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军事工业发展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军事工业发展论文
【摘要】新中国特色军事工业发展壮大首先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尤其是在建国之初,面对内忧外患,党和国家毅然决然的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新中国特色军事工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关键词】中国特色;军事工业;历史经验
前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军事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从生产部门单一到国防工业体系完整的巨变,为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今天回过头去终结我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历程时,会发现有优秀作风值得我们继续传承。
一、党和国家的重视
党和国家的重视,是我国军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军事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全国兵工厂共有162座,为了维护人民民主政权的安全,在建国初就成立的重工业部,主管军工企业。随后重工业部专门成立了一系列的小组,主管全国的军工生产和建设,比如兵器工业办公室。朝鲜战争期间国家成立了兵工委,隶属于中央军委,随后又成立了兵工总局,统一管理我国的兵器生产工作,航空工业局专门负责航空工业。朝鲜战争停战后,我国军工获
得快速发展,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在政策上我国一直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只能制造一些简单的枪支弹药,面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威胁,我国必须重视军事工业的建设,在苏联援助的一百多个项目中军工项目就有44个。在三年自然灾害以及“文革”动乱期间,虽然我国经济一片萧条,整个国民经济体系都遭到巨大破坏,但是党和国家仍然全力支持军工企业的发展,这一期间我国成功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后,虽然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但是军事工业仍然稳步向前发展[1]。
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与借用外力相结合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将自己最先进,最发达的军事武器和军工技术传授给他国,所以要想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但是军工技术和军事武器的研发并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有些时候必须借助外部力量。建国之初,我国一无所有,外有西方帝国主义的威胁,内有国民党残余势力的骚扰,面对内忧外患,我国与苏联结成同盟,从苏联方面得到大量军事援助。朝鲜战争期间,通过贷款的方式我国从苏联方面得到大量的军事装备。据有关部门统计,到1955年,中国从苏联方面进口了八十多万枝枪械,一万多门火炮,五千辆飞机,三千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其他一些军事设备。苏联不但为我国提供武器装备,还帮助我国建立建设军工企业,在“一五”和“二五”期间,苏联向我国派遣大量军事专家,帮助我国培养军事人才,建设
军事工业基地,苏联的援助是我国建国初军工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进入60年代以后,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苏联方面撤走了所有的专家。我国的军事工业被迫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虽然失去了苏联方面的援助,但是我国的科学家充分发扬我党的优秀作风,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比如在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中,原子弹没有炸,为了搞清楚原因,邓稼先冒着核辐射的危险,去捡原子弹的碎片,最终邓稼先因为长期受到大量的核辐射患上了癌症。这一期间我国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导弹,打破了西方的核威胁、核垄断,并于1970年用“长征一号”火箭,将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预定轨道[2]。
三、不断进行创新
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为了适应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外的安全威胁,党和国家对军事工业管理体系进行了多次调整,其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高度集中
在党和国家的高层设立一系列的军工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全国的军工企业,比如兵工委、兵工总局、国防工委等。这些部门都直接归中央军委或者国防部领导,集权程度非常高。
(二)政企不分
当时我国处于计划经济阶段,所以军工企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三)军工管理机构频繁变动
当时我国频繁的调整军工管理机构,每隔几年都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整,有时一年都会调整好多次。但是这种频繁的调整对我国的军事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让我国的军事工业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过去几百年的路,让我国的军事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一期间我国建立起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许多以前没有军事工业部门都纷纷建立了起来。一大批爱国科学家的回国使我国的科研队伍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军工的发展还带动了冶金、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现代工业部门的发展。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彻底否定市场的作用,出现了许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3]。
四、军民结合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一直都是我军的优秀传统,在军工建设上更是如此。建国之初,我国经济基础非常薄弱,面对内忧外患,毛泽东同志提出“两手抓”,一方面要抓国防建设,另一方面抓经济建设。并指出这两件事情必须依靠全国各行各业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一五”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中都体现了军民结合的思想原则。后来在多种场合、毛泽东同志都阐释了军民结合的思想观点,第二机械工业部在1957年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的军事工业发
展方针。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军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生产优势成功研制出了一大批军事设备和民用设备。比如轧钢设备、制造氮肥的设备。60年代初期,中央军委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正式确立为军工企业的发展方针。后来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对印自卫反击战以及国民党不断叫嚣“反攻大陆”等事件的发生,保家卫国再次成为我国的首要任务,出于安全考虑,我国军工企业开始贯彻“三线建设”的方针政策,使寓军于民的方针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结论
综上所述,新中国特色军事工业发展壮大首先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尤其是在建国之初,面对内忧外患,党和国家毅然决然的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新中国特色军事工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其次离不开苏联的帮助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国之初,我国一穷二白,在苏联政府的帮助下,我国很快建立健全了军事工业体系,使军事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是我国清楚的认识到求人不如求己,于是走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军事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再次离不开改革创新,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为我国的军事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离不开军民结合的方针政策的指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