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概述】:1. 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粒系增生为主,无病态造血2. Ph染色体t(9;22)(q34;q11)是其特征性的细胞遗传学标志,p210BCR-AB是其分子发病基础3. p210BCR-ABL具有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它导致下游一系列信号持续磷酸化,致使发生造血干细胞增殖失控、抗凋亡和黏附功能缺陷等病理生理变化。

4. 慢性期NAP积分低于正常或阴性,急变时NAP积分可能转变至正常或升高5. 发展史(1)19世纪中叶第一个被命名为白血病。

(2)20世纪60年代初证明CML患者有特殊的Ph染色体---是肿瘤病中发现的第一个标志染色体。

(后确定为t(9;22)(q34;q21))(3)20世纪80年代证明了BCR-ABL融合基因是CML的发病基础。

(4)20世纪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成功应用于治疗CML。

从而开创了研发小分子化合物靶向治疗肿瘤的时代。

6.【临床】1.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 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可出现骨痛【骨髓】1. 形态学、注意blast、basophils 的比例【遗传学检测技术】1. 染色体(1) 敏感性:5%(分析20个细胞)2. FISH(1) 假阳性:1%〜10%⑵In terphase FISH:不需要处于分裂期细胞,PB和BM均可Hyperphase FISH :需处于分裂期细胞,需BMDouble FISH :可监测到所有变型的Ph(3) 敏感性:1-5 %3. 分子生物学5(1) 敏感性:1/104. 突变分析【Ph染色体】1. 9号染色体上c-abl原癌基因易位到22号染色体BCI基因区域,而形成bcr/abl融合基因。

2. 常见3个断裂点区:(1) M-bcr :含有5. 8 Kb核苷酸,可产生2种形式的bcr/abl融合转录本b2a2、b3a2。

蛋白产物皆为P210(2)m-bcr :产生elb2融合转录本,翻译成P190,更易出现于急淋(3)卩-bcr :位于M-bcr下游,断裂点发生于此区,可转录e19a2mRN,蛋白产物为P2303. 慢粒患者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及其祖细胞均存有Ph染色体4. 慢粒急性变(原始细胞危象)时,Ph染色体不消失,还可出现双Ph染色体或其他染色体核型异常5. bcr /abl融合基因还可出现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6. bcr断裂点的位置与慢粒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1)P210:临床经过为经典性(2)P190蛋白占优势:外周血单核细胞偏多,年龄偏大,脾不大,白细胞中度增多(3)同时表达P210和P190:可能与疾病的恶性进展有关,出现P190有预示向急淋变方向发展的可能(4)伴有P230则可能表现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5)慢粒伴血小板增多与b3a2mRN相关7. ASS突变:伴随BCR-AB而发生,常与愈合不良相关,慢性期短,即使移植,第一年复发率高。

专家讲述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专家讲述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专家讲述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是慢性白血病的一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程度以及一些其他的因素来确定。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到底有哪些疗法。

1. 支持治疗由于大部分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为老年人,患者常合并有其它疾病,此外,一些强烈治疗方案(干细胞移植、化疗等)常因严重治疗不良反应或患者身体条件差而不能进行。

因此,大部分患者需加强支持治疗以改善症状及减少合并症。

2. 血红蛋白<10g/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根据贫血症状,定期输注浓缩红细胞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3. 血小板<15×109/L时,进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4. 细胞因子:贫血患者,特别对于内源性Epo<500IU/ml者,可以予Epo治疗。

Epo用量以每周40000~60000单位为宜,总有效率(输血需求减少或血红蛋白明显上升)约30%。

对于其它细胞因子如G-CSF或GM-CSF,因有可能引起单核细胞增多,而不予推荐使用。

5.化疗单药或联合化疗适用于中危或高危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率约为10%(单药)~50%(AML样联合化疗方案)。

①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10mg/m2,Bid,皮下注射(iH)/静脉滴注(iV),疗程21d;②5-氮杂胞苷,75mg/m2,Bid,iH,疗程14d~21d;③高白细胞患者可用羟基脲。

-羟基脲与依托泊苷(VP16)治疗CMML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羟基脲用量为1~4g/d,VP16用量为150mg/周,使白细胞维持在(5~10)×109/L 水平,结果表明羟基脲组有效率60%,VP16组为36%,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个月和9个月。

近年来,应用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拓扑替康(topotecan)治疗CMML取得一定疗效。

-临床试验,25 例CMML患者应用topotecan,2mg/m2·d-1,持续静脉滴注5天,28%的患者获完全缓解(CR),中位缓解期为8个月。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增多 , 分别 占 85 、%, 各 阶段 比例 大致 正 常 , . 5 余 % 部
分 粒细 胞胞 浆颗粒 减 少 :红系 各 阶段 比例形 态大 致 正 常 ,部分 红细胞 轻 度大 小不 等 ;淋 巴细胞 比例 略 低 , 态正 常 ; 形 巨核细 胞及 血小 板少 见 。 中性 粒细 胞 碱 磷 酶染 色 阳性率 1 %, 5 积分 2 1分 。骨 髓 活 检 : 少 许 骨及 骨髓 组织 , 血组 织增 多 , 中见 较 多异 型幼 造 其 稚 细胞 浸润 。 色体 检查 P 染 h阴性 ;c/ b 融合基 因 b ra l
院 。患 者 于 2 0 0 0年 8月 始无 明 显诱 因 出现 周 身 乏
力 ,间断发 热 , 8 3 ℃,伴寒 战 ,化 验 血常 规 示 T3~ 9
异 常 。 血 常 规 : C 2 .× o/ R C 2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x 0/ WB 21 1 9L. B . l9L. 2
H B 86 g d , L 7 19L G . / lP T 1x 0/ 。入 院诊 断 : 3 慢性 粒一 单 核 细胞 白血 病 。
维普资讯
2 0 第 3 第 6期 0 7年 4卷
中 国 肿 瘤 临 床 ,
・5 ・ 31
・ 篇论 著 ・ 短
僵 惶 单核 细 胞 白 病 急 变 1例 报 遇 再 支 献 复 习
李 冬云 叶霈 智 侯 丽 虞 欣 陈信 义 北 京 中 医药大 学东 直 门医 院肿瘤 血液 科 ( 京市 10 0 ) 北 0 7 0
入 院 后 第 四 天 4月 3 日血 常 规 WB 6 .× 0 C:42 1 9L P T 3  ̄ 0/ 。WB 0/ , L 9 1 9L C分 类 : 单 1 % , 单 原 4 幼 2 %, 粒 8 , 幼粒 6 晚幼 红 4 0 原 % 早 %, %。骨 髓 报 告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存在特征性的遗传学异常,靶向作用于Bcr—Abl 融合基因编码的P210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使得CML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进展。

作为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明显地改善CM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然而逐渐出现的耐药使其疗效受到了影响。

随着对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认为Bcr—Abl激酶区基因点突变是引起伊马替尼耐药的重要原因,对此研发了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尼洛替尼及达沙替尼。

尼洛替尼及达沙替尼较伊马替尼对P210融合蛋白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和抑制性,能够使各阶段CML耐药患者获得更好的缓解,并能使大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的生存,但对T315I突变无效。

处于临床试验中的第三代特异性分子抑制剂,如Bosutinib、Ponatinib等,能够逆转T315I所致的耐药,且能作用于Aurora激酶、SFK、LYN及SRC等其他分子靶点,有望解决更多的耐药难题。

[Abstract] Th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is characterized by a cytogenetic abnormality. The inhibitors of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which targeting the protein P210 encoded by Bcr—Abl fusion protein have made a revolutionary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ML. As the first—generation of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imatinib obviously improves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ML. However,the gradual occurrence of resistance to imatinib limits its efficacy. With the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we consider that Bcr—Abl kinase domain mutations have been extensively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matinib resistance. The limitations of imatinib have inspired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generation TKIs nilotinib and dasatinib. Compared to imatinib,nilotinib and dasatinib have stronger affinity and efficacy on P210 fusion protein,and make patients in each phase who resistant to imatinb achieving better response. Long—term survival is a reality for majority of patients,with the exception of those with the T315I mutation. The third—generation clinical candidates which targeting Aurora kinase,SFK,L YN and SRC,such as bosutinib and ponatinib,are effective salvage for patients with T315I mutation,and are expected to overcome the effect of resistance.[Key words]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Pathogenesis;Resistance;Treatment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占所有白血病的15%~20%,全世界年发病率(1.0~1.5)/10万,临床上分慢性期(chronic phase,CP)、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AP)和急变期(blastic phase,BP或blast crisis,BC)[1]。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摘要】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慢性髓系白血病。

发病率约为1~2/100 000/年,多数在60岁以后发病,男女发病比例约~3:1。

具体病因不明。

没有特异性的染色体异位。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感染、出血、疲乏、体重减轻、盗汗等,约半数病人有肝脾肿大。

CMML患者中位生存期约20个月,生存期可能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有关。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分类诊断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临床上很少见的一种血液病,其临床表现、生存期、血常规检查具有多样性。

近些年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认识几度产生变化。

现将CMML的诊断与治疗现状介绍如下。

1 分类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既往被认为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一个亚型,因其兼有骨髓发育异常和骨髓增殖的特点,2001年WHO造血和淋巴细胞肿瘤分类将CMML归属于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

上世纪50年代,Beattie、SINN、Pearson 等先后报道“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3],1972年,Hurdle等首先报道6例CMML 患者,1976年FAB协作组提出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分型建议,把MDS另立分型,正式提出CMML包含在MDS之内。

2001年WHO分类方案把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按系别分类为髓系肿瘤,淋巴系肿瘤,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肥大细胞疾患四大类,CMML被归入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D)。

WHO分类的 MDS/MPD 是一组髓系疾病,兼具即骨髓病态造血和骨髓增殖的双重特征。

病种包括: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不典型慢性髓性白血病(aCML)、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

以往分别归于MPD或MDS。

对CMML是属于MPD还是MDS一直存在争议, FAB曾建议将CMML再根据其白细胞计数的高低分为 MDS 样的CMML和MPD样的CMML,但两种CMML在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上并无区别,至今也没有发现在这两种CMML中有特征性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差异。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及相关药物作用进展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及相关药物作用进展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及相关药物作用进展程雅馨【摘要】伊马替尼,作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一线药物,近年来因基因突变导致的临床耐药病例屡被报道. 而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 ,如尼洛替尼、达沙替尼,虽然对大部分突变型有效,但均对T315I突变反应不佳,这无疑成为CML治疗的最大挑战. 该文就TKIs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进行阐述,并介绍尚在研究中对T315I突变型有效的药物.%Imatinib,as a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has been frequently reported about resistance to the drug.Second generation of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 TKIs) ,such as dasat-inib and nilotinib,are effective for several mutations,but do not respond well to T315I mutation,which became the greatest challenge to CML treatment.Here is to elabor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KIs,and introduce possibly effective drugs still under study forT315I mutant.【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02【总页数】6页(P313-318)【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315I;Aurora激酶抑制剂;AP24534【作者】程雅馨【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液科,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以Ph(费城)染色体为特征,即位于第9号染色体q34的ABL易位至第22号染色体q11上的断裂丛集区(BCR),形成BCR-ABL融合基因[1],传统的CML治疗方案包括白消安、羟基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干扰素和阿糖胞苷。

最新: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全文版

最新: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全文版

最新: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全文版)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CMML )是最常见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 ),年发病率为(3~4 )/10万。

近年,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二代测序(NGS )在临床的应用,更新了CMML的诊断和分型诊断标准和预后危度分组标准。

为了规范我国CMML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制定本指南。

诊断程序疑诊CMML患者以下实验室检查应作为必检项目:1 .外周血细胞计数。

2 .骨髓穿刺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

外周血涂片至少要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骨髓涂片应计数200 ~ 500个有核细胞。

原始细胞包括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非特异性酯酶等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的确认。

单核细胞应区分正常(成熟)和异常(不成熟,immature )单核细胞。

各系列是否有发育异常,判断标准与MDS的判断标准相同。

3 .骨髓活检组织切片病理细胞学分析和网状纤维(嗜银)染色,必要时用CD34、CD68、CD163和CD16等抗体加做骨髓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4 .骨髓和外周血免疫表型分析,特别是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分析(表 Do表1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分型单核细胞表型分型表型定义比例经典型(MOl )CD14Eight∕CD16・≥94%中间型(MO2 )CD14brigM∕CD16+<20%非经典型(MO3 )CD14dim ∕CD16÷<5%5 .染色体核型分析。

当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表2 )没有获得足够(20 个)中期分裂象时,应采用包括5q3L CeP7、7q31s 20q 、CeP8、CePY 和TP53探针加做荧光原位杂交(FISH )检测。

采用间期FISH , TET2 (位于 4q24 )、NFl (位于 17qll )和 ETV6 (位于 12pl3 )等基因隐匿性缺失检出率2% ~ 10% (表2 )。

1例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1例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1例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是一种以成熟和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特征的罕见白血病,表现为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伴有骨髓不成熟粒细胞增殖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它具有骨髓增生异常和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特征,2008年WHO将这种病划分为MDS/MPN综合症范畴。

现将本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男性,43岁,2012年11月发现乏力,就诊于外院发现白细胞升高WBC 54.06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3.9%,2012年11月17日就诊于我院,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脾脏肋缘下4横指可触及,肝脏肋下未扪及,血常规:白细胞,17.24×109/L,血红蛋白,101.00g/L,单核细胞绝对值,1.39×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3.71×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1.89×109/L,嗜酸性粒细胞2.2%,嗜碱性粒细胞1.3%。

,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显著增生占88%,原粒5%,早幼粒5%,杆状核26%,分叶核25%,未见原单及幼单,单核系统2%,全系统形态明显异常:巨变、同阶段细胞显著大小不均、核浆发育紊乱、核分叶过多或呈Pelger-Huet异常、碳核样变等;PB:白细胞分布明显增多,分类粒系比值显著增高,乳酸脱氢酶266 U/L;BCR/ABL-FISH 阴性,染色体检查:46,XY(6)阳性,BCR/ABL p210定量阴性,诊断: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予羟基脲降白细胞,2012年12月11日予地西他滨50mg (d1-3)治疗,期间粒细胞缺乏时间13d,期间输注红细胞6u,血小板1个治疗量,2013.1.9(用地西他滨后28d)行骨髓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活跃占71%,原粒细胞占6%,早幼粒8%,可见中毒颗粒,空泡及Dohle小体,红系比值稍低占19%,有轻度巨变。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对于不同类型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
03
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未来治疗前景
随着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未来可 能会研发出更加有效的药物和
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新型治 疗策略正在研究中,有望为慢 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提供
更多的治疗选择。
随着治疗的进步,慢性粒单核 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将得 到延长,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改
骨髓细胞学检查
通过观察骨髓涂片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协助诊断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并了解病情变化。
分子生物学检查
BCR-ABL融合基因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该基因的存在是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其他分子异常
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其他分子异常,如JAK2基因突变等,这些异常有助于解释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指导治疗。
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 病的预后也有很大影响,不同治疗方案的效 果和副作用不同。
生存率统计数据
慢性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80%,而加速 期和急变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国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研究组(ISSG) 最新数据显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
的中位生存期达到10年以上。
VS
放疗
通过使用放射线局部治疗肿瘤,减轻病情 症状。
干细胞移植
自体干细胞移植
从患者自身采集干细胞, 经过处理后回输到患者体 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 疫系统。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从供体(非患者)采集干 细胞,经过处理后回输到 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 血和免疫系统。
脐带血移植
使用脐带血中的干细胞进 行移植治疗,具有低免疫 排斥反应、高组织相容性 等优势。

慢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慢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慢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慢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淋巴系统血液疾病,它是由异常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增殖引起的。

这种疾病通常会影响50岁以上的较老人群,尤其是那些已经经历过其他白血病类型或其他先天性造血性紊乱的人。

慢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通常是广泛的,必须基于骨髓涂片、外周血涂片、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术等多个方面的检测结果。

以下是慢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常用的诊断标准:1.骨髓造血增生旺盛,至少有一种造血细胞类型占70%以上,而且骨髓内前体细胞小于20%;2.骨髓中单核细胞数量占所有细胞数量的10%以上;3.在血液外周,单核细胞数量占所有白血球的10%以上;4.浆细胞不超过5%;5.不符合慢性髓母细胞白血病等其他髓系肿瘤的诊断标准;6.异常免疫学染色或分析结果。

骨髓检查是确诊慢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手段。

在骨髓检查中,密度大的细胞会覆盖其他细胞,难以对其进行识别。

因此,必须使用染色或流式细胞术对骨髓样本进行进一步检测。

免疫表型分析同样是一种用于确认慢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重要工具。

用免疫表型分析可以获得关于细胞膜表面标志物的详细信息,以确认是否有免疫系统紊乱的迹象。

在对慢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之前,这些标准将被用于确诊患者的病情。

如果患者符合上述标准,那么医生通常会采取一些针对这种疾病的特殊治疗措施。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稍微减缓病情进展,也可以通过化疗和骨髓移植等方式完全治愈患者。

综上所述,慢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依赖于多种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只有在确定病情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正确的治疗措施。

当然,对于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来说,密切监测病情的严重程度也是非常必要的。

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淋变伴混合性表达)安宁疗护实践PPT课件

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淋变伴混合性表达)安宁疗护实践PPT课件
发生率统计
急淋变在CMML中的发生率因患者群 体和诊断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 总体而言,该转变是CMML疾病进程 中较为罕见且预后不良的事件。
混合性表达现象描述
混合性表达
指在同一白血病细胞中同时表达髓系和淋系抗原的现象,这种表达模式在形态学和免疫学上具有一定的异质性。
现象特征
混合性表达通常表现为白血病细胞既表达髓系特异性抗原(如CD13、CD33等),又表达淋系特异性抗原(如 CD19、CD10等),这种共表达模式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诊断难度。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与教育,让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提 高家属的配合度和满意度。
06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本次安宁疗护实践成果总结
成功控制症状
通过个性化护理方案,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 贫血、感染等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成效显著
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及家属减轻了焦虑、抑郁 情绪,增强了抗病信心。
3
营养支持治疗
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如补充蛋白质、 维生素等,以促进肝肾功能恢复。
其他可能出现问题预警
心理问题关注与干预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干预,以减轻患者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
疼痛管理与控制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以缓 解患者疼痛不适。
家属沟通与教育
预后影响因素
急淋变伴混合性表达作为CMML的一种 特殊病理类型,其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体能状态、疾 病分期、基因突变情况等。
VS
预后评估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 估。一般而言,急淋变伴混合性表达患者 的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且对常规化疗 方案的反应较差。因此,在治疗上需要采 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概述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L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职业因素、环境致癌因素、电离辐射及细胞毒药物有关。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主要特征在于外周血持续性单核细胞增多;≥;1&times;109/L,无 Ph 染色体(一种特异性染色体)或 BCR-ABL 融合基因(一种抗细胞凋亡的基因),常见临床症状为低热、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盗汗、出血等。

不同患者生存期相差较大,一般情况下中位生存期为20~40个月,约15%~30%患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英文名称: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LL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全身,血液常见症状:低热、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盗汗主要病因: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职业因素、环境致癌因素、接触电离辐射、细胞毒药物相关检查项目:血常规、骨髓检查重要提醒:一般情况下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40个月,约15%-30%患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临床分类:1、基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LL)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分类(1)CMML-0:原始细胞外周血中<2%,骨髓中<5%。

(2)CMML-1:原始细胞外周血中2%-4%,骨髓中5%-9%。

(3)CMML-2:原始细胞外周血中5%-19%,骨髓中10%-19%或见到 Auer 小体阳性。

2、基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兼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特征分类(1)MDS-CMML:外周血白细胞<13&times;109/L。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0例临床分析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0例临床分析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0例临床分析
车春兰;杨崇礼;杨天楹;钱林生;龚孝
【期刊名称】《临床血液学杂志》
【年(卷),期】1990()4
【摘要】本文报告了10例慢粒单白血病,并提出CMML可分为不典型CML伴单核细胞增多与RAEB或RA伴单核细胞增多两种类型。

【总页数】4页(P145-148)
【关键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不典型CML伴单核细胞增多;RA或RAEB伴单核细胞增多
【作者】车春兰;杨崇礼;杨天楹;钱林生;龚孝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464空军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
【相关文献】
1.老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J], 向琪;杨方方;王顺清
2.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方案治疗初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J], 李佳明; 陈玉宝; 张苏江; 严泽莹; 王莹; 刘之茵; 孙海敏; 陈钰
3.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临床特征及地西他滨疗效分析 [J], 吴霞; 蔡奕峰
4.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临床特征及地西他滨疗效分析 [J], 吴霞;蔡奕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探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探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探讨【摘要】目的探究血细胞形态学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的作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血液科被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含有BCR 融合基因及Ph染色体将其分为两组,即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于油镜下对两组患者骨髓片不同细胞百分比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阳性组和阴性组幼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幼红细胞、嗜碱粒细胞和原始细胞所占百分比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可提高临床鉴别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细胞;形态学慢性骨髓白血病,即我们常说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随着细胞遗传学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常规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遗传物质被发现,其结构组成并非BCR融合基因和Ph染色体[1],因而临床上将其命名为非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随着近年来临床检查手段的不断丰富和改进,国内外学者逐渐发现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之间的差异性较大[2]。

世界卫生组织在最新的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类制定了相关的分类标准,即是否含有BCR 融合基因及Ph染色体[3]。

若按照目前的遗传学上的分类标准,通过血液涂片或骨髓涂片可将其进行有效的区分,该方法对于临床检验工作者而言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4]。

目前针对此类研究的国内外报道非常少,本研究通过间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非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涂片进行对比,探究血细胞形态学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的作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血液科被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就诊原因为头昏、四肢无力的患者44例;周期性低热、腹部胀疼的患者19例,淋巴结肿大患者18例,肝部肿大患者12例,脾部肿大患者27例。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完整版)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完整版)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完整版)—、概述慢性髓性白血病(CML Z常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常以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及中性中、晚幼粒及成熟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为其特征。

9 5% 以上的患者具有Ph 染色体Z所有的CML都有BCR和ABLI基因重排。

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仃KI)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使CML患者的10年生存率达85%~90%,尼洛替尼、达沙替尼等二代TKI —线治疗CML 能够获得更快更深的分子学反应,亦成为CML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选择。

TKI治疗获得持续稳定的深度分子学反应超过2年以上的患者,部分能够获得长期的无治疗缓解(TFR , treatment free remission,),即功能性治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曾经是CML的一线治疗方案,但供者来源、患者年龄、移植相关风险等多种因素限制其应用,逐步成为TKI治疗失败或不耐受后的二线甚至三线治疗选择。

在CML的治疗中应该在详细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后,向其推荐优先治疗药物选择,参考患者的治疗意愿,进行下一步治疗。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CML约占成人白血病的15% ,全球年发病率约为(1.6-2 )/10万人我国年发病率为(0.36〜0.55 )/10万人。

随着年龄增加Z CML发病率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美国低于20岁人群年发病率大约0.2/10万,80-90 岁人群年发生率增加至10/10万,中位发病年龄67岁;欧洲患者中位年龄为60岁。

中国CML患者较西方更为年轻化,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ML中位发病年龄45〜50岁。

CML致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较为公认的因素是电离辐射,暴露于辐射的人群有较高的CML发病率。

没有证据表明其他因素与CML的相关性。

(二)临床表现1 .症状CML起病缓慢,其自然病程包括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

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诊治中的研究进展蒋明;陈文聪;郑多【摘要】BCR-ABL融合基因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特征性标志,根据BCR的断裂位置主要分为3个类型:M-BCR、m-BCR及μ-BCR。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突变对于CML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名称】《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年(卷),期】2016(044)003【总页数】5页(P356-360)【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分子生物学技术【作者】蒋明;陈文聪;郑多【作者单位】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科教科,广东深圳518081;深圳大学医学院部;深圳大学医学院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而引起的疾病,在白血病病例中占15%~20%[1-2]。

CML的主要特征是在外周血、脾以及骨髓中的未成熟或者成熟的髓细胞增多,并且细胞中带有异常的染色体Ph(Philadelphia Chromosome)。

Ph染色体是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长臂远端的白血病原癌基因ABL易位至第22号染色体BCR基因的断裂点形成的[3-5],在分子水平上产生了BCR-ABL融合基因,导致持续且异常活化的酪氨酸激酶,干扰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凋亡程序,导致白血病的发生[6-7]。

以往临床使用细胞遗传学的方法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Ph染色体用于诊断CML的金标准,并进行疗效的监测。

随着对BCR-ABL融合基因的不断研究,对酪氨酸激酶的功能了解越来越深入。

目前对CML患者的治疗,已从传统的姑息性治疗、化疗,发展到使用特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进行分子靶向治疗[8] 。

一例易漏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分享

一例易漏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分享

一例易漏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分享1、前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骨髓增殖性肿瘤,在2022年第五版WHO造血淋巴肿瘤分类中被定义为t(9;22)(q34;q11)产生的BCR::ABL1融合基因。

各年龄均可发病,国内中位年龄为45~50岁,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2、案例经过患者,女,54岁,因“大便不成形1+年,发现胃肠息肉6天,现为行息肉切除术。

”入院。

查体: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明显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心脏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右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满意扪及,肝脾区无叩痛,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腹部彩超:多发性肝囊肿。

胆囊壁不光滑。

胰、脾、双肾、膀胱:未见明显异常。

双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

实验室检查结果:1、血常规检验报告(见图1)图1血常规显微镜复检:白细胞分类,中幼粒:1.0%,晚幼粒:2.0%,中性杆状粒:7.0%,中性分叶粒:74.0%,嗜碱:3.0%,单核细胞:5.0%,淋巴:8.0%。

与消化内科医生沟通:通过以上血常规结果我们发现该病人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且嗜碱性粒细胞偏高,虽病人无相关临床表现,但不排除CML可能,因此,经过讨论,暂停息肉切除术,寻找白细胞增高原因。

2、骨髓细胞学检查(见图2)镜下描述:2.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2.2细胞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示:原粒:0.5%,早幼粒:2.5%,中幼粒:13.0%,晚幼粒:25.5%,中性杆状粒:37.5%,中性分叶粒:11.5%,嗜酸:2.0%,嗜碱:1.0%;中幼红:2.0%,晚幼红:2.0%;淋巴:1.0%,单核:1.5%。

粒系占93.5%,红系占4.0%,粒:红=23.38:1。

2.3粒系异常增生,以中、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分数内外可见嗜酸、嗜碱性粒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MPN-type
– significant weight loss – drenching nigh sweats – left upper quadrant pain from significant splenomegaly
Morphology (PB)
PB monocytes usually range from 2 to 5 × 109/L, but may exceed 80 × 109/L.
monocytic proliferation can be difficult to appreciate (cytochemistr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bnormal monocytes have
Monocytosis with morphologicadllyenser chromatin, nuclear
Occasionally, overexpression of CD56, aberrant expression of CD2, and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HLA-DR, CD13, CD15, and CD36 may be observed.
Histopathology
relatively insensitive as compared with cytochemistry or flow cytometry
the most reliable markers : CD168R, CD163
The monocytes generally are mature, but can exhibit abnormal granulation or unusual nuclear lobation or chromatin patten. (abnormal monocytes)
Dysgranulopoiesis is present in most cases.
3 JMML 4 MDS/MPN, U (RARS-T, refractory
anemia with ringed sideroblasts associated with thrombocytosis)
Definition
A clon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disorder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n absolute monocytosis (>1×109/L)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and the presence of myelodysplastic and myeloproliferative features in the bone marrow.
The PB and BM cells usually express CD33 and CD13, with variable expression of CD14, CD68, CD64.
An increased percentage of CD34+ cell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early transformation to acute leukemia.
CMML-1 (BM)
CMML-2(BM)
Representative peripheral blood and BM smears
distinction between promonocytes and abnormal monocytes may be problematic
Immunophenotype
grnulocytic proliferation an increase in erythroid precursors
mild to moderat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reticulin fibres (30%)
Immunohistochemistry on tissue sections
(优选)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 病诊治进展
Contents
1 Definition 2 Diagnosis 3 Risk stratification 4 Therapeutic options
Definition
WHO Classification of MDS/MPN
1 CMML
2 Atipical CML, BCR-ABL1 negative
normal monocytes (PB)
convolutions and folds and a
more greyMCiysotohnpolcacystymesticwoaibtphnlonarumcslaemlaitrie.asn(dPB)
Promonocytes typically have a light-gray cytoplasm with a few lilac-colored granules and a stippled nuclear chromatin.
Morphology (BM)
hypercellular in over 75% of cases
normalcellular and hypocellular also occur
dysgranulopoiesis, dyderythropoiesis, micromegakaryocytes amally lobated nuclei (in up to 80% of patients)
(WHO classification of myeloid neoplasms)
Diagno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 MDS-type
– Fatigue and dyspnea due to anemia –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s – rarely bleed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