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宽度如何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宽度如何确定
【内容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主要项目之一,其宽度的确定是道路规划设计中争论的焦点。本文从确定城市道路宽度的影响因素及各组成部分宽度的确定论述了城市道路宽度如何确定。
【关键词】城市道路宽度影响因素
城市道路宽度也称为路幅宽度,我国一般叫做红线宽度,包括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和绿化带等部分组成。
一、确定城市道路宽度的影响因素
1、交通量与人流量的要求
根据道路的功能、交通量以及人流总量等因素可以确定道路的组成部分及相应的宽度。它们的总和就是道路的红线宽度。
2、建筑艺术上的要求
道路宽度应能保证对建筑物有良好的能见度即保证道路上的行人能很好地全面地观看建筑物立面。因为封闭视角为45度,因此当道路宽度大于或等于建筑物的高度的一倍时,才能看清各座建筑物的立面。不然的话,会对建筑物上层的比例造成错觉,并且显得房屋太高、道路太窄,给人以沉重的压迫感。
3、日照通风的要求
阳光对人类活动和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为使道路两侧的建筑物有做够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道路宽度和沿街建筑物高度有一个合宜的比例。对于此比例所处的纬度不同的地区要求的不一样。
其此例关系为:1:tg(90–(φ+Φ))
φ为所占纬度Φ为地轴倾斜度
再一个,我们知道,自然通风式借助于风压或热压作用使空气流动的。在一般情况下,风压往往是主要风源。通过风的气流和风压对建筑物的模拟实验,道路两侧建筑物之间越大,自然通风也越好。当街宽与建筑物高值比为1:3时,风压略有减小,自然通风有利。当比例为1:2时。风压减小太多,尚能通风。当比例为1:1时,基本上没有通风。
城市通常采用1:2的比例。
4、防水、防火、防地震的要求
考虑道路一侧的建筑物发生倒塌、着火等仍能保障道路另一侧车道继续维持交通和进行救灾工作,高度与街宽比为1:2为宜。
二、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机动车道主要是供各种机动车辆行驶,其宽度的确定在理论上是需要的车道数和一条车道所需宽度的乘积,所需的车道数可根据高峰小时要求通过的交通量除以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而求得。所以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公式为:
机动车车行道宽度= 单向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一条车道的平均通行能力×2×一条车道宽度
一条车道的宽度,目前采用经验公式进行推算:
1、对向行车的横向安全距离(X):
X=0.7+0.02(υ1+υ2)3/4
式中υ1与υ2分别为上下行车辆的车速。
2、同向行车的横向安全距离(D):
D=0.7+0.02υ3/4
式中υ—采用各种车辆中最快的车速。
3、车身与侧石之间的安全距离(C):
C=0.4+0.02υ3/4
式中υ—采用靠边行驶时降低了的车速。
由上述三个经验公式可知:车道宽度与车辆的速度有关系。速度越快车道越宽。因此,可以这样说,要想建设一条好的道路,就必须有一定的速度范围,即有最大限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一般城市主干路小型车道宽度选用3.5米,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选用3.75米,支路车道最窄不宜小于3米。
确定机动车道宽度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车道宽度的互相调剂与互相搭配,如:3.5米的车道与3.75米的车道及3.0米的车道在计算时可以酌量搭配,机械地采用某一车道宽度的倍数的做法并不经济合理。二是道路两个方向的机动
车车道数一般不宜超过4-6条,与其修筑超过6条以上的车道,不如改善交通集散点的布局或开辟平行的交通路线来分散交通为好。
三、非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非机动车道主要是专供自行车、三轮车等非机动车辆行驶,其中自行车占绝大多数,因此,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常按自行车道进行设计,以其他非机动车进行校核。
1、自行车道
自行车道的宽度,根据调查资料推荐为:一条自行车道的宽度是自行车本身的宽度0.6米,加上行驶时左右摇摆各0.2米,和两侧车辆的安全距离各有0.25米,故一条自行车道宽为1.5米。故一般推荐:一条自行车道宽为1.5米,两条自行车道宽度为2.5米,三条自行车道宽度为3.5米。
再根据自行车流量,即各单车带的折算系数来推算出单车带条数,以及求出其宽度。
2、其他非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应保证最宽的车辆有超车或并行的条件。如保证1辆三轮车和1辆大板车并行时,其宽度最小为4.5米-5.0米,同时亦能满足1辆板车靠边停车,1辆三轮车行驶及1辆自行车超车的要求。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可推荐为5.0米(或4.5米)、6.0米(或5.5米)、7.0米(6.5米)。如考虑将来可能改为行驶机动车辆,则以6.0-7.0米为妥。
3、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宽度
根据高峰小时交通量和道路的可能通行能力,先初步确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各自所需要的车道数和宽度。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最后定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所需要的车行道宽度。
四、人行道宽度的确定
人行道的宽度取决于道路功能、沿街建筑性质、人流密度,种植绿化还有配套设备、电讯、电力等管线的位置布置。
根据经验,人行道单带的宽度为0.75米。在车站、大型百货商店及全市性商业大街上则采用0.85米—1.00米。
一般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全市性商业大街的单侧步行带不宜少于6条,次要道路不少于4条,居住区道路不少于2条。
鉴于行人交通流向、流量变化的因素,通常对火车站、汽车站(长途)、大型商店、大型公共文化场所这些流量大且集中的地段。人行道路必须采用将建筑物红线后退的方式以局部进行加宽。
道路绿化应在保证交通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设计,无论选择种植位置、种植形式、种植规模等均应遵守这项原则。在生活性道路上可布置有花、草、灌木的街心花园或路边公园;在宽度大于40米的滨河路或主干道上,当交通条件许可时,可考虑沿道路一侧或两侧重行种树。行道树的最小布置宽度应以保证树种生长的需要为准,一般为1.5米。道路分隔带兼做公共车辆停靠站台或供行人过路临时驻足之用时,宽度应在2米以上。
当管线埋伏在人行道下面时,人行道的宽度要既能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又要满足敷设管道的要求,例如,埋设电力、电讯、电缆和给水管三种基本管线所需的宽度为4.5米加上行道树和路灯杆最小占地宽度1.5米,则单侧人行道的宽度不得少于6米。
综上所述,道路红线宽度的确定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不能从单方面来加以确定。要兼顾近、远期道路的功能,车流量、人流量,还有通风、采光、防灾的要求,要权衡利弊,统一协调,科学地确定。
参考文献:
1、人民交通出版社周荣沾主编《城市道路设计》ISBNF 114-00107-X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任福田肖秋生薛宗蕙编著《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ISBN 7-112-03601-1
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编《城市规划相关知识》ISBN 7-80177-073-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