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现象和分散系统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第七章

物理化学第七章

粗分散物系
>10-7m
混浊泥水,牛 奶,豆浆
3、胶体四大特征:(同溶液相比较)
①聚结不稳定性(热不稳自发聚沉)②多相不均匀性 聚结不稳定性 ②多相不均匀性(一相分散 于另一相,有相界面)③高分散性 ③高分散性(颗粒大小及胶团量不相同) 结构组成不确定性(受添加剂或添加物影响) ④结构组成不确定性 (真溶液:热稳,均相物系,组成,结构,分子量恒定) 4、胶体化学研究内容:表面现象,分散物系及高分子溶液 5、表面:物体处于真空或与本身饱和蒸气达平衡的面。 6、界面:物体与空气或其他物体相接触的面(存在于两相之间 几个nm厚度薄层) 7、表面现象(Surface phenomenon):凡物质处于凝聚状态时, 其界面上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包括s-g,s-l,l-g,ss,l-l等统称表面)严格讲为界面现象,如:毛细现象,润湿 作用,液体过热,蒸气过饱和,吸附作用等统称界面现象 AS Sο (Interface phenomenon)。
(1)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分散相 分散介质 名称 气 泡沫 液 液 乳状液 固 悬浮体,溶液胶 气 液 固 固溶胶 固 气 液 气 气溶胶 固
实例 肥皂泡沫 牛奶 泥浆,金溶胶 浮石,泡沫玻璃 珍珠,某些矿石 某些合金 雾 烟
(2)按分散相的分散度分类
类型 低分子 分散物系 分散相粒子半 径 <10-9m 分散相 原子 离子,小分子 性质 均相,热力学稳定物 系,扩散快,能透过 半透膜,形成真溶液 均相,热力学稳定物 系,扩散慢,不能透 过半透膜,形成真溶 液 举例 NaCI、蔗糖的 水溶液,混合 气体等 聚乙烯醇水溶 液
之一):当毛细管插入润湿性液体水中时,管内液面呈凹面, △P背向 液面,使液体受到向上提升力而沿管内壁上升,当液柱产生的静压 力ρgh=△P时达平衡停止移动;反之,当毛细管插入非润湿性液体 汞中时产生管内凸液面,因△P向下,使管内液面下降至ρgh=△P 达平衡时停止,此为毛细现象。

物理化学第8章 表面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第8章 表面物理化学
例如,要农药润湿带蜡的植物表面,要在农 药中加表面活性剂;
如果要制造防水材料,就要在表面涂憎水的 表面活性剂,使接触角大于90°。
2.增溶作用
定义:非极性有机物如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加入油酸钠等表面活性剂后,苯在水中的溶解度 大大增加,这称为增溶作用。
增溶作用与普通的溶解概念是不同的,增溶 的苯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而是分散在油酸根分 子形成的胶束中。
2、公式 (1)形式: ⊿p=2ϭ/r
(2)结论: ①凸液面: r >0,则 ⊿p > 0。
液滴越小,附加压力越大
②凹液面 : r< 0,⊿p<0。
③水平液面:r为无穷大, ⊿p= 0。
④对于液泡(如肥皂泡):
⊿p =
4ϭ r
因为肥皂泡有两个气液界面,且两个球形界面的
半径几乎相等,方向均指向液泡中心。
①液体能润湿毛细管(如水能润湿玻璃): 呈凹形曲面,且液面上升一定高度。
p'
p ''
p0
M H2O
N Hg
r g h =⊿ p = 2 ϭ
r
曲率半径 r与毛细管半径R的关系:
R´ = R
cosq
联立以上二式,可得:
2ϭcosq
h=
r gR
②液体不能能润湿毛细管(如汞不能润湿玻璃): 呈凹形曲面,且液面下降一定高度。
可见光的波长约在400~750 nm之间。
二、溶胶的力学性质
主要指: Brown 运动
扩散
沉降和沉降平衡
1、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
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不断地 作不规则的“之”字形运动,这就叫布朗运 动。
产生原因: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方向 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

第八章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判断题答案

第八章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判断题答案

第八章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判断题答案1.只有在比表面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解:错,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处于表面层的分子与处于内部的分子受力情况不一样。

2.对大多数系统来讲,当温度升高时,表面张力下降。

解:对。

3.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是指恒温、恒压下,当组成不变时可逆地增大单位表面积时,系统所增加的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则是指表面单位长度上存在的使表面张紧的力。

所以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解:错,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4.恒温、恒压下,凡能使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降低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解:错,恒温、恒压,W’=0时,ΔG < 0才是自发过程。

5.过饱和蒸气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新生成的微小液滴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解:错,新生成的微小液滴有很高的比表面,因而有很高的表面吉布斯函数。

6.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决定于该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解:错,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决定于液体能否润湿管壁,润湿与否与σ(l-g)、σ(l-s)和σ(g-s)的相对大小有关。

7.单分子层吸附只能是化学吸附,多分子层吸附只能是物理吸附。

解:错。

8.产生物理吸附的力是范德华力,作用较弱,因而吸附速度慢,不易达到平衡。

解:错。

9.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中,Γ为溶质的吸附量,它随溶质(表面活性物质)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当溶质达饱和时,Γ达到极大值。

解:错,达到饱和吸附时,不一定达到饱和浓度。

10.由于溶质在溶液的表面产生吸附,所以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它在溶液内部的浓度。

解:错,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可以低于它在内部的浓度。

11.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人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解:错,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才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12.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解:错,溶胶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

13.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粉体的分散与表面能

粉体的分散与表面能
粉体的表面现象
最大特点: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 能。
1、粉体颗粒表面表面的不饱和性 2、粉体颗粒表面表面的非均质性
粉体颗粒为何需要分散?
粉体颗粒由于粒径小, 表面原子比例大, 比表面大, 表面能大, 处于能量不稳定 状态 , 因此很容易团聚导致颗粒增大.
引起纳米粉体产生团聚的原因
1、材料在纳米化过程中,在新生的纳米粒子的表面积累了大量的 正电荷或负电荷,这些带电粒子极不稳定,为了趋向稳定,它们互相 吸引,使颗粒团ຫໍສະໝຸດ ,此过程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库仑力。
分散
在空气中的分散方法
机械分散 干燥分散 颗粒表面改性分散 静电分散 复合分散
颗粒在液体中的分散
1、颗粒的浸润 2、颗粒团聚体在机械力作用下的解体和分
散 3、颗粒或较小的团聚体稳定,阻止进一步
发生团聚
固体在固液体系中的分散调控
介质调控 分散剂调控 机械调控 超声调控
无机电解质 高分子分散剂 表面 活性剂
2、材料在纳米化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机械能或热能,从而使新生的 纳米颗粒表面具有相当高的表面能,粒子为了降低表面能,往往通 过相互聚集而达到稳定状态,因而引起粒子团聚。
3、当材料纳米化至一定粒径以下时,颗粒之间的距离极短,颗粒之 间的范德华力远远大于颗粒自身的重力,颗粒往往互相吸引团聚。
4、由于纳米粒子表面的氢键,吸附湿桥及其他的化学键作用,也易 导致粒子之间的互相黏附聚集。
END 谢谢,请多指教

表面及胶体化学知识点归纳

表面及胶体化学知识点归纳

胶体: 指具有高度分散的分散体系(亦是研究对象),分散相可以是一相和多相,粒子大小通常为10-7~10-9m之间.胶体的研究内容:表面现象、分散体系、高分子溶液。

表面能δ:恒温恒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环境对体系所做的功,单位J·m-2。

表面张力δ:单位长度液体表面的收缩力,单位N·m-1(或mN·m-1)l aplace方程:球面,则R1=R2=R,ΔP=2σR 柱面,则R1=R,R2=∞,ΔP=σ/R 球形气泡,且R1=R2=RΔP=4σ/R表面过剩:界面相与体相的浓度差。

接触角:固液气三相交点处作气液界面的切线,此切线与固液交界线之间的夹角θ。

Gibbs吸附公式:(双组分体系)固体表面张力:新产生的两个固体表面的表面应力之和的一半。

固体表面能:指产生一平方厘米新表面所消耗的等温可逆功。

Laugmuir理论:假设被吸附分子间无作用力,因而分子脱附不受周围分子的影响。

只有碰撞在空间表面的分子才有可能被吸附(单分子层吸附)。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各处吸附能相同。

BET理论的基本假设:①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同层分子(横向)间没有相互作用,分子在吸附和脱附时不受周围同层分子的影响。

②物理吸附中,固体表面与吸附质之间有范德华力,被吸附分子间也有范德华力,即吸附是多分子层的。

影响溶液中吸附的因素:吸附剂:溶质、溶剂三者极性的影响;温度:溶液吸附也是放热过程,一般T上升,吸附下降;溶解度:吸附与溶解相反,溶解度越小,越易被吸附;同系物的吸附规律一般随C-H链的增长吸附有规律的增加和减少。

Trube规则;吸附剂的孔隙大小;吸附剂的表面化学性质,同一类吸附剂由于制备条件不同,表面活性相差很大,吸附性能也会有很大差异;混合溶剂的影响,色谱法中使用混合溶剂,洗提效果比单纯溶剂好,若自极性相同的混合溶剂中吸附第三组份,等温线界于两单等温线之间;若自极性不相同的混合溶剂中吸附第三组份,吸附量比任何单一溶剂中少,混合溶剂极性一致或不一致情况不同;多种溶质的混合溶液;9、盐的影响,盐的存在通过影响溶质的活度系数、溶解度、溶质的电离平衡而影响吸附。

表面与胶体

表面与胶体
在工业废水、废气的处理中,常常选用吸附 能力很强的固体吸附剂来吸附污染物。 活性炭
有很多的微孔和巨大的表面积,具有很强的
物理吸附性能。 1g活性炭的表面积有500~1500m2
§8 ·2 纯液体的表面现象
Surface phenomena of pure liquid
一、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p= 2/r
K—仪器常数,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物质测定
某一小面积 AB,沿 AB 四周,AB 以外的表面对 AB
有表面张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周界垂直,而且沿四 周处与表面相切。
① 平液面: 曲率半径无穷大,ΔP = Pl – Pg = 0
( σ水平,平衡时相互抵消,合力为零,即液体内 外压力相等,且等于外界压力 Pg )
成的。
如图8.2所示P287
P′=ΔP+P , ΔP= P′-P
当活塞向下作无限小的移动时,大量液体的体积减少dV, 而小液滴的体积增加了dV。
此过程中液体净得功为:P ′dV-P dV= ΔP dV
此功用于克服表面张力σ而增大液滴的表面积dA,
因此, ΔP dV= σ dA, 因球面积A=4Πr2 球体积V=4/3 Πr3 所以ΔP =2 σ/r dA=8 Πrdr, dV= 4Πr2 dr
掌握
如果不是纯液体,而是溶液,上式应写成
掌握
σ = ( ∂G / ∂A )T,P,ni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单位J.m-2 (或N.m-1)
(3)物理意义:在T、P和ni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单位
表面积时,引起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增量。即单位表面积上的
分子比相同数量的内部分子“超额” 吉布斯函数。
注:一种物质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数值完全一样, 量纲也相同,但物理意义有所不同,所用单位也不同。

06第四章胶体溶液于素华

06第四章胶体溶液于素华

第四章胶体溶液学习要点分散系、分散相、分散介质、表面现象、表面能、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孚L 化剂、乳化作用、溶胶、胶团结构、Tyndall现象、Brown运动、电泳、电渗。

聚沉值、大分子溶液、胶凝、盐析学习指南(一)分散系统分散系统,简称分散系,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的颗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根据物态,分散系有固态、液态与气态之分。

液体分散系按其分散相直径的大小不同可分为真溶液、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三类。

分散系又可分为均相分散系和非均相分散系两大类。

均相分散系只有一个相(体系内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一的部分形成一相”,包括真溶液、大分子溶液。

非均相分散系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为不同的相,包括溶胶和粗分散系。

(二)表面现象我们把在任何两相界面上产生的物理化学现象总称为表面现象。

胶体的许多性质,如电学性质、稳定性、保护作用等都与表面现象有关。

如果把液体内部分子移到表面层就要克服向内的合力而做功。

这种功称为表面功,它以势能形式储存于表面分子。

单位表面上的表面自由能即增加单位表面所消耗的功,称为比表面能,比表面能在数值上等于表面张力。

根据热力学原理,表面能有自发降低的趋势。

要降低表面能,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缩小物体的表面积;二是降低表面张力或是两者都减小。

表面活性物质分子的一端具有疏水性,另一端具有亲脂性。

如果向水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则表面活性物质会部分地代替水分子聚集在溶液表面上,以降低表面张力,导致表面活性物质在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在溶液内部的浓度,产生正吸附。

相反,如果向水中加入某些无机盐类(如NaCl等)、糖类(单糖、双糖)以及溶于水的金属氢氧化物、淀粉等表面张力比水大的表面非活性物质,则这类物质在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将会小于它们在溶液内部的浓度,产生负吸附。

(三)孚L状液水与油这两种液体不相溶,若使其中的一种液体的一种以细小的液滴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中,必须在振荡的同时加入一种能降低比界面能的表面活性物质,这种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在油与水两相界面上定向地排列,形成一层保护分散相液滴的薄膜,防止了液滴合并变大而分层,使体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这种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06第四章胶体溶液于素华

06第四章胶体溶液于素华

第四章胶体溶液学习要点分散系、分散相、分散介质、表面现象、表面能、表面活性物质、吸附、乳化剂、乳化作用、溶胶、胶团结构、Tyndall现象、Brown运动、电泳、电渗。

聚沉值、大分子溶液、胶凝、盐析学习指南(一)分散系统分散系统,简称分散系,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的颗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根据物态,分散系有固态、液态与气态之分。

液体分散系按其分散相直径的大小不同可分为真溶液、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三类。

分散系又可分为均相分散系和非均相分散系两大类。

均相分散系只有一个相(体系内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一的部分形成“一相”),包括真溶液、大分子溶液。

非均相分散系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为不同的相,包括溶胶和粗分散系。

(二)表面现象我们把在任何两相界面上产生的物理化学现象总称为表面现象。

胶体的许多性质,如电学性质、稳定性、保护作用等都与表面现象有关。

如果把液体内部分子移到表面层就要克服向内的合力而做功。

这种功称为表面功,它以势能形式储存于表面分子。

单位表面上的表面自由能即增加单位表面所消耗的功,称为比表面能,比表面能在数值上等于表面张力。

根据热力学原理,表面能有自发降低的趋势。

要降低表面能,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缩小物体的表面积;二是降低表面张力或是两者都减小。

表面活性物质分子的一端具有疏水性,另一端具有亲脂性。

如果向水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则表面活性物质会部分地代替水分子聚集在溶液表面上,以降低表面张力,导致表面活性物质在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在溶液内部的浓度,产生正吸附。

相反,如果向水中加入某些无机盐类(如NaCl等)、糖类(单糖、双糖)以及溶于水的金属氢氧化物、淀粉等表面张力比水大的表面非活性物质,则这类物质在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将会小于它们在溶液内部的浓度,产生负吸附。

(三)乳状液水与油这两种液体不相溶,若使其中的一种液体的一种以细小的液滴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中,必须在振荡的同时加入一种能降低比界面能的表面活性物质,这种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在油与水两相界面上定向地排列,形成一层保护分散相液滴的薄膜,防止了液滴合并变大而分层,使体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这种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物理化学第八章表面

物理化学第八章表面

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一、选择题1.在一般情况下不考虑表面的存在对系统性质的影响是因为( )。

A. 表面状态复杂;B. 表面不重要;C. 表面分子数比内部分子少得多,表面效应不明显;D. 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状态一样。

2. 在一支水平放置的洁净的玻璃毛细管中有一可自由移动的水柱,今在水柱右端微微加热,则毛细管内的水柱将( )。

A. 向右移动;B. 向左移动;C. 不移动;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等温等压条件下的润湿过程是:( )。

A.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过程;B.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增加的过程;C.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不变的过程;D. 表面积缩小的过程。

4.若某液体在毛细管内呈凹液面,则该液体在该毛细管中将( )。

A. 沿毛细管上升;B. 沿毛细管下降;C. 不上升也不下降。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液体在能被它完全润湿的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反比于( )。

A. 空气压力;B. 毛细管半径;C. 液体表面张力;D. 液体粘度。

6.当表面活性剂加入溶剂中后, 产生的效果是( )。

A. /0d dc σ< 正吸附;B. /0d dc σ> 正吸附;C. /0d dc σ< 负吸附; D . /0d dc σ> 负吸附。

7.在影响物质表面张力的因素中,下列说法哪个不对?( )。

A. 与压力有关;B. 与温度有关;C. 与共存相有关;D. 与表面积有关。

8. 空气中有一肥皂泡, 直径为2mm, 若其表面张力为0.06 N· m -1, 则泡内附加压力为( )。

A. 0.06×103 Pa ;B. 0.24×103 Pa ;C. 0.12 ×103 Pa ;D. 0.48×103 Pa 。

9.对于一理想的水平液面,下列各量中,何者为零?( )。

A. 表面张力;B. 表面能;C. 附加压力;D. 比表面能。

10.对于化学吸附的描述,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整理)表面现象和分散系统

(整理)表面现象和分散系统

第八章表面现象和分散系统一、填空题1、半径为r的球形肥皂泡内的附加压力是。

2、液滴的半径越小,饱和蒸气压越,液体中的气泡半径越小,气泡内液体的饱和蒸压越。

3、憎液固体,其表面不能被液体所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θ 90°。

4、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随表面曲率半径不同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若以P平、P凹、P凸分别表示平面、曲面、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的关系是。

5、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浓度一定它在体相的浓度。

6、润湿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内径成关系,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成关系。

7、温度升高时,纯液体的表面张力。

8、氢氧化铁溶胶显色,胶粒直径的大小在 m之间。

由于氢氧化铁溶胶胶粒带电荷,所以通过直流电时,在附近颜色逐渐变深。

9、丁达尔效应是光所引起的,其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次方成比例。

10、乳状液的类型可以分为和两类,亲水性固体粉末和憎水性固体粉末可以分别作为型和型乳状液的乳化剂。

11、在讨论固体对气体等温吸附的兰格谬尔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为:吸附是层的。

12、表面活性物质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同时具有基和基。

13、KI与过量的AgNO3形成溶胶,该溶胶电泳时胶粒向移动;在KCl、K2C2O4、K 3Fe(CN)6三种电解质中,对该溶胶聚沉能力最大的是。

二、单选题1、氧气在某固体表面的吸附,温度在400K时进行的速度较慢,在305K时更慢,该吸附过程主要是()A.物理吸附B.化学吸附C.不能确定D.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同时发生2、在三通活塞两端涂上肥皂液,关闭右端,在左端吹一大泡,关闭左端,在右端吹一小泡,然后打开活塞使左右端相通,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A.大泡变小,小泡变大B.小泡变小,大泡变大C.两泡大小保持不变D.不能确定3、晶体物质的溶解度和熔点与其颗粒半径的关系是()A.半径越小,溶解度越小,熔点越低B.半径越小,溶解度越大,熔点越低C.半径越小,溶解度越大,熔点越高D.半径越小,溶解度越小,熔点越高4、在一密闭容器内,放有大小不等的圆球形小水滴,经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小水滴变大,大水滴变小,直至大小水滴半径相等B.小水滴变小,直至消失,大水滴变的更大C.大小水滴保持原来的半径不变D.水滴大小变化无规律5、关于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意义相同,量纲和单位不同B.物理意义不同,量纲和单位相同C.物理意义和量纲相同,单位不同D.物理意义和单位不同,量纲相同6、通常称为表面活性剂的物质是指将其加入液体中后( )A.能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B.能增大液体的表面张力C.能显著增大液体的表面张力D.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7、下述现象中与表面活性物质无关的是( )A.乳化B.润湿C.起泡D.溶解8、毛笔蘸上水,笔毛就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 ( )A.笔毛上的水在空气中有自动收缩减小表面的趋势B.笔毛被润湿C.水是表面活性物质D.水具有粘度9、对于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物理量是( )A.表面自由能B.表面张力C.附加压力D.比表面能10、对于化学吸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吸附是单分子层B.吸附力来源于化学键力C.吸附热接近反应热D.吸附速度较快,升高温度则降低反应速度11、下列各性质中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的是( )A.布郎运动B.扩散C.电泳D.沉降平衡12、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移动的现象称为( )A.电渗B.电泳C.沉降D.扩散13、Langmuir气固吸附理论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B.吸附热是常数C.在一定条件下,吸、脱附之间可以达到平衡D.吸、脱附速率都与气体的压力成正比14、对于指定的液体,恒温条件下,有( )A.液滴的半径越小,它的蒸气压越大B.液滴的半径越小,它的蒸气压越小C.液滴的半径与蒸气压无关D.蒸气压与液滴的半径成正比15、凡溶胶达到等电状态,说明胶粒 ( )A.带电,易聚沉B.带电,不易聚沉C.不带电,很易聚沉D.不带电,不易聚沉16、过量的KI与AgNO3混合制溶胶,其结构为[(AgI)m·n I-·(n-x)K+]x-·x K+,则胶粒是指 ( )A.(AgI)mB.(AgI)m·nI-C.[(AgI)m·nI-·(n-x)K+] x-D.[(AgI)m·nI-·(n-x)K+]x-·xK+17、不一定。

[高等教育]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高等教育]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界面张力。
10
(2)温度的影响 同一种物质,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分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减弱,其表面张力减小。当达到临界温度Tc时,界面 张力趋向于零。 因为 运用全微分的 性质,可得:
S ( )T , P ,nB ( ) A, P ,nB As T
等式左方为正值,因为表面积增加,熵总是增加 的。所以 随T的增加而下降。
7
F=2γl
γ:表面张力,单位:N.m-1
表面张力γ: 为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相界面上的力。为 物质特征,与T、p、组成及另一相有关。 纯液体γ: 液体与饱和了其本身蒸汽的空气接触时 而言。 非纯液体γ: 与组成物质的性质有关。
8
γ: 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功。单位 J· m-2。 γ:界面张力, 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表面上的力。 单位 N· m-1。 由于J=N· m,所以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功与 界面张力的量纲相同。它们描述系统的同一个强度 性质,是系统的同一个热力学变量,但却不是完全 相同的一个量:①描述的角度不同,一个是能量概 念,另一个是力的概念。②单位不同。③界面张力 是矢(向)量,而表面能是标(非向)量。 γ的两种意义是等价的。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相互通用。
2
比表面(specific surface area)
比表面通常用来表示物质分散的程度,有两 种常用的表示方法:一种是单位质量的固体所具 有的表面积;另一种是单位体积固体所具有的表 面积。即:
Am A / m

AV A / V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式中,m和V分别为固体的质量和体积,A为其表 面积。目前常用的测定表面积的方法有BET法和 色谱法。
附加压力示意图
所有的点产生的总压力 为ps ,称为附加压力。凸面 上受的总压力为:po+ ps po为大气压力。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PhysicalChemistry)
所属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选)
学分: 3学分(54学时)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课程简介:
物理化学又称理论化学,是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彼此联系入手,从而找出化学运动中最具普遍性的大体规律的一门学科。

共包括4部份内容:
第1部份,热力学。

内容包括:热力学第必然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势、化学平稳、相平稳。

第2部份,电化学。

内容包括: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不可逆电池进程。

第3部份,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内容包括:表面现象、分散系统。

第4部份,化学动力学。

内容包括:化学动力学大体原理、复合反映动力学。

目标与任务:
使学生把握物理化学大体概念及计算方式,同时还应取得一样科学方式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

这种训练和培育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把握如何由实验结果动身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结合具体条件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

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先修课:高等数学(微分、积分)、大学一般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后续相关课程:无。

(三)教材与要紧参考书。

教材: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参考书目:。

表面现象及分散体系

表面现象及分散体系
表面现象及分散体系
https://
REPORTING
• 表面现象概述 • 分散体系概述 • 表面现象与分散体系的关系 • 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 分散体系的制备与表征 • 表面现象及分散体系的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表面现象概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减小粒子粒径和优化粒径分布,可以增加 体系的稳定性。
调节粒子表面电性
改变分散介质性质
通过电泳、离子交换等方法调节粒子表面 电荷性质和分布,以增强体系的稳定性。
选择合适的分散介质,调整其性质如黏度 、表面张力等,也可以提高体系的稳定性 。
PART 05
分散体系的制备与表征
REPORTING
WENKU DESIGN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PART 06
表面现象及分散体系的未 来发展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表面现象及分散体系的研究现状
表面活性剂在分散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界面张力,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是重要的分散剂。目前,研究者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改变表 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提高其在不同分散体系中的性能。
要点二
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表面现象及分散体系在生物医学领域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药物传递、 基因治疗、组织工程等。未来,研究 者们将致力于开发具有生物相容性和 功能性的表面现象及分散体系,为生 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
要点三
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
表面现象及分散体系在环境治理方面 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水处理、土 壤修复等。未来,研究者们将探索如 何利用表面现象及分散体系处理环境 问题,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胶体与表面化学 复习

胶体与表面化学  复习

胶体与表面化学第一章绪论胶体与表面化学:研究胶体分散系统、一般粗分散系统及表面现象的化学分支。

胶体化学:研究胶体体系的科学,是物理化学的分支。

表面化学:研究发生在表面或界面上的物理、化学现象的一门学科,是胶体化学的分支。

分散系统:一种物质以细分散状态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构成的系统。

被分散的不连续相为分散相,连续相为分散介质。

可分为:粗分散系统、胶体分散系统、分子分散系统。

习惯上,按分散介质的类型把胶体系统分为气、液、固溶胶。

溶胶:以液体为分散介质时,分散相为固体小粒子的胶体分散系统。

凝胶:以固体为分散介质时,分散相为液体的胶体分散系统。

(第九章)胶体分散系统:分散相粒子至少在一个尺度上的大小处于1~100nm范围内的分散系统。

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而非特殊的物质,不是物质的本性;胶体是两相或多相不均匀分散系统。

界面:不相混溶的两相间的边界区域。

凝聚相与气相的边界区域称为表面。

比表面:单位质量或体积的分散相物质所具有的总表面积。

第二章胶体与纳米粒子胶体制备的一般条件:1.分散相在介质中的溶解度必须极小 2.必须有稳定剂存在胶体制备方法:一、分散法:1.机械分散(助磨剂、分级设备) 2.电分散(金属水溶胶)3超声波分散(乳状液)4.胶溶(在某些新生成的松散聚集沉淀物中,加入适量的电解质或置于某一温度下,使沉淀重新分散成溶胶。

例如正电荷溶胶MMH或MMLHC)二、凝聚法: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粒子的方法。

物理凝聚:将蒸气或溶解状态的物质凝聚成胶体状态。

(蒸汽骤冷、更换溶剂)化学凝聚: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初生成的难溶物微粒结合成胶粒,在少量稳定剂存在时形成溶胶。

(还原、氧化、水解、复分解法)溶胶净化:(粗粒子--过滤、沉降、离心;)胶体中过多的电解质--渗析:用半透膜将溶胶和纯分散介质隔开,仅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而胶粒不能通过;由于浓度差,多余电解质向外渗透,更换溶剂便可净化溶胶。

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大纲及重点

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大纲及重点

胶体与表面化学第一章绪论(2学时)1.1胶体的概念什么是胶体,胶体的分类1.2胶体化学发展简史1.3胶体化学的研究对象表面现象,疏液胶体,缔合胶体,高分子溶液。

重点:胶体、分散系统、分散相、分散介质的概念。

难点:胶体与表面化学在矿物加工工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教学方法建议: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胶体及表面化学的兴趣。

第二章胶体与纳米材料制备(4学时)2.1胶体的制备胶体制备的条件和方法,凝聚法原理。

2.2胶体的净化渗析、渗透和反渗透。

2.3单分散溶胶单分散溶胶的定义及制备方法。

2.4胶体晶体胶体晶体的定义及制备方法2.5纳米粒子的制备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粒子的特性及制备方法重点:胶体的制备、溶胶的净化、胶体晶体的制备。

难点:胶体制备机理。

教学方法建议:用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章胶体系统的基本性质(8学时)3.1溶胶的运动性质扩散、布朗运动、沉降、渗透压和Donnan平衡。

3.2溶胶的光学性质丁道尔效应和溶胶的颜色。

3.3溶胶的电学性质电动现象、双电层结构模型和电动电势(。

电势)3.4溶胶系统的流变性质剪切速度越切应力,牛顿公式,层流与湍流,稀胶体溶液的黏度。

3.5胶体的稳定性溶胶的稳定性、DLVO理论、溶胶的聚沉、高聚物稳定胶体体系理论。

3.6显微镜及其对胶体粒子大小和形状的测定显微镜的类型及基本作用重点:沉降、渗透压、电泳、电渗、。

电势的计算、双电层结构模型、DLVO理论、溶胶的聚沉。

难点:双电层结构模型。

教学方法建议: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

第四章表面张力、毛细作用与润湿作用(6学时)4.1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净吸力和表面张力的概念、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液体表面张力和固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4.2液-液界面张力Anntonff规则、Good-Girifalco公式、Fowkes理论和液-液界面张力的测定。

4.3毛细作用与Laplace公式和Kelvin公式毛细作用,Laplace公式和Kelvin公式的应用,曲界面两侧的压力差及与曲率半径的关系,毛细管上升或下降现象,弯曲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复习资料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质量作用定律r = k[A]a [B]b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简单反应和复合反应中的各基元反应)简单反应都是简单级数反应,但是简单级数反应不一定是简单反应一级反应:xx a a c c t k -=-==11lnln ln01;c c k t 01ln 1= 1)k1单位:s-12)半衰期t1/2:当c=1/2c0时所需时间110012/16932.02ln 2/ln 1k k c c k t ===;t ½ 与起始浓度c0无关。

阿累尼乌斯公式⎪⎪⎭⎫ ⎝⎛-=⎪⎪⎭⎫ ⎝⎛-=1212211211)()(ln T T T T R E T T R E T k T k a a ; 26.20/106.12ln ln 3+⨯-=+-=KT A RT E k aEa =12.6 ×10^3×R=104.8kJ · mol-1 lnA=20.26A = e^20.26 = 6.29 ×10^8 mol-1·dm3·s-1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表面张力σ 单位:N/m物理意义:表面紧缩力定义:在相表面的切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任意单位长度上的紧缩力。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1. 物质的种类及共存相的种类(性质);2. 温度影响:前者<0,即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变小拉普拉斯公式:rp σ2=∆ r :曲率半径。

r 越大,Δp 越小;平面时r 趋近于无穷大,Δp=01.不管是凸液面,还是凹液面,附加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球心,即球内的压力一定大于球外的压力;2. 液膜(肥皂泡)Δp=4σ/rKelvin 公式:(液相) P'=P+2σ/r ;(气相) pr 凹(液中气泡):r 取负值,pr < p ;凸(小液滴):r 取正值,pr > p人工降雨(过饱和蒸气)高空中没有灰尘,水蒸汽可达到相当高的过饱和程度而不致凝结成水。

第六章 胶体

第六章 胶体

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溶液的诸多性质,如表面张力、电 导率、渗透压、去污能力等变化之规律都出现明显转折。
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1.润湿作用 2.起泡与消泡作用
3.洗涤作用
第六章
§6-6
表面现象与胶体分散体系
胶体分散体系
一、几个概念 分散体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分散所 构成的体系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在分散体系 中它是不连续相 分散介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在 分散体系中它是连续相
CH3
Cl-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 水 水

CH3 N+ CH3

溶于水
CH3CH2
CH2CH2
水 水
水 水
+ Cl
CH3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M >10000
2. 按分子量分类
中分子表面活性剂 1000<M<10000
低分子表面活性剂 100<M<1000(常用)
二、吉布斯吸附等温式 用热力学方法导出恒温下溶液表面的吸附公式:
a2 Γ RT
——Gibbs吸附等温式 a 2 T
——表面吸附量或表面过剩,即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
溶质的摩尔数减去本体中具有与表面层相同溶剂量的溶
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molm-2
2——溶质的活度,对于稀溶液,可用浓度c2代替活度
如肥皂 RCOONa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胺盐 C18H37NH3+Cl-
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如氨基酸型R-NHCH2COOH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
如聚乙二醇类
HOCOH2[CH2OCH2]nCH2OH

第九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体系

第九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体系

极性头
8-18C 长链烷基等非极性基团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
非极性基团:
1. 最常见的是8-18碳的直链烷烃,或环烃等 如 C17H35-,R- 等
2. 全氟表面活性剂:将上述碳氢链中的氢原子全部用 氟原子取代即可。其疏水作用强于碳氢链,其水溶液 表面张力可低至20mN/m以下 3. 硅化合物类:如下所示的聚硅氧烷链疏水性很突出
气相
液相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
三、表面自由能(Surface Free Energy)
使液体表面积增大的过程是克服液相分子吸引力, 使体相 分子转移到表面相的过程,需要环境对体系做功。以可逆方 式做功最少,称之为表面功:
Wreversible dA
由吉布斯自由能性质可知,在恒温恒压下,此表面功即 等于体系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量的相反数:
表面吸
c d RT dc
式中,Γ:溶质在表面层的吸附量,是指单位面积的表面层所含溶质 的摩尔浓度数比同量溶剂在本体中所含溶质摩超出值;c:溶液的本 体浓度;σ:溶液的表面张力;T:绝对温度,K;R:气体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率d σ/dc<0时, Γ >0,表明凡是增加浓度,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在 表面层必然发生正吸附。
F 肥皂膜 σ
W Fdx 2 表面张力 l dx
显然:
自由能 表面张力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
六、溶质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1.
d / dc 0
无机盐、不挥发酸碱

1
非表面活性物质
2.
d / dc 0
表面活性物质 短链脂肪酸、醇、醛
0
2 3
c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只有在比表面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因( ) 正确答案:错表面张力是增加单位表面积时体系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与表面积大小无关。

2、对大多数系统来讲,当温度升高时,表面张力下降。

( ) 正确答案:对3、恒温、恒压下,凡能使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降低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 ) 正确答案:错反馈:缺少“定组成”的条件。

4、过饱和蒸汽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新生成的微小液滴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 )正确答案:错反馈:是因为微小液地具有较大的指向液滴内部的附加压力:5、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决定于该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 )正确答案:错反馈:决定于液体能否润湿固体.6、单分子层吸附只能是化学吸附,多分子层吸附只能是物理吸附。

( ) 正确答案:错反馈:多分子层吸附中的第一层可能是化学吸附。

7、产生物理吸附的力是范德华力,作用较弱,因而吸附速度慢,不易达到平衡。

( )正确答案:错反馈:化学吸附需要活化能,因而较慢,不易达平衡。

8、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中,Γ为溶质的吸附量,它随溶质(表面活性物质)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当溶质达饱和时,Γ达到极大值。

( ) 正确答案:错反馈:Γ值达最大值时,溶质浓度达到CMC,而没有饱和。

9、由于溶质在溶液的表面产生吸附,所以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它在溶液内部的浓度。

( )正确答案:错反馈:产生负吸附时,恰好相反。

10、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入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 ) 正确答案:错反馈:应该是“少量溶质即可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1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 )正确答案:错反馈: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1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 )正确答案:错反馈:溶胶是多相体系1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 )正确答案:错反馈:大分子溶液也有丁达尔效应1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 )正确答案:错反馈:看到的是乳光,"影子"15、ζ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

( )正确答案:错反馈:︱ζ︱﹤︱φ︱16、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胶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 )正确答案:错反馈:不矛盾,电解质的加入量不同.17、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正确答案:错反馈:大分子溶液是均相,稳定的.18、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5℃和75℃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 ( )正确答案: C. 25℃水中高于75℃水中19、已知20℃时水~空气的界面张力为7.27×10-2N.m-1 ,当在20℃和pӨ 下可逆地增加水的表面积 4 cm2时,则系统的ΔG 为: ( )正确答案: A. 2.91×10-5 J20、当液体的表面积增大时,那么不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D. Qr<0反馈:Qr=TΔS21、一根毛细管插入水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当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Cl,这时毛细管中液面的高度为: ( )正确答案: B. 大于h反馈:加入NaCl,水的γ↑,22、某溶液表面张力σ与溶质浓度的关系式:σ0-σ=A+Blnc ,式中σ0 为纯溶剂的表面张力,A、B为常数.则表面超量为: ( ) 正确答案: B. Г=B/RT23、涉及溶液表面吸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C. 定温下,表面张力不随浓度变化时,浓度增大,吸附量不变反馈:C选项前半句说明则根据吉布斯吸附等温式,有后面的结果。

24、25℃时,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为:σ(N.m-1)=0.072-5×10-4 c(mol.dm-3)+2×10-4 c2(mol.dm-3) 。

若要使表面吸附为正吸附,则要求浓度c(mol.dm-3) 应该: ( )正确答案: D.<1. 2525、水对玻璃润湿,汞对玻璃不润湿,将一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水和汞中。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D. 管内汞面与汞平面一致反馈:湿润→凹面→上升26、如图所示,a、b、c为内径相同的玻璃毛细管。

a中水柱升高至h,b中间有扩大部分,d为内径相同的石蜡毛细管(水不润湿石蜡),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c管中水柱自动升至h′′并向下滴水27、多孔固体表面易吸附水蒸气,而不易吸附氧气、氮气,主要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C. 水蒸气的凝聚温度比O2、N2高反馈:吸附类似于液化,因而温度接近凝聚温度时吸附较易进行.28、将一毛细管插入水中,毛细管中水面上升5cm,在3cm处将毛细管折断,这时毛细管上端将( ) 正确答案: C. 水面呈凹形弯月面反馈:不可能溢出,否则形成永动机,形成的凹面因较毛细管中的凹液面平缓.29、在一玻璃管两端各有一个大、小不等的肥皂泡,玻璃管中间有一活塞。

当开启活塞使两泡相通时,则两泡体积将:( )正确答案: A. 大泡更大,小泡更小30、298K时,苯蒸气在石墨上的吸附符合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在苯蒸气压为40Pa时,覆盖率θ=0.05;当θ=0.2时,苯蒸气的平衡压力为:( ) 正确答案: D. 190P31、直径为0.01m的球形肥皂泡产生的附加压力(表面张力为0.025N·m-1)为:( )正确答案: D. 20Pa反馈:注意肥皂泡有2个气-液界面,32、在298K时,已知A液的表面张力是B液的一半,其密度是B液的两倍。

如果A液的毛细管上升是1.0×10-2m,则用相同的毛细管来测B液,将会升高多少?(设接触角相等)( ) 正确答案: D. 4.0×10-2m33、己知293K时水-辛醇的界面张力为0.009 N·m-1,水-汞的界面张力为0.375 N·m-1,汞-辛醇的界面张力为0.348 N·m-1,故可以断定:( )正确答案: B. 辛醇可以在水-汞的界面上铺展开反馈:γ水-乙醇+γ汞-辛醇〈γ水-汞,根据34、除了被吸附气体的气压须适当之外,下列因素中哪个对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多层吸附起主要影响?( )正确答案: C. 气体温度须接近正常沸点反馈:吸附类似于凝聚(g→l)35、兰缪尔吸附等温式所基于的一个假定是:( ) 正确答案: B. 平整的固体表面36、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被分散成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分散物系,它就将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

以p平、p凹、p凸分别表示平面液体、凹面液体和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关系是:( )正确答案: C. p凸>p平>p凹37、有兰缪尔的吸附等温式为Γ=Γ¥bp/(1+bp),其中b为吸附系数,Γ为吸附质分压为p时的吸附量,Γ¥为饱和吸附量。

当以1/Γ对1/p作图时能得到直线,则:( )正确答案: D. 斜率为1/(Γ¥b),截距为1/Γ¥38、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 ( )正确答案: B. 气体反馈:雾是液滴分散在气相中.39、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 ( )正确答案: C. 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反馈:少量电解质是溶胶的稳定剂,但过多电解质则会使溶胶聚沉,不稳定.40、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 ( ) 正确答案: A. [(AgI)m.nI-.(n-x)K+]x-.xK+反馈:KI过量,则优先吸附I-,胶粒荷负电.41、以下列三种方法制备溶胶:(1)亚铁氰化银溶胶的稳定剂是亚铁氰化钾;(2)将10 ml的0.5M NaCl与12 mol 0.5M AgNO3制得;(3)FeCl3在热水中水解得的溶胶,它们带电荷的符号是: ( ) 正确答案: B. (1)负电荷,(2)与(3)正电荷反馈:(1)温度剂中有相同的[Fe(CN)6]2- ,则溶胶荷负电.(2)AgNO3过量,则优先吸附Ag+,溶胶荷正电.(3)金属氢氧化物溶胶通常荷正电.42、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最灵敏的方法是: ( ) 正确答案: B. 观察丁铎尔效应43、有两个连通的容器,中间用一个AgCl做成的多孔塞,塞中细孔及两容器中分别充满了0.02M与0.20M的NaCl溶液,在多孔塞两边插入两电极并通直流电,发生下列哪种情况: ( ) 正确答案: C. 向负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慢反馈:AgCl吸附Cl-荷负电,因而溶胶荷正电,向负极移动.但浓溶液中大量电解质中和的AgCl胶体的电量,因而溶液带电量也比较少.44、动电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D. 固体粒子或多孔体表面与液相界面存在扩散双电层结构反馈:电场作用下,紧密层及其内部随胶粒一起运动,带一种电荷,扩散层随介质一起运动,带相反电荷.45、对ζ电势的阐述,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A. ζ电势与溶剂化层中离子浓度有关反馈:溶剂化层属于紧密层,离子浓度越大,︱ζ︱越小.46、下列性质中既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又不属于电动性质的是: ( ) 正确答案: D. 电导47、对胶团结构为[(Au)m.nAuO2-.(n-x)Na+]x-.xNa+ 的金溶胶,除稳定剂以外,无其他电解质存在时,其电动电势的大小: ( )正确答案: C. 取决于x的大小反馈:x越大,︱ζ︱越大.48、工业上为了将不同蛋白质分子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溶胶性质中的: ( )正确答案: A. 电泳反馈:利用不同蛋白质分子荷电量,分子量等的不同.49、当在溶胶中加入大分子化合物时: ( ) 正确答案: C. 对溶胶稳定性影响视其加入量而定反馈:少量大分子越"敏化"作用.使溶胶更易被电解质聚沉,大量大分子化合物对溶胶起保护作用.50、在Fe(OH)3,Ag2S3 ,Al(OH)3和AgI(含过量AgNO3)四种溶胶中,有一种不能与其他溶胶混合,否则会引起聚沉。

该种溶胶是: ( ) 正确答案: B. Ag2S3反馈:除Ag2S3 外,其余均为正溶胶.51、电解质对溶液稳定性影响很大,主要是影响ζ电位,如图所示,哪一种情况下,溶胶最不稳定: ( )正确答案: C. 曲线3反馈:︱ζ︱最小的溶胶最不稳定。

52、下列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c(NaNO3)=300 , c(Na2SO4)=295 ,c(MgCl2)=25 ,c(AlCl3)=0.5 (mol.dm-3 ),可确定该溶液中粒子带电情况为: ( )正确答案: C. 带负电反馈:聚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大,AlCl3聚沉能力最大,因而胶粒带负电。

另:舒尔数-哈伯规则:聚沉值与反电荷离子价态的六次方成反比。

53、下面说法与DLVO理论不符的是: ( ) 正确答案: C. 胶粒周围存在离子氛,离子氛重叠越大,胶粒越不稳定反馈:胶体一章中不存在“离子氛”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