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的劳动争议案例

合集下载

近几年劳动争议案例

近几年劳动争议案例

近几年劳动争议案例近几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例频发,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这些案例大多集中在工资、加班费、福利待遇、工作安全等方面,反映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反映了劳动关系在变革中面临的挑战。

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包括:1. 阿里巴巴“996”问题:2019年,阿里巴巴的996工作制度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员工抱怨这一制度导致他们超时工作、无法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家庭生活。

许多员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使得996制度被部分企业改为“955”制度,即每周工作5天、8小时。

2. 福特汽车罢工事件:2020年,福特汽车工人在美国进行了长达6周的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险等。

这一罢工影响到了全球福特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也让福特汽车公司认识到了与工会的合理沟通和协商的重要性。

3. 中兴通讯“皮包工程师”案件:2018年,中兴通讯在提供薪资的过程中存在着“皮包工程师”现象,即用名义上的“外包公司”将员工远低于标准的工资支付给他们,原因是降低工资成本和避免缴纳社保等额外费用。

该事件反映了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员工的权益保障。

4. 美团外卖配送员维权事件:2020年,美团外卖的配送员在疫情期间奋斗了数月,却依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和待遇。

许多配送员通过抗议、集体维权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待遇,最终使得美团外卖得出了一些改善配送员待遇的政策措施。

5. 片头字幕制作人维权事件:2021年,网红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片头字幕制作人在网上爆料自己在制作过程中被迫加班、没有按时支付加班费等问题。

这件事件引发了网友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并被视为“996”工作制度等问题的又一种表现。

以上案例反映出,劳动争议的产生不仅与企业自身的利益诉求有关,也与社会制度、劳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有关。

因此,各方应该密切关注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建立更完善的劳动法律制度和工会组织,加强企业和职工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实现共赢发展。

40个经典劳动诉讼法案例

40个经典劳动诉讼法案例

40个经典劳动诉讼法案例1. 李某与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李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生纠纷,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李某与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李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生纠纷,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2. 陈某与雇主工资支付纠纷:陈某未按时领取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要求支付拖欠工资。

陈某与雇主工资支付纠纷:陈某未按时领取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要求支付拖欠工资。

3. 王某被解雇纠纷:王某被公司解雇后认为是非法解雇,提起劳动仲裁。

王某被解雇纠纷:王某被公司解雇后认为是非法解雇,提起劳动仲裁。

4. 张某工伤赔偿纠纷:张某在工作中受伤,要求公司支付工伤赔偿金。

张某工伤赔偿纠纷:张某在工作中受伤,要求公司支付工伤赔偿金。

5. 胡某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纠纷:胡某在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胡某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纠纷:胡某在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6. 郑某加班工资纠纷:郑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

郑某加班工资纠纷:郑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

7. 赵某性骚扰投诉纠纷:赵某对同事进行性骚扰投诉,要求公司采取措施。

赵某性骚扰投诉纠纷:赵某对同事进行性骚扰投诉,要求公司采取措施。

8. 杨某工时不足纠纷:杨某发现自己的工时不足,要求公司补偿。

杨某工时不足纠纷:杨某发现自己的工时不足,要求公司补偿。

9. 徐某与公司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纠纷:徐某在离职后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徐某与公司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纠纷:徐某在离职后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10. 刘某与雇主违法解雇纠纷:刘某被公司非法解雇,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刘某与雇主违法解雇纠纷:刘某被公司非法解雇,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11. 何某加班费支付纠纷:何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与雇主发生纠纷。

何某加班费支付纠纷:何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与雇主发生纠纷。

12. 周某薪资调整纠纷:周某不满公司薪资调整,要求回退原薪资。

周某薪资调整纠纷:周某不满公司薪资调整,要求回退原薪资。

劳动争议纠纷经典案例

劳动争议纠纷经典案例

劳动争议纠纷经典案例1. 王某与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王某在一家公司从事销售工作,经公司同意加入社保并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

但是到合同期满时,公司拒绝与王某续签合同,要求其离职。

王某认为公司违反了劳动法规定,提出了劳动仲裁申请。

最终仲裁机构裁定公司与王某续签一年劳动合同并赔偿其经济损失。

张某在一家公司从事技术工作,公司在员工入职时承诺会按时发放工资,并将相应金额写入劳动合同。

但是公司却经常推迟发放工资,导致张某无法按时支付生活费用。

张某提出了工资纠纷申请,最终法院判决公司赔偿张某经济损失以及合法工资。

李某在一家公司从事行政工作,由于公司业务繁忙,他经常需要加班。

但是公司却不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李某多次提出了加班费的支付要求,但是公司拒绝理睬。

最终,李某提出了劳动仲裁申请,仲裁机构裁定公司应当按照法规支付加班费并赔偿李某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4. 赵某与公司工伤赔偿纠纷案赵某在一家公司从事装卸工作,由于在工作中不慎受伤,导致致残40%。

但是公司在工伤认定时却拒绝承认其工伤,并拒绝赔偿造成的经济损失。

赵某提出了工伤认定和赔偿申请,经过多次诉讼,最终法院判决公司应当认定赵某为工伤并相应赔偿赵某的经济损失。

小王在一家家政公司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公司提供给小王的月工资较为少,而且未按时支付。

小王多次提出要求,家政公司却没有给予正式答复。

最终,小王起诉家政公司,法院认定公司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缺乏及时的付款义务,并最终判决家政公司支付小王正当的工资,并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劳动争议纠纷是在劳动关系中常见的问题。

无论是劳动合同纠纷、工资纠纷还是工伤赔偿纠纷,都需要雇主和员工双方严格遵守法规,协商解决问题。

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可以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2024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大全

2024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大全

2024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大全2024年是中国开放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劳动争议案例频发的一年。

下面将介绍几个2024年的典型劳动争议案例,并附有专业点评。

1.2024年广东省佳美集团工人维权事件事件:2024年6月18日,广东省佳美集团一家制鞋厂员工为争取加薪等权益举行罢工。

他们要求加薪、减少加班时间和改善工作环境等。

罢工持续数日,期间出现了警方与罢工工人之间的冲突。

最终,工人的诉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专业点评:这个案例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中普遍存在的劳工权益问题。

工人们以罢工的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和要求,虽然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劳动法规制度不健全、工人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

2.2024年山西焦化疑似中毒事件事件:2024年10月上旬,山西焦化公司部分员工出现中毒症状。

他们长期在有毒有害物质环境下工作,导致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媒体进行了曝光报道。

专业点评:这个案例揭示了中国工人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的突出性质。

企业在环境监管和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缺陷,员工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

这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制定更严格的安全生产规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3.2024年浙江义乌渔港业务员维权事件事件:2024年11月,浙江义乌渔港公司业务员罢工维权。

罢工的原因包括工资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等问题。

工人举行了示威活动,要求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环境。

最终,劳资双方对于相关问题进行了协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专业点评:这个案例体现了劳资关系的紧张状态和劳动者权益的不足。

企业应该加强对劳动合同的履行,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工作条件,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4.2024年北京普洛斯食品厂工人维权事件事件:2024年12月,北京普洛斯食品厂一百多名工人因拖欠工资和公司突然停产而上访维权。

工人们抱怨公司长期以来低工资、迟发工资、长时间工作等问题。

事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最终工人们的诉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典型劳动法律案例(3篇)

典型劳动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业务。

该公司员工王某于2011年6月1日入职该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职位。

根据公司规定,员工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

王某入职后,由于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工作任务繁重,王某经常需要加班。

王某多次向公司提出加班费问题,但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

2019年3月,王某因家庭原因向公司提出辞职,并在离职前向公司提出要求支付加班费。

双方就加班费问题发生争议,王某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为王某在公司工作期间加班费的计算和支付问题。

1. 公司是否应支付王某加班费?2. 加班费的计算标准是什么?三、仲裁过程1. 仲裁申请王某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了仲裁申请书,要求公司支付其在2011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间加班费共计人民币10万元。

2. 仲裁审理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了王某的仲裁申请,并依法组成仲裁庭。

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和证据,并对以下事实进行了认定:(1)王某自2011年6月1日起在该公司工作,担任软件工程师职位。

(2)王某在工作期间,经常加班,加班时间累计超过法定工作时间。

(3)公司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支付王某加班费。

3. 仲裁裁决仲裁庭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劳动者加班,并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加班费。

本案中,王某在公司工作期间,经常加班,且加班时间累计超过法定工作时间。

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应当支付王某加班费。

经审理,仲裁庭裁决公司支付王某加班费人民币10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劳动争议案件,涉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加班费纠纷。

以下是本案的分析:1. 加班费支付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加班费:(1)加班费不得低于工资的150%;(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加班费;(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加班费。

历年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

历年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

历年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
1. 华为与三星公司的专利侵权纠纷:华为公司在2016年向美
国法院提起诉讼,主张三星违反了其专利权。

该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华为和三星都是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专利权的争议涉及到了智能手机领域的关键技术。

2. 上海迪士尼园区劳动纠纷事件: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之后不久,有员工向媒体披露了园区的劳动条件和待遇问题。

他们指控园区存在强制加班、低工资以及严苛的管理制度。

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迪士尼公司随后进行了内部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3. 福特汽车公司员工身心健康问题纠纷:近年来,福特汽车公司的员工纷纷向公司提出诉讼,声称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了重金属中毒、职业病和心理压力等方面的伤害。

这些员工要求公司提供赔偿和改进工作环境的措施。

该案件引发了对汽车制造业工人健康与安全的广泛关注。

4. 美团单车与骑士劳动权益争议:美团单车在中国市场经营期间,与一些骑士(即外卖员)发生了劳动权益纠纷。

骑士们指责公司存在加班不给加班费、未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等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引发了对外卖员工条件和权益的广泛讨论。

5. 北京农民工薪酬未支付纠纷事件:每年都有大量农民工被吸引到城市打工,但其中不少人遭遇了薪酬未支付的问题。

这些农民工在施工完成后未能获得应有的工资,导致他们生活困难。

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并促使政府加强对企业薪酬支付的监管。

关于劳动纠纷的法律案例(3篇)

关于劳动纠纷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案情简介:李某,男,1990年出生,大专学历,原系某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子公司”)员工。

2018年7月,李某入职电子公司,担任生产部技术员。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约定李某的月工资为6000元,加班费按法定标准支付。

合同中还约定,如发生劳动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021年6月,李某因工作原因与电子公司发生争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加班费支付问题:李某认为,电子公司未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其加班费,实际支付的加班费低于法定标准。

2. 工资拖欠问题:李某反映,电子公司自2021年3月起拖欠其工资,累计拖欠金额为1万元。

3. 劳动合同解除问题:李某称,电子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由于双方协商不成,李某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仲裁审理过程:1. 仲裁庭受理案件后,依法向电子公司送达了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

2. 电子公司收到仲裁申请书后,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答辩状,并对李某的仲裁请求进行了反驳。

3. 仲裁庭依法组织了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到庭参加仲裁活动。

4. 开庭审理过程中,李某提供了劳动合同、工资条、加班记录等相关证据,证明其主张的事实。

5. 电子公司承认拖欠李某工资的事实,但对加班费支付问题提出异议,认为其已按照公司规定支付了加班费。

仲裁裁决:仲裁庭经过审理,认为:1. 关于加班费支付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

李某提供的加班记录证明其确实存在加班事实,而电子公司未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故电子公司应按照法定标准支付李某加班费。

2. 关于工资拖欠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电子公司自2021年3月起拖欠李某工资,累计拖欠金额为1万元,故电子公司应支付李某拖欠的工资。

加班劳动争议法律案例(3篇)

加班劳动争议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三,男,25岁,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

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业务。

2019年1月,张三入职该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

根据公司规定,员工每月加班时间为20小时,加班费按照国家规定计算。

然而,自2019年3月起,公司开始要求员工加班时间增加至40小时,且未支付相应加班费。

张三因无法承受过长的加班时间,于2020年6月向公司提出离职,并要求公司支付未支付的加班费。

公司拒绝支付,张三遂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争议焦点1. 公司是否违法要求员工加班?2. 公司是否应当支付未支付的加班费?三、仲裁委员会审理结果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1. 关于公司是否违法要求员工加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本案中,公司未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单方面要求员工加班时间增加至40小时,违反了国家关于工时制度的规定,属于违法要求员工加班。

2. 关于公司是否应当支付未支付的加班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加班费: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本案中,公司未支付张三未加班的加班费,违反了国家关于加班费支付的规定,应当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四、仲裁委员会裁决1. 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违法要求员工加班,应立即停止违法要求员工加班的行为。

2023 劳动争议 典型案例

2023 劳动争议 典型案例

2023 劳动争议典型案例2023年,发生了一系列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社会讨论。

以下是其中的10个案例。

1. 某电子公司工人集体维权案2023年,某电子公司的工人发现公司在加班费、工资支付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于是发起了集体维权行动。

工人们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待遇,并要求公司公开透明地执行劳动法规。

2. 某餐饮连锁企业涨薪事件2023年,某餐饮连锁企业的员工发现自己的工资待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员工们通过工会向公司提出涨薪要求,希望能够获得更合理的薪酬待遇。

经过谈判,公司同意提高员工的薪资水平。

3. 某制造业企业裁员事件2023年,某制造业企业由于市场变化,决定进行大规模裁员。

这引发了员工的不满和抗议。

工人们认为裁员过程不公平,要求企业提供合理的补偿和重新安置计划。

最终,企业同意与工会协商并给予一定的补偿。

4. 某互联网公司加班问题2023年,某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抱怨加班问题严重,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并且加班费报酬不合理。

员工们通过工会向公司提出加班费调整和加班时间限制的要求。

公司在舆论压力下同意对加班问题进行改善。

5. 某快递公司工时过长2023年,某快递公司的员工普遍反映工时过长,工作压力大。

员工们要求公司缩短工作时间,改善工作条件。

经过协商,公司同意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并提高工资待遇。

6. 某外资企业工会组织问题2023年,某外资企业的员工发现公司没有建立工会组织,无法维护员工的权益。

员工们要求公司建立工会,以保障员工的利益和权益。

最终,公司同意成立工会,并与工会协商制定相关劳动规定。

7. 某鞋厂违法解雇工人事件2023年,某鞋厂违法解雇了一批工人。

工人们认为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了侵害,要求公司重新雇佣他们并给予合理的赔偿。

在工会的帮助下,工人们最终获得了公正的处理结果。

8. 某酒店服务员加班费问题2023年,某高档酒店的服务员发现自己的加班费报酬严重不足,要求公司提高加班费的支付标准。

北京加班费基数劳动争议案例

北京加班费基数劳动争议案例

加班费基数劳动争议案例
基本案情:
张某入职某科技公司。

某科技公司在与张某订立劳动合同时,要求其订立一份协议作为合同附件,协议内容包括“我自愿申请加入公司奋斗者计划,放弃加班费。

”半年后,张某因个人原因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加班费。

某科技公司认可张某加班事实,但以其自愿订立放弃加班费协议为由拒绝支付。

张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简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申请人请求:
请求裁决某科技公司支付加班费。

处理结果:
仲裁委员会裁决某科技公司支付张某月加班费(裁决为终局裁决),并就有关问题向某科技公司发出仲裁建议书。

案例分析:
本案中,某科技公司利用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的主导地位,要求张某在其单方制定的格式条款上签字放弃加班费,既违反法律规定,也违背公平原则,侵害了张某工资报酬权益。

因此,仲裁委员会裁决某科技公司支付张某加班费。

典型意义:
本案提醒用人单位,在制定涉及劳动者权益的规章制度时,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也应当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对于不合理的条款可以提出异议或拒绝签订。

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劳动仲裁申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人事争议经典案例

劳动人事争议经典案例

劳动人事争议经典案例一、“加班不给钱,老板你咋想的”小张在一家小公司上班,这公司业务忙起来就没个准儿。

有段时间,公司接了个大项目,要求全体员工连续加班。

小张那叫一个累啊,每天都工作到晚上十点多。

可等到月底发工资的时候,小张发现根本没有加班费。

他就去找老板理论:“老板啊,咱们加班加得这么狠,咋没加班费呢?”老板却振振有词:“你们这是为了公司的发展做贡献,要有团队精神,谈钱就俗了。

”小张可不服气,他知道自己的权益不能这么被侵犯。

于是他收集了自己的加班打卡记录、工作邮件等能证明加班事实的证据,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了仲裁。

在仲裁庭上,小张把证据一一摆出来。

老板还想狡辩,说什么“这是员工自愿加班,不算真正加班”。

仲裁员可不吃这一套,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要员工能证明加班事实存在,公司就应该支付加班费。

仲裁委判决公司支付小张应得的加班费,小张心里那叫一个舒坦,而老板也只能乖乖掏钱。

二、“试用期不是想炒就炒的菜”小李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试用期三个月。

在试用期里,小李特别努力,每天都出去跑业务,虽然业绩不是最顶尖的,但也在稳步上升。

可是,就在试用期快结束的时候,老板突然把小李叫到办公室,说:“小李啊,你不太适合我们公司,明天就不用来了。

”小李当时就懵了,问为啥。

老板含糊其辞地说:“感觉你不太灵活。

”小李觉得很委屈,他觉得自己在试用期表现还可以啊。

他回家后查了一些劳动法律法规,发现公司这样随便辞退试用期员工是不合理的。

于是他向仲裁委申请仲裁。

在仲裁过程中,公司拿不出小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有效证据。

而小李却有自己工作成果的记录,包括拜访客户的记录、拉到的一些小订单等。

仲裁委最后判定公司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么让小李继续回去上班,要么支付小李赔偿金。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试用期员工可不是公司想炒就能炒的,得有正当理由和证据才行。

三、“休产假不是求恩赐”小王是位女员工,在公司已经工作了两年。

她怀孕后,就按照规定向公司申请产假。

30个经典劳动争议仲裁案例(含解析)

30个经典劳动争议仲裁案例(含解析)

30个经典劳动争议仲裁案例(含解析) 30个经典劳动争议仲裁案例(含解析)案例一:加班费问题在某公司,员工张先生提出加班费问题,公司未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员工加班超过法定工时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二支付加班费。

所以,张先生有权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解析: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员工加班超过法定工时应当支付加班费。

如果公司未能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案例二:工资拖欠问题在某建筑公司,员工王先生发现公司连续两个月未按时支付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王先生有权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解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和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如果公司拖欠工资,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并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

案例三:违法解雇问题某公司突然解雇了员工李女士,但没有提前通知和支付解雇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辞退或者解雇劳动者,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李女士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解雇补偿金。

解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辞退或解雇员工时需要提前通知并支付解雇补偿金。

如果公司没有按照法定要求执行,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支付解雇补偿金。

案例四:工伤赔偿问题某公司员工张先生在工作中因意外受伤,但公司未按照规定支付工伤赔偿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人的工伤保险金标准给予工伤保险金。

张先生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工伤赔偿金。

解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伤保险金标准给予工伤保险金。

如果公司未按照规定支付工伤赔偿金,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支付工伤赔偿金。

50个劳动争议案例

50个劳动争议案例

50个劳动争议案例1.在一家制衣工厂中,员工要求提高工资并改善工作条件,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很大,工资低且没有福利待遇。

2.一群建筑工人因未支付加班费和违法雇佣不合格的工人而与雇主发生争议。

3.一家超市内的收银员因工作时间过长而要求减少工作时间和提高工资。

4.一家快递公司雇佣了大量的临时工,他们要求得到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待遇和保护权益。

5.在一家酒店中,清洁工因工作时间过长和缺乏安全保障而要求改善工作条件。

6.建筑工人与雇主发生争议,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安全培训和装备,导致许多事故发生。

7.在一家医院中,护士和医护人员因长时间超时工作和不合理的排班与管理层发生争议。

8.一家快餐连锁店内的员工因低工资、没有加班费和不公平的考核制度而要求改善待遇。

9.一家制药公司的生产工人因长时间暴露在有害化学品下而要求提高工资和提供更好的工作保护。

10.在一家汽车制造厂中,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环境,因为他们经常面临高温、高噪音和有害物质。

11.一家餐馆的厨师因工作时间过长、低工资和无加班费而与管理层发生争议。

12.在一家儿童玩具工厂中,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因为他们经常加班而且没有休息时间。

13.一家咖啡连锁店的员工因缺乏福利待遇,例如健康保险和休假,而要求改善待遇。

14.在一家服装制造厂中,员工因过低的工资和劳动强度大而与雇主发生争议。

15.一群清洁工在一家大型商场工作,他们要求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包括提供更好的清洁用品和设备。

16.一家电子公司的装配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因为他们经常面临紧张的工作进度和工作压力。

17.在一家建材工厂中,工人因长期暴露在有毒物质下而患上职业病,他们要求得到医疗费用和合理的赔偿。

18.一家服装品牌的制衣工人因低工资、长工时和不合理的排班而要求改善待遇。

19.在一家矿山中,矿工因工作环境恶劣、安全设施不完善和工资低而要求改善工作条件。

20.一家家具制造厂的工人因长期加班、低工资和缺乏社会保障而发生劳动争议。

十大企业劳动典型案例盘点

十大企业劳动典型案例盘点

十大企业劳动典型案例盘点以下是十大企业劳动典型案例的盘点:案例1:某互联网科技公司与刘某的劳动争议案。

刘某因公司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提起仲裁申请,要求确认劳动关系并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等。

最终法院认定,双方劳动关系自实际用工之日起建立,公司应支付刘某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

案例2:某影视公司与廖某某的劳动报酬争议案。

廖某某在试岗三天后被公司录用,但因新冠疫情爆发,公司停工停产,廖某某也一直在家未到公司工作。

后公司以工作调配不能胜任岗位为由解除了与廖某某的劳动合同。

仲裁裁决廖某某试岗三天实际上属于应聘考察,不属于用工,因此公司与廖某某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

案例3: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执行不定时工作制案。

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因工作性质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因此公司无须支付加班费。

此案例表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企业无须支付加班费。

案例4:H公司与孙某的劳动争议案。

孙某因拒绝返沪工作与H公司发生劳动争议。

法院认为,孙某以外出不安全为由拒绝返沪工作不公平,因此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违法。

此案例强调了员工应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安排。

案例5:李某与潍坊某公司的劳动争议案。

李某于2018年6月1日入职潍坊某公司,但直至2018年10月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法院认为,双方劳动关系自实际用工之日起建立,公司应支付李某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

此案例强调了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案例6:王某诉某快递公司劳动合同纠纷一案。

王某在快递公司从事快递员工作,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

后因快递公司未按照约定支付王某的工资,王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快递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院认为,快递公司未按照约定支付王某工资,王某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快递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此案例强调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案例7:刘某诉某网络科技公司劳动争议一案。

刘某在某网络科技公司从事技术工作,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及裁判观点

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及裁判观点

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及裁判观点劳动争议是指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工作时间等方面发生分歧而产生的争议。

下面将列举十个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及裁判观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般规律。

1. 《张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案》事实:张某在某公司担任销售人员,公司未按时支付工资。

裁判观点: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公司应当支付张某拖欠的工资并支付违约金。

2. 《王某与某餐厅劳动争议案》事实:王某在某餐厅担任服务员,因工作环境恶劣而提出解雇请求。

裁判观点:用人单位应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如果餐厅不能改善工作环境,王某有权提出解雇请求。

3. 《李某与某工厂劳动争议案》事实:李某在某工厂工作,因工作强度过大导致身体不适,请求调整工作岗位。

裁判观点: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身体状况合理调整工作岗位,工厂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李某的工作内容。

4. 《赵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案》事实:赵某在某公司担任项目经理,公司未履行合同约定支付项目奖金。

裁判观点:根据劳动合同约定,公司应支付赵某项目奖金,公司应支付拖欠的项目奖金及违约金。

5. 《刘某与某酒店劳动争议案》事实:刘某在某酒店担任保洁员,因酒店频繁加班而影响家庭生活。

裁判观点: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酒店应减少加班时间,保障员工的家庭生活。

6. 《陈某与某物流公司劳动争议案》事实:陈某在某物流公司担任司机,因公司要求超速行驶而拒绝,导致双方发生争执。

裁判观点:公司不得要求员工超速行驶,陈某有权拒绝超速驾驶,公司应尊重员工的安全意识。

7. 《杨某与某医院劳动争议案》事实:杨某在某医院担任护士,因医院长期不提供培训机会而导致职业发展受阻。

裁判观点:医院应提供员工必要的职业培训机会,杨某有权要求医院提供培训机会以提升自身能力。

8. 《宋某与某超市劳动争议案》事实:宋某在某超市担任收银员,因超市未按时支付加班工资而产生争议。

裁判观点:超市应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工资,超市应支付宋某拖欠的加班工资及相应的违约金。

劳动争议经典案例解析

劳动争议经典案例解析

劳动争议经典案例解析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中因工资、工时、工作环境、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方面的纠纷而产生的争议。

下面将列举10个劳动争议的经典案例,并对其进行解析。

1. 乌鲁木齐某制造厂工人罢工事件2014年,乌鲁木齐某制造厂工人因长时间工作、过低工资等问题发起罢工。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厂方最终同意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解决了劳动争议。

2. 某快递公司拖欠工资事件某快递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拖欠员工工资多个月。

员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最终,法院判决该公司支付工资,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3. 某餐馆服务员加班未得到相应报酬事件某餐馆服务员长期加班,但未得到相应的加班费。

服务员通过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

劳动监察部门最终判决公司支付加班费,并对公司进行了罚款。

4. 某电子厂不提供劳动合同事件某电子厂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因此无法享受相应的福利和权益。

员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法院最终判决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支付赔偿金。

5. 某建筑工地发生工伤事件某建筑工地因缺乏安全设施导致工人发生工伤。

工人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公司支付医疗费用和相应的赔偿金。

劳动监察部门最终判决公司支付医疗费用和赔偿金,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6. 某超市雇佣童工事件某超市雇佣未成年人作为员工,违反了劳动法规定。

相关部门接到举报后进行调查,最终责令超市停止雇佣童工,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7. 某酒店解雇孕妇员工事件某酒店解雇一名孕妇员工,违反了劳动法的保护规定。

孕妇员工通过劳动仲裁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和精神损失赔偿。

劳动仲裁委员会最终判决公司支付经济补偿和精神损失赔偿。

8. 某制药公司未按时支付工资事件某制药公司因资金问题导致未能按时支付员工工资。

员工通过劳动仲裁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和相应的赔偿金。

劳动仲裁委员会最终判决公司支付工资和赔偿金,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劳动人事争议的十个典型案例

劳动人事争议的十个典型案例

劳动人事争议的十个典型案例案例一:加班不给钱的“无良”老板。

小李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公司业务旺季的时候,老板天天让加班,一加班就是三四个小时。

可到月底发工资的时候,工资条上根本没有体现加班工资。

小李找老板理论,老板却说:“你们这是为了公司发展做贡献,要有奉献精神,谈钱就俗了。

”小李不服气啊,这不是欺负人嘛。

这就是典型的加班工资争议,员工加班就应该按照法律规定得到相应报酬,可不能被老板这种歪理给忽悠了。

案例二:被无故辞退的委屈员工。

小张在公司一直表现不错,有一天突然被老板叫到办公室,说公司效益不好,要裁员,然后就给了小张一张辞退通知。

小张都懵了,自己没犯错啊,怎么说辞退就辞退呢?这就涉及到违法辞退的问题。

公司如果没有合理合法的理由辞退员工,那员工是可以要求赔偿的,不能让员工平白无故受这种委屈。

案例三:职场性别歧视的女战士。

案例四:调岗降薪的“阴谋”小赵在公司原本是个部门主管,工资待遇都不错。

突然有一天,公司说要对他进行调岗,调到一个边缘部门,工资也降了一大截。

小赵不同意,可公司说这是公司的安排,必须服从。

这其实是公司的一种不合理操作。

调岗降薪得有合理的依据,比如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等,不能随便就把员工的岗位和薪资给变了。

案例五:未签劳动合同的“糊涂账”小孙在一家新公司工作了好几个月,公司一直没和他签劳动合同。

小孙也没太在意,觉得只要按时发工资就行。

后来小孙和老板发生了一点矛盾,想辞职的时候才发现,没签合同自己很多权益都得不到保障。

这就是公司的不规范操作,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案例六:病假风波。

小陈身体不舒服,请了病假。

按照公司规定,他提交了医院的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

可是公司却不承认,说他的病没那么严重,不应该请这么长时间的病假,还扣了他的工资。

小陈觉得很冤枉,自己是真的生病啊。

这里就涉及到病假的认定问题,公司不能随意否定员工的病假申请,得按照合理的流程和规定来。

工时制度的劳动争议案例

工时制度的劳动争议案例

工时制度的劳动争议案例案例1:某公司工时超标案件某公司每周规定员工工作时长为40小时,但该公司常常要求员工加班,超出正常工作时间。

员工感到加班过度累,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数名员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公司违反工时制度,要求公司改正,并给予加班费。

劳动监察部门进行调查,发现该公司确实存在违反工时制度的行为。

在与公司进行协商后,公司同意改善加班问题,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不超过规定的40小时,并根据员工实际加班时间支付加班费。

最终,员工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案例2:某公司违法扣除加班工资案件某公司规定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但实际上由于工作量大,员工经常需要加班。

然而,公司却没有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而是以其他方式进行“补贴”,导致员工的加班工资被未经合法扣除。

一些员工对此进行投诉,认为公司违反了工时制度,并要求公司支付合法的加班费给员工。

劳动监察部门介入调查后,确认了员工的指控。

公司被要求追溯支付未支付的加班费,并立即改正违规行为,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案例3:某公司强制员工加班案件某公司存在一种规定,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没有任何调休或加班费。

员工们对此深感不公平,并认为这违反了工时制度,侵犯了员工的权益。

员工们集体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公司取消强制加班制度,并给予合理的工作时间和补偿。

劳动监察部门调查后发现,该公司确实违反了工时制度,应当给予员工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加班费。

最终,公司被要求立即取消强制加班制度,并向员工支付涉及的加班费。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劳动法规可能存在差异,这些案例只是一种可能,具体的劳动争议案例会有各种各样的形式。

最高法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

最高法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

最高法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1. 《李某与公司劳动争议案》案情简介:李某在某公司工作期间,因工资问题与公司发生争议。

李某认为公司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其应得的工资,公司则表示李某的工作表现不佳,不符合公司的绩效考核标准。

最终,经法院调解,公司支付了李某相应的工资。

2. 《王某与单位劳动争议案》案情简介:王某是某单位的员工,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身体不适,申请调整工作岗位。

然而,单位未能满足其需求,王某遂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法院认定单位未履行合理调整工作岗位的义务,判决单位支付相应的医疗费用和赔偿金。

3. 《张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争议案》案情简介:张某与一家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但由于公司经营不善,导致公司无法继续支付员工工资。

张某遂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并要求公司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法院判决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张某一定数额的赔偿金。

4. 《杨某与用人单位劳动争议案》案情简介:杨某在某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作强度过大导致身体出现问题,申请调整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

然而,用人单位未能满足其需求,杨某遂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法院认定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限制,判决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医疗费用和赔偿金。

5. 《刘某与公司拖欠工资劳动争议案》案情简介:刘某在某公司工作期间,因公司拖欠其工资多个月而与公司发生争议。

刘某提起劳动争议诉讼,要求公司支付欠薪。

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刘某拖欠的工资,并加上相应的滞纳金。

6. 《陈某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争议案》案情简介:陈某在某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因经济原因,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陈某不同意解除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法院判决用人单位支付陈某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7. 《王某与公司违约劳动争议案》案情简介:王某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了一定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

然而,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和提供福利待遇,王某遂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30个经典劳动争议仲裁案例

30个经典劳动争议仲裁案例

30个经典劳动争议仲裁案例1.巴拉特争议案:巴拉特公司是一家制药公司,与工会就员工工资和条件问题发生争议。

争议最终通过仲裁解决,并达成工资和条件的公平协议。

2.玛莎拉争议案:玛莎拉公司是一家零售公司,与工会就员工工时和加班费问题发生争议。

仲裁解决了争议,并确定了合理的工时和加班费政策。

3.乔斯争议案:乔斯公司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与工会就工人安全和健康问题发生争议。

仲裁裁定公司需要提供更好的安全设施和培训,以确保员工的安全。

4.爱丽丝争议案:爱丽丝公司是一家餐饮公司,与工会就员工薪资和福利待遇问题发生争议。

仲裁裁定公司需要提高员工薪资和福利待遇,以确保员工的生活质量。

5.卡尔争议案:卡尔公司是一家银行,与工会就员工工作时间和休假政策问题发生争议。

通过仲裁,双方达成了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和休假政策。

6.安德森争议案:安德森公司是一家建筑公司,与工会就工人权益和良好工作环境问题发生争议。

仲裁裁定公司需要改善工作环境,并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

7.斯蒂文争议案:斯蒂文公司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与工会就工人晋升和职业发展问题发生争议。

仲裁裁定公司需要建立公平的晋升和职业发展机制。

8.布朗争议案:布朗公司是一家物流公司,与工会就工人解雇和补偿问题发生争议。

仲裁裁定公司需要按照劳动法规定提供合理的解雇和补偿政策。

9.莫顿争议案:莫顿公司是一家采矿公司,与工会就工人工作条件和安全问题发生争议。

仲裁解决了争议,并要求公司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安全设施。

10.罗斯争议案:罗斯公司是一家零售商,与工会就员工的工作时长和休息时间问题发生争议。

通过仲裁,公司同意改善员工的工作时长和休息时间安排。

11.汉斯争议案:汉斯公司是一家IT服务提供商,与工会就员工的加班费和工作时间问题发生争议。

仲裁裁定公司需要支付合理的加班费,并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合理。

12.麦克争议案:麦克公司是一家医疗保健机构,与工会就员工的医疗保险和福利待遇问题发生争议。

仲裁裁定公司需要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险和福利待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班相关争议案例汇总案例一:加班工资基数如何确定? (2)案例二:公司是否可以用调休代替加班费? (5)案例三:用工单位能否约定节日加班费基数? (9)案例四:综合计算工时制下的加班费如何计算? (12)案例五:诉求加班费,其举证责任如何划分? (15)案例六:值班非加班,单位要给加班费吗? (19)案例七:综合工时制下的加班费之争,你怎么看? (22)案例八:计件工资如何来计算加班费? (25)案例九:值班是否等同于加班,能否要三倍工资? (27)案例十:员工未休所积攒的倒休工时,辞职时要给加班费吗? (28)案例十一:休息日安排员工培训,是否要给加班费? (30)案例十二:加班工资计算基数,可以另行约定吗? (32)案例十三:劳务派遣工的加班费应该找谁要? (34)案例十四:员工法定假日加班,公司安排调休,是否合法? (35)案例十五:保安全天24小时吃住在值班室,怎么算加班? (36)案例十六:自愿加班能够获得加班费吗? (37)案例十七:技术人员的工资,奖金能不能代替加班费? (39)案例十八:公司和员工“预订”加班工资,是否不需要另外发放? (40)案例十九:制造型企业普工,加班工资怎么核算? (41)案例二十:员工加班没有申报,是否能够获得加班费吗? (42)案例二十一:公司加班给予补贴,是否可以不发放加班工资? (44)案例二十二:公司拒付加班费,员工有权辞职要补偿吗? (45)案例二十三:公司规定员工服从加班安排,能够仲裁获得加班费吗? (46)案例二十四:超龄员工能够依据劳动法,申请加班费补偿吗? (48)案例二十五:员工讨要加班费时证据不足,如何申请经济补偿? (50)案例二十六:劳务派遣人员不发放加班工资,合法吗? (52)案例二十七:员工未按制度申请加班,要求加班费,能否获得支持? (53)案例一:加班工资基数如何确定?请问关于计算加班工资时,计算公式中的“基数”是否有法律相关规定?例如:我公司的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补助,但是公司制度中规定了加班工资计算的“基数”为基本工资与岗位工资之和(非全部实际工资),这样做合法吗?案例解析加班费是指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继续生产劳动或者工作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即超过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后劳动所支付的工资。

根据劳动法四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那么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就应为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55条劳动法第四十四条中的“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是指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工作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

所以加班费基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1、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

如果劳动合同有明确约定工资数额的,应当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作为加班费计算基准。

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劳动合同的工资项目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等,应当以各项工资的总和作为基数计发加班费,不能以“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或“职务工资”单独一项作为计算基数。

2、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按照集体合同约定的工资数额确定。

3、如果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工资数额,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时,应当以实际工资作为计算基数,但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凡是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都属于实际工资,具体包括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中规定“工资总额”的几个组成部分。

回到案例中的问题,“我公司的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补助,但是公司制度中规定了加班工资计算的”基数“为基本工资与岗位工资之和(非全部实际工资),这样做合法吗?”根据劳动法四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应当”一词表明这一条款属于强制性法律规定,根据这一强制性规定,加班工资应当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如果用人单位只按照“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来作为加班基数,用人单位实际支付的加班工资低于这一数额,属于违法行为。

因此该规定违反了强制性法律规定,是无效的。

再根据《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四十四条的规定,首先从其劳动合同约定;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从其集体合同预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都没有约定的,以实际工资作为加班基数。

所以,公司只是在公司制度中如此规定是无法作为加班基数的,应当以该职工的实际工资作为基数计发加班工资。

案例延伸阅读:相关法律法规条款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案例二:公司是否可以用调休代替加班费?某公司实行标准用工制,员工小王因工作量的增加,不得不利用加班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加班前,小王利用邮件向经理说明加班事宜,并请批准,部门经理答应其加班。

等到发工资时,小王发现自己的工资条上并没有出现自己的加班工资,于是小王找到部门经理追问情况,部门经理之后与人事经理一同来到会议室向小王解释,人事经理解释说,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员工在工作日延长时间的,首先予以调休,你上个月在工作日总加班时间为8H,公司将会根据你的工作情况给予你调休一天。

请问:公司的做法是否合理,小王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并说明公司如何合理的控制加班时间。

案例解析本案是关于加班费所引起的纠纷,焦点是公司拿员工工作日加班时间来进行调休是否合理。

案例中小王是由于工作量无法在正常上班时间完成,向经理申请加班以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可见小王加班程序走的合情合理,并无不拖之处。

公司制度规定,员工在工作日延长加班的,应该给予调休,可以理解为公司规定员工在工作日以外加班的优先进行调休。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由此得知,调休仅限在非法定节假日加班的情况。

员工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不得以调休来冲抵加班时间,须支付员工在加班时间所产生的加班费用。

因此,公司规章制度即便规定'员工在工作日加班的,应该给予调休'此项条款并进行公示,也属于无效条款。

可见,员工小王应向公司要求支付其在工作时间以外的加班费,公司应依法支付员工的加班费。

【案例延伸解析】公司如何更好的控制加班?1、加班请示制度。

公司应建立加班相关制度,明确规定员工若在工作时间、休息日、法定假日需要加班的,需提前多少天向哪个部门哪个人员进行申请,规定哪个人员在多长时间内需告知员工是否需要加班,加班时间为多久,这很重要。

2、申请加班是电子还是纸质较为合适。

这个应视情况而定,一般如此操作较为适宜,员工需要加班的,可以提出电子申请,之后再让员工提交书面申请加班,需将电子申请同意邮件以附件的形式添加在加班申请单下面,让相关主管签字即可。

公司若没有内部系统或邮件之内的,需提前书写加班申请,明确写出加班事宜,加班时间,后经相关主管签字确认即可。

3.加班单的留存。

到发工资之时,员工会看工资上是否有自己的加班费用,若没有会寻找人事部门讨说法,这时HR需将员工的加班申请单拿出来核对,以确保自己的处于主动地位,不能出现员工认为加班工资发少了而人事部却拿不出什么有利单据。

【案例延伸阅读:相关法律法规条款】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案例三:用工单位能否约定节日加班费基数?张某于2013年12月30日应聘到重庆某物业公司担任行政人员,月薪2000元,单位申请了综合计时制。

每周休息1天。

每天上班7个小时。

节假日正常上班,平时安排轮休。

《员工手册》中关于薪酬的约定,节假日加班按照30元每天执行。

员工入职时即学习了公司的有关制度,并签署了入职培训申明。

张某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累计加班17天,单位核算加班工资按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核算,核算天数为7天,核算基数为30 元/天,其余10天未核算,张某于2014年5月10日提出辞职,要求按照2000元的核算基数补足17天的加班工资,并不是按员工手册上的30元/天补加班工资。

请问张某的诉求可以得到支持吗?案例解析单位是否可以在《员工手册》中约定加班费,加班工资基数怎样约定才合理?加班天数如何确定?在《员工手册》中约定加班基数是可行的,根据《关于企业职工加班加点工资基数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关于工资等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单位可以和员工约定节假日加班费基数,但是约定的加班费基数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

2014年重庆市最低基本工资为1250元,公司工资核算标准为1250/21.75*3=172元/天(法定节假日),案例中的加班工资为30元/天低于法定加班工资。

关于加班天数的确定,以2014年春节为例,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7天,1月31日到2月2日(初一至初三)为法定节日,支付300%的加班工资。

其余4天上班安排员工调休4天,平时按照150%支付加班工资。

周末按照200%支付加班工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