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0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1)上述材料体现出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2) “三纲五常”的思想当中有没有可以值得保 存的东西呢?
材料三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直,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动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慎重讲信誉
下列人物又是谁?他们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儒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 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汉武帝
董仲舒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 史实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
人教版新课标 高中历史 必修3 文化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课件
认一认
老子
庄子
Hale Waihona Puke 韩非子商鞅孔子孟子
荀子
墨子
学派 代表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主张
“仁”与“礼”、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等
“仁政”、“民贵君轻” “仁义”、君舟民水,性恶论
道家
法家 墨家
老子 庄子 韩非 墨子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提出“齐物论”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法术势结合 “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尚贤
表 政治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现
教育
太学 兴办
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研习儒家经
典。从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汉代 教 育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土地兼并,商贾膨胀—中央软弱无力 边境不宁——和亲 王国问题——放纵、姑息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汉武帝时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汉武汉帝武即帝位即时位面时临,西的汉社国会库问中题积:蓄了大量的粮食 匈和钱奴财威,胁国,家边势患力不相当止雄厚,有—条—件《加中强国中古央代集史权》。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
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春今秋之“通大谊一也统。””
2:……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罢纪黜可百一家而,法独度尊可儒明术,”民
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 之所予也“。君…权…神王授者”承、天“意天以人从感事应,”与、天“同天者人,合大一治”,与
做了博士中。国…有…史实以际来就,是第皇一帝个的出学了术名顾的问。
知名“汉学书代者呆儒董子学博”士代,有表非一董、所仲大花舒学园莫问套属家房。,可他整天 钻在三—书次—房应《里王对,立研策群读问读儒《〈学天史。人记春三〉日之,策汉万》武紫帝千受》红赏开识、为官
遍,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听不见。
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
露 4:》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
──夫妻顺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
“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实质:思想文化专制,为统治者服务 4、特点: ①外儒内法,儒学独尊;
②兼用各家思想; ③思想专制; ④带有神学色彩的特点。 有道有理人。认秦为朝:“就焚其书实坑质儒而”言和,汉“武罢帝黜“百罢家黜,百 家独,尊独儒尊术儒”术与”秦,朝虽的然“确焚立书的坑统儒治”思是想相不同同的,。但 都是为请了回适答应:加你强认中为央上集述权观的点需是要否,有都道属理于?思并想 文说化明专理制由的。需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讲稿(共31张PPT)
二、儒学独尊
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
2.目的:实现政治、思想的统一.
思想来源:
①儒家思想:主张德治、三纲五常。 ②道家思想:探求万物本源,认为“道”是万 物的缔造者、母体、主宰。 ③法家思想: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文化 专制。 ④阴阳五行家思想:把五行与五常对应,认为 物有五行,人有五常。木火土金水对应“仁、智 、信、义、礼”
理解其中的意思吗?请围绕诗句中心 观点自 拟题目 演讲。 6、有人说,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 去欣赏 别人的 优点。 但又有 人说,唯 其尊重 自 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你怎样辩 证的看 这两句 话表达 的意思,请围绕 这两句 话
自拟题目演讲。 7、‚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 原谅你‛,这句话 告诉了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该注意的 一点。 请仔细 理解这 句话,围 绕其中 心观点 自
②墨家: 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③道家: 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④儒家: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②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西汉思想家, 政治家,著名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即位后,诏令各地方 长官推举“贤良方正”的学 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董仲舒 连上三篇奏章,称“天人三 策”,此后受到重用。晚年 辞职回家,修学著书,著有 《春秋繁露》。
结果,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四、儒学独尊的评价 :
关于“独尊儒术”
积极: 维护统一,稳定社会, 弘扬美德,促进教育。
消极: 思想专制, 阻碍科学文化进步, 迷信,唯 心·······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精品-质量保证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让天下文人都学 儒家经典。
太学
汉代讲学画像砖(太学)
太学里旳教师旳是哪些人?
学生在太学学习什么内容?
学生在太学毕业后旳去 向?这旳推广)
(1)从中央到地方旳教育系统 中央建立太学(人员构成、功能、影响) 大大提升了儒学旳地位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以为万物皆由木、火、 土、金、水五种原素构成,其间 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 阐明宇宙万物旳起源和变化。
3、怎样评价汉代新儒学(独尊儒术)?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增进统一旳多民族国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后来旳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后来旳儒 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旳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旳儒学则成为儒者旳“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后来旳 儒学则被看成“圣经”。
练一练
1、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 一统”两者关系时,下面四人旳结论比较 正确旳是
天人感应说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思想 C、阴阳五行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
知识拓展题
1.秦始皇“焚书坑儒”旳目旳是①崇法反儒②预防旧势力复辟 ③消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2023年津赣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政治上旳统一确保思想上旳统一 B、董仲舒旳学说适应了专制统治旳需要 C、汉武帝旳政策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 社会旳统治思想 D、思想上旳统一为政治上旳统一服务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作用:促进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有为”(1)条件:汉武帝时期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必要性: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思维点拨汉初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主要是针对当时经济残破、极端贫困的局面,为恢复经济、缓和矛盾不得已而采取的一项统治政策。
简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其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的新儒学(1)形成: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内容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深化理解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
(2)结果: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思维点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也就是说“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展,例如“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就是法家思想。
三、儒学成为正统1.举措(1)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教育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时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教官,称为“博士”。
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讲义
高中歷史必修3 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補充講義探究一:從“無為”到“有為”。
請閱讀課文第一目及以下補充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一) 請問在漢武帝之前,儒家思想經歷了哪四個歷程?“春秋時期,應運而生戰國後期,蔚然大宗秦朝時候,遭到打擊西漢初年,逐漸復蘇”(二)分析從漢初的“無為”到漢武帝時要實行“有為”的時代背景。
從這一轉變中,我們能看出,治國方略、治國思想的選擇是由什麼決定的?即一種學說能否成為社會的統治思想,關鍵在於什麼?由當時的社會形勢決定的;關鍵在於是否適合當時的形勢和是否滿足統治者的需要。
探究二:董仲舒的新儒學。
請閱讀課文第二目及以下補充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一)從課本和材料中可以看出董仲舒思想上有哪些觀點?董仲舒的這些思想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什麼關係?董仲舒的新儒學符合當時的政治需要,因而獲得統治者的欣賞。
董仲舒新儒學提出的一系列主張迎合了時代的需要。
(二)探討董仲舒新儒學思想,指出今時今日其積極可取部分和揚棄部分,並且加以說明理由。
可取:大一統;天人合一天人感應(要求統治者愛護百姓,有利封建統治長久);薄斂、省役;五常即仁義禮智信;孝道揚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三綱(強調夫權,壓迫婦女)(三)參見課本第9頁“學思之窗”。
解題關鍵:漢武帝實行獨尊儒術是他要推行封建政治大一統的時代需要。
思路引領:“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提出的社會背景。
答案提示: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原因是①董仲舒的新儒學提倡“春秋大一統”“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思想,迎合了當時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的時代需要。
②漢武帝的真實目的是要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於是其他所有有助於實現這個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統治過程中,採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張就不足為奇了。
③漢武帝的這些做法對於儒學後來發展過程中融合其他學派思想起了推動作用。
探究三:儒學成為正統。
請閱讀課文第三目,回答下列問題。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掌握汉代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内容和实质【知识结构】一、从“无为”到“有为”(略讲,学生可根据导问题自行解决)1.汉初:无为而治①原因:长期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目的:恢复生产、安定人心。
③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④表现: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⑤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理解)积极:生产恢复、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消极:诸侯势力日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2.汉武帝时:“有为而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必修一的相关知识学习)①背景:即汉初“无为而治”造成的影响,积极影响是“有为而治”的可能性,消极影响是“有为而治”的必要性。
②表现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军事上三次出击匈奴,消除边患;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详讲)1.董仲舒的新儒学: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
(注意与战国时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加以联系)2.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根据内容理解其目的)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
③“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二、儒学成为正统1.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①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②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根本原因)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略讲,学生根据导学问题解决)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②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③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④兴办太学;⑤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3.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归纳)积极: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消极:也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探索的精神。
专题02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课件)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新人教版必修3)(提升版)
2、史料与史证(2)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重难点精讲】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
史料主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பைடு நூலகம்[史料一]
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 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 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腐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史证 史料一揭示了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表明了儒家思想二重性的特点,易于
被社会各阶层接受,也迎合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史料二主要阐述了改造后的儒学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表明了改造后的儒学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 注百姓的生计,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的备选项。
技巧体验: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
息( B )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图片类选择题解题技法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重难点精讲】
图片类选择题主要以历史照片、图片或漫画等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 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 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 , 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反映了文综试题命题改革的方向。
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教案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答案)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材分析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本课为第二个历史阶段,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四、教学建议:可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秦代“焚书坑儒”后大受限制的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结合相关知识思考: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36张PPT)
(2011·潮州模拟)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
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 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D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面临问题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
教官:五经博士 —— •影响:儒学垄断教育
•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影响:凭儒学入仕
•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 •影响:儒学在民间独尊
• 4、《史记》记载:“诸吕作乱, 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 天狗过梁野。”这段史料:①反映了 汉代儒家的思想观念②留下了后人研 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表现了封建史 学家写史的局限性④古史对天象的记 载缺乏研究价值
5、(2010·潍坊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B
卷)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主演
的小品《说事儿》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难!
做女人难……”请问这个“难”的深刻含义是:
A.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辛 B.赶上经济危机,股票折损过重 C.儿女情长,剪不断、理还乱
D
D.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约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出现与形成的? 秦朝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请 用史实说明。
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 什么都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 而为,不违道而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者者者者以摈以摈材材为而 为 而料料姓不姓不号得 号 得二一。会 。 会::聚 聚— —““。 。— —天守 守《《与子闾闾汉汉天受阎阎书书同命者者··者食食食食于大粱粱货货天治肉肉志志,,,,》》天为为与下吏 吏天受者 者异命长 长者子 子于大孙 孙天乱, ,子.居 居”官 官” 材 材料料二二: :—汉 汉—武 武帝帝董即即仲位位舒时时《,,春西西秋汉汉繁国国库库露中 中》积 积蓄 蓄了 了大 大量 量的 的粮 粮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历史素材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无法〞到“有为〞1.战国后期儒学的发展〔材料〕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
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
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解读]《儒林列传》对研究古代儒学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条资料反映了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历史,对了解儒学发展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孔子以后,他的贤子弟遍布天下,有的为王侯将相做老师,有的与士大夫为友,还有的直接做了隐士。
到了战国后期的齐威王、宣王的时候,孟子和荀子对儒家学派进行丰富和发展,王道、霸道并用使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战国后期,儒学成为显学。
2.“焚书坑儒〞对儒学的沉重打击〔材料〕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①。
丞相臣斯昧死言:……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②《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③为城旦④,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等。
……制曰:“可。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卢生等君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⑤,乃自除。
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解读]这条资料描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经过,这对于了解儒学发展很有参考。
李斯认为会有利于借古讽今,诽谤当今,迷惑老百姓,不利于统治。
因此建议始皇帝:除秦国的史书、博士所藏的《诗》《书》诸子百家的著作外,其余诗书都要烧掉。
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从此以后,如果谁还结伙谈论《诗》《书》的,以古非今的,全部都要杀头,官吏明明知道而不检举的与之同罪。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目标诠解
学习目标
素养透视
学法指导
1.唯物史观:通过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 1.结合汉武帝时期的 中“三纲五常”思想的学习,认识到 政治经济形势理解
1.知道董仲舒思 其既有封建糟粕的成分,也有中华民 “ 罢 黜 百 家 , 独 尊 想的主要内容。 族传统文化美德的成分,培养学生辩 儒 术 ” 思 想 的 内 容
2.知道汉代儒 证思维能力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和实质。
学成为正统思想 2.历史解释: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 2.理解汉代统治者
的史实。
汉代教育有关的历史材料,认识汉代 从“无为”到“有
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为”,再到“独尊
适应了国家大一统形势的现实需要。 儒术”的原因。
课前自主学习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无为而治”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 产和安定人心的需要。 (2)表现: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采民取休息 ____________政策。 (3)作用:促进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 会繁荣,国力日盛。
目的
思想主张
适应2汉.武内帝容加:强
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___春__秋__大__一__统___”和“罢黜君__权__神__授____” , 提 出 了 “ 天 人 合 一 ” 和 “__天__人__感__应____”学说
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
探究主题2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材料 董仲舒由于承借了最具繁衍性的阴阳家思想,而创造出一 套天人哲学的大系统,使他能在与各家的竞争中得到胜利,也使他 成为前汉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的思想家。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课件(共24张PPT)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提 出1、新儒学的含义及特点
新在何处?
新儒学
以权力来立自己的权威, 以法术来驾驭群臣,以酷法 来对那些违令的现象……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提 出1、新儒学的含义及特点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 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 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 色的新儒学体系。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2、新儒学体系的内容
材料四: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 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 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基义》 材料五: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 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 神之灵,德施于外方,延及群生也。
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秦朝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汉
战争
初
破坏
无 为
与 民
?
形
社会
势
凋弊
而 治
休 息
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
你会汉怎兴样,做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
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
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2、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 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 进程。”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
3、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
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2.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儒学成文五经博士研究与教授的经学。
在长安的太学里,五经博士对学生的教育,把“通经”(精通五经及其标准注释)作为进入官场的途径。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①汉代儒学以经学为特征②关注社会现实为治学的基本思想③儒家学术体系日臻完善④儒学成为政治色彩浓厚的正统学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
这主要反映了()A.汉宣帝放弃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4.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①鼓吹“天人感应”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③宣扬“君权神授”④强调“大一统”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6.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
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7.“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①孟子主张施行“仁政”②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①定《五经》,置《五经》博士②国家创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③佛教传播和道教兴起④科举制的实施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⑥理学的创立A.①②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9.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指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
高二历史必修3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习题答案解析【学思之窗】内容略。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解题关键: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是他要推行封建政治大一统的时代需要。
思路引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社会背景。
答案提示: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是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②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
③汉武帝的这些做法对于儒学后来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解题关键:西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的思想、政治和教育方面的具体措施。
思路引领:西汉大一统政治局面对思想文化方面的需要,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的具体措施。
答案提示: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
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二、学习延伸材料略上述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解题关键:了解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指出积极可取部分和扬弃部分,并且加以说明理由。
思路引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要点提示: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性。
②推崇孝道和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③强调君权虽然有利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但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极为不利。
④强调夫权,压迫妇女,更是应该批判的。
[学习延伸]属于开放性题目,是对学生开放性思辨能力的培养。
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均可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难点“精讲”】
一、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治国思想
二、汉武帝促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措施
三、汉代儒学的兴起
四、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1.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新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学、阴阳学、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
(2)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
(3)以神权限制王权。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沦为官方统治哲学。
2.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
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五、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易误辨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儒学独尊,西汉时儒学在诸子百家中成为一枝独秀,经董仲舒的改造,儒学适应了形势需要,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求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
例如“春秋大一
统”的主张就是法家的思想。
【素质拓展】
1、史料与史证(1)
史料主题: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史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
——《春秋繁露》
史证史料反映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
2、史料与史证(2)
史料主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史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腐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史料二]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
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史证史料一揭示了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表明了儒家思想二重性的特点,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也迎合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史料二主要阐述了改造后的儒学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表明了改造后的儒学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解题技巧指导】
图片类选择题解题技法
图片类选择题主要以历史照片、图片或漫画等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
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反映了文综试题命题改革的方向。
图片类选择题解题技法:
(1)抓图片信息:仔细看图片,概括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并分析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展走向。
(2)看文字:图片型选择题一般都有一些文字说明,这些文字说明往往是解题的重要信息,千万不可遗漏。
(3)重联系:将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对备选项逐一斟酌,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
技巧体验:
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