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恶性肿瘤PPT

合集下载

乳房的恶性肿瘤ppt课件

乳房的恶性肿瘤ppt课件

1、 0期: Tis N0 M0 (原位癌)
2、Ⅰ期: Tl N0 M0 (小于2厘米)
3、Ⅱa期: (T0- T2、 N1 Mo
T2
N0 M0
Ⅱb期: (T2- T3、 N0 -N1 ) T2 N1 Mo T3 N0 M0
4、Ⅲa期: (T0- T3、 N1-N2 ) T0 N2 M0
(二)时间分布——逐年上升,近10年明显升高。 1、新增病例:全球年均发病约120万 2、死亡病例:全球年均约有50万
(三)地区分布 1、全球 1)美、加、西欧发病率最高,拉美、非洲最低 2)美国发病率:110/10万 2、我国——低发区 1)近年上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或第二位 2)发达与落后城市有差异 3)城乡有差异 4)近年乳腺癌发病三大特点:早 低 高
2)方药: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汤加减。 可加菟丝子,女贞子,肉苁蓉 2、阴虚津亏 1)治法:益气养阴 2)方药:沙参麦冬汤及大补阴丸加减 可加何首乌,龟甲、鳖甲 3、气血两虚 1)治法:益气养血。 2)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 可加酸枣仁,鸡血藤
T1
N2 M0
T2
N2 M0
T3 N1~2 M0
Ⅲb期: T4 、 任何N M0
任何T N3
M0
5、Ⅳ期:任何T、任何N、 M1 (只要有远处转移)
(三)组织学分类
1.非浸润性癌
2.早期浸润癌
3.浸润性特殊型癌
4.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5.其他罕见癌
六、鉴别诊断
(一)乳腺囊性增生病 疼痛、结节、淋巴结、X线
诊断准确率80%~85%,用于辅助X线检查之不足。 (三)细胞学检查
针吸细胞学检查;乳头溢液涂片;乳头或肿瘤刮片细胞 学检查
(四)活组织检查 (五)生物学标记检查——限于较晚期的乳腺癌

乳腺癌ppt课件

乳腺癌ppt课件
7独身未孕或者婚后不孕、过迟生育者。 8反复做人工流产手术者。 9未哺乳或者哺乳期过长者。 10压力过大,经常生气,心情不好者。
7
临床表现
1. 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表现。2. 乳头改变:乳头溢液多
为良性改变,但对50岁以上,有单侧乳头溢液者应警惕发生乳癌的可
能性;乳头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疡、结痂等湿疹样改变
常为乳腺佩吉特病(Paget病)的临床表现。
3. 乳房皮肤及轮廓改变:肿瘤侵犯皮肤的Cooper韧带,可形成
“酒窝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造成皮肤水肿,而毛囊
处凹陷形成“橘皮征”;当皮肤广泛受侵时,可在表皮形成多数坚硬
小结节或小条索,甚至融合成片,如病变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可限
制呼吸,形成铠甲状癌;炎性乳腺癌会出现乳房明显增大,皮肤充血
14
术后护理及并发症
6.患侧上肢康复、训练:手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做腕部、肘 部的屈曲和伸展运动,但避免外展上臂。48小时后可下床, 活动时应用吊带将患肢托扶,需他人扶持时不要扶患侧,免腋 窝皮瓣滑动而影响愈合。术后1周开始作肩部活动。10-12 天后鼓励病人用术侧的手进行自我照顾,如刷牙、梳头、等, 并进行上臂的全关节活动。
4 活体组织切取检查是确定肿块良 性或恶性的最佳检查方法。操作多 在手术室进行,同时作乳房切除的 准备。局部麻醉下,将肿瘤及周围 部分乳腺组织一并完整切除,送冰 冻切片检查,根据病理结果来决定 手术方式。
11
术前护理
1 对妇女而言,乳癌具有双重的威胁性。做好术前指导。讲解疾病相关 知识,告知手术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指导术前训练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让患者学会放松疗法,减轻术后切口疼痛。训练床上大小便,使患者 术后处于良好状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 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的感受,做好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手术后形体改变只 是暂时的,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待病情稳定后可以戴义乳或重塑乳房, 恢复形体;介绍同种病成功的范例,并让成功者介绍经验,让患者看到 希望;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支持和关爱,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尤其 是丈夫的角色尤为重要,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乳腺癌课件PPT课件

乳腺癌课件PPT课件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
制作人:何庆健 专业:临床医学 学号:81681026
•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多 发女性,男性少见。 • 全世界每年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50 万死于乳腺癌。 • 20岁以前少见、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 升,多发40~60岁,尤其以更年期和绝 经期前后的妇女多见 • 北美、北欧高发,4倍于亚、非、拉美 •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趋 于年轻化
• 5.特殊类型的乳癌 ①炎性乳癌 多见于妊 娠期或哺乳期的年轻妇女。表现为乳腺明显增 大,皮肤充血、发红、发热,犹如乳腺炎。体 检:乳腺肿大发红发硬,多无局限性肿块。该 类型乳癌发展快,预后极差。② 乳头湿疹样 癌 以后表现为乳头处呈慢性湿疹样改变:发 红、溃烂、潮湿、结痂,反复交替进行。局部 有或无肿块。预后好,恶性程度低、转移少见。
3.放疗
• 术前放疗:部分病人使用可提高手术切除 率 • 术后放疗:提高生存率,疗效肯定 • 姑息性治疗:适用于晚期病人
4.内分泌治疗
• 对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含量高者有效 • 绝经前的病人可用卵巢去势(手术切除或X线 照射卵巢)的方法抑制病变
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我们能否给予病人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 如何随时监测病人的治疗效果,控制病情发展, 预防复发?
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 癌以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转移很少,预后很 好。 2、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样癌、髓样癌 (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腺样囊性 癌、粘液腺癌、鳞状细胞癌。分化高,预后较 好。 3、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 润性导管癌、硬癌、单纯癌、髓样癌(无大量 淋巴细胞浸润)、腺癌。此性分化低,预后差。 其中硬癌最多见,占60%。

乳腺癌图文课件版

乳腺癌图文课件版
乳腺癌图文课件最新版
目 录
• 乳腺癌概述 • 乳腺癌的诊断 • 乳腺癌的治疗 • 乳腺癌的预防与康复 • 乳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乳腺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乳腺上皮组 织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 癌症之一。
分类
乳腺癌可以根据组织学和分子生 物学特征分为多种类型,如浸润 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髓样 癌等。


乳房皮肤改变
乳房皮肤出现凹陷、皱 褶、红肿、破溃等症状
,可能提示乳腺癌。
乳头溢液
非哺乳期出现乳头溢液 ,尤其是血性溢液,应 警惕乳腺癌的可能性。
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常伴有腋窝淋巴 结转移,导致淋巴结肿
大。
02 乳腺癌的诊断
乳腺X线摄影
乳腺X线摄影是乳腺癌筛查的常用方 法之一,通过X线检查乳腺组织的密 度和结构,有助于发现乳腺肿块、钙 化灶等异常表现。
然而,核磁共振检查费用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因此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主要用 于临床怀疑乳腺癌或X线、超声检查阴性时的补充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乳腺癌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取乳腺组织进行病 理学检查。
病理学诊断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分期等信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 后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X线摄影存在一 定的辐射,且对于致密型乳腺的检出 效果较差,因此不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
X线摄影对于微小钙化的检出尤其敏 感,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
乳腺超声
乳腺超声是一种无创、无痛、无 辐射的检查方法,通过高频超声 探头检查乳腺组织结构和血流情
况。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乳腺肿块、囊 肿、导管扩张等异常表现,尤其 对于致密型乳腺或X线检查阴性

《恶性肿瘤》PPT课件

《恶性肿瘤》PPT课件
要点一
定期体检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以及按照医生建议进行针 对性的检查。
要点二
自我检查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症状,及 时就医。
预防接种与基因筛查
预防接种
接种针对某些恶性肿瘤的疫苗,如HPV疫苗可预防宫颈 癌。
基因筛查
了解家族遗传史,如有恶性肿瘤易感基因,可针对性地 进行预防和监测。
分类
根据组织来源不同,恶性肿瘤可分为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淋巴造血 组织肿瘤等。
发病机制
01
02
03
遗传因素
恶性肿瘤具有遗传倾向, 一些基因突变可增加个体 患癌风险。
环境因素
环境污染、吸烟、不良饮 食习惯等环境因素可增加 个体患癌风险。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个 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 除能力下降,易发生肿瘤 。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恶性肿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 合判断。
诊断流程
一般包括症状观察、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步骤, 最终明确诊断。
02
CATALOGUE
恶性肿瘤的症状与表现
早期症状
局部症状
肿瘤在早期可能表现出局部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 出血等。这些症状通常不太明显,容易被忽视。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均衡饮食
摄取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过多热量、油脂和糖 分的摄入。
规律运动
保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 等。
戒烟限酒
戒烟可降低肺癌、喉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限制酒精摄入 有助于预防肝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

乳腺癌ppt课件

乳腺癌ppt课件

MRI检查
对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有补充 作用,尤其适用于致密型乳腺
和病灶定位。
病理学诊断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 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乳腺
癌的金标准。
病理学诊断
组织学类型
乳腺癌有多种组织学类型,如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 小叶癌等。
分级与分期
根据组织学特点和癌细胞分化程度,可将乳腺癌分为不同 级别;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可将乳腺癌分 为不同分期。
预防性药物研究
针对乳腺癌的高危人群,研发新的预 防性药物是未来的研究重点,如针对 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有望降低乳腺 癌的发生风险。
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策略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针对不同患者的基因突变和免疫状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的生存率。
新型治疗手段
探索新型的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结合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调整生活态度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参与有意义 的活动,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05
CHAPTER
乳腺癌的科研进展
新药研究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乳腺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 变或蛋白质,设计具有高度选择 性的药物,以最小化对正常细胞
的损害。
免疫治疗药物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症细胞,通 过调节免疫反应或使用免疫调节剂 来增强身体的抗癌能力。
定期复查
手术后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复发 或转移。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辅导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患者处理 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建立支持系统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和其他患者交 流,分享经验和感受,获得情感支持 。

乳腺癌完整ppt课件

乳腺癌完整ppt课件

0期 Tis N0
M0
IA
T1 N0
M0
IB
T0 N1mi M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1 N1mi M0
IIA T0 N1 M0
T1 N1 M0
T2 N0 M0
IIB T2 N1 M0
T3 N0 M0
IIIA T0 N2 M0
T1 N2 M0
T2 N2 M0
T3 N1 M0
T3 N2 M0
精选课件
分期
IIIB T4 N0 M0
2.激素:绝经后高雌激素水平、雌激素替代治疗,初潮早, 停经晚,月经周期短。
3.生殖:晚育、不育、未母乳喂养。 4.饮食: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酗酒等; 5.其他:环境污染、电离辐射、不当的药品摄入等。
精选课件
病理分类
良性肿瘤
目前采用的是2003版病理分类。
最新组织学分类: 上皮性肿瘤、肌上皮病变、间
叶性肿瘤、纤维上皮性肿瘤、乳头 部肿瘤、恶性淋巴瘤、转移性肿瘤 和男性乳腺肿瘤。
精选课件
-上皮性肿瘤再次分类:
1.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混 合型癌;多 形性癌;伴破骨巨细胞癌;伴绒癌特征的癌;伴 黑色素细胞特征的癌。 2.浸润性小叶癌; 3.髓样癌; 4.小叶内瘤变(小叶原位癌); 5.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导管原位癌;普通型导管 增生;平坦型上皮非典型性增生;非典型性导管 增生。 6.微小浸润癌; 7.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8.良性上皮增生;腺病;腺瘤。 9.其他少见类型:小管癌;化生性癌;大汗腺癌; 腺样囊性癌;黏液癌;腺泡细胞癌;神经内分泌 肿瘤;浸润性乳头状癌。
以上各期患者,若受体阳性,应该在化疗、放疗结束后给予内分泌 治疗。

乳腺癌的PPT课件

乳腺癌的PPT课件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乳腺肿块的形态、大小 、边界和内部回声等信息,有助于判断肿 块的性质。
乳腺MRI
病理学诊断
乳腺MRI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检测 到乳腺内微小病灶,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 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 检查,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
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辅导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 导,帮助她们应对疾病带 来的心理压力。
建立社交支持网络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和 其他乳腺癌患者建立联系 ,分享经验和支持彼此。
寻找专业机构帮助
如有需要,可以寻求专业 心理咨询机构或精神卫生 机构的帮助。
05
乳腺癌研究进展与未来方 向
新药研发与临床实验
乳腺癌的预防策略研究
01 02
预防性手术
预防性手术是指对高危人群进行乳腺切除或卵巢切除手术,以降低乳腺 癌的产生风险。然而,这种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因此需要严 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化学预防
化学预防是指使用药物或其他化学物质来降低乳腺癌的产生风险。目前 ,一些药物如他莫昔芬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预防。
如长期服用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等 。
定期乳腺检查
建议女性从20岁开始定期进行乳腺检 查,包括自我检查和医生触诊。
康复与生活质量
01
02
03
积极配合治疗
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按 时完成治疗计划。
康复锻炼
在医生的指点下进行适当 的康复锻炼,促进身体功 能的恢复。
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 的心态,有助于提高生活 质量。
TNM分期系统是国际上通用的乳腺癌分期系统,其中T表示原发肿瘤的大小和 浸润深度,N表示淋巴结转移情况,M表示远处转移情况。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肿块界限清晰,内部为中低回声,较 均匀,后方回声不衰减,可有侧方声 影,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丰富。 • 与纤维腺瘤鉴别:无包膜,多比纤维 腺瘤回声更低,阻力指数比纤维腺瘤 要高,多有腋窝淋巴结。
.
23
4、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小叶癌呈线条状生长方式,肿瘤细 胞逐步取代周围正常细胞,而不破坏正常 的组织解剖结构,钼靶等乳腺影像学检查 容易漏诊。而超声则有一定的优势
润性生长 超声表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
内部呈低回声,分布尚均,后方衰减。CDFI 血 流可丰富、可稀少,可见穿支血管。RI>0.7 需常规检查腋窝淋巴结
.
19
钙化的良恶性
乳腺疾病经常可以发现钙化灶,应注意良、恶性病灶内钙 化灶的鉴别 良性病灶内的钙化灶往往较大,散在分布,后方可伴声影 恶性病灶内的钙化灶往往细小,呈沙砾状或针尖样钙化, 簇状分布,后方可伴慧尾征
红外线
二维 CDFI PW 三维 弹性成像 造影 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触诊+高频超声和钼靶+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目前国际通行的诊断组合
.
4
乳腺超声诊断优点
实时、简便、快捷,无放射性损害,可反复进行 受检者无需特殊准备,无痛苦,无检查盲区 高频超声对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力,能清晰显示乳房及胸
壁的各层结构 判断肿块物理性质(囊性、实性或混合性) 超声引导下进行诊断、穿刺活检及治疗 筛查及随访 对钼靶显示困难的致密型乳腺,有助于诊断
良 性
.
性交 界
9
3、导管内乳头状瘤
•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纤维血管茎被覆的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 增生,在导管内形成树枝状结构的肿瘤
• 通常单发,常见就诊时症状——乳头溢液 • 分类 (1)孤立性常见,发生于乳腺大导管,良性,很少恶变 (2)多发性,又称乳头状瘤病,发生于中小导管,

乳腺癌PPT课件

乳腺癌PPT课件

有的病人有钝痛
质硬,表面不光滑
边缘不清楚,尚可推动
乳房外形改变

癌细胞浸润皮肤,表现为局 部多个坚硬小结节。呈卫星样围 绕原发病灶。

卫星结节
卫星结节彼此融合、弥漫成 片,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可 限制呼吸。

铠甲胸
皮肤破溃
形成溃疡,易出血、伴恶臭。
1、乳腺钼靶X线摄片:乳腺癌 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最有效的 方法,多用于普查。 2、B超。 3 、病理检查。是确诊乳腺癌 最可靠的方法。
(2)要避免饮酒抽烟,少喝咖啡。 酒精可刺激脑垂体前叶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与乳癌发生有关。 人体内有一种可以减少烟草中致癌毒物作用的酶,有些女性体内的这 种酶活力很低,所以她们一旦吸烟,就比其他人更容易罹患乳腺癌。 咖啡、可可、巧克力,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嘌呤,黄嘌呤可促使 良性乳腺增生,而良性乳腺增生又与乳癌发生有关。
2、饮食
术后 6 小时无恶心、呕吐等麻醉 反应者,可正常饮食,并保证足够热 量和维生素,以利康复。
(1)是多吃果菜、鱼类。 粗粮、蔬菜、水果中,除含有大量具有防癌抗癌的植物纤维素、维生素 和微量元素外,还含有多种能阻止和减慢癌症发展各个阶段的生物活性 物质,其中以大豆类、玉米、食用菌类、海藻类、大蒜、西红柿、橘类 和浆果类水果等作用最为显著。


3、伤口护理 (1)保持皮瓣血供良好
①手术部位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使皮 瓣与胸壁贴合紧密,松紧度以维持正常血供 为宜; ②观察皮瓣颜色及创面愈合情况; ③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循环情况; ④绷带加压包扎一般一般维持7~10日。
3、伤口护理 (1)保持皮瓣血供良好 (2)维持有效引流
①妥善固定引流管; ②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 ③保持引流通畅; ④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并记录。 术后1~2天,每天引流血性液50~200ml。 术后 4~5 天,每天引流量< 10~15ml ,按压伤 口周围皮肤无空虚感即可拔管。

乳腺癌-ppt课件

乳腺癌-ppt课件

2、乳房外型改变
① 酒窝征:肿瘤侵及COOPER韧带,使其收缩而失 去弹性,牵拉皮肤所致。
② 乳头偏移或回缩:肿瘤侵及入乳管收缩所致。
③桔皮症:肿瘤细胞堵塞皮肤和皮下淋巴管致使皮 肤水肿,毛囊处出现点状凹陷,形似桔皮样.
④局部突起。
乳腺外形的改变1&2
3 晚期局部表现
①肿块固定形成所谓“铠甲胸” ②卫星结节 癌细胞浸润表面大片皮肤,表现 为局部多数坚硬的结节。 ③皮肤破溃 肿瘤向外生长突破皮肤,形成坏 死溃疡,易出血感染,有恶臭。
②扩大根治术
(Extensive radical mastectomy)
在经典根治术的基础上同时切除2、3、4肋软 骨和相应的肋间肌,包括胸廓内动静脉以及周 围的淋巴结。适用于Ⅱ、Ⅲ期乳腺癌,尤其是 乳腺内侧癌肿
③ 改良根治术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单纯乳腺切除,同时作淋巴结清除,术 中保留胸肌。适用于腋窝无或少有可推 动淋巴结者。适用于Ⅰ、Ⅱ期乳腺癌, 目前常用
期、辅助治疗条件而定
2 化疗(chemotherapy)
是重要的全身性治疗。 可根据病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化疗。可降
低术后复发率40%。 浸润性乳腺癌应用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3 放疗(Radiotherapy)
常用深部X线和 60Co 为局部治疗。 术前放疗:部分病人使用可提高手术切除率。 术后放疗:提高生存率,疗效肯定。 姑息性治疗:适用于晚期病人。
N 区域淋巴结 N0: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 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但可推动 N2: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 织粘连
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M 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乳腺癌演示ppt课件

乳腺癌演示ppt课件

辐射暴露
长期接触放射线或放射性物质,如医疗放射检查、核辐射等 ,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化学物质
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农药、工业污染物等,也可能与乳腺 癌的发病有关。
生活习惯与饮食
不良生活习惯
缺乏运动、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不合理饮食
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心理调适
在康复期间,患者可能会面临一些心理挑战,如自我形象 改变、性功能障碍等。通过心理咨询和支持,患者可以更 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参与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志愿工作或加入乳腺癌患者 互助组织等,以增强社会支持网络,促进身心康复。
06
乳腺癌的研究与展望
研究现状与进展
乳腺癌基因组学
04
乳腺癌的预防与筛查
预防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 ,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适 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避免或限制 酒精摄入;不吸烟。
激素治疗与避孕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激素类药物, 避免长期过量使用;选择适当的避孕 方法,减少激素类药物对乳腺的影响 。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乳腺癌风险,建 议女性尽可能地进行母乳喂养。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乳腺癌转移机制
深入研究乳腺癌转移机制,寻找阻止癌细胞扩散 的新方法,是未来乳腺癌研究的重要方向。
乳腺癌耐药机制
针对乳腺癌的耐药问题,研究耐药机制及克服策 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乳腺癌预防策略
探索乳腺癌发病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相互作 用,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降低乳腺癌发病率。
手术治疗
包括乳腺癌根治术、保乳手术 等,旨在切除肿瘤组织,减少

乳腺癌PPT课件

乳腺癌PPT课件
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2024/1/26
对患者心理的危害
乳腺癌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 力和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患者的家 庭和社会关系。
对生命的威胁
乳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如果不及 时治疗,会不断恶化并转移至其他 器官,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5
乳腺癌的分类
非浸润性癌
早期浸润癌
右。
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占80%。由于多形性癌、硬 癌、单纯癌和腺癌等组织学 分型在预后和治疗上无明显
的差别。
2024/1/26
6
02 乳腺癌的病理生 理
2024/1/26
7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特别是直系亲 属,如母亲、姐妹等患病,个体患病 风险增加。
激素因素
环境因素
乳腺癌预防策略
研究乳腺癌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降低发病 率和死亡率。
26
乳腺癌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乳腺癌的异质性和复杂性给诊断和治 疗带来困难;部分患者对现有治疗不 敏感或产生耐药。
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乳腺 癌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更新和完善 ;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模式为患者 提供更多选择和希望。
2024/1/26
浸润性癌阶段
癌细胞突破基底膜,侵犯 周围组织,包括乳腺间质 、脂肪组织和皮肤等。
转移阶段
癌细胞通过淋巴道或血道 等途径,转移至淋巴结、 骨骼、肺、肝等远处器官 。
9
乳腺癌的转移途径
淋巴道转移
乳腺癌细胞首先侵犯乳腺周围的 淋巴结,然后沿着淋巴管向更远 的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是乳
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病理学检查

乳腺癌ppt课件

乳腺癌ppt课件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 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 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乳腺癌早期常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 、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房皮肤皱 褶等。晚期可出现淋巴结转移、肺转 移、骨转移等表现。
诊断方法
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 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 方法。其中,病理学检查是确诊乳腺 癌的金标准。
乳腺癌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乳腺癌概述 • 乳腺癌病理学基础 • 乳腺癌治疗策略与技术应用 • 乳腺癌康复与生活质量提升策略探讨 • 乳腺癌预防策略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乳腺癌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乳腺上皮组 织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 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原因
建立。
心理干预的效果
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可以改善乳 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 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
程。
家庭支持系统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家庭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支 持来源,家庭成员的关心、理解 和支持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康复
具有积极影响。
家庭支持的方式
包括情感支持、生活照顾、经济支 持等。家庭成员应积极参与患者的 康复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
流行病学特点与危害
流行病学特点
乳腺癌的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尤其是绝 经后女性。
危害
乳腺癌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同时,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也会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02
乳腺癌病理学基础
组织病理学分类与特点

乳腺癌课件PPT

乳腺癌课件PPT
社会支持
乳腺癌患者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关爱。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康复服务、医疗救助等措施, 帮助患者度过困难时期,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社会支持也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心理支持
乳腺癌患者需要得到心理支持,以 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 治疗信心。
生活方式调整
乳腺癌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调整生 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适量的 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等,以促进 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与护理ຫໍສະໝຸດ 心理咨询乳腺癌患者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 咨询,以解决治疗过程中的心理
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发病机制与风险因素
发病机制
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基因突变、激素 水平、环境因素等有关,目前尚未完 全明确其具体发病机制。
风险因素
高龄、家族遗传、长期未生育或晚育 、长期服用激素药物等是乳腺癌的主 要风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期
临床表现
乳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头 溢液、皮肤改变等症状。
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是评估新药和治疗方案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正在进行大量的乳腺癌临床试验,以探索新的治疗策 略和药物组合,以期提高治愈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学
个体化治疗
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患者的癌细胞可能存在差异。个体化治疗是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基因突变、病理类型等,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 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较好的诊断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核磁检查存在一定的磁 场强度和射频波辐射剂量,因此对于体 内植入金属异物或心脏起搏器等特殊人
群需谨慎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侧乳腺可见一巨大不规则明显强化肿块,血供丰富,临近
皮肤受累
34/37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多为40岁以下妇女,临床上表现为短期内迅 速增大的乳腺肿物;肿瘤表浅处皮肤呈局限性 斑点状或边界不清的紫红色改变
肿瘤体积较大,直径>4cm,质软 影像学上肿瘤边界较清楚,内部可伴有粗大 钙化;MRI或CT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血供 丰富
2/37
年龄
➢20岁以前少见 ➢20岁后发病率迅速上升 ➢40-50岁发病率较高 ➢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 ➢70岁左右达到高峰
3/37
月经(初潮年龄与绝经年龄)
➢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危险性为大于17岁者的 2.2倍
➢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 加1倍
➢绝经年龄小于35岁的妇女的危险性为绝经年 龄大于50岁的1/3
27/37
鉴别诊断
➢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
纤维腺瘤多发生在40岁以下,无明显症状
影像学表现为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锐利, 密度均匀且近似于正常腺体密度,部分可见 粗颗粒状钙化
MRI动态增强扫描,大多数纤维腺瘤表现为
缓慢渐进性的均匀强化或呈离心性强化,
DWI上ADC值较高
28/37
二、 乳腺肉瘤
➢CT 增强扫描,肿瘤常有明显强化, “快进 快出”,强化后CT值常增高50Hu以上
20/37
21/37
22/37
3、MRI表现:
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毛刺;平扫T1WI 低信号,T2WI信号可不均匀,多表现为中等 或高信号
动态增强扫描,乳腺癌信号强度趋于快速明 显增高且快速减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 流出型 ;表现为肿块性的乳腺癌的强化方式 为向心性强化;表现为非肿块性的乳腺癌, 可呈导管或段性分布强化
➢乳腺良性病变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纤维囊性乳腺增生有一定的恶变率
6/37
雌激素
➢更年期长期使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 险性
➢卵巢未切除的妇女,如果雌激素的总量达 1500mg以上,危险性为未用者的2.5倍
饮食习惯
➢高脂肪饮食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7/37
➢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 ➢做到早期诊断的重要途径是:
35/37
鉴别诊断
➢乳腺血管肉瘤与乳腺癌鉴别 血管肉瘤钙化较乳腺癌钙化粗大,镜下显示
钙化一般位于血管间隙内,而乳腺癌的钙化 位于导管内和小叶内 肿块型乳腺癌边缘常见毛刺征,而血管肉瘤 较少有毛刺征象
36/37
37/37
4/37
初次足月妊娠的年龄
➢20岁以前初次足月产者乳腺癌的发病率仅为 30岁以后的1/3
➢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加
哺乳期的长短
➢第1次生产后哺乳期长者乳腺癌的危险性降低 ➢哺乳时间与乳腺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5/37
家的2-3倍
乳腺良性病变
➢钙化(calcification): 多呈细小砂粒状、线样 及分支状,大小不等,浓淡不一,常呈簇状、 线性或段性分布,可位于肿瘤内或外
➢乳腺结构扭曲 (breast structure distortion12)/37
间接征象(indirect sign) ➢局限性不对称致密(circumscribed
一看、二触、三普查 一看:仔细观察乳房外表 二触:仔细触诊乳腺 三普查:适龄妇女定期检查(钼靶X线摄影、 超声检查)
8/37
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乳腺钼靶X线摄影(全数字化) ➢乳腺导管造影 ➢USG ➢MRI平扫、增强扫描 ➢CT平扫、增强扫描
9/37
【临床与病理】
好发于40-60岁妇女,通常表现为乳腺肿块、 伴或不伴有疼痛,也可有乳头回缩、乳头溢 血等
sarcomas of breast
➢乳腺肉瘤比较罕见,占乳腺恶性肿瘤1%左右 ➢病理类型繁多,其中血管肉瘤相对常见
29/37
【临床与病理】
乳腺血管肉瘤好发于40岁以下妇女,其发生 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通常表现为短期内迅速增大的乳腺肿物,伴 或不伴有疼痛,少数仅表现为全乳肿大或持 续性皮下出血
asymmetric density) ➢乳头内陷 (nipple inversion) ➢局部皮肤增厚 (local skin hypertrophy) ➢导管征(duct sign) ➢血供增加 (increased blood supply) ➢淋巴结肿大(lymph gland enlargement)
DWI上为高信号,ADC值多较低
MRS上,部分乳腺癌可出现增高胆碱峰 23/37
右乳可见一不规则肿块,边缘分叶呈分叶状及蟹足状浸润,明显 强化,时间-信号曲线呈流出型;DWI高信号;右腋下可见多24/发37 肿大淋巴结
双侧呈脂肪型乳腺,左乳后方可见一分叶状肿块,形态不规 则,动态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且边缘明显强化,向心性强2化5/3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为单 发,但也可为多发、双侧性
病理上通常分为三类:非浸润性癌、浸润性 非特殊型癌、浸润性特殊型癌
10/37
小叶单发性生长
大叶多发性生长
多大叶多中心生长
11/37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直接征象(direct sign)
➢肿块(mass): 多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边缘 有毛刺;密度较高;X线显示肿块比临床触 诊小
T1WI低信号,抑脂后肿块信号较高,DWI呈明显高
信号,MRS上可见增高的胆碱峰(Cho)
26/37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多为40-60岁妇女,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X线上,肿块形状不规则或分叶状,边缘有 毛刺;密度较高;钙化常表现为细小砂粒状、 线样或分支状,呈簇状分布
MRI、CT增强检查,病变信号强度或密度趋 向快速明显增高且快速减低,MRI动态增强时 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流出型 ,强化方式为向心 性强化;DWI上ADC值多较低
乳腺恶性肿瘤
malignant neoplasm of breast
1/37
一、 乳腺癌
breast carcinoma
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仅次于宫颈癌,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人发病,约50万人因此 “飞翔” 北美、北欧最为高发,为亚、非、拉的4倍 我国上海发病率最高,约30/10万
也称恶性血管内皮瘤,常发生在乳腺小叶或 其周围的毛细血管
30/37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 缺乏特异性,一般肿块多较大,常呈分叶状, 边缘锐利或模糊,密度均匀或不均,可伴有 粗大钙化
➢局部皮肤增厚,但罕见有水肿
31/37
左乳内下方可见一类圆形肿块,边界较为清楚,边缘光
滑,密度中等,其内可见多发小斑片状钙化
32/37
2、CT表现
➢在CT上形态学表现与X线表现相同,增强扫 描肿瘤明显强化
3、MRI表现
➢ T1WI上常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 强后肿瘤明显强化,肿瘤内的囊性出血灶在 T1WI上表现为点状或片状高信号,具有一 定的特征
33/37
a、b、c分别为MRI增强后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MIP图。
13/37
14/37
15/37
16/37
浸润性导管癌
17/37
18/37
19/37
2、CT表现:
➢乳腺癌的CT表现与X线表现相同。对致密型 乳腺,CT发现病变较X线敏感;CT对微钙 化的显示不如X线片;对毛刺、皮肤增厚、 乳头内陷、血供增多、乳腺后脂肪间隙和胸 大肌侵犯及腋下淋巴结肿大等征象的显示均 优于X线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