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一上传统文化教案导学案1-10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3学案: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答案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3)表现: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4)影响: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1)原因: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2)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提出:由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
2.特点:糅合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3.概况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政治方面:①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教育方面: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②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
③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轻巧识记] 董仲舒的新儒学[概念阐释]“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易错提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不是孔子的“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也就是说“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展,例如“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就是法家思想.1.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1、《幼学琼林》(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4、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难点: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朗读,初步做到正确、通顺。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为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课中学习: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指名朗读诗文;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三、拓展活动:查一查:在远古时代,科学不发达,对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人们还无法给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成了神话故事。
你听说过“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吗?课下查查资料,回家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1、《幼学琼林》(一)我会读我会品我会诵2、《幼学琼林》(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背诵节选内容。
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二、教学准备:课件古代名人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文明理。
难点:背诵选文。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
一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周教案1--2
5.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传统文化)学科教案
课题
19、墨子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上课时间
2016、2、23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墨子画像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一书传世。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3.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6.老师读课文并讲解。
7.学生读课文。
三、教师总结:提问学生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传统文化)学科教案
课题
19、墨子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上课时间
2016、2、25
教
学
过
程
一、学习课本上的故事
1.课本上也有关于墨子的故事,自己读读。
一上传统文化1-8课教案
2、"看"动画提问导入:你们平时会自己穿?
3、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你们早上起床是怎样穿衣的?
(2)妈妈告诉你们怎样的衣服就可以穿?
(3)小朋友你觉得怎样的衣服才是漂亮的?
学生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学生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学生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四、妙拓展。
1、积累《幼学琼林》中的名句。
2、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容有度,言有章的理解。
教学反思
级部主任签批: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设计教师:
教学主题
4、不学礼无以立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学礼,无以立”的出处;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意思;
3、培养学生知礼懂礼、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学生学会穿着衣服,纽扣要对齐,鞋子穿正确。
难点让学生明白穿衣只要整洁大方,得体合适。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及
策
略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学生随着歌曲做律动。
2、带领学生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说文解字
1、出示: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2、解释: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威严的样子使人望而有所畏惧。1、安静听《刘琎束带》故事,情境导入。
(二)读裴秀学礼的故事
1、自由读2、说说裴秀做的对吗?从中读懂了什么3、你平时应该怎么做?
(三)出示图片,看看谁做得对,为什么?
三、拓展阅读
1、读《弟子规》的“凡道字,重且舒……”。
2、行为演练:公共礼仪
校本课程:茶文化教案(2017-2018学年)
校本课程:茶文化教案(2017-2018学年)第一课不可一日无此君课时:5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日常生活、诗词故事等讲解茶的文化教学重点:了解和茶相关的知识教学难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XXX发现茶的故事茶字字形的演变二、教学过程1、教师课件展示故事一首《七字宝塔诗,茶》教师:阐述诗中蕴含的茶的文化,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已经浸透文人骚客的血液,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茶的起源与传播解毒的药——祭祀的祭品——僧侣的饮品——贵族的饮品——全民喝茶3、茶的历史(1)XXX《茶经》记载:发于XXX,闻于XXX。
(2)茶的发源地是中国(3)青城茶的历史:唐代《茶经》的记载;五代《茶谱》的记载;宋代设茶场。
(4)XXX和《茶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二、欣赏记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一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回顾茶的起源与历史二、探索新知(一)导入故事导入:XXX轶事一则引出关于茶的礼节和风俗(二)教学过程1、迎客第一礼:敬茶老师发问:同学们有无从XXX的小故事中发现关于茶的礼节?请知道的同学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揭示答案:XXX刚到寺庙,主持虽然看不起他,但还是让小和尚给他上茶。
由此可见,有客人来了,要给客人上茶是主人最基本的礼貌,也是古代的风俗。
过渡语:那么现在这种风俗还存在吗?2、茶的风俗欣赏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三集中的部分片段第四课时讲授设想:(一)导入老师展示自己带来的茶叶,先让学生观察茶叶的外形和茶汤的颜色,然后请学生猜这种茶叶是什么茶叶?(二)教学过程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答案,带来的茶叫毛峰,是XXX 本地产的绿茶的一种。
教师:毛峰是绿茶的一种,绿茶就是毛峰这种的种类。
有绿茶,是不是还有红茶、黑茶,赤橙黄绿青蓝紫茶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茶叶都有哪些分类。
出示课件1、茶的分类(1)按照季节分:春茶、夏茶、秋茶(2)按照地域划分: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青城雪芽、黄山毛峰等(4)按照销路、制作手法等划分(5)现代的科学划分:以制作工艺为基础,结合成品的品质,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类。
1早期国家的建立与分封制
沧州市颐和中学高一历史导学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课题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型新授课设计课时2—1 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发展的历程【重点难点】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难点:西周礼乐秩序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关系【资料补充】1、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2、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形式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
它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其核心问题是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问题。
【学习过程】任务一:阅读课本“夏商政治形式”框题,概括早期国家形成的时间、原因、地点、标志和历史依据。
(按问题标注在课本上,并找出自己的问题)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权力传承的方式、制度有什么变化。
禅让制:这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氏族首领的制度。
这种制度的执行机构是部落联盟会议。
方式是民主推选首领。
实质是在部落联盟的显贵家族圈内进行。
所以它正是原始社会全面奔溃的信号。
通过这种方式当上首领的人物,舜、禹。
《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世袭制:这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帝位及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取代原来的禅让制而出现。
如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秦始皇首创的帝位世袭制,还有西汉初期分封的同姓诸侯王,以及唐代割据的藩镇都是世袭的。
这种世袭制通常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继两种方式,具有极强的封建性。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社会的重大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教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能够分析和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4.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1. 听课与讲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如尊重长辈、重视家庭、注重礼仪等。
4. 思考:让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如促进社会和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等。
5. 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6. 总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传承。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 学生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成果评价。
七、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或文化古迹,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材的创作,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3.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一年级传统文化第十周教案17--18
1.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2.我们不光在学校要注意读写姿势,在家里也要注意。
三、教师总结:
1、小结
2、教师提问你学习本课有什么体会?
(1)写字用右手握笔,握笔时,要用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他的两根手指起帮助作用。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让学生也做一做。教师巡查,对于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2)握笔的地方离笔尖该多远?请小朋友们看第1页中间的图,“离笔端,约一寸”。点名说。请小朋友们用尺量一量,在3厘米过一点的地方用橡皮筋或水彩笔做上记号。
(3)同座互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
(4)胸离桌子约有多远?
①点名说
②请小朋友按要求做,同座互查。
2.在图下方覆盖:“臂肩脚,要摆平”:
(1)哪个小朋友来说说,这句话要求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什么?写字时背要怎样?为什么要这样做?
(2)点名说。
(3)请小朋友按要求做,老师巡查
3.写字时该怎样握笔呢?请小朋友们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握笔的。
(3)再次训练握笔姿势,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同座互查。
(4)写字时,左手该怎样放?书本和文具盒该怎么放?“用左手,轻按本,学用品,放有序”。点名说。
(5)同座小朋友拿出本子、铅笔,摆好写字姿势,同座小朋友互相检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姿势。
三、教师总结:
1、小结
2、教师提问你学习本课有什么体会?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传统文化)学科教案
因此,从小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十分重要。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读书写字》。
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朗诵一首刚刚学来的小诗献给我可爱的小朋友们:
教你写字轻轻地捏一根粉笔,在你的面前,描画规范美丽,细细地指一个生字,在你的眼中,展示长短比例,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3学案: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阶级关系:社会地位较低的士阶层活跃起来.(3)教育学术: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2.概况: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地位: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2)主张:①核心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③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1)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①政治思想: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②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善良。
(2)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政治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力量。
②伦理观: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3)影响: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思想(1)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创始人。
①哲学思想:世界本原是“道”,万物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
②政治思想:主张“无为"和“小国寡民”。
(2)庄子:战国时期,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①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②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导学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_一_年级_语文_导学案主备人:许文馨审核:学科:_语文编号:1708XX 班级:姓名:教研组:低年级组等级:课题:天地人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观察图画、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2、难点: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字词。
(学生)环节学案导案预习案探究案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1、教师展示儿歌,学生边读边拍手铃声响,坐坐好。
腰挺直,脚放平。
手放好,头摆正。
眼睛看老师,上课专心听。
2、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天地人。
二、朗读课文,内容归类1、学生打开书本,教师及时纠正读书姿势。
2、教师带读。
先读课题,再读课文。
全班学生跟读,齐读。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将这6个汉字分为哪两组?三、形义结合,学习“天地人”1、学习汉字“天”。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天”字。
在人的头顶上,那无边无际的就是“天”。
出示晴天、雨天、阴天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这是第一节识字课,将学前常规教育融于语文课。
利用图片,联系生活,帮助学生识记和正音。
探究案2、结合图画,学习汉字“人”。
教师出示“人”站立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图画的相似性,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出示男人、女人、老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字义。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3、结合图画,学习汉字“地”。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字义。
出示草地、菜地、雪地、沙地的图片,练习生活加深理解字义。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自己组词读。
四、谈话交流,学习“你我他”1、营造氛围,感知“你我他”从“人”出发,引出“我”。
教师出示汉字“我”,启发说话:我们都是人。
师生对话,引出“你、他”。
教师提问:“你叫什么名字?”指定学生回答。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3学案:第10课梨园春秋含答案
第10课梨园春秋一、戏曲的起源1.原始时代: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傩”,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2.春秋战国以后: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3.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
4.宋代:出现了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两宋之际,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南戏”,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
二、元杂剧与昆曲1.元杂剧(1)兴起:元朝时在北方兴起。
(2)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融入一炉,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3)代表: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2.昆曲(1)由来:因兴起于江南昆山而得名.(2)鼎盛:明中叶到清中期。
(3)特点: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
(4)影响: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三、“国粹"京剧1.背景(1)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中心,各地艺人荟萃一堂。
(2)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推动了京剧的形成。
2.形成:徽班吸取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在京城文化的影响下,经过不断融合和吸收,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3.特点(1)角色:从脸谱、服装、唱腔、动作等方面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表演艺术: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多种乐器控制节奏、渲染气氛,在“字正腔圆"的唱腔、念白中渗透着诗、词的文学情韵,亮相和定型则给人以雕塑的美感。
4.影响: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称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
[轻巧识记]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易错提醒]元曲并不是元杂剧。
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等诸多要素.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名师点拨]经济与戏曲的关系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学案: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课 含答案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目标导航]1。
了解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主要内容。
(重点)2.认识孝文帝改革中关于移风易俗的改革内容。
(难点)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前期改革的特点: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
2.措施(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①措施: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
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准官吏自筹。
②影响:吏治有所好转,成为北魏王朝走向兴盛的重要原因。
(2)推行均田制①前提: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②内容:485年,冯太后和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③作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设立三长制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内容设立邻长、里长和党长职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性质北魏基层行政组织影响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①内容: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②作用: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思维点拨]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制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缴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均田制是孝文帝改革的核心内容,与其他创新制度密切配合、相互作用,推动北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奠定了基础.3.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1.原因(1)政治上: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都城平城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且保守势力强大,改革遇到阻力。
(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给困难。
(3)军事上:与北边柔然相毗邻,很不安全.(4)地理位置: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统治。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选修1-1全册同步导学案含答案【人教B版】
提示:常见的全称量词除“所有”外,还有“一切”“每一个”“任一个”等.
特别提醒全称命题实际上是陈述某集合中所有元素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有时省去全称量词,但仍为全称命题.如“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省去了全称量词“所有”.
3.存在量词与存在性命题
思考3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
3.3.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
3.3导数的应用3.3.3导数的实际应用
1.1命题与量词
预习导航
课程目标
学习脉络
1.了解命题的定义.
2.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3.会判断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真假.
1.命题
思考1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与命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都是命题,但命题与定理是有区别的:
(1)命题有真假之分,而定理都是真的;
(2)命题一定有逆命题,而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
名师点拨(1)并不是任何语句都是命题,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才是命题.一般地,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都不是命题.
(2)有些语句尽管现在不能确定其真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能判断其真假,这样的语句也是命题.
2.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2)0是最小的自然数
(3)0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
(4)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答案:(1)假(2)真(3)假(4)真
类题演练3
(2)疑问句,没有对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作出判断,不是命题.
(3)是假命题,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是假命题,没有考虑到“在两个三角形中,其他两边对应相等”的情况.
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形式。
2.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第二课时:中国传统节日1.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特点和意义。
2.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3. 分析中国传统节日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三课时:中国传统艺术1. 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特点和代表作品。
2. 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美和内涵。
3. 分析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课时:中国传统习俗1. 介绍中国传统习俗的起源、特点和意义。
2. 讲解中国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影响。
3. 分析中国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的变迁。
第五课时:中国传统道德观念1. 介绍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基本内容。
2. 讲解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分析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2. 课件: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图片、视频等。
3. 参考资料: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书籍、文章等。
4. 网络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网站、论坛等。
一级传统文化导学案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教学
反思
课题
7《名贤集》(节选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一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周教案1--2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三、教师总结:1、小结:
2、教师提问你学习本课有什么体会?
3、教师讲解课文:
译文:
学生侍奉老师,应当像对侍父亲一样恭敬,要学习老师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为人,还要学习老师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应该有境外的私交,学生应该有主动给老师柬修的好意。那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
4、学生谈上完本节课的体会
5、师总结
6、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二、新授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一遍,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并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道德教育的资料
4、全班汇报交流
生平简介
(生卒年不详),西周齐国始祖。又名姜尚、吕尚、吕望,字子牙。西周初为“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智勇双全。相传著有《六韬》、《太公家教》等。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传统文化)学科教案
课题
1、太公家教《节选》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上课时间
2016、8、29--31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
2、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儒学为主体.儒学极为重视教化,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而作为基础教育的蒙学尤其受到重视,这就使我国古代的蒙学具有了明显的承载和传播同时期儒学伦理思想的特点.事实证明,我国古代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深入人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的立身之本,有效地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传统蒙学的这种伦理教化功能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同学们今天学习太公家教《节选》。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案
2017---2018学年七0一班语文(上册)导学案课题: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计人:罗有志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一、预习导学1.看拼音写汉字和给汉字注音quâ záo(确凿) cài qí(菜畦) xī shuài(蟋蟀) chán luî(缠络) mì shí(觅食)zhú shāi(竹筛)sù rú(宿儒) yuān bï(渊博) dǐng fâi(鼎沸) shān hú(珊瑚)xī bï(锡箔) tì tǎng(倜傥)cuán jí(聚集)jī zǎn(积攒)nǎo suǐ(脑髓) chán tuì(蝉蜕)kuī jiǎ(盔甲)东方朔(shuî)收敛(liǎn)2.词语解释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鼎沸,水开了,发出响声。
高枕而卧:比喻无所顾忌。
今多比喻不加警惕。
二、探究展示1、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题目得到哪些信息?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百草园的生活(1—8)承上启下三味书屋的生活(10—结尾)、作者最喜欢哪一个地方?为什么?作者写了哪三个难以忘怀的内容?百草园→乐百草园的美景(美好),美女蛇的故事(神奇),雪地捕鸟(有趣)。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菜畦﹙﹚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017-2018一上传统文化导学案11-20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 拓展活动
1、 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 自我评价。
3、 读背《敬长歌》。
教师范读故事《信陵君敬老爱贤》的故事,然后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板
书
设
计
天地民 孝尊长
信陵君敬老爱贤
反
思
重
建
在这节课中,引领孩子们认识了敬老爱贤的信陵君,知道因为信陵君有这样的优秀品质,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给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天地民 孝尊长
反
思
重
建
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从小懂得孝敬父母,关爱长辈,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和谐幸福。
凤凰镇梧台小学导学案
课题
尊师长 重学礼
案序
17
课时
1
课型
新授
组长签字
12.20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问题预设与生成
集体备课
二次修改
(一)知行合一 ,理解含义。
1.指名朗读。
2.学生自由说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词语并小结。
态度恭敬、音量适中、注视对方、认真倾听。全班齐读。
(二)拓展阅读,深入研讨。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文段。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这句话出自《弟子规》,什么意思?
11.22
学
习
目
标
1、 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理解“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这句话的意思。
一上传统文化教案
全册备课学情分析:本学期,学生都是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教学要从零开始,重在启蒙。
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初步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
教材分析:一年级学习传统文化,包罗蒙书诵读、诗歌诵读、民间工艺、齐鲁名人等,从中可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1.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2.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第一周:第1课《弟子规》(节选)第二周:第2课《小儿语》(节选)第三周: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第四周:第4课大林寺桃花第五周:第5课山居秋暝(节选)第六周:国庆节放假第七周:第6课柳谯晚眺第八周:第7课衣冠服饰第九周:第8课言语应对第十周:第9课读书写字第十一周第10课洒扫清洁第十二周第11课年画第十三周第12课剪纸第十四周第13课风筝第十五周第14课泥塑第十六周第15课孔子(上)第十七周:第16课孔子(下)第十八周:第17课孟子第十九至二十一周:复习考试第一单元蒙书诵读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蒙书诵读主要安排了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内容,共有三课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说说戴晞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礼记.曲礼》中的“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学生读,小组内互相读一读,并交流。
看图说一说,想想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
板
书
设
计
步从容立端正
学习重难点
理解仪容,言谈举止的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
问题预设与生成
集体备课
二次修改
一、巧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四川为西蜀,云南为古滇。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这些话吗?这些出自《幼学琼林》中的话,它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文事科第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于一体,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读了《幼学》走天下,其中,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今天,就让我们亲近《幼学琼林》,学会谨言慎行。
2、边读边想:对于学生来说,衣冠服饰在于什么?平时,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衣冠不在名贵华丽,而在于整齐和整洁。
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好习惯。
学生自读、小组互相帮助读,并交流。
(2)平时,要爱护衣物,不要随便弄脏,破了要缝补。衣帽脱下后,要放在固定的地方。
三)、读刘琎束带的故事。
学生诵读,依据拼音,小组内互读。
理解文意。
板
书
设
计
容有度言有章
反
思
重
建
了解古礼的种类,礼的含义和地位,礼仪在我们现代社会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有关礼的词语和谚语、名句,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凤凰镇梧台小学导学案
课题
不学礼无以立(1)
案序
7
课时
1
课型
新授
组长签字
10.13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站如松,坐如钟
反
思
重
建
能够在生活中优雅的谈吐、认真聆听、在与人交谈时,使用得体的体态语言;在个人的容貌、姿态、举止、服 饰和个人卫生等方面充分展现新时期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凤凰镇梧台小学导学案
课题
步从容立端正(2)
案序
4
课时
1
课型
新授
组长签字
9.15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怎么走路的,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站如松,坐如钟。
(2)平时,走路身体要端正,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
思考:什么是有修养的表现?
想想身边的小朋友是如何走路的?应该怎么做?
三)、读戴晞被免的故事。
板
书
设
计
容有度言有章
反
思
重
建
正确对待自己的仪容,有礼、有节、有度的言谈举止,既能体现自己的修养风度,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凤凰镇梧台小学导学案
课题
容有度言有章(2)
案序
6
课时
1
课型
新授
组长签字
9.29
学
习
目
标
1、理解“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这句话的意思。
2、明白人与人之间相处,要注意有礼、有节、有度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 沉着冷静,说话要平和从容。
凤凰镇梧台小学导学案
课题
正衣冠重仪表(2)
案序
2
课时
1
课型
新授
组长签字
9.1
学
习
目
标
1、学生学会穿着衣服,纽扣要对齐,鞋子穿正确。
2、让学生明白穿衣只要整洁大方,得体合适。
学习重难点
学生学会穿着衣服,纽扣要对齐,鞋子穿正确。
教学辅助手段
谈话法
问题预设与生成
集体备课
二次修改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学生随着歌曲做律动。
三)、读孔子求教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孔子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小儿语》中的“沉静立身,---------”。
仔细听故事,思考并交流孔子的做法,想想自仪。
二、说文解字
1、出示: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2、解释: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威严的样子使人望而有所畏惧。
1、安静听《刘琎束带》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刘琎为什么要过那么长时间才给他哥哥开门呢?
课件出示
解释并找学生示范。
2、"看"动画提问导入:你们平时会自己穿衣服吗?
9.8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走路稳重,身体端正的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使学生养成走路稳重,身体端正的好习惯。
教学辅助手段
走路时需要注意什么
问题预设与生成
集体备课
二次修改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讲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其实也可以从他的走路姿势以及举止中体现。我们平时说话时要注意,尤其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言行举止要礼貌。这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板书课题,齐读。
1、自由读。
2、说说刘琎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弟子规》中的“置冠服,---------”。
认真听故事,并思考交流。
说一说,背一背。
板
书
设
计
正衣冠重仪表
反
思
重
建
正确对待自己的衣帽服饰,懂得爱护和珍惜,取放要有定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方便,减少许多麻烦。
读、解析、让学生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试一试:学生示范。
板
书
设
计
步从容 立端正
行如风,步履轻。
头不摇,身不晃。
反
思
重
建
通过这节礼仪课,希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帮助,也希望他们在生活中能按照今天学到的礼仪规范自己。
凤凰镇梧台小学导学案
课题
容有度言有章(1)
案序
5
课时
1
课型
新授
组长签字
9.22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读典明理,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礼貌地与他人打招呼、说话。培养学生在任何场合言行举止得体的品质。
学习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教学辅助手段
讨论法 练习法
问题预设与生成
集体备课
二次修改
(一)预习导入
1、复习:集体朗读
1 (1)《弟子规》(2)《知行合一》
3、、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你们早上起床是怎样穿衣的?
(2)妈妈告诉你们怎样的衣服就可以穿?
(3)小朋友你觉得怎样的衣服才是漂亮的?
学生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学生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学生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学生早上起床自己穿衣时纽扣扣错了,鞋子穿反了,得到了妈妈的帮助,穿戴整齐的小朋友看起来别提多精神了!小朋友们我们平时穿衣的时候,要注意纽扣扣好,保持衣服的干净整洁就行了。
1、自由读。
2、说说裴秀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弟子规》中的“凡到字,重且舒……”。
学习待人接物的礼仪,让学生现场表演。
想想平时自己是怎么做的。
板
书
设
计
不学礼无以立
反
思
重
建
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认读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
(3)熟练朗读课文
(4)学习“解析”理解大体意思
(5)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朗读时注意坐姿端正,声音响亮。
组内读课文,注意顺序。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三、齐诵读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释文意。人的仪容举止固然要适宜合度,说话更应有条理、合文法。
四、妙拓展。
1、积累《幼学琼林》中的名句。
2、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了《幼学琼林》中的礼仪,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礼的种类,礼的含义和地位,礼仪在我们现代社会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有关礼的词语和谚语、名句,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当然,我们也需要大家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多加积累,多加学习。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