C、太学作为最高学府发展已相当成熟D、儒家思想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A、实际以法家为统治思想
B、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
C、司法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D、儒法结合思想渗透入司法
14、董仲舒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如果人君无道,天即降灾异来谴告和威慑,因此人君必须“强勉行道”。这一主张
A、巩固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体现了人定胜天的自然观念
C、确立了封建君主的至高权威D、突出了儒家学说的政治价值
A、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B、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7、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8、西汉名臣丙吉起自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名臣黄霸少学律令,后“从夏侯胜受《尚书》,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终以循吏闻名。两人的经历反映了汉代
A、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B、呈现儒法思想的结合
C、儒学助推官吏能力提升D、法家思想不符合潮流
9、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下图所示。这表明汉代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人教版高二历史同步检测::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同步检测::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2、《史记》记载,汉景帝时,太后“好黄老之言,不说(悦)儒术”,景帝“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但武帝即位后,便罢百家、尊儒术。

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汉朝国力的强大B.汉武帝的个人爱好C.太后景帝的去世D.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学3、《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4、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5、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从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6、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 )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7、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8、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高中历史三 第一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高中历史三 第一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答案】B2.汉武帝以前的丞相,多为功臣或功臣子弟;汉武帝之后,丞相中出身于齐鲁地区的人开始增多,昭帝朝四位丞相中的两位、宣帝朝五位丞相中的三位就来自上述地区。

这反映出汉代( )A.君主专制的加强B.儒学地位的提高C.中央集权的强化D.政治中心的转移【解析】丞相的来源变化从功臣到齐鲁地区,并为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加强,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转折点“汉武帝”,结合题目中从“功臣或功臣子弟"到“出身于齐鲁地区的人开始增多”得出儒学地位的提升,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中央集权的强化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而题目中反映的是中央内部丞相的来源,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并未出现政治中心的转移,故D项错误.【答案】B3.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

由此可见太学()A.违背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B.促使儒学教育民间化和制度化C.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D.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局面【解析】材料体现了太学兴办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故A项错误;民间化与材料“长安创办太学"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太学是为培养治国理政人才而设,故C项正确;该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

【答案】C4.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

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格物致知【解析】天行有常,强调社会运行规律,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君主有过失,天降灾异的思想,故B项正确;君权神授,强调了君权的至高无上地位,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属于理学探究理的方法,故D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第I卷(选择题)1.假如你是西汉中期的一位学生,想去长安投考太学,那么你做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包括①《诗经》②《论语》③《孟子》④《礼记》A.②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2.董仲舒指出:“当更化而不更化, 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

故汉得天下以来, 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否定此前无为而治 B.主张转变治国思想C.重用大贤方能善治 D.呼吁及时政治变革3.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坑杀“术士”,长子扶苏劝谏说:“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这反映当时A.统一进程曲折B.地方治理不畅C.始皇灭儒崇法D.儒学影响较大4.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

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

”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 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 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5.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写道:“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6.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受。

”在其建议下,出现了A.百家争鸣B.三教合归儒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董仲舒认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据此反映出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A.德主刑辅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重视伦理8.《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训练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训练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 1 单元第 2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带分析)一、选择题(共10 个小题) 1.儒学上涨为国家意识形态始于哪一期间 1.( )A、战国B、秦代C、汉高祖D、汉武帝2.《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表达:“汉代儒学的成功其实不排挤其余思想派别。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2. ()A、汉代儒学排挤异派获得独尊地位B、汉代儒学交融了佛教、道教思想3.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不太听从于中央。

汉武帝为教育、指引刘非,委任董仲舒为江都相。

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指引刘非的学说)主假如 3.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柬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公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公理灭”4.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4.()A、主张君权神授,公众应绝对听从B、叹息人性本恶,呼喊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主张王者承天数而教化人民5.“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独特以惶恐之;惶恐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以致”。

引文的出处应为 5.()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春秋繁露》6. 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数认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表示,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意图在于 6. ()A、夸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祗C、宣扬君权神授D、报恩天地之恩7. 董仲舒的“天人感觉”学说继承了儒家的“德政”思想,这主要表此刻7. ( )A、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应对社会问题,故A项正确;B项是这一变化的影响,故B项错误;黄老之学的过时,主要原因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但不是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A2.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采用“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

这种统治思想源于()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把握。

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运用。

答案:D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儒学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较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汉代儒学汲取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形成了新儒学。

由此可知,本题选C项。

答案:C4.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X的影响()A.“大一统”的主X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XC.“天人感应”学说D.“三纲五常”学说解析: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大一统”的主X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X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学说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三纲五常”学说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过关习题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过关习题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答案

一、选择题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2.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儒成文五经博士研究与教授的经。

在长安的太里,五经博士对生的教育,把“通经”(精通五经及其准注释)作为进入官场的途径。

对这一现象解正确的是()①汉代儒以经为特征②关注社会现实为治的基本思想③儒家术体系日臻完善④儒成为政治色彩浓厚的正统问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②④D.①③④3.“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

这主要反映了()A.汉宣帝放弃以儒作为正统思想B.儒教育更加官方和制度.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包装法治思想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4.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的改造主要体现()①鼓吹“天人感应”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③宣扬“君权神授”④强调“大一统”A.①②B.③④.①③④D.②③④5.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6.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

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政策.儒主流地位空前强D.儒危机推动儒复兴7.“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神君权,用祖先崇拜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①孟子主张施行“仁政”②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④朱熹提出“存天,灭人欲”A.①②B.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8.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的主流思想?①定《五经》,置《五经》博士②国家创办太,郡国设立校③佛教传播和道教兴起④举制的实施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⑥的创立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9.吴国盛在《的历程》中指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标测试题(附答案)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堂达标】 1.西汉初年,统
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

这一施政的理念主要来源于(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把握,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运用。

2.《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

”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

这体现了( ) A.三纲五常的思想 B.君权神授的思想 C.无为而治的思想 D.天人感应的思想解析:选D。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郊祭”祈求上天降雨,主要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3.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 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所以东汉时,诸将皆有儒者
气象。

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解析:选D。

本题只有C、D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D项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公元前134年五月的一天,汉
武帝亲自召见董仲舒。

他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有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对汉武帝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

汉武帝听了“天人三策”,大为兴奋,于是从其所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改变了汉朝统治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请问答: (1)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围绕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答。

答案:(1)
内容:“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特点:新儒学是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

(2)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具有警示作用的是( ) A.“春秋大一统” B.“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C.“仁政” D.“三纲五常” 解析:选B。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认为天子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2.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

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伤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

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分
析能力。

题干中按律应处死罪的人,最后被董仲舒无罪释放,释放的理由是儒家思想中的“孝”道,这说明法律的执行受到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3.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赞颂的人物可能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老子解析:选C。

本题考查迁移理解能力。

从材料中“圣
言饱充腹”“百家始消伏”可知,其与百家思想进行统一的主张有关,而首先提出这一主张的是董仲舒,因此选C。

4.“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 解析:选B。

董仲舒思想中,体现“神学化”“宗教化”“教主化”的只有B项。

A、C两项是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D项是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

5.下图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班师生身穿博士服的合影照片,在当今,能成为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学力的证明,但汉代的“博士”含义却和今天不一样,它是指( ) 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
传播“五经”的教官 B.儒家学派的弟子 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 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解析:选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博士”这一历史常识的理解。

汉代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汉代的博士是传授五经的教官。

6.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因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治主张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分析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一统”去理解独尊儒术的建议。

7.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解析:选C。

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这就是“天人感应”学说。

日食的发生,使汉宣帝认为是天降灾祸,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C项正确。

8.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用意在于( )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解析:选C。

从材料内容分析,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宣扬君权神授。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2: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

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材料3:“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
发言的重要内容。

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
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请回答: (1)材料1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
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2)材料2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起源
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
(3)最早提出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
委员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解析:本题围绕董仲舒新儒学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忠孝”和“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
史的体现,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仍可借鉴其积极的一面。

答案:(1)“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2)“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

“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3)董仲舒。

有一定的合理性。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具有永恒的意义和普遍价值。

在我国今天,将“仁义礼智信”纳入
教材,吸取其精华内容,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