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饮酒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饮酒》优质课教案_11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饮酒》优质课教案_11

《饮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他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他的《饮酒》。

二、明确学习目标三、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介绍:1、走近作者:○1陶渊明其人: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时间都很短,后任彭泽县令,终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贵,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41岁归隐田园。

他在诗文中着力表现在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开创了田园诗派,田园诗派创始人,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陶渊明其事: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陶渊明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2、作品介绍《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所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四、诗韵朗读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八年级语文上册《饮酒》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饮酒》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在课后,我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此外,我还将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在评价环节,我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随后,我会对本次课程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作者陶渊明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现代学生的启示。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摘抄并背诵课文中的佳句,体会古文的韵味。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陶渊明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生活态度”的感悟文章。
八年级语文上册《饮酒》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饮酒》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古文,作者陶渊明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自己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生活。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古文之美,理解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审美鉴赏的能力。在本案例中,我将结合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深入体会文本内涵,联系现实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教育专业用词,用人性化的语言与学生互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案例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注重团队协作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观点、交流思想。这种策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且通过小组间的互动,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和互补,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饮酒》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的表现手法的学习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有关饮酒的话题导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介绍:1、走近作者: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有名诗人。

性格:“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2、作品介绍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组诗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三、诗韵朗读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划分五言诗的朗读节奏2、学生自我评价朗读效果,并明确这首诗所适合的朗读语气。

3、学生以合适的。

语气和节奏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4、播放诗歌朗读范文,学生借鉴掌握。

5、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订正。

四、画面再现——理解诗意1、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呢?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用诗句中的一个词回答)?明确:悠然五、合作探究——品读诗歌1、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语当中?2、展示历史背景知识,请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诗词鉴赏技巧的运用:教授学生运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比较阅读、联想想象等,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2.教学难点
-诗词表现手法的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等,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情感表达的深入体会:学生对陶渊明所表达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情感可能感到难以理解,教师需通过情境创设、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意象与情感的结合,我会通过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饮酒》诗相关的自然意象,如“菊”、“山”等,并探讨它们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古代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可能对诗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如官职、礼仪等不甚了解,教师应适时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创新思维的激发: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通过创意写作、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
举例说明:
-在讲解意象时,可以指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和“南山”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诗人向往自由、超然物外的精神象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Hale Waihona Puke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陶渊明及其《饮酒》诗的基本概念。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以隐逸田园生活著称。《饮酒》诗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隐逸情怀。这些诗作对我们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陶渊明的《饮酒》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饮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我们将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

5诗歌二首《饮酒》教案部编(统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5诗歌二首《饮酒》教案部编(统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课题诗歌二首——《饮酒》课型新授课设计人总节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酒与中国诗人的不解之缘;了解陶渊明一生及作为田园诗人第一人的文学史地位。

能力目标: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情感目标:在多样的形式中能逐步体会到陶渊明诗歌情景交融中蕴含的理趣,感受平凡生活的和谐恬静,培养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重点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

理解诗歌中名句内涵,并且适当扩展。

难点形成对陶渊明的正确认识,体会其思想中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差异个性设计教学资源课前演讲一、导入新课。

议议“饮酒”。

(1)古人喜相逢也罢,悲离别也罢,问苍天感“人生几何”之时,怀才情伤君主不识之际,总爱一杯两盏淡酒寄托情感。

同学们从查找的资料中看出了什么端倪了吗?(2)学生畅所欲言,(老师从“酒与中国人”“酒与诗人”两方面提示。

时间控制在几分钟内。

)3、归纳:酒与中国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酒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十分显著的。

中国是诗的故乡,诗人离不开酒,从历代诗人雅士所留传的浩瀚的酒诗酒词中,无不使人们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酒文化以及诗人那种炽烈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有这样的作品吗?有,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等。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以酒为题材的诗,陶渊明的《饮酒》。

视频朗读二、读读《饮酒》。

(通过配乐视频朗读加强学生感知。

)三、品品《饮酒》。

1.诗中哪个词语最能再现诗人的情感?悠然!(引导学生学会从诗歌本身寻求把握诗歌情感的切入点。

)2.按理说每天带月荷锄归的劳作生涯单调、枯燥和疲乏,陶渊明为什么却如此“悠然”?(学生发表看法。

老师引导。

)因为田园风景的幽美淡适。

这一切与官场生活的庸俗、黑暗、不自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3.指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意象“菊”“南山”“山气”“夕阳”“飞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闭上眼睛,由“黑白电影”放映为“彩色电影”,再转化为“有声电影”。

《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1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教材分析《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体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本诗内容理解难度不大,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易为学生接受。

因此,应在查找相关资料的帮助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寄寓的情感。

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积累,浅层次的诗歌理解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诗句的赏析,作者情感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

因此,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在读中理解诗歌内涵,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目标1、通过诵读,能够体会本诗的韵律;2、通过批注赏析,能够品味诗句中生动传神的字、词、有意味的句子;3、通过结合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能够理解本诗的思想情感。

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把握语气、语调、语速,通过和不同诗歌的比较,体会不同诗体不同的韵律特点,以此检测学生的朗读能力。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品味其中的含义,理解诗歌大意。

给学生一个例子,体会关键字词所传达的情感,随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赏析,感受诗歌用字的精炼传神。

《饮酒》教案 (24)(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饮酒》教案 (24)(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饮酒》教案(一)导入1.略说我国诗歌的发展过程2.介绍田园诗派,引出陶渊明(二)诵读理解1.反复诵读《饮酒》,注意读出诗人清高、自得的感情。

2.学生介绍作家作品(复习《五柳先生传》的文学常识)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3.解读诗歌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⑴这首诗还有没有不能理解的字词了?⑵“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⑶“悠然见南山”中“见”可否改为“看”或“望”?⑷“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可以评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吗?⑸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明确:1)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2)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

3)见,无意中看见。

人物融为一体,表述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意融会的完美的境界。

苏东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三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隐主观为客观,极力忘我.4)人的自然本性。

陶渊明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弃官隐身,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有着完善独立的人格。

5)各抒己见(三)当堂背诵。

第26课《饮酒》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饮酒》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饮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辨析平仄入声,并学会用旋律吟诵诗歌。

2.学会使用韵字品读法品读诗歌。

3.能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理解性描绘。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韵字品读法品读诗歌。

教学方法:吟诵、讨论、练笔预习导学一、什么是吟诵所谓“吟”, 就是拉长了声音像歌唱似地读。

所谓“诵”, 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

古人早就将“吟”和“诵”两字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词使用, “吟诵”作为一个词使用, 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

二、自己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唱《饮酒》。

三、创作背景资料链接:《饮酒》序文“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翻译: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之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

对着自己的身影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

醉了之后,总要写几句诗自乐。

诗稿于是渐多,但未经选择和编次。

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以供自我取乐罢了。

四、查阅资料,完成诗人名片课堂共学一.创设情境,以声导入。

1、做个小游戏:我说,学生做反应。

2、学生齐喊老师好!黑板上书写“老师好”并询问学生含义。

3、我们光看字能看出文字的意思吗?诗歌只是看字能看懂诗吗?不能,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声音去解读诗歌,我们诗歌的声音都是有意义的,今天我们就通过吟诵去解读这一篇《饮酒》吧。

二.平平仄仄,以声入诗。

1.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

2.学生划分平仄,试着找到“入”声字。

(“结”“菊”“日夕”“与”“欲”)3.利用“平长仄短入促”吟诵诗歌。

三、一韵到底,以声达意1、本诗的韵脚是。

2、四人小组讨论,按照表格形式品读韵字,并说说你的感想。

四、且歌且吟,以声绘景。

(1)吟诵这四句写景的诗句,让眼前浮现出诗人描绘的景象。

(2)用诗歌对话诗歌:(要求用四字短语描述“菊”、“南山”、“归鸟”这三个景物,新创作的诗歌要与原诗歌的意境吻合。

《饮酒》教案 (2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饮酒》教案 (2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饮酒》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二、简介作者、解题。

1、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2、陶渊明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据说,《饮酒》诗都是他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新课1、齐读诗歌,把握大意全诗有两个层次: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2、研习第一层: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词意境、表现手法等,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内涵,提升思维品质,锻炼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诗词中的佳句,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饮酒·其七》、《饮酒·其十五》、《月下独酌四首·其三》、《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陶渊明、李白等诗人的生平事迹,感受古代文人的饮酒情趣。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饮酒诗词的基本概念。饮酒诗词是古代文人在饮酒过程中所创作的诗歌,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独特感悟。这些诗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诗词,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饮酒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饮酒诗词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体会古人的人生观。
-例如:通过对比分析《饮酒·其七》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
-诗词的背诵与运用:如何将诗词中的佳句运用到日常写作和表达中,是学生面临的另一个难点,需要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和练习机会。
-例如:让学生仿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句子,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发展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

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饮酒(其五)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2、反复朗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教学重点学习诗歌,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教学难点反复朗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古代诗坛的星空时,那些熠熠夺目的名字纷至沓来。

有远渡荆门观皓月云涌的李白,有徐行塞外赏大漠孤烟的王维,有流连白堤品早春佳景的白居易,有漫步承天寺寻淡泊宁静的苏东坡。

他们从自然中汲取精粹,化为一个个美丽的诗歌符号,永驻我们心间。

其实,在他们的精神殿堂里都端坐着一个人,他,就是陶渊明。

他以最质朴的农民身份而名垂史册,滋养了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的灵魂!他平凡的躯体里究竟蕴含着怎样强大的力量?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诗的足迹,聆听他的心语,一起去寻觅。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三、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四、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五、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饮酒》教案 (1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饮酒》教案 (1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品析诗句,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五首诗词的作者及有关文学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五首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积累诗词名句。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在诗词中抒发的情感;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品味诗词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对联引出陶渊明,回顾陶渊明的相关资料。

教师顺势导入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情境,又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当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品析诗句,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三)读诗韵1.自读课文2.指名朗读3.品味诵读师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学生自己体会,最后大家齐读,初步感悟诗歌的意蕴。

4.听读录音与名家的朗读相互对照,用心体会情感的表达。

5.再读有学习,有指导,学生再读此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朗读录音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

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听读、以及齐读,初步感知了诗歌内容,并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加主动地投入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中。

(四)析诗意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诗文内容进行理解,有疑义之处圈点勾画出来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五)品诗情请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设计说明: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

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破教学重难点。

(六)悟诗道1.明确全诗的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人生追求。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田园生活、向往自由的情感。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拒绝假丑恶。

二、教学重点1. 《饮酒》诗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 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2. 陶渊明诗歌中的哲理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 运用对比分析、案例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采用讲座、讨论等形式,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课堂讲解:讲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诗句。

5. 案例解析:分析陶渊明其他饮酒诗,加深对《饮酒》诗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饮酒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饮酒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饮酒》诗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反映的田园思想。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欣赏自然之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饮酒》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生活中的放松时刻,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很乐意去探索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在理论介绍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还有待加强,这可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地方。
-诗歌韵律和意象的分析:学生应掌握《饮酒》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并能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自然景象与诗人情感的融合。
-修辞手法的识别:学生需能识别并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学生应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中的体现,从而领会古代文人的价值追求。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饮酒》诗的理解有了明显提高,但我感觉他们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这可能需要我在课堂上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强对诗歌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讲解,通过更多实例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2.注重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介绍,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其诗歌中的归隐思想;
5.通过课堂讨论、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饮酒》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统编八年级上册《饮酒》教学设计

统编八年级上册《饮酒》教学设计

统编八年级上册《饮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诗歌,疏通诗意。

2.抓住诗歌的反常之处,理解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3.结合诗人生平,体味陶渊明于诗歌中寄予的情志。

教学重点:1.熟读诗歌,疏通诗意。

2.抓住诗歌的反常之处,理解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生平,体味陶渊明于诗歌中寄予的情志。

教学过程:一、新诗导入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酒,更是一种文化,诗与酒,自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抒发的是曹操想要结束战乱,统一中国的愁绪;“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抒发的是农家待客想要尽其所有的一片盛情;“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道出了国破家亡时李清照的凄苦,冷寂……可以说,酒,可以催发诗的灵感;诗,可以增加酒的韵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这首《饮酒》,一起感受诗人在酒后想要抒发的情志。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1.集体朗读齐读诗歌,读出节奏:二三拍2. 疏通诗意小组合作,梳理诗歌大意,说一说你从诗中最直观地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出世,远离世俗的情志思考主问题1:哪个字或词最能表达诗人的出世之情?预设1:“心远地自偏”中的“远”字,表明诗人远离喧器,游于自然。

预设2:“悠然”写出了诗人沉醉在自然中,忘记俗世烦恼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显示出了诗人悠然闲适、超然物外的“真意”。

本句朗读指导:“悠然”句要读得舒缓,有拖音,读出悠然、明朗的境界。

预设3:“飞鸟”在暮色时分一起回巢,让人感觉自由自在,没有烦恼,可以表达出来。

预设4:“菊花”这个意象有归隐的含义,寄托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追问:为何诗人如此钟爱菊花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明确:菊花是“高洁傲岸”的象征三、寻找反常合道之处,感悟诗情思考主问题2:诗人有着出世的情怀,但在这首诗歌的内容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反常之处呢?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提问:出世却“结庐在人境”是相互矛盾吗?①引导:这应该是怎样的“人境”?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之 《饮酒 》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之 《饮酒 》 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饮酒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八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本
一、课程标准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
本课是部编本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十四课中的第一首诗。是学生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陶渊明,在对陶渊明的学习中有重要首要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诵读《饮酒》(其五),感受诗中所传达的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2、赏读《饮酒》其余诗篇,诗诗互证,理解陶渊明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形成的原因。
3、悟读《饮酒》(其五),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其十
指生读,讨论交流
也就是说,就算不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国家大事考虑,他还得为自己的家人考虑,所以他必须得出去做官,才能有办法养家糊口。
三、悟读
1、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题为饮酒,诗中却只字未提饮酒,这是为什么?
出示题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提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同学们,你们认识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吗?他是那个朝代的人?
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啊!我没办法和他交流啊,我怎么能知道他的兴趣爱好,他心里想什么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教案
2.增强思维能力:分析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解读、讨论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锻炼清晰、准确地传达观点的能力。
4.文化理解与传承: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加深对古代文人精神追求的认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自主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陶渊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这种思想情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艺术特色分析:包括对仗、韵律、意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的意象对比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哲理表达。
-在“诗歌意境的体会”方面,教师可以播放与诗歌意境相符的音乐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感受其美学价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古人那么喜欢饮酒,而且常常在诗中表达对酒的赞美?”这个问题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主题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诗歌背景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陶渊明笔下的饮酒诗的奥秘。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中的“艺术特色分析”,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为例,讲解“山气”与“飞鸟”的意象对比,以及它们如何共同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意境。
-教学难点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与欣赏”,通过比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与“但余钟磬音,不辞歌吹烦”两句的对仗和韵律,帮助学生理解其艺术效果。
-对于“生僻字词的学习”,教师可结合“壶觞”在古代饮酒文化中的地位,通过故事引入字词的学习,增强记忆点。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饮酒》其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的自然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鉴赏古代诗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词的内涵,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选自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通过阅读、分析和欣赏这首诗,让学生理解作者借助饮酒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饮酒》其五的基本内容和意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它是古代文人抒发情感、表达哲思的重要作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饮酒》其五的具体诗句。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分析诗句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如对仗、排比、拟人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难点
-对古诗文意境的理解:学生往往难以体会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和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行路难》教学设计
一、导入:中国人终其一生是离不开酒的,我们欢喜的时候叫做开怀畅饮,我们烦恼的时候叫做借酒浇愁,这一生一世在酒里面每个人酣畅流连的都是不同的心情,在诗里我们叫做流连诗酒。

在诗酒流连的国度里有两个璀璨的名字——陶渊明和李白。

今天来学习他们的诗,陶渊明的《饮酒》,李白的《行路难》。

二、介绍作者:
1.谁来介绍一下这两位大诗人?
(预设:学生根据所学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诗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我们曾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从这些诗文中可以了解陶渊明的为人品性、人生追求。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李白的诗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


2.这两位诗人身处不同时代,性情也不尽相同,但两人却又一个共同的嗜好,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预设:学生有可能知道一点,但知之不多。

教师可以补充一点两位诗人与酒的故事。

嗜酒。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有“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之句,表现出他对酒率真的热情。

李白与酒更有不解之缘。

酒,成就了李白,可以这样说,没有酒的滋润营养,李白就不可能创造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听听这些诗作名:《将进酒》、《把酒问月》、《月下独酌》、《金陵凤凰台置酒》、《金陵酒肆留别》……据说,李白最终因喝醉酒到水中捞月溺水而亡。


三、朗读诗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的一种读书方法。

学习诗歌更是需要多朗读,在朗读中把握音韵,在朗读中了解内容,在朗读中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1.自由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注意感受韵脚的音韵美;结合注解了解诗歌内容。

2.请学生诵读,其他学生点评。

3.全班朗读。

四、赏读诗歌:
1.你能发现两首诗的共同点吗?
(预设:这个问题有难度,需要教师递抓手,要结合写作背景来谈。

①都是“酒”之歌
诗人在《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然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以嗜酒著称的陶渊明,似乎特别善于遣酒入诗,在
那些清新又极富奇趣的田园诗中,仿佛时时可以闻到江南乡村飘逸的酒香,时时可以看到诗人诗酒耕读、极富情趣的田园生活。

脍炙人口的《饮酒》其五,是诗人酒后的作品。

《行路难》更是开首就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是在酒宴上的作品,只是当时诗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而已。

所以,这两篇是两位嗜酒诗人的作品,都与酒有关。

只不过陶渊明的《饮酒》,是为既饮之作;李白的《行路难》却是作者对酒停杯的情境,是未饮之歌。

②都是“退”之歌
《饮酒》是一组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以后。

陶渊明辞官时身为彭泽令,一次郡里派遣督邮到县里来,他手下的人禀告说,应当“束带见之”,他叹口气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当天即解职而去。

从任职到去职,仅有80多天。

《行路难》也是一组诗,共三首。

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重用,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2.你能发现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吗?
(预设:
①语言形式有所不同
陶诗句式比较整齐,五言古诗,语言清新自然淳朴,情感蕴藉;
李诗句式长短相间,气势跳荡,情感波澜起伏,大开大合。

②“退”的心境有所不同
陶渊明是主动而退,所以“退”得“悠然”“恬然”;
李白是被迫而退,所以“退”得“愤然”“悲然”。


3.分别从两首诗作中寻找能印证陶渊明“退”得“悠然”“恬然”,李白“退”得“愤然”“悲然”的细节。

(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教师点拨补充。

最后请学生朗读,体会两诗体现出的不同心境。

《饮酒》——
①居于“人境”,无马来车往的交际之“喧”,全在于诗人“心远”,心志高远,自动远离这些世俗的繁忙,获得心灵的宁静;
②作者用冲淡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图——采菊的当儿,未留心就不经意地与庐山猝然相遇,从容浑然的暮色中,是一群群结伴而归的飞鸟。

这种景物传达出的是人物内心的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自然真切。

也只有在这种田园生活中,人才能真正摆脱束缚,回到最质朴的状态,恢复人的自然本性。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山气日夕佳”,不仅指傍晚的景色“佳”,还指人的内心的“佳”,内心的安宁;“飞鸟相与还”,不仅指的是飞鸟的“还”,更指人性的“还”,人性的回归。

③“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是获得恬静的心境,保全质朴自然地“真我”。

正是这种“真”,使诗人能够独立于虚伪、污浊的社会之外。

返朴才能归真,这种道理不需要多说,领悟在心即可。

《行路难》——
①面对美酒佳肴,诗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用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用比喻来写出世途的艰难和坎坷,传达出的是诗人惆怅迷惘之情。

③诗人虽有理想,但现实与理想总是有距离的,诗人不禁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呼喊,可见痛苦交织于诗人内心。

④愤然失意中诗人“用长风破浪会有时”鼓励自己,也是诗人退而不甘的表现。

4.同为“退”,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不同的心境?
(预设:
①在于两人的人生追求不同。

陶渊明更多受道家思想影响,“性本爱丘山”,安贫乐道,追求闲适淡泊的生活;李白胸怀大志,“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②在于两人生活的时代不同。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年,战乱不断,虽有济世理想,也难以实现,不如全身而退;李白生活在盛唐,当时的学士才人都愿意为国家一展鸿才,文人学士以“进”为理想,所以被迫而退之时,自然不甘,自然悲愤。

五、齐诵诗歌:
一杯酒,陶渊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一种“退”,陶渊明退得彻底,退得安然,李白退而不甘,退得愤然;一首诗,陶渊明低吟出田园牧歌之境,李白高歌出怀才不遇之情。

让我们一起朗读,用心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