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往”

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作为一门复杂的艺术,教育的本质在根本上是源于人的本性的人性化的生命化的活动。教师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结构,而且还取决于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有强烈而深厚的情感投入、与学生良好互动和交往。所谓交往,即互相来往,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笔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机会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往,逐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一、师生“情感交往”的重要性

(一)情感交往是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必要前提

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发展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而发生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要让历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精神,要使历史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必然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和人格魅力,使课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氛围,

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相互尊重、相互热爱的环境中轻松、快乐、创造性地学习,通过这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交往与互动,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二)情感交往是促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力量

作为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个性中的优势得到发展,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更主动争取成功。课堂中的“情感交往”,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纯粹的、无私的爱和关注,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获得成就感的重要推动力。教师关爱学生,关注其成长和进步,必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好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用好成绩“回报”教师的爱。这就是我们的古人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三)情感交往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有着特殊作用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都非常重视传授知识与情感道德教育的关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组成除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两大目标外,还包括详尽而全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思想品德、情感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教学活动永远有教育性,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教师必须做到既教书(传授知识)又育人(情感道德教育)。

教学活动要持续下去、达到一定的目标,需要有师生的情感沟通与交往,这既是一种客观要求,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这也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

水平,并善于利用各种时机,采用多种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往。

二、师生“情感交往”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实施

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往的途径不外乎两种:课堂途径与课外途径。

(一)课堂上的情感交往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师应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加强师生的情感交往,可加强如下三个方面:

1.课堂教学活动情感化设计

教学的任务是多层次的、综合的,传授知识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最基本的任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活动、基本技能的培养,又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参与和推动,情感发展本身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结合教材内容,因地制宜,选好情感交往的突破口,对师生间的情感交往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第一堂课《鸦片战争》,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作法,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分组查找资料、合作探讨,对“鸦片”、“销烟”等词语进行理解,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身处鸦片战争中,面对中华民族的屈辱命运,你该做些什么?”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初步体味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调动参与课堂的兴趣和求知欲;课堂

上教师将教学活动置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感氛围之中……这样,通过教学过程中历史情境的设置,学生情感上的参与和体验,师生的情感得到了交往;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信息得到交流,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而且以此为契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学生独立学习、同学间合作学习和师生间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

2.在历史课堂上贯彻“成功教育”理念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实施成功教育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旨在呼唤学生的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从而整体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成功教育是目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成功教育”,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指导学生的成功行为,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进而升华成功目标,并更愉悦地主动争取成功,不断取得学习上成功的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学习的成功,课堂上师生积极、频繁、多方面的情感交往,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础和巨大推动力,通过这种交往,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综合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思维创新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型的人才,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教学过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应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学生思维相互碰撞的条件,鼓励

学生探究学习,自我发现,从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造宽松、民主的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勇于探索创新。这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的旧观念;其次,教师应采取具体行动鼓励学生创新,如可给学生一点“不听话度”,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见解,肯定其思想中所蕴涵着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课外的师生“情感交往”

建立师生间良好情感关系,课外交往是课堂交往的延续和必要补充,两种途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不能脱离学生,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可经常深入学生课外学习、生活中,经常谈心、家访,帮助解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困难,尽量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如阶段考试后,及时关注成绩退步明显或者成绩较差的学生,与其谈心、沟通,了解原因,给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试心理的疏导等;学生上课时开小差或情绪异常,课堂上不宜公开批评,可在课外私下了解情况,体谅学生的困难,允许他们犯错误,同时又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等。

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现状调查表明,学生对历史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是内容偏多,而且实用性差,这给高中历史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和挑战。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改进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