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RAMS技术概述
注意事项
5) 应留有适当的分配余量,以尽可能减少对可靠性分 应留有适当的分配余量, 配指标的全局性更改,保证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配指标的全局性更改,保证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6) 电缆等接口部件及某些故障率很低的非电子产品, 电缆等接口部件及某些故障率很低的非电子产品, 可以不直接参加可靠性指标分配,可归并在“其他” 可以不直接参加可靠性指标分配,可归并在“其他” 项中一并考虑。 其他”项应占10-20%的比例,具 的比例, 项中一并考虑。“其他”项应占 的比例 体数值依实际情况确定。 体数值依实际情况确定。 7) 进行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指标分配时,应保证 进行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指标分配时, 基本可靠性指标分配值与任务可靠性指标分配值的协 调,使系统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指标同时得到满 足; 8) 应根据产品特点,选定适当分配方法进行分配。 应根据产品特点,选定适当分配方法进行分配。
2
基本概念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 度。
可用性:产品在任一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 可用性:
务时,处于可工作或可使用状态的程度。 务时,处于可工作或可使用状态的程度。可用性的 概率度量亦称可用度。 概率度量亦称可用度。
武器
惯性 导航
28
注意事项
(3) 可靠性模型应随产品技术状态的变化而 修改。 (4) 建模前应明确产品定义、故障判据。
29
可靠性分配
可靠性分配的目的
将系统的可靠性定量要求分配到规定的产品层次。
可靠性分配的原则 可靠性分配方法 可靠性分配报告 注意事项
30
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系统性(RAMS)
1目的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 ), 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
3定义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 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 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 ------ Mai ntain ability 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 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FME(C)A : Failure Mode and 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 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职责4.1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1 目的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
3 定义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 Mode and 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 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 职责4.1 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 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 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 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RAMS概述
53
可靠性设计准则
2.制定与实施可靠性设计准则的目的和原因 1)目的 将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和规定的约束条件,转换为产 品设计应遵循的、具体而有效的可靠性技术设计细 则。供广大设计人员遵照执行,从而将可靠性设计 到产品中去。
54
可靠性设计准则
2.制定与实施可靠性设计准则的目的和原因 2)原因 ������ 仅有定量分析设计、FMEA等是不够的; ������ 准则是系统设计经验的积累,甚至有血的 代价; ������ 设计人员最易于接受; ������ 可靠性设计的重要依据; ������ 可靠性设计与功能、性能设计紧密结合; ������ 提高产品可靠性、降低费用。
武器
惯性 导航
机体
备用 罗盘 固定 增稳
起落架
28
注意事项
(3) 可靠性模型应随产品技术状态的变化而修改。 (4) 建模前应明确产品定义、故障判据。
29
可靠性分配
• 可靠性分配的目的
将系统的可靠性定量要求分配到规定的产品层 次。
• 可靠性分配的原则 • 可靠性分配方法 • 可靠性分配报告 • 注意事项
47
工程中常用的可靠性预计方法
48
可靠性预计报告
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要求的可靠性指标及其来源(要求值或分配值) 2) 系统组成及特点; 3) 预计方法的选择; 4) 不可直接预计的产品清单及其理由; 5) 预计中“其他”项的百分比及其确定原则; 6) 任务可靠性预计时采用的任务可靠性模型; 7) 预计结果及薄弱环节分析; 8) 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9) 明确回答实现要求的可靠性指标的可能性。
3
维修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
RAMS技术概述
RAMS技术概述RAMS(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是一种综合性的工程管理方法,用于评估和优化产品、系统或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
RAMS覆盖了产品或系统的全生命周期,从设计和开发阶段,到生产、操作和维护阶段。
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产品或系统在给定环境条件下按照要求正常工作的能力。
可靠性评估包括故障率分析、失效模式和失效影响分析、可靠性增长等。
通过识别潜在故障模式、改进设计和制造过程,可以提高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产品或系统在给定时间内提供预期功能的能力。
可用性评估包括故障修复时间、系统备份和容错设计等。
通过优化维护策略、改进备件管理和故障诊断,可以提高产品或系统的可用性。
维修性(Maintainability)是指产品或系统进行维修、检修、更换和调整的能力。
维修性评估包括维修时间、维修人员技能要求和维修支持等。
通过改进产品或系统的可拆卸性、易维修性和可调整性,可以提高维修性能。
安全性(Safety)是指产品或系统使用期间,保障人员、财产和环境免受伤害的能力。
安全性评估包括风险评估、安全设计和安全应急措施等。
通过执行安全标准、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提高产品或系统的安全性。
RAMS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可靠性和可用性评估:通过对产品或系统进行失效模式和失效影响分析,识别潜在故障模式和可能的失效影响。
使用可靠性增长方法,预测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进行维修性评估:评估产品或系统进行维修和维护的难度和时间。
确定维修任务的技能要求和故障排除方法。
3.进行安全性评估:通过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规定,识别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确定必要的安全标准,设计和应急措施。
4.优化设计和制造过程:根据RAMS评估的结果,进行产品或系统设计和制造过程的改进。
优化设计和部件选择,改进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以提高产品或系统的RAMS性能。
rams 方法
rams方法
RAMS代表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and Safety,即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
这些是工程和系统设计中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复杂系统和关键基础设施领域。
可靠性(Reliability):衡量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按照预期功能运行的能力。
它关注系统在特定时间内正常运行而不发生故障的概率。
可用性(Availability):衡量系统在指定时间内保持可用状态的能力。
它考虑了系统在发生故障后,能够多快地恢复到可用状态。
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衡量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进行修复和维护的难易程度。
这包括了修复时间、维护成本和维护的便捷性。
安全性(Safety):衡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它涉及预防事故、减少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RAMS方法是通过分析、评估和优化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来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
这些概念和方法在诸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医疗设备等领域的高可靠性和关键系统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
rams方法
rams方法
基于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领域,RAMS方法(即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是一种用于评估系统或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方法。
1. 可靠性(Reliability):指系统在给定时间和条件下维持特
定功能的能力。
RAMS方法通过使用故障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并利用可靠性工程的方法来
识别和管理潜在的故障和风险。
2. 可用性(Availability):指系统在给定时间内可用的百分比。
RAMS方法通过可用性建模来评估系统的可用性,并使用冗
余和备份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3. 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指系统维护和修复的便捷性
和效率。
RAMS方法通过使用故障诊断和故障树分析来评估
系统的可维护性,并利用预防性维护和故障恢复策略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4. 安全性(Safety):指系统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安全的能力。
RAMS方法通过使用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并采取措施来减少和管理潜在的安全风险。
RAMS方法的目标是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和
风险,并优化维护和修复过程。
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电信和制造业等领域,帮助组织实现高效、稳定和安全的运营。
可靠性、有效性 、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1 目得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得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与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得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集团产品得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得策划与控制。
3 定义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与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得条件下与规定得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得能力。
可靠性得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就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得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就是指产品在规定得条件下与规定得时间内,按规定得程序与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得能力.维修性得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S——Safety安全性:就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与维护人员得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 Mode and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 故障模式与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得连续发生故障得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与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得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得任务,以一定得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得相关得数据得集合。
4 职责4、1 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与维护得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得收集与反馈。
4、2 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得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与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4、3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得工艺方法。
4、4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与外包(外协)配件得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4、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RAMS技术概述
RAMS技术概述RAMS技术是指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维修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的集成管理方法。
它是一种系统级方法,旨在确保技术系统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达到既定的性能要求。
可靠性是一个技术系统在给定条件下达到其设计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的评估通常通过故障率来衡量,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
通过可靠性分析,可以确定系统中可能导致故障的关键元素,并通过改进设计、使用更可靠的零部件和执行适当的维护活动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可用性是一个技术系统在给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能力。
可用性可以通过系统停机时间与系统可用时间的比率来计算。
通过可用性分析,可以确定系统中的潜在故障和错误,进而采取措施来减少停机时间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维修性是一个技术系统在发生故障后恢复正常运行的能力。
维修性指标包括维修时间、维修成本和维修可行性。
通过维修性分析,可以确定系统中的易损件和维修活动,从而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并提高系统的维修效率。
安全性是一个技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安全性的能力。
安全性指标包括系统的安全等级、安全功能和风险评估。
通过安全性分析,可以确定系统中可能产生危险的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1.确定性能要求:根据系统的需求和规范,明确RAMS的目标和可接受的性能要求。
2.可靠性分析:通过故障率数据和故障模式分析,评估系统中可能出现故障的元素,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改进措施。
3.可用性分析:通过分析系统运行时间、停机时间和修复时间,计算系统的可用性并确定系统中的潜在故障和错误。
4.维修性分析:通过分析维修时间、维修成本和维修可行性,确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和维修流程,并提高维修效率。
5.安全性分析:通过分析系统的安全等级、安全功能和风险评估,确定系统中可能产生危险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6.RAMS综合管理:通过合理安排维护计划和维修活动,并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以确保系统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满足RAMS的要求。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定义解释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定义解释张屹2015年3月1日1引言“RAMS是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修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这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的缩写。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用性:产品在任意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或可使用状态的程度。
可维修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安全性:产品所具有的不导致人员伤亡、系统损坏、重大财产损失、不危害员工健康与环境的能力。
”以上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的RAMS概念。
为了使概念理解简单并且清晰一致,本文用公式和图形方式,从产品功能出发给出RAMS概念的形式化解释,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2产品功能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根本上是对产品功能的需求。
产品功能的模型如下图所示,x y图1 功能的数学模型人们当然期望产品功能——这个y=f(x)是恒定的,不随外部环境和时间等条件变化,但这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的,因此有了对产品性能的要求。
下文的RAMS即属于产品性能的范畴。
3 RAMS 概念解释 3.1 R AM图2 RAM 状态图由图2可见产品使用中只能处于两个状态:1. y =f (x )的状态,这是人们所期望的,称为正常状态,2. y ≠f (x )的状态,这是人们所不期望的,称为故障状态。
处于正常状态时,如果产品发生失效,则会进入故障状态; 处于故障状态时,如果产品得到恢复,则会进入正常状态。
产品的RAM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即与这两个状态有关。
假设外部条件一致并恒定的情况下: 可靠性即是产品处于正常状态的能力;可用性即是产品处于正常状态占产品整个使用周期的比例; 可维护性即是产品从回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其中“能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使用“持续时间”把它指标化,即“持续时间”就是“能力”。
RAMS技术概述
14
两个基本的概念
可靠性框图是依据系统的原理和功能关系而 建立的。
15
可靠性模型的分类
16
几种典型的可靠性模型
17
几种典型的可靠性模型
18
RS(t)
1.0 0.8
0.6
nn=2
0.2
n=1
t
可靠性维修性分配、预计;
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准则;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
降额设计
潜在通路分析
耐环境设计;
简化设计;
冗余设计;
热设计;
FMECA
容差设计
EMC设计
10
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
应力和强度的随机特性 干涉理论及可靠度计算 静强度概率设计方法 疲劳与断裂可靠性分析设计方法 磨损和腐蚀的概率计算 机构功能可靠性
1)可靠性、维修性(含测试性)设计; 2)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含测试性)分析; 3)全寿命周期费用(LCC)分析; 4)制造装配可靠性; 5)可靠性试验和维修性演示; 6)可靠性、维修性增长; 7) 可靠性、维修性评估; 8)RAMS管理; 9)产品全寿命周期各职能部门RAMS工作综述
9
可靠性、维修性(含测试性)设计
25
注意事项
(1)正确区分产品的原理图和可靠性框图
26
发动 机1
液压 泵2
左发 动机
发动 机2
液压飞 控系统
电力分 配网
燃油系 统
备用手 动系统
环境控 制系统
甚高频 通信
惯性 导航
起落架
雷达
rams标准
rams标准
RAMS标准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与评估。
RAMS是Reliability (可靠性)、Availability(可用性)、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和Safety(安全性)的首字母缩写。
这些标准通常用于评估建筑物、设备或工程项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使用RAMS标准,可以确定潜在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风险,并确保建筑物或设备能够在预期的寿命内正常运行。
可靠性指建筑物或设备的故障概率,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功能正常运行的能力。
可用性是指建筑物或设备在给定时间内可使用的程度。
可维护性是指建筑物或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的便利程度。
安全性则指建筑物或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保护人员免受伤害的能力。
使用RAMS标准有助于确保建筑物或设备满足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提高工程质量和可持续性。
不同的国家和行业可能会有不同的RAMS标准和要求,因此在具体的项目中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来进行评估和实施。
IEC62278 铁路应用 铁路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RAMS)规范
62278©IEC:2002
目次
前言 1 范围 .............................................................................. 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7 3 定义 .............................................................................. 7 3.1 分配 apportionment .............................................................. 8 3.2 评估 assessment ................................................................. 8 3.3 评审 audit ...................................................................... 8 3.4 可用性 availability ............................................................. 8 3.5 调试 commissioning .............................................................. 8 3.6 普通原因故障 common cause failure ............................................... 8 3.7 一致性 compliance ............................................................... 8 3.8 结构管理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8 3.9 校正维护 corrective maintenance ................................................. 8 3.10 从属故障 dependent failure ..................................................... 8 3.11 停机时间 down time ............................................................. 8 3.12 故障原因 failure cause ......................................................... 8 3.13 故障模式 failure mode .......................................................... 8 3.14 故障率 failure rate ............................................................ 8 3.15 错误模式 fault mode ............................................................ 8 3.16 故障树分析 fault tree analysis ................................................. 9 3.17 隐患 hazard .................................................................... 9 3.18 隐患记录 hazard log ............................................................ 9 3.19 后勤保障 logistic support ...................................................... 9 3.20 可维修性 maintainability ....................................................... 9 3.21 维护 maintenance ............................................................... 9
RAMS工程概述及在高铁维修中应用
于是,
固有可用度: 可达可用度: 运行可用度:
Ai
MTBF = 180 MTBF MTTR 180+0.167
99.91%
Aa
MTBM MTBM MTTM
72.46 72.46 1.87
97.48%
Ao
MTBM MTBM MDT
72.46 72.46 3.37
95.56%
一、RAMS基本概念及相关标准
安全性
➢ 安全性是指产品不发生系统危险事件(Hazard Event,也称 为事故)的能力。
➢ 铁路产品的危险包括: 违反政府法规 人员伤亡 重大财产损失 环境破坏
“五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
一、RAMS基本概念及相关标准
可靠性 ➢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概率) 。
➢ 可靠度函数 R t ,也称之为“生存函数”,系统或产品在到规定时间t之前能 够成功的概率。F t 故障分布函数,f t 随机变量t的密度函数。
故障率为 2 次/年,故障的平均修复时间为 4 小时,备件供给延迟和管理延迟的累 积时间为 1.5 天。
按每年 360 天运营计算,已知参数和中间参数如下: λ=2 次/年 = 0.0055 次/天
MTBF 1 1=0.5年=180天
2
MTBMp=120 天 MTTMp=3 天 MTTR=4 小时=0.167 天
当量纲取距离时,也可以用 MDBF 表示 当量纲取周期时,也可以用 MCBF 表示
平均首次故障时间 MTTF
时间,距离,周期
当量纲取距离时,也可以用 MDTF 表示
可靠度
R(t)
无量纲
一、RAMS基本概念及相关标准
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系统性(RAMS)
1 目的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 ),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 的策划和控制。
3 定义RAMS: 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Reliability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 ——Availability 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 ——Maintainability 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 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FME(C)A :Failure Mode and 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 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 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 职责4.1 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 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 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 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 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 数据库。
4.3 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 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 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5 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定义解释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定义解释张屹2015年3月1日1引言“RAMS是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修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这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的缩写。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用性:产品在任意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或可使用状态的程度。
可维修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安全性:产品所具有的不导致人员伤亡、系统损坏、重大财产损失、不危害员工健康与环境的能力。
”以上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的RAMS概念。
为了使概念理解简单并且清晰一致,本文用公式和图形方式,从产品功能出发给出RAMS概念的形式化解释,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2产品功能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根本上是对产品功能的需求。
产品功能的模型如下图所示,x y图1 功能的数学模型人们当然期望产品功能——这个y=f(x)是恒定的,不随外部环境和时间等条件变化,但这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的,因此有了对产品性能的要求。
下文的RAMS即属于产品性能的范畴。
3 RAMS 概念解释 3.1 R AM图2 RAM 状态图由图2可见产品使用中只能处于两个状态:1. y =f (x )的状态,这是人们所期望的,称为正常状态,2. y ≠f (x )的状态,这是人们所不期望的,称为故障状态。
处于正常状态时,如果产品发生失效,则会进入故障状态; 处于故障状态时,如果产品得到恢复,则会进入正常状态。
产品的RAM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即与这两个状态有关。
假设外部条件一致并恒定的情况下: 可靠性即是产品处于正常状态的能力;可用性即是产品处于正常状态占产品整个使用周期的比例; 可维护性即是产品从回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其中“能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使用“持续时间”把它指标化,即“持续时间”就是“能力”。
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简介与应用
RAMS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简介与应用确立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保障性(RAMS)论证过程,是为了整体地形成RAMS要求。
它确保在使用部门、装备研制部门和试验部门之间就各种关键的RAMS问题进行适当的交流。
通过RAMS论证过程,将RAMS参数综合到要求形成过程中,从而确保与作战效用挂钩。
RAMS论证报告记录了使用司令部、空军装备司令部(AFMC)和空军使用试验与评价中心(AFOTEC)在联合形成RAMS要求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分析、论证和权衡。
RAMS论证报告要先经过使用司令部总部内3字母这一层次的协调。
AFMC和AFOTEC自行决定其内部的协调层次。
然后由使用司令部总部要求局或与之相当的机构批准RAMS论证报告。
二、目的通过RAMS论证过程定义RAMS要求和理论依据,并量化RAMS在使用方面的考虑和效益。
RAMS论证报告记录RAMS分析中所用的各种假设条件,记录为各种RAMS参数所作的分析,并记录RAMS权衡分析的理论根据。
三、职责确定RAMS要求的总体职责归使用司令部。
使用司令部负责管理RAMS论证过程。
装备研制部门(项目办公室)负责提出经济上可以承受、技术上可以实现并且在项目的所有其他约束范围之内的RAMS参数的建议。
由一个独立的试验/评价机构(并不总是AFOTEC)来确保所有的RAMS要求都是可以测量的,并且可以直接进行试验或建模。
四、何时完成确定RAMS要求的初步工作始于一份经过确认的任务需求说明(MNS),任务需求说明指出了各种目标、约束条件和关键参数。
确定RAMS要求的工作要持续进行,并与编制使用要求文件(ORD)的工作并行开展。
使用司令部形成与ORDI相对应的RAMS报告I。
研制部门和试验部门在其中增加一个分析部分,再由使用部门对分析结果进行更新,将来自研制部门和试验部门的反馈意见纳入其中。
随着采办过程的进展,RAMS论证过程继续进行。
使用部门更新RAMS报告I,并产生对应于ORDII的RAMS报告II。
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1 目的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
3 定义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 Mode and 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 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 职责4.1 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 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 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 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RAMS)指标管理在上海轨道交通车
重 障、 障
障
第9期
表1上海轨道交通正线主要RAMS指标
序号 1
指标
车辆 障间隔里程(Mean Distance Be tween Fault)
指标 MDBF
公 运营里程/(运营故障数+检修故障数)
2
线故障 tween Service Faula)
程(Mean DisWnce Be
MDBSF
运营里程/下线故障数
和关键部
件管理中实施RAMS管理。2018年,专业
RAMS?
检修的重要大 来源。
1上海轨道交通RAMS指标体系
经过多年实践,上海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维护单
的 RAMS 指标可
线、
关键部
件的可靠性。通过
、 对分析,
可 重 障、高
障障
,以
和检修 制定有针对性的维保策略,或
即
指标,
有效 管
,或
改进规程
高运维 。正线 要RAMS指
标 1,
RAMS扩充指标 2。
2上海轨道交通正线的RAMS管理
2.1 RAMS数据的分层采集
:运营线路维修部分
,
线路的 RAMS 月 报 和年 报 ,
可靠性 ,
,
效 ;新车
和架(大)修 方
, 月度报告,以验
证
的可靠性。
: 部门在 月 报 和年 报
的基 础 上 , 可靠性指标,
车 辆 专 业 的 RAMS 报 ,
验证方案。2014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车辆
分公司制订了可靠性管理办法,开始编制可靠性月
报,并在分析基础上对部分部件制订了可靠性维修
策略。2015年,上海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维护将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
3定义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Modeand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职责4.1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4.6动能保障部负责制定工装设备、计量测试设备的维修计划并实施,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4.6品质保证部/检测中心负责对产品及其零部件进行可靠性试验并提出试验报告。
负责厂内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7物流部负责产品交付中的防护。
4.8人力资源部负责RAMS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5工作程序5.1设计过程RAMS的控制5.1.1可靠性设计是为了在设计过程中挖掘和确定隐患(和薄弱环节),并采取设计预防和设计改进措施有效地消除隐患(和薄弱环节)。
5.1.1.1可靠性设计准则的主要依据一般有:a)合同规定的可靠性定性、定量要求;b)合同规定引用的有关规范、标准、手册等提出的可靠性设计要求或准则;c)同类型产品的可靠性设计经验以及可供参考采用的通用可靠性设计准则;d)产品的类型、重要程度及使用特点等。
5.1.1.2可靠性设计准则的内容主要包括:a)制定元器件大纲b)降额设计c)简化设计d)余度设计e)热设计f)防腐蚀、老化设计5.1.1.3在可靠性设计过程中产品研发人员应确定和预测相应的可靠性参数,常用的可靠性参数有:a)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b)工作寿命:产品从开始工作到报废为止的全部工作时间;c)首次翻修期限:在规定的条件下,产品从交付(或开始使用)到首次经工厂大修(或翻修)的工作时间和(或)日历持续时间。
d)贮存期限:即贮存寿命,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储存时,仍能满足规定质量要求的时间长度。
5.1.2RAMS目标的分配当产品的结构复杂时,产品研发人员应将可靠性指标自上而下逐级地分配到各个简单的结构中去。
这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的分解过程,即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转换为每一个分系统的可靠性要求。
可靠性分配有许多方法:如等分配法、目标可行性法、最小工作量算法和动态规划法等。
例:目标可行性法——在产品的可靠性数据缺乏的情况下,按照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几种主要因素(如:复杂度、技术成熟度、重要度及环境条件)进行评分(每一种因素的分值在1~10之间,难度越高评分越高),然后根据评分的结果给各分系统或部件分配可靠性指标。
5.1.3应力分析应力分析是常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
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研发人员应在常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应力分析方法(如有限元分析),对重要和关键零部件进行强度校核计算,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证设计产品的可靠性。
5.1.4关键部件鉴定通常情况下,如果一种产品的关键功能部件因达到自然寿命而发生报废,往往使整件产品退出使用。
所以,关键功能部件的质量保证期就决定了整件产品的使用期。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产品研发人员应对产品的关键部件进行可靠性增长(摸底)试验,充分暴露并解决产品设计、工艺制造中的缺陷和隐患,以确认关键部件的可靠性符合设计要求。
5.1.5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EMA)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EMA)是最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失效分析是在产品设计中,分析各种可能的失效对其可靠性的影响。
5.1.5.1研发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对产品进行失效分析,其基本步骤为:a)定义系统及其功能和最低的工作要求;b)拟定功能和可靠性框图以及其它图表或数学模型,并作文字说明;c)确定分析的基本原则和用于完成分析的相应文件;d)找出失效模式,原因和效应以及它们之间相对的重要性和顺序;e)找出失效的检测、隔离措施和方法;f)找出设计工作中的预防措施,以防止发生特别不希望发生的事件;5.1.6设计评审5.1.6.1可靠性设计评审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一定阶段或在设计基本完成时,组织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可靠性设计工作进行审查和评定。
#5.1.6.2可靠性设计评审一般采用由评审小组集体评审的方法。
评审小组应由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产品设计师、可靠性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师、项目经理、成本核算员和标准化人员等组成。
5.1.6.3评审程序a)初审在总体方案制定阶段进行,主要是对总体方案、关键元器件试验、初步的可靠性预测和分配进行评审;b)复审在样机设计阶段进行,主要对元器件的应力分析、失效模式和样机试验情况进行评审;c)终审在设计定型阶段进行,主要对设计修改后的结果,故障分析和改进措施,各项规定的测试和试验结果进行评审。
5.2制造过程RAMS的控制5.2.1材料和外包(外协)配件RAMS的控制5.2.1.1采购部在采购材料和外包(外协)配件过程中,必须对其可靠性实行严格控制,主要内容有:a)合格供方的选择;b)采购文件(包括物料质量标准与采购合同等)的质量控制;c)对供方材料和外包(外协)件的出厂检验、试验和质量控制;d)对外包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查等。
具体控制要求按《采购控制程序》和《供应商质量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5.2.1.2采购部应要求关键零部件供方提供相应的RAMS数据,以保证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
5.2.2生产过程RAMS的控制5.2.2.1工程技术部应通过完善工艺结构,改进工艺方法,制定和实施作业指导书等措施,保障生产过程中减少乃至消除可靠性退化;通过工艺方面的可靠性分析、评审,找出影响可靠性的各种隐患,反馈给研发部门更正、改进设计质量,以提高产品的内在可靠性。
5.2.2.2制造部(包括生产车间)应严格按图纸、工艺文件和相关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按各种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过程控制;重视和强化生产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严格执行各项工艺文件和操作规程。
具体控制要求按《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执行。
5.3RAMS试验5.3.1除产品性能和功能试验外,应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试验,如耐环境试验\环境应力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可靠性鉴定试验\可靠性验收试验等。
5.3.2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应对产品可靠性试验方式方法进行策划,确定试验方案。
5.3.2.1对于不同的产品,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可靠性试验方法。
通常把它归纳为以下类别:a)环境试验:考核产品在各种环境(振动、冲击、强度、热冲击、湿热、盐雾、低气压等)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是评价产品可靠性的重要试验方法之一。
b)寿命试验:将产品放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考察其失效(损坏),随事件变化规律。
通过寿命试验,了解产品的寿命特征、失效规律、失效率、平均寿命以及在寿命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失效模式。
c)筛选试验:是一种对产品进行全数检验的非破坏性试验。
其目的是为选择具有一定特性的产品或剔除早期失效的产品,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d)现场使用试验:在使用现场进行,最能真实地反应产品的可靠性问题,所获得的数据对于产品的可靠性预测、设计和保证有很高价值。
e)鉴定试验是对产品的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价时而做的试验。
5.3.2.2试验类型的选择a)老产品可选择可靠性测定试验,测出设备的MTBF验证值,同时根据暴露的问题采取措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b)处于设计试制阶段的新产品可选择可靠性增长试验,暴露产品中的薄弱环节,以便采取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c)新产品设计定型可选择可靠性鉴定试验,以对产品的MTBF真值做出估计。
5.3.2.3技术部门确定的试验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a)试验的目的和要求b)试验样机数量c)试验条件d)试验类型的确定e)判断方法、失效数据、故障判据等5.3.2.4品质保证部/检测中心根据技术部门确定的试验方案对相应的产品进行可靠性试验,出具相应的试验报告,并保存试验数据。
5.4产品防护5.4.1产品在搬运、储存、包装、防护和交付等环节中应采取有效的控制,防止造成损坏,确保产品质量及安全。
具体控制要求按《产品防护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5.4.2产品交付后的活动是指生产和服务提供后的服务活动。
交付后的服务活动,一般有如下的形式:a)对顾客的培训;b)提供足够的后援保障,如技术咨询、备品或配件的供应;c)产品的安装和维修服务;d)服务网点的设置;e)顾客走访;f)建立改进产品或服务的信息渠道。
5.5产品使用维护和RAMS数据收集5.5.1销售公司应通过产品交付后的活动,使顾客了解和掌握产品的工作原理,严格遵守产品的使用程序,要求顾客对产品进行定期维护,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5.5.2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指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防止产品在运行中可能造成的磨损、损伤或破坏。
如定期检查产品是否有异常的响声、振动,并进行一些适当的保养措施。
如润滑、更换一些容易发生损坏或损伤的零部件。
5.5.3恢复性维护恢复性维护是指采用修理或更换零部件的方法,恢复产品的完好技术状况和寿命的恢复性修理。
5.5.4RAMS数据收集和反馈5.5.4.1可靠性数据是指在各项可靠性工作及活动中所产生的描述产品可靠性水平及状况的各种数据,它们可以是数据、图表、符号、文字和曲线的形式。
5.5.4.2可靠性数据的来源贯穿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包括产品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