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课程简介(口腔)

合集下载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口腔内科学是口腔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学科和主干学科。

目前在国内它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三门课程, 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口腔粘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紧密结合临床, 讲述口腔内科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0.76:1。

即讲课52学时,实验68学时。

四教材:1.《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樊明文, 2版, 2003年。

2.《牙周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曹采方, 2版, 2003年。

3.《口腔粘膜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秉琦, 2版, 2003年。

II正文牙体牙髓病学第一篇龋病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的历史及龋病危害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概念及龋病的特征。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龋病的定义、特征及好发部位。

(二)熟悉龋病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熟悉龋病流行评价方法。

(三)了解龋病的历史, 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内容龋病的概念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病因学说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病因。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牙菌斑的三层结构特点、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微生物致龋的证据及三类主要的致龋微生物、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蔗糖与龋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氟的抗龋机理、牙对龋病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掌握唾液与龋病的关系、Miller化学细菌学说(先进性与局限性)和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口腔内科学高级教程

口腔内科学高级教程

口腔内科学高级教程1.口腔内科学概述口腔内科学是指研究口腔内部疾病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

口腔内科学不仅是一门医学学科,也是口腔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腔内科学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疾病包括牙齿病、口腔黏膜病、唾液腺疾病、颌面疼痛等。

2.牙齿疾病2.1龋齿龋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原因是牙齿表面细菌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齿表面矿质溶解,形成空洞。

患者需要及时刷牙、漱口、定期洗牙,避免食用粘性、高糖食物。

2.2牙周疾病牙周疾病是指影响牙周组织健康的疾病,包括牙龈炎、牙周炎等。

牙周疾病的主要症状为牙龈肿胀、出血、牙齿松动等,患者需要及时联系口腔医生进行治疗,定期进行口腔清洁保健。

3.口腔黏膜病口腔黏膜病是指影响口腔黏膜组织健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口腔溃疡、口腔白斑、口腔干燥等。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口腔黏膜病,避免拖延疾病。

4.唾液腺疾病唾液腺疾病是指影响唾液腺组织健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唾液腺炎、唾液腺结石等。

患者需要及时就诊,口腔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或手术。

5.颌面疼痛颌面疼痛是指颌面部的疼痛,通常是由口腔疾病、颞颌关节病变、神经炎等引起。

治疗颌面疼痛需要深入了解疼痛的来源,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6.口腔内科学的预防保健预防保健是口腔内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患者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口腔健康的保护:6.1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口腔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口腔疾病,并采取早期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

6.2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可以减少对口腔健康的影响,避免食用高糖、酸性等对口腔有损伤的食物。

6.3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定期洗牙等是保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措施。

6.4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口腔健康有着很大的损害,戒烟限酒是保护口腔健康的有效措施。

7.总结口腔内科学是为保障口腔健康而专门研究的学科,患者需要掌握口腔内科学的基础知识,认真进行预防保健。

当发现口腔问题时,患者需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口腔诊疗,以避免口腔疾病的恶化和对身体的损害。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提供与口腔内科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口腔内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并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

授课内容1. 口腔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2. 口腔内科学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 口腔内科学的常见疾病和临床表现4. 口腔内科学的诊断技术和辅助手段5. 口腔内科学的治疗方法和原则6. 口腔内科学的预防和保健措施教学计划第一周- 授课内容:口腔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研究任务:阅读相关教材,了解口腔内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第二周- 授课内容:口腔内科学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研究任务:研究口腔内科学的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熟悉常见疾病的致病因素第三周- 授课内容:口腔内科学的常见疾病和临床表现- 研究任务:研究口腔内科学的常见疾病和其典型临床表现,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第四周- 授课内容:口腔内科学的诊断技术和辅助手段- 研究任务:研究口腔内科学的常用诊断技术和辅助检查手段,掌握其适应症和操作方法第五周- 授课内容:口腔内科学的治疗方法和原则- 研究任务:了解口腔内科学的常用治疗方法和治疗原则,掌握其选择和应用第六周- 授课内容:口腔内科学的预防和保健措施- 研究任务:研究口腔内科学的预防和保健知识,掌握口腔卫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 考试成绩:期末闭卷考试,检验对口腔内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参考教材- 《口腔内科学教程》- 《口腔内科学导论》- 《口腔内科学实践指南》以上大纲为参考,具体内容可能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第一篇:《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口腔内科专业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得到比较全面的口腔内科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

掌握窝洞的制备原则,掌握牙髓治疗的方法及基本技术的具体操作程序,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8学时。

四使用教材:《口腔内科学实验教程》自编教材:口腔内科学教研室,欧忠辉主编。

Ⅱ正文实验一龋病损害及洞形结构的认识、石膏牙I、V类洞的制备一教学目的在认识龋病损害的基础上掌握窝洞的分类,学会制备石膏牙I、V类洞。

二教学要求(一)理解龋病损害的特征、好发部位及龋病深度的划分。

(二)掌握窝洞定义、结构、命名及分类。

(三)了解I、V类洞形特点及制洞原则,以及I、V类洞的外形设计,倒凹固位形的部位,洞底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一)龋病的认识(二)石膏牙I类洞的制备(三)石膏牙V类洞的制备实验二石膏牙Ⅱ、Ⅲ类洞的制备一教学目的在认识Ⅱ、Ⅲ类洞定义的基础上,学会制备石膏牙Ⅱ、Ⅲ类洞形。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Ⅱ、Ⅲ类洞形特点及制洞原则。

(二)掌握邻面洞龈壁、轴壁、髓壁的制备方法。

(三)掌握Ⅱ类洞邻面洞以及Ⅲ类洞舌面洞的洞形设计。

三教学内容(一)洞形复习(二)石膏牙Ⅱ类洞的制备(三)石膏牙Ⅲ类洞的制备实验三离体下颌磨牙I、V类洞形制备离体上颌磨牙Ⅱ类洞的制备一教学目的在离体下颌磨牙上制备Ⅰ类洞、Ⅴ类洞,学会使用牙科用钻针,掌握离体上颌磨牙Ⅱ类的制备。

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口腔内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口腔内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内科学》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医学技术系适用专业: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类型:专业课程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口腔内科学》是执业医师考核的重要内容。

口腔内科学是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的分支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口腔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口腔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能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设计思路围绕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口腔内科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

在授课中,注重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把知识目标定位于医疗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传授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资料搜索等应用能力;在素质培养方面: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

本课程安排在第3、4学期,课程建议总课时234学时,理论为138学时、实训为9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口腔内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口腔内科检查方法,门诊病历书写。

2.掌握口腔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

3.能够进行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及卫生宣教。

4.熟悉口腔黏膜病、儿童牙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5.了解老年牙病的特征及治疗。

(二)能力目标1.能够规范进行口腔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正确处理。

2.会进行口腔内科基本临床操作。

3.能独立进行社区口腔卫生保健。

(三)素质目标1.关心病人,工作认真负责。

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意识。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根据本课程标准,选用多层次多版本《口腔内科学》教材及相关资料作为参考。

口腔内科学

口腔内科学

一、名词解释1.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主要研究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2.冷热诊牙髓活力测试:指用低于10°C 和高于60°C的温度测试牙髓活力,前者为冷诊,后者为热诊。

#3. FDI记录法:是一种采用二位数记录牙位的标志法,第一位数字代表象限,第二位数字代表牙齿的min 名称。

4龋病:是牙齿硬组织在多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产生色(白垩色、黄褐色、黑褐色),(缺损成洞),质(疏松软化)3方面改变的慢性破坏性疾病5.牙菌斑:是细菌生存的复杂的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条件适合便会致龋病;(或者)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

6.脱矿:是在酸的作用下,牙齿硬组织中矿物质(Ca、P等)发生溶解、丢失的过程。

7.再矿化:是各种矿物质(ca、P等)再沉积到牙齿硬组织中,进行结晶化的过程。

8.猖獗龋:又称猛性龋,指龋病在短时间内广泛、快速发展;常见于鼻咽癌患者经头颈部放疗后,唾液腺萎缩、破坏,口腔唾液分泌少的患者,也见于舍格伦综合症患者。

9.静止龋:指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局部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原来隐蔽的龋坏暴露于口腔而导致龋病发生停止。

10.釉质发育不全:指牙发育期受全身、局部或遗传因素等影响,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缺陷,分釉质发育不全和釉质矿化不全。

*11.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指牙发育期摄人过量氟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12.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酸、甜)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牙体病共有的症状13.特纳(Turner)牙:指由于乳磨牙严重的根尖周感染造成的恒前磨牙的釉质发育不全。

(完整word版)口腔内科学

(完整word版)口腔内科学

一、名词解释1.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主要研究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2.冷热诊牙髓活力测试:指用低于10°C 和高于60°C的温度测试牙髓活力,前者为冷诊,后者为热诊。

#3. FDI记录法:是一种采用二位数记录牙位的标志法,第一位数字代表象限,第二位数字代表牙齿的min名称。

4龋病:是牙齿硬组织在多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产生色(白垩色、黄褐色、黑褐色),(缺损成洞),质(疏松软化)3方面改变的慢性破坏性疾病5.牙菌斑:是细菌生存的复杂的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条件适合便会致龋病;(或者)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

6.脱矿:是在酸的作用下,牙齿硬组织中矿物质(Ca、P等)发生溶解、丢失的过程。

7.再矿化:是各种矿物质(ca、P等)再沉积到牙齿硬组织中,进行结晶化的过程。

8.猖獗龋:又称猛性龋,指龋病在短时间内广泛、快速发展;常见于鼻咽癌患者经头颈部放疗后,唾液腺萎缩、破坏,口腔唾液分泌少的患者,也见于舍格伦综合症患者。

9.静止龋:指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局部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原来隐蔽的龋坏暴露于口腔而导致龋病发生停止。

10.釉质发育不全:指牙发育期受全身、局部或遗传因素等影响,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缺陷,分釉质发育不全和釉质矿化不全。

*11.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指牙发育期摄人过量氟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12.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酸、甜)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牙体病共有的症状13.特纳(Turner)牙:指由于乳磨牙严重的根尖周感染造成的恒前磨牙的釉质发育不全。

《口腔内科学》课程标准

《口腔内科学》课程标准

《口腔内科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重要的临床课程,它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粘膜病等。

口腔内科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教高[2006]16号、教高厅函[2007]47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口腔内科学》课程是口腔专业及其专业群的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以如何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为主线,根据社会人群对口腔内科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岗位要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以够用为度,积极完善该专业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使毕业生能在参加工作前进行仿真实训和顶岗实习。

制订了该课程的教学标准,规范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

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方案,口腔内科适宜技术技能训练项目,并逐步应用在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开发上,采用理论与时相结合、从社区人群对口腔预防保健不同层次的卫生要求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理念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如何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为主线,根据行业对口腔内科大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采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导向职业岗位能力的方法,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岗位需求进行开发与设计。

(二)能力培养上,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理念课程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根据岗位能力的需要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口腔内科学说课稿

口腔内科学说课稿

口腔内科学说课稿一、引言口腔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消化、吸收和呼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口腔内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和治疗口腔疾病及相关疾病,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次课程旨在介绍口腔内科学的基本知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二、概述口腔内科学是牙医学的子学科,旨在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及相关疾病。

与口腔外科学、口腔正畸学等学科相比,口腔内科学更加注重口腔内部的疾病和治疗。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牙病学、龋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和口腔黏膜病学等。

三、口腔疾病预防与治疗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口腔内科学的核心内容。

预防是最重要的方面,包括日常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和疫苗接种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线等。

此外,定期的口腔检查也非常重要,以便及早发现疾病并采取适当的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的口腔疾病,及时的治疗非常重要。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情,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洁牙、补充牙釉质、根管治疗、牙槽外科手术和种植牙等。

口腔内科学还通过药物疗法来控制感染和炎症,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四、口腔内科相关疾病口腔内科学涉及到一系列的口腔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牙周疾病、龋病和口腔粘膜病。

牙周疾病是一类发生于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疾病,主要的病因是牙菌斑的形成和牙石的积聚。

龋病是牙齿表面由于酸性环境和细菌产生的酸性物质的作用导致的疾病。

口腔粘膜病是指口腔黏膜上的疾病,常见的包括口腔溃疡、白斑病和红斑狼疮等。

口腔内科医生需要熟悉各种口腔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口腔内科的技术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口腔内科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如今,数字化口腔印象、激光治疗、牙周再生等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

数字化口腔印象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取代传统的模型,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精准度。

《口腔内科学》课程简介(口腔)

《口腔内科学》课程简介(口腔)

《口腔内科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牙体牙髓病学》《Conservative Dentistry》、《牙周病学》《Periodontology》、《口腔粘膜病学》《Oral Medicine》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单位:口腔学院口腔内科学教研室总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52学时(牙体牙髓病学24学时、牙周病学16学时、粘膜病学12学时),实验68学时学分:6.7学分适用专业:口腔医学教学目的:作为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口腔粘膜病等口腔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为进入口腔临床独立工作奠定重要基础,以培养出掌握口腔内科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知识的口腔内科实用性人才。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研究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及口腔粘膜病学的学科。

《牙体牙髓病学》主要介绍龋病的病因及发病过程、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和流行病学;各类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发生的组织生理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检查和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牙周病学》包括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各类牙周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临床特征、牙周检查和诊断方法以及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各项治疗措施。

《口腔粘膜病学》涵盖口腔粘膜病概论以及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口腔粘膜大疱类疾病、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和唇舌疾病等口腔粘膜常见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特征、检查和诊断方法以及各类口腔粘膜病的治疗原则和用药。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实验室考核+实习考核授课方式:采取多媒体教学、PBL等教学方法。

教材:1.《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樊明文,2版,2003年。

2.《牙周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曹采方,2版,2003年。

口腔内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内科学教学大纲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釉质龋、牙本质龋的分层
【教学内容】
一、釉质龋
从深到浅分四层: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
二、牙本质龋
从深到浅分四层: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三、牙骨质龋
同牙本质龋
教学时数
1课时
第四节 龋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龋病的不同分类方法及特点
【教学内容】
一、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
急性龋(猖獗龋)、慢性龋(静止龋)。
二、损害的解剖部位分
窝沟龋、平滑面龋。
三、病变深度分
浅龋、中龋、深龋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五节龋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龋病的诊断方法及浅龋、深龋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口腔内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是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粘膜病及儿童牙
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的一门学科。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合格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四)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
(五)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
(六)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
(七)唇舌疾病
(八)性传播疾病的口腔特征
(九)系统疾病的口腔特征
(十)口腔黏膜常见色素异常
熟悉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悉 熟悉 熟悉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20
第一章绪论

口腔内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内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内科学》(一、二)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口腔内科学》是为口腔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该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临床学科,口腔内科学是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等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科学(的理论知识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口腔检查、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和儿童牙病等。

口腔内科学不仅与口腔基础学科有密切联系,而且为学习其他口腔专业临床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好的临床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等口腔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熟悉非龋病、口腔粘膜病等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了解《口腔内科学》的发展动态;熟练掌握口腔门诊病历书写规范、口腔检查方法、充填术、活髓保存疗法、根管治疗术、洁治术,龈下刮治术,牙合治疗,松牙固定术、根管牙周常见的外科手术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

要求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计划完成理论讲授及自学章节的学习,通过听讲、自学、参加实验室基本技能的训和临床见习各个环节,掌握和熟悉大纲的全部内容,最后通过毕业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实践,独立地从事专业临床工作并具有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讲课和实验。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切实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模型、标本、 X 线摄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酌情补充介绍本学科新进展,修正教学内容。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要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今后成为一名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德口腔专业医师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口腔内科学

口腔内科学

口腔内科学Oral Medicine适用口腔医学专科班教研室主任:郑国勤医学院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20047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临床学科,主要内容是介绍牙体硬组织疾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儿童牙病、牙周病及口腔粘膜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理论知识技能。

口腔内科学不仅与口腔基础学科有密切联系,而且为学习其他口腔专业临床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课程的学时数为16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2学时,实验室学习90学时。

选用教材为由史久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内科学》。

要求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计划完成理论讲授及自学章节的学习,通过实验室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听讲、自学、参加实验室学习,临床见习各个环节,掌握和熟悉大纲的全部内容,最后通过毕业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实践,独立地从事专业临床工作并具有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要求了解口腔内科学的性质、内容、任务及其重要性。

教学内容1.口腔内科学简介。

2.我国口腔内科学的历史及展望。

3.国外口腔内科学进展。

要求掌握内容:1.龋病发病的病因学说(四联因素论),牙菌斑的系统知识。

2.龋病的临床特征,检查方法和诊断方法。

3.龋病的治疗方法:各种龋(浅、中、深)的治疗原则,充填术,充填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熟悉内容:1.G.V.Black洞形分类的原理。

2.龋病的流行病学及龋病的预防原则。

了解内容:1.龋病的流行病学(历史、地区、年龄、性别)。

2.早期龋病病因学说(化学细菌学说,蛋白溶解学说,蛋白溶解-螯合理论)。

3.龋病的鉴别诊断:斑釉、釉质发育不全。

4.龋病的预防(增强宿主抗力、控制病原因子、调整食物构成)。

教学内容1.龋病的概念与特征2.病因学:四联因素学说(细菌、宿主、食物、时间) 3.临床病理:脱矿与再矿化、基质溶解、修复反应 4.龋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1)好发部位(2)临床分类(3)浅龋、中龋、深龋的临床表现5.龋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6.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方法:药物、再矿化、窝沟封闭法。

口腔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口腔内科学》是遵照口腔医学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而编写的,供高等口腔医学院校使用。

目前,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医疗和科学研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有的院校、医院,口腔内科已分为几个独立的科室或专业组,如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和口腔粘膜病科等;国外更早已如此,形成了独立的专业课程。

为适应此种情况,自2000年起,《口腔内科学》分化为《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和《口腔粘膜病学》三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篇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牙体牙髓病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学科之一,研究牙体组织疾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和非龋性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恢复和重建咀嚼功能与外形的美观。

教学的开展最早始于20世纪初,是口腔内科三大专业课程之一,是口腔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知识涉及面广、实践过程长且有一定操作技能要求的学科。

1998年,卫生部开始进行口腔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第四轮修订,正式将“牙体牙髓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教材编写。

2000年11月,卫生部规划教材《牙体牙髓病学》第1版正式起用,2004年4月推出第2版,并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通过讲课,实验室示教和实习、临床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自学、讨论、辅导和考试等环节,要求学生了解牙体牙髓病学教学目的和内容。

掌握牙体牙髓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见的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的诊断与治疗,并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室实习地点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临床实训基地,操作均在模拟头颅颌架上进行,逼真模拟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并由临床医师在旁指导,指导教师的示教可通过摄像探头与学生操作台的显示屏相连,可以实时录像、反复再现,为以后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临床见习、实习采用一人一椅,并配有全套临床操作所需设备,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口腔内科学

口腔内科学

1. 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主要研究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2.冷热诊牙髓活力测试:指用低于10°C 和高于60°C 的温度测试牙髓活力,前者为冷诊,后者为热诊。

#3. FDI 记录法:是一种采用二位数记录牙位的标志法,第一位数字代表象限,第二位数字代表牙齿的min 名称。

4 龋病:是牙齿硬组织在多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产生色(白垩色、黄褐色、黑褐色),(缺损成洞),质(疏松软化)3 方面改变的慢性破坏性疾病5. 牙菌斑:是细菌生存的复杂的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条件适合便会致龋病;(或者)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

6. 脱矿:是在酸的作用下,牙齿硬组织中矿物质(Ca、P等)发生溶解、丢失的过程。

7. 再矿化:是各种矿物质(ca 、P 等)再沉积到牙齿硬组织中,进行结晶化的过程。

8. 猖獗龋:又称猛性龋,指龋病在短时间内广泛、快速发展;常见于鼻咽癌患者经头颈部放疗后,唾液腺萎缩、破坏,口腔唾液分泌少的患者,也见于舍格伦综合症患者。

9. 静止龋:指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局部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原来隐蔽的龋坏暴露于口腔而导致龋病发生停止。

10.釉质发育不全:指牙发育期受全身、局部或遗传因素等影响,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缺陷,分釉质发育不全和釉质矿化不全。

*11.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指牙发育期摄人过量氟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12. 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酸、甜)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牙体病共有的症状13. 特纳(Turner )牙:指由于乳磨牙严重的根尖周感染造成的恒前磨牙的釉质发育不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内科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牙体牙髓病学》《Conservative Dentistry》、《牙周病学》《Periodontology》、《口腔粘膜病学》《Oral Medicine》
课程性质:必修课
开课单位:口腔学院口腔内科学教研室
总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52学时(牙体牙髓病学24学时、牙周病学16学时、粘膜病学12学时),实验68学时
学分:6.7学分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教学目的:作为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口腔粘膜病等口腔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和预
防,为进入口腔临床独立工作奠定重要基础,以培养出掌握口腔内科
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知识的口腔内科实用
性人才。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研究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及口腔粘膜病学的学科。

《牙体牙髓病学》主要介绍龋病的病因及发病过程、临床特征和诊断、治
疗和流行病学;各类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及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发生的组织生理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
检查和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牙周病学》包括牙周病的
分类和流行病学、各类牙周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
临床病理、临床特征、牙周检查和诊断方法以及牙周病的治疗计划、
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各项治疗措施。

《口腔粘膜病学》涵
盖口腔粘膜病概论以及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
病、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口腔粘膜大疱类疾病、口腔粘膜斑纹类疾
病和唇舌疾病等口腔粘膜常见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
症状和临床病理、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特征、检查和诊断方法以及各
类口腔粘膜病的治疗原则和用药。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实验室考核+实习考核
授课方式:采取多媒体教学、PBL等教学方法。

教材:
1.《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樊明文,2版,2003年。

2.《牙周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曹采方,2版,2003年。

3.《口腔粘膜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李秉琦,2版,2003年。

参考书目:
1.《实用牙体牙髓病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周学东,1版,2004年。

2.《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樊明文,1版,2001年。

3.《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凌均棨,1版,1998年。

4.《口腔粘膜病诊断学》,江苏科学出版社,郑际烈,1版,1999年。

5.《现代口腔医学》,科学出版社,张震康,1版,2003。

主讲教师:刘建国教授刘琪教授葛颂副教授杨德琴副教授王凯副教授梁文红副教授
何权敏讲师高丽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