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班语言我想
《我想》幼儿园中班语言课的教案
《我想》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让幼儿正确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运用诗歌中的句式进行仿编。
1.2 技能目标1. 能听懂并表演诗歌中的角色。
2. 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表演和创作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内容理解。
2.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句式的运用和仿编。
2. 在表演和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诗歌课件或黑板。
2. 诗歌角色头饰。
3. 绘画材料(如彩笔、纸张等)。
3.2 环境准备1. 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2. 适当的照明和温度。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部分1. 通过歌曲或游戏引起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我想》。
4.2 诗歌学习部分1. 朗读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分段讲解诗歌,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引导幼儿讨论诗歌中的愿望和想法。
4.3 表演活动部分1. 分组进行诗歌表演,让幼儿扮演诗歌中的角色。
2. 指导幼儿正确表达角色的愿望和想法。
3. 进行表演展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作业内容1.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并整理诗歌创作的过程和成果。
5.2 作业要求1. 家长需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给予鼓励和支持。
2. 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内容1. 对幼儿的朗读和理解能力的评价。
2. 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
3. 对幼儿在表演和创作中的表现和成就的评价。
6.2 评价方法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中班语言《我想》的教案
中班语言《我想》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倾听和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情感和愿望。
2. 培养幼儿运用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4. 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我想》:让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情感和愿望。
2. 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运用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我想》2. 角色头饰3. 小组讨论卡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故事课件《我想》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解: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倾听,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情感和愿望。
3.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运用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五、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回家后,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家庭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运用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讲述:教师以互动的方式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参与故事情节的推测和分享感受,提高他们的倾听和理解能力。
2.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幼儿模拟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3. 创意绘图:鼓励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或自己的想象,进行创意绘图,增强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倾听、发言和互动等,评估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情感表现和合作能力。
3. 创意绘图作品:评估幼儿的创意绘图作品,观察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八、教学拓展:1. 家庭阅读:推荐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类似主题的书籍,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阅读过程中,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2. 社区活动:组织或推荐家长参与社区中的语言艺术活动,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和提高语言能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我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我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让其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其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创造新的想法。
3.提高幼儿的归纳能力,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我想》是一本针对幼儿的绘本,通过故事情节和图画展示了孩子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并且引导孩子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教学设计将以《我想》为主题,通过绘本阅读和相关活动的展开,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1. 绘本阅读在教学开始前,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先让幼儿们观察绘本封面上的图片,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们展开讨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接着,老师将绘本的故事情节整体地读一遍,之后再指点幼儿返璞归真地再读一遍,促进幼儿的情感和语音表达的细腻度。
2. 活动展开(1)举手表达: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会不时地出现一些问题或思考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通过让幼儿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方式,鼓励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感受绘本:让幼儿们回顾刚才阅读的部分内容,思考绘本中的人物、内容、情感,特别是想听听幼儿们能够从绘本中获取到怎样的启示,随着答案的给出,老师要及时地与幼儿互动,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见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自我表达:在分组环节,老师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在班级规定时间内,让每个小组展开活动研讨,要求幼儿们自己动手思考,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情景模仿,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对不同事件的感受和看法,并记录下自己最有感触的话语。
(4)小组汇报:当每个小组完成自己的活动研讨后,老师将会安排小组之间的汇报环节,让幼儿们将收获到的成果做一次展示,并让全班同学进行表态点评,引导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参与交流,沟通表达。
3. 教学反思绘本《我想》教学活动运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让幼儿们在学习中打破内心的框架,培养了幼儿的语言、思维和交际能力,同时也让幼儿学会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班语言教案《我想》
中班语言教案《我想》.docx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3. 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愿望,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难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我想》2.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3. 玩具、图书等辅助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播放故事课件《我想》,让幼儿观看。
b. 观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感受。
2. 展开:a.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主人公的愿望和想法。
b. 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想做的事情或想拥有的东西。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3. 深入:a.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和想法?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表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道理,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愿望,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5.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并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以及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比赛,让幼儿发挥创意,自编自演故事。
2. 开展“我的愿望”主题班会,让幼儿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愿望和梦想。
3. 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中班语言我想教案
中班语言《我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我想》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2.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义,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美。
2. 培养幼儿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概念,如“我想变成一棵树”。
2.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诗歌《我想》的课件或黑板,展示诗歌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坐好,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美丽的诗歌,名字叫《我想》。
2. 诗歌学习:1) 教师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诗歌的内容,一句一句地朗读,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读。
2) 教师解释诗歌中的每一句话,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义。
例如,“我想变成一棵树”,可以解释为幼儿渴望拥有强大的力量,像树一样高大。
3)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问幼儿:“你们有没有什么东西特别想变成的?为什么?”3. 诗歌背诵: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背诵诗歌,可以边朗读边背诵。
2) 教师鼓励幼儿独立背诵,对能够背诵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4. 诗歌表演:1) 教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表演。
例如,表演“我想变成一条鱼”的幼儿可以穿上鱼尾裙,戴上有鱼翅的头饰。
2) 教师对表演的幼儿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诗歌的背诵。
2. 家长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以及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幼儿的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九、教学延伸:1. 开展“我的梦想”主题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2.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园:黄小琴中班语言教案《我想》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想》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认识故事主人公及其愿望。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名称:《我想》2. 故事简介: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黄小琴的幼儿园小朋友,她有很多愿望,比如想当一名画家、想养一只小狗等。
在她的生日那天,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让她实现了其中一个愿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认识黄小琴及其愿望。
2. 难点: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参与故事表演,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幼儿与同伴、教师互动,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谈论自己的愿望,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主人公黄小琴的愿望。
2. 讲述故事: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讲述故事《我想》,让幼儿了解黄小琴的愿望及其实现过程。
3. 故事讨论: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黄小琴的愿望,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情境表演:分组进行故事情境表演,让幼儿参与其中,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愿望,并尊重家人的愿望。
六、教学资源:1. 故事绘本《我想》2. 图片素材(黄小琴的愿望相关的图片)3. 视频素材(故事片段)4. 角色头饰5. 绘画材料(画笔、画纸等)七、教学准备:1. 将故事绘本《我想》提前准备好,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述。
2. 收集与黄小琴愿望相关的图片素材,制作成PPT或海报。
3. 准备视频素材,剪辑故事的关键片段。
4. 制作角色头饰,方便幼儿在进行情境表演时使用。
5. 准备绘画材料,以便幼儿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愿望画作创作。
中班语言《我想》的教案
中班语言《我想》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主人公的美好愿望。
2. 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主人公的美好愿望。
难点: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我想》故事课件或图书。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的愿望。
(2)引入故事主题,展示故事课件或图书,吸引幼儿注意力。
2. 故事讲解:(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主人公的美好愿望。
(2)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主人公为实现愿望所付出的努力。
3. 活动拓展:(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自己和小伙伴的愿望,以及如何实现这些愿望。
(2)分享愿望: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愿望,鼓励其他幼儿表达支持。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内容,讨论自己的愿望。
2. 画一幅自己的愿望画,第二天带到幼儿园与小伙伴分享。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讲述: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动作,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3.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模拟故事中的角色,增强情感体验。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关注幼儿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搜集幼儿的作业作品,分析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周:学习故事《我想》,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愿望。
2. 第二周:讨论主人公为实现愿望所付出的努力。
3. 第三周:分组讨论自己的愿望,学会表达和支持同伴。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愿望。
2. 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
3. 注意调整教学难度,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求。
幼儿园中班语言我想(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语言我想(三篇)目录:幼儿园中班语言我想一幼儿园中班语言我的生气故事二幼儿园中班语言找工作三幼儿园中班语言我想一目标:1.能朗诵诗歌,并根据诗歌句式仿编。
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准备:动物图片若干。
过程:一、观察动物图片,理解诗歌1、教师:小朋友你来猜一猜今天谁来到我们这里做客了呢?教师出示一部分图片,让幼儿来猜一猜是哪种动物?你怎么知道是大象?幼儿:因为有长长的大鼻子。
师:对!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大象,(出示大象图片)。
那大象的什么地方最好玩?幼:大象的鼻子最好玩,长长的,很有趣。
师:为什么?幼:它可以喷水、滑滑梯、荡秋千。
师:大象的鼻子真有用。
说儿歌:看见小象,我想有条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假如你有长鼻子你想干什么?幼:喷水浇花、搬木头、和另一只大象握握手、给小朋友当滑梯。
2、师:小象来了以后会是谁来了呢?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先听一听,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
幼:活泼的、欢快的。
教:那你来猜一猜这段音乐里会有什么小动物来呢?幼:活泼的小松鼠、可爱的小老鼠、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活泼的小猴子……师:总之小朋友们想到的都是一些活泼的小动物,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样,那我们来看一看今天来的到底是谁?(出示小猴图片)这是谁?小猴子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啊?小猴子有一个很明显的什么?和别的动物不一样的?幼:长长的尾巴。
师:小猴的尾巴可以干什么啊?幼儿回答。
师:那么,我看见小猴,我也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如果你有条长尾巴,你想干什么?幼:可以倒挂在树上。
幼:和小猴的尾巴拉拉勾。
3、小朋友们,来了两种动物了,他们身上都有和别的动物不一样地方,很明显的特征。
结下来要请你们来听一首,猜猜看这是谁?为什么你说是梅花鹿?幼:因为头上有角还不能开花。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你们猜的对不对?那梅花鹿有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最特别的地方?幼:是犄角。
师:看见小鹿,我想有个长犄角,和小鹿用犄角顶顶牛。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9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9篇中班语言课我想活动 1教学需要反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我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我想》教学反思一一、兴趣先导,多元朗读,读中感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精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承上启下的导语、小结语,适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力求与文本、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其次以读代讲,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想像、评读、赛读、对读等),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结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发掘心灵中的真、善、美,并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深入进去感悟诗歌的美、生活的美。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我们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我与他们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让自己的情感进一步被激活、被净化、被升华。
二、学生为主,多元评价,激励导向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具有三个鲜明的多元化特点,即评价因素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及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
在朗读评价过程中,我能冲破应试教育传统的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拓展评价的时空。
同时又能发挥导评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运用准确得体(“你真棒,读出了快乐的感觉。
”“第一个飞得很远,第二个飞还可以拉得再长一些。
我们一起试试。
”)、生动幽默(“他肯定想起那愉快的事情,所以止不住笑起来了”)、充满赏识(“别紧张,看清楚先变什么呢?”“看吧,放松心情看仔细就读对了,而且声音真动听。
”“我仿佛看到你的小手长出了一串串花苞。
瞧,那神奇的桃树枝正随着风儿悠荡呢”)、富有激励(“我看到了男同学的手儿在风中悠荡可真美呀!”“雅思的表情特美,布谷鸟都停在那儿了!”)的语言评价学生的朗读,使课堂气氛活跃,叠起,在多元评价中有效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同时教给评价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我想》幼儿园中班语言课的教案
《我想》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诗歌的韵律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幼儿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象,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我想》的解析,让幼儿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引导幼儿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熟悉诗歌。
3. 开展诗歌创意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4.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熟悉并理解诗歌《我想》的内容,体验诗歌的美。
2.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掌握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诗歌《我想》的文字和图片。
2. 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彩色笔等。
3. 小组讨论卡片,用于引导幼儿分享感悟。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邀请幼儿欣赏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学习:带领幼儿学习诗歌《我想》,解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朗读与背诵:引导幼儿朗读、背诵诗歌,熟悉诗歌的语言和韵律。
4. 创意绘画: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5. 小组讨论: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与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讨论成果。
7. 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诗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朗读、背诵和创意绘画等方面的表现,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3. 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幼儿对诗歌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邀请家长参与诗歌主题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学习的关注和支持。
3. 开展诗歌主题的亲子活动,促进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中班我想语言教案(模板12篇)
中班我想语言教案(模板12篇)精选栏目推选:“中班教案”、“中班语言教案”。
教师,不辞辛苦育桃李,教案的详略多少由老师的习惯决定。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该如何完成一篇优秀的教案吗?编辑特别编辑了“中班我想语言教案”,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中班我想语言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乐意想象有趣的蔬菜形象,体验想象和创编的快乐。
2、仔细观察蔬菜的外形特征,能用语言大胆描述和创编。
3、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二、活动重难点:难点:仔细观察蔬菜的外形特征,能用语言大胆描述和创编。
重点: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三、活动准备:儿歌图片(番茄、茄子、白萝卜、玉米)儿歌录音蔬菜图片四、活动过程:(一)出示儿歌图片,幼儿看看、说说图片内容。
——看看,这些分别是什么蔬菜?——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蔬菜的样子吗?(形状、颜色、味道等)(二)播放儿歌录音,幼儿学习儿歌。
1、第一次播放录音,幼儿初步感知儿歌。
——听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你最喜欢哪一句?2、第二次播放录音,幼儿初步理解儿歌。
——为什么说茄子穿着紧身衣呢?为什么说番茄带着绿帽子呢?白萝卜的绿长发是指什么?黄玉米的长胡须在哪里?3、第三次播放录音,幼儿初步学念儿歌。
——我们一起跟着录音来学一学、说一说吧!(三)出示蔬菜图片,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创编儿歌。
——这些蔬菜有什么最特别的地方?要怎形容它呢?——如果你要形容这些蔬菜,还可以怎么说呢?能不能像儿歌里那样说一说?(四)教师将幼儿创编的蔬菜儿歌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并带领幼儿集体念儿歌。
(五)延伸活动:幼儿将自己创编的蔬菜儿歌画下来,制作蔬菜儿歌图书。
五、教具图片:中班我想语言教案篇2设计意图:铅笔盒――是幼儿生活中常用的学习用具,它具有设计巧妙、拿取方便的特点,而且铅笔盒上面的图画丰富有趣,能引起幼儿联想,扩散幼儿思维,因此,我们以铅笔盒为素材,精心设计了本次语言讲述活动――“铅笔盒上的故事”。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想》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想》教学目标•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教材:《我想》绘本;•讲解PPT:包含教学内容的图片和文字描述;•纸和笔:供孩子练习写字使用;•海报纸:供孩子制作展示海报使用;•动词卡片:帮助孩子理解和运用动词;•录音设备:记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方便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使用PPT展示绘本《我想》的封面和几页内容,并与孩子们一起观察。
2.提问:你们现在看到了什么?你们能猜猜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吗?文本理解与表达(20分钟)1.通过PPT展示绘本的图片,引导孩子们一起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和人物。
2.使用动词卡片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运用动词,例如:“跑、跳、唱”等。
3.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图片中人物的先想法和感受,比如:“他在跳舞,真开心!”。
小组合作(30分钟)1.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用纸和笔写下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2.鼓励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并相互交流。
3.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小组的愿望和想法。
游戏活动(20分钟)1.利用录音设备记录下孩子们的愿望和想法,播放录音时,孩子们猜猜是谁的声音。
2.将孩子们分成两组,进行词语接龙游戏,每个孩子都要说出一个与上一个词相关的词汇,并保持句子完整。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孩子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教学反思(10分钟)1.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观察孩子们对绘本理解和表达的程度。
2.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及孩子们表现出来的问题和困惑。
3.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教学反思本堂课以绘本《我想》为教材,通过图片和动词卡片的使用,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们在小组合作和游戏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些概念的引导和解释。
中班语言我想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小动物的想法和情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愿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名称:《我想》2. 故事简介: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它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想要一颗大大的糖果。
可是,它又担心自己吃不完,想到了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小兔子得到了一颗最小的糖果,却发现分享的快乐比糖果本身更重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分享的快乐。
2.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糖果图片、分享卡片。
2. 环境:安静的阅读角,舒适的座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坐好,提问:“你们有没有什么愿望呢?来说说看。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
2. 故事讲解:播放故事课件,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兔子的愿望和情感变化。
3. 讨论:提问:“小兔子为什么想要和朋友们分享糖果?它得到了什么?”引导幼儿理解分享的快乐,体会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 实践:分发糖果图片和分享卡片,让幼儿模拟小兔子的行为,学会分享。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故事的主题,即分享和关爱他人比物质更重要。
6. 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愿望,并试着关爱他人。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活动名称:糖果分享会2. 活动目的: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
3. 活动准备:各种糖果、小盘子、分享卡片。
4. 活动过程:a. 邀请幼儿坐好,讲解活动规则。
b. 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分享卡片,让他们在卡片上画出自己想分享给朋友的糖果。
c. 将糖果分发给幼儿,让他们将糖果放在小盘子里,准备分享。
d. 引导幼儿相互分享糖果,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e. 总结分享过程中的美好瞬间,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
七、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倾听和表达能力以及分享和关爱他人的行为。
中班语言:我想(完整版)
中班语言:我想一、活动目标: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创编诗句,感受创想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动物图片ppt、动物卡片。
三、活动过程:(一)观察动物图片。
1、师出示小象图片:瞧,他是谁?(小象)你觉得小象身上的什么地方最好玩?(小象的鼻子最好玩,长长的,很有趣。
)师:为什么?(它可以喷水、滑滑梯、荡秋千。
)师: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它用鼻子握握手,来,我们一起握握手。
师幼共同表演“握握手”。
2、师出示小猴图片:小猴也来啦!它有一条长长的尾巴,真的很好玩。
如果你也有一条长尾巴,你想用长尾巴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幼:可以倒挂在树上。
幼:和小猴的尾巴拉拉勾。
师: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来,我们一起拉拉勾。
3、师出示小鹿图片:看,小鹿的头上长着什么?幼:角。
师:对!小鹿头上的角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犄角。
如果你有犄角,你想干什么?师:看见小鹿,我想有对长犄角,和小鹿用犄角顶顶牛。
来,我们一起顶顶牛。
师、幼一起模仿小鹿的犄角,自然引出“顶牛”游戏。
(二)学习朗诵诗歌。
1、师:有一首诗歌,写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事情,名字叫《我想》,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示范朗诵第一遍。
(音乐+诗歌+动作)师:你听到了哪些好听的句子?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2、师:你们听得真仔细。
我们一起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一念这首好听的诗歌,小朋友可以边说边做动作。
师幼边做动作边学诗歌。
4、师:现在我们小朋友都已经学会这首诗歌,你们的本领越来越大了,你们可真棒,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现在,请你轻轻地起立,去找一个好朋友,找一个空地,一起来演一演。
” (三)创编诗歌。
1、教师出示袋鼠图片进行创编示范,师:刚才你们的表演太棒了,有很多小动物都被你们吸引来了,他们也想来玩这个游戏。
瞧,谁先来啦?(袋鼠)看到袋鼠,你想有什么?(袋子)袋袋可以用来干什么?(坐进去,和袋鼠捉迷藏,藏东西。
)现在老师来完整的说一说,看到袋鼠,我想有一个大口袋,坐进去,和袋鼠用大口袋捉迷藏。
2023年中班语言教案-《我想》(精选5篇)
2023年中班语言教案:《我想》(精选5篇)中班语言教案:《我想》1活动目标: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能根据动物的明显特征,根据诗句的结构仿编诗歌3、体验便利诗歌的乐趣活动打算:1、长颈鹿,袋鼠,等动物图片PPT2、诗歌图谱、音乐3、大象、猴子、小鹿图片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大象(出示图片):1、故事“在一座漂亮的森林里,森林国王邀请我去参与一个盛大的森林舞会,全部的小动物都会来参与,可是我走着走着我望见大象,我对大象说,大象伯伯我好喜爱你的长鼻子,我也想有个长鼻子和你握握手。
”2、依据故事内容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我为什么喜爱大象的长鼻子呢?”“大象什么地方和别的小动物不一样呢?”“谁能学一学大象怎么用鼻子握握手呢?”“大象的鼻子可以握手以外还可以干什么?”二、老师依据故事核心内容进行仿编诗歌第一段。
1、出示图谱视察并理解图谱,和诗歌中的句式。
2、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诗歌第一段,随后再请幼儿自己朗诵三、老师讲解并描述故事其次段,老师引导幼儿仿编诗歌1、我们在听故事其次段,引出小猴(出示小猴图片)我和大象伯伯走着走着,望见树上在掉果子,于是抬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小猴子,它们在树上用尾巴摘果子荡秋千。
我兴奋的对小猴说:我想,有条和你一样的长尾巴,想和你一起玩荡秋千。
2、老师依据故事内容提问:我走着走着又看到了谁?小猴它们在干什么?他们是用什么荡秋千,摘果子的?你们能给我学一学它们是怎么用尾巴荡秋千摘果子的么?(我为什么喜爱小猴的长尾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的尾巴可以荡秋千,摘果子,还可以干什么?幼儿回答。
3、老师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的其次段教:故事的这一段也有个好听的诗歌,谁能发觉,并大胆的把它说出来,老师引导孩子从故事中发觉(望见了谁?我想有个什么?和小猴用什么?干什么?)并套用诗歌图谱并运用诗歌中固定句式仿编。
老师引导幼儿仿编,老师指导。
(望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荡秋千)4、幼儿带动作朗诵诗歌第一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