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17、少年闰土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设计下载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17少年闰土》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17少年闰土》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闰土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村的美丽风光和朴实生活。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习效果。
2.问题导向: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闰土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你们对闰土有什么了解?他的生活是怎样的?
3.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课文,如《少年中国说》,让学生对农村孩子的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讲授新知
3.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讨论等实践环节,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感受到闰土的可爱和纯真,培养对农村孩子的关爱之情。
2.学生能够理解到劳动人民的辛勤和付出,培养对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交流,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发现闰土的优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练习题包括:词语填空、句子仿写、段落分析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深入领会作者对友谊的怀念之情。
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对复杂文本的解读。
4.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背景介绍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少年闰土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4.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意图等,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2.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少年闰土的形象描绘,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3.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对复杂文本的解读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3.针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差异,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17《少年闰土》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17《少年闰土》优秀教学案例
3.能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农村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广阔前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闰土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闰土的形象特点,通过对比分析闰土与“我”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农村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广阔前景。同时,注重对课文中优美语句的品析,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农村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我还将运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农村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17《少年闰土》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少年闰土》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少年闰土的聪明才智、勇敢善良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闰土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激发他们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闰土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闰土的形象特点,通过对比分析闰土与“我”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农村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广阔前景。同时,注重对课文中优美语句的品析,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丰富多样: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农民代表分享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村生活,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六年级语文教案 少年闰土【省一等奖】

六年级语文教案 少年闰土【省一等奖】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现在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很难理解,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有关鲁迅及背景的资料。

四、教学准备:1、查找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

2、本文生字词及课文插图课件。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

1猜人物。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猜猜他是谁?2介绍鲁迅。

(课后资料袋内容)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1)检查生字.(2)结合句子理解词语.“其间”“带”“家景”“值年”“仿佛”“愿心”、“熟识”、“无端”、“素不知道”、“如许”,明确“希”现在写成“稀”。

师:要知道鲁迅先生当时,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代。

所以读鲁迅先生这一时期作家们的文章,你会碰到很多这样的词汇。

我们要运用很多方法像联系上下文、用现代词汇代替、找近义词等等来读懂它们。

理解文章意思。

3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7 少年闰土》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7 少年闰土》优质课教学设计_1

17、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理解“熟识、忙月”等词语的意思;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背诵第1自然段。

2、抓住描写闰土外貌、动作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特点。

能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写人物的外貌,写出人物的特点。

3、进一步感受鲁迅语言的魅力和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抓住对闰土的外貌、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写人物的外貌,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共2课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揭示课题。

1.简单介绍鲁迅的小说《故乡》,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知道文中的“我”并非鲁迅本人。

2.揭示课题,注意“闰”字的书写。

(简介闰年、闰月)过渡:闰土是一位怎样的朋友?作者又是怎样介绍这位朋友的?二、初读课文,初识少年。

1.自由读课文:①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②试着完成《作业本》第32页,第1、2小题;③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2.交流:(1)检查预习:a、检查词语b、校对《作业本》第1题。

(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3.小结。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感受少年的勇敢。

1.过渡:三十年过去了,作者一想到闰土,他的脑海里就会立即浮现出这样一个情景,出示第1自然段。

2.自由读,你感受到什么?3.交流:(1)抓住“深蓝”、“金黄”、“一望无际”、“碧绿”等词语,感受海边瓜地的美。

(2)抓住动作、年龄等感受少年的机智勇敢。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2--4自然段,品读少年的外貌1.过渡:当我第一次见到闰土的时候,他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呢?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用“——”划出来。

2.交流:----怎样的闰土,哪里体会到的?(体会闰土的可爱、淳朴、健康等,相机介绍小毡帽和银项圈,感受闰土身上的乡土气息与他父亲对闰土的关爱。

)-----是怎么写闰土的?(抓住闰土的特点来写,他的穿着打扮具有绍兴地方特色。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郑、拜”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弄清少年闰土讲的四件事。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鲁迅生平以及浙江绍兴的风土人情等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你们了解他的作品吗?2.课件出示鲁迅的照片、简介。

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出示少年闰土的照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就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板书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再结合预习,你知道“闰土”是谁吗?他和“我”是什么关系?(“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他们是主仆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写了闰土的几件事?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2.检查预习。

3.质疑: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作上批注。

先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4.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人和事让你感受到了友谊的美好?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要求:每组整理出一份讨论报告,分享在下一节课上。
5.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为下周的语文活动课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友谊、成长等主题,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6.课后延伸,拓展视野:教师可推荐与鲁迅相关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拓展知识视野。
7.评价方式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自己的童年吗?那些美好的时光里,有没有一些特别难忘的人和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对自己童年时期一个朋友——闰土的回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在学习《少年闰土》这一课时,学生对于课文中所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对于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也有一定的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
3.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友谊的珍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活动,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17少年闰土》优质课获奖教案_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17少年闰土》优质课获奖教案_0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闰土的外貌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鲁迅先生的图片、相关资料,描写闰土外貌句子的投影片。

三、教学环节:1、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3、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重点难点:(一)激情导入1、(出示鲁迅的图片)鲁迅先生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浓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2、同学们对鲁迅还有哪些了解?相互交流交流。

3、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一篇节选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少年闰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给文中的生字注上音序、部首、结构、笔画。

3、反馈学习情况。

课文中有些词语,可能读起来会感到陌生。

在读完课文后,集体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以便理解课文内容。

(1)可以采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其间、无端、素、如许、单知道”等词语。

(2)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祭祀、值年、五行、竹匾、秕谷、潮汛、跳鱼儿”等词语。

4、“闰土”和“我”是什么关系?(“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闰土和“我”是仆人与主人的关系。

)(三)初识闰土,学习外貌描写。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闰土的外貌。

(出示第一自然段以及图片。

)3、从闰土的外貌中,你知道了什么?(集体自主交流,照顾好“学困生”,激发情趣。

)4、第一自然段也描写了闰土的外貌,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少年?(天真、活泼,很受大人疼爱的健康的海边少年。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7 少年闰土》 优质课教学设计_3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7 少年闰土》 优质课教学设计_3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首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敏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对儿时的好友闰土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文章在刻画人物时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表达方法。

1.开篇的环境描写简洁不失大气,深邃不失明朗,开阔不失美妙,为写闰土提供了一个宽广的空间和舞台。

2.开篇的动态描写紧随环境描写其后,以简笔画的形式勾勒了一个勇敢无畏、机敏可爱的少年形象,笔墨不多,但是印象非常明晰,利利落落的单个动词的使用是这个人物形象透着少年的纯朴,符合这样一位生活在海边的农村少年的身份。

3.外貌描写不仅凸显了人物的性格,还彰显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与开篇的外形描写遥相呼应。

4.叙事写人,借事抒情。

课文通过四件事从不同方面表现了人物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并渗透了作者真切的情感。

【教学目标】:1.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祭祀、秕谷、弶、猹、鹁鸪、獾猪、五行”等词语。

2.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联系下文体会中心段落在文章布局谋篇的作用,练习围绕一段话布局整篇文章的结构。

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联系下文体会中心段落在文章布局谋篇的作用,练习围绕一段话布局整篇文章的结构。

第一课时一、揭题,读题。

强调“闰”的读音。

二、字词教学。

1.课文中有许多像“闰”这样容易读错的字词,我们来认一认,读一读。

2. 课件出示:祭祀秕谷弶猹鹁鸪獾猪五行竹匾3.学生认读词语,在课堂练习本上书写。

三、抓关键信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课文简介”:本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文中用“我”回忆的方式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表达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1)读一读。

(2)请你找出三个关键词。

(短篇小说人物形象怀念)(3)在课文题目后面批注三个关键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优质课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4少年闰(rùn)土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的多种语文学习能力”这一教学理念,本案从新课的预习检测到深入文本、钻研内涵,再到领悟写法、体会情感,这一系列的阅读理解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以思激思,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体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妙趣横生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总目标,也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直奔中心,围绕中心学习四件趣事,最后又聚焦到中心句的教学策略。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看法之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合作探究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并依据“我”与闰土的离别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的小练笔;最后帮助学生透视文章的写作背景,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设计学生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完成课前预习卡。

2.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1.激趣:着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儿时的一个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奇异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2.导入:(伴随音乐声听老师讲故事)故事中的刺猹少年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板书:少年闰土)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齐读课题)设疑:“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我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4.质疑:为什么一个仆人能给作者留下这么深的印象设计意图:运用课件出示图片,音乐声中听故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理清课文中人物的关系,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1、教学内容: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2、教学重难点: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是本课的重点,而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更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课文时代较远,有些句子还深奥难懂,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片面的理解,对人物感情也不一定能准确把握。

所以我先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拉近与课文的距离,然后采用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背景材料,并采用联想法、谈话法将学生带入文章情境,从而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四、媒体选择和设计ppt五、教学过程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师: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学生搜集鲁迅资料,师归纳介绍。

师:本组课文就让我们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师:让我们先翻开导读,看看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什么?生:本组课文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导读中的要求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师:让我们拿出预习学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交流。

(小组共同交流预习学案的内容)师: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们小组内还有哪结不明白的问题呢?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一)小组合作交流师: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请看大屏幕(出示导学案的问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4.情感体验,提升价值观: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少年闰土的情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读写结合,提高素养: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6.课堂小结,巩固知识:在课堂结束时,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1.学生对文中农村生活、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少年闰土形象的理解。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中生词、短语及写作方法的学习掌握情况。
3.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对课文所传递的勇敢、善良、关爱他人等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4.学生在合作探究、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6.家长参与:请同学们与家长分享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增进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
7.预习提示: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课文背景,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时要注重层次性和多样性,既要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度调整作业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成长。
3.课堂小结,巩固知识: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发学生对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鲁迅先生吗?对他的作品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认知。

部编六上语文《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六上语文《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少年闰土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会写“郑”“拜”等12个生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二)能抓住关键词句,利用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朗读、讨论等多种方式立体感知闰土形象。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中“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并尝试运用,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借助资料了解作者1.初识鲁迅。

(1)学生说说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2)(出示单元篇章页上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学生读这段话,谈对鲁迅先生的新了解。

2.揭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去认识一位海边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二)利用导图,理清文章脉络1.初读全文,梳理事件。

(1)快速朗读课文,借助课后习题,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闰土写了哪几件事?在旁边写写批注。

(2)交流反馈并相机板书。

(预设:相识、相处、离别)(3)这几件事中,给文中的“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事?(预设:相处)(4)引导交流。

为什么“相处”让我“印象”最深?预设:篇幅长(第六至第十八自然段);因为闰土给“我”讲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新鲜事。

2.思维导图助力内容概括。

(1)按要求阅读。

(出示学习任务一)(2)学生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分享。

(3)交流反馈。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看跳鱼儿。

(相机板贴)(4)小结。

刚才我们借助思维导图,知道闰土告诉了我“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新鲜事。

3.聚焦“瓜地刺猹”。

对于文中的“我”而言,这四件新鲜事,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说说你的理由。

(1)指名交流。

预设:“瓜地刺猹”。

因为课文第十至第十五自然段都在介绍瓜地刺猹,课文的开头也描写了这件事。

(2)过渡。

是呀,课文第一自然段就描写了这件事,可见作者对这件事印象至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三)品读“瓜地刺猹”,感受闰土形象1.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按要求阅读。

(出示学习任务二)(2)交流反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等奖教案

第八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课文,以及习作《有你,真好》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与鲁迅先生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注意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对黑暗的旧社会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以想促悟,读中悟情的方法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习作紧扣单元目标: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习作要求是要把事情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拟好自己的习作题目;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

24 少年闰土1.会写“郑、拜”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郑重、供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重点1.关注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我”内心世界的变化。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学会仿写。

难点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共有12个生字,生字的学习,要结合词语教学进行。

“伶俐”中的两个字是形声字,由“人+令=伶、人+利=俐”的构字特点,从而明确“伶俐”的意思,指清楚明白,说明这个人很聪明机智,可以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

汉字的书写归类,指导好左右结构的字该如何写,如“郑、拜、租、撒、缚、猬、伶、俐”。

2.阅读理解关注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通过换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演练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充分想象画面。

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闰土的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识多广,感受“我”对闰土的喜爱之情,体会“我”内心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3.表达运用学会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仿照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一等奖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一等奖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一等奖《《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一等奖《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

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

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少年闰土》教案,欢迎参考!教学目标:1、会写7个字。

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4、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

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

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

(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

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有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

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检查学习情况(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2)正音(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1、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2、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3、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七、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板书设计:少年闰土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4.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

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3、学生畅谈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4、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

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7、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8、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

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9、“看瓜刺猹”动画演示(1)再次体会感情(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

(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

(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3、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

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弶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弶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板书:“我”盼望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

3、学生默读勾划。

4、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

请在小组内给同学们讲讲。

6、小组讲。

7、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

8、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

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1、现在集体朗读插叙部分,体会这几段话的意思。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

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

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3、读第14、16自然段(1)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师生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而“我”却不知道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2)小组讨论、交流: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板书:羡慕佩服向往七、学习“分别“部分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

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2、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八、作业布置1、多音字注音组词空()()正()()尽()()行()()圈()()佛()()2、比一比,组词语.钮()傅()厨()胯()扭()缚()橱()跨()租()窜()蓄()谓()祖()串()畜()猬()3、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思⑴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板书设计:17、少年闰土稀奇事反映品质详写在雪地捕鸟———聪明能干管西瓜刺猹———机智勇敢海边拾贝壳略写见多识广沙地有跳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