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随着经济及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利率市场化改革己逐步推进。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 利率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 利率风险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本文在对利率风险四种具体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 相应地提出了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管理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
1、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意识淡薄,即使意识到了利率风险,也不知如何管理银行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尚未上升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主要矛盾。政府利率管制下存在的较大的存贷款利差收益仍然存在, 使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造成大多数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例如,我国从1996年起,连续7 次降息,存款利率从10.98%降到2.25%,平均降息达到1.47 个百分点,如此大幅度的调息足以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是相当高的。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业务仍集中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 普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不良资产问题的困扰, 利率风险作为一种市场风险尚不如信用风险对经营结果的影响大而且直接。利率管理并未受到重视, 利率风险管理几乎是一个空白。
2、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利率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需要一套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和觉得机制,以利于准确、及时的决策。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几经建立起了资产负债管理会,但是这种部门的职能分散,或者是负责执行央行的利率政策,或者是负责资金的调配,缺少专业的利率风险管理。
3、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和方法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较弱,。由于金融体制改革落后,中国目前的投资工具品种极少,还没有统一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市场套利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使商业银行缺乏分散转移利率风险的有效渠。对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不充分,基础数据匮乏, 利率风险管理手段滞后。
4、缺乏完备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机构, 利率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资产负债结构单一, 利差收入为利润主要来源, 难以抵御利率风险,同时,利率风险管理的人才匮乏。
二、利率市场化及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
1、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逐步放松或者放弃对利率的管制,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根据资金的供求状况自主决定的过程,其核心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利率风险。
2、过渡性风险
过渡性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放开管制初期,商业银行不能适应市场利率变化,而产生的金融风险。过渡性风险产生于由利率管制迈向市场转轨阶段,带有系统性,过渡性的特点,但随着转轨阶段的完成,过渡性风险也会趋于消失。利率市场化后,利率上升和利率的大幅波动是导致商业银行过渡性风险的根本原因。
3、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也叫成熟期不匹配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利率风险。它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期限(就固定利率而言)与重新定价(就浮动利率而言)的时间差。虽然此类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是银行业务的基础,但在利率变动之时,它们会使银行的利差收入和资本净值发生意外变动。银行通常把某一时间段内对利率敏感资产和对利率敏感负债之间的差额称为“重新定价缺口”。只要缺口不为零,则利率变动时,银行就会面临利率风险。在利率波动频繁而又缺乏风险管理的情况下,银行面临的重新定价风险将会更大。
4、收益曲线风险
收益曲线,就是在不同期限结构下的利率水平的集合。一般情况下,长期利率应该高于短期利率,因为长期的资产或负债比短期的资产或负债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相应地应有更大的收益。因此正常情况下收益曲线表现为向上倾斜,也就是期限结构和利率水平成正相关关系。收益曲线的意外位移或斜率的意外变化,都会使银行存贷款利率不一致,当收益曲线的变化给银行潜在收入或价值造成负面影响时,就产生了收益曲线风险。
5、基本点风险
基本点风险是银行面临的另一种重要的利率风险。当一般利率水平的变化引起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的利率发生程度不等的变动时,银行的盈利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即基本点风险。即使银行在资产和负债的重新定价时间相同,但是只要存款利率的调整幅度与贷款利率的调整幅度不完全一致,银行就会面临风险。当利率发生变动时,这种调整幅度的不一致会使具有相似期限或重新定价频率的银行的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工具的现金流和利差发生意外变化。
6、逆向选择和信用风险
我国目前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因此金融市场里直接融资萎缩,间接融资又成市场资金的主要来源, 利率市场化往往导致利率水平上升, 而利率上升之后, 由于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通常就会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逆向激励, 从而加大整体信用风险。
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策略
巴塞尔委员会1997 年9 月通过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规定,商业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四方面内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要对利率风险实行妥善监控;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科学的风险计量和监测系统;
完善内部监控制度并接受独立的外部审计。我国商业银行应按照上述原则构建一套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为利率风险管理战略的确定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1、增强利率风险管理意识, 完善利率风险组织管理体系
完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实现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根据利率风险的管理原则与监管有关要求,银行应设立责任明确的风险计量、监测和控制部门,充分独立于银行建立头寸的部门,并直接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 较大或较复杂的银行应指定一独立的部门,专门规划和管理银行的利率风险计量、监测和控制; 应保证利率风险管理机制重点岗位的职责分离,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第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的决策机构应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承担,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在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下设独立于经营部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利率风险状况的计量、监测,分配各种业务的利率风险额度,并借鉴社会上有关研究成果,加强市场利率走势的分析和预测。还应定期,及时向高级管理层报告全行利率风险状况,提出利率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方案,为董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二,明确利率风险管理部门中风险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岗位, 确保关键岗位职责分离, 并且要和各建立头寸的部门保持独立, 避免潜在利益冲突。第三, 强化利率风险管理职能。特别应该侧重于对利率风险走势的预测、利率风险的识别以及对利率风险的控制。第四,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应当积极推进利率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通过外聘和加大培训等手段, 为利率风险管理提供最基本的人才资源保障。
2、加强利率走势预测与利率风险衡量, 提高利率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控制利率风险,商业银行表内管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资产负债管理,也就是通过改变资产负债表的各种成分和结构,来影响利率风险暴露的程度,进而改变资产负债表的利率敏感性。利率敏感性缺口和持续期缺口的改变都可以通过对资产发债表的调整来实现。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有两个策略,一是根据利率变化的趋势,扩大资产负债缺口,以在利率变化中获得收益,这也叫做主动策略;实施主动策略要求承担风险。主动策略,虽然能够在利率变化中获得收益,但也使银行面临更大的风险,一旦利率的变化同预期的变化相反,则银行会遭受更大的损失。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变动更加复杂,利率的不确定性更强,利率的变化很难预计,因此主动策略可能使银行获得很大的收益,但同时也带来巨大的风险。维持敏感性资产和敏感债的平衡,尽量使各档次的资产负债缺口为零,尤其是是累计缺口为零,此时无论利率如何变动,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或者是银行的价值都不发生改变,这也叫做防御策略。
资产负债表管理的基本工具是通过买进卖出各种不同期限的证券,根据商业银行承受的利率风险的程度,通过买进或卖出不同期限的资产或负债,以达到平衡资产负债缺口的目的。银行可以通过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或者持续期模型计算出敏感性缺口,然后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的数量、期限结构来降低利率风险。例如,通过计算得出资产负债表是正缺口,即敏感性资产大于敏感性负债,我们可以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投资组合,卖出短期债券,买进长期固定利率债券,减少利率敏感性资产。通过买卖不同期限的债券,可以在短期内大幅度降低银行利率风险暴露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