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评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评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在东汉末年,以袁绍、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和扩张势力,先后采用了招揽人才、虚心纳谏的做法。
到了东汉末年,即便是最优秀的将领也不得不承认,各诸侯间彼此离心离德,谁也没有实力能够一统天下。
对于汉献帝来说,只有找一个强大的依靠,才能维持自己微弱的统治。
这时候,他才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从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入手,采用怀柔政策笼络人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读书人也都愿意投靠汉朝廷,为朝廷效劳。
公元220年,汉献帝被迫禅位于曹丕,汉王朝灭亡。
自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一种文教政策一直延续到了唐朝初期,一千余年来,不仅没有被取消,反而日益得到推广。
而这一文教政策的主导者正是统治者。
由此可见,在古代社会中,文教政策是政府的基本国策之一,在我们今天也同样适用。
而统治者也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顺应民心,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但是,这一政策的推行却并非一帆风顺,统治者所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
由于连年的战争,政府根本无暇顾及文教事业,加上封建皇帝本身不喜欢读书人,又对儒学的道德内涵存在误解,再加上西汉后期开始兴起的谶纬之学,使得统治者与士大夫之间始终无法沟通,这就成为了独尊儒术难以深入推广的原因。
而后世的统治者也完全照搬前朝的政策,反而忽视了其中的问题。
因此,在中国文化史上,自孔子开创儒学之后,两千多年来的儒学思想仍然是占据着统治地位的。
如果以思想自由为前提,那么在思想的争论中,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相信权威,即使有不少人觉得疑惑,也只是会对某些观点产生不同看法而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统一思想,而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制,打击政敌。
为了保证汉朝廷的长远利益,统治者极力宣扬儒家思想,让它变成了一门统一人心的工具。
这就导致当时的中国社会一度处于僵化状态,阻碍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并且,从儒家的理论来看,只有在统一的条件下,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定,这也是他们统治的前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但也导致了文化多样性的缺失和文化传 承的困难。在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时,应该看到其历史背景和实施过程。 当时的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各种思想流派互相争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因此,推 崇儒家思想并排斥其他学派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总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政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我们应该在评价这一政策时考虑到其历史背景和实施过程,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局限性 和问题所在。在传承传统文化时,应该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思想自由的重要性,推动中国文 化的多元化发展 除了在政治层面上的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对中国的教育、学术和思想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由于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家经典成为了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这意 味着,所有想要进入官场或成为士人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儒家经典。这种教育制度一直持续 到清朝末期,严重限制了人们的知识视野和思想自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学术方面,"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导 致了中国学术界的一 元化。学者们主要研 究儒家经典,而对于 其他学派和学科的研 究则相对较少。这种 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学术的发展 和创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思想方面,由于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其他学派的思想逐渐被边缘化或消失。这 导致了中国思想的单一性和缺乏多样性。虽然儒家思想有其优点和价值,但这种局面也限 制了中国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xxxxxxxxxxxxxxxxxx
汇报人:XXXXX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呢
[键入文字]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呢
其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非常深远,这是一个在汉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仅开启了汉代禁锢人们思想的传统,而且也对于黄老之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就是大力发展儒学和孔子学说而贬低其他学派的学说,对于其他学派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这个话题,还应该分两方面来对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之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不利于汉代思想的繁荣,也不利于汉代经济文化的多元化,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有非常消极的影响的。
但是如果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也有其积极方面,因为汉武帝上任之后,大一统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为了维护帝王的权威而出现的,所以汉武帝在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整个汉代的大一统趋势大大加强,不仅思想文化得到统一,就连社会生活方面也受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开始呈现出统一趋势,为汉代统治基础的奠定打牢基础。
后来的历史学家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有消极影响,也有人认为有积极影响,其实这件事在汉代思想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事,开启了之后皇帝禁锢人民思想的先河,也使得汉代国力大大增强,开始向大一统迈进。
简述汉武帝独尊儒术时间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所以汉武帝独尊儒术时间也成为后来历史学家考证的热点话题,根据史记的记载,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于元光元年提出的,当时这个独尊儒术理论的提出者是董仲舒,他是汉武帝的心腹,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后来被汉武帝很快采纳。
关于汉武帝独尊儒术时间这个话题,一直以来就有很多的议论,因为《史记》上的
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思是:废除儒家之外的学说,只尊重儒家的学说,即将儒家学说作为官方正统学说,凡入仕为官者都要学习儒家思想,以此强化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
在汉武帝元光元年,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成为封建社会中实行千年的思想统治政策。
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再辨析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再辨析摘要:近两千年来,人们普遍认为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对此政策的得失,看法两极,推崇者占绝大多数,皆以为汉武帝此举大有禆益于学术思想的正常发展,并盛称董仲舒极有功于儒学地位的提升。
关键词:“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再辨引言在学术界,对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问题通常存在两种视角:一是在对该段历史进行梗概性叙述时把它当作一个偶然、特定的历史事件,二是在对该事件进行历史还原时把它作为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来看待。
1从文化情境论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价值文化情境论是用文化因素解释、理解媒体制作者对历史文本如何解读的。
换言之,任何个体对文本的解释都是由其所处的文化情境决定的。
媒体文本的历史价值和媒体价值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代呈现为主体的价值,这种价值也只能由主体决定。
而这种媒体解释又是由主体及其文化情境决定的,由此,人类社会有群体组织发展的主体文化认知和传统。
文化情境的决定因素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传统影响(家庭、社区和学校)、信仰、思维方式、时空观念以及技术路径依赖。
这些因素既有先天本性,也有后天学习获得的习性。
如个体生物性决定主体认知能力成长的可能性,智障人和思维健全者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认知能力因个体差异及其阶段性发展而有所不同。
传统影响是指个体生活境遇给予自我的影响。
信仰是个体成长中根据自我认知建立起来的终极精神依赖。
思维方式是个体在生活中形成分析问题的模式。
时空观念是个体感知存在对象的深度、广度和长度,时间和空间感知力和想象力。
技术路径依赖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因受认知能力、信仰、思维方式、时空观念影响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概而言之,这些要素形成主体决策和选择的文化语境,这个语境即是文化情境。
用这个模式分析文化现象即文化情境论。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题引发的文化情境分析,既可以是对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分析,也可以是在此基础上对《儒林列传》董仲舒的分析,还可以是对班固及其《董仲舒传》的分析,甚至对当现代学者及其研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2学术观点: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
学术观点: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存在的。
翦伯赞认为,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被当作邪辟之说受到抑压,而儒家学说则被当作天经地义的真理提升到一尊的地位”。
《中国通史纲要》写道:“武帝即位不久,董仲舒提出了一个在理论上维护‘大一统’的任务,就是要求树立为封建专制政权服务的思想体系。
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推崇儒术,罢黜百家以外的学派,只有通晓儒学的人才能做官。
从此,儒家经典逐渐成为学者们的主要教材,儒家学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张传玺也指出,西汉前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亦很活跃,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董仲舒就指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基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
从此,儒家学说逐步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
”(翦伯赞、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不存在的。
郭志坤认为: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采取了“综合的办法”,“吸收了各种学派的思想,甚至包括对立派的思想中的有用的东西,收罗进‘儒术’这个思想体系之中,然后要人们去‘独尊’,同时,对于思想上的各派别,既不‘焚’,也不‘坑’,而是让其存在”。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行放宽思想限制的政策”,但“当时只是道家的思想武库里寻找无为而治的思想来作治国安民的法宝”,到“吴楚‘七国之乱’,暴露了黄老思想的局限性,这就迫使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兼合诸说’的措施,寻求更加适应统治的思想。
”董仲舒“所鼓吹的儒术跟原始的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已经糅合了各家各派的主张,成了‘博采百家,自成一体’的思想体系,它兼顾了各方,顺乎时务,也就成为封建统治者得心应手的思想统治工具。
”“董仲舒所提的‘罢黜百家’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了,但实际上‘百家’并没有罢黜。
相反,汉武帝的指导思想是博采百家,运用各家各派学说的长处,加以综合利用”,即“汉武帝所独尊的儒术,实际上是一套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等各家各派思想的封建专制理论”。
汉武帝的优秀评价有哪些
汉武帝的优秀评价有哪些汉武帝的优秀评价有哪些汉武帝到底是个好皇帝还是个坏皇帝,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武帝的评价1在思想方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初的黄老思想和各家杂揉的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汉武帝建立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的需要。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正中汉武帝的下怀。
从此,儒家学说成了封建社会的正统学说,孔丘成了封建社会的圣人。
在民族关系方面,汉武帝北征匈奴,西通西域,南攻两越。
匈奴是当时中国北方正处在奴隶社会的一个非常强悍的少数民族,出于奴隶主的掠夺性,经常骚扰汉的北部各郡,严重地威胁了这个封建王朝的安全。
但在西汉王朝刚刚建立时,各方面都存在着困难和问题,还无力对付凶悍的匈奴。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西汉初期几个皇帝对匈奴都实行“和亲”政策,即把皇帝宗室的女儿嫁给匈奴单于从而与匈奴言和,维持所谓友好关系。
很显然,这是一种屈辱性质的政策。
到了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了,再也不能忍受这种政策了。
汉武帝决心用武力征服匈奴,洗去汉朝历史上的污垢。
从公元前128年到前119年,在十年时间中,汉武帝通过三次组织大规模的出击,彻底粉碎了匈奴的进攻能力。
汉武帝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方面,经过系列改革和在民族关系方面作出切实的努力之后,西汉王朝日益强大,汉武帝也因此而成了名垂千古的封建帝王。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由于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对外征讨,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造成了国家财力的空虚。
广大人民处于极大的痛苦之中,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
汉武帝到了晚年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不得不表示悔悟,并下了一个“罪己诏”。
汉武帝知错就改,经过对农业、赋税等政策的调整,使社会秩序稳定下来,生产也有所恢复和发展。
汉武帝的评价2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早期最为有名的皇帝,他用仁政治国而被广为传颂。
汉武帝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都是最为强盛的时期。
汉武帝的评价7篇
汉武帝的评价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汉武帝的评价7篇汉武帝在历史中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大家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本店铺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汉武帝的评价》,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
意义:
1.是适应西汉政治、思想和社会转型需要的重要举措。
2.经学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此成为后世的正统思想。
3.民族思维的桎梏,让学术自由成为后人的奢望,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极高的代价。
是董仲舒在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于汉武帝年间。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这一政策几乎被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所遵循。
两千年来,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举贤策》中提出一个建议:凡是六艺之外的理论,孔子之术,都要排除在博士官学之外。
汉武帝非常欣赏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汉武帝还采纳了宰相魏婉的建议,废黜了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易之等贤人。
评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评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代表儒家思想在当时的文教环境中得到了大力推崇和膨胀,也标志着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内容。
从汉高祖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始终延续着。
汉高祖的贰政改革,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文教政策上,强调要尊崇儒家学说,从而探索出一条和谐发展的道路。
在他的改革中,他明确的表示“不可礼,顾仪外学”。
这表示他要取消原来的礼法学说,并把当前的社会焦点放在儒家理论上。
同时,他又把春秋经注释和典籍等收入国本,作为汉朝文教政策的依据。
接下来,汉武帝也延续着这一主流文教政策,他在设立六部的基础上,把儒家学说的普及作为第一要务,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儒家学说的影响。
同时,他也设立了太学,招收贤士上学,并给予贤士高薪,从而不断鼓励着他们把儒学融入到国家文教之中。
此外,为了巩固和传播儒家学说,他又组织编撰《四书五经》,从而使儒学普及到更多的人口群体之中。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儒家思想非常关注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注着人的道德规范和义务,以期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它的思想也影响着其他文化,使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融合模式,为中国文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此外,汉代文教政策既强调社会稳定与发展,又充分考虑了人的道德规范。
在当时汉代的政治环境中,儒家的思想更具有指导意义,加强了国家的规矩纪律,使政治稳定和社会治理更加有序发展。
总而言之,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它把儒家思想作为推行和发展的核心,为中国文化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文化融合模式,同时也为当时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是什么?
[键入文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是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是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上的一件大事。
西汉初期,为了统一封建思想,巩固封建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
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从此,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
从此以后,在学术和仕进上,儒家被定为一尊,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
独尊儒术在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后来却成为封建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
积极方面,思想的大一统,巩固了中国人的国民意识,增强了中国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统一、民族统一,使得中国在历经两千年发展后依然能够保持秦皇汉武开疆时的基本版图,无论出现何种形式、多长时间的分裂,中国人始终不忘国家统一,并且这种统一的意识几乎是出自中国人天性的要求,无论天南地北,人人皆认为统一是理所当然,人人皆视能为统一做出贡献为光荣,在分裂与统一的大是大非面前,人人都有奋不顾身、牺牲自我的豪情。
这种统一意识与当初所奠定的“大一统”思想,与中国数千来的思想统一,与儒家的教化下形成的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皆一脉相承。
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简单地讲,首先,儒学占据正统思想地位,必然黯淡了其他1。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朝董仲舒在位期间(公元前139年—前118年)推行的一项政策,旨在取代多家学说、独尊儒术。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颁布《儒教法书》,提出儒家思想,规定了儒家传统,明文规定了儒家的权力;
二、将各种不同学说的人员、书籍都进行了禁止,逐渐形成儒家的垄断;
三、出台了《天子崇德令》,将君子之道进行完善,使之成为流行的政治理念;
四、出台《伪立书》,倡导“仁义礼智信”,从而形成儒家伦理思想;
五、出台《孝经》,强调孝道,以此作为儒家伦理价值体系的基础。
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
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所谓推翻百家争鸣,独尊儒术,其中儒术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但到了汉武帝那里,显然已经改变了儒术,即采纳了儒术中有利于统治阶级的部分,而去掉了不利于统治阶级的部分。
因此,后来的学者将这一时期的儒学称为儒教。
事实上,儒家思想在董仲舒那里已经变成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孔子原来的很多想法都被改得面目全非。
儒学原本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由孔子首创。
是一种鼓励人们入世,克己奉公,修身养性的理论。
但是到了汉朝,儒家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其他很多学派都被废黜了。
比如百家争鸣时期流传甚广的道家、墨家、法家,到了汉代因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打压,衰落了很多。
背后的社会因素是为了国家的大一统,思想的统一,这正是汉武帝所需要的。
有了思想和文化的统一,他就能更有效地治理国家,对人民采取高压政策。
董仲舒在思想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得到皇帝的赏识,他首先将儒家思想与当时朝廷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然后吸收其他学派的精华,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这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提出为汉武帝采纳他的意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儒家思想的推行铺平了道路。
董仲舒创立的儒家体系有三个思想要点,即天人感应论、大一统论和三纲五常论。
天人感应就是用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来解释社会政治活动,比如天上出现了什么异象,然后用来指导政治活动,尤其是治国。
虽然很迷信,但在当时深得皇帝赏识。
毕竟当时科技落后,即使有人不同意,也无法提供反驳的依据和证据。
既然没人反驳,我说的就是对的。
汉景帝在位期间,各地诸侯纷纷扰扰,国家随时有分裂的危险。
为了实现统一,防止诸侯割据的局面,董仲舒适时提出了大一统理论,既实现了国家版图上的统一,又实现了思想文化上的统一,以思想文化巩固政治统一和政治稳定。
汉武帝为此提出,凡是追随儒家的都要重用,其他被认为不配的学说和学派都要废除。
除了儒家思想,其他的思想都是不允许人民相信的,尤其是儒生,否则会受到惩罚。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
[键入文字]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
一直以来后代人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弊这个话题争论得沸沸扬扬,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明显的钳制思想的工具,所以全部都是消极影响,但也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毕竟它曾经维护了汉代的大一统趋势,也加强了汉武帝的权威,对于整个汉代的发展起到过一定推动作用。
后来大部分历史学家都倾向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弊不均等,其消极影响显然是占了主要的,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质就是为了维护皇帝的权威,钳制思想的发展,汉武帝是一个占有欲非常强的皇帝,他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威,不得不钳制人民的思想,所以才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汉代本来繁荣的文化圈变得死气沉沉,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对于整个汉代的诗词歌赋来说是不利的。
但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件事也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也维护了皇权统治,尤其是独尊儒术中天赋神权的说法给了汉武帝的王位很重要的法律保证,使得整个社会的统治基础被打牢,奠定了汉代发展的稳固基础,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皇权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的。
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力,但是它弊端也占了绝大多数,所以后来人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评价不是很高,认为影响主要表现在消极方面,也就是弊端上,毕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个钳制思想的工具,不利于汉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更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可以和秦始皇焚书坑儒相提并论的思想史上的大事,这两件事都是具有钳制思想的作用,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也成为后来人热议的话题,其实专家解释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非常复杂,因为董仲舒在提出这个理论的同时也
1。
评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评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印记,其文教政策被很多学者研究,其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代文教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点,这也是汉代文化的特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在汉代统治的历史进程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思想。
首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代表着汉代政府的观念。
汉代皇帝认为,官府应当整治民间的各种教派,罢黜所有理论。
他们认为,理论上的多样性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他们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来压制其他思想,维护当时社会的稳定。
其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不仅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还为汉代统治集团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支持。
儒家政治思想以准则化价值为核心,颂扬中央政府的统治,强调“尊君”的理念,这既被汉代的统治者所采纳,也为其政治建制所需。
<
此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也深深地影响了汉代人民的思想,使他们普遍遵守儒家思想的规范,从而把汉代的思想融进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中。
从某种程度上讲,汉代的社会稳定也归功于它的文教政策。
最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也促进了汉代文化的发展。
通过儒家思想的教授,汉代皇帝和官府们不仅可以教育和管理更多的官员,还可以通过实施文教政策来发挥汉代文化的作用,使更多的人都能遵守汉代的文化准则。
综上所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这一政策最重要的特点。
汉代实行这一文教政策,使汉代文化得以传承,中华文明的基础也更加牢固。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从历史上看,孔子、董仲舒、朱熹是中国古代三大思想家。
孔子是儒学创始人,董仲舒是经学大师,朱熹是理学大师。
经学是汉代的儒学,理学是宋明时代的儒学。
这三位大师的思想体系,是不同时期的儒学代表,是儒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董仲舒使儒学由诸子而成独尊,由一家融会百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的学说思想影响极为深刻而久远。
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约生于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约卒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其生率年月一说约前194年至前114年。
西汉著名儒家学者,哲学家、经学家、《春秋》“公羊学”大师。
董仲舒少治《春秋》,其师承不明。
精心钻研,“三年不窥园”。
弟子众多,下帷讲诵,弟子相传,甚至有不能见其面者。
以“公羊学”闻名,汉景帝时立为博士。
汉武帝即位后,试图改变统治思想,措施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一开始却遭到其祖母、崇尚黄老之学的窦太后的阻挠,主张更张政治的主要人物王臧、赵绾被下狱处死,权臣田蚣和窦婴被罢免。
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这就为“罢黜百家”扫除了障碍。
翌年,即元光元年(前134)五月,汉武帝诏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上对策三篇,即后世所谓的“天人三策”,对“罢黜百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发,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在对策中,董仲舒还提出了“兴太学”的重要建议,认为“养士之大者,莫大于太学。
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上,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也”(《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的建议为汉武帝所采纳,以后在公孙弘等人的具体计划下逐步得到实施。
如何评价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如何评价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战国阴阳五行家邹衍认为,历史中的朝代更替是由于五德运行产生的影响。
按照邹衍的学说,每个朝代必须与五德之一相联,因此,这个朝代就应当遵循这五德之一的要求来运转。
董仲舒修改了这个理论,认为朝代的更替不是依循五德运行的顺序,而是依循“三统”,即黑统、白统、赤统的顺序。
他在《三代改制质文》中说:每个朝代都依循一统,每统又各有其为政的系统。
按董仲舒的说法,夏朝代表黑统,商朝代表白统,周朝则是赤统。
夏、商、周三朝完成了这一历史循环。
之后,历史又开始一次新的循环,新的朝代又应当代表黑统。
照董仲舒的看法,继承周朝统治的既不是秦朝,也不是汉朝,而是孔子,他承受天命,创立了黑统。
孔子所受天命,不是一种“法统”,而是一种“道统”。
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春秋》本是鲁国的史书。
按董仲舒一派的说法,《春秋》是孔子的一部重要著作,在其中,孔子树立了他的道统的统治。
孔子代表了黑统,并创建了黑统的各项制度。
董仲舒对《春秋》的解释十分著名,他的各项学说都可以从《春秋》中找到根据,换句话说,他的理论权威来自《春秋》,这是他把自己的著作称为《春秋繁露》的缘故。
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实含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实含义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仁者,他必须实践,凭什么实践?是凭被老师教导、被父母要求吗?儒家说:不是,是凭著你内心的深度愿望。
仁在哪里?在你心里。
仁在你心里的什么地方?很深的地方。
既然那么深,我怎么能够知道呢?孔子说,虽然很深,但是,你想要的时候,就有了,它就来了,于是它就来了,它就在了,我欲仁斯仁至矣。
孟子讲得更清楚:本心良知,这个心就是你的本心,这个知就是你的良知。
良者,善也,常也。
你常常知道,永远知道,随时都知道,假如你说:“我没有!”那是你自己对不起自己。
所以一个人想要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想要开发他内在生命的品质,他接触到这种学问的时候,立刻就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这是我自己的生命,不是圣人的生命!于是,圣人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千古之上有圣人出,千古之下有圣人出,其心同也,其理同也;东海有圣人出,西海有圣人出,其心同也,其理同也。
”所以,只要你体贴到:原来我的生命是活泼的、我的生命是向往于光明的、我的生命本质是要求丰富的,你就会所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你就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就会跟人来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任何行为,都视为自己的事,你就会“人不知而不愠”。
你就是个君子。
当你做到这个地步的时候,你整个生命是开展的,这叫作“君子坦荡荡”。
这时候是愉快的:孔子用三个词语来表现:一个是“悦”、一个是“乐”、一个是“不愠”。
“不愠”就是没有郁闷,连郁闷都没有,当然也就不会什么忧愁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得所谓的“忧郁症”。
活该,你生命没长进嘛,你辜负自己嘛。
当然这也是我们教育所要努力的:如何把人性提醒出来,而不是用强硬的方式把它灌下去。
把它启发出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原来你的心是愤悱的、你的心想迸发出来的,这个圣人只不过是来点醒你一下,让你的生命能如实地迸发出来,这样你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充实饱满,于是就“悦”;你希望与人同乐,所以就“乐”;至于人家知道不知道,我觉得生命是自己的事,不是求人知道不知道的事,你就不愠……如果能够这样了解自己的生命,你就知道为什么圣人之教会流传久远、为什么儒家的教导被称为经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我赞同
1.历史的选择
汉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树立大一统的思想权威。
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符合汉代统治阶级的需要,使以儒学为主体的大一统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形成。
2.非文化专制
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使儒家的思想成为社会中价值判断的标准,将儒学的地位置于其它学派之上,允许各种学派存在,也并不是只任用儒生。
诸子流派仍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对儒学发展承前启后作用
“独尊儒术”的施行使中国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承、发扬和传播,,奠定了的儒学“独尊”的地位,使儒学成为2000多年的主流文化。
同时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来发展儒学,锻造了儒学的兼容能力,这使儒学在后来遇到道、佛思想冲击后仍处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地位,使得儒学能够与时俱进,对儒学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4.促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利于统一思想,维护国家统一。
这种大一统思想直到现在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巩固的纽带。
儒学被确定为统一社会思想,指导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则和建立社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基础,对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生产,安定民心和老百姓的生活等等有积极作用。
5.对教育的意义
为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教化、兴太学,用德育教化全民,由政府出面、组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儒学教育亦即国家教育体制,有深远影响。
6.对选贤任能风气开启
它结束了自春秋以来学术与政治的分离状态,使儒学由私学转化为官学,儒学成为解决政府官吏来源、选拔方式的标准。
为后世之儒开辟了仕途,,实现了儒家提倡的“学而优则仕”和历代儒生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