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德育”的几点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绿色德育”的几点认识

“绿色德育”,即生态德育,它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在德育工作中融入了“绿色”的理念。即: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受生活,促使自己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进而感悟到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友好协助、相互关爱的高尚道德境界。它是一种旨在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起一种崭新的自然观、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的道德教育活动。

绿色德育主要由课程教育、生活教育、环境教育三方面构成。

1. 课程教育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德性。德性是由个体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心理品质等构成。德性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其实质是学生主体在教师主体帮助下,消化、吸收、实践德育内容的过程。课程教育要贯彻绿色德育理念,使德育主体认同并实践。教学内容应涵盖心理、法律、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环境等内容、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重视非德育课程的德育教育,在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教育内容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科学求实精神,使绿色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

2. 生活教育

绿色德育教育要渗透到中学生活,以生活为根,不断创造生活。生活是人的生命存在形式,是生命的亲历和体验,是理想对现实的不断超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价值增长过程。道德教育旨在追求生命中的善和幸福,追求生命的意义,同时道德教育为了生活,为了生命的发展。只有直面生活的问题和困惑,才能在生活中实现超越自然生命的价值生命。生活要以科学为指导,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与空间要生活化,营造生活的氛围,使道德教育更富情感、生活和时代气息。

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且易于接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需要生活的积淀,日常生活习惯、礼仪、行为、规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情感交流、相互帮助与关爱,构成了生活教育的丰富内涵。

3. 环境教育

作为一种微观的学校德育环境是个体道德发展的外在条件。学校环境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主要是学校建筑物、生态环境、教室、实验室等因素构成的校园物质景观,物质环境作为社会活动的产物,与人生活密切相关,人总是尽量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客体作全面认识和综合解释,学校的校容校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整体规划设计,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校园,形成人与自然协调的物质环境。二是制度环境。制度是维系个体生活、人类社会关系的各种规章、法规和体制,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满足或适应某种基本需要所建立的有系统、有组织的社会行为模式和社会组织机构,学校的各项规章、规范和各级组织构成了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品德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对人的思想行为起着深远的影响。要注重

各类学生团体的引导规范,加强监督,反映学生整体利益,逐渐形成各类学生团体行为准则和模式。正确引导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发挥道德教育的情感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校园文化环境。中学校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亚文化社会,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师生所共有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不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深刻影响。“绿色得育”体系倡导自然、和谐的人与自然和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学校传统、校风、学风、领导风格、人际关系、教师行为与价值观等方面,其中校风是核心,校风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学校精神与学校个性特征最本质、最集中的外化,是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形成的符合

时代要求的集体行为风尚,优秀的校风是绿色校区的基本条件。

绿色理念的有效贯彻,须从课程、生活、环境多方面人手,突出绿色理念,以情感为基础,以文化为纽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整合校园的德育力量,才能切实增强绿色德育教育的实效。

色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可以如此表现:

1. 研究学生身心理特点,提高绿色德育理念的认同感。现代学生身心具有显

著的时代性,针对不同学生的研究,有利于绿色德育体系的针对性。学生身心特点

主要从两个方面研究:一是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二是同一年级学生的分类别研究。通过研究分析,把握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计划,从而提高对绿色德育理念的认同感。

2. 完善机制,提高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

人的各种活动体系中包含道德活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这种教育不能离开其他各育而存在。要建立统一领导,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课程教育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要充分发挥非德育课程的德育作用,将德育有机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整合课程资源,进一步拓展德育渠道。

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是德育工作的关键,首先要建立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注重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 提高富有实效的“教书育人”的能力。其次是建设一支勇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第三是营造大德育环境,造就“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群体。

3. 绿色德育渗透学生生活

人的道德学习与科学学习是不同类型的学习,德育的过程必然要触动人的情感态度,只有将绿色德育渗透学生生活,才能真正起到实效。创建“绿色教

室”、“绿色校区”让,绿色理念渗透生活,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提倡健康卫生、文明的生活方式,珍惜健康,珍爱生命;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维护,绿色管理,营造绿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是德育的主体,绿色德育注重生活情感体验,构建宽松、自由、富有时代气息的心理环境,不断强化内心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须提出,学生拥有创造活动的选择权、创造权、宣传权、参与权,就能真实地体验创建“绿色校区”的苦与乐,从而能正确评价他人,提高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只有将绿色德育理念渗透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方能引起共鸣,创造出人才成长的环境。

绿,这是教育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无公害的绿色德育,让学生在一个绿色空间生存,让学生有一个绿色的精神空间,让社会更宁静,祥和,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