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探讨
质高 低 的 认 可 , 进 而影 响到 高 校 的 未来 发 展 。 在普 通 高 校 扩 招后 的 科 研 带 动高 校 体 育 教 学 发 展 的 愿 景 。 … 今天 , 社 会 竞 争 愈演 愈 烈 , 带动 高 校 体 育 改革 的 态 势 越 来越 迫 在 眉 睫。 因此 , 建 设 一 个 适 合 我 国高 校 特 色 的 体 育 师 资 队 伍 方 案 , 以确 2 当前高校体育师 资队伍建设的探讨
【 2 】 的需 要 。 但是 , 青 年 教 师 也 有 自身 的缺 陷和 不足 , 一 是 刚 踏 入 工 作 有 效 缓 解 和 解 决 。 2 重视 校 内学科梯 队建 设 岗位 不 久 , 教学经验、 教 学 机 智等 方 面 存 在 欠缺 ; 二是 缺 乏 归 属 感 , 2. 进而 影 响 了整 个 高校 体 育 师资 队伍 的 稳 定性 。 ( 2 ) 学 历 方面 , 中老 年 为 改 变 目前 的 师 资 现 状 , 就 要 重 视 目前 普通 高 校 师 资 队 伍 的
硕士 、 博士学位 。 同 时 学 校 应 与 有 体 育 硕 士 点和 博 士 点 的 地 方 高 校加 强联 系 , 委托 它们 为其在 职 教师 培养 硕士 , 博 士 学 位 研 究
象, 尤 其 在 年龄 结 构 、 学 历结 构 、 职称 结 构 及 学院 结 构 几个 方 面 , 问 生 , 采 取 脱 产 与 在职 学 习 相 结 合 的 模 式 ,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降 低 一 定 题较为突出。 ( 1 ) 年 龄 方面 , 青 年 教 师 比例 较 大 。 虽 然 青 年教 师 年 轻 比 例 的 英 语 和 政 治 分 数 , 侧重 于 体育高 教理 论和 科研 水 平 。 这 有为 , 在 一 定 比率 范 围 内 , 符 合 我 国高 校 体 育教 师 队 伍 需要 年 轻 化 样 , 长 期 困扰 高 校 体 育 教 师 的 学 历 达 标 问 题 可 在 短 期 内 的 得 到
我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关研 究和分析 。 3 研 究 结 果 与 分 析 .
3 1我省体育教师 的工作状况 . 随着 我省高 等教 育 的快速 发 展和各 高 校办学 规模
32 1 , . 年龄结 构指教师 队伍整体 中不 同年龄教师 的结构
比例 。年龄不 仅是一个 人生理功能 的标志 , 是 一个人 知识 也 积 累多少、 力发挥 高 低 的标 志, 智 可在 一 定程 度上 反 映教师
高 。为应对 当前 体育 健康教育 的发展在观 念更 新 、 知识 更 新 方面 带给 体育教师 的重 大压力 , 高校 体育教师 的 合理 配备应
状进行分 析研究 , 中找 出问题 , 从 为改 善我 省 高校 体育 师 资 队伍建 设提供对 策。 2 研究对象 和方法 . 2 1研 究 对 象 为我 省 5 . 3所 高 校 所 属 体 育 部 、 育 系 体
队伍 在教学 、 科研 活动 中创造力 的发展 趋势 。我省 高校 体育 教师 中 4 0岁以下者大 约 占 7 %, 0—5 0 4 0岁以上 约 占 2 %, 0 5 0岁以上约 占 1 %。 由此 可 见, 省体育 师 资 队伍 的 主 体 0 我
大, 体育教师 的工作量 剧增, 基本上 是 满 负荷 工作 , 至一部 甚 分是 超负荷工作 。体育教师 的教学 工 作量平均 为 每 周 1 4学 时, 最高达到每 周 2 2学时。与此 同时 , 体育 教师还 要承 担学 校 『育 中大量 的群 体竞赛 、 本 业余训练 、 科学研 究等工作 。 从对 体育教师 工 作状 况 的调 查 看, 负荷 工 作量 说 明, 满
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与对策研究
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与对策研究[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针对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亟须改善的紧迫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新时期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可参照性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研究高校是高层人力资源的重要培养基地和源头之一,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重要。
而社会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以及由于“扩招”导致的种种问题一起涌入高校,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由此而生。
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体育教学的负担过大。
李静波等对我国24个省48所普通高校的调查研究显示:1979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中指出:120~150个学生配一个体育教师,即120~150∶1,而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生师比是301∶1,2002年已达399∶1,生师比指标非常高;教学班人数和教师的教学时数也明显增加,2002年体育教师的周教学时数是13.54,比1999增长了20.04%,其中最高达20学时,学生太多,对教学质量和教学安全都构成了隐患,加之额外的课外辅导和训练,体育教师面临着很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2.科研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与其他学科教师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从调查资料发现,除少数学校较好以外,多数学校的体育科研现状不佳,表现为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偏少、参加的学术会议太少、申请研究课题不容易、科研的基础条件太差和学术氛围不佳。
这从深层次上制约着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的发展,而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总体不高,反过来又制约着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3.学历结构层次较低、职称结构有所改善。
体育教师学历层次低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已引起教育部和体育专家的重视。
资料表明: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32.2%,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
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已达59%,具有博士学位的达20%。
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随着全国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然而,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壮大,学校体育教育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如何建立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既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也是实现学校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本文探讨了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首先,体育教师的教育水平不高。
目前,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育程度仅为初中或高中程度,只有少数的体育教师拥有大学本科学历。
其次,教师的教育培训和实践的机会较为有限。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体育教师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技能都不具备,无法胜任教学工作。
二、建立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的必要性建立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具体来说,这种师资队伍将对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以下贡献: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校体育教育的需求,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
教师们将在专业知识、教育技巧、传授能力等方面更加优秀,带给学生更好的教育体验和教学质量。
2、增加学校体育教育的吸引力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能够为学校体育教育注入更多的内涵和品质,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名参加。
这将不仅有利于学校的招生和招生率,还有助于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3.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能够成为学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支持。
他们有着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推进体育教育的多元化和普及化。
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力度。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培养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体育教育的需要。
2.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学校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谈新时期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0高 校 l t j io  ̄
S IN E&T C O O YIF R CE C E HN L G O MATO N IN
21 00年
第 3 期 5
谈新时期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赵 咏 梅 f 头医学 院体育 教学 部 内蒙古 包
【 摘
包头
0 13 ) 4 0 0
1 有 计 划 地 开 展 培 训 , 高 体 育 教 师 的 网 络 学 习能 力 和 现 代 提 忽视 。 教 育技 术 的 应用 能 力 5 合 理 使 用师 资 培 养 经 费
在 信 息 技术 冲击 着 各 个 领 域 的今 天 , 过 网络 获 得 所 需 知 识 已经 通 成 为 人 们 必 不 可少 的基 本 手段 。 育 教 学 形 势 的 快 速 发展 使 得 教 师 必 体
6 高校 师 资 建 设 工 作 要立 足 自身 。 眼 群体 发展 着
高 校 体 育 师 资 队伍 素 质 的 整 体 提 高 是 对 高 校 体 育 长 期 稳 定 发 展 和 实 践 的 新 课 题 。 高 校 网络 资 源 的广 泛 使 用 已 经 为 此 提 供 了物 质 条 的 要 求 。 因此 . 校 师 资 队 伍 建设 应 以群 体 发 展 为 着 眼 点 。 高 件 。 町以说 在 不 久 的 将 来 . 联 网的 进 一 步 发展 必 将 导致 学生 和 教 师 互 近几 年 高 校 青 年 教 师人 数 增长 较 快 。 这 些 青 年 教 师都 普 遍 具 有 且 的 教 学方 式 发 生 巨 大 变革 。 因此 , 把 现代 教 育技 术 作 为体 育师 资 队 研究 生学 历 , 教 学 实 践 经 验不 足 。学 校 要 安 排 中年 教 师 对 他 们 进 行 要 但 伍 培养 的重 要 内 容 , 分 利用 校 园网 、 算 机 系 等 资源 , 教 师进 行 有 传 帮 带 , 其 更 快 的 适应 教 学工 作 岗位 的 需 要 。 时 , 年教 师 的 知 识 充 计 对 使 同 青 计 划 的培 训 ; 时在 政 策 上 提 出 要 求 , 使 教 师 掌握 现 代 信 息 教 育 技 结 构 、 想 观 念更 贴 近 于 现代 教 育 教 学 发 展 的形 势和 要 求 。因此 , 充 同 促 思 要
陕西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
状
体 育 教 帅 数 』 l生 比 f _ j
人 才的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本文立足陕西省高 校体育人 . 才现: 研究体育师资队伍配备情况、 怏, 体育 师资队伍学 历结构 、 职称 结构 、 年龄结构及体 育 师资 队伍培 养模式等 问题 , 为培养 普 通 高 校 高校体育人 才资源 的系统 工程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 为陕西省体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育事业科学合理地培 养和使用体育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民 办 高 校
维普资讯
20. 0 86
—— 体育世界- 学术
陕西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
王德 炜 杨 华薇 由 文华
摘 要 : 过 对 陕西 省 4 通 3所 高 校 1 1 0 6名体 育师 资 队伍 的 学 历 结 构 、 称 结 构 、 龄 结 职 年 构 以a g i师 资 队伍 培 养模 式 的 调 查 , 陕 西 省普 通 高 校 、 业 技 术 学 院 、 办 高校 体 育 . - 对 职 民 师 资 队伍 的 建 设现 状 进 行 了对 比 分 析 与研 究 , 出 了解 决 问题 的 对 策 与 建议 。 提
省体育教 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 陕西 省 是 教 育 大 省 , 校林 立 , 育 资 源 丰 厚 , 没 有 成 为 高 教 却 表 1 陕 西 省 高 校 体 育 帅 资 队 体 育 强 省 。这 些 问题 反 映 出陕 西 省 体 育 师资 队 伍 的建 设 、 育 体
关 键 词 : 西 省高 校 ; 育 师 资 队伍 ; 查研 冤 陕 体 调
状 况
注 :0 2年全国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 … 20 从 表 2可 以 看 出 ,陕 西 省 各 高 校 体 育 教 师 以本 科 生 为 主 , 普通高校本科学历 的体育教 师占其总人数 的 8 .6 05 %、职业技 术 学 院 为 8 .5 , 办 高 校 为 9 6 ; 研 究 生 学 历 三 类 学 95 % 民 17 % 而 校 分 别 为 1 8 、 2 58 % ,而 国家 教 育 部 规 定 的 2 0 89 % 68 %、 8 05 年 高 校 具 有 研 究 生 学 历 教 师 的 比例 至 少 不低 于 3 % 【] 0 2 。陕 西 省 20 0 6年高校体 育教师学历结构 与全 国 2 0 0 2年体 育教 师学 历 结 构 相 比 , 然 学 历 水 平 有 所 上 升 , 博 士 学 历 所 占 比 例 太 虽 但 低。相关研究表 明, 国体 育教 师与其他 学科 教师学历水平差 全 距较大 【] 3 ,反映出高校体 育教师学历水平偏 低的态势具有共 性, 这一局面有待进一步改善 。[ 见表 3 ] 注 :0 2年全 国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 。 20 职 称结构是衡量体 育师资队伍 整体 素质状 况的重要指标之 是 反 映 教 师教 学 、 研 水 平 的重 要 标 志 。 陕 西 省 三 类 高 校 科 中,普通高校 的体育教 师职称结构与 2 0 0 2年全国职称 结构相 比 , 然 有 所 上 升 , 是 总体 发 展 速 度 落 后 于其 他 学科 , 虽 但 而职 业
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2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2. 1 拓宽来源渠道, 坚决引进高层次人才 高校体育教师学历层次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科研 水平的提高, 阻碍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而且不利于 国际交流。 为改变这种局面, 一方面学校要努力创造
一个良好的环境, 采取非常实用而又极端优惠的政 策, 有计划, 有措施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 国 家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鼓 励博士、 硕士研究生到普通高校任教 , 以支持和推动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发展。
2. 2 加强在职培训, 培养高素质的学科梯队队伍
加强教师在职培训, 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 不断 提高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由 于在职培训是一个互 动的过程,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双方的作用。 从学校的 角度看, 首先要创造良 好的培训环境, 建设完备的教 师资格上岗制度 , 加强岗前培训的力度, 从而调动教 师培训的组织行为与教师要求培训的个人行为相统 一;其次, 学校要加强政策导向, 支持和鼓励中青年 教师在职进修或根据实际情况攻读研究生或博士生 学历, 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住房问题 , 解 决其进修的后顾之优:再次, 学校要重视学科梯队建 设, 目的、 有 有计划、 有意识地把那些政治素质好、 业 务能力强、 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教师培养成为骨 干教师。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现代大学体育己导致教 师的实践方式和角色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正如美国 教育学家克罗维尔指出的:“ 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 不是技术, 不是资源, 不是责任感, 而是去发现新的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006(2006)04- 0100- 02
1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的基本分析
浅谈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l ■
C aied coy v h e hl i iSnaT n g ew n ccn e oR e
浅谈高校体 育师资队伍 建设
李鸣雷 姚晓峰 向
( 空军航空 大学飞行: @i 练基地 1  ̄ J l l
[ 摘
施.
飞
北京)
吉林
长春
102 ; 装 甲兵工程学院轮训大队体育教研室 30 2 2
和教学活动具有坚定正确的方向, 同时又能紧密结合社会需要整合教学 内容 ; 掌握一定 的教育学和教学理论 ; 能够 掌握和运用先进 的教学方法 及现代教育技术 , 能够参与人才培 养方案 、 教学计划 、 教学大纲的制定 , 开发新 的课程 ; 能够创造性地进行 教学活动等 。要有 危机意识 , 要尽快 适应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体育师资 比较好的大学, 都和学校具有浓厚 的学术氛围 、 优良的科研传统 , 以及鼓励科研的政策等有很大关系。 24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学 习机制。 .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 目前改 变高校体育师 资队伍现状 的一个 重 要途径和手段 , 过继续教 育能够改 变高校体 育教师 的知 识结构 和学 通
1 校 体 育师 资 队伍 现 状 .高
高校体育虽然被教育部门广泛重视, 但是高校体育师 资队伍 与高校 其他师资队伍相 比在知识结构 、 学历结构 、 职称结 构和数量结构 等方面 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 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我国高校的体育教研室或 体育部 的教师 绝大部分来 自体 育院校或 师范院校的体育专业 , 当高校对其他专业课程教 师提 出较高 的学历要求和进修 要求的时 候, 体育教 师的学历大都保持在本科和研 究生课程班的水平。高校体育 教师很少有进修学习的机会 。由于公共课的性质 , 长期的一线实践教学 也使他们缺乏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的本领。显然 , 这样 一支体育教师队 伍是难以适应科学研究和社 会对高校体 育的要求 的。 目前 的专 业结构 尚不能适应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的需要。如何对教 师进 行继续教 育、 岗位培训 、 实现知 识更新并完善知识结构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 科学研究历来是体育教师 的薄 弱环节。 目前体育教师在体 育科研
岗位聘任与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性地 解决不同阶段体育教师可能 出现的不利于职业发展 的问题 , 倡导教师进行职业规划 , 实现学校发展
目标 和教 师 个体 目标 的一 致 性 , 而提 高 高校 用人 质 量 , 从 实现教 师 可持 续发 展 。
关键 词 : 岗位聘任 ;高校体育教师 ;队伍 建设 ;对策研 究
中 图 分类 号 : 8 7 G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5 1 2 1 )4— 0 5— 3 10 8 7 00 0 06 0 f
l 前 言
校人事管理从过去 的身份管理转变到 岗位管理 。笔者认 为 ,
必 为彻底改变用人制度上僵 化和低效 的管理模 式 , 目前 高 当前搞好 岗位聘 任 , 须分 析教 师 队伍 现状 和学 校发 展需 合理设置各类岗位 比例并 确定各 类 岗位基本 条件 , 提高 校正在进行以岗位聘 任为主要 内容 的人事分配制 度改革 , 以 要 , 促 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 、 主动性和创造性 , 提高学校 办学效益 , 用人质量和用人效益 , 进高校人力 资源管理 的 自主发展和 充分调动各类人 员的积极 性 , 使人才 队伍 建设全 促进高校健康 、 调和 可持 续发 展。在 用人 制度 改革 过程 自我约束 , 协
对照学校体育教师工作年限及工作状况 , 目前体育教师
总体上精神状态好 , 这可成为学生对教师授 课的网上评教结
2 2 四至七年成 长选择期 .
果佐证 。近两年校教务处公布的学生评教结果显示 , 体育教 他们 尽管学到 了一些基本教学技能 , 会处理一些工作 中 师教学情况 总体上得到 了学生好评 , 中获得 4 5分 以上体 其 .
Au .2 0 g 01
冈1 号士与 校 岗位 聘 任 高 体 育教 师 队伍 建 设研 究 耳 1
体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体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体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追求,全社会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专业作为一门既注重身体素质,又关注精神世界发展的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亟待改进和完善,这就对体育专业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在这背景下,体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就成为了当前体育教育的一大热门话题。
这篇论文将对体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与特征双师型教师是指一种既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的教师。
其教学特点是独创性强、创新能力突出、富有生命力、具有良好的授课效果。
对于体育专业的教师而言,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1. 理论能力方面双师型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学科知识,具备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学科综合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并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培养方法。
2. 实践能力方面双师型体育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学科教学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技巧,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实践环节等各个方面。
他们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发掘潜能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出富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的实践教学方法,能够教学设计与养成教育知识、信息技术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体育教育在学生中的含金量。
二、体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1. 教学内容、科学性不足,导致体育教育不够具有传导性,没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2. 师资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现象,大量乏人口、冷门学科的教师显然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
3. 对于学生的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对于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双师型教师对于体育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1. 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高这种教师既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他们所开授的课程内容科学、精准、严谨,拥有卓越的教育教学技能,甚至能够将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大连市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
指标。 教育部规定 的职称标准是 教授、 副教 授、 讲 师、 助 教 职 称 比 例 为 1 :3 :4 :2 。 由表 3 可知, 辽 宁 对 外 经 贸 学 的 体 育 教 师 职
称 结 构 情 况 良好 , 没有 助教职称 , 讲 师8 名 占3 2 %t 副教授 1 7 名, 占
中图分类号 : G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8 l 3 ( 2 0 1 3 ) 1 0 ( b ) 一 0 0 0 6 — 0 2
为 了顺 利 开 展 日常 教 学 , 提 高 学 生 的综 合素 质 , 坐 落 在 辽 宁 省 为 5 4 名, 体 育教 师数 量 严重 不 足 , 缺 口较 大 。 外 聘 教师 占专 任 教师 总 大连 市旅 顺 开 发 区 的辽 宁 对 外 经 贸学 院 拥有 一 支 具 备 一 定数 量 和 数 的 l / 3 还多, 外聘 教 师与 专任 教 师的 比例 不尽 合 理 。
外经贸学院l 9 9 7 年在旅顺建院, 作为一所建院 仅1 6 年 的 民办 本 科 院校, 辽 宁 对 外 经 贸学 院 一直 注 重 提 高 教 育教 学 质 量 , 加 强 师资 队
表2 辽宁对外 经贸 学院体 育教 师学历情 况 学 历 本科 及 以 下 人 数 9 百 分 比( %) 3 6 硕士 1 6 6 4 博 士 0 0 总 计 2 5 l 0 0
职称 l 助教 l 讲师 l 副教授 人数 l 0 I 8 I 1 7 百分比( % )l 0 3 l 2 l 6 8
教授 0 0
相关 资 料 以 及 与 民办 教 育 及高 等 教 育 相 关的 法 律 、 法规文件, 为 文
伍 建设 , 培养 应 用型 、 复合型、 外 向型的 德 智体 美全 面 发 展的 高 素 质 人才。 学 院 不 断 充 实体 育 师 资队 伍 , 号 召 学 生 进行 多样 化 的 体 育运 学 历 结 构 是 教 师 队 伍 最 后 学 历的 构 成 情 况 , 能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动, 增强身体素质, 营 造 良好 的 体 育 文化 氛 围。 目前 , 学 院 体 育 师资 反映 教 师的 整 体 专 业 技 能 、 业 务素 质 、 基础训练水平和发展潜力。 队 伍 不断 扩 大 , 教 师素 质不 断提 高 , 如 何进 一 步提 高 教学 水 平 , 提升 表 2 显示, 辽 宁 对外 经贸 学 院体 育 教 师 的学 历 为 本 科及 以下 人 员 占 科研能力, 完 善 培训 环 境 , 建 设 一 支 专业 水 平 高 、 科 研 能 力 强、 综合 全 部 体 育 师 资 的 l / 3 , 硕 士 以上 学 历 为 1 / 2 。 作 为 一 所 民办 高 校 , 辽 素 质优 的 体 育教 师 队伍 , 是 亟待 解 决 的问 题 。 针 对 这 一情 况 , 我 们对 宁 对外 经 贸学 院 体 育 师资 的 学 历 水 平 比 较 合 理 , 但 尚缺 少 获 得 体 辽 宁 对外 经 贸学 院体 育 师 资队 伍 进行 调查 研 究 , 以期 为 学院 及 大连 育学 博 士 学位 的 高级 人 才 。 市 的 民办 本科 院 校体 育 教育 的改 革 和发 展提 供 借 鉴 。 2 . 3 职 称 结构 与年 龄 结构 现 状与分 析
高等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以广东省高校为例
2D p. f ..G ag o gU ies yo rins de, un zo 0 0C ia .e to E, u n d n nvri f oe t is G a gh u5 0 ,hn ) P t f g u 1 0
Ab t a t sr c :Us g t e me o s o ne v e ,n t o k i v sia in d c me tr n o a i g T e a t o k s t e s o t i h t d fi t ri w ew r n e t t , o u n a y a d c mp r . h u rt e h p r n h g o n h a s
高等 学校体育师资 队伍 建设 的研究
以广 东省高校 为例 黄 帝全 余 中 罗志尧 , ,
(. 1 华南理工大学体育 学院 , 广东 广州 5 0 4 ;广 东外语外 贸大学体育部 ,10 0 16 12 5 00 )
摘要 : 用访谈法、 运 网络调 查、 文献资料法和 比较法对广 东省 内8所体育 工作较 突出的 高校 共 39名体 育教师 , 这些 9 及 学校的部 分非体育课教 师为研 究对 象, 对他们的学历结构 、 职称结构 和具有“ 运动健将 ” 级专业技能教 师所 占的比例进 行调查 , 发现体育教 师队伍里具有“ 运动健将 ” 高技 能水平的教 师、 等 以及 高学历和 高职称的“ 科研型 ” 体育教 师比例 比 同一学校 其它学科的比例 严重偏低 , 直接制约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 是 瓶颈” 提 出积极鼓励 “ 。 运动健将 ” 级专业技 能学生退役就读体 育专业 , 实体育教 育人 才资源 ; 充 高校努 力引进“ 运动健将” 级教练 员教师 ; 鼓励 多种形 式在职进修 , 国家适 当放宽体育学科研究生办学条件及体育教 师进修 的入 学门槛 ; 当放宽体育教 师高级职称评 审条件 。 适 关键词 : 普通 高校 ; 体育教 师 ; 队伍
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在现代教育体制中,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
一、加强师资培养要建设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师资培养工作。
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需要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注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途径,如举办专题研讨会、推广优秀教学案例等。
此外,也需要向体育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补贴,鼓励更多有志于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学生选择这一专业。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
首先是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其次是加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此外,也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和教师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和设施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尤其对于体育教育来说,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是建设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的基础。
教育部门应该投入更多的经费和资源,建设和改善体育教学设施,提供先进的体育教学设备和器材,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四、加强体育教育科研工作体育教育科研工作是提高体育教师水平和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科研项目的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体育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激发教师的学术热情和创造力。
结语建设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注重师资培养、加强队伍建设、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和设施,以及加强体育教育科研工作,才能建设出一支能够胜任体育教育工作的优秀队伍。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摘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学校体育不断发展,培养身心健康和警醒终身教育的关键。
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不断完善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和发挥激励机制做起。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师德;教师梯队;激励机制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应把智、德、体育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教育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体育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因为只有通过体育才能培养出强健的身体,全面教育过程才得以完成。
然而由于我国历代受“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致使体育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的实施者被人们认为是“肌肉发达,大脑简单”的象征,人们认为体育教师只要身体健康,结实就可以,而其文化素养无关紧要,致使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缓慢,严重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教育的质量。
一、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早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精辟地论述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这段话不仅阐述了体育与德育和智育的关系,也说明了体育在学校教育及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而终身体育思想明确表明体育教育是终身的事,是教育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校体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多种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也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现代体育教学目标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随着现代社会及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
学校体育不仅仅要培养健康的体魄,更要注重对人的全面培养。
关于加强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加强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建议一、建立健全的培养体系当前,我国体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且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为加强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应建立健全的培养体系,包括加强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师培训机制,打破地域界限,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体育教师队伍。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新时代的体育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在体育教学方面要求更加严格和全面。
应当加强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加强教学理论素养、提升专业技能、加强体育教育的实践能力。
三、加大对体育教师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国家应该出台更多政策,鼓励和支持更多人加入体育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还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工作保障,提高其职业发展的吸引力,确保其在教育系统中得到应有的重视。
四、推动体育教育创新和发展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体育教师队伍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应当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与体育教育科研工作,促进体育教育与运动科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有明确的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监督。
总结来看,加强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建立健全的培养体系,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大对体育教师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推动体育教育创新和发展,加强组织领导,才能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各有关方面能够共同努力,为推动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六、加强对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面对当前体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师范院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学专业的建设,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培养出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体育教师。
要加大对师范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的优秀教育人才,为未来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究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究[摘要]师资队伍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结合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主流意识,加强师德建设;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教研水平,造就一批教学大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学习机制;高度重视师资培养工作,保证师资培训经费;提高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
[关键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对策《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强调:要把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当前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
但长期以来,这一规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体育课时大幅度增加,而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致使体育师资的问题更加突出。
教育大计,师资为本。
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到新世纪能否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都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因此,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我国高校的体育教研室或体育部的教师绝大部分来自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的体育专业,当高校对其他专业课程教师提出较高的学历要求和进修要求的时候,体育教师的学历大都保持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班的水平。
高校体育教师很少有进修学习的机会。
由于公共课的性质,也由于自身文化底蕴的不足,使他们往往感受不到学校的重视,有自卑感,缺乏主动性,习惯于通常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组织。
长期的一线实践教学也使他们缺乏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的本领。
如何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如何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增加体育教学质量,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实施者,其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1. 系统优化教师结构,充实师资力量: 按照招聘、引进、培养训练等方式,系统优化教师结构,补充专业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特别要结合体育专项、运动康复、体育教育理论等领域的教师培养,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2. 强化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他们在教学设计、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鼓励教师主动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3.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发展动力: 提高对优秀体育教师的表彰和奖励,为他们提供学术研究、外出交流、进修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进取心。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1. 了解学生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并执行个性化设计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2. 注重寓教于乐,提高教学趣味性: 将趣味性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可以增强游戏、竞赛、体验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
3. 推广信息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教学、虚拟现实技术、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1. 注重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鼓励教师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状态,及时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
2.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造和谐、自由、积极乐观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体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 提高招聘标准
招聘体育教育师资应设立严格的门槛,确保招聘到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人才。
除了体育专业的学历要求外,还应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确定适应性的招聘标准。
2. 加强教师培训
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应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培训内容应包括体育教学法、运动训练、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培训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专业讲座、研讨会以及实践教学。
3. 推行终身研究制度
体育教育师资队伍应积极推行终身研究制度,鼓励教师不断研究和进修,更新知识和提高能力。
这可以通过提供学术研究机会、
职业发展计划、继续教育课程等方式实现,同时,还需要建立评估
和激励体系,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和进修。
4.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体育教师,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
合理的待遇。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加强教师评价
和奖励机制,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为教师提供良好的
教育教学条件和人文关怀。
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持续的培养和发展,才能为学
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教学服务,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水平。
体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和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体育培训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然而,要实现高质量的体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支优秀的体育培训师资队伍不仅能够传授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能激发学员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精神。
一、体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1、保证培训质量优秀的师资是确保体育培训质量的核心要素。
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员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使学员在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
2、促进学员全面发展体育培训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对学员品德、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高素质的师资能够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3、推动体育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一支专业、规范的师资队伍能够提升整个体育培训行业的形象和声誉,吸引更多的学员参与,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当前体育培训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1、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体育培训机构为了降低成本,招聘的教师缺乏专业资质和教学经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缺乏系统的培训许多体育培训教师在入职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导致知识和技能更新不及时,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
3、师资队伍不稳定由于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等原因,体育培训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影响了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加强体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1、严格师资选拔标准体育培训机构应制定严格的师资选拔标准,包括专业背景、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招聘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筛选,确保选拔出优秀的教师。
2、加强师资培训(1)入职培训新入职的教师应接受全面的入职培训,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使其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2)定期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了解最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摘要]加强和完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及教师责任制,是社会发展和新世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共同探讨和解决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这一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竞争机制师资队伍建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这对高校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又需要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任务的重要承担者,是我国高校体育的中坚力量,对提高学生体质、推进群众体育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有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使我国高校体育面临着新的环境,对高校体育师资现状提出了重大挑战。
并且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逐步实现扩招,高校师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体育师资问题尤为突出。
如何建设一支能与时俱进、具有创造力、适应未来要求的优秀体育教师队伍,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思想素质薄弱、观念淡漠。
目前,有些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薄弱,忽视对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的教育和提高。
少数教师,尤其是少数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缺乏坚定的志向和毅力,没有形成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缺乏默默献身体育教育事业的精神。
因此,他们除“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外,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校外兼课或其他第二职业上。
另外,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体育缺乏认识,不重视体育,不重视体育教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非常有限,使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影响了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2.教学中未引入竞争机制,缺乏规范化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始终被
作为干部来管理,实行的是计划录用、行政任命和调配任用的管理制度,许多方面都没有真正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
教师职业的“身份制”“终身制”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巨大障碍。
在目前高校的体育选项课教学体系中,学生有选项的权利,而没有选教师的权利,而且也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估体系,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不了解,也对教师起不到激励作用。
职称是其身份的标志,直接与工资挂钩,所以大家都把眼光盯在每年的职称评定上面,从助教到教授只能上、不能下,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和教师的注意力全都在“评”上。
至于教学质量,以及教师能否胜任教学任务,能否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等问题,往往被忽视。
其结果是使得“评”和“用”相互脱节,一旦评上,终身受益,激励作用大大减弱。
同时会造成大家都争评高职称,忽视对教学工作的研究和实施,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极为不利。
3.专业知识陈旧且面窄,综合知识结构贫乏。
由于受旧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旧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专业知识陈旧、知识面狭窄、综合知识贫乏等问题。
在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认为自己不学习也能上课,没有任何压力。
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重训练、轻教学”“重技术传授、轻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重尖子生而忽视对普通学生和差生的启发、诱导、帮助”。
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重教轻学”“重重复训练而轻教学效率提高”“重体能训练而忽略情感陶冶和终身体育意识及能力培养”“重教学规范化贯彻而忽视教学研究创新”等问题,使学生无法领略到体育运动为其带来的情感体验,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对提高新世纪人才培养质量极为不利。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
教师有了坚强的思想基础,才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树立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党和人民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因此,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党支部应注重党组织生活,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强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注意培养非党员积极分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教师明确学校体育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
在教师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在实际工作中要加以应用。
2.进行合理的师资补充。
师资结构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动态组合体。
它不仅有学历、职务、年龄、智能、气质、专业等诸多要素,而且有系教研室或课题组的集体层次。
一个优化的教师队伍结构,是上述诸要素的合理配置。
因此,高校要有发展规划,才能有益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选用新教师,要考虑整体结构,避免出现某个学科师资过剩或某个学科人手不足的问题;也要考虑到近几年来新
兴学科师资的需求。
引进少数满足实际需要的骨干教师,是弥补学科分布空白的一个办法,也可以促进人才交流,促进各自优势的融合。
3.提倡教师在职进修。
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往往低于其他学科,学历层次亟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有的高校学生人数甚至成倍增长,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也成倍增长。
同时,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变短,体育科技发展更是迅速,新的科技成果在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广泛应用,这些都迫切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而知识的更新和提高,则需要继续学习、反复培训来认识和掌握。
体育教师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必须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及时把新知识、新信息、新内容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接受再教育。
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请专家来校讲学,或选派优秀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职进修,坚决克服在职称晋升中的平均主义、论资排辈,大胆鼓励青年教师公平竞争,真正在大学校园创造一个青年教师能够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4.培养骨干教师,重视学术梯队。
对于骨干教师和学术梯队的建设,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加以指导培养,制定数量目标、质量要求、选拔条件及培养计划。
重视和大胆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其参加各种培训班,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努力创造机会,选送个别外语基础好、符合条件的骨干出国进修或访问;物色一批素质好,潜力大,在教学、科研、运动训练等工作中已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作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来重点培养,为其创造必要的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他们。
5.重视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
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水平体现,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
现代教学从传授知识的单一功能走向探索知识、发展知识和使用知识的综合功能。
作为高校体育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光靠教学经验是不行的,还必须搞科研。
应该站在科技开发的前列,用新科学知识、科学技术不断地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学会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
勤于积累教学资料、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勇于探索、多观察、多实践、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
踏踏实实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体育管理部门要着眼于国家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战略高度上来重视这个问题,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真研究,要根据体育学科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设步骤,使体育教师能从容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荣高棠.当代中国体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夏冬生.新世纪体育教师能力结构新要求[J].辽宁体育科技,2002 ,6(2):32-34.
[4]陈家才.谈体育教师迎接新的体育健康课程体系的挑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2(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