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标准化试题及答案(共7套)
新部编版三语上标准化试题+课内阅读(附答案)1(标准化试题内容与本课所编知识点梳理同步)4.古诗三首一、标准化试题:1.(生字运用)根据拼音或语境写字词。
(1)教师节到了,我们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zèng sòng ()给liú()老师。
(2)歪xié()的小jìng()旁,几株cán jú()傲shuāng()挺立。
(3)yuàn zi( ) 墙壁上yìn( )画的图案有guīzé( ) 地pái liè( )着,看上去极其美丽。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石径.(jìn jìng)增.添(zēng zhēng)犹.如(yoūyóu)残.菊(cán chán )赠.送(zèng zhèng)斜.阳(yúxié)挑.促织(tiǎo tiāo) 橘.绿(jújǘ)橙.黄(céng chéng)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①挑起帘子②挑担③挑夫④挑拨⑤挑战⑥挑选[tiāo]: [tiǎo]: .4.用“√”画出恰当的字组词。
(寒赛)假比(寒赛) 石(径经) (橙登)子(残钱)缺金(残钱) (增赠)加(增赠)言5.给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或读音。
(1)停牟坐爰机林晩。
( ) A.坐下 B.乘车 C.因为(2)荷尽已无撃雨盖。
( ) A.尽头 B.全部 C.完,指凋谢(3)萧萧梧叶送寒声。
( ) A.风声。
B.雨声。
C.鸟叫声。
(4)停车坐爱枫林晚。
( ) A.乘,搭。
B.因为。
C.坐下。
(5)知有儿童挑促织。
挑( ) A.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B.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促织( ) A.青蛙。
B.蝈蝈 C.蚂蚱 D.蟋蟀。
6.判断。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名师原创连载)最新统编版三语上4.《古诗三首》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必考题型周计划(第三周)
作者甄珠,暗藏记号,转载必究统编版三班级语文上册必考题型周方案名师原创连载(第三周)(课文:4.《古诗三首》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标准化试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水洼.(wā)脚印.(yìn)B.凌.乱(lín)增加..(zēng )C.棕.色(zōng )雨靴.(xuē)D.缤.纷(bīng)熨帖..(yùtiè)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①挑.起帘子②挑.担③挑.夫④挑.拨⑤挑.战⑥选择..[tiāo]: [tiǎo]: .3.读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一”。
(1)他经常在图书馆挑.(tiāo tiǎo)选自己感爱好的书,挑.(tiāo tiǎo)灯夜读。
(2)那家店铺.(pū pù)的门前铺.(pū pù)着红色的地毯。
(3)在弯曲.(qū qǔ)的小河边,一位姑娘正在唱着一曲.(qū qǔ)动听的歌。
4.用“√”画出恰当的字组词。
(寒赛)假比(寒赛) 石(径经) (橙登)子(残钱)缺金(残钱) (增赠)加(增赠)言5.给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或读音。
(1)停车坐爱枫林晚晩。
( ) A.坐下 B.乘车 C.由于(2)荷尽已无擎雨盖。
( ) A.终点 B.全部 C.完,指凋谢(3)萧萧梧叶送寒声。
( ) A.风声。
B.雨声。
C.鸟叫声。
(4)停车坐爱枫林晚。
( ) A.乘,搭。
B.由于。
C.坐下。
(5)知有儿童挑促织。
( ) A.青蛙。
B.蝈蝈 C.蚂蚱 D.蟋蟀。
(6)知有儿童挑促织。
读音是()A.tiāo B.tiǎo意思是()A.挑 B.拨弄6.推断。
对的打“√”,错的打“×”。
(1)《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
( )(2)“寒山”指的是作者所巡游的山的名字。
( )(3)“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意思是一年中的秀丽景色你都要记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
2020/12/10
课文讲解
前两句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意?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
2020/12/10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后两句,理解意思。 2.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特点?
诗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 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 这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2020/12/10
课后作业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2020/12/1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2020/12/10
引入新课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 的人。他已经50多岁了,却还是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 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 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 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 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拓展延伸
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去,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临平泊舟 [元] 黄 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 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 一天风露藕花香。
2020/12,你认为改作 “青”或“苍”好么?为什么?
2020/12/10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2020/12/10
我会认
zèn liú cán jú ào jūn chén jú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1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部编人教版三上4、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A、认真思考
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 )之情。
当堂检测
A、认真思考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 思是:(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间)所看 到的(深秋时节 )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喜爱)之情。
【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 深秋时节的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 方有几户人家。因为太喜爱这傍晚 时分的枫林美景了,(我)便停下车 来欣赏。那被霜打过的枫叶要比二 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
主体展示,探究新知
一、预习展示 (一)诗歌诵读展示 (二)诗句意思汇报 (三)全诗意思汇报 二、小组合作探究
主体展示,探究新知
二、小组合作探究 2、“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晚”你能品 出几种味道?(“晚”有几种含义?)
(1)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 映,枫林才格外美丽。(这是指“傍晚黄昏时分的枫林”的 意思)(2)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 (这里有“从白天一直到傍晚”的意思)(3)可以与后一 句连起来理解。因为停车甚久(这里有时间很久的意思), 所以才能悟出“霜叶红于二月花”。
主体展示,探究新知
二、小组合作探究 3、“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用了哪种修辞 手法?它除了描写霜叶的色彩比二月盛开的鲜 花还要鲜艳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一层更深的含 义,你能品读出来吗?
修辞( 比较 ); 含义(“红于二月花”的比较,不仅表现 了枫叶色彩之鲜艳,更能体现出枫叶的耐寒,能经得住风霜 的考验——历经风霜的洗礼,历经磨难,反而越来越美丽。 这句诗除了咏景之外,还借咏物表明心志,是诗人内在精神 世界的表露和志趣的寄托,因而在使人感受勃勃生机之时更 能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借
助
图
片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笔顺讲解课件
jú
部首:艹 结构:上下
组词:菊花 墨菊
形近字:葡
“米”左边一部分 写在“勹”外,使 整个字重心更稳。
字义:菊花,草本植物,种类很
多,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寒径 斜霜 赠盖 菊残 君橙 送桃 落
笔顺:
平舌音
cán
“歹”横不宜 太长。
部首:歹 结构:左右 组词:残缺 残存 形近字:线 字义:①剩余的。②不完整。
平舌音 后鼻音
zènɡ 部首:贝 结构:左右
组词:赠送 赠阅 形近字:增 字义:赠送。
左窄右宽。
笔顺:
寒径 斜霜 赠盖 菊残 君橙 送桃 落
笔顺:
ɡài
竖不出头, 横距匀称。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瓶盖 盖章 形近字:羡 字义:①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
的东西。②伞。③建造。
寒径 斜霜 赠盖 菊残 君橙 送桃 落
部编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生字笔顺讲解
4 古诗三首
上中下结 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 构
寒径斜霜赠盖
菊残君橙送挑落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寒径 斜霜 赠盖 菊残 君橙 送桃 落
hán 部首:宀 结构:上中下
组词:寒冷 寒衣
形近字:赛
“宀”稍宽;下部三 字义:①冷(跟“暑”相对)。
横紧凑,两点对齐。
②穷困。
笔顺:
寒径 斜霜 赠盖 菊残 君橙 送桃 落
笔顺:
后鼻音
jìnɡ
左窄右宽。
部首:彳 结构:左右 组词:直径 山径 形近字:经 字义:①小路。②狭窄的道
路。③径直。
寒径 斜霜 赠盖 菊残 君橙 送桃 落
笔顺:
xié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
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
白云生处有人家。
产生,生出。
“有人家”使深山充满生气, 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 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诗意: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
(3)作者抓住“__荷__尽____”与“__菊__残____”,描绘出秋 末的萧瑟景象。“___已__无___”与“__犹__有____”形成 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5.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__您__”,在诗中 指___刘__景__文___(人名)。 “ ___橙__黄__橘__绿___ ” 说明秋天 色彩丰富。
代表作品:《阿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 《江南春》《早雁》等。
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
深秋时节的山
远上寒山石径斜,
“斜”字,字面意思为“歪斜, 不正”,这里指山间小路弯弯曲曲 向山上延伸的,体会石径的特点。
6. 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对的打“√”,错
的打“×”。
(1)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
色。
( ×)
(2)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
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有关秋天的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秋的风味。苏轼认为
秋天是最好的季节,由此写下了“____一_年__好__景__君__须__记_, 最是橙黄橘绿时”。杜牧笔下深秋的枫林是这样的: “___停__车__坐__爱_枫__林__晚___,__霜__叶__红__于__二__月__花___。”秋风在 叶绍翁的笔下变得十分通人性,能让人产生思乡的情绪, 他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___江__上__秋__风__动__客__情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共收录六首古诗。
其中第4课《古诗三首》包括一首唐诗(《山行》)和两首宋诗(《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现对这三首古诗加以整理分享。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平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25张PPT)
你知道下列事物在古诗中的文化意蕴吗? 菊花 橘树 竹子 梅花
清高、 坚强
美满、 坚贞
正直、 坚韧
你还知道哪些?
高洁、 坚强
热
喜
烈
悦
凄
悠
凉
远
夜书所见
晚上写。 书,写。
[宋]叶绍翁
叶绍翁 字嗣(sì)宗,号
靖逸,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诗 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 品有《游园不值》《嘉兴界》 《四朝闻见录》等。
对照课文插图细细品味,诗中描绘了 哪些景物?
荷尽
橙黄
菊残
橘绿
秋
荷尽已无擎雨盖
生机勃勃
了无生机
凋谢。
荷尽已无擎雨盖
撑起的雨伞。
凄清
比喻 悲伤
菊残犹有傲霜枝
争奇斗艳 迎风傲立
赞美
残败;枯萎。 还,尚且。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顽强不屈
萧瑟
荷尽已无擎雨盖, 对比
菊残犹有傲霜枝。
突出菊花_傲__霜__斗__寒__的形象,表 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__佩__、__赞__美__之情。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称杜甫 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主 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 《过华清宫》等。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xínɡ
山行
xié
歪斜
hán
寒山
fēnɡ
枫林
jìnɡ
石径
shuānɡ
霜叶
寒径斜霜
上下结构:__寒__、__霜___ 左右结构:__径__、__斜___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读诗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原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教案】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峰海拔297米。
[精]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课文知识点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古诗诗意山行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问题归纳1.《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从“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
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一、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二、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三、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四、理解诗意:山 行【唐】杜 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介绍:杜牧 :(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字词解释:【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生】产生,生出。
“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坐】因为。
诗词大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诗歌主题:《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精彩赏析:《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远
lí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风声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秋风吹动着梧 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自己的家乡。
料想 拨弄 知有儿童挑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笆
深夜了,远远看见篱笆 下还亮着一盏灯,料想那是 孩子们在拨弄蟋蟀呢。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思念家乡 想念亲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拓展延伸 说说你知道的思乡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 节倍思亲。
4 古诗三首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 书所见
(宋)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他 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 绝句最佳。主要作品:《游园 不值》《嘉兴界》《访隐者》 《四朝闻见录》等。
所见到的景物
送 夜书所见xiāoFra bibliotek萧萧梧叶送寒声,
近
挑 江上秋风动客情。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三年级上 4、古诗三首》在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三首古诗,它们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为我们展现了古代诗人笔下的精彩世界。
第一首是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登上深秋的山峰,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居住。
这画面,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充满了诗意和宁静。
而最让人陶醉的,是诗人因为喜爱这傍晚时分的枫林美景,停下马车来欣赏。
那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
杜牧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绝美的秋景图。
在他的笔下,秋天不再是萧瑟和凄凉的,而是充满了生机和魅力。
第二首是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虽然残败,但还有那挺立在寒风中的枝干。
诗人告诉友人刘景文,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
苏轼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首是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首诗既有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又有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情感真挚而深沉。
这三首古诗,虽然主题和风格各异,但都有着独特的韵味。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也让我们对古代的生活和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山行》中的秋景,美得让人心醉。
杜牧不仅仅是在描绘景色,更是在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那蜿蜒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还有那火红的枫叶,仿佛构成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我们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秋风的吹拂,闻到枫叶的清香。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课件(共58张PPT)
板书设计
近处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夜书所见
远处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思乡怀亲
知识拓展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古体诗
近体诗 (格律诗)
词 (长短句)
曲
乐府诗 律诗
诗无固定句 句无固定字 五言
唐以前 唐以后
绝句 七言
小令 中调 长调 杂剧
散曲
小令 套数
随堂练
一、解释词语的意思。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2)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晴明:晴朗明和。 花堤:鲜花盛开的堤岸。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诗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
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 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同学们想一想这两句诗中,诗人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 什么?
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的景象。 听到了秋风萧萧的声音。 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 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山的特色: 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 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 何等惊喜!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 红于:比……还红。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诗意:
我停车不走是因为爱好傍晚时分 的枫树林,经过风霜的枫叶,比二月 春光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三、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夜书】 【萧萧】 【梧】 【客情】 【知】 【挑】 【促织】 【篱落】
风声。 晚上写。 旅客思乡之情。 梧桐树。 读作“tiǎo”,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篱笆。 猜想。 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在白云漂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 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诗文赏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
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 市)岳丽山时所写的。秋天在诗人的 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 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 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 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返回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课时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 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 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 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 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 景文树立信心。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 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 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拓展练习:连一连
• 正月初一 灯
• 五月初五 • 八月十五 • 九月初九 • 正月十五
重阳节
中秋节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吃元宵,闹花
贴春联,拜年 吃粽子,赛龙舟
吃月饼,赏月 插茱萸,登高
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个 叶氏的人家做儿子。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 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 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 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理解词语
• 萧萧:风声。 • 梧:梧桐树。 •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 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
①山行:在山上行走。 ②远上:登上远处的。 ③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 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 指秋天的山)。 ④石径:石子的小路。 ⑤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⑥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车:轿子。 ⑧坐:因为。 ⑨爱:真爱,留恋。 ⑩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⑪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⑫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 表达了怎样的情趣和情感?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借菊花 和荷花这两种品性高洁的代表,赞 美刘景文遭受挫折不气馁,历经磨 难不丧志的品行和节操,同时也勉 励友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4.古诗三首
径斜赠刘残犹 傲 君 橙 橘挑
会写的字
寒径斜霜赠刘盖 菊残君橙送挑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 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 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 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 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叶败尽了,已经看不见能像雨伞一样撑 起的荷叶,只剩下了枯枝败叶。
菊花也已枯萎,但还有枝条傲然挺立着, 不怕风吹霜打。
诗意: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的好景你必须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