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14 人教课标版
9.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 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朱熹等对儒家学说的发扬继承 B.儒家思想是历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历代帝王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文化专制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思想: 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政治: 察举孝、廉,起用大批儒学家源自与国家大政。——儒学开始成为任官授爵的标准 教育:
规定儒家经典——《五经》为必读教科书 并设专职教官“五经博士”。
——教育开始为儒家垄断
兴办太学,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 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结业经考试合格 后可直接到政府任官。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而兴办 B.学习内容为儒学五经 C.为贵族官僚所垄断 D.使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8、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
感应”等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 论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批判时政 诸子学派之一 谈论现实问题 充实发展,追 求真理
汉代新儒学
天人感应 儒、道、法、阴 阳五行等家 维护专制集权 政治显学、独尊
谈论神学 僵化不变、“圣 经”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巩固了政治统一,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大一统”与“神话 皇权”);
促进传统主流文化的进步,推动了儒学正统 地位的确立;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1
5.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难点:儒家思想与其他诸子百家思想的区别和联系;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深层次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5-18岁之间,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善于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在认知水平方面,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较高的兴趣,特别是对于思想流派和重大政策变革。在学习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媒体资源
为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图片、音频等资源。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
1.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提供生动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历史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感,提高学习兴趣。
3.图片:直观展示历史人物、事件、文化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小组报告:让学生分组准备关于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报告,通过报告的形式,学生可以深入研究和展示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14 人教课标版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2.汉武帝的“有为”:
(1)背景: ①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②危机:诸侯割据,土地兼并,匈奴为患
(2)目的: 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汉武帝选拔治国安邦的人才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
主父偃
桑弘羊 赵过
推恩令
政治 大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7、《史记》记载:“诸吕作乱,日蚀、昼 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这段史料:①反映了汉代儒家的思想观念② 留下了后人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表现了 封建史学家写史的局限性④古史对天象的记 载缺乏研究价值
单位。
北 京 国 子 监 中 的 孔 子 像
3、西汉“独尊儒术”的结果: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探究学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 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参考答案
• 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 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3)“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面临问题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
力割据势 力威胁中 央集权 ▼土地兼并 严重 ▼阶级矛盾 尖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18 人教课标版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2.表现: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汉武帝尊儒 2.表现: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汉武帝尊儒 2.表现: 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汉武帝尊儒 2.表现: 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 政治上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⑴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新儒学被独尊。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⑴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新儒学被独尊。
⑵先秦儒学关注现实问题,而新儒学的神学 色彩浓厚。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⑴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新儒学被独尊。
⑵先秦儒学关注现实问题,而新儒学的神学 色彩浓厚。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3.汉武帝采纳新儒学体系的原因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3.汉武帝采纳新儒学体系的原因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4.汉武帝采纳新儒学的影响? 积极: 有利于解决边境、王国和阶级矛盾等大量问题,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新儒学 “新” 在何处?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该单元自先秦诸子起笔,以儒学思想的发展演化过程为主线,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孔子、董仲舒和朱熹。
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正式确立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本课介绍了这段史实,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条主线: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过程。
三个内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具体主张、正式确立。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西汉前期政治、经济情况,分析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并掌握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比较其与孔子思想的异同并分析汉武帝选择新儒学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3.汉武帝尊儒之措施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课上展示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联系时代背景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思想统一、文化统一对于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到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具体内容。
难点:孔孟、董仲舒思想的异同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
二、说学情:特点:高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具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且经过高一一年的历史学习,具备了一定历史知识储备;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该缺点可通过课前预习予以弥补。
三、说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引导他们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加以阅读思考,开展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法:本课内容较多,预计用讲述新课、复习巩固两个课时完成。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优秀教学PPT21(说课) 人教课标版
板书设计
“无为”:休养生息,与民休息
罢 从“无为”到“有为”“有为”:国力强盛,社会危机
黜
董仲舒:生平、贡献
百 " 罢黜百家,
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
家, 独尊儒术" 思想
黜百家,独尊儒术”
独 的提出
主张
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尊 (重点)
阶级矛盾, "限田、薄敛、省役 "
儒
为人处世,"三纲五常"
术 儒学成 汉武帝 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思想
为正统 尊儒 政治:任用儒士
(重点)
教育: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课题小结
• 最后结合本节内容,让学生讨论,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董 仲舒的新儒学?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
? 天应当摒弃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时光荏苒,岁月无声。日子不紧不慢的如涓涓溪水静静的流去,而从身边流去的只有时光,沉淀下来的是与你一路相伴的幸福和快乐,温馨和安暖。于我,在这个凋零都感受到诗意横溢的秋,只想做一件事,拈一片绯红的枫叶,轻轻地刻上我的心语。对信仰,是我今生永不改变的主题!而后,幸福的寄往有你的那个城市。从此,在我心里,于我的生命里,轻握你许的安暖,静静地在岁月的彼岸,为你守候一世永恒! 一段情,反复的掂量,最后加深了岁月的绵长。一路追赶里,一路追忆里,最后得到的是什么,最后又失去的是什么。或许,只有我们在静思的时候才会明白,这路的追忆里,我们得到的快乐往往比痛苦要少。当相思成殇的时候,除了对月徒悲叹之外,什么也不曾抓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PPT课件9 人教课标版
独尊儒术”
一、汉武帝的“贤良对策”
1、背景
吸取秦亡教训,重视人才 鼎盛时期的社会问题,需要人才
边境不宁、王国割据、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一、汉武帝的“贤良对策”
1、背景
2、方法:
推荐——策问(成为定制)
3、影响:
发掘治国之才 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董仲舒生平
•
17、不明白,别人都说痛苦的记忆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变,可它在我心里,总是在这样的深夜,悄悄袭上心头,不断的蔓延,不断的重复。
•
18、触摸不到的幸福,再努力也是徒劳。
•
19、从此,只是孤单一人,守护着自己的孤独,卸下所有的包袱,蹒跚前行,期待着下一个幸福的轮回。
•
20、残花乱流年,愁肠攒心痛……试着用微笑去听完你们的邂逅,却发现伤痛占满了全世界,而被你捏碎的故事,你还欠我一个结局……回望过往,一切如梦,看似无痕,却挥散不去。
•
14、抬起了自己粗糙厚大的手掌,捂住了渐渐变红的眼睛,在悲痛欲绝的痛楚传来之前,爆发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泣声。
•
15、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撕毁我的满腔热情,我是一个笨拙的舞者,独自迈步在自己的世界,一切都开始离去,最后剩下我孤寂一人靠在墙角,紧握青丝,无力的眼神不再憧憬,呼吸着社会肮脏的气息,
•
16、沉沦苍白了我美丽的幻梦,这是个多雨的秋天,天气也非常的寒冷,总接触到一些事物,不免睹物思人,引起泛滥成灾的那股洪流,淹没了这个伤情的季节。
•
5、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曾经认为真正的爱不用说出来,但是我错了,其实爱要说出来,让她明白让她知道你的爱,但我却错过了。
•
6、要走的,任凭你怎么哭叫也呼唤不回来,不走的,任凭你怎么驱赶,也不会弃你而去远离你的!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1.师生互动:
(1)提问: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激发课堂氛围。
(2)讨论:教师与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2.多媒体资源: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网络资源、互动白板等,方便学生实时获取信息,提高课堂互动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互动方式
4.最后,讲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内容及影响,分析其历史意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一政策。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原因、内容和影响,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2.案例分析:分析一个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设计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说课稿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作为新课导入。我将讲述汉武帝如何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决策,改变了中国的思想文化格局。这个故事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汉武帝会选择独尊儒术,而这一决策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主题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而本节课则聚焦于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垄断,探讨其背景、过程和影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总结,也为后续的儒家思想发展奠定基础。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背景、过程与影响。板书左侧列出汉武帝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中间部分详细描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过程,右侧则展示这一政策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的影响。板书风格简洁明了,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使用箭头和框线来表示知识点的逻辑关系。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一是审视板书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二是反思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三是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趣味性。通过这些反思和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写作练习: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阐述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24 人教课标版
4、特点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 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 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不单纯是 为尊儒,其真正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统治,因此,所有有助于 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文化他也都会吸 取。
2、新儒学“新” ?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 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春秋至西汉治国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秦 朝 ——法家思想,严刑峻法 西汉初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汉武帝时 ——儒家思想,正统独尊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 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 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 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 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 转向“家天下”
“也A“德.皇 。三罢天 ”纲黜见 汉五百异 宣家常, 帝,”以的独—戒认的—尊朕识伦巩儒躬和理固术,做君道是法权朕体、B之现.稳不了大定逮 哪统一、 种治统吏 主秩序之 张的不? 需称要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限田、薄敛、省赋役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2、新儒学“新” ?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 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第一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教材本课为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前接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在了解主流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后,讲述了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本课为儒家思想发展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下面对学情做扼要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有所了解,给本课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对儒学如何成为思想文化主流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尚缺乏深刻的认知,教学中应予以较多的关注。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如下1.通过西汉儒学发展的学习,了解儒学发展成为思想文化主流的历程,藉史料引导学生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涵,培养学生比较与概括历史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剖析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第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难点: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第五说教法学法教法:史料法,阐述法学法:比较法,归纳法下面汇报的是第六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整合,我将从“罢黜百家”提出的背景、内容、地位极其影响三个方面展开新课的教学。
1、导入新课2、我会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百鸟争鸣”相关内容,提出“孔子创立了儒学,经过孟子、荀子的发展,成为战国时期主流思想之一,那么儒学在秦汉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由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给学生讲授第一个问题“罢黜百家”提出的背景,我会引导学生结合一,2、3相关内容,概括出秦到汉这段历史发展的脉络,又秦的暴政追溯到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再到西汉建立初期采用黄老之术,对“黄老之术”的概念作出解释。
在此基础之上,对汉初在黄老之术的指导思想下国家社会发展状况,我将从“文景之治”、“诸侯王国叛乱”“匈奴侵扰”“土地私有制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再次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教材回顾所学知识对汉初“黄老思想”的实施作出评价,通过讨论,让学生一方面从汉初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去思考,另一方面从国家面临分裂的、边疆不稳的局面去分析,得出“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发展必然性”理解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出现是和当时具体的社会背景发展条件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07人教课标
一、秦汉时期治国理论:
秦
重法轻儒 (焚书坑儒)
汉初
汉武帝时
BC213年,始皇举行盛大宴会。博士(儒家)70 人上前祝寿,仆射周青臣当面歌颂秦始皇完成统一的 功德,博士淳于越(齐人)却建议始皇效法周分封子 弟功臣,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诸生引证《诗》、《书》 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入则新非,出则巷议”, 诽谤朝庭,“惑乱黔首”,提出了“焚书”的建议, 得到始皇的认可。当时所焚之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 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百姓收藏的《诗》、《书》 等百家语。一律全部要焚烧。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如:有敢私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 族;禁止私学,凡要学习的一律以吏(法)为师。严 厉贯彻焚书令,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
──《汉书· 食货志》
董仲舒的思想是针对哪些问题提出的?
面临问题
解决之道
董仲舒的 学说
◇“春秋大一 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思 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 授”“天人合 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 役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 力割据势 力威胁中 央集权 ▼土地兼并 严重 ▼阶级矛盾 尖锐
▲加强中央 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 兼并 ▲缓和阶级 矛盾,制 定规范限 制人民
知识链接:汉武帝 “有为”的表 现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 出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根本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 发展形势。 新儒学“新” ?
人教版 高二历史必修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PPT文档23页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说课课件
限制兼并
缓和矛盾 制定规范
解决问题
边境不宁 诸侯割据 土地兼并 巩固统治
青 衣
设计意图:带领同学们深刻理解材料,认识 到董仲舒思想提出的目的及解决的实际问题。
汉武帝“尊儒”措施
思想:肯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用文人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 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从此教育被儒家 垄断。
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春秋繁露》
材料三:董仲舒说:“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
塞并③兼限之路田。、”薄……赋“、徭省役徭众,役赋敛重,百姓贫穷叛去,道多饥人。救之者,
省徭役,薄赋敛,出仓谷,振困穷。”
材料四: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
二、学情分析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有很多 文言文需要阅读,内容难以理解,比较枯燥,高一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三、教法学法
首先,提炼出帝王 与书生会面的前后故事进行主题式 教学,分为三大模块,层层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其次,采用材料分析法、图表法和讨论法,结合主线故 事,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对本课重难点进行掌握。
帝王与书生的会面
青 衣
说课过程
青 衣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法学法
4、教学过程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帝王与书生的会面”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董仲舒的新儒学为大汉王朝,乃至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 定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基调;成为上继孔子、下启朱 熹的里程碑。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人教版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
先
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 的官方学说。 2.汉代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 正统思想。
3、从“无为”到“有为”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 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 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 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 出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积 极
消 极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表 现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教育 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 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汉
代
教
育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 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 学家和政治家。汉武帝朝举贤良 文学之士,三次应对策问《天人 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 《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体系. 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武帝采纳其建议,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格局,被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沿袭。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 中国古代 的三种治国思想
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
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 “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 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怀宁中学程周红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法与学法.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求知欲强,但思考问题时往往逻辑性,严密性不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教法选择: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围绕重点与难点设置若干问题,采用材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课堂师生互动逐一解决。
.学法选择:教学的关键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所以我提供图表、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做到论丛史出,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设置问题让学生课前准备。
问题一、结合课本董仲舒新儒学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问题二、思考课本第面《学习延伸》材料一: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
”——《春秋繁露·茶义》材料二:夫仁谊①礼知②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祜,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上述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课堂教学()、导入:用多媒体展示董仲舒图像,简要介绍董仲舒生平。
让学生了解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受到重用。
设问:《天人三策》中董仲舒对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文帝为什么采纳他的建议并实施?()、过程:(围绕重难点,设置四个探究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本《历史纵横》“萧规曹随”的故事,思考:汉初统治者采用何种方式治理国家?结合课本谈谈这种治国方略的利弊。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
探究二、结合课前准备问题一,让学生思考: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包含了哪些内容?汉武帝为何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实施?(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表格,然后各组推出代表陈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的理由,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由此,既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探究三、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并认识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汉武帝的以上三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地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
)探究四、结合课前准备二,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应当摒弃的?(学生阅读,解析,教师归纳,积极可取的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应当摒弃的有:唯心主义的成分;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用;神学迷信色彩。
)板书与小结:板书一子目为架构,务求简介明了,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总体把握,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效果预测:总之,本课教学我期望将课前预习思考,课中探究互动,课后学习延伸有机结合,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优秀文化传统,并形成开放的思想文化意识!经济史专题四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复习教案)第二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高考指津】一、高考考点本讲属于历年高考重点命题区域,具体是:.选择题:福建文综卷第题“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第题“世纪初世界的科技发展”,天津文综历史卷第题“工业革命的成就”,江苏历史卷第题“英国工业革命”,海南历史卷第题“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上海历史卷第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综合题:新课标文综卷第题“城市交通信号灯发展历程”,全国文综卷第题“世博会”,天津文综历史卷第题“德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四川文综卷第题“招商局辉煌”。
二、命题特点.从题型上看,高考以选择题为主,共道,占,以非选择题为辅,共道占。
.从考查内容上看,强调对工业革命成就及影响的考查。
.从考查能力上看,侧重考查知识的再现、迁移、材料解读及联系现实生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新课标文综卷第题考查的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城市交通信号灯发展历程”。
三、高考预测展望高考,本讲仍将是命题的一个重点区域。
熟练掌握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内容。
随着新课标考试的逐渐成熟,在命题形式上会不断推陈出新,新情境、新材料、新设问、新角度会不断呈现。
在内容上,可能倾向于对工业革命成就和以新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市场的考查,注意也可以以时政热点切入口(如科教兴国战略、国防建设成就、新式装备的研发等),通过提供新材料进行灵活考查,分析其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讨启示;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三的相关知识,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分析探究中外近代科技发展差异。
考点一“蒸汽”的力量【自主回顾】感悟教材学与思【互动探究】核心突破导与练.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可能性: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英国资产阶级通过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扩大了资本积累,增加了雇佣劳动力;③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必要性:英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在争夺殖民地战争中取得胜利,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所以需要在工业生产领域进行革命。
.手工工场和工厂的比较()相同点:①都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形式,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②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围,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不同点:①生产工具: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为主,机器大工业是使用机器进行劳动;②规模不同,通常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③生产分工:手工工场较粗,工厂较细;④劳动纪律:手工工场松散,工厂严格;⑤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制度先进: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
()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于世纪中期就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工业革命:世纪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
【学法点睛】巧妙记忆思与记.“‘蒸汽’的力量”之“1111”“”——一个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一次动力革命:蒸汽动力的使用“”——一个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诞生“”——一个新时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逐步成熟【高考真题】感悟高考测与评.(福建文综卷·)右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奴隶贸易的兴起.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内燃机的应用.垄断组织的形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知识及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思维路径】通过分析题目柱状图包含的信息可知,英国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及年出港船舶吨位在~年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说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推行自由主义政策,包括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进而促使其年出口值增加,故选。
奴隶贸易兴起于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纪;内燃枫是开始于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垄断组织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不符合图片的时间信息。
.(天津文综卷·)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蒸汽动力.水力动力.水电动力.机械动力【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成就,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片的能力。
难度较小。
【思维路径】由图片内容可知,该纺织厂充分利用水力。
再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年瓦特改良型蒸汽机在投入使用之前,机器的动力一般利用自然力,如使用水力。
据此可知,正确。
发生在年之后;电力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错;从图片中无法体现。
.(江苏历史卷·)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近代英国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准确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难度中等。
【思维路径】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纺织领域,所以对棉花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出现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故正确答案为。
柱状图反映了从~年期间,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的变化。
图表里未能反映出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在增加,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世纪年代,时间不符,排除;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工人手工纺纱,手工纺纱速度不可能提高,排除。
【知识拓展】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③改变了社会生活,城市化兴起;④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也不断发展;⑤工厂制度形成,自由主义经济盛行;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消极影响:①无产阶级遭受到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贫困;②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奴役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③机器的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